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灵的相关文章推荐

更新时间:2024-02-14 02:4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性灵派

性灵派

“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以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为标志,在晚明诗歌、散文领域,掀起了以反对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模拟风气为内容,强调文学创作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追求个性风格面目的文学革新思潮。清代袁枚在诗歌评论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艺术创作主张,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性灵派三大家

袁枚、赵翼、张问陶,并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清代有“乾隆三大家”或曰“江右三大家”,是指袁枚、蒋士铨、赵翼,于是有人把袁、蒋、赵都说成是性灵派的主要代表。其实蒋士铨虽然与袁、赵私交甚好,文学观点亦不无相通之处,但是在思想要害问题上却大不一致。钱钟书曾指出:“袁、蒋、赵三家并称,蒋与袁、赵议论风格大不相同,未许如刘士章之贴宅开门也。宜以张船山代之。”。如果要评性灵派三大家的话,那就是主将袁枚,副将赵翼,殿军张问陶。性灵派主将袁枚与副将赵翼以及殿军张问陶支撑起乾嘉时期队伍庞大的性灵派,为使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模拟复古的风气,发扬开辟新径的创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著贡献。王英志《性灵派三大家简论》(《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对清代乾嘉时期性灵派三大家作了中肯评析。

袁枚(1716—1798)

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清乾隆四年中进士,入翰林,做过江宁等地知县。后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构筑园林,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致。袁枚一生,历任溧水、沭阳、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子不语》等。《随园诗话》是他的代表作,有独特的文学见解。他提出“性灵说”,对儒家诗教提出异议。部分诗篇对汉儒和程朱理学发难,并宣称“《六经》尽糟粕”。他主张直抒胸臆,词贵自然,反对泥古不化,强调自创精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袁枚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1727—1814)

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安定书院。 他论诗也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

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清代名相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任翰林院检讨;嘉庆五年(1800),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年(1805),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十四年(1809),擢吏部郎中;十五(1810),出任山东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称病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于苏州,归葬蜀中故里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胡传淮所著《张问陶年谱》《张问陶研究文集》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张问陶与袁枚、赵翼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篇二:生活中的几缕性灵

1.冬至是一个语词 江伟民/文

冬至不是个词组。当我第二次用极品五笔连打时,都没能在屏幕上跳出“冬至”时,我下了这样的结论。

当然这样的结论不能改变我原有的知识结构。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也必定是一个词组。小时候学习语文,经常性的有“组词”这样的考试,为了标新立异,我就没有用“冬天”“寒冬”“过冬”等等一类寻常词汇,而是用了“冬至”,老师不仅划了一个大大的红钩,还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大加赞赏一番。由此可见,我那时的小学老师还是把“冬至”当成词的。“冬至”!请注意,这时出现在文字里的“冬至”二字,我是用“智能ABC”敲成的,一次性出现的词组,也就是说,智能ABC是承认他俩词组的身份。

围着一个语词,说了这么些多话,并不是我的无聊,也不是我无话可说般地扯淡,甭说一个电脑,不同的输入法,得出的结论就有不同。现实世界里,这样的事就更加多了也更加离奇了。你可以在一个颇大的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得到承认,你也许会在一条小小的阴沟里翻船。小地方的人照样可以不卖你的帐。一个副刊主编曾在喝了几杯酒后,无不感慨地说,“你的文字就是在我市也是上得了台面的。”我慌忙推却,连连说道,“那有那有。”

今天冬至了。农村里,冬至是个也算盛大的日子。是语词的“冬至”和不是语词的“冬至”在村人的心中是一样的。一早就有很好的阳光,一早就往集市上赶,目的是购一把香、几道纸、几匝“金银”,还有爆竹,买上两条鲫鱼,几块蒸糕之类的东西,用小篮子盛了,盖一毛巾,赶赴先人的坟墓上祭拜祖先。清明一次,三十晚一次,正月初二一次,冬至也是一次。人们在一年中划定了几个日子,用以拉近自己和远逝的亲人之间的距离。活着的人们是不愿意逝去的祖先弃己不顾的。生活的太多无奈,太多委屈,都需要逝去的亲人给他们以护佑。这也是精神胜利法的一种。人们需要这样的精神胜利。既然什么都遭挫败,又何妨如此胜利一回呢?

