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6 00: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填 空 题

1.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系统可以分为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等四各方面。 3.人的心理是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 (认识)、情感和(意志)。

4.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 (学校) 情景中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 在记忆活动中,知识的巩固主要通过 (识记) 和 (保持)这二个记忆环节来实现的。

6.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系统。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 生理自我、(社会自我 )和 (心理自我 )。

7.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和(道德行为)。

8.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 (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图获得成功的一种 (内在驱动力)。

9. 按照记忆时间的长短,可把记忆分为 (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 10. 学生学习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

成、(智能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行为规范的学习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11.动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同的教材直观和知识感知方式。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三种: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3.健康的新概念主要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14.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

1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 (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班都拉)。

16.教学反思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评价)。 17.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

18.心理学认为,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增加了人们的 (内驱力)。

19.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20.学习策略是指在 (学习) 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 (记忆效率) 的一切活动。

21.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具有 (自觉性) 和 (能动性)。 22.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23.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 (明确教学目的)、分析任务、(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课程、教学、评定等六个步骤。

24.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自我中心期、(客观化时期)、(主观化时期)。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填空题 1.心理活动过程包括 认知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和 意志过程三个方面。(P2) 1

2.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 弗洛伊德。(P4) 3.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 华生。(P5) 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人是: 马斯洛。(P5) 5.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为: 尝试式教学、 因循式教学、 策略式教学。(P17) 6.动物心理实验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 桑代克,他提出了 桑代克尝试错误说。(P32) 7.学习律包括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P33) 8.当代美国认知说的代表人物是: 布鲁纳,是 发现学习的提倡者。(P36-38) 9.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循 逐渐分化和 整合协调的教学原则。(P41) 10.奥苏伯尔根据逐渐分化和整合协调这两条教学原则,提出了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P41) 来_源: 11.奥苏伯尔在《学校学习》中提出的动机类型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分别是: 认知的内驱力、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 附属的内驱力。(P54) 12.动机期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托尔曼和 勒温。(P59) 13.成就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 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 避免失败的动机。(P61) 14.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P62,表3-2看一下) 15.知识学习的过程一般包括: 知识学习的准备、 知识的感知、 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巩固和 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P70) 16.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 强 度率、 差异率、 活动率、 组合率、 对比率。(P73) 17.记忆是通过 识记、 保持和 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过程。(P78) 18.根据记忆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时间分成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 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系统。(P79) 19.学生的解题过程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 审题、 题目归类、 重现有关知识、 找出问题的答案。(P85) 20.动作技能的形成一般经历四个主要阶段: 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P87,是否会出简答题?)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2

21.动作技能的形成具有以下特征: 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运动图式的形成、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P87-88,是否会出简答题?) 22.元认知就是对 认知的认知,包括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 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P94) 23.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 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 选择和调控。(P96) 24.记忆编码策略很多,主要有 组块、替换、联想、理解、记忆术、编织知识网络、描绘事物形象、群集策略、画内容框架图。(P100-104,记忆并理解,可能会出根据举例判断所属策略的题) 25.创造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 酝酿阶段、 豁然开朗阶段、 验证阶段。(P129) 26.影响大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有 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顾着、迁移影响、原型启发。(P133-135) 27.“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P147) 28.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包括皮亚杰的 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的 两难故事法。(P152) 29.社会学习论是由心理学家 班杜拉于 20 世纪60 年代提出来的。(P154) 30.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过矫正、防范协约、强化暂停、表征性奖励。(P165)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31.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 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人格吸引。(P206) 32.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二十一世纪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P215) 33.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医生西蒙制定了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来测定人的智力,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P249) 34.当智商达到 130以上时,其智力水平为超常,占总人口的2.275%;110—129时,为偏高; 90 —109时,为中常,占总人口的49.714%;70—89时,为偏低;69以下时,为低常。(P250) 35.气质是指一个人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P252) 36.气质可分为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P254,其心理特征大概看一下有个印象) 37.常用的气质鉴别方法有 观察法、条件发射测定法、测验法。(P255) 38.性格的结构是由 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P260)

3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4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 选择题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A_____出书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闻名的著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皮亚杰

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闻名的书是1977年_____C_____出书的《教育心理学》 A.乌中斯基 B.桑代尔 C.卡普切列夫 D.列昂节夫 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代是_____C_____

A.20世纪20年月以前 B.20世纪20-50年月 C.20世界60-70年月 D.20世纪80年月往后 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_D_____

A.桑代尔 B.斯金钠 C.布鲁钠 D.冯特

5. _____B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默示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情形 D.教学过程 6. 心理学属于_____C____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7. 心理学作为一门自力的学科降生于____A____年 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B_____的科学

A.心理勾当的纪律 B.行为何心理勾当的纪律 C.心理与心理勾当的纪律 D.行为勾当的纪律 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_C____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尔 C.乌中斯基 D.???斯基 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黉舍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C_____纪律的科学 A.根基教育 B.根基教学 C.根基意天良理 D.根基身心

