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的相关文章推荐

更新时间:2024-02-14 09:5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一张生宣纸(9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一张生宣纸(900字)作文 一张生宣纸 学校放假,妈妈不想让我一个人

在家围着电脑转,便要把我带到外地她工作的学校。嘿嘿,今天可以不画国画了,能赖掉一

次,真好!正当我高兴之时,却见妈妈将毛笔、画毡、书和颜料等国画用品一应俱全地塞进

了包里。看着妈妈数着宣纸,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平时画三大张,今天她居然给我拿了四张,

今天本以为可以逃过,谁知道更多了。不行,我必须拿掉一张,不然画死人不偿命! 妈

妈并没有发现我的小动作,一切都很顺利。 来到学校,我立马自觉地舒展开了毛毡,拿

好笔墨纸砚,开始作画了。炎炎夏日,在空调下早已不复存在,再加上我投机取巧的小聪明

选择几幅写意山水画,临了起来,我学着大画家的样子,嘴里说着蜿蜓成峰,点墨为林。刷

刷几笔,一幅山水画搞定了。画起来似乎特别轻松。耳边不还时传来学校美术老师的啧啧赞

叹声:不错!画的真不错,长大了一定有很大的出息。九级的水平果然不同凡响啊!我心里

飘飘然起来看,还把自己当成大画家了。豪不谦虚的说:我当然要超过妈妈,青出于蓝胜于

蓝吗! 妈妈开会回来:毛梓旭,画好了吗?不清楚应该画完了。几张纸全画完了吗?应

该是吧。见妈妈没在问下去,我心里暗自偷笑,既然问过了,应该不会检查了吧!事实却并

非如此,妈妈翻开包:怎么少了一张?我顿时傻了眼,吞吞吐吐像蚊子般回答:在&&家里。

我知道一座活火山即将爆发。 可是妈妈并没有对我咆哮。 但是却红了眼眶。她是太

失望了。摇摇头说:笔墨用的还是很好的,可是画画的心态不对呀!我不在乎你画几张,关

键是&&。嗨!我当时只是想少画一幅,想瞒过妈妈减轻自己的负担。但是这幼稚的想法被识

破了,我成了一个撒谎,不可信任的伪君子。是啊,既然当初答应了妈妈,就应该努力做好。

一张宣纸画只需要十几分钟,我丢失了诚信,这是多么不值啊! 一张生宣纸如果你认真

对待它就会留下美好的画卷,否则,这张宣纸将会带给我留下抹不去的污点。一张宣纸带给

我人生的启示:做任何事都应该踏踏实实,成绩的背后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投机取巧是多

么的荒诞幼稚啊! 在我以后成长的道路上要一步一个脚印。初一:kas丶宅男

篇一: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作文讲评(二)

2015届海淀区语文一模作文讲评(二)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

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

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

【审题】

宣纸——轻中有重,朴中见华

1、宣纸:文化符号

——具象

2、特点:轻中有重、

朴中见华——抽象

3、相似联想:物、

人、事

物象:茶、筷子、信

笺、草木、照片??

人物:由一人外在的

“轻”“朴”了悟其人内心的“重”“华”??

事情:由表面浅层的

“轻”“朴”识见内在深层的“重”“华”??

【写作的建构】

⑴界定相关概念

⑵抽象概念要有具

体依托

⑶“轻与重/朴与华”的内在逻辑关系要清楚

粉彩浓淡总相宜 一

类上

曙红、藤黄、花青,钛白??颜料盒上,这一个个古朴而灵动的名字让我心动不已。是了,就是这些粉彩,不起

眼的胶块遇水却成就难以复制的华美,似要化在风中的矿质粉末却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力压千

钧的一笔,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传统粉彩的诠释。

我有幸学习过工笔

花鸟,不大的画室中充盈着墨香。老先生铺开一张宣纸,提一口气又按下头去,在花瓣边缘

涂一层墨色,形成明灭有致的阴影。再刷一层白浆,点一滴曙红,随花脉晕开。动作小心翼

翼,似怕气息吹乱了花的神韵。我看着单独成块的粉彩,经他调制,在不大的宣纸上染出无

限春光,竟一时有些失语。冰心笔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西府海棠,静静地开在宣纸

上。粉彩的修饰,让这树海棠从北宋一直开到眼前。

几代人画的,真都是

那一树海棠吗?纸已不是那泛黄薄脆的纸,人也不是那徘徊树下咀嚼海棠深浅变化的少年。

然而那儿块朴素得与石片无异的粉彩,却带着一缕取材自自然的原香,让海棠的那一缕风中

浅笑,活到了今天。是以今人画海棠,仍能被工笔重彩的华贵,震到如痴如醉。粉彩的朴素

中承载的,是美

之华贵。

于是隐约懂了《清明

上河图》为何历朝必抢,《富春山居图》又为何险些被主人焚烧以带下黄泉。那几抹山间的青

色,桥边烟柳,酒旗的远黛,都是画家对历史风貌的理解和还原。粉彩之美又何止于书画呢?

