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06 21: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民俗

民俗学

一、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 二、民俗的分类

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1.经济民俗 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 生产民俗、商贸民俗 饮食民俗、服饰民俗 居住民俗、交通民俗

2.社会民俗 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

3.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

4.游艺民俗指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

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民俗、民间歌舞民俗、 游戏竞技民俗 三、民俗的基本特征

1.民俗的集体性

是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2.民俗的传承性与扩布性

传承性是民俗文化在时间上的纵向延续过程,体现了某一民俗的历史发展。 扩布性是民俗文化在空间上的横向传播过程。

3.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

稳定性是指民俗一旦产生就会随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稳定而相对得固定下来,成

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变异性是指民俗文化在传承和扩布过程中引起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

4.民俗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民俗是民族的标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特殊的民俗。 地方性是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来的地理特征和乡土气息。 四、民俗的社会功能

民俗的社会功能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民俗主要有五种功能,即教化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和维系功能。 1.教化功能

是指民俗在个人行为过程中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2规范功能

是指民俗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式所具有的约束和控制作用。 3.娱乐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快乐和愉悦的调剂作用。 4.审美功能

是指民俗能对社会成员心理产生悦耳和悦神悦意的审美作用。 5.民俗的维系功能

是指民俗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 民俗的形成1.经济原因2.政治原因3.宗教原因4.地域原因

1. 服饰民俗

服饰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作为物质文化,它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作为精神文化,它又是人们政治、宗教、哲学、伦理、审美等观念的结晶。服饰民俗是一个地区生活风尚的表征,服、饰结合的民俗,既指衣饰,也含穿着者的行为和文化习惯。

服饰是有关人体外部装饰的总称。服饰具有两重民俗性格,一是保护身体,二是装饰。 服饰主要包括下述四类

1衣着 用不同质料如棉、麻、丝绸、毛纺、化纤、皮革制作的衣、袍、裤、裙、帽、袜、鞋

2各种附加的装饰物 头发的装饰物如夹、簪、钗、梳;耳部装饰物如耳环、耳坠;颈部装饰物如项圈、项链;胸腰部装饰物如胸针、腰佩;手臂装饰物如臂钏、手镯、戒指;脚部装饰物如脚铃等

3对人体自身的装饰 梳各种发式、画眉、描唇、染指甲、镶牙、染牙、束胸、缠足、文身、文面等

4 具有装饰作用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常用品 各种佩刀、腰刀、弩刀;各种背兜、挎包、手提包、荷包、香囊袋;各种扇、伞以及背孩子的背带、背兜等 服饰民俗的发展

服饰民俗产生的解释,最早比较流行的是“遮羞布”的理论。而我们认为服饰的保护作用才是第一的

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遮身蔽体,防寒御暑 第二阶段 适应生产需要

第三阶段 社会角色和等级身分 的标志

第四阶段 反映某些社会观念、 政治观念方面的变化 影响民俗的主要因素

性别、年龄(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加冠”。加冠的程序是先加缁布冠,次加皮弁(帽子),再加爵弁,俗称“三加”。)、职业 、地位、用途、民族、季节、质料 民俗服饰的内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丧服的产生源于祖先崇拜。丧服制度是依据生者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而制定的一套等级制度。我国古代的丧服分为五等,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五种服制 2.求吉心理

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

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蛇、蝎、蜈蚣、壁虎、蜘蛛图案的“五毒衣”,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祟的用意。

维吾尔族小花帽,名呼“巴达木”和“奇依曼”的图案。 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 3 .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

实行明治维新的日本人和推行洋务运动的我国清朝官吏,李鸿章坚持穿清代朝服,其理

论根据是“易其器而不易其道”。

工艺美术民俗

一、定义

– 工艺美术民俗是人们在生产、制作生活日用工艺品和装饰欣赏工艺品过程中

形成的传承模式。

种类:

民间剪纸、民间绘画(年画、壁画、布画等)、民间刺绣、民间玩具、民间雕刻、民间祭祀用品(泥泥狗、纸扎、纸马等)和各种民间小制作(香袋、鸟笼、扇套、风车)等 本质:

源于民众的物质生活需要

中国“陶瓷之国”