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体例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这属于_____A_____ A.遵循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客不美观性原则 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D______

A.学与教的心理纪律 B.学与教的心理纪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纪律,但往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彼此浸染的心理纪律 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勾当慎密亲密相连的过程来考绩何研究的原则是

5

______C_______

A.客不美观性原则 B.教育学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常识性原则 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浸染的一项是_____ B_____ A.描述 B.鉴测 C.诠释 D.展望

15. 20世纪20年月,教育心理学首要受到_______C______

A.尝试教育学 B.教育社会学 C.心理测量学 D.和序教学 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书,它的作者是_____D_____ A.陶门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17. 黉舍教育遵照特色教学方针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头浸染的是_____C_____ 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情形

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首要抉择信念部门是______C_____ A.教学媒体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体例

19. 草创时代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等是以______C_____的事理阐释现实的教育问题,主若是一些有关进修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通俗心理学 D.进修心理学 20.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焦点内容是_____D_____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进修过程 第二章 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教育 一. 选择题

1. 青岁首级的春秋在 C 阶段。

A.6.7-11.12岁 B.11.12-14.15岁 C.14.15-17.18岁 D.3-6.7岁 2. A 思维已年夜“尝试型”向“理论型”转化

A.抽象逻辑 B.具体形象 C.辩证 D.单维 3. 皮亚杰认为人类聪明的最高默示形式是 D

A.抽象思维 B.归纳综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逻辑思维 4. 自动感对内应盛阶段儿童的成长使命是 B

A.培育自立性 B.培育自动性 C.培育勤恳感 D.培育自我统一性 5. A 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象

A.心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心理自我 D.自尊 6. 威特?提出 A 的认知公式的差异

A.场自力性和场依存性 B.沉思型与感动型 C.辐今型与发散型 D.同时性与继时性 7. 最经成长区的提出,说了然儿童成长的 A

A.可能性 B.不美观摩性 C.目的性 D.可节制性 8. 最经成长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C

A.列昂节夫 B.赞可夫 C.维不美观斯基 D.鲁宾斯坦

6

9. 有能力,自力性强,自律,知足,爱试探,长于节制自己,喜欢交往,默示得最成熟,具有以上品质的儿童是在 D 教育体例下成长前进的。

A.纵容型 B.专制型 C.自由型 D.平易近主型 10.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是 D

A.单维思维 B.多维思维 C.思维的不成逆行 D.多命题形式进行 11. 流体智力和晶力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2. 人的成长指人类身心的发展和 B

A.增强 B.转变 C.成熟 D.衰亡

13. 去过几回小伴侣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成长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达到这种水平? A.感知行为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 一般来说,如不美观一小我的智商是100,声名这小我的智力处于 C A.超常 B.弱智 C.中下 D.中等

15. 有种体成长过程中最轻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代是语行为的 A A.关头期或敏感期 B.行为进修期 C.习得期 D.成持久 16. 今朝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根基谈判之一是 B A.男伏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年夜致相等

C.女伏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的春秋相等有则不相等

17. 青少年自觉的按照必然的步履方针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A A.心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18.已有研究指出,口头禅一言成长的关头期是 A A.2岁 B.4岁 C.6岁 D.8岁 19. 心理自我在几岁摆布根基成熟? B A.1岁 B.3岁 C.5岁 D.7岁 20. 人格的?心是 C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第三章 进修的根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美国第一个特巴甫洛夫的研究结不美观作为进修理论的基本的人是 A.巴甫洛夫 B.桑代尔 C.班杜拉 D.华生 ( )

2. 有的学生日常平常易受暗示,属年夜于权威,按照他人的定见处事,不长于顺应紧迫情形,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依存性占优势 B.场自力性占优势 C.激情型 D.内倾型 ( ) 3. 按照进修的界说,下列现象中属于进修的是 A.蜜蜂采蜜 B.山公练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拟别人的行为 ( )

7

4. 进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X工作时刻”这是

A.轨则进修 B.概念进修 C.分辩进修 D.解决问题进修 ( ) 5. 儿童自我意识成长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心理自我 D.精神自我 ( ) 6. 提出认知结构进修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布鲁钠 C.加涅 D.桑代克 ( )

7. 哪个进修理论学派的学生不美观,强调指导儿童年夜原有的只是经验中“发展”出新的常识经验? A.完型---顿悟论 B.认知---结构进修论 C.信息加工进修理论 D.建构主义进修理论 ( ) 8.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A.刺激分化 B.刺激泛化 C.刺激斗劲 D.行为强化 ( ) 9. 要肄业生分辩勇敢和冒失,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 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 )

10.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常识与进修者认知结构中应有的恰当不美观念成立起风酬报的和本色性的联系属于 A.机械进修 B.意义进修 C.接管进修 D.发现进修( )