从瓷瓶上纷飞的蜂蝶,到引人垂涎的寿桃,从敦煌石窟中飘扬的衣袂,到生旦净丑脸上的油

彩------哪一个不曾施以传统粉彩的涂抹,又有哪一个不是浓重得凝聚着无数人对于传统美

学的仰望呢?

粉彩是那么轻,似乎

遇水即溶,见风而散,但他又是那样重,重得似有千钧之力,叫人移不开眼球。粉彩重在对

文化的记录和诠释,重在引人感悟的缤纷色彩。

思乡心切的余光中

曾叹道:“给我一掌海棠红,那血一样的海棠红,是乡愁的痛。”这正是粉彩给人深及心脾的

感悟。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唯粉彩而已。

【阅卷评语】角度独

特,在描绘叙事中完成自己对“轻中之重”“朴中之华”的理解,粉彩虽轻却代表了传统美学

的华贵。显积淀,有认识。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 一类中

宣纸虽轻薄朴素,但

却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人亦如此,一个人想要书写自己的价值,不

能仅限于外表的修饰,而是要懂得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看待一个人,也不能仅从外表

去看,因为其内心的品志往往不能轻易显露。

轻中有重之人,不拘

小节,仅轻描淡写地画出外观,但在心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朴中见华之人,平日里不出

风头,不显露,但在关键时刻彰显自己的人格。与之相反,那些仅在日常出风头的普通人,

是无法承受关键而重大的责任的。因此,一个内心深重之人,常在最大气,最关键的场合彰

显价值。

轻中有重之人,抒发高尚的节操,令后世所钦佩。东晋诗人陶渊明,厌倦官场世俗,归隐于田园。他不擅长

农事,时常不处在一个富足的生活状态。这样的人看起来并不伟大。但是陶渊明的真正的品

志在心中,他以诗歌的形式诉说着对于田园的热爱,以超凡脱俗的品质彰显人性的光辉。他

看似平淡的志趣,恰恰是千万百姓对于清明盛世的希望的真实写照。也许你可以说陶渊明并

不是一个成功之人,但是那仅对于外表,他的内心深处,好似隐藏在牡蛎中的珍珠,虽不可

轻易显现,但若深刻剖析,便会发现他的人生价值远超物质层面的富足。因此,轻中有重之

人,往往拥有崇高的道德品志,令人仰慕。

朴中见华之人,会在

真正需要自己的时候挺身而出,散发人性光芒。美国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一的亚伯拉罕。林

肯,在人生的前半部分可以称之为失败之人。他经商能力拙劣,为人老实常被欺骗。由于形

象上的不足和朴实的作风,多次竞选议员失败;而他当选总统,其实也算是机缘巧合。但是

这样一个看似失败之人,却在国家分裂之时挺身而出,以坚韧的毅力和高尚的人格,废除了

奴隶制的同时,击败了南联邦,将国家恢复统一。可以说,从出生到遇刺的六十年,仅有5

年是他真正显现价值的时段。但正是这短短的五年,他名扬世界,被人冠以“永垂不朽”之

名。其貌不扬的林肯,在最关键的时刻站了出来,书写了一段光辉岁月,令后世铭记。因此,

朴中见华之人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显露自己崇高的人性。

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既是美好的宣纸的特性,也是一个高尚之人的品格。如今的我们,与其在封面上修饰,不如

翻开人格之书,在里面写下丰富的内容。必要之时,翻开书,发现其中的内容远胜封面,这

才是君子所具备的特质。固然,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封面的装点很重要;但是,内

容才是这本书是否精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从今往后,做一个轻中有重之人,做一个朴中

见华之人,做一个如同宣纸一样深厚的有德有才之人。

【阅卷评语】符

合题意,虽用例寻常,但内容充实,论说较为充分。结构规整:起笔勾连材料,解说关键概

念,铺展事例分析,总结完成提升。说理明晰,语言流畅。

朴中见华 一类下

朴实与华丽绚烂似

乎就是互斥事件,无法同时存在,就像你无法在土房中找到故宫的华美,无法在鸡窝中找到

凤凰的羽毛。但你如何否定朴实的人可能拥有高尚绚丽的品质呢?又如何否定轻薄的宣纸承

载文化厚重呢?是的,我们无法否定,因为朴实与华丽绚烂真真切切地会存在于一体。

泰戈尔曾说“生于夏

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悲寂。”绚烂与悲寂就是这样存在于我们的生命之中。其实也这样存在

