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15 17:5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思考题答案及解析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1B 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国民经济实际如何运行。 1.2B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源配置。

1.3A 所得税率对中等收入家庭不公平不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1.4B“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一门学科。

1.5D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1.6B机会成本的经济含义是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放弃这种资源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1.7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选择,这是因为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1.8B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二、思考题B: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1答案详解:经济学上均衡是指静止状态,说明其他情况不变,没有外来因素干扰情况下,经济行为或经济情况不再变动之意。例如消费者的均衡是说明某特定时间,其他情况不变,预算和商品的价格已知,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而不再变更消费量的情况。

2.2答案详解:(1)属于规范经济学,而不是实证经济学。(2)实证经济学说明和回答的问题是经济现象“是什么”,而规范经济学就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种标准。它力求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3)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是小—点好,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可见这个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2.3对,答案详解:最后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对富人来说就是小于穷人。

2.4D答案详解:如果为了选择了A而放弃了B,那么机会成本是指放弃B而减少的收益。

1

2.5C答案详解:西方经济学的开山鼻祖是亚当?斯密。

2.6 答案详解:局部均衡是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7B答案详解:“人们的收入差距大一点好还时小一点好”这一问题属于规范经济学所要研究的问题 。

2.8C答案详解:经济学可定义为研究如何最合理的配置稀奇资源于诸多竞争性用途的科学。 2.9答案详解: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2.10 均衡一般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的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销,也由于在此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西方经济学家进而认为,经济学的试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事物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2.11答案详解:使用稀缺性的概念,资源的数量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总是稀缺的,而稀缺性必定会产生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这正是经济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说稀缺性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

2.12答案详解: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动态分又被称为过程分析,其中包括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每一时点上变动的速率等等。

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

2

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

2.13答案详解:实证经济学是指描述、解释、预测经济行为的经济理论部分,是经济学的一种重要运用方式。从原则上说,实证经济学是独立于任何特殊的伦理观念的,不涉及价值判断,旨在回答“是什么”、“能不能做到”之类的实证问题。

规范经济学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

2.14答案详解: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样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2.15答案详解: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三、思考题C:课外延伸

边际分析的特点及对经济学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详解:边际分析是马歇尔二百多年前创立的, 它告诉我们人们在作决策的时候, 除了应用绝对量作决策参数外, 更应该运用增量参数进行决策。这种方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1.边际分析是一种数量分析,尤其是变量分析,运用这一方法是研究数量的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这一方法的引入,使经济学从常量分析发展到变量分析。

2.边际分析是最优分析。边际分析实质上是研究函数在边际点上的极值,要研究因变量在

3

某一点递增、递减变动的规律,这种边际点的函数值就是极大值或极小值,边际点的自变量是作出判断并加以取舍的最佳点,据此可以作出最优决策,因此是研究最优化规律的方法。3.边际分析是现状分析。边际值是直接根据两个微增量的比求解的,是计算新增自变量所导致的因变量的变动量,这表明,边际分析是对新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即属于现状分析。这显然不同于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总量分析和平均分析实际上是过去分析,是过去所有的量或过去所有的量的比。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经常变化,用过去的量或过去的平均值概括现状和推断今后的情况是不可靠的,而用边际分析则更有利于考察现状中新出现的某一情况所产生的的作用、所带来的后果。

边际分析法在1870年代提出后,首先用于对效用的分析,由此建立了理论基础——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分析方法的运用可以说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 具体说它的意义表现为:

1)边际分析的运用使西方经济学研究重心发生了转变。由原来带有一定“社会性、历史性”意义的政治经济学转为纯粹研究如何抉择把有限的稀缺资源分配给无限而又有竞争性的用途上,以有效利用。

2)边际分析开创了经济学“数量化”的时代。边际分析本身是一种数量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使各种数量工具线性代数、集合论、概率论、拓扑学、差分方程等,逐步渗入经济学,数量化分析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3)边际分析导致了微观经济学的形成。边际分析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以需求、供给为重心,强调主观心理评价,导致了以“个量分析”为特征,以市场和价格机制为研究中心的微观经济学的诞生。微观经济学正是研究市场和价格机制如何解决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探索消费者如何得到最大满足,生产者如何得到最大利润,生产资源如何得到最优分配的规律。

4)边际分析奠定了最优化理论的基础。在边际分析的基础上,西方经济学从理论上推出

4

了所谓最优资源配置,最优收入分配,最大经济效率及整个社会达到最优的一系列条件和标准。5.边际分析使实证经济学得到重大发展。研究变量变动时,整个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动,这为研究事物本来面目、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问题的实证经济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从平均分析进入到边际分析, 是经济学分析方法的一个重大发展和转折, 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数学对经济学的渗透迈出了重大一步。希克斯1946年的《价值与资本》与1947年萨缪尔逊的《经济分析基础》全面总结和发展了边际分析阶段的研究工作, 使边际分析达到顶点, 从而成为经济学史上的两部名著边际分析阶段, 形成和发展了一大完整的微观经济活动行为理论, 提出了一般经济均衡问题, 建造了一般经济均衡的理论框架, 创立了当今的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垄断竟争理论及一般经济均衡理论的数学基础,因此 边际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

3.经济学点睛:对于特定的这个人而言,如果他是理性的,他应该考虑的选择点至少应该保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而一旦边际成本高于边际收益,那么这便不是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做出的最佳选择。

第二章 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1 A答案详解:只有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给者因为无利可图就会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给

1.2 A答案详解:总需求曲线的形状是向右下方倾斜,随着价格提高,需求是递减的。 1.3 ABCDE答案详解:引起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原因有自然的灾祸、技术进步、.人为的灾祸、工资率变化、进口商品价格变化等。

1.4 B答案详解: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减少。

1.5D答案详解:土壤的肥沃程度、技术水平、棉花的种植面积在影响供给曲线时,均保持常数。

1.6 B答案详解:对一般的商品来说,当其供给不变时,如果其需求增加,则该商品的均衡价

5

格上升和均衡数量增加。

1.7 C答案详解:需求定理表明计算机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其需求量增加。

1.8 BCD答案详解:下列各项中会引起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企业产品的价格、其他投入品的价格、生产技术 二、思考题B:名校历年考研真题

2.1 B答案详解: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消费可能线。

2.2 B答案详解: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3 CDE答案详解: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的移动是由于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的变化、政府向生产企业提供补贴。

2.4 B答案详解:消费者收入变化、消费者偏好变化、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等因素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2.5 B答案详解: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小于供给量。

2.6 B答案详解: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和9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减少60单位。 2.7 C答案详解:农产品市场上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的原因必定是.开发出了高产的新品种。

2.8√答案详解:提高水价,人们会减少水的使用,达到节约的效果。

2.9√答案详解:某地区的荔枝树被毁,市场上的荔枝少了,意味着市场供给减少。 2.10╳答案详解: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因此相应地,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根据恩格尔曲线,商品的需求量是根据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不能根据前面的条件而判断其必为正常品。