11. 认为“教学的首要使命就是把常识转化为各春秋的进修者都能理解的常识结构,并绕揭捉生把握学科的常识结构”这是下面哪种理论的不雅概念? A.有意义接管进修理论 B.认知结构进修理论 C.建构主义进修理论 D.人本主义进修理论 ( ) 12. 在西方,对进修分类有较年夜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 B.斯金钠 C.托尔曼 D.桑代克 ( ) 1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钠认为进修的本色在于

A.机关一种完型 B.自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纺暌钩间的联络 D.对情形前提的认知 ( ) 14. “草木皆兵”纺暌钩的是一种什么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斗劲 D.分为强化 ( )

15. 小丁原本很怕见目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逝踪了,据加涅的进修结不美观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 进修。

A.聪明手艺 B.认知策略 C.立场 D.言语信息 ( ) 16. 行为进修是个体潜能的自我实现的过程的不雅概念是 B A.行为主义的进修理论 B.人本主义的进修理论 C.社会不雅察看的进修理论 D.认贴心理派的进修理论 ( ) 17. 经由过程对狗等动物的练习研究,提出前提反射学说的闻名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钠 C.华生 D.巴甫洛夫 ( )

18. 按照加涅的进修结不美观分类法,进修者使用符号和情形彼此浸染的能力称 A.聪明手艺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动作手艺 ( )

19. 如不美观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当真按时完成功课的行为,最合适的放置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往后应即督促地完成功课 B.限制每周看电视的适那时刻

8

C.赏罚孩子过度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功课后才能看电视 ( )

20. 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剖断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进行的剖析,这种进修属于 A.旌旗灯号进修 B.连锁进修 C.分辩进修 D.轨则或事理进修 ( )

第四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 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 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意识理论 B、梦的解释 C、泛性论 D、本能学说 E、人格理论

2011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哪一层的标准C A、非病状态 B、良好适应状态 C、理想状态 D、正常状态 2、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条是不对的C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培训 D、团体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3、自卑感问题是按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哪种标准来划分的?B

A、问题的内容 B、内在心理根源 C、特定发展时期和阶段 D、问题的性质 4、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B

9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第五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 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 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 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

A、布卢姆 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3、奥斯本提出了(D)

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 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 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 D、头脑风暴法 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

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

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第六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 A、人和动物的学习 B、人类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认为学习是不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C)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加涅 D、金布尔 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

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10

11、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2、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13、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4、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三、判断题

1、心理健康的定义之一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2、心理治疗原则上不主张多用药。(+)

4、心理治疗的对象可以是一般人,目的在于助人成长。(-) 5、心理咨询中的“咨询”有“顾问”的意思。(+)

6、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7、文化模式正成为学校心理键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趋势。(+)

8、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等。(+)

9、生活管理问题对一些贫困学生是特别重要的自我管理问题。(-) 10、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

11、对于有一次自杀经历的人,我们应该充分估计其再度自杀的可能性。(+)

12、如果有学生目睹了其他学生自杀,我们应该通过个别或集体咨询形式对他们进行危机干预。(+) 13、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14、严重的精神障碍必须交精神科医生处理。(+)

三、判断题

1、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2、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4、认知学习是教学的主要任务。(+)

5、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6、程序教学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8、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9、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10、认知教学观向行为主义教学观的过渡是学习与教学心理学的一次革命。(-) 11、“道德两难论”是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方法。(+) 12、品行不良问题主要出现在青年期。(-)

三、判断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2、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3、华生认为学习是由强化练习引起的潜在反应能力的较为持久的改变。(-) 4、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5、物种的先天倾向和由集体成熟引起的变化也是学习。(-)

6、凡是教学效果好的老师,都会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认真的研究。(+) 8、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16

9、负强化就是惩罚。(-)

10、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三、判断题

1、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2、如果一个人利用自己的外貌去犯罪,漂亮可能会减轻处罚。(-)

3、通过参照测量法最后可以发现群体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权威人物。(+)

4、如果要帮助一个人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男性较女性容易产生利他行为。(+) 5、就被帮助者而言,老人和孩子比较容易得到他人帮助。(+) 6、穿着、行为古怪的人容易得到帮助。(-)

7、攻击性强的人比安分守己的人容易产生侵犯性行为。(+)

8、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9、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10、群体决策的极端化总使决策具有冒险性。(-)

概 念

1.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3分

桑代克以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1分)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因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1分)

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1分) 2.教材概括 3分

教材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加工改造,(1分)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知活动。(1分)

教材概括就是加工改造感性知识以形成发展理性知识的过程,也就是理解知识的过程。(1分) 3.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 3分

教学测量是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1分)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索,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1分)

教学评价就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学绩测验所得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解释。(1分) 4.品德心理结构 3分