于万物之中。残败的落花也许失去了往日的美丽,但它从来都是花朵,从来都是绚烂,而我

们却只见枯败,为何?因为我们从不曾用完整的眼光看待事物,或说我们从不曾用心去看待

事物的全貌,只见表面,未见内涵,是那愚蠢的“盲人”,把“象”看作“墙壁”看作“蛇”。

文字自商朝便已出

现,被人们世代沿用,不断变化,才最终形成今天的样子。没有从前纷繁复杂的笔画,没有

钟鼎甲骨作为载体,它显得那么朴实简单,那么贴近生活。最后干脆就只成为交流的工具,

只用作传递信息。但事实上,我们正使用的汉字是经历了几千年的磨砺,承载着千年的文化,

带着浓厚的历史

幽香,是中华文

明的基本载体。只是那“浓香”似乎也随着时间褪去了,被世人认识到的只有实用性的朴实。

文字就是用来“用”的,这并没有错,但我们要在那朴实的实用性后面看到那绚丽的文化,

看到那历史的积淀。这样我们才能常有对于文字的敬畏之情,常存深深的民族自豪之感。

朴实的泥土才更有

可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文字如是,宣纸如是,人心更如是。

沈从文的文化并不

高,他生活在朴实的乡村,有着近透明的朴实的内心,而正是那朴实的内心才使他似未经尘

世污染,写出如梦如幻的边城,让世人陶醉在那“仙境”之中。与他相似的还有莫言,他常

用近乎粗俗的词语来描绘来讽刺,却让人着实被刺痛,不得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字句间体

现出的深刻哲理。他们的作品语言朴实,但意境与道理从不朴实,因为内心通透,朴实的土

壤才提供了绚丽花开的养料。蒲公英朴实的根须才孕育出绚烂的花朵。

【阅卷评语】前两段

说理清透,以文字为据甚为妥帖,语言流畅。但是从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2015海淀语

文一模材料作文简析与范文

2015海淀语文一模材料作文简析与范

【试题再现】

①中国宣纸“轻似蝉

翼白如雪”,有着“纸寿千年”的美誉。它轻薄,却能承载文字、文化的厚重;它素朴,却能

呈现心灵、精神的绚烂。轻中有重,朴中见华,又何止宣纸呢?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

②2014年12月,《诗

刊》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和凤凰网读书频道联合举办了一场以“日常生活,惊心动

魄”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农妇、理发师、快递员、私企员工、煤矿工人,是这场朗诵会的

主角。他们朗诵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

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文题①抓关键词:“轻中有重,朴中见华”。立意:围绕关键词展开相似联想——物、人、事(物:茶、筷子、信笺、草木、照片?? 人:由一人外在的“轻”“朴”了悟其人内心的“重”“华”??事:由表

面浅层的“轻”“朴”识见内在深层的“重”“华”??)。

文题②可用“由果溯

因”方法立意:“为什么这些人做主角的朗诵会主题叫‘日常生活、惊心动魄’”?或“为什

么朗诵会这些人是主角?”原因是:“生活即诗”“诗源于生活”“ 珍视生活,生活就惊心动

魄”“寻常是诗”“艺术本植根于生活百态”“诗人等于凡人加情怀”“艺术本就该有泥土气” ??

【优秀作文】——文

题①

粉彩浓淡总相宜 一类上

曙红、藤黄、花青,钛白??颜料盒上,这一个个古朴而灵动的名字让我心动不已。是了,就是这些粉彩,不起眼

的胶块遇水却成就难以复制的华美,似要化在风中的矿质粉末却在中华文化中留下力压千钧

的一笔,轻中有重,朴中见华,是传统粉彩的诠释。

我有幸学习过工笔

花鸟,不大的画室中充盈着墨香。老先生铺开一张宣纸,提一口气又按下头去,在花瓣边缘

涂一层墨色,形成明灭有致的阴影。再刷一层白浆,点一滴曙红,随花脉晕开。动作小心翼

翼,似怕气息吹乱了花的神韵。我看着单独成块的粉彩,经他调制,在不大的宣纸上染出无

限春光,竟一时有些失语。冰心笔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西府海棠,静静地开在宣纸

上。粉彩的修饰,让这树海棠从北宋一直开到眼前。

几代人画的,真都是

那一树海棠吗?纸已不是那泛黄薄脆的纸,人也不是那徘徊树下咀嚼海棠深浅变化的少年。

然而那儿块朴素得与石片无异的粉彩,却带着一缕取材自自然的原香,让海棠的那一缕风中

浅笑,活到了今天。是以今人画海棠,仍能被工笔重彩的华贵,震到如痴如醉。粉彩的朴素

中承载的,是美之华贵。

于是隐约懂了《清明

上河图》为何历朝必抢,《富春山居图》又为何险些被主人焚烧以带下黄泉。那几抹山间的青

色,桥边烟柳,酒旗的远黛,都是画家对历史风貌的理解和

篇二:美文推荐

例文1 推荐理由:切入角度小,主题小中见大

同在一个屋檐下

河南省一考生

我惊讶地问妈妈:“为何在屋里走动时,总怕踩到地雷似的?”妈妈笑着回答说:“大家不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吗?”我虽然理解妈妈的心意,却还是认为她过于讲究了。

