离散数学(本科)

更新时间:2024-03-11 06: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离散数学》复习资料 2014年12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15分)

1.若集合A={1,2},B={1,2,{1,2}},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A. A?B,且A?B B.B?A,且A?B C.A?B,且A?B D.A?B,且A?B 2.设有向图(a)、(b)、(c)与(d)如图一所示,则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 D ).

图一 A.(a)是强连通的 B.(b)是强连通的

C.(c)是强连通的 D.(d)是强连通的 3.设图G的邻接矩阵为

?01100??10011???

?10000???01001????01010??则G的边数为( B ).

A.6 B.5 C.4 D.3

4.无向简单图G是棵树,当且仅当( A ).

A.G连通且边数比结点数少1 B.G连通且结点数比边数少1 C.G的边数比结点数少1 D.G中没有回路. 5.下列公式 ( C )为重言式.

A.?P??Q?P?Q B.(Q?(P?Q)) ?(?Q?(P?Q))

C.(P?(?Q?P))?(?P?(P?Q)) D.(?P?(P?Q)) ?Q

6.设A={a, b},B={1, 2},R1,R2,R3是A到B的二元关系,且R1={, },R2={, , },R3={, },则( B )不是从A到B的函数.

A.R1和R2 B.R2 C.R3 D.R1和R3

7.设A={1, 2, 3, 4, 5, 6, 7, 8},R是A上的整除关系,B={2, 4, 6},则集合B的最大元、最小元、上界、下界依次为 ( B ).

A.8、2、8、2 B.无、2、无、2 C.6、2、6、2 D.8、1、6、1

8.若集合A的元素个数为10,则其幂集的元素个数为( A ). A.1024 B.10 C.100 D.1

9.设完全图Kn有n个结点(n≥2),m条边,当( C )时,Kn中存在欧拉回路.

A.m为奇数 B.n为偶数

1

C.n为奇数 D.m为偶数 10.已知图G的邻接矩阵为

则G有( D ).

A.5点,8边 B.6点,7边 C.6点,8边 D.5点,7边

11.无向完全图K3的不同构的生成子图的个数为( C ) (A) 6 (B) 5 (C) 4 (D) 3

12 n阶无向完全图Kn中的边数为( A )

(A)

n(n?1)n(n?1) (B) (C) n (D)n(n+1) 2213.在图G=中,结点总度数与边数的关系是( C )

A deg(vi)=2?E? (B) deg(vi)=?E? C

?deg(v)?2E D?deg(v)?E

v?Vv?V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15分)

1.命题公式P?(Q?P)的真值是 1 .

2.若A={1,2},R={|x?A, y?A, x+y<4},则R的自反闭包为 {<1,1>,<2,2>,<1,2>,<2,1>} .

3.已知一棵无向树T中有8个结点,4度,3度,2度的分支点各一个,T的树叶数为 5 . 4.(?x)(P(x)→Q(x)∨R(x,y))中的自由变元为 R(x,y )中的y . 5.设集合A={a,b},那么集合A的幂集是 {?,{a,b},{a},{b }} 6.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则R1∪R2,R1∩R2,R1-R2中自反关系有 2 个. 7.设图G是有6个结点的连通图,结点的总度数为18,则可从G中删去 4 条边后使之变成树.

8.无向图G存在欧拉回路,当且仅当G所有结点的度数全为偶数且 连通 9.设连通平面图G的结点数为5,边数为6,则面数为 3 .

10.设个体域D={a, b},则谓词公式(?x)A(x)∧(?x)B(x)消去量词后的等值式为 (A (a)∧A (b))∧(B(a)∨B(b)) .

三、逻辑公式翻译(每小题6分,本题共12分)

1.将语句“雪是黑色的.”翻译成命题公式.

设P:雪是黑色的, (2分)

2

则命题公式为:P.

2.将语句“他不去学校.”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他去学校, 则命题公式为: ? P.

3.将语句“小王是个学生,小李是个职员,而小张是个军人.”翻译成命题公式.

设P:小王是个学生,Q:小李是个职员,R:小张是个军人. (2分) 则命题公式为:P∧Q∧R.

4.将语句“如果所有人今天都去参加活动,则明天的会议取消.”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所有人今天都去参加活动,

Q:明天的会议取消, 则命题公式为: P? Q.

5.将语句“他去旅游,仅当他有时间.”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 P:他去旅游,Q:他有时间,

则命题公式为: P ?Q.

6.将语句“41次列车下午五点开或者六点开.”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41次列车下午五点开,Q:41次列车下午六点开, (2分)

命题公式为:(P∧?Q)∨(?P∧Q) 7.将语句“小张学习努力,小王取得好成绩.”翻译成命题

设P:小张学习努力,Q:小王取得好成绩, (2分) 则命题公式为:P?Q.

8.将语句“有人去上课.” 翻译成谓词公式.