17

品德的心理结构由道德认识、(1分)道德情感、(1分)道德行为(1分)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5.学习策略 3分

学习策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2分)和记忆效率(1分)的一切活动。 6.短时记忆 3分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1分)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1分)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感觉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1分) 7.遗忘 3分

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1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1分)就是遗忘。

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0.25分)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0.25分)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暂时性遗忘;(0.25分)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0.25分) 8.学习 3分 .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分) 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1分)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1分) 9.从众 3分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2分)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1分) 10.社会学习理论 3分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间接产生学习,被称为观察学习,亦称社会学习。(2分)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1分) 11.精神分析心理学 3分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治伊德创立的一个学派。(1分)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它通过分析梦境和自由联想等于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压力得以缓解,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分)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1分) 12.教育心理学 3分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1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分) 13.心理特征 3分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稳因而经常表现出的意识特性。(1分)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分)是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的主要标志。(1分) 14.成败归因理论 3分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动机理论。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分)。 这一理论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1分) 15.遗忘的干扰说 3分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1分)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1分)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相互干扰是导致遗忘的重要原因。(1分) 16.自我意识 3分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自觉

18

和能动性。(2分)在形式上,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在内容上,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在观念上,可分为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1分) 17.社会助长 3分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2分)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背景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1分)

18.教学目标 3分

教学目标指学生学习的预期结果或者说是预期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1分)它具有指导教学测量与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1分)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并以清晰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1分) 问 答、论 述 题

一、联系实际,试论述学习迁移可以分为哪些类型?研究迁移分类对高校教学有何帮助? 15分 (一)学习迁移的分类

1.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1.5分)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1.5分)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1.5分)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1.5分) (二)对教学的帮助

1.通过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迁移的种类,可以帮助我们拓宽对迁移的认识,从整体上来把握迁移。(2分)

2.迁移的种类不同,其教学要求的条件也不一样,了解迁移的分类有助于促进对不同类型迁移规律的研究。这样才能在教育工作中充分认识并灵活运用迁移规律,以提高教学成效。(2分) (三)联系本学科实际谈学习迁移。(5分)

二、什么是思维?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什么特点? 8分

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2分)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分)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2分)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2分)

三、心智技能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8分 (一)心智技能的形成

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相继的三个阶段:

1.原型定向阶段:也就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1分)

2.原型操作阶段: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践。(1分)

3.原型内化阶段: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1分)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分)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1分)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1分)

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2分) 四、根据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分

19

(开卷)

1.采用主动的接受学习方式,辅以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的经验,有分析、有批判地进行特定学科的教学。 (3分)

2.教师要注意创造适当气氛,以利于问题的解决。(3分)

3.让学生熟悉学科在基本理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熟悉该学科所特有的发现知识的策略,使学生养成有分析地提出异议的态度,准确地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解题过程的习惯。(3分)

4.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的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与策略上,放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的一般原 理和原则上。(3分) 能联系实际。(8分)

五、如何利用成就动机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8分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2分)

在教育实践中,对于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3分)

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3分)

六、联系实际,试论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15分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举例) 1.交往愿望的迫切性。(1.5分) 2.交往内容的丰富性。(1.5分) 3.交往系统的开放性。(1.5分) 4.交往观念的自主性。(1.5分) (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1分) 2.主动交往。(1分)

3.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 4,自尊善人、自信信人、自助助人。(1分) (三)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避免争吵(1分)

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1.5分)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1分) 4.学会批评。(1.5分)

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类个体心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8分 (一)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2分)。

(二)个体心理系统:人类个体心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1.5分)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1.5分)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1.5分)

20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就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1.5分)

八、什么是知识的识记?怎样提高知识的识记效果? 8分

知识的识记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新信息必须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获得巩固。(2分)

识记的主要方式有: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主要是以语音听觉编码的方式进行;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材料,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对当前输入的某些信息还可借助语言中介编码。(2分)

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材料的数量与性质、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组块化编码、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觉醒状态、识记的信心。(2分)

合理复习,防止遗忘;复习时机要得当;复习的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2分)

九、请结合所任教学科,论述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20分 (开卷)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在外界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的联结,而是主动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并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从记忆中抽取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指引,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种理论(3分):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4分)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也就是说这种联系是非字面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有内在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想或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所谓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 的学习。(4分) 3.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称之为学习事件。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4分) 能联系实际。(5分)

十、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应如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并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20分 (开卷)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8分) 1.总趋势(2分)

①我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是基本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大学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意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自我体验最为强烈。

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 2.自我认识(2分)

①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

21

②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

③自我概念有了明显的变化,更具有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 3.自我体验(2分)

①自我体验具有丰富性和波动性。 ②自我体验具有敏感性和情境性。 ②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 4.自我调控(2分)

①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 (2)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7分) 1.全面认识自我(3分)

①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②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④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③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⑥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积极悦纳自我(2分)