妈妈见我一脸随意,挺认真地接着说:“我们家的地面是张爷爷家的屋顶,走路声音大了,爷爷奶奶受不了。”我撅着嘴反驳,为什么我们楼上的人不这样想,总是弄出“咚咚——咚咚——”的声音。妈妈说,楼上有一个两岁的妹妹,她要长大,蹦呀跳呀,需要运动。我的嘴撅得更高了——那受委屈的就是咱们家了!妈妈紧紧地盯着我,更认真了,说:“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接着,妈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那年,妈妈从乡下奶奶家回城,在村头汽车停车点有三个人先后上了车——怀着5个月身孕的妈妈、一位中年妇女扶着一位老者。车上还剩一个空位。妈妈主动让那个中年妇女扶着的老人坐了那个座位。刚坐下,老人又站起来指着妈妈说:“你不方便,你来坐吧。”妈妈不肯。就在这当儿,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十分麻利地从老人背后挤过来,坐在了那个座位上。老人盯着小伙子,很平静地说:“小老弟,好好看看这个位子,你该不该坐!”

小伙子抬头瞪了老人一眼,根本不在乎。老人转过身,喃喃自语道:“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啊。”这回小伙子吱声了:“你这老东西怎么骂人?”

“我不是骂人,我是关心你爱护你呀!”小伙子不领情:“你算谁呀?你活得不耐烦了——癌症!”那个扶着老人的妇女气得眼里涌出了泪水:“你说对了,我爸是个癌症患者,已经是晚期了。”同车的旅客都被这个情景震动了。大家纷纷站起来让座。就在与老人相视时,妈妈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位老人竟是中学时代的老师。老人兴奋地说:“人生一等功夫,这是一句名言,我的学生都还记得啊!”

听完了这个故事,我眼里闪着泪花,轻手轻脚地走进了书房,生怕惊扰了楼下的老人。因为我的心里记下了一句话:“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

【技巧借鉴】考场作文,不在乎事件大小,也不在乎技巧的多少。有时,一个成功的细节,便能救活一篇文章,甚至可能因此得到满分。正如这位考生,面对“同在一个屋檐下”这一抽象的话题,没有空泛地议论或抒情,而是用一句“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自然地展开情节。讲述家庭故事的时候,情真意切,内容极为朴实;插叙往事时,巧设悬念,震撼人心。考生就是用这么一句看似寻常的话语,在文章中自由穿插,多次呼应,将“能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这一主题,展示得极为深刻。因此老师要提醒大家,要学会借助一朵鲜花、一声问候或是一个笑脸之类的细节,去挖掘动人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

【适应考题】

本文可以应对“心中有句话”、“为他人着想”、“有一种美德”、“我变了”、“我学会了一一”、“心中的太阳”、“温暖”等作文题。

例文2 推荐理由:巧设悬念,情节波澜迭起

班里那点事

昆明市一考生

老师一来到教室就对着我直笑,我知趣地抿着嘴笑。许多同学注意到了,都惊奇地看着我。含雪拧了我一下说:“你这丫头,又有什么鬼把戏了?”没人知道,昨天的考试,我得到的将是零分。

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昨天的考试非常成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份很特别的试卷。这份答卷一百道题全错了,可我怎么也不愿给她零分,因为我不能轻易地伤害一种创新意识,为什么呢?”台下一片寂静。

“零分,不会差到这种程度吧?”有同学忍不住说了一句。“这是差吗?”老师笑笑对大家说:“我可不敢说这是差。这个零分中隐含着答卷者不可小看的智慧。它的答卷者就是我们的班长黄小玉同学。”教室里一片哗然。

何玲同学站了起来,说:“老师,如果是我,你是不是毫不客气地给一个‘鸭蛋’呢?”教室内一片笑声。老师说:“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能叫小玉同学来回答了。”

我站起来微笑了一下,大家给我鼓掌。(中考作文 )何玲似乎不服,我还没开口,她又抢先说话了:“小玉班长,我知道你的微笑有很大的诱惑力,就如你上台演唱时只要一个微笑就能赢得一片掌声,但是今天你这个零分,我不希望你用微笑来解释。”

面对大家,我还是从容地笑了笑,然后把脸转向何玲:“其实,100分与0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同一个概念,如果我做不到100分,我能做到0分吗?我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答题方式罢了。”“哗!”教室里又是一阵骚动。何玲又站起来说:“我知道你向来喜欢标新立异,但面对严肃的考试,你也不能如此戏弄老师啊!”“我完全赞同!”我带头给何玲鼓掌。

老师示意大家安静:“同学们,我并不认为小玉同学有戏弄老师之意。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昨天我们进行的是‘创新杯’知识竞赛。不放弃传统思维方式,我们能够突破自我么?今天,我决定将第一名授予小玉同学。”听完老师的话,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掌声。

下课了,何玲走到我面前,露出了久违的笑脸:“班长,我服你了。”