– “陶都”江苏宜兴——紫砂陶茶具

– “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器

是民众精神需求的产物

– 美化生活、祝福祈祥、镇恶辟邪、生殖崇拜

特点:历史悠久 品类齐全 技艺精湛 风格独特 不断创新

陶瓷工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先民就在制造和使用陶瓷 商、周——青瓷

北宋创烧成功窑变铜红釉——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钧瓷名贵在于其独特的窑变釉色, \钧瓷无双\十窑九不成\黄金有价钧无价\,国外更有\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神、奇、妙、绝——名冠天下 “神”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奇”—似琴如铃的开片声、冰裂纹络 “创过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捕鱼”。 \妙\: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给你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绝”:因“窑变”聚色成形,而形成景观者为绝, “出窑一幅元人画,落叶寒林返暮鸦\

建国后钧瓷产品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了\钧不过尺\等界限 。

晶彩陶瓷:90年代初期,晶彩陶瓷的问世是陶瓷装饰艺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使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在世界陶瓷装饰领域中独放异彩。 金属工艺:

以铁画、景泰蓝为主要品种 铁画产地以安徽芜湖

景泰蓝是北京特有的传统工艺

铜线画:民间艺人用生活中常见的铜丝在有机玻璃上镶嵌出各种精美的图案线条,然后经过喷绘完成细致的色彩工艺,而制成的工艺画作品。 织染类:

包括:刺绣、织锦、地毯、印染

四大名绣:湖南的湘绣、苏州的苏绣、 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 织锦:南京的云锦、杭州的织锦缎 地毯:上海、天津为中心 南通刺绣:

“苏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南通刺绣则以人物绣擅长,也被称为“沈绣”。清末时期的刺绣艺术家沈寿。

“一笔千线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唐宋时期,古时称为药斑布。明清时期,又称之为浇花布。蓝印花布最具典型的就是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的图案。

雕刻:

包括牙、玉、木、石、竹、骨等品种 玉器制作以北京、上海、广州最为著名 核雕 :

早在5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核雕作品,

“桃”因与逃跑的“逃”字谐音,所以历来被人们取其音用以象征吉祥如意,和免灾辟邪。 核雕的制作,除了要具备一般雕刻所需要的绘画、书法以及雕刻基础之外,还要有特选的材料,特制的刀具,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特别的毅力和独特的构思。 石壶雕 :

石壶出品盛产于中国名砚之一的苏州藏书乡,它采自天灵澄泥石,据考古发现,澄泥石壶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宫廷珍品。

澄泥石壶在雕刻技艺上,运用深浅浮雕、镂刻和浅刻等多种手法,以手工雕琢为主,机械加工为辅,是石文化领域及茶文化领域的一种新工艺。

澄泥石壶不但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还有实用价值。澄泥石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如钙、锌、锰等,有防癌、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功效。 竹根雕

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个别民间艺人开始对竹根进行雕刻

竹子虚中洁外,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这与高尚脱俗、虚心自持、淡泊名利和富有气节的精神气质相吻合。

根雕的制作是对原始竹根的发掘、选择、艺术构思、轮廓剪裁、局部雕刻和打磨上漆后,既保留了原始材料质地又添加了人有意识的创作,它讲究的是天趣和人意的和谐统一。

骨木镶嵌

隋唐时期,骨木镶嵌曾一直被列为贡品,在唐宋年间,宁波骨木镶嵌已经发展成独具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样式。规则享有“图案古朴、奏雕工致、手艺精绝、凡同汉画”盛誉。 宁波骨木镶嵌采用象牙、骨片、罗甸、铜片、腊石、螺钢、木片等为原料加工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 工艺精良,拼雕工巧。

表现形式分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 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

题材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黄杨木雕

早在殷、周、秦、汉时就有木雕。

木雕艺术归为三种:园雕、镂雕、浮雕。

浙江乐清黄杨木雕,是一种园雕艺术,因取材料于黄杨木而得名,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距今约九百年历史传统。 髹漆工艺