①引导他们积极地评价自己,促使他们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 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树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心。 3。努力完善自我(2分) ①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⑦努力提高现实的自我。

(三)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5分)

1.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做恰如其分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向学生广泛传播心理卫生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学会保持健康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自娱等等。

3.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宣讲与咨询紧密结合起来。为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他们解决在入学适应、学习、社会适应、恋爱与性心理卫生、择业与求职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十一、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特点,试论述如何树立教师威信,发扬师爱。20分 (开卷) (一)教师威信

1、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教师威信的确立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是威信形成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 (1)教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这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 (2)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对教师威信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3)整洁端庄的仪表、良好的生活作风和行为习惯; (4)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5)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精神。

3、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征:

22

(1)有坦荡的胸怀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二)师爱

1、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心理智慧、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情感。这既是一种积极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同时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2、师爱的特征:

(1)师爱的职业对象性。教师必须爱学生。

(2)师爱的原则性。教师必须按照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3)师爱的广博性。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平不偏。 3、师爱的心理功能: (1)激励功能。 (2)感化功能。 (3)调节功能。 (4)榜样功能。 4、师爱的表达形式: (1)关怀和爱护学生。 (2)尊重和信任学生。 (3)同情和理解学生。

(4)热情期望和严格要求。

2011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全真模拟试题:简答题 1.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是怎样的?(P9-P10)

答: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道德的裁判、知识的拥有者自居,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扮演着“道德规范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角色;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扮演着“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解决的顾问”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看教师个人的素质及其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演员”的角色;在现代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是看全体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状况,所以,教师应扮演“导演”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先知先觉的“先生”,是“教书匠”;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研究者”,尤其是高校教师,更应成为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P13)

答:⑴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同样的内容,由于宣讲者的威信不同,因此宣讲的效果也不同。

⑵名片效应:“名片”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⑶“自己人”效应:如果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就会有“自己人”的感觉,相对较易接受教育者所论述的观点。

⑷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存有好感,就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23

以上四个方面说明,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3.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专业能力?(P14-P16) 答:⑴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

作为教师,下面四项智力必须达到较高的要求:

a.敏锐的观察力 b.准确的记忆力 c.丰富的想象力 d.优良的思维品质 ⑵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除了要有上述基本的一般能力外,还应满足下列教育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除了掌握教材,教师还应善于应用教育和教学的理论,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b.言语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两方面。

c.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 d.因材施教能力。

e.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f.自我教育能力。

g.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边学习,边总结,边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h.教育机智,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在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

4.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31)

答:大学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⑴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⑵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要阅读大量的课外参考书,并且撰写论文需要自己确定研究选题;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5.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P40)

答:⑴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⑵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4-P45) 答:⑴知识观

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⑵学生观

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⑶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

24

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方式。

7.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P56-57)

答: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证实,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的曲线关系。具体体现在: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动机强度超过顶峰时,工作效率会随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因为过强的动机使个体处于过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干扰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常活动。

8.动机期望理论的基本内涵。(P59)

答:动机期望理论来源于早期的认知论,其代表人物为托尔曼和勒温。他们认为人类的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和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弗洛姆提出了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公式,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当效价与期望值中有一个低时,激励力量就低。这个理论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实践意义。(略,P60看看,理解。)

9.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

答:⑴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⑶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⑷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⑸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⑹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P72-74) 答:⑴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提高感性的知识:

a.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 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b.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是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景象而提供感性材料的方式。

c.言语直观,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要领会的知识建立起直观形象,从而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 ⑵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感知效果,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

a.强度律,是指相对强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大小要适当,教室的光线也要适合学生的学习。

b.差异律,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c.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中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d.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教师的板书

25

应力求布局合理、顺序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e.对比律,凡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来_源:考试大_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简答题(一) 1.教师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是怎样的?(P9-P10)

答: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道德的裁判、知识的拥有者自居,其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扮演着“道德规范的传播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问题的解决者”角色;而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扮演着“学生道德发展的向导”、“知识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解决的

顾问”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是看教师个人的素质及其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演员”的角色;在现代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应该是看全体学生的表现和发展状况,所以,教师应扮

演“导演”的角色。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先知先觉的“先生”,是“教书匠”;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研究者”,尤其是高校教师,

更应成为所在学科领域的专家。 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12-P13)

答:⑴威信效应:威信效应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同样的内容,由于宣讲者的

威信不同,因此宣讲的效果也不同。⑵名片效应:“名片”是指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 ⑶“自己人”效应:如果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就会有“自己人”的感觉,相对较易接受教育者所论述的观点。⑷好感效应:如果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存有好感,就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 以上四个方面说明,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和学生打成一片,做

学生的知心朋友。 3.教师必须具备哪些专业能力?(P14-P16)