【技巧借鉴】有谁读过这样的文章呢?谁又会想到,这样的文章会成为佳作摆在眼前呢?要知道,赞美一份零分试卷,不仅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这种智慧就是作者透过独特的分数找到的一个切入点——创新杯知识竞赛。为了展示这个零分不一般,作者下足了功夫。下笔便用老师的笑容,引出“我得到的将是零分”这一出人意料的事实;接着用老师对这份试卷的赞美,引发同学的种种猜测与不满;最后将主题定位于“放弃传统思维方式”,于是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通过这篇满分作文,我们会明白一个道理:写记叙文,不能满足于写得细腻,写得逼真,还要做到写得巧妙。这样,即使寻常事件,也能产生一波三折之感。

【适应考题】本文可以应对“特别的考试”、“意料之外”、“那件事,有点意思”、“笑脸”、“做个智者”、“创新”、“我不一般”等作文题。

例文3 推荐理由:用词讲究,句式交错生辉

垦香的魅力

山西省一考生

我徜徉于黑白相间的世界里,独享翰墨飘香的魅力。

这还得从爷爷说起。他一笔好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看爷爷写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他虽年已七十,但精神矍铄;五指握管,轻轻展纸濡毫,落笔藏锋,运笔牵丝,收笔出勾,一气呵成。每一招,每一式,恰如演练张三丰的太极拳,行云流水,出神入化,心意俱在其中??从那时起,一个梦想便在心中启航了。

七岁时,手捧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我用幼小的手握住了粗粗的笔杆。别看毛笔没多重,柔弱的笔尖却像一个无法捕捉的精灵,肌肉绷得紧紧的,手臂时常酸痛不已。渐渐地,那些横竖撇捺在我

的眼里活泼起来。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静动交融。我爱上了书法,将心中的向往寄托于笔尖,凝神专注,写得秀丽而不柔靡,回锋时刚劲有力。

我的秉性和心境,开始融入到了跃动的墨迹中。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撇,似夏花,散发着绽放的芬芳;捺,似秋实,收获着璀璨的金黄??那些字,栖居在黑白的世界中,眼前或如蛟龙盘旋,或如银蛇舞动,或如春水泱泱,或如秋山辽阔,执笔流转间,似乎我在挥洒着绝美的传奇,顺锋如高山流水,逆锋如老树虬枝??陪在一旁的爷爷,也禁不住夸我“孺子可教”。

如今,书法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刻,最喜欢于桌前点一滴清水,在砚台边轻轻研墨;最爱铺一张宣纸,于纸上挥毫泼墨。任笔尖跌宕起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矫若游龙,一气呵成??一切杂念抛于脑后,只倾心于波澜不惊的境界。那一刻,我似乎穿越到了墨池边,与书圣神交,提笔一挥,豪迈之情自萦绕身边。

墨香飘逸,陪我走过日日夜夜,带给我心灵的慰藉。徜徉于黑白世界,浸身于墨香,我愿用书写诠释人生,让那浓浓的墨汁流入我的生命。

【技巧借鉴】写作,是需要扬长避短的。正像这位考生,由于他选择了书法这一熟悉的话题,于是那散发着墨香的文字也便扑面而来了。考生非凡的遣词造句能力,将书法的魅力展示得光彩四溢。这种能力,或表现为四字词语的自然运用,或表现为长短句的交错出现,或表现为修辞的巧妙运用。纵观全文,像“飘若浮云”、“行云流水”、“老树虬枝”之类的四字成语或短语,信手拈来,美不胜收;像“或轻或重,或缓或急”之类的句子,笔墨整齐,音韵和谐;像“横,似流水,折射着舒缓的旋律;竖,似青山,昭示着无限的尊严”之类的句子,长短交错,对应生辉。考场作文的用词如此精妙,获取满分也就不足为奇了。

【适应考题】本文可以应对“我的爱好”、“走近____”、“有一种风景”、“我的世界”、“谢谢你给我的快乐”、“美”、“有了你”等作文题。

例文4 推荐理由:善用修辞,语言美不胜收

美在其中

安徽一考生

经不起春天的诱惑,我随着伙伴们来到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胜地——碧潭。碧潭并不大,在青山的掩映之下,却显得分外美丽,尤其是在这明媚的春光中。

碧潭的美,在一个“静”字。静得使人觉得那仿佛不是水,而是一片晶莹葱翠的绿茵,蓝天、白云、青山、绿树,都把曼妙的倩影投进了她的怀抱,静静的水面泛起点点涟漪。在春姑娘轻柔的手臂里,她像酣睡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水底的游鱼、沙石,都毫无遮掩地映入了你的眼帘。

碧潭的美,又在一个“动”字。潭中的水草和树木的倒影相互映衬,就像一块变幻不定的五彩丝绸,映着阳光,泛起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玉。一片片小光斑就像一个个小精灵在闪烁。阵阵微风吹来,泛起道道波纹,缓缓地从一边推向另一边。岸上虫子的叫声忽高忽低,像在演奏着古老的曲子,又像在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故事,让人心旷神怡,飘飘欲仙??