2.11答案详解:一般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即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在西方经济学中,这一特征被称为需求规律。满足需求规律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需求规律给出了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基本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消费者的行为都严格服从这一规则。下面的三种情

6

况可以作为需求规律的特例。

第一,消费者需求某种商品的数量不受该商品价格的影响。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数量轴的直线。

第二,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变动极其敏感,以至于价格升高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0,而价格降低时需求量趋于无穷大。此时,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数量轴的直线。

第三,消费者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此时,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比如名贵字画、吉芬物品等。

2.12答案详解:(1)餐饮业属于需求富有弹性(有替代品),中小学教科书属于需求缺乏弹性(由教育部门指定,无替代品)。(2)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降价可使总收益增加;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3)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可以降价促销,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不能降价促销。

2.13答案详解:(1)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消费函数用公式表示为:C=f(Y)。 (2)消费函数说明增加收入是增加消费的关键。(3)说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4)通过改革,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2.14答案详解: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一般而论,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也就越大,劳动者宁愿放弃闲暇而提供劳动的数量也就越多。换言之,工资率提高,闲暇的机会成本相应也就越大,劳动者的闲暇时间也就越短。因此,工资率的上升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增加。同时,工资率的提高,使得劳动者收入水平提高。这时,劳动者就需要更多的闲暇时间。也就是说,当工资率提高以后,劳动者不必提供更多的劳动就可提高生活水平。这说明,工资率提供的收入效应使得劳动数量减少。 2.15答案详解:地租率是每单位土地需要支付给地主的报酬。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价格一样,地租率也是由土地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所决定的。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它不随地

7

租率的变动而变动。土地的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土地的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均衡的地租率。土地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地租率。

三、思考题C:课外延伸 3.1答案要点

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因为粮价的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

猪肉价格的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因为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变的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生产和销售者将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着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 第三章 思考题A、B、C答案 一、思考题A详解

1.1 A 需求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的上升幅度,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缺乏弹性。 1.2 C 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大幅度下降,销售收益下降。

1.3 B 需求曲线越垂直,斜率绝对值越小,弹性越小;越靠近坐标轴下端,点的坐标值越小,弹性越小。两个方面都使弹性小,缺乏弹性。

1.4 C 劣等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所以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 1.5 a.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偏好越大,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小。 b.商品的可替代程度。可替代性越大,则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c.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越广泛,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d.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越重要,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e.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比重越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大。 f.消费者调整需求量的时间。时间越长,则需求价格弹性就越大。

1.6 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影响到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联想笔记本电脑的替代品包括其它品

8

牌的笔记本电脑,以及所有的台式电脑;而台式电脑的替代品仅包括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因此,联想笔记本电脑较易获得替代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1.7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厂商改变所生产商品数量的能力。所有口味的蛋糕范围广泛,使用的原材料也广泛,厂商容易改变生产的数量,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大;而巧克力蛋糕的范围狭窄,其原料也限定在巧克力等特定原料上,如果巧克力短缺,供给就会出现问题,厂商就无法改变生产的数量,所以供给价格弹性小。

1.8粮食的需求缺乏弹性。粮食大丰收导致供给增加,粮食价格下跌,但需求量并没有增加太多,因此农民的收益很可能是下降的。但如果只是某户农民丰收,市场的总供给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粮食价格变化不大,该户农民收益一定是增加的。 二、思考题B详解

2.1 B 税收的负担取决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对弹性。商品的需求缺乏弹性,说明这种商品的价格升高后,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减少的幅度并不大,那么,征税使商品价格升高,税收更多地由消费者承担。

2.2 A 价格需求弹性小于1,价格变化后需求量的变化幅度不大,价格适当升高,需求量减少的幅度有限,使得商家总体收益增加。

2.3 D 低质量白酒是劣等品,收入弹性应该是小于0。

2.4 A 弹性的定义是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B绝对值的说法不正确。C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颠倒。D应该是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的变动量。

2.5 A 对工人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工资率下降使工人的需求数量增加幅度不大,导致整体的工资总额减少。

2.6 A 价格下降使得买者总支出反而增加,说明买者的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因此,这种商品是富有弹性的。

9

2.7 P2-P1=-2(万元) (P2+P1)/2=9(万元) Q2-Q1=20(万辆) (Q2+Q1)/2=60(万辆)

价格弹性=-(20/60)/(-2/9)=1. 5

2.8由于小张并不知道连环画的具体价格,也不知道他压岁钱的总数目,他只决定了在连环画上的支出为100元,因此,他对连环画的需求函数为:

Q?100, P由这个需求函数,我们可以得到需求价格弹性:

dQP100P2E????2??1。

dPQP100小张对连环画的需求与他能拿到多少压岁钱无关,因此需求收入弹性为0。

2.9(1) 我国的城乡分割政策造成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很难在工作的城市中真正安家落户,而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亲情的联系,使得在春节期间回家团聚成为广大外出务工者一种强烈的需求。同时,对于大多数外出务工者而言,目前的航空票价相对过高,而长途公路运输在安全性与舒适性上也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春运期间人们对于铁路运输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事实也证明,铁路部门关于提价抑制需求的理由很难站住脚。

(2) 不能排除嫌疑。如前所述,春运时铁路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提价将使生产者收益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春运期间的提价行为无疑增加了铁路部门的收入。

(3) 即便铁路部门在淡季确实下调了价格,也是有利于其收益的。因为在淡季,铁路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根据收益与弹性的关系,此时的降价行为有助于增加铁路部门的收益。

10

而在春运期间“恢复原价”的行为无疑也有利于铁路部门的利益。应该看到,政府部门的目标并不一定总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政府部门自身也是一个利益主体。

2.10. 运输价格应降低。因为大量运输的需求价格弹性约为1.6,即其需求富有弹性。而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者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若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缺乏弹性的),则降低价格将为销售者带来较多的(较少的)收入,而提高价格会使销售者的收入较前减少(增加)。因此这里为了增加富于弹性的大量运输的收入,应当降低运输价格。 三、思考题C详解

3. 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电视机、录像机这类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电视机、录像机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第四章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详解

1.1 B 根据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公式可计算得出。 1.2B 边际效用为0,此时对应的总效用水平最高。 1.3 A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1.4 B 消费者想要的数量都已有了,已经实现效用最大化,此时边际效用为0。 1.5 A 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消费组合,横纵坐标是消费品的数量。 1.6 A 效用可以用具体的数字衡量,是基数效用。

1.7 B 消费者剩余只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额,这种剩余只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1.8A 预算线上的点表示消费者所有的收入都全部支出了。 二、思考题B

11

2.1 A 根据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可得,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效用水平一定是相同的,只是两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同。

2.2 A根据消费者均衡的必要条件公式可计算得出。

2.3 D消费者已经达到效用最大化,此时总效用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已经达到最大,边际效用在不断减少的过程中已经减少到零。

2.4 C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水平不变,商品x的增加所带来的效用增量与商品y减少所带来的效用减量相同,即有

MUx??X?MUy??Y,上式可以写为:

MRSxy=-?YMUx=?XMUy2

,即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效用之比。

三、思考题C

3.1总效用为TU=14Q-Q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 Q=7, 总效用TU=14*7-49 = 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 第五章 思考题A、B、C详解 (一)思考题A:基础知识题

1.1(错)。它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1.2(对)。正常利润就是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差额,经济利润是在会计利润中再剔除正常利润(或机会成本)后得到的,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

1.3 D 经济学上长期和短期的划分标准是企业调整生产要素需要的时间。

1.4 C 这是属于规模报酬问题,与长期生产函数有关。当长期边际成本高于长期平均成本时,长期平均成本上升,对应的是规模报酬递减。

1.5 A 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是要求是等产量曲线不变,调整等成本曲线,调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的位置。由于题中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和切点,而等产量曲线固

12

定,只能调整等成本曲线,向外移动(即增加成本),直到与等产量曲线相切。故是增加投入,选A。

1.6 A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是指企业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即企业支付给企业以外的经济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本题中企业购买或使用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正是这部分的有形成本,所以是显性成本,选A。

1.7 D AFC=TFC/Q,由于TFC在短期中固定不变,而Q在不断增加,故AFC是不断减少的,所以它的曲线是一直趋于下降,选D。

1.8 答案: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

1.9 答案:(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发生重大变革。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研究的是把不断增加的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不变的生产要素上时对产量所发生的影响。

(4)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边际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和产量绝对减少三个阶段。

13

1.10 答案:在经济学里,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企业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企业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企业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当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入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如果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

对于许多大企业而言,最主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如果计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二)思考题B:名校试题

2.1 A 当MPL/MPK=w/r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不再调整;否则就会用边际产量更高的要素去替代边际产量较低的要素。

2.2 B 一种可变要素L的合理投入区域为生产的第II阶段,即开始于APL最高点(即MPL与APL相等),结束于MPL 转为负时(即MPL为零)。

2.3答案:(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各种要素,现假定仅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可变的,而其他要素保持不变,那么随着可变要素的增加,在开始时,它的边际产量有可能增加;但随着可变要素的继续增加,它的边际产量会出现递减现象。这种由于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而引起的边际产量的递减甚至总产量的减少的现象,称为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

14

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分析中的一条重要规律,它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在任何生产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纯技术关系。必须指出:生产要素的报酬递减规律是以生产技术给定不变为前提的。技术的进步可能会使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延后,但绝不会使报酬递减规律失效。其次,这里的报酬递减规律,是以除一种要素外的其他要素投入固定不变为前提,来考察一种可变要素发生变化时其边际产量的变化情况。还有,报酬递减规律是在可变的生产要素使用量超过一定数量后才出现。

(2)规模报酬递减是指随着工厂规模的不断扩大,达到某一时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出现递减现象的规律。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变化来定义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相应的,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假定各生产要素都以同样的比例增加,则企业产量的变化有三种可能:第—,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倍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多于一倍,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增。第二,当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时,如增加—倍的生产要素投入导致产量的增加不到一倍,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递减。第三,当产量增加的比例恰好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相同时,这种情形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一般说来,企业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之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个阶段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2.4答案: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一种收益。

15

企业的会计利润,是企业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企业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企业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在西方经济学中,这部分利润被称为正常利润,显然,它等于隐性成本。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的概念,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上述各种利润关系为: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隐性成本

2.5答案:错误。短期生产函数中的最高平均产量水平上的平均成本对应的是短期成本函数中的最低平均可变成本而并非最低平均成本。从如下数学推导中,我们不难看出:

AVC?TVCL1?w??wQQAPL

AC?TVC?TFC1TFC?w?

QAPLQ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AVC达到最小,而AC并没有达到最小,因为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不变成本仍然在减小,AC曲线最低点的出现后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2.6答案:(1)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都假设行为人是理性的,即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消费者行为理论的目的是解释消费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反映在需求曲线中,为供

16

求论的使用奠定基础。而生产者行为理论的目的则是解释生产者行为,并把分析结果反映在供给曲线中,也成为供求理论研究价格决定的基础。

(3)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为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二者的切点即为消费者均衡点。生产者行为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有些也类似,如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二者的切点即为生产者均衡点。 2.7答案:(图略)

(1)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2)边际产量(MP)和平均产量(AP)的关系: 边际产量(MP)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AP)曲线的最高点。 相交前,MP>AP,平均产量AP递增; 相交后,MP<AP,平均产量AP递减; 相交时,MP=AP,平均产量AP最大。 2.8答案: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企业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企业根据它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

17

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企业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企业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9答案:由题意可得,15L+30K=660,

用K来表示L可得到:L=44-2K;

将上式代入生产函数Q可得到:Q=20*(44-2K)+50K-6*(44-2K)2

-2K2

为求Q的最大值,就要先求生产函数Q对K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 一阶导数为:dQ/dK=-52K+1066=0,可以直接解得:K=20.5 二阶导数为:d2Q/dK2=-52<0

因为二阶导数为负值,所以当K取20.5时,生产函数取最大值。 再由L=44-2K 可解得:L=3

所以,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L=3,K=20.5。 2.10答案:每天的征收费用为

TR?PQ?P(50?2P)??2P2?50P

欲每天征收费用最多,则 MR??4P?50?0

解得, P?12.5

此时征收费用为: TR??2?12.52?50?12.5?312.5?500

18

显然如果建设费用和征收费用都归承包商,由于承包商平均每天的成本大于收益,所以没有人愿意承包。

政府需要给予承包商一定的补贴,补贴方式多样,可以免税、一次性财政补贴、分期财政补贴等,但无论那种方式,都要使承包商分摊到的实际费用每天小于312.5元。 2.11答案:(1)当K、L同比例增加?倍时,有

F(?K,?L)?2(?K)(?L)?2?KL??F(K,L)

所以该企业的规模报酬不变。

12121212(2)企业利润最大时,企业处于均衡状态,满足均衡条件MRTSLK?MPLw?,所以

MPKrMPL?KL当w成

12?12,MPK?K?12L12,得

MPLKw??