解:设P(x):x是人,Q(x):x去上课, (1分) (?x)(P(x) ?Q(x)

9.将语句“所有的人都学习努力.”翻译成命题公式. 解:设P(x):x是人,Q(x):x学习努力,

?x)(P(x)?Q(x)).

四、判断说明题(每小题7分,本题共14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说明理由.

1.设集合A={1, 2, 3, 4},B={2, 4, 6, 8},,判断下列关系f是否构成函数f:A?B,并说明理由.

(1) f={<1, 4>, <2, 2,>, <4, 6>, <1, 8>}; (2)f={<1, 6>, <3, 4>, <2, 2>};

(3) f={<1, 8>, <2, 6>, <3, 4>, <4, 2,>}.

答:(1)不构成函数 因为3?A,但f?3?没有定义,所以不构成函数 (2)不构成函数 因为4?A,但f?4?没有定义,所以不构成函数 (3)满足。 因为任意x?A,都有f?x??B且结果唯一。 2.若集合A = {1,2,3}上的二元关系R={<1, 1>,<2, 2>,<1, 2>},则

3

(1) R是自反的关系; (2) R是对称的关系. 答:(1)错误 因为3,3?R,所以R不是自反的

(2)错误 因为1,2?R,但是2,1?R,所以R不是对称的

3.如果R1和R2是A上的自反关系,判断结论:“R11、R1∪R2、R1∩R2是自反的” 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

答:成立 因为任意a?A,有a,a?R1,a,a?R2 所以a,a?R?1,a,a?R1R2,a,a?R1R2 R-11、R1∪R2、R1∩R2是自反的

a ?

? c g ?

b ? d ? 4.若偏序集的哈斯图如图一所示, 则集合A的最大元为a,最小元不存在. 答:错误,集合A没有最大元,也没有最小元

? h

? f e ?

图一

5.若偏序集的哈斯图如图一所示,则集合A的最大元为a,最小元不存在.

其中a是极大元

解:正确

对于集合A的任意元素x,均有?R(或xRa),所以a是集合A中的最大元.按照最小元的定义,在集合A中不存在最小元.

6.如果图G是无向图,且其结点度数均为偶数,则图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

答:错误 如果图G是无向图,且图G是连通的,同时结点度数都是偶数 7.设G是一个连通平面图,且有6个结点11条边,则G有7个面.

答案:正确

定理,连通平面图G的结点数为v,边数是e,面数为r,则欧拉公式v-e+r=2

成立

所以r=2-v+e=2-6+11=7

则G存在一条欧拉回路

8.设G是一个有6个结点14条边的连通图,则G为平面图. 解:错误,不满足“设G是一个有v个结点e条边的连通简单平面图,若v≥3,则e≤3v-6.” 9.命题公式?P?(P??Q)?P为永真式.

解:正确 因为,由真值表 P 0

Q 0 ?P 1 ?Q 1 P??Q 1 4

?P∧(P→?Q)∨P 1 0 1 1 1 0 1 1 0 0 0 1 0 1 1 0 1 1 1 可知,该命题公式为永真式.

五.计算题(每小题12分,本题共36分)

1.设集合A={a, {b}, c},B={{a}, c},试计算

(1)(A∩B); (2)(B ? A); (3)(A∩B)×B. 解(1)(A∩B)={c};

(2)(B ? A)={{a}}; (3)(A∩B)×B={, < c,c >}

2.设A={0,1,2,3,4,5,6},R={|x?A,y?A且x+y<1},S={|x?A,y?A且x+y?3},试求R,S,R?S,R-1,S-1,r(R).

解:R={<0,0>} S={<0,0>,<0,1>,<0,2>,<0,3>,<1,0>,<1,1>,<1,2>,<2,0>,<2,1>,<3,0>} R?S={<0,0>,<0,1>,<0,2>,<0,3>}

R-1={<0,0>} S-1= S ) r(R)=IA.

3.图G=,其中V={ a, b, c, d, e},E={ (a, b), (a, c), (a, e), (b, d), (b, e), (c, e), (c, d), (d, e) },对应边的权值依次为2、1、2、3、6、1、4及5,试

(1)画出G的图形; (2)写出G的邻接矩阵;

(3)求出G权最小的生成树及其权值.

解:(1)G的图形表示为:

(3分)

(2)邻接矩阵:

?0?1??1??0??11101?0011??0011? (6分)

?1101?1110??(3)粗线表示最小的生成树,

5

权为7:

4.设图G=,V={ v1,v2,v3,v4,v5},E={ (v1, v2),(v1, v3),(v2, v3),(v2, v4),(v3, v4),(v3, v5),(v4, v5) },试

(1) 画出G的图形表示; (2) 求出每个结点的度数; (3) 画出图G的补图的图形. 解:(1)关系图

v1 ?

v2 ? v5

? ? v4 v3

(2)deg(v1)=2 deg(v2)=3 deg(v3)=4

deg(v4)=3 deg(v5)=2

(3)补图 v1

? v5 v2

? ?

?

v3

?