碧潭之美,还在一个“早”字。当别处还显轻寒的时候,你不妨来碧潭漫步,聆听一下这里最先演奏的春之歌吧!瞧,近岸的小草在悄悄地更换新衣,潭中的水草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露出了嫩芽,露出盎然生机。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何时收到了盛会的请柬,匆匆赶来了,一会儿停在水面的草茎上荡秋千,一会儿扇着翅膀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掠过几只呢喃的燕子,于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类的句子就会涌上你的心头。

春雨中的碧潭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千丝万缕的银线,密密麻麻地在天空斜织着,淅淅沥沥,纷纷扬扬。雨花仙子迫不及待地摇动花篮,那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观。留恋的一刹那间飘落水面,水面

上原本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点淡墨,渐渐扩散,俄而竞模糊不清了。“刷刷刷”,那声音,似在耳边,又恍若隔世,像母亲对娇儿的絮絮细语,又像明月下的清风拂过荷塘,低回婉转。

碧潭之关,美不胜收。她让你尽享春色,流连忘返。

【技巧借鉴】

这篇写景作文之所以能够获得满分,除了结构上的美感,主要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纵观全文,像“粼粼波光,如飞花,似碎玉”、“水面上原本清晰的界限像是宣纸中的一点淡墨”之类的比喻,精美贴切,读来诗意盎然。精美的拟人句比比皆是,像“曼妙的倩影投进了她的怀抱”、“翩翩起舞的蝴蝶不知何时收到了盛会的请柬”之类的句子,情感充沛,生机盎然,洋溢着对自然与生命的赞美。再加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之类诗句的引用,语言更是锦上添花,美得让人惊讶了。透过这篇佳作,大家或许会明白一个道理:修辞,不失为美化语言的法宝。

【适应考题】本文可以应对“最美的季节”、“美景”、“记忆里的风景”、“风景如画”、“色彩”、“有一种生活”、“绿色”等作文题。

例文5 推荐理由:情景交融,内容宛如画卷

不能没有你

扬州市一考生

傍晚时分的云,就像天边悬挂的织女锦缎,用太阳的色彩染得通红通红的;又像儿时最爱吃的棉花糖,感觉触手可及,其实仍在远处飘着。“万云归西”的景色令我陶醉。

不远处的黄豆田里,一个单薄的身影正在暮色下忙碌着。夕阳的余晖洒在空旷的田野和她的身上,这橘红色的余光让她原本瘦小的身影更显苍凉。这画面仿佛是一幅油画,尽管火红的天空占了一大半,可主角却是那小小的身影。

咦,为什么这么晚了外婆还在田里?“外婆!”我呼喊着跑向外婆。外婆转过身来,似乎很惊讶。“外婆,天都要黑了,你怎么还在田里呀?”外婆指着身后的黄豆田说:“敲黄豆。要是现在不敲完,到了明天太阳一出来,这些黄豆壳就自己裂开了。”我似懂非懂地往后一看:呀!好多黄豆呀!它们都被外婆割下来堆成一堆一堆的了,在暮色中一动不动,像沉睡的小宝宝。看着外婆忙碌的身影,我感到一丝心疼。快步跑回家把妈妈也叫了出来。

“你们来干什么?”外婆看到我刚走了又回来,还把妈妈带来了,似乎有些生气,“这儿挺热的,你们快回家吧!”我和妈妈没有理会,将外婆推开,立刻敲起黄豆来,敲得不亦乐乎。“唉,你们哟。”外婆没办法,只好拿起竹竿和我们一起敲。

我拿着竹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呼嚓??呼嚓”的摩擦声、击打声此起彼伏。一会儿,我就有些累了,汗水浸湿了衣服,额前的碎发也粘在了前额上。外婆看了很是心疼:“你一个小孩子来干什么?累坏了怎么办?”外婆把衣服铺在垄上:“来,坐下来歇一会儿。”我大声说:“不!”擦擦汗,又敲了起来。金黄的豆子在阔大的塑料布上跳跃着、堆积着,渐渐成了一座小山。

暮色四合,一半是天,一半是地,墨绿的田埂上,移动着三个人影,两个大的,一个小的。这又是一幅油画,是“大地的画家”米勒画的吧。这幅油画的标题叫“祖孙三代”,副标题叫“爱”。

不能没有你,深沉的爱。世界因爱而美丽,也只有爱,才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美丽!

【技巧借鉴】本文没有新颖独特的材料,也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然而凭借几个精彩人物细节,几处精美景物描写,顿时有了夺目光彩。本文描写人物活动,极为逼真。像“我和妈妈没有理会,将外婆推开”、“我拿着竹竿,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敲”之类的动作描写,让人物具有了雕塑般的立体感。首尾的景物描写,更为文章平添了几分亮色。开篇写景,着重于色彩的渲染,笔墨详尽,有一种油画的沉重感;结尾写景,侧重于人物活动,笔墨不多,内容却美如画卷。正是这些情景交融的描写,文章也便具备了满分作文的要素。看来,情景交融的描写,不失为获取高分的重要技巧。