MPKLr?2,K?9时,r?本

12122L 9TC?wL?rK?2L?9r?2L?2L?4L121212,生产函数

Q?2KL?2?(9)L?6L

当P=6时,利润?'?12?PQ?TC?6(6L)?4L?36L?4L

1212??18L?4

8181,所以企业雇用最优的劳动数量为L?。 44Kw9??r?L?3L (3)如果工资提高到w?3时,有:

Lr3为使利润最大化,应使?'?0,则L?成本TC?3L?9r?6L

19

利润?'?36L?6L

?1212??18L?618L?12,要得到最优的劳动数量,须使利润最大化,即

?'?0时,由

?6?0得,L?9。

2.12答案:(1)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体来讲: ①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

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即MR<MC,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因此,企业必须要减产。

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的最大化。

这一原则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对任何企业无论是在完全竞争市场,还是在不完全竞争市场都是适用的。

②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会尽可能的缩减成本,增大利润。矿井、煤窑、交通设施在极为恶劣的安全条件下就大大较小了生产的成本。而且企业带着侥幸心理,安全生产恶性事故不一定发生在自己的矿井或煤窑里。所以,不少企业会不顾安全坚持生产。

(2)依据是:市场自身的调节存在市场失灵,应该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调控应该一个原则:使得企业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相一致。

政府可以采取以下管制措施:政府通过运用法律、法令,制定安全生产的技术标准、环

20

境标准、防备标准、卫生标准,并通过强制性检查、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措施,要求雇主加以执行。市场机制和事后工伤补偿制度通过增加雇主的相关生产成本,从而间接激发了雇主安全生产的经济动机,而政府管制则运用更为直接的方式可以实现同样的结果。 (3)协调安全与生产的建议思路:

①由于风险的知识有限,劳动力市场的缺少竞争性、工人缺乏流动性和风险津贴差异化失灵,而导致市场机制难以充分有效发挥作用,这可以通过政府管制,要求雇主记录和公布安全状况,对工人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的培训,克服妨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

②工伤补偿措施在降低工人获取赔偿的交易成本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交易成本,制约了其有效性。这可以通过要求工人的雇主共担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以及建立有效的风险评定机制,将因道德风险造成的交易成本降低到最大限度,从而激发雇主和工人实现安全生产的动机。 ③强制性政府管制虽然在短时间更直接有效,但是长期来看会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因此,一方面,在标准的制定和推行上要适当考虑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注意管制的成本和收益,同时要加强对高风险行业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为企业提供安全与健康知识的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充分调动企业自身预防安全与健康问题发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为了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工伤事故的社会成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市场、保险和管制等多种措施。 2.13答案:由题意可知:

实际上是求在 min Z=20K+5L (1) 约束为 LK=Q(Q为常数) (2) 下的K/L

由(2)式可得:L=Q/K,再将其代入(1)式得Z=20K+5Q/K

21

2

2

2

dZ?20?5Q(?2)/K3?0时,Z取得最小值 dK 解得K?3Q/2

2

3

K/L=K/(Q/K)=K/Q=1/2

因此,在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化的资本与劳动的组合比例为1/2。 2.14答案:(1)由题中所给出的生产函数形式,可得企业在最优生产时,满足

q?2l?2k 1l?k?q2即为要素需求函数。

212122所以成本函数为C=1×q+1×q=q

22(2)企业出钱买此技术必须至少不出现亏损,设专利技术费用为T 企业购买此技术后其利润为

??pq?C?T?(1000?1.5q)q?q2?T??2.5q2?1000q?T,且?≥0

d???5q?1000?0得q*?200,此时C=q2=40000,?=100000-T≥0 dq所以T≤100000,又因为T≥0,所以Tmax=100000 所以企业最多愿意支付100000用于购买此技术。

(3)如果政府征收50%的从价税,此时价格为1.5p,市场需求变为

q?1(1000?1.5p),仍设其购买专利技术费用为T,此时,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1.51000???(?q)q?q2?T且??≥0

1.5 22

d??1000??4q?0得q*≈167。 dq1.5此时??≈55555-T≥0,故T≤55555,又因为T≥0,所以Tmax?55555

所以在政府征收50%的从价税的情况下,企业愿意多支付55555。 2.15答案:

(1)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规模经济分为内在经济和外在经济。内在经济是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时从自身内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例如,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可以实现有利于技术提高的精细分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效率;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以更有利的价格、渠道等采购原材料和推销产品等等。

外在经济是整个行业规模和产量扩大而使得个别企业平均成本下降或收益增加。根据形成外在经济的原因,可分为技术性外在经济和金融性外在经济。技术性外在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发展,个别企业可得到修理、服务、运输、人才供给、科技情报等方面的非货币因素的便利条件,而引起的外在经济。金融性外在经济是指随着行业的发展,使个别企业在融资等货币方面受到了影响而发生的外在经济。

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企业的成本,但是他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企业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则是企业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企业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平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企业规模扩大而向下倾斜。

(2)规模经济被称为汽车工业的灵魂,不赞成此观点的至少有两个结要解,一是认为某两个

23

汽车项目效益最好时,都在形成规模之前。要注意,这时的高额利润是由高关税下的短缺市场造成的,与规模无关。其二是说达到15万辆“规模经济”之日,就是效益下滑之时。答案很简单,所谓规模经济,包括整车、零部件、销售、产品开发等在内,整车能力达到后,零部件由于厂点分散、投资不足、技术未达标等原因,远远达不到自身的最低规模经济要求,因此成本降不下来,价格居高不下,这还没包括产品开发等其他规模经济因素。

汽车工业实行规模经济是一套严谨的工程理论,核心是固定资产的不可分割性。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年的发展表明,规模经济基本上都是成功的,没有规模经济的几乎没有一家是成功的。没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富康和天津夏利这些厂的规模经济,也就没有悦达、奇瑞、吉利、英格尔这些所谓汽车新势力!它们是沾了规模经济的光。广州本田、风神汽车捡的是合资外方在国外的规模经济的尾巴,没有合资外方在国外工厂的规模经济,就没有它们的快速盈利和快速发展。

现在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头,因此更要重提规模经济的必要,同时大声疾呼为汽车工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让规模经济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否则只有两种后果:一是优胜劣不汰,汽车厂越来越多,既然汽车不神秘,谁都可以干,那为什么我不干一把呢?二是中国加入WTO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用国外汽车零部件组装的整车厂,中国也就有可能成为某些媒体倡导的世界汽车工业制造中心。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汽车工业到时候可能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实实在在地变成跨国汽车公司的“附庸”,付出了开放市场的代价,结果最后什么都没换回来。

(三)思考题C:课外延伸 错误答案:

(1)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的边际产量。 (2)增加设备投入,使用生产效率更高的设备,增加边际产量。

24

(3)增加规模,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4)增加分店或连锁店。

正确答案:

点心厂点心的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

由于3-4个人时,平均成本最低,每个点心的平均成本只有0.50元,那么我们可以把这3-4个人的生产作业模式(含机器)固定下来,以3-4个人为一个组,分组作业。

可以十个或者多个组为一个车间,多个车间为一个分厂,如此类推,设置多个分厂,达到规模化生产。

第六章 思考题详解 一、思考题A

单项选择题

B, C, A, A , C, B, C, C, A, B, 二、思考题B

多项选择题

ABC, BD, ABC, ABCD, CDE , 判断题

√, √, ×, ×, √ , √ , ×, √, 问答题

2.24一个市场堪称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下列四个条件: (1)无数的买者与卖者

如果市场上有无数的商品需求者和供给者,那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购买份额和销售份额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消费决策和供给决策都不会对整个商品市场的价格水平产生任何影响。他们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

(2)产品同质

25

即同一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都是完全无差别的。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哪一家的商品都是一样的,如果有一个企业提价,那么它的商品就会完全卖不出去。单个企业总是可以按照由整个市场决定的价格实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相对来说很小的销售份额。

(3)资源完全流动性

即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都是完全自由的,不存在任何障碍,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各个行业之间自由流动。企业总是可以及时地进入有利可图的行业,及时退出亏损的行业。