答:⑴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

作为教师,下面四项智力必须达到较高的要求:

a.敏锐的观察力 b.准确的记忆力 c.丰富的想象力 d.优良的思维品质 ⑵教师的教育能力。

教师除了要有上述基本的一般能力外,还应满足下列教育能力。

a.教学设计能力,除了掌握教材,教师还应善于应用教育和教学的理论,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b.言语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言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言语表达能力两方面。

c.组织管理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的组织、领导、监督和协调的能力。 d.因材施教能力。

26

e.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检查、评价、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f.自我教育能力。

g.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边学习,边总结,边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h.教育机智,这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特别是在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

4.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31)

答:大学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⑴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⑵学习方式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要阅读大量的课外参考书,并且撰写论文需要自己确定研究选题;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校外学习相结合。 5.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P40)

答:⑴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⑵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6.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P44-P45)

答:⑴知识观 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⑵学生观 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他们原有的经验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教学应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⑶学习观 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方式。 7.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P56-57) 答:略。

8.动机期望理论的基本内涵。(P59)

答:动机期望理论来源于早期的认知论,其代表人物为托尔曼和勒温。他们认为人类的动机行为是以一系列的预期、判断和朝向目标的认知为基础的。弗洛姆提出了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公式,即: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当效价与期望值中有一个低时,激励力量就低。这个理论在学

校教育中具有实践意义。(略,P60看看,理解。) 9.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

27

答:⑴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⑵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⑶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⑷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⑸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⑹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0.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P72-74)

答:⑴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提高感性的知识:

a.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性实验、教学性 参观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b.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是指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和教学电影等模拟实物的景象而提供感性材料的方式。

c.言语直观,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所要领会的知识建立起直观形象,从而加深 对知识的理解。 ⑵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感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感知效果,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

a.强度律,是指相对强度。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讲述的音量要适中,太高太低都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板书字迹、直观教具大小要适当,教室的光线也要适合学生的学习。

b.差异律,即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差别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c.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因此教师在直观教学中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d.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的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整体感知,教师的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顺序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e.对比律,凡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它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简答题(二) 1.什么是“变式”?(P77)

答: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

出本质特征。 2.知识遗忘的过程、特点与原因。(P82)

答:⑴知识遗忘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对遗忘的实验研究中首创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的材料,以学习成颂后相隔时间作为横坐标,以重新学习比初学达到同样记忆水平所节省的时间百分比为纵坐标,构成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称保持曲线,它表明,在遗忘过程中发生的量变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即在学

28

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很多,随后,下降的趋势变得较为缓慢,遗忘速度和数量都有所减少,最后在很长时间内基本不再变化。 ⑵知识遗忘的特点。

艾宾浩斯、里德和泰勒的研究表明知识遗忘具有如下特征:首先,遗忘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现象;其次,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若无及时复习,其遗忘迅速且量大,而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则不易遗忘。

⑶知识遗忘的原因。

a.衰退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b.干扰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缘故。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c.同化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d.动机说。这一理论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所引起的,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也称为压抑理论。

3.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才能促进大学生巩固知识?(P84)

答:⑴及时复习

由于遗忘进程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当天学的课程一定要当天复习,这样可以缓解大规模的遗忘,节省学习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⑵时间和次数的适宜

复习时间和次数的正确分配,是记忆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适当的“过度学习”很重要。 ⑶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复习不等于简单重复,如果适当变换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就可以提高复习的效益,更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4.学习迁移的涵义及性质分类。(P8-9)

答:学习迁延(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消极迁移)是

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P20-22)

答: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及其训练价值,学习要想取得重大的迁移效果,必须经历痛苦的过程。这种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⑵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要素,尤其是隐含在不同外在表现形式中的相同要素,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⑶经验概括说,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在于主体所获得的经验的概括。这一理论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不同内容中所隐含的共同原理揭示出来,并使学生充分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灵活有效地学习。

⑷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顿悟”突然发现两种学习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一种学习中不同事物之间的关

29

系,并将已掌握的这种关系应用到新的学习之中,迁移才能发生。这个理论启示教师,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掌握表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隐含在深层的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于其他的学习情境中。

⑸认知结构说,由奥苏贝尔提出,强调的是学习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他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分别是:认知结构的概括性、可辨别性和巩固性。 6.什么是创造与创造性?(P28)

答: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真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

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7.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3)

答:⑴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⑵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⑶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

⑷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8.品德的概念。(P46)

答: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映,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9.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54)

答:社会学习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

道德行为的学习也是如此。 10.简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P57-62)

答:个体品德的形成是包含在个体社会化进程中将社会环境和教育情境所提供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断内化的过程,也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逐步养成道德行为的过程。

⑴态度定势的形成。

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在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用较为明显。态度定势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积极与消极,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

⑵道德观念的确立。

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关系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关系的行为准则认识的反映,其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两个因素:了解道德规范和进行道德评价。 ⑶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反映人的内在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是推动人产生道德行为或制止不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力,具有认识鉴别功能和动力调节功能。学校教育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通过说理培

