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更新时间:2024-02-09 03:0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精选)

【达标检测16】----化学平衡图像问题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B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2、在密闭容器中充入A、B或G、H进行可逆反应:aA(气)+bB(气)gG(气)+hH(气);△H=QkJ/mol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在虚线所示部位改变温度(T)或压强对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的影响(t表示时间),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A、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Q<0 B、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Q>0 C、开始时充入G和H a+b>g+h Q>0 D、开始时充入A和B a+b>g+h Q>0 3、可逆反应A(气)+2B(气)nC(气),在不同压强(P1、P2)下,测得C的体积分数跟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C ) A、P1>P2 ,n >3B、P1>P2 ,n <3 C、P1<P2 ,n >3D、P1<P2 ,n <3

4、如下图所示a曲线表示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Y(g)2Z(g)+W(s)△H<0的反应过程。若使a曲线变成b曲线,可采取的措施是( AD )

A、加入催化剂B、增加Y的浓度 C、降低温度 D、增大体系压强

5、反应A(g)+B(g)C(g)+D(g);△H>0分别在673K和373K时进行,得C的体积分数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表示此反应的图象是( C )

6、在容器相同的五个容器中,分别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温度下任其反应:N2+3H22NH3,分别在同时刻测得其中NH3的体积百分比,连成如下图所示曲线,

不正确

的叙述是( C)。

A、放热反应

B、E、F二点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H、I二点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G、H、I三点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7、反应:L(s)+ a G(g)b 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 BD)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C、a>bD、a<b

8、如图,条件一定时,反应2NO(g)+O2(g) 2NO2(g)(正反应为吸热)中NO的体积分数与T变化关系曲线图,图中有a、b、c、d 4个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C )

A、a B、b C、 c D、d

9、已知反应m A(g)+n B(g)

x C(g)+y D(g),

A的转化率RA与p、T的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

A、正反应吸热m+n>x+yB、正反应吸热,m+n<x+y C、正反应放热m+n>x+y D、正反应放热,m+n<x+y 10、对于可逆反应2AB3(g)A2(g)+3B2(g),△H>0下图所示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AC )

11、.如下图所示,反应2SO2(g)+O2

(g) (C )

3(g);△H<0,在不同温度下、不同

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混合气体中SO3的体积分数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12、下图表示:x(气)+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变化过程中物质的浓度反应的时间变化关系.图中t2→t3秒间的曲线变化是由于下列哪种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 B )

A、增大了压强B、降低温度

C、增加了x和y的浓度 D、使用了催化剂

13、图1表示mA(g)+nB(g)pC(g)+q(g);△H=Q,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图2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D )

图1曲线图 图2曲线图

A、m+n>p+qQ>0B、m+n>p+qQ<0 C、m+n<p+qQ>0D、m+n<p+qQ<0

14、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气体体

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AC )

A、4-3-2-1 B、1-2-3-4 C、3-4-2-1 D、1-2-4-3

1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C )

16、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3 2

2 1

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 17、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1/2N2(g)+CO2(g) ⊿H=-373.4 Kj/mol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C )

A B C D

18、对于可逆反应A(g)+2B(g)

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D )

19、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N (g)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R (g)+2 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C、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 D、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20、下图Ⅰ、Ⅱ、Ⅲ分别代表反应①③、②、④,则Y轴是指( AD )

①N2(g)+3H2

(g) 2NH3(g);△H=-Q ②H2(g)+I2

(g) 2HI(g); △H=+Q ③CO(g)+2H2(g)CH3OH(g); △H=-Q ④2SO3(g)22SO2(g)+O2(g); △H=+Q A、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百分含量 C、平衡混合气中一种生成物的转化率 D、平衡混合气中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

21、将3 mol O2加入到V L的反应器中,在高温下放电,经t1 s建立了平衡体系:3O2的是( C )

