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

更新时间:2024-03-16 0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系列教材,主编:朱文彬 赵淑文,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一、解词

1、 学习动机66: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 自我效能76:也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 代替强化77: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4、 人格32:也叫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2价值观、人生观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

向。33

5、 心理健康136: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等完整协调,能适

应社会。

6、 记忆200: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

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答

1、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11

1) 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长,但仍有片面性;

2) 自我体验发展的特点:自我体验的内容比较丰富;自我体验的敏感性较强;自我体验较为强烈。

3) 自我调控发展的特点:自我期望的意向更崇高;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较强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2、 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182

1)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代影响;3)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4)教师

要在全体学生中建立威信,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143

目标:1)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1)智力发展的教育;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3)环境适应教育;4)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5)健康人格的教育。

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209

1)知识的储备;2)反应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的呈现方式;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和动机状态

5、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36

1)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望;2)能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3)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

征;7)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6、 “遗忘规律”及记忆策略202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

后,几乎不再遗忘。可见,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记忆策略: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阅读与回忆交替进行;4)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5)复

习次数要适宜。

7、 高校教师社会角色的构成

1)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2)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3)是学生集体的管理者;4)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5)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6)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三、论述

1、 高校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哪些185,实践中体会最深的是哪点?

1)组织教学的能力;2)言语表达的能力;3)了解学生的能力;4)独立创造的能力;5)实际操作的能力;6)教育科

研能力

2、 结合实际阐述怎样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78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可达到的学习目标;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 从个人受教育的经历中谈谈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造力218

1)影响创造力的因素:a、遗传和生理因素;b、环境与教育因素;c、每个人的自身人格特点:如恒心、信心、勤奋,富有责任心、勤奋、热情、敢于想象、不依赖人、好奇心强、爱自己学习、喜欢尝试困难工作、富于冒险精神、能自我

观察、兴趣广泛、有独立性、爱思考、不盲从。

知识不足、没有实践能力、信息不灵通、压力不重、思维不活……

2)如何培养和训练创造力:

培养创造性的教学原则:1)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2)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3)引导全面发展与独立思

考相结合;4)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脑力激荡法;2)隐喻训练法;3)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

1、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

2、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应包括:明确教学目标、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课的设计、实施教学、教学评价。

2

3、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4

4、 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了《教

育心理学》一书。8

5、 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广义的心理发展主要说的是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心理的发生或起源的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的过程。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即个体心

理发展,是指心理的“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17

6、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即不同年龄段发展具有不同速度;个别差异

性。18

7、 人格:也叫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32价值观、人生观是人格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它影响着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

33

8、 学习:从广义上说,学习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38

9、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常是在学校情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能,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9

对学习进行界定时,应把握以下几点: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2)学习是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得以体现的;3)学习

是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4)学习是个体经历;5)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40

10、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强调学习是一个行为改变的过程,是建立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派:强调学习是个体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

近代的社会学习理论:注重观察学习,强调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间接地进行学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43

11、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提出了学习的三条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47

12、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多集中于人类学习的研究,强调人类学习是建立、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52

13、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66

动机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66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67

14、奥苏泊尔在《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驱力组成:67

1)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

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3)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5、学习动机的理论: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3)成败归因理论;4)需要层次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

论。71

16、自我效能:也称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76

替代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77

17、学习迁移:通常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包括先对后、后对先、积极、消极等影响。

正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85

18、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

4)定势作用。97

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

它发生在连续的活动之中,前面的活动经验为后面的活动形成一种准备状态。98

19、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它的

重要特点是反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能动性。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重要标志。103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一个方面,也是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指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

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即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103

自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生理自我:指一个人的肉体的存在和身体特征;2)社会自我:指一个人的社会属性;

3)心理自我(精神自我):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104

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在认识方面的表现;2)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方面的表现;3)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在意志方面的表现。104

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地位和作用。105

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人格形成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人格发展的重要因

素;2)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调节者。105

20、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主体主动地提出自我修养的目标,

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114

21、悦纳自我: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接纳、认可、肯定的态度。或者说是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117

22、群体:也称团体。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119

23、社会助长作用: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也就是

个体在群体中活动增质增量的倾向。120

社会阻抑作用:也称社会干扰或社会惰化。指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即群体情境使个

体活动减质减量的现象。120

24、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也就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

