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知识竞赛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10 0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伟大历程、光荣使命”党的知识竞赛试题

1.( )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A. 五四运动 B.第一次国共合作 C. 辛亥革命

2.1919年5月,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A.陈独秀 B.李大钊 C.周恩来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在上海召开。 A.7月1日 B.7月23日 C.7月30日 4.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三届一中全会的召开 5. 1925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 ),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A.五卅运动 B.青岛日资纱厂工人大罢工 C.香港海员罢工

6.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举行的(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A.秋收起义 B.广州起义 C. 南昌起义

7.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 )胜利会师。

A.瑞金 B.井冈山 C.南昌

8.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于( )开始长征。 A.1934年10月 B.1934年5月 C.1933年10月

9.1935年1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 ),结束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古田会议 B.黎平会议 C.遵义会议

10.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国共合作 11. 党的(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六大B.六届六中全会C.七大

12. 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 )的问题,规划了革命胜利后建设新中国的蓝图。

A.由战争转向建设 B.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由农业转移到工业 13.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是( )。 A.土地革命 统一战线 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C.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14. 1949年( ),首都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A.10月1日 B.9月21日 C.10月10日 1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6.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 )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篇重要文献。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17.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 A.集中力量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B.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尽快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尽快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18.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 )的方法去解决。 A.阶级斗争 B.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 C.团结—批评—团结

19.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 ),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A.中子弹 B.氢弹 C.原子弹

20.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发表了题为( )的重要讲话。这一讲话实际上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创建社会主义建设新理论的宣言书。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1.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 )的崭新命题。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是硬道理”

22.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 )收回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5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日 23. 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4.1988年,邓小平在正确判断和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其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时,提出了( )的著名论断。 A.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5.党的十四大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体制;三是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提出了( )重要思想。 A.“三个代表” B.反腐倡廉 C.科教兴国

27.党的( )根据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在深刻分析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28.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公平正义 B.实现公平 C.崇尚正义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A.和谐发展观 文明 B.科学发展观 和谐 C.科学改革观 进步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1.1919年 9月16日,周恩来等发起成立以“革心”“革新”为宗旨的进步学生团体是( )。 A.觉悟社 B.新生社 C.女星社

32. 天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创始人是( ) A.李大钊 B.周恩来 C.张太雷

33.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时间为( )。 A.1921年7月 B.1924年7月 C.1924年9月 34.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是( )。 A.江浩 B.于方舟 C.李锡九

35.“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名将( )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诗篇。 A.冯玉祥 B.吉鸿昌 C.包森

36.1939年底至1940年初,李子光、包森等创建的( )成为冀东西部地区党政军重要的活动基地和战略后方。

A.盘山抗日根据地 B.冀东抗日根据地 C.渤海抗日根据地 37.平津前线司令部设在( )。

A.西青区杨柳青 B.宁河县芦台 C.蓟县孟家楼 38. 1949年( ),天津解放。

A.1月1日 B.1月15日 C.1月31日

39. 在解放天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海河( )上会师,象征着天津解放。

A.金汤桥 B.解放桥 C.金钢桥

40.1949年4月,( )到天津视察并指导工作,宣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形成著名的“天津讲话”。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41.1955年,天津制造出我国第一只( )牌国产机械手表。 A.海鸥牌 B.飞鸽牌 C.五一牌

42.1973年6月24日,( )结为友好城市,成为中日间第一对友好城市,也是中国同外国缔结的第一对友好城市。

A.北京与东京都 B.天津与神户 C.天津与四日市

43. 1983年9月,全长234公里的( )工程正式向天津送水。 A.引滦济津 B.引黄入津 C.引滦入津

44. 1986年,邓小平视察天津,欣然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题词( )。 A.开发区大有希望 B.开发区大有可为 C.开发区前途远大

45.1995年,第(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天津举行,中国乒乓球队囊括全部七项冠军。 A.42 B.43 C.44

46. 2006年7月,国务院明确天津的城市定位,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 )。 A.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B.国际港口城市,环渤海中心城市和生态城市 C.国际化大都市,北方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

47. 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在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上全面推进,形成三个层面( )的新格局。 A.各具特色、协调互动、良性发展 B.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C.各具特色、互动支持、协调发展

48.2007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对天津提出( )的要求,为天津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A.“两个走在全国前列”、“一个排头兵” B.“两个排头兵”、“一个走在全国前列” C.“两个走在全国前头”、“一个排头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r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