30

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⑷道德信念的形成。

道德信念是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是个体对自己要遵循的道德观念的确信。对于教师来说,在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经验的同时,应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有意识地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并且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这样就能从心理学的角度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⑸道德意志的锻炼。

道德行为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个体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和诱惑,需要进行道德抉择和行为调节,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锻炼,主要方式有: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意志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⑹道德行为的养成。

道德行为是受道德意识支配的对待他人、社会乃至自身的具有道德意义的活动,是道德观念的外观,也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由于个体之间道德行为上的差异,从教育的角度对不同的学生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技能,训练道德行为规范。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简答题(三) 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结构。(P69)

答:自我意识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心理系统,从内容到形式是有几个方面。

⑴从结构形式上,自我意识表现为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自我体验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它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自豪、责任、优越、成就等层次;自我调控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调节与控制、自己等待他人和自己态度的调节与控制等,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卫、自律、自我设计、自我监控、自我教育等层次。

⑵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⑶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现实自我是个体对自己现实的观感;理想自我是指个人的追求目标;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及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 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P7-75)(大概看看) 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过程: ⑴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

⑵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 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 ⑷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3.大学生怎样全面认识自我?(P80-8)

答:全面而正确地认识自我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由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自己,因此,认识自我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认识自我。

31

⑴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标题的具体内容大概看看) ⑵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⑶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⑷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己。 ⑸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4.什么是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P88)

答: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最早以科学方法揭示社会助长现象的是心理学家特利普里特。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而造成活

动效率的下降的现象,代表人是心理学家达谢尔。 5.什么是去个性化?(P89)

答:去个性化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

6.什么是从众?(P9)

答:从众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7.什么是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P99)

答: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8.什么是集体凝聚力?(P100)

答:具体凝聚力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 9.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P-12)

答:⑴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先入为主而产生的良好第一印象,会以定势效应作用于主体,将有利于人际交往的进行。 ⑵主动交往。

人际交往的成功与人的主动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多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以后的交往相对来说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⑶移情。

移情是指人们情感的相互联系,包括相互理解、同情、共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的联系,移情是沟通人们的内心世界的情感纽带。 10.判断一个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是什么?(P7-8)

答:大学生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具有一定知识层面的特殊群体,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有如下八条。 ⑴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⑵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2

⑶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⑷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⑸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⑹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⑺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⑻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习题:简答题(四) 1.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有哪些?(P10)

答:当代大学生由于没有社会生活经验,心理和社会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经济上不独立,以及现代价值多元化的影响,因此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心理既存在积极面,又存在消极面,必然会导致矛盾和冲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⑵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⑶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 ⑷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 ⑸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

⑹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等等。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P8) 答:⑴客观性原则。客观现实是健康心理教育的源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必须从大学生生活的校园环境、社会背景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才行之有效。

⑵发展的原则。大学生在校期间是一个发展成长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在迅速地发展,所以必须以发展的原则,分层次、分对象、分特点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⑶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理论上深入探索,不断总结实际经验来充实理论,并反过来指导实践。

⑷系统性原则。心理健康无论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手段来说都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⑸教育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员性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心理学上“人格”的定义。(P4)

答:人格是一个人特有的心理面貌,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多元智力结构理论。(P48)

答: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他的《智力结构》这本专著里论述了人的七种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语言智力、

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洞悉人性善解人意的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 5.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P50)

答: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类型有不同,发展水平有高低,能力表现有早晚,主要有三个方面可以体现能力的个别差异。 ⑴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33

人在能力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呈正常分布,中间大,两头小。智商00左右,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占多数,智商特别高或特别低的比例很小。 ⑵特殊能力的差异。

特殊能力是指在专业和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对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学校应注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为其特殊能力的发展创设有利的条件,使他们成为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

⑶能力表现早晚差异。``

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由于能力表现存在早晚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要看到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还要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人的潜能发展,使得人才能尽早脱颖而出。

6.性格的涵义。(P57)

答: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

人格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7.性格特征与类型。(P60)

答: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 性格的分类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⑴机能类型说,这个方法将人的性格分为理智性、情绪性、意志性三种。

⑵向性说,根据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可将性格类型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 ⑶独立性说,根据个人独立性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⑷价值不同的社会文化类型说,德国心理学家斯卜兰格把人的基本生活领域分为六个方面,根据价值取向不同,将性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政治型、社会型和宗教型六种类型。

2010年高等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1)

一、选择题

1.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A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人们平时表现出来的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属于( C )。 A.态度 B.情感 C.情绪 D.认知 3.( B )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A.动机 B.兴趣 C.意志 D.认知

4.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 A )。 A.意志过程 B.行动过程 C.认知过程 D.情绪过程

34

6.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笛卡尔 B.冯特 C.洛克 D.华生

7.( B )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 A.经验论 B.构造主义 C.行为主义 D.机能主义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B.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 C.经验论否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 D.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