或行为的现象。121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服从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有组织的群体规范

的影响下服从,另一种是对权威人物的服从。123

集体:是为了实现有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具

有最高的有效性。123

25、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角色:1)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2)是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3)是学生集体的管

理者;4)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5)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6)是学生的“心理调节者”170

26、怎样建立教师威信:1)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2)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代影响;3)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4)教师要在全体学生中建立威信,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

得到发展和提高。182

27、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

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的独特结合。185

高等教育学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系列教材,主编: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1、 狭义的教育:只要是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

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2、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3

3、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当为近代中国高等专科学校之雏形。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当为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之始。4

4、 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2)高等院校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16

5、 高等教育结构:

a) 宏观结构: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区域)结构。24

b) 微观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课程结构、师资结构。28

6、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高等教育学是1)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2)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是高等教育

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20

7、 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本身相互作用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31

8、 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

1)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2)提高个人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3)培养完整人格;4)加强个人素质。

34

9、 高等学校职能:

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技术;3)开展社会服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体现了教育“育人”的功能,是职能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展科学技术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延伸。42

10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培养人的总目标。具体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

向和社会倾向性方面的要求。51

高等教育目的:1)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3)

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6

11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广义的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即大学给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包括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狭义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而言,是指大学生均应该接受的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艺术等基本知

识的教育。65

王冀生教授说:“大学的使命应该是提供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创造能力统一的一代新人。”通识教育的发展道理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的选择,开展通识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首先,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将会带来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它将提高大学生们“做人”和“做事”的能力。2)其次,通识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从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人类教育共同追求

的理想目标。3)最后通识教育的实施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66

因此,通识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改变,必须加快当代教育的转型,也许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但只要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一个

教育强国。

12教师:《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1994年)第一章第三条给出的定义,“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

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76

13 高等学校教师的修养: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1)坚定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2)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接受教师的道德、情操、作风甚至兴趣爱好的教育和影

响。也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3)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必须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结构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不断向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同时必须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4)优秀的教学能力。5)

出色的科研能力。81

14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包括:

1)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2)科学研究的能力;3)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4)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管理能

力;5)教育指导能力;6)终身学习的能力。83

15 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113

学习目标管理的实质为:学校的高层领导根据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定出一定时期内学校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下属各部门以至每个教职工根据上级制定的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把目标完成

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

1) 高校目标管理具有激励效应;2)高校目标管理具有自主效应;3)高校目标管理是系统、整体的管理,具有整合效

应。

16高等学校管理内容:1)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和教学手段的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度的建立与健全。2)科研管理:包括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 研成果管理。3)人力资源管理。

4)财力和物力管理。114

17 学制:即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123

18学位制度:是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

的等级制度。131

19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79年2月起开始拟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该条例于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从1981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的诞生标志着学位制度在我国的正式确

立。134

20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

全部内容。153

⑷教育对象是已经受过普遍教育的学生

⑸它是一个以高深知识为基础,组织自己活动的领域,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领域的活动方式明显不同

2、 大学教师的劳动特点。答:P118

(1)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

(2) 劳动对象的主动性;

(3) 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4) 劳动形式的个体自主性与群体合作性;

(5) 劳动成果的集体与滞后性。

3、 高校科学研究的原则。答:P207

(1)科研与教学、生产相统一原则;

(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3)计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的原则;

(4)远近结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的原则;

4、 高校教学评估如何评判试卷质量的高低?答:P267

(1) 难度分析:一般应控制在0.4—0.7之间;

(2) 区分度分析,对不同水平考生加以区分的能力;

(3) 信度分析,测出的学生成绩是可信的;

(4) 效度分析,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结果相符合的程度.

