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练习)

更新时间:2023-04-30 05: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 . 下列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第一次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

B.埃德加·斯诺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对毛泽东的介绍最为详尽。

C.《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是法布尔耗尽一生的精力研究昆虫而与下的传世佳作。

D.法布尔向读者介绍了蝗虫、天牛、蟋蟀、蜘蛛等昆虫,他揭秘螳螂“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

3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②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③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④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第1 页共13 页

⑤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A.⑤①④②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②①③④

4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从小就自命不凡,始终要求自己在众人中出人头地,因而成绩一路领先。

B.他总是很骄傲,对于别人提出的质疑,总是不屑置辩,摆出一副“我不想理你”的姿态。

C.这家公司别具一格的招聘启事吸引了很多人,大家纷纷投去简历,以期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D.劫后余生的张皓峰拒绝了公司的10万元奖金,他认为在普吉岛沉船事件中救助他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5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这家庭里边还有许多琐事,比方年老的娘姨病了,要请两天假;海婴的牙齿脱掉一个,要到牙医那里去看过,但是带他去的人没有,又得许先生。

②还有书、报、信,都要许先生看过,必要的就告诉鲁迅先生,不十分必要的,就先把它放在一处放一放,等鲁迅先生好些了再取出来交给他。

③而后拿出钱来,嘱咐好了娘姨,只买几块糖而不准让他格外地多买。

④来看鲁迅先生的人,多半都不到楼上来了,为的请鲁迅先生好好静养,所以把客人这些事也推到许先生身上来了。

⑤海婴在幼稚园里读书,又是买铅笔,买皮球,还有临时出些个花头,跑上楼来了,说要吃什么花生糖,什么牛奶糖,他上楼来是一边跑着一边喊着,许先生连忙拉住了他,拉他下了楼才跟他讲:“爸爸病啦!”

A.④①⑤③②

B.④①②⑤③

C.⑤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⑤③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第2 页共13 页

A.沉湎赃物捅篓子忠贞不渝实至名归

B.婵联妖娆大拇指以逸待劳励精图治

C.狼藉羁绊逻辑学苦心孤诣赴汤蹈火

D.跻身爆料恶作剧惊慌失错晨钟暮鼓

7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吕不韦组织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B.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C.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历史剧《屈原》《虎符》等。

D.安徒生,希腊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灰姑娘》等。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的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存在问题的情景。

D.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技术而不畏艰难,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9 .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洗濯(zhuó)酝酿(niànɡ)踉踉跄跄(liànɡ)获益匪浅(fěi)

B.霎时(shà)猝然(cuì)头晕目眩(xuàn)忍俊不禁(jìn)

C.贮满(chù)滑稽(jī)春华秋实(huá)随声附和(hé)

D.雏形(chú)磅礴(bó)玲珑剔透(tì)苦心孤诣(zh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冷光奇观

①在6月的晨昏蒙影里,萤火虫以其独特的方式闪烁光芒。萤火虫发光之谜也未逃过科学家的慧眼。他们亲手捕捉了后惊讶地发现,萤火虫发出的耀眼光芒竟一点也不热,“冷光”由此驰名并后来居上,成为科学家梦寐以求想要研发的新颖照明技术。

第3 页共13 页

②世界冷光生物五光十色,比比皆是。南极洋中的磷虾就是最为壮观的生物发光奇迹之一。富有经验的捕鲸者常利用夜间磷虾群在水面浮游时所发出的荧光来判明鲸的来往去向。美国在南极大象岛以北海域发现一个至少有1000万吨之巨的磷虾群,堪称迄今最宏伟壮观的海洋发光生物群。

③生物自动发光的“秘密”何在呢?据研究,发光生物体内含有荧光素与荧光酶,荧光素一旦吸收了氧和糖分子,就会在发光酶的催化下,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于是冷光奇迹活灵活现。但有些生物靠发光细菌或菌体内的荧光素也照样能发出冷光来。

④1887年,法国生理学家杜波依斯研究石蛤的发光机理。他发现,一旦停止发光,在石蛤的冷水提取液中再加入已冷却的新鲜石蛤热水提取液,类似的发光现象就又死灰复燃了。于是他断定,在停止发光的冷水液中存在荧光酶,而热水液则存在荧光素,二者珠联璧合才产生奇妙的冷光。他还在15~20 ℃的温水中,放入死鱼和乌贼予以培养,不料,一夜光阴,竟发现闪光的细菌菌落分布在它们的遗体上。可见,死鱼之类的生物也可以繁殖发光细菌。