9.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这是由于人有(D )。 A.意识 B.理智 C.感觉 D.思维 10.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D )。

A.心理动力 B.心理过程 C.心理状态 D.心理特征 二、填空题

1.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 <认知心理学> )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德国著名心理学家( 冯特 )l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3.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 构造主义 )、(机会主义 )、(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4.( 以人为本)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35

三、简答题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世界的事物及其关系。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个体的情绪和意志对认知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再者,情绪与意志也密切相关。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为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和控制人的情绪。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它既不像心理过程那样变动不已,也不像心理特征那样稳固持久。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体现着人的心理激活程度和脑功能的活动水平。 (4)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

36

的行为方式。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人的心理是一个整体,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只是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需要。这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互相作用的。人没有无缘无故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他们的心理过程总是在某种心理动力的推动下进行的。人的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心理过程。其次,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最后,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心理状态既稳定又可变,是介于流动的心理过程与稳固的心理特征之间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简述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

答:心理学从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目前,心理学主要朝着以下两种趋势发展: (1)认知心理学

l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一种信息加工者,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的因素不再是说明行为的最突出的因素。环境提供的信息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存储和操作,并进而影响到人类的行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除了应用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外,还发展了自己特有的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

现代认知心理学合理接受了行为主义对客观方法的重视;重视对人类智慧行为的研究,并用精密的客观方法研究了这些过程;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思维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而丰富了这些成果。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现出当代心理学互相融合的新趋势,它的影响已遍布心理学的整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 (2)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做出完备的描述。该学派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环境适当,他们就会努力去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人格的发展。 3.心理学产生的哲学基础是什么?

答:心理学的诞生是借助哲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唯理论、经验论是心理学产生的两大哲学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1)唯理论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他的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惟一来源。作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他又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如关于身心关系问题,他承认灵魂与身体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某些心理现象离不开身体的活动。他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

37

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为。笛卡儿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心理活动既有身体的原因,也有灵魂的参与。这样,他就把统一的心理现象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依赖于身体组织的方面,二是独立于身体组织之外的方面。笛卡儿还相信“天赋观念”,即人的某些观念不是由经验产生,而是由人的先天组织所赋予的。笛卡儿关于身心关系的思想推动了对动物和人体作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2)经验论

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是l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洛克坚决反对笛卡儿的“天赋观念”,主张“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最初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观念。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后天从经验中获得的。洛克把经验分成外部经验与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内部活动的观察。洛克重视外部经验,承认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外部感觉的源泉,这是唯物的;但他同时认为反省和感觉一样,是观念的独立源泉,这是唯心的。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大 三、简答题

四、论述题

试论述西方心理学的各个理论流派。

答:心理学从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以来,出现了以下五个流派: (1)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钦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在研究方法上,构造主义强调内省的方法,它认为意识经验是人们的直接经验,要了解它,只有依靠实验者对自己经验的直接观察和描述。 (2)机能主义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该流派代表人物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只研究人的行为;第二,主张对内省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行为主义认为,心

38

理学研究的对象不应该是意识,而应该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行为主义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上半叶心理学的发展道路。 (4)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有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的德文意思是“整体”,它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基本精神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成元素,而主张把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组织来研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在知觉、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这些研究资料至今仍是心理学的重要财富。 (5)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他重视对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且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这种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精神病的重要原因。

2010年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解析(2) 一、选择题

1.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A )。 A.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B.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 C.教育心理学的破坏期 D.教育心理学的新生期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

用。这体现了高等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的(D )。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D )。 A.发展法 B.实验法 C.系统法 D.观察法

4.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主动地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客观方法

叫做( D )。 A.发展法 B.观察法 C.系统法 D.实验法

39

B.对学习

策略的培养与应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与培养途径等的讨论

C.对学习迁移的实质、分类与作用等进行研究 D.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类型与作用进行研究

8.在实验设计中,对实验对象的选择和部署以及对实验程序的先后顺序应做出随机安排,使无关变量的效

应受到控制,尽量避免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遵循了( A )。 A.随机化原则 B.局部控制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可控制性原则 9.对大学生认知与记忆发展的规律的研究属于(C )。

A.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B.德育心理研究 C.教学心理研究 D.心理特征研究 1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要为高等教育实践服务,研究的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

B.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表现真实自然,较少或没有受到“环境的干扰”,收集

到第一手资料。 C.个案法的优点在于它所收集的资料真实性强。

D.调查法的准备阶段,主要是将系统、具体的研究目标转为问题。 来_源:考试大_教师资格证考试_考试

大 二、填空题

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 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分析、(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设计教学课程 )、实施教学和(教学评估)六个方面。

2.“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反映了教育心理学对象的( 特殊性)。 3.高等学校具有(教学 )、(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 )的三大职能。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i8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