11 D C A B

2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 反应I:3A(g)+B(g) 2C(g) 反应Ⅱ:A(g)+B(g) 2c(g) A、若反应I中△H<0,则T2>T1 B、若反应l中△H>0,则T2<Tl C、反应II的平衡不受压强的影响 D、若反应II中△H>0,则T2<T1

2O3,

此时测知O2的转化率为30%,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m)跟时间(t)的关系

23、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2Z(g),并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应区域的面积)( B)

篇二:高中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

编撰人: 温江华 高二年级(2011.11.16)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平衡图像题,一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图像;二是以压强或温度为自变量的图像。从知识载体角度看,其一判断化学平衡特征;其二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平衡移动过程;其三逆向思维根据图像判断可逆反应的有关特征;其四综合运用速率与平衡知识进行有关计算。

解题关键:一是读图,弄清图像含义,通过观察弄清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0”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大小、升降。二是识图,进行信息提取,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三是用图,联想化学原理解答问题。

一、图象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是讨论自变量x(如时间、温度、压强等)与函数值y(如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转化率)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因此,要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题目。

1.分析纵横坐标及曲线表示的意义。

2.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纵横坐标的关系。

3.分析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及其含义。

4.有两个以上变量时,分别讨论两个变量的关系,此时确定其他量为恒量。

5、定压看温度变化;定温看压强变化。

第 1 页 共 10 页

编撰人: 温江华 高二年级(2011.11.16)

第 2 页 共 10 页

编撰人: 温江华 高二年级(2011.11.16)

第 3 页 共 10 页

编撰人: 温江华

高二年级(2011.11.16)

三、图象题的类型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例1. 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L的容器中,A、B、C三种

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2s内用A的浓度变化和

用B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_0.08mol/(L·S)________、。

2.速率—时间图象

例2.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

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t1~t2速

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影响为主,温度升

高,反应速率增加;t2~t3速率变化的主要

原因是浓度影响为主,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________。

3. 以速度-时间(v-t)图像计算平衡浓度

例4 在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X、

Y气体各2mol,发生可逆反应:X(g)+2Y(g)

达平衡,以Y的浓度改变表示的反应速度2Z(g),并 与时间t的

关系如图所示,则Y的平衡浓度表达式正确的是(式中S是对

应区域的面积)(B )

例5.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SO2、O2、SO3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SO2+O22SO3(正反应放热)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A上逆下正、图B上正下逆、图D为跳跃型,上逆下正)

① 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C)。

② ②增大O2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B)

③ 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D)。

④ ④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A )

第 4 页 共 10 页

编撰人: 温江华 高二年级(2011.11.16)

图3 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4.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例6.符合图象4的反应为(ACD )。

A.N2O3(g)NO2(g)+NO(g)

B.3NO2(g)+H2O(l)2HNO3(l

C.4NH3(g)+5O2(g)4NO(g)+6H2D.CO2(g)+C(s)2CO(g)

5.转化率(或质量分数等)—压强、温度图象

例7.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

+qD(g),如图5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 分析图5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图中压强上大下小)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例8mA(s)+nB(g)q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的可逆反应中,在恒温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p)的 关系如图6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C )。

A.n<q B.n>q

C.X点,v正>v逆;Y点,v正<v逆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快

例9.图7表示mA(g)+nB(g)pC(g)

+qD(g)ΔH = -Q,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

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图8表示在

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t时刻(温度不变)改变影响平衡

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C )。

图7 曲线图 图8 曲线图

A.m+n>p+q Q>0B.m+n>p+qQ<0

第 5 页 共 10 页

篇三:化学平衡图像专题完整各类型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解题思路:一看轴(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线(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折点、交点、终点、零点的意义),四看要不要作辅助线(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等),六想规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和化学平衡移动规律) 1. 速率-时间图

1. 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度(v)的变化如上图,分析可知X,Y,Z,W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A(g)+B(g)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后,根

据下列图象判断

A.B. C.D. E. (1)升温,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2)降压,达到新的平衡的是( ) (3)减少C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4)增加A的量,移向新平衡的是( ) (5)使用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是( ) 2. 浓度(物质的量)-时间图