⑤生物冷光奇迹举世瞩目。1900年,在德国柏林的万国博览会上,曾展出了轰动一时的“细菌灯”。时至今日,人们已进而模拟生物发光型式,不遗余力地开发化学冷光源,广泛地为工农业与生活照明服务。20世纪70年代,美国化学家发现,若将荧光素和激活剂相混,便能立竿见影,激发出冷光来。于是他们如法炮制,把上述两种化学物质集装于塑料管中,其间用玻璃相隔,只需折弯塑料管,即能产生照明冷光。

⑥科学家还发现,电子、电场及其基本粒子也可激活很多物质,如人造冷光。现代“日光灯”即冷光源之一。一旦通电,在交流电场下,灯管里的汞蒸气会辐射紫外线,激活硫化锌和硫化钙之类的管壁荧光涂料,发出耀眼的可见光。

⑦1936年,法国物理学家德斯特劳发现,强大的交流电场无需以不可见紫外辐照为前提,就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激活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电致发光”由此蜂起。现代科学正在这项课题上继往开来,力图完全揭开其中的内幕。有的科学家独具慧眼,把荧光料掺入塑料或玻璃之类的有机或无机材料里,“电致发光板”应运而生。据乐观预言,不久电灯照明技术将出现一场别开生面的革命。当人们住进电致发光墙壁和天花板的房间,可直接按钮调控,顷刻间,便可沉浸在柔和悦目的光明世界中。

⑧现代物理学家认为,可见光是电磁波之一,只要将电磁波控制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也能产生照明可见光。美国曾向250千米的高空发射了一枚探测火箭,利用火箭爆发出的钡蒸气云与太阳光作用后,竟出人意料地创造了堪与北极光奇迹媲美的斑斓夺目的光幕。依此类推,有朝一日,灿烂辉煌但却不像阳光和火光那般灼热灸人的超巨型照明冷光取代现在的照明技术,并不是不可能的。

10 . 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1 .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第4 页共13 页

(1)美国在南极大象岛以北海域发现一个至少有1000万吨之巨的磷虾群,堪称迄今最宏伟壮观的海洋发光生物群。(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有的科学家独具慧眼,把荧光料掺入塑料或玻璃之类的有机或无机材料里,“电致发光板”应运而生。据乐观预言,不久电灯照明技术将出现一场别开生面的革命。(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2 . 请根据本文的内容,简要说明生物“自动发光”的原因。

13 . 生物冷光奇迹不断。人们可以怎样开发“冷光源”为工农业和生活照明服务?请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请阅读《我为白菜狂的日子》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

第5 页共13 页

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 ”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第6 页共13 页

(选自《意林》,有删改)

14 . 第1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5 . 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16 . 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人?

17 . “‘娘’,我哭着说,‘我……’”请紧扣上下文,帮“我”把未说的话补写出来。(20--40字)

18 . 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三、句子默写

19 . 名句默写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3)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 .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B.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枝茎

第7 页共13 页

D.亭亭净植竖立

21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B.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D.莲,花之君子者也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22 .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爱莲说》作者周敦颐,“说”是一种古代的议论性文体。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越工善为舟

越工善为舟,越王用之良,命廪人①食。越之造舟者宗②之。岁余,言于越王曰:“臣不惟能造舟,而又能操舟。”王信之,隽李之役③,风于五湖,溺焉,越人皆怜之。郁离子曰:“是画蛇而为之足者之类也!人无问智愚,惟知止则功完而不毁。”

(注释)①廪(lǐn)人:管理粮仓的官员。②宗:尊崇,崇仰。③隽李之役:战役名。

23 .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越工善为舟____

(2)为之足者____

24 .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无论智慧或愚蠢,只要知道适可而止,就能功成名就不会失败。

B.没有人会问别人智慧还是愚蠢,只要知道适可而止,就能功成名就就不会失败。

第8 页共13 页

C.人无论智慧或愚蠢,唯一要知道的是在功业完成时就停止,才不会损失。

D.不要问别人智慧还是愚蠢,唯一要知道的是在功业完成时就停止,才不会损失。

25 . 故事的结尾隐含了成语“____”,其主人公与本故事中的越国工匠的共同之处是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26 . 语文实践活动。

(1)【名著阅读】《语言的妙用》中对于改进语言的问题,两派意见迥异,这两派指的是教授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者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此选段的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告多棱镜】“让争一闪念,生死一瞬间。”这是一条关于交通出行的公益广告语。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它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它的精妙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漫画】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

(提示1:笼中是纸折的鸟。提示2:身旁是大片树桩)

①介绍漫画内容。(50个字左右)

60

②指出漫画的寓意。(20个字左右)

第9 页共13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2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请以“有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10 页共13 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二、现代文阅读

1、2、

第11 页共13 页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课外阅读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第12 页共13 页

第13 页共1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hy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