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01 16: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理论是( )。

A.一个假定 B. 一个假说 C. 一个命题 D. 一个业经证实的假说 2.与术语“经济的”最接近的术语是( )。 A.充足的 B. 稀缺的 C. 无限的 D. 不加限制的

3.在市场经济中,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等这类问题的是( )。 A.计划委员会 B. 政府法规 C. 价格机制 D. 以上都不是 4.微观经济学最终解决的问题是( )。

A.资源最佳配置 B. 资源最佳利用 C. 资源配置与利用 D. 以上都是 5.研究整个国家的物价水平,这属于( )的研究范畴。 A.宏观经济学 B. 微观经济学 C.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D. 以上都不是 二、简答题

1.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2. 资源配置包括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三、论述题

为什么说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

参考答案

一、1.D 2. B 3. C 4. A 5. A 二、答:

1.实证经济学是用理论对社会各种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证实和预测。它要说明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它研究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被切实解决的。它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判断某一事物是好还是坏的问题。

规范经济学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它研究一个社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应当怎样解决。

2.微观经济学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具体地表现为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生产什么”指的是在经济中应当生产的产品和劳务以及每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量。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没有一种经济可以生产象所有的社会成员所希望的那么多的产品和劳务。通常一种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越多,意味着其它产品劳务生产的越少。因此每个社会都必须准确地选择生产哪些产品和劳务以及各种产品和劳务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指的是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要素和专门技术组合的选择。由于一种产品和劳务通常可以用不同生产要素和不同生产技术的组合来生产,从而使用哪一种组合就成为一个问题。因为资源是稀缺的,当更多的资源被用于生产某些产品和劳务时,用于生产其它产品和劳务的资源则相应减少。因此,社会就面临着选择要素和技术组合的问题。

“为谁生产”指的是全部产品怎样在不同的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品和劳务也是稀缺的,没有一个社会能够满足其成员的所有要求,因而就产生了产品的分配问题。 三、答:

在市场经济中居民和厂商的经济行为都要受价格的作用,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都要由价格来决定。生产者厂商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厂商看来所生产的产品市场价格越高,所花费的成本越低,他所赚取的利润就越多。因此厂商

总是选择那些价格高的产品进行生产,这就解决了生产何种产品的问题。

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技术的选择也要依赖价格。生产者总是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那种方法,哪种方法成本最低呢?显然若在生产中少使用价格高的生产要素,多使用价格低廉的生产要素,便能使生产成本降低。可见,对生产方法的选择最终是因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异引起的。

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生产出的产品和劳务最终必须分配给消费者予以消费,才能达到最初生产时的目的。产品该如何在各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每一消费者应分配多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并不是直接以实物形式分配,而是按照消费者所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获得的报酬,通过货币购买而实现分配的。如果购买的商品价格一定,则货币越多的,所分配到的产品也就越多。而一个人拥有货币的多少,又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如劳动、土地和资本等。可见产品分配也是围绕价格而进行的。 因此,微观经济学是以价格为核心的。

第二章 市场供求与均衡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为常数?( )。 A.个人收入 B. 其余商品的价格 C. 个人偏好 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

3.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因素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变化 B.商品的价格下降 C.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下降 D. 消费者偏好下降。

4.在得出某农民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个外均保持常数?( )。 A.技术水平 B. 投入品价格 C. 气候状况 D. 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5.假如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材料价格上升了,则这种商品的( )。

A.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 供给曲线向左方移动 C. 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D. 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6.如果某种商品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余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该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 )。

A.供给增加 B. 供给减少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7.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8.从均衡位置出发,如果某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减少,而市场需求保持不变,则( )。 A.均衡价格下降 B. 均衡量上升

C.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减少 D. 均衡价格提高但均衡量下降

9.政府为了维持对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B.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C. 实行农产品配给制 D. 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

10.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以下,可能导致( )。

A.黑市交易 B. 大量积压 C. 买者按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 D. A和C 11.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减少的情况下( )。

A.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下降 B. 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数量的变化无法确定 C. 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数量将减少 D. 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数量将下降 12.政府对生产者实施补贴,将导致( )。

A.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供给增加 D. 供给减少 13.政府对生产者征税,将导致( )。

A.需求减少 B. 需求增加 C. 供给增加 D. 供给减少 14.蛛网理论是以( )为前提的。 A. 需求量对价格缺乏弹性 B. 需求量变动缺乏时滞

C. 生产者按照本期的价格决定下一期的供给量 D. 供给量对价格缺乏弹性

15.消费者预期某商品未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商品的当前需求会(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二、简述题

1. 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2. 什么是供给?影响供给的因素是什么? 3.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不同? 4.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有何不同? 5. 支持价格政策会产生哪些后果? 三、论述题

1. 阐述均衡价格理论的内容及其现实应用。

2. 结合对供求规律的学习,谈谈你对市场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1.D 2. C 3. B 4. D 5. B 6. C 7. A 8. D 9. B 10. A 11. C 12. C 13. D 14. C 15. A 二、答:

1.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就是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商品本身的价格。这是决定商品需求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商品价格越低,则对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