(4)市场信息完全

即市场中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商品和市场的全部信息。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完全信息确定自己的最优购买量和最优生产量,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上述几个市场特征或条件决定了企业没有必要采取一些竞争策略,因为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能按市场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

而本题中,各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目的在于说明产品的特征,向消费者传递一种信息、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或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等,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影响和诱导消费者去购买其产品,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所以,家电行业不能被认为是完全竞争行业。 计算题

2.25(1)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条件为P=MC,其中企业的边际成本为:

2MC=0.3Q-6Q+30

把边际成本、市场价格带入均衡条件可以得到:

20.3Q-6Q+30=120

求解上述方程可以得到:Q=30。 利润

32p=PQ-STC=120?30(0.1?303?3020)=2680。

(2)企业的停产临界点为:

2AVC=0.1Q-3Q+30。

P=min(AVC),

平均可变成本的最小值

26

2min(AVC)=min(0.1Q-3Q+30) 。

根据函数最小值解法可以得到:平均可变成本最小值为7.5。即价格降为7.5时,企业停产。

(3)完全竞争企业的均衡条件是P=MC,将边际成本代入其中可以得到:

P=0.3Q2-6Q+30

Q=求解得到:三、思考题C

6+1.2P0.6。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只要企业能够提出一个能够高于平均可变成本的价格并被顾客接受,那么尽管该价格低于总平均成本而使得企业亏损,企业的经营在弥补所有可变成本之余尚可弥补部分不变成本,企业的经营就还是有经济意义的,企业也会继续维持经营。然而,企业在亏损的状态下维持经营是要付出代价的。它必须通过出售其原有资产来弥补生产中的亏空。泛美公司在其辉煌时代积累下了巨大的财富,足够它出售很长时间。自80年代开始亏损之后,泛美公司先后已经多次变卖家产,包括以4亿美元的价格将泛美大厦卖给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将国际饭店子公司以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向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出售太平洋和伦敦航线等等。到1991年底,泛美航空公司已经准备将自己缩减成以迈阿密为基地的小型航空公司,主要经营拉美地区的航线,而将其余的全部航线出售。换句话说,尽管泛美公司整个80年代仍在坚持运行,但是同时已经开始逐步退出国际航空市场。其实,在现实世界中,企业通常通过逐步缩减规模来退出某一行业。 第七章 思考题A、B、C详解

1.1 A答案详解:A垄断利润本身不是壁垒,B、C、D都是垄断壁垒

1.2 B答案详解:垄断竞争市场也有大量买者,垄断竞争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最大不同在于垄断竞争市场的商品不同质,有差异。

1.3 C答案详解: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制定决策时相互依赖,但影响的程度不同。

1.4 D答案详解:只有在D的情况下,企业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有利可赚,其他三种情况无

27

垄断利润。

1.5 C答案详解: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原则是遵循MR=MC的原则,对垄断者来说,边际收益小于价格是因为垄断者面临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为了增加销售量,一个垄断企业必须降低其物品的价格。由于完全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它的边际收益等于其物品的价格。与此相比,当一个垄断者增加一单位生产时,它就必须降低它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而且,这种价格下降就减少了它已经卖出的各单位的收益。结果,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

1.6 D答案详解:垄断企业虽然是价格的决定者,但最终是否售出商品,取决于市场需求水平,价格过高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加,所以市场需求起主要的约束作用。

1.7 C答案详解:垄断竞争企业之间主要因为产品具有相似性,可以找到替代品,所以具有竞争性,但因为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企业在某方面具有垄断性。

1.8 D答案详解:垄断企业盈亏状况取决于销售价格和平均成本之间的差额。垄断企业在MR=MC的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可能是正常利润和亏损的(尽管亏损额是最小的)。造成垄断企业短期亏损的原因,可能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也可能是垄断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1.9 C答案详解:寡头市场中企业之间具有决策上的相互依赖性

1.10 B答案详解:弯折需求曲线原理假定,对每一个寡头而言,降低价格后面对的需求曲线的价格弹性较小。基于此假设,除非在价格与成本相差很大时,任何寡头企业都不敢轻易地提高或降低既定价格。

1.11【详解】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

的高额利润。垄断价格是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都来自于垄断组织对

28

产品和市场的控制,来自于其垄断地位。垄断利润的实质,是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所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的形成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只是表明价值规律的具体实现形式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 2.1错误 答案详解:垄断企业的AR为d曲线

2.2 正确 答案详解:价格领导制定价方式是支配性企业制定价格,其他企业跟随制定,属于非串通合谋。卡特尔是串通合谋的组织。

2.3 正确 答案详解:因为垄断企业串谋后,避免了相互竞争,而垄断寡头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会产生囚徒悖论,使垄断寡头的利益受损。串谋时联合起来控制价格,同时也就控制了产量,可以使寡头的利益最大化,即牟取高额利润。 2.4 错误 答案详解:不一定能永远获得垄断利润,因为受制于市场需求 2.5答案详解:证明:(1)设完全垄断企业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为

p=p(Q) 利润 π=p* Q-c(Q) =p(Q)Q-c(Q)

一阶条件:?π/? Q=p'( Q)Q+p(Q)-c'(Q)=0

=〉 p(Q)=c'(Q)-p'( Q)Q﹥c'(Q) ①

所以最优价格高于边际成本。

(2) 需求弹性:Ed=(-dQ/Q)/(dp/p)=-1/p'( Q)*p(Q)/ Q =〉p'( Q)Q =-p(Q)/ Ed代入①式,得

p(Q)=c'(Q)+p(Q)/ Ed =〉p(Q)=c'(Q)/(1-1/1/Ed) Ed﹥0, Ed↑=〉p(Q)↓

29

所以Ed与P负相关关系,即最优价格与需求弹性负相关。

2.6答案详解: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的人均GDP还比较低,采用差别价格政策能使该旅游胜地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对外国游客也收国内游客同样的价格,旅游收入就会减少。

要使该定价策略有效必须具备的条件是:首先,必须是完全垄断的市场,避暑山庄全国仅此一家,即使收取更高的价格,外国游客也不会放弃到此一游;其次,必须能够把不同市场或市场的各个部分有效地分割开来,避暑山庄可以根据国际、肤色、语言等不同来区分中国人和外国人,对他们实行差别价格;第三,各个市场必须有不同的需求弹性,中国游客与外国游客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对于旅游,外国游客的需求弹性要比中国游客小得多,因而门票定高一点的价格是不会影响他们到避暑山庄游览。

2.7答案详解:(1)垄断企业的问题是:max{p(y) ×y-c(y)}

一阶条件: p’(y)×y+p(y)-c’(y)=0 (1.1) 把p(y)=2000-100 y,p’(y)=-100,c’(y)=4代入到 (1.1)式中: -100y+2000-100 y-4=0 (1.2) 解得:y=9.98