【适应考题】本文可以应对“眼前有幅画”、“世界因____美丽”、“那份爱”、“幸福”、“风景如画”、

“情感的美丽”、“我们在一起”等作文题。

例文6 推荐理由:想象逼真,情感充沛动人

心灵深处的歌

甘肃省一考生

梦得一江春水向东流,不求醉生梦死。

我一身素装立于帐前,见你矗立在乌江畔,战袍遮不住的是你魁梧、伟岸的身躯。乌江水滚滚,宛如白绫翻转,四目相对的一刹那,我知道,外表平静的你,此刻必定心如刀割。

蓦然之间,孤独的影子又多了一个。沉默良久,我的双手不自觉地触到了琴弦。你回转身,微怔片刻,又点点头。乌江边,响起了凄婉的琴声。你的双唇微微颤动,我听到了你的歌声,听到了你慷慨激昂却又不失清雅的歌声,竟是那首《霸王别姬》。这,是生平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即便这样,我也很满足。够了,一切都够了。

歌声中,我听出了你对生与死的无奈,感受到了你的困惑与无助,体会到了你的悲伤与绝望。你不明白,是暴虐的你杀掉了十万秦兵,使得民心涣散,还是鸿门宴上的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致使一方霸业拱手让人?你困惑,为何当初万人之上,此刻却连最爱的人也保护不了?你无奈,有勇有谋,却为何被奸人所害??一曲终了,你喃喃自语:“对不住你了,明日,即便血流成河,也要护你周全。”你起身,走进帐中。我的泪,决堤而下。

闪着寒光的剑,在夜里更冰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爱过了,便不遗憾。涅椠一次,心如止水,从此便可笑看红尘散场。纵使一切结束,项王,你也一定要在心里疼惜那个你爱过的人。如此,便好。虞姬定将不会拖累你,去战斗吧,我会庇佑你。只愿在多年后一个无法言说的意境中,彼此再在那灯火下隔空隔水地望着,任由你憔悴??

剑起,人亡。寂寞的乌江边,盛开一朵洁白的梨花。恍惚中,我听到了项王那响彻天穹的怒吼。同时听到的,还有那首歌,那首寄托着无限情思的歌,那首项王唱给虞姬的歌,来自心灵深处的歌——《霸王别姬》。

【技巧借鉴】

这篇想象作文,以一曲《霸王别姬》为线索,几乎还原了历史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项羽于危难之际仍不忘保护虞姬安全的真情,虞姬怕连累项羽而决绝自刎的深情。正如作者所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情真意切,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这种动人的情感源自情节的逼真。如开篇描写虞姬的情景,一句“江水滚滚,宛如白绫翻转,四目相对的一刹那”,绘景形象生动,写人妙笔传神;又如结尾时,一句“寂寞的乌江边,盛开一朵洁白的梨花”,虽是写景,却极具深情,读来令人震撼。与其他文章相比,这类想象作文,显然更容易获得评卷老师的关注与认可,大家不妨学以致用。

【适应考题】本文可以应对“记住了他(她)”、“偶像”、“心中有你”、“历史里的风景”、“那一瞬间”、“真美”、“铭记”等作文题。

例文7 推荐理由:引用诗词,底蕴芬芳四溢

在书卷世界中感悟

长沙市一考生

自从我降临人世,书卷就如同影子般跟随着我。时光的流逝冲淡了我对许多东西的钟爱之情,而对于书卷的那份情愫却怎么也淡不了。在与书本相约的日子里,我那洗尽铅华的心灵,总是在睿智与激情中荡漾。

记得还在牙牙学语时,唐风宋韵便已浸润了我幼小的心灵;稍大以后,那些清词丽句常常能勾起我五彩斑斓的梦,雁落平沙的神情在绚丽的梦境中浮现;乃至走进中学,感受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清丽,才越发觉得自己的灵魂在读书中升华了。于是,我便时常徜徉于书山中:遥望远方的繁星春水,静静地守护窗前最后的藤叶,俯视山下的呼啸山庄,感悟眼前的死

篇三:宣纸制作

我的家乡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接壤。 宣城又名宣州,春秋时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于斯。 秦初正式臵县,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阳郡治设立宛陵(今宣州区),从此历代为郡、州、府城,相沿二千多年而不辍。

范晔、谢眺、沈括、文天祥等先后出守于此,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相继来此寓居。众多的人文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得这座古城不仅赢得“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的赞辞。更因谢朓、李白、杜牧等人的大量歌咏,而享有“宣城自古诗人地”的美誉。

宣城地区最出名的两个人物,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一代民主人士、国学大师:胡适;

宣城更为著名的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笔墨纸砚,尤以宣纸最为出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的文房四宝,令世人赞叹不已!