包括漆器和漆画

漆器艺术是属于高档装饰工艺礼品。漆器可分为:生漆彩绘,生漆刻绘、生漆嵌玉、生漆雕填、刻漆嵌玉等技法。 漆画

它与陶瓷和丝绸并称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之三件瑰宝。 中国彩釉镶嵌漆画

民间工艺:剪纸、年画、泥塑、面塑、草编、竹编等

年画:

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中国三大木版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年画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画种。

年画大部分是以吉祥、喜庆、欢乐、美好等事物,或以典故、成语作为主题,有情节,易于理解。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吸取人物、世界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 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是福建省永春县有一种独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品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改为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又为这一民间工艺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好象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隐若现。

早在1400多年前的隋末唐初,永春就已经有了纸织画的制作。并有古诗如此形容:“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今天,制作纸织画却只有周静、周文虎一家了。

鱼骨画:鱼骨画艺人赵刚在海河边长大的,用鱼骨拼画

彩绘挂蛋:彩蛋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就有记载,清末民初,彩蛋工艺已极为成熟 。

泥彩塑:

泥彩塑也称彩塑,它是用湿润松软的黏土从表及里,从粗到细逐次加工制作,最后随类附色的一种立体造型艺术。

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泥人张彩塑艺术,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历经了六代传人 面塑——面人汤

“面人”俗称江米人,据说早在汉代的迎神赛会上的傩舞,便有了面塑艺术的雏形。沿至清代已成为深受民间喜爱的玩偶。

直到19世纪初,北京出现了一位独具异彩的民间面塑艺人汤子博。 中国结艺

中国绳结艺术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一根红绳就这么三缠两绕,一种祝福就这样编结而成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 一、古代汉族服饰的发展 上万年前,用兽皮缝制衣服

距今4 700年 左右进入了“耕而食”、“织而农”的时代。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旅章之美,谓之华”, 商周服饰:上衣下裳

春秋战国服饰:深衣与胡服

深衣是将原来不相连属的衣与裳连在一起,长至脚踝处

胡服指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他们常年在马上生活,为适于骑马,多穿紧身窄袖的短衣、裤和皮靴。

墙、闽生果、七星丸、高丽海蚌、梅开二度、白炒鲜竹蛏、菊花鲈鱼球、干炸三肝花卷、淡糟炒鲜竹、桔汁加吉鱼、雪花鸡等。 (二)各地美食

云南三大美食(祝 黔)

过桥米线 汽锅鸡 油鸡枞

上海菜的本帮和海派

本帮:浓油赤酱,汤汤水水 武汉名吃

汉皇风光最繁华,廿里嚣尘百万家

不是文人才笔大,焉能写尽各生涯 芝麻馓子叫凄凉,黄口鸣锣卖小糖 水饺汤圆猪血担,夜深还有满街梆 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 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 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亦廉 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肥藕鱼圆 北京菜

北京是首都,又是金,元,明,清的都城,很早就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融合了汉,满,蒙,回等民族的烹饪技艺,吸取了全国主要地方风味,尢其是山东风味的经验,继承了明清宫廷菜肴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烹饪术以爆,烤,涮,溜,炒,扒见长,菜肴质地讲究酥,脆,鲜,嫩。北京烤鸭被誉为“国菜”,驰名中外。沙锅居的白肉片,仿膳的清宫风味芸豆卷,豌豆黄,干层糕,抓炒鱼片,以及涮羊肉,爆糊,烤肉,苏造肉,扒三白,马莲肉,锅烧羊肉,清汤广肚等馔肴,名扬全国。 京菜发源与分层

京菜在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十分突出。其最底层是小吃,分为清真和汉民两支,以前者为主。小吃上一层是民间家常菜。菜式则下至炸酱面、疙瘩汤,上至扒肘子、葱爆羊肉

再上一层是特色餐馆菜。如砂锅居的白肉菜系本是满洲风味,全聚德烤鸭来自山东,东来顺、鸿宾楼、烤肉季等则为自成体系的回族风味。

特色餐馆菜再往上数则是官府菜,以谭家菜和厉家菜为主,是一些颇讲究饮食的南方汉族官僚或满洲贵族由府邸家厨的手艺发展而来的。 京菜的最上一层,是“宝塔尖”宫廷菜。 二、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一)东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1)满族:手扒肉、糕点“萨其玛”