5、 理想的大学教师的素质。答;P121

理想的大学教师的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限定:

1、政治思想素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义信念,强烈的爱国之情,勇于坚持真理;

2、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尊重集体。

3、文化知识素养: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雄厚的相关学科知识。

4、能力素养: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和各种影响的能力、多讯道貌岸然的知识信息传送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教学实验和研究能力。

5、身心素养:体质健康、耐受力强,反应敏捷,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声音宏亮。

6、 高等学校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答:P163

(1) 更加注重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2)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要处理好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内容的关系;

(4) 要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

(5) 要处理好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7、 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式。

答:P283

(1) 共建,实现“条”与“块”的有机结合;

(2) 合并,两所或两所以上的高等院校组建成一所院校;

(3) 合作办学,两所高校之间采取各种合作途径共同发展;

(4) 协作办学,指企业、科研机构参与高等学校的办学和管理;

(5) 划转,指中央部门所属院校转给地方政府管理。

8、 简述大学生的本质属性。

答:P127

(1) 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 大学生是具有主体意识的独立个体;

(3) 大学生是有巨大潜能的人;

(4) 大学生是个整体的人。

9、 简述高校隐性课程的构建方式。

答:P159

(1) 心理文化,指学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方式等;

(2) 制度与非制度文化,指学校、班级中的传统、舆论、仪式与规章制度等;

(3) 物质文化,指学校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建筑、校舍的大小、校园和教室的空间安排。

10、 简述我国高校类型结构调整的途径。

答:P93

(1) 首先,建设好一批综合大学,兴办大批富有特色的高等专科学校。

(2) 其次,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院校;

(3) 最后,进一步调整院校的隶属关系。

11、 简述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P50

高等教育为政治服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使受教育者达到政治社会化。

(2) 为国家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直接为巩固政治制度服务;

(3) 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的教育对社会政治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12、 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答:P101

(1) 它的基本职能是从事教学、开展研究、提供服务;

(2) 它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3) 它的基本属性是在充分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

(4) 它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已受过普通教育的青年学生;

(5) 它是一个以高深知识为基础,组织自己活动的领域,与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领域的活动方式明显不同。

13、 简述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答:P51

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因素,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打着深深的文化烙印,另一方面,教育是传递、储存、创造和发展文化的重要途径。

14、 简述课程的涵义。

P138

课程是学校为使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就而采取的一切有程度的学习活动和经验,它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来体现。

15、 简述高校科研的特点。

P204

(1) 综合性

(2) 基础性

(3) 多元性

(4) 学术思想活跃,人才集中,研究后备力量充足;

(5) 高校科研机构分布广,并且其科研已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

四、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试论述高校有效开展社会服务的策略。

高校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中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做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

高校服务社会的形式可以有如下几种:

(1) 开放图书馆、实验室;

(2) 鼓励教师从事第二职业;

(3) 这社会提供咨询;

(4) 举办培训班,教师应聘授课;

(5) 开展函授教学、委托代培工作

(6) 创办科技产业与经济实体;

(7) 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

2、 高校教学有什么特点?如何遵循大学教学规律开展高校教学工作?

P168

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教育对象、教学环境都与基础教育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大学教学过程也有自己的特点:

(1) 专业理论性

(2) “导”“放”统一性

(3) 与科研结合性

(4) 实践性

教学规律是指组成教学过程的诸要素之间有着本身具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换的客观存在。

由于这些规律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做到:

(1) 以传授科学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 教与学辩证统一,重心由教转向学

(3) 教学内容由间接知识向直接知识转化

(4)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规律。

3、结合实际论述为什么高校要加强科学研究?应如何改革高校科研

现状?

答:P199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8) 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必要条件;

(9) 科研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创造能力,尽早把学生引向学科前沿的有效手段;

(10) 科研是现代高校上层次、上规模的基本保障

二、 高校科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 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承担者;

(2) 高校的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校科研改革必须注意三个结合:一是把高校科研改革与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使其成为高教系统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把高校的科研改革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均势相结合,使其与国家大的科技环境保持协同;三是高校科研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高校优势与潜力,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

结合实际应在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努力:

(1) 改善科研条件

(2) 培养后备力量,优化科技队伍结构;

(3) 健全高校科研体制

(4) 加强国际交流

4、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论述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策略。P107

高校的培养目标、高校的层次培养目标、高校的科类和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培养目标全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除了应该明确各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之外,还须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 正确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德智体美劳)

(2) 正确处理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关系

(3) 正确处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5、列举并阐述三种课程理论。P146

课程理论,就是研究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及其评价的理论;下面分别阐述本世纪有影响的三种课程理论;