?

v4

5.设集合A={1,2,3,4},R={|x, y?A;|x?y|=1或x?y=0},试

(1)写出R的有序对表示; (2)画出R的关系图;

(3)说明R满足自反性,不满足传递性.

解:(1)R={<1,1>,<2,2>,<3,3>,<4,4>,<1,2>,<2,1>,<2,3>,<3,2>,<3,4>,<4,3>} (3分) (2)关系图为

1 ? 2 3 ? ?

4 ?

(3)因为<1,1>,<2,2>,<3,3>,<4,4>均属于R,即A的每个元素构成的有序对均在R中,故R在A上是自反的。

因有<2,3>与<3,4>属于R,但<2,4>不属于R,所以R在A上不是传递的。

6

6.设集合A={1, 2, 3},R={<1,1>, <2,1>,<3,1>},S={<1,2>, <2,2>}试计算 (1)R?S; (2)R ?1; (3)r(R).

解: (1)R?S =={<1,2>, <2,2>,<3,2>}; (4分)

(2)R ?1={<1,1>, <1,2>, <1,3> }; (8分) (3)r(R)={<1,1>, <2,2> , <3,3>, <2,1>,<3,1>}

7、求出如图一所示赋权图中的最小生成树(要求写出求解步骤),并求此最小生成树

的权.

解 用Kruskal算法求产生的最小生成树.步骤为:

w(v1,v7)?1 选e1?v1v7 w(v3,v4)?3 选e2?v3v4 w(v2,v7)?4 选e3?v2v7 w(v3,v7)?9 选e4?v3v7

w(v4,v5)?18 选e5?v4v5

w(v1,v6)?22 选e6?v1v6 最小生成树如图四所示:

图四

最小生成树的权为:w(T)=22+1+4+9+3+18=57.

8.试画一棵带权为2, 3, 3, 4, 5,的最优二叉树,并计算该最优二叉树的权. 解: 最优二叉树如图二所示.

?17

10 ? ? 7 5 ? ?5 ?? 3 4 2 ? ? 3 图二

7

(6分)

(9分)

12分) 10分)

( ( 权为2?3+3?3+3?2+4?2+5?2=39

9.设谓词公式?x(A(x,y)??zB(x,y,z))??yC(y,z),试

(1)写出量词的辖域; (2)指出该公式的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

(1)?x量词的辖域为(A(x,y)??zB(x,y,z)), (2分)

?z量词的辖域为B(x,y,z), (4分) ?y量词的辖域为C(y,z). (6分) (2)自由变元为(A(x,y)??zB(x,y,z))中的y,以及C(y,z)中的z (9分) 约束变元为(A(x,y)??zB(x,y,z))中的x与B(x,y,z)中的z,以及C(y,z)中的y. 10.设谓词公式(?x)P(x,y)?(?z)Q(x,y,z),试

(1)写出量词的辖域; (2)指出该公式的自由变元和约束变元. (1)?x量词的辖域为P(x,y), (3分)

?z量词的辖域为Q(x,y,z), (6分) (2)自由变元为公式中的y与Q(x,y,z)中的x, (9分)

约束变元为P(x,y)的x与Q(x,y,z)z.

11.求命题公式(P?Q)?(R?Q) 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 解:

P Q R P?Q R?Q 0 0 0 0 0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1 1 1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P?Q)?(R?Q) 1 1 1 1 0 1 1 1 极小项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P?Q?R 极大项 ?P?Q?R 主析取范式(极小项析取):

(?P??Q??R)?(?P??Q?R)?(?P?Q??R)?(?P?Q?R)

?(P??Q?R)?(P?Q??R )?(P?Q?R)

主合取范式(极大项合取):?P?Q?R

12.求(P∨Q)→(R∨Q)的析取范式,合取范式.

解:(P∨Q)→(R∨Q)

??(P∨Q)∨(R∨Q) (4分) ?(?P∧?Q)∨(R∨Q)

?(?P∨R∨Q)∧(?Q∨R∨Q)

8

?(?P∨R∨Q) 析取、合取范式

六、证明题(本题共8分)

1.试证明集合等式A? (B?C)=(A?B) ? (A?C).

证明:设S=A∩(B∪C),T=(A∩B)∪(A∩C), 若x∈S,则x∈A且x∈B∪C,即 x∈A且x∈B 或 x∈A且x∈C,

也即x∈A∩B 或 x∈A∩C ,即 x∈T,所以S?T. 反之,若x∈T,则x∈A∩B 或 x∈A∩C, 即x∈A且x∈B 或 x∈A且x∈C

也即x∈A且x∈B∪C,即x∈S,所以T?S.

因此T=S.

2.试证明(?x)(P(x)∧R(x))? (?x)P(x)∧(?x)R(x). 证明: (1)(?x)(P(x)∧R(x)) P

(2)P(a)∧R(a) ES(1) (3)P(a) T(2)I (4)(?x)P(x) EG(3) (5)R(a) T(2)I (6)(?x)R(x) EG(5) (7)(?x)P(x)∧(?x)R(x) T(5)(6)I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cz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