(2)消费者的收入。一般地说,消费者收入增加,他对商品的需求通常就会增加,收入下降,需求就减少。

(3)消费者的爱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都有自己的爱好,如果他对某种商品特别喜好,即使价格很高,他也会购买;反之,如果他厌恶该种商品,即使价格很低,他也不会购买。因此,对商品的偏好程度越强,则对该商品的需求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4)相关商品的价格。商品与商品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一种是互补品,另一种是替代品。互补品是指必须结合在一起同时使用才能发挥其功能的两种商品,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则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则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两种商品功能类似,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称为替代品,如咖啡与茶叶,黄油与人造黄油,苹果与梨等等,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或下跌,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或减少。

(5)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人口数量越大,则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另外,人

口结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社会中老人多,则对老年性用品的需求就大。

(6)消费者对价格与收入的预期。如果某种商品价格被预期上涨,即使当前价格不变,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也会增加。反之,某种商品价格被预期下降,在现有价格下,它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如果消费者预期收入将提高,就会增加其需求量。如果预期经济危机即将来临,则会减少对商品的需求量。 2.所谓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某种商品的供给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 商品本身的价格。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如果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为获得更大利润,就会增加供给;反之,则减少供给。

(2)生产者的目标。生产者追求的目标不同,供给也就不同。通常分析生产者供给行为时往往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如果生产者不是以利润最大而是以销售量最大为目标,这时他的供给量可能会比以利润最大为目标的时候要大。

(3) 生产技术。生产技术的改进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一般来说,生产的技术水平低,其供给量就少,生产的技术水平高,供给量就多。

(4)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要素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变化,进而影响供给量。要素价格上涨会使供给量可能出现下降,反之,则可能提高供给量。

(5)其它商品价格。当其他商品价格变动时,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也可能发生变化。 (6)对商品未来行情的预期。如果生产者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上涨,它可能会增加生产,也可能减少当前的供给,囤积起来,以备价格提高时出售;反之,则减少生产或增加当前供给。如果生产者考虑到其他生产者的竞争情况,那么面对同一预期的结果可能会多种多样。因此,预期因素对供给的影响要复杂一些。

3.需求量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单纯由商品本身价格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需求量变动表现在需求曲线上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变动是由非价格因素而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需求量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4.供给量变动是指厂商按照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而提供不同的商品量的变化,也就是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单纯商品本身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厂商的供给总沿着同一供给曲线上下移动。

供给变化是指由除商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它各个因素变化而引起的供给量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的左右移动。

5.支持价格常产生一系列的后果和现象: (1)商品过剩 支持价格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后果是商品过剩,由于价格较高,供给量很多,而需求量则很小,必然造成产品积压,找不到买主。 (2)向消费者提供多余的服务 当商品出现过剩时,厂商为了出售过剩的商品往往向消费者提供多余的服务,给商品增加不必要的功能等。

(3)过度投资 由于高的保护价向投资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保护了那些经营效率不高的企业,使它们继续能够得到投资,或者使更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

(4)积压商品处理成为重要问题 由政府限价造成的商品积压往往需要政府来解决。常用的方法是政府出面收购积压商品,这又造成政府大量的存储费用,这些费用最终将由纳税人承担,或者给农民打白条,由于白条的流动性差,难以按面额流通或变现,这实际上是变相降价。 三、答:(要点) 1.(1)市场上商品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的商品价格称为均衡价格,将此时的需求量和供给量称为均衡数量。

(2)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高均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和供给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说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偏离的市场价格会自动地回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3)利用均衡价格理论制定政府的支持价格、限制价格、政府补贴和政府税收政策。 第三章 消费者的选择 一、单项选择题

1.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百分比小于价格下降百分比,则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 A.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等于0

2.若当价格变化时,商品需求量不变,则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 A.大于1 B. 等于1 C. 小于1 D. 等于0

3.当需求弹性不足时,商品的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花费(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上都正确 4.若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该商品是( )。

A.必需品 B. 奢侈品 C. 低档品 D. 无关商品

5.两种商品中若当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 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和减少,二者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 )。

A. 1 B. 0 C. 负 D. 正

6.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则食物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下降 D. 不变

7.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 )。 A. 缺乏弹性 B. 富有弹性 C. 具有单位弹性 D. 正 8.当总效用增加时,边际效用为( )。

A. 负的且增加 B. 负的且下降 C. 零 D. 正的且下降

9.若所消费的商品X的最后一个单位的MU为所消费的最后一个单位的商品Y的MU的两倍,要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只有当( )。 A. X的价格为Y的两倍 B. X的价格为Y的一半 C. X的价格等于Y的价格 D. 以上都可能

10.在商品X的总效用的最大点,边际效用为( )。 A.正 B. 0 C. 负 D. 以上都对

11.若商品X的需求收入弹性很大,则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应( )。 A. 在经济繁荣时期增加生产 B. 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生产 C. 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生产 D. 在经济萧条时期减少生产

12.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Y商品的心情,原因是( )。 A. 商品X的价格较低 B. 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 C. 商品X紧缺

D. 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13.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 )。

A.实际所得 B. 主观感受 C. 消费剩余部分 D. 没有购买的部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n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