价格为:p=2000-100 y=2000-998=1002

利润为:π=p(y)×y-c(y)=1002×9.98-1000-4×9.98=8960. 04 (2)如果企业按照竞争市场定价,那么有:p=c’(y) =4

产量为:y=20- (p /100) =20-0. 04=19. 96

利润为:π=p(y)*y-c(y)=4*19. 96-1000-4*19. 96=-1000

2.8答案详解:(1)垄断竞争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

30

*

*

*

*

*

*

*

结构。它由许多企业构成,这些产品可互相替代,又有一定差别,因此这类市场具有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特点。产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但比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平坦些。垄断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可设想有两条,一条是企业认为自己产品价格变动时别的企业不会跟着行动所存在的需求曲线,可称为主观需求曲线,以dd表示;另一条是企业变动产品价格时别的企业会跟着行动从而实际上会有的需求曲线,可称为实际需求曲线,用DD表示。DD要比dd曲线陡峭。

(2)垄断竞争市场具备三个条件:①企业生产的产品之间存在差别,产品的产别使产品生产者成为自己产品的垄断者,差别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相互之间又是很相似的替代品,因此,市场中又具有竞争的因素。如此,便构成了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②市场上有很多企业,以至于每个企业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例如,盒饭、理发行业。③企业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企业进出市场比较容易。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垄断竞争市场组织在零售业和服务业中是很普遍的。例如,修理、糖果零售业等。

(3)与完全竞争企业的均衡相比,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AR﹥MR。而完全竞争条件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重合,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AR=MR。垄断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高于完全竞争下的成本及价格,垄断竞争下的产量则低于完全竞争下的产量。但并不能由以上的对比得出完全竞争优于垄断竞争市场的结论。尽管垄断竞争市场上平均成本与价格较高,有资源浪费,但消费者可以得到有差别的产品,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而且,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量高于完全垄断市场,其价格却比完全垄断市场低。

(4)在分析垄断竞争市场时,还要注意两点: ①垄断竞争鼓励创新;②垄断竞争之下会使

31

销售成本,主要是广告成本增加。

2.9:在自然垄断条件下,政府以边际成本定价法来实行价格管制,即P=LMC的政策,主要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图 7-17

若没有政府管制,则P0?LMC。为了提高社会福利,政府把价格定在P1?LMC处。由

图中可以看出:在原管制的时候,产量为q0;管理之后,产量为q1。产量增加了q0q1。生产者成本增加q0EFq1,而消费者支付q0GEq1,因而有EFG的社会福利。垄断企业的利润因管制而下降。

但是在P=LMC的管制下,有一些垄断企业将不再经营,图示如下:

32

图7-18

这种情况下,P0、q0为无管制的生产情况。当P1?LMC的时候,P1低于LAC,垄断企

业在长期有经济损失存在,会退出市场。除非政府给予补贴。而因为补贴成本很高,所以很难

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选择P22.10 解:

(1)完全竞争均衡: 因为均衡时满足MR则总产量为:Q?a?c,利润为:?A(2)古诺均衡:企业A决策,

?LAC的管制。

?MC?p,故p?c,

??B?0。

Q?QA?QB?a?p,

TRA MRA?p?QA?(a?QA?QB)?QA,

?a?2QA?QB,

?MCA,解得企业A反应函数为:

33

由最优条件:MRA

QA?a?QB?C;

2?a?QB?c;

2同理解得,企业B的反应函数为: QB两式相加, 又总产量Q?QA 于是企业A、B的产量为:QA?QB ,解得Q?2(a?c), 3a?c, 3a?2c价格为:p?a?Q?,

3?QB?。

a?c(a?c)(a?c)2.? 利润为:?A??B=(p?c)?QA =339 (3)串谋均衡:若两寡头串谋,则:

总收益TR 边际收益MR?p?Q?(a?Q)?Q,

?a?2Q,

?MC, 得:a?2Q?c,所以总产量Q?a?c,总利润为:??2 由利润最大化条件MRa?c, 2,若企业a?c 价格p?a?Q?2a?c(a?c)2?c)?·(24(a?c)2平分利润,则?A??B?8由以上计算,可以得出下面结论:产量:完全竞争> 古洛>串谋 价格:完全竞争<古洛<串谋 利润:完全竞争< 古洛<串谋

2.11解:(1)总成本的变化率即边际成本是C'=4+Q/4,代入1万,求得,增加的成本为4.25

34

万元。总收益的变化率也是产量的函数R'=9-Q,代入1万,求得,增加的收入为8万元。 (2)C' =R'时,利润最大,即4+Q/4=9-Q,此时,Q=4万

(3)由已知条件可得:成本的原函数:C=(Q2)/8+4Q+1,总收益的原函数为:TR=9Q-(Q2)/2+k。因为当Q=18时,TR=0,所以,k=0。即总收益的原函数为TR=9Q-(Q2)/2。当Q=4时,最大利润为9。

2.12.解:(1)因为平均收益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所以, TR=PQ=4Q-0.05 Q2 MR=4-0.1Q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由MR=MC得出: 4-0.1Q1=1 Q1=30

价格根据平均收益来确定: P1=4-0.05*30=2.5

(2)在市场需求曲线为D2的条件下,重复上述运算,得到: Q2=25 P2=3.5

进而广告宣传后获利的数额为:P2Q2-P1Q1-10=25*3.5-30*2.5-10=2.5>0 所以,做广告合算。 三、课外延伸题

3.1 湖南娄底市保险行业协会、娄底市11家财产保险公司和湖南瑞特保险经纪公司实施“价格联盟”,对当地新车保险市场构成垄断,类似于卡特尔,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湖南省物价局2012年12月28日召开新闻通报会称,通过长达7个月的调查,依据《反垄断法》及

35

有关法律法规,决定给予娄底市保险行业协会等7个单位共计罚款219万元的行政处罚。

3.2 虽然经济学家对广告的作用有争议,但以上的案例告诉我们广告有它积极的一面。(1)广告加强了竞争。通过广告消费者更充分地获得市场上相关企业的信息,这样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识别价格差异,因此每个企业的定价权力变小了。此外,广告使得新企业进入市场更容易,因为它可以帮助进入者从现有企业中吸引顾客。(2)广告可以用来向消费者提供信息以改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广告提供商品的价格、新产品的出现和商店的位置,这些信息有助于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十章 思考题答案 一、思考题A: 1、选择题:

1.1 B 解析:局部均衡指在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的考察单个产品市场和单个要素市场的均衡。

1.2 A 解析:帕累托最优指的是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最高效率。 1.3 C 解析:实现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两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即MRSXY故选C。

1.4 D 解析:实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两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即

XYMRTSLK?MRTSLKAB?MRSXY,

,故选D。

1.5 D 解析:实现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两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即

ABMRSXY?MRSXY?MRTXY,故选D。

1.6 D 解析:要实现一个社会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36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故选D。