3.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

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M

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是M浓度的2倍 3. 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 4. 可逆反应m A(s)+n B(g)

e C(g)+f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

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n>e+f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5.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2L此反应符合下面

图像,下列叙述是正确的是( ) (A) 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 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 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D) 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 6. 可逆反应m A(s) + n B(g)

p C(g) + q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

时,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T2>T1),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到达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增大

(B)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后,增大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化学方程式中一定n>p+q 7. 现有可逆反应A(气)+B(气)

3C(气),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的条

件下,生成物C在反应混和物中的百分含量(C%)和反应时间的关系:

(1)若甲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有催化剂和无催化剂时的情况,则__ _曲线是表示有催化剂时的情况。

(2)若乙图中的a曲线表示200℃和b曲线表示100℃时的情况,则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____ _热反应。

(3)若丙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情况,则____曲线是表示压强较大的情况。

8.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3B(g)

2 C(g)(正反

应放热),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右边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图Ⅰ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4.

恒压(温)线

9. 如图所示,反应:X(气)+3Y(气) 2Z(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

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Z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10. 反应aA(g)+bB(g)

cC(g),生成物C的质量分数与压强P和温度的关系如

图,方程式中的系数和Q值符合图象的是( ) (A)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a+b=c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11. 某可逆反应L(s)+G(g)

3R(g) (正

反应为吸热反应),本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

的影响。试判断图中y轴可以表示( )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 (B)达到平衡时G的转化率 (C)平衡混合气中G的质量分数 (D)达到平衡时L的转化率

12. 图中表示外界条件(T、P)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 L(s)+G(g)

2R(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y 轴表示的是( )

(A) 平衡时,混合气中R的百分含量 (B) 平衡时,混合气中G的百分含量 (C) G的转化率 (D) L的转化率

13.A%为气态反应物在平衡体系中的百分含量,符合

曲线

的反应是( ) (A)N2(g)+3H2(g)(B)C(s)+CO2(g)(C)N2(g)+O2(g)(A)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

2NH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 2CO(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2NO(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CaCO3(s)

CaO(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4. 在可逆反应mA(g)+nB(g)

pC(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中m、n、p为系数,

且m+n>p。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A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oC、压强P关系正确的是( )

15. 能正确反映出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关系的是( )

16. 由可逆反应测绘出图像,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

5. 全程速率-时间图

17.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 500 Ml0.5 mol·L-1硫酸溶液的烧杯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可用如右的坐标曲线来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由0→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由a→b段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线由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曲线由c以后,产生氢气的

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其他图像

18. 对于mA(s)+nB(g) 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m+n<p(B)n>p(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

19. 图中C%表示某反应物在体系中的百分含量,v表示反应速度,P表示压强,t表示反应时间。图(A)为温度一定时压强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图(B)为压强一定时,在不同时间C%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同时符合以下两个图像的反应是( )

(A)4NH3(g)+5O2(g)(B)N2O3(g)

4NO(g)+6H2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21、 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右图为t2时刻后改变容器中条件平衡体系中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条件,所用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

(C)3NO2(g)+H2O(l)2HNO3(l)+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CO2(g)+C(s)2CO(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20.图7表示mA(g)+nB(g)pC(g)+qD(g)

△H=Q,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一定时间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图

(1)若t1=15s时,则t0-t1阶段以C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8表示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v正=v逆)后t时刻改变影响平衡的另一个条件重新建V(C)= .

(2)若t2-t3阶段,C的体积分数变小,V(正)小于v(逆),改变条件的是____________

立新平衡的反应过程,判断该反应是( )。A.m+n>p+qQ>0 B.m

(3)若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 ____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___________。

+n>p+q Q<0 (4) t5-t6阶段容器内A的物质的量共减小0.03mol,则此反应正反应为___________

反应。(填吸、放热)。

C.m+n<p+qQ>0 D.m+n<p+qQ<0

NO2(g)+NO(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0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