2)朝鲜族:冷面。嗜酸辣,爱吃狗肉、猪肉、泡菜、咸菜,不吃羊肉和肥猪肉及河鱼、花椒、带甜味的菜 。 3)赫哲族:以鱼肉为主 4)鄂伦春族:以兽肉为主 朝鲜族——“汤文化”

重“山珍”、“海味”。“山珍”主要指山菜、山果、山药和野禽禽、山兽等;“海味”是指鱼贝类和海菜等。

菜肴中以牛肉、狗肉为常品和上品,味道以辣、甜、酸、淡为特点。

便饭主要是米饭、汤、咸菜。汤是必备的,多达几十种,以大酱汤和凉汤为主;咸菜包括泡菜和小菜,是朝鲜族饮食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冬季下饭菜。

糕饼、冷面和狗是享誉海内外的名吃。 (二)西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蒙古族:以牛、羊肉和奶酪品为主 回族:喜吃牛、羊肉、喜吃油茶

维吾尔族:馕,吃“抓饭”、喜喝奶茶或喝茶水、吃奶油。

烤全羊:烤全羊是新疆可与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相媲美的一大名馔。 沙木萨(烤包子):是维吾尔族喜食的传统食品,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佳品,也常用来作为红白喜事时互相馈赠的礼品。

薄皮包子,维吾尔族叫“皮提曼塔”,选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馅制成,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

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新疆洋葱(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

油塔子

油塔子顾名思义,形状似塔,是维吾尔,回族人民喜食的面油制品。

手抓饭

抓饭的原料是用新鲜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葱和胡萝卜在锅里炒,并酌情放些盐加水,等二十分钟后,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四十分钟后,抓饭即熟。做熟的抓饭油亮生辉。味香可口。维吾尔族群众把抓饭视为上等美餐。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糯” 烤馕:馕是用馕炕(吐努尔)烤制而成,呈圆形。

馕多以发酵的面为主要原料,辅以芝麻、洋葱、鸡蛋、清油、牛奶、盐、糖等佐料。馕的种类很多,皆因和面和添加剂成分、馕的形状、烤制的方法等不相同而名称不同。最大的馕为“艾曼克”(片馕)馕,直径足有40-50厘米,是馕中之王。最小的馕为“托喀其”(油馕),做工较为精细,里面放油、牛奶、鸡蛋等,香脆,久储不坏、不干,见茶水就酥, (三)西南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壮族:以大米、玉米、木薯、红薯为主食,壮族古俗不吃牛肉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

藏族:以青稞、小麦为主粮,日常主食是糌粑。酥油茶、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 藏族饮食

藏民虽然以肉为主食,但他们的食肉品种却很少。在藏区,对于如何择食有古老的信条:除偶蹄类动物(牛和羊,鹿,以及他们并不饲养的猪 )的肉可供食用外,其他肉类皆为恶物(马、狗、兔、小家禽鸡鸭鹅、鱼) 。

藏民款待客人的食物是丰足的胸叉肉和肋条肉。藏族有句俗语“羊吃胸叉,牛吃肋巴”。羊胸叉肥而不腻,牛肋巴肉细且香,都是手抓肉的上品,给客人吃这种肥瘦相间的肉,表达了主人的盛情。牛羊头和小腿部的肉是帐房主人全家的自食之物,如果把这种肉端给客人,会使客人感到难堪而失礼。若端上一块羊尾,则表达了对客人的敬重。在羊尾梢下,留有一点白色的毛,青海传统视白色为大吉大利,给尊贵客人献白羊的尾,是流传下来的古老习俗。

青海藏区传统的用餐方式是分餐制,家庭中各人用自己的一套餐具,吃分配给自己的那份食物,就是丈夫和妻子也分开吃饭,绝不在一个盘子里胡乱扒拉。假如分配给你的肉食吃不完,下次进食时,你剩下的食物还会出现在你面前。藏族的思维方式是:已经属于你的东西就永远属于你,别人已无权去支配,哪怕你是座上宾,你的剩饭也必须由你自己来处理。

酥油炒面是藏区特有食物。色泽金黄的酥油,是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提炼酥油的传

统方式是:将牛奶煮沸,待温热时