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优均衡点,也是生产有效率的点。当

1.7 C解析:

然也是通过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提高了总产量的点的集合。故选C。

1.8 D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如技术、要素供给等)不变情况下,生产产品

X与Y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的组合。曲线上的每一点必会满足MRTSLKD。

XY?MRTSLK,故选

1.9 D 解析:选项中A是帕累托最优的理论解释;B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的几何解释,交换的契约曲线就是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点的集合;C是帕累托最优的效用论解释,即契约曲线转换到以效用为坐标量的平面直角图上便可得到效用可能性曲线。实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当然也就实现了个人效用的最优组合。故A、B、C都对,选D。

1.10 B 解析:转换曲线,即生产可能性曲线。通过前面的研究推导可知,它是由生产的契约曲线导出的。故选B。 2、简答题:

(1)如果商品X的市场供给(SX)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则其价格PX下降,需求量QX增加。由于实际生活中,各种部门、各种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X商品市场的变化会对经济的其余部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越大,就越不适应局部均衡分析。因此,需要一般均衡分析来考虑X商品市场的变化与经济其他部门的相互影响。由于商品X的价格PX下降,人们会提高对其互补品的需求,降低对其替代品的需求。这样互补品的数量将上升,而替代品的价格和数量将下降。

(2)在商品商场上的上述变化也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因为它导致了生产X商品及其互补品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因此又引起了生产商品X和其互补品的要素价格的上升。它同时又

37

导致商品X的替代品的需求下降。因此又引起生产商品X的替代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下降。这些变化被替代生产要素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削弱。

(3)由于(2)中所述的变化,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获取的收入也发生变化。商品X及其互补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要素需求的增加,其收入便随要互价格的上升而获得增加。商品X的替代品的投入要素的所有者因对其需求减少,其收入便随要素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样变化转而又或多或少地影响包括商品X在内的所有最终商品的需求。这样所有生产要素的派生需求都受到影响。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又同时重新稳定,整个经济又一次进入全面均衡状态。 二、思考题B:

1、概念题:

1.1瓦尔拉斯定律,也称为瓦尔拉斯法则,由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在其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中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中,在任何价格水平下,市场上对所有商品超额需求的总和为零。各商品的超额需求函数之间相互依存,均衡价格为相对价格,而非绝对价格。由瓦尔拉斯定律可以推出,经济体系中存在几个商品市场,若其中n-1个商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那么,第n个商品市场也必然是均衡的。瓦尔拉斯定律不仅表明在交换体系中任何价格水平消费者对所有商品的超额需求总和为零,同样可以证明,瓦尔拉斯定律不仅适用于纯经济交换体系,而且适用于生产与交换经济体系,也适用于货币经济体系。需要提出的是在纯经济交换体系和生产与交换经济体系下,瓦尔拉斯定律中的需求函数为价格的零次齐次函数,超额需求函数亦为价格的零次齐次函数。但是,在货币经济体系下,由于货币需求量并不是效用函数的变数,这样,需求函数和超额需求函数都不再是价格的零次齐次函数,均衡商品价格的任何同比例变动,都会使该货币经济体系脱离其原来的均衡状态。

1.2均衡分析,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

38

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愿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设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均衡分析是将互相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的方法。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共同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实现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的均衡。

1.3契约曲线,是描述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的曲线,该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也称为合同曲线。可以用埃奇沃斯盒状图来说明契约曲线的形成。

图10-9 交换的契约曲线的形成

39

图10-9为盒状图,画出了消费者A、B消费两种商品X、Y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轴表示A、B消费X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A、B消费Y的数量。凸向原点OA的实曲线IA、IIA、IIIA等为消费者A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B的虚曲线IB、IIB、IIIB等是消费者B的无差异曲线。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1、P2、P3。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因为在A、B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CC'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D点,A、B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A、B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A(或B)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B(或

A)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B进行,则到达P3点时没有改变B的效用,而A的效用从IIA水平

提高到IIIA;如果沿着IIA进行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1.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1)实证经济学是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排除了价值判断的理论经济学。只研究现实经济体系的运行,揭示现实经济实物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描述有关变量之间的稳定的函数关系或因果关系,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不涉及事物的好与坏,也不提出如何改变现状的建议。简而言之,实证经济学的目的旨在了解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以及为何这样运行,回答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应该怎样的问题。例如,分析经济运行可从下面三方面着手:①现状怎样。如失业率有多高。②为解决现实问题有几种方案。只是提供几种方案,不作具体建议。如为解决失业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③选择某种方案的后果。如指出某种降低失业率的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但对这种后果不做任何评论。实证命题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检验的标准是客观事实。不同派别的经济学

40

家对实证问题的看法一般都不同。(2)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规范经济学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标准的基础之上的理论经济学,它研究经济事物应该如何运行,而不考虑经济事物的实际运行状况,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为个人或政府实现某种目标提供行之有效的行动方针和政策处方。简而言之,规范经济学的目的是对经济体系的运行做出价值判断,回答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并提出“应该怎样”的问题。凡陈述应该怎样的命题,成为规范命题,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征收累进所得税,并用于社会福利事业,这会使收入分配趋向平均化,属于实证命题;政府是否应当征收累进所得税则属于规范命题。又如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现状和原因的描述属于实证经济学;而规范经济学要说明通货膨胀和失业哪一个更坏,应该把消除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哪个摆在优先地位,等等,规范性命题是否正确合理,无法单纯通过事实来检验。

1.5 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最好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的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10-10表示。

41

图10-10 生产可能性边界

图10-10中的曲线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成立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成立,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利用而又可以接受的组合。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利用时,要获得更多一些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

1.6帕累托最优状态,也称为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指当社会中的一些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另一些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该理论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因此得名。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

42

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包括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状态:人们持有的既定收入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些商品的价格比率;(2)生产的最优状态:厂商在进行生产时,所有生产要素中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相等;(3)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最优状态:所有产品中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产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如果所有的市场(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均是完全竞争的,则市场机制的最终作用将会使生产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在帕累托最优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有限的生产资源得到最有效率的配置,产量最高,产品的分配也使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最大。 2、计算题:

2.1甲有300单位商品X,乙有200单位商品Y,二人的效用函数都是U(x,y)=xy,推导出所有满足Pareto最优的状态。二人通过交换达到Pareto最优,求出社会的价格体系,并求出交换结果。

解:(1)设甲乙两人的消费束为:甲(x1,y1),乙(x2,y2), 题设的约束条件为:

x1?x2?300y1?y2?200 ①

帕累托有效配置的条件是:甲、乙两人的无差异曲线相切,即 MRSx,y11?MRSx2,y2即 ②

MUx1MUy1?MUx2MUy2

于是我们有:

y1x1=

y2x2 43

联立①②得:

y1300?y12?y1?x1 =

x1200?x13y1?2x1。 3因此,所有满足Pareto最优的状态的契约线为:(2)令x价格为1,y的价格为先求甲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p,

maxU1(x1,y1)?x1y1s.t.解得: x1x1?py1?300150 ; p

?150,y1?再求乙的效用最大化条件:

maxU2(x2,y2)?x2y2s.t.x2?py2?200p

解得:x2?100p,y2?100;

y1?2x1 3由第(1)问中解得的Pareto最优条件:可求得: 此时

p?1.5。

x1?150,y1?100 ,x2?150,y2?100

也就是说,社会最终的价格体系为:X的价格为1,Y的价格为1.5;交换结果为:甲消费150单位的X,消费100单位的Y;乙也消费150单位的X,消费100单位的Y。 2.2假定小王(A )和小李(B )的效用函数分别为:

UA?xAyA UB?xB?yB

(1)请针对两人分别写出x对y的边际替代率公式。

(2)如果交易通过价格体系来实施,请写出均衡时的(可行的)价格比率。

44

(3)假定共有100单位的x和200单位的y。最初,小王有25单位的x和75单位的y,而小李75单位的x和125单位的y。请说明经过市场交易后,均衡时两人分别拥有的两种商品的数量。

(4)画出这种情形的埃奇沃斯框图(Edgeworth Box)。标出初始禀赋配置和所有的帕累托最优配置。

MUAyAx解:(1)小王(A)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S==MUAxAyAxy

MUB1x小李(B)的x对y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S===1

MUB1yBxy(2)如果交易通过价格体系来实施,均衡时的(可行的)价格比率必须满足条件:

MRSAxy=所以均衡时的价格比为:

PxyA=MRSB=1=xyxAPy

Px=1。 PyAA(wx,wy)(3)小王的初始禀赋配置为:=(25,75),小李的初始禀赋配置为:

B(wB)=(75,125)。假设经过市场交易后,均衡时两人拥有的商品的数量组合分别为:x,wy?,。 (x?)(x?,y?)A,yABB(wx,wy)均衡时,+===(100,(xA,yA)(xB,yB)(xA+xB,yA+yB)200)

即:xA+xB=100,yA+yB=200 ① 由(1)可得,均衡时,MRSxy=A????????????yAxA=1,所以xA=yA ②

??同时,小王和小李必须满足各自的预算约束:

45

?AAPxx?A+PyyA=Pxwx+Pywy ③ ?BBPxx?B+PyyB=Pxwx+Pywy ④

由(2)得

Px=1,所以③、④两式可化简为: Py?AAx?25+75=100 ⑤ A+yA=wx+wy=?BBx?75?125=200 ⑥ B+yB=wx+wy=综合①、②、⑤、⑥四式可得均衡时两人分别拥有的商品数量为:

?=(50,50),=(50,150) (x?)(x?,y?)A,yABB(4)这种情形的埃奇沃斯框图如图10-11所示。初始禀赋配置为w,所有的帕累托最优配置为契约线上的EF段。

图10-11 埃奇沃思盒状图和帕累托最优配置

3、论述题

3.1试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当中,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证明: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是MRTxy

AB,即产品的边际替?MRSxy?MRSxy46

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现在证明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产品X,Y的消费者来说,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其价格比,即 MRSXYA?PXPY

对消费者B,C等来说,也是

BMRSxy?PxPyPxPy

MRSxyC???因此,产品X,Y的均衡价格达到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 MRSxyAB?MRSxy???PXPY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产品X,Y的生产者A来说,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投入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价格比,即 MRTSLKA?w rwrw? r47

对生产者B,C等也是,

BMRTSLK?CMRTSLK??

因此,要素L,K的均衡价格达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即

ABMRTSLK?MRTSLK???w r

故生产的帕累托最优实现。

生产可能性曲线,即产品转换率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转换率,是曲线在这一点切线的斜率,即

MRTXY??而 ?dYdX

dYPX?dXPY?

所以 MRSXYPX?MRTXYPY

因此,产品X,Y的均衡价格达到了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3.2试述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经济均衡的模型与意义。

答: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市场。在这些市场中,供给者和需求者相互联系,共同制约。其中任何一个市场上的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动,不仅影响它们各自市场上的价格,而且影响到其他市场的供求,从而使得许多市场价格发生变动。一般均衡分析就是讨论当影响某一个市场上的供给或需求的因素发生变动后,能否存在一系列价格,使得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问题。

所谓一般均衡系指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一种状态,它是相对于局部均衡而言的。具体地讲,就单个消费者来说,他面对既定的市场价格,使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购买和出售,来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从而形成对产品(组合)的需求。所有消费者需

48

求的总和构成了商品的市场需求。

单个生产者在既定的价格下购买生产要素,利用成本最低的生产技术生产各种产品的组合,并以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当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时,厂商处于均衡,从而形成对产品的供给。所有厂商供给的总和构成了产品的市场供给。如果所有厂商的成本函数相同,那么在厂商处于均衡时,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对所有的商品而言,当消费者的超额市场需求(消费者的需求量减最初拥有量)恰好等于厂商的市场供给时,市场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可以证明,如果所有经济当事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都是连续的,并且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满足预算约束,那么对于任意价格,瓦尔拉斯定律成立,并且存在一系列价格,使得所有的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在一般均衡的实现过程中,除了经济当事人需要满足的条件以外,最终均衡的实现还要借助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即市场拍卖者的存在。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价格就是反映市场供求变动的晴雨表。如果某一行业的利润较高,其他行业中的资源就会转移到该行业中来。这样,在市场机制中如同存在一个拍卖者,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动调整资源的配置:如果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下需求量超过供给量,那么他就提高价格;反之,他就降低价格,直到所有的市场上的供给等于需求为止。如同单个商品的价格决定一样,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决定一系列的市场均衡价格,使得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模型除了论证“看不见的手”的目的以外,其分析也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注意其实现的条件。(1)一般均衡的实现需要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所以有关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对一般均衡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得一般均衡分析至多具有理论意义。(2)有关经济当事人行为的连续性等假设过于严格,有关拍卖者的假设也需要经济当事人有超常的信息处理能力。(3)关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也只是为一个数学问题提供了一个数学解。

49

三、思考题C:

1.1、论述并评价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答: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讨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理论上是否可能以及在实际上是否可行的问题时提出的一种理论,其理论基础是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经济学家恩里科·巴罗纳和波兰经济学家奥斯卡·兰格等人。他们针对米塞斯、哈耶克和罗宾斯等人的反对,提出了下列观点:

(1)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着消费者选择自由和职业选择自由,从而存在一个消费品和劳动服务的市场及相应的市场价格。于是,市场需求得以决定。

(2)由中央计划当局来为生产资料规定一个会计价格,并监督所有的企业、产业和要素所有者都根据这个计划价格做他们的会计工作,而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会计方法。会计价格开始可任意确定,然后再根据供求状况调整,直到达到供求一致。

(3)在生产单位和消费者内部以及相互之间的所有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按市场价格统一核算。 (4)中央计划当局规定:生产者(企业经理)必须选择使平均生产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生产者必须生产使边际成本等于产品价格的产量。当然,这里的成本和价格并不一定是市场价格。于是,和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情况相同,在上述两条规则之下,如果给定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则产品的供给和要素的需求也被决定。

(5)在这一价格体系之下,消费者在给定商品价格和自身收入的条件下,选择某种职业和商品消费组合以达到最大的满足或效用。生产者遵循中央计划当局规定的两条准则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使用,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6)中央计划当局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经常调整价格,以便使得市场处于均衡。当某种商品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zi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