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核心制度

更新时间:2024-04-20 18: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医院感染管理核心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度 医院感染培训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和控制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手卫生管理制度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 1 -

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组织建设及责任制

一、心内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监控医生:

监控护士: 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

1. 监督检查本科室院感管理的各项工作,降低本科室院感发病率;

2. 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对院感散发性病例、《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登记及报告; 3. 发生流行、爆发病例时,立即按要求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

4. 督促本科室医护人员对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病例留取临床标本,及时送病原学和药敏试验。

5. 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6. 组织和参加医院感染的培训。

7.监督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隔离制度。 三、科室院感管理监控员职责

1. 在医务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本科院感的监控工作,积极向院感科,护理部提出关于消毒灭菌、控制院内感染的合理化建议;

2. 负责对本科医务人员(包括护士、清洁工)进行有关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教育工作; 3. 督促检查本科室工作人员,认真执行消毒、灭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等规章制度的落实;

4. 及时发现患者中发生的医院感染,积极协助并督促主管医师留取标本,使院内感染病例的病原送检率必须达100%,减少迟报,杜绝漏报; 5. 协助院感科人员对本科高危、重点检测区进行空气培养;

- 2 -

6. 定期协助院感科人员对本科的医生护士,清洁员进行手指培养和物体表面的监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手(按总人数不少于50%)采样检查一次。 7. 定期对本科科室使用的消毒液、紫外线灯管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1. 积极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各种院感染知识和制度的培训;

2. 参加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的院感相关知识考试,考试成绩与科室年度考核挂钩; 3. 组织科内有关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制度、抗菌药物应用及管理制度等知识的培训;

4. 对新上岗人员及轮转进修实习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 依照有关规定,科室工作人员每年接受培训不少于6学时。

- 3 -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

1. 监测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是规避医院感染爆发风险的重要内容; 2. 本科室重点环节:

感 染 源:多重耐药患者,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的患者, 感染途径:接触,空气、飞沫等

易感人群:高龄患者(年龄大于75岁),昏迷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多器官衰竭、免疫力低下患者,中重度心衰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患者,营养不良患者,大量应用抗生素患者以及永久/临时起搏器植入患者,冠脉介入手术患者,体内/静脉置管(如导尿管等)患者等。

2. 本科室重点人群:同易感人群。 3. 本科室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永久/临时起搏器植入 控制要点(重点环节) 术前室内严格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术后保持切口干燥,换药执行无菌原则,必要时预防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小于3-5天)。 术前室内严格消毒;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术后保持穿刺点干燥。 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方法;手卫生设施;干手设施 着装符合要求;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隔离病房(病区);环境严格消毒,清洁用品消毒处理;耐药菌患者床单元处置 尿液引流系统完整;尿袋位置适当;会阴部清洁护理 操作者术前、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导管护理。 冠脉介入手术 手卫生 医务人员防护 多重耐药菌患者 留置尿管 中心静脉导管

- 4 -

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及控制制度

1.本科医院感染病例实行监测、登记、报告等相关制度,并建立相关档案、记录和登记本; 2.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医院感染病例由经治医师进行初步诊断,并及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检测率≥100%; 4. 医院感染病例明确诊断后,经治医师应及时向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并于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书写病程记录和填写登记本,同时在病历感染调查表相应位置填写医院感染疾病名称;

5.对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例,应经治疗小组作进一步的讨论、分析及检查,并作好讨论记录,讨论后能确定诊断的按本制度第4条的规定进行报告。讨论尚不能确定的,经本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分析、确定; 6.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定期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

7.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② 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8.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②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 5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