今天,按理说,常年外游的人,也包括自己,是不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我也应该买上一大堆祭祀一用的物事,扫净一方泥土,虔诚地点上香烛,对着家乡,对着祖先躺倒的地方,遥遥一拜的。我还要告诉人们,我不迷信,也不渴求先人的庇佑,我拜他们,那些远逝的亲人,是因为我的思念。我还会邀上我的妻子,带上我的女儿,引领她们也向空中作几个揖。告诉妻子,你的丈夫虽然平常,却与逝去的先人流着相似的血;告诉女儿,你的体内也依旧有着他们的遗传因子。

迟暮。一种未老先衰的迟暮。忽然就想到了这两个字组成的词。也许并不是词。一个月来,我的生理体征出现了好多变化。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征兆。眼睛老是睁不开,更不敢看荧屏,一看就泪流不已。真是糟糕的厉害。我怎么可以离开荧屏,离开电脑?没有这些物事,我所有的工作都得停顿下来,什么时候事情都无法进行下去。包括我的连载的小说。包括我连载的散文集。包括我赖以生存的新闻写作。

祭祀一般是三鞠躬。我特意多拜了三拜,我的口中念念有词。因为我在祈祷了,祈祷我的先人能让我的眼睛多些光明,能用我有了寒意就不得不痛的左腿减轻苦楚,祈祷我并不华美的文字能多赚些稿费,祈祷我的来年能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过了冬至,有一种说法就是新年了。这是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极不如意而祈望新岁能好一些的想法或是念头。无论如何,新的年月就要来了。那些属于我的即将消失的2006呢?是不是该写几行挂念的文字?权当是一种纪念或叫记取呢?

不凡写上几句。150余篇的新闻稿件,在一个小镇范围内多少是让人惊讶的。何况我并不是很专业的新闻写手。散文小说的也有好几十篇,大多是在本市的报刊上。外地的也有,

算是突破了。却终究难以让自己满意。因为这一切在加速了我的眼睛衰败的同时,并不能给我真正的改变。我还是我。也许我不会再有改变了,除却一天天老去。

冬至,毕竟还是一个语词。无论你承不承认。

2006/12/22

篇三:自主悦读 独抒性灵

自主悦读 独抒性灵

——“你是我心中我最美的风景”以写促读活动的设计方案与实施

广州大学附中 袁伟军

一、活动构思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做为高一新生,恰好学习粤教版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分别是自述文、传记和抒情散文,这样对于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和他人,提升自己高雅的审美观和高尚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大语文教育观提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封闭式向课外自主开放式延伸,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终生的精神发展打下亮丽的底色,为做一个和谐审美的人奠基。基于这多方的考量,我们利用这个有利契机,在高一学生中确立了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主题,以“品读名家佳作、思考社会人生、抒写心灵感悟”为目的的以写促读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用约12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此项活动。

二、活动主题

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读名家佳作 写心灵美文

三、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积极的人文关怀

4.改变读写教学的单一评价方式: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更客观真实的呈现。

四、活动流程及时间安排

(一)选题与组织阶段(1周)

1.学生自主设计个人活动集的封面并命名

2.选取个人阅读的作家或传记人物,陈述选择阅读的理由

3.确定读写目标,每位学生在主题活动结束后,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读书报告

4.学习传记、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种相关文体知识,为后续阅读做铺垫

(二)搜集与整理资料阶段(1周)

1.利用互联网、图书馆、家庭书库等多种渠道,查阅复印整理所选人物的作品资料,列出阅读备选书目

2.搜集整理专家学者对所选人物的相关研究专著和论文,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同时遴选出阅读对象重点阅读作品和重要篇目

3.在个人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采用同学互评、教师指导的方式,听取老师同学的可行性建议,最终确定自己的阅读书目

(三)阅读思考与随笔阶段(约8周)

1.个人根据自己的阅读时间,确定自己每周的阅读量,采取“自主阅读、独立鉴赏、互相交流、撰写笔记”的方式,每位同学每周提交一次个人读书笔记,笔记形式不拘一格,或“摘记+点评”,或写读后感、或片段思考、或文学短评

2.进行粗放式管理,老师每周只跟踪学生的阅读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针对随笔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做专题讲座,或印发学习资料。对优秀的随笔,及时进行课堂点评,每两周把优秀的随笔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进行集中展示传阅,让学生“学有目标、写有动力,超有对象”,无形中增强了大家读写的积极性

(四)行文与修改阶段(约2周)

1.学生根据前阶段积累翔实的读书笔记和复杂丰富的阅读体验,以“你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为主题,按照“选题与组织阶段”确立的写作目标,每人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

2.教师采取学生自评、同学交流推荐、班级互动传阅、老师修改点评等多种形式,把学生的读写主题活动成果整理归档。

五、成果展示

1.每位同学写一篇关于本次主题读写活动的感受文章,并推选优秀学生代表谈阅读和写作体会

2.年级利用学校橱窗集中展示优秀读书笔记并邀请语文科老师点评

3.每班选取3—5位同学,把他们主题活动进程资料做全过程展示,进一步加深对本活动的认识和感悟

4.年级把优秀读书笔记结集成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ii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