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吸水力强,特别是古代用宣纸所作的书画保持千年而不腐,在国际上有“纸寿千年”的声誉。真正意义上的宣纸,专指泾县一带出产,采用特殊选材和工艺制作而成的书画艺术用纸。由于泾县一带,古属宣州,因此所产的纸张,即取名为“宣纸”了

一、宣纸制作工艺

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选用树皮作为原料。而制造宣纸,却必须用青檀树两年以上生枝条的皮作为主要原料。因为青檀树皮的纤维不但坚韧,色质也较普通树皮为白。将青檀树的枝条先蒸,后浸泡,然后剥皮晒干,加入石灰、纯碱再蒸,以去除杂质。经过洗涤后,撕成细条,晾在朝阳之地。经过自然的日晒雨淋后,将其打成浆状,加入辅料稻草浆,以及特制的“纸药”,充分搅匀,形成浆料。再用竹帘抄浆成纸,烤干成型。

前后有十八道工序,一百多种操作!单是其中的辅料稻草,就必须选用特定的品种,当地叫作连阳稻、二麻谷等。稻草在收割后要先存放一年,再暴晒数月才能使用。可见制作工艺之繁杂,要求之严格。

由于选料严格,工艺精细,宣纸比起普通纸张来,颜色洁白,质地坚韧,纹理纯正,润墨性和渗透性也很好。用宣纸写字作画,一笔之中,可根据书画家的用心和笔力,做到墨迹浓淡深浅,层次有序,使作品骨神兼备,神采飞扬。宣纸的书画作品,最能体现中国艺术风格。

二、宣纸何时出现

相传,东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服毒自杀后,他的弟子孔丹为了 纪念老师,想造出一种洁白而能持久的

纸张,来绘制蔡伦的画像。一日经过宣州地区,看见一棵青檀树倒卧溪流中,流水冲刷下,露出缕缕长而白的纤维。孔丹从中得到启发,于是选用青檀树皮为原材料,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宣纸。

上述传说,实际上表达了民间对于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缅怀和尊敬,但却难以得到史料证实。宣纸的制作工艺,应该是民间工艺者经过长期摸索而总结出来的。今天能看到的最早关于“宣纸”的记载,是晚唐学者张彦远在其著作《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江东地区的书画爱好者“……臵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可见,最迟在晚唐时期,“宣纸”的名称就已经确定了。

皖南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水丰林茂,土地又较为贫瘠,农业不够发达。然而,作为宣纸的重要产地,此地却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带有石灰岩质的鸟沙土,适宜青檀树和连阳稻、二麻秆等稻草品种生长,为宣纸提供优质原材料。而当地蕴藏丰富的泉水,水质清澈、金属杂质少,酸碱度适宜,又恰好为造纸中的浸泡、洗涤、蒸煮、漂白等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千百年来,皖南一带的老百姓以造纸为主要产业,这项传统工艺,自然也就在时间的长河中,越发磨砺得精益求精了。据记载,皖南一带,古来就盛产纸张。如徽州的徽纸,池州的池纸等,在唐宋流行一时,甚至凌驾于当时的宣纸之

上。到后来,则宣城、宁国、泾县、太平等地(都属古宣州地区)所产“宣纸”天下闻名。其中尤其以泾县的宣纸最为精妙。如今,泾县已经成为宣纸的主要产地。

三、日本人窃取宣纸制作工艺

宣纸为纸中极品,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外界对宣纸的制造工艺垂涎已久。外国势力对窃取宣纸生产工艺的努力从未停止过。关于宣纸保密,有着许多故事。

根据可考的材料,大约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直至今日,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相继对宣纸产地进行过探访,千方百计地搜集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企图进行仿制,以假乱真,便获取高额经济利益。

英国人白恩首开宣纸窃密之例。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受英国人控制的芜湖海关就派出情报人员到泾县打探宣纸的制作过程。不久以后的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有一位日本人,曾化装潜入泾县探查宣纸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20世纪初,有一名名叫内山弥左当门的日本人,多次深入产纸地区,特别是泾县小岭,偷盗宣纸生产情报。回国后,于光绪32年(1906年)写了一篇名为《中国制纸法》的文章,刊登在《日本工业化学杂志》第九编第98号上。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利用侵略中国的机

会,多次派遣特务深入皖南,搜集了一些泾县的青檀树籽,运回日本精心种植,因气候、土质等条件不尽相同,所以,生长出来的檀皮质量低劣,用之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宣纸,润墨性差。

新中国建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门未打开,外国人无法进入宣纸产区对宣纸技艺进行窃取,有关国家只能在祖国大陆和香港等地购买宣纸,然后用现代科学手段化验出了宣纸所含的各种成分,然后竞相仿制。到70年代末,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外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国家采用了多种手法,千方百计地套取有关信息和资料。改革开放之初,日本人借着我国地方官员和民众热情迎接外宾,毫无商业保密头脑的机会,来泾县“参观考察”,官员和工厂负责及技术人员陪同参观,每一道制作工艺详细讲解,从而日本人轻而易举获取了宣纸制造的整个流程,以及“纸药”的配方。国宝流失,让人扼腕叹息。

以致日本人做出宣纸产品后,宣称:中国宣纸第一、日本宣纸第二,但日本产的宣纸却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日本为何宣称日本宣纸品质不如中国宣纸呢?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泾县当地的水源、檀树和连阳稻、二麻秆等稻草是制造宣纸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因气候、土壤等各原因,这很难复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h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