1、活动课程理论,又称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这种理论认课程应从儿童的社会生活出发,以活动作业作为基本形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加以组织,代表人物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强调是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作业在课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不用语文、数学、物理等分科方式设置课程,而是打破学科界限以园艺、烹饪、缝纫等作业来代替,从这些作业中学习其他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这种课程的实行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引起二三十年代中小学学校教育中知识质量的大幅度的下降,它忽视了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忽视了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2、要素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是巴格莱,要素课程强调人类文化遗产的价值,强调传递人类文化经验的意义,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掌握基本的文化要素。文化要素包括三要素:基础知识和技能、民主理想、智慧要素。要素主义课程,加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但究竟哪些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要素”,哪些是非教给学生不可的东西,似乎并没有什么具体标准,因此,在具体操作上仍是按学科的传统内容来选择教材,合得教材具有“深、难、重”之感。

3、结构课程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换言之,就是要以学科的基本结构组成教学的基本内容,并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加以编排,使教材出现螺旋式上升态势。结构指的是学科的一般原理、基本观念和基础概念。结构课程的主要牲是学问化、专业化、结构化。

结构课程理论流行的时间不长,实施的结果也导致了大量学生成绩的急剧下降,但至今仍有诸多可取之处,就课程发展史而言,课程现代化的最基石牲是强调以学科的基本概念为中心,使学科内容结构化。

6、请结合您的学科或专业阐述对高校教师职业和职业化的认识。P113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角色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就高校教师而言,大学教师的角色主要有:1、研究者角色;2、授业传道者角色;3、管理者角色;4、朋友角色;5、心理医生角色;

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教师还必需要接受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专业意识;2、专业态度;3、专业知识;4、专业技能;5、专业品质。

7、列举并阐述三种教学方法。P184

⑴发现教学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其代表作《教育过程》中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象科学家一样地发现真理,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让让体验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胜利感,加强学习的内部动机,因此发现的作用于:能提高学生智慧的潜力;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掌握发现的方法有得于迁移能力的形成,有助于记忆。

⑵问题教学法:中60年代末70年代初,由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等人提出的。所谓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步骤如下:1)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2)在老师有目的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活动。3)提出新问题。

问题教育法加强了教学中的启发性、探索性和研究性,但运用这种教学法费时较多,难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全面知识和训练其必要的技能、技巧。

⑶研讨式教学法:最早出现于德国,是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教学方法。它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解决的问题。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又能有助于培养学生智能和加强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还能活跃学术空气,密切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但是不利于传授系统、完整的知识,而且它要求学生人数较少。

8、论述高校三项基本职能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培养人才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时就以培养人为总要求。所以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将学生培养成高级专门人才,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宏伟目标相适应。

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

1、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教学质量是保持学校声望和地位的重要因素,最优秀的教师能够吸引最优秀的学生和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能够取得最大限度的外界支持。一所大学能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看他是否有一流的师资队伍。

2、科研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和创造能力,尽早把学生引向学科前沿的有效手段

3、科研是现代高校上层次、上规模的基本保障

二、高校科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校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承担者

高校释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基地,高校的科研人才集中,实力强大,学术氛围浓重,而且潜力巨大,利用这支力量,可以使整个国家科研力量提高一倍至一倍半,因而要求高校承担多项科学研究项目。

2、高校的科研工作培养了一大批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更本质的应是科研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都需要一流的科技人才。高校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其人才质量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建设的质量。高校科研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应坚持多渠道、多层次以拓展其对社会的影响力,高校科研为社会服务通常可有以下几种形式:咨询服务、承接项目和成果转让

社会服务

含义:指的是高校在完成国家下达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在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种以各种形式为社会发展所作的经常的、具体的、服务性质的活动。

特点:⑴ 这里说的“社会服务”是直接、独立的社会服务。社会服务是指那些直接造福于人类的、现实的、直接的、能带来实际效益的服务。

⑵ 社会服务以育人为根本目的。教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办大学的的理由,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育人,造就适合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

(3)社会服务应是经常的与自己专业相关。

高校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1)高校社会服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高校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3)高校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本质所规定的。

高校社会服务的可能性:高校有人才、有时间、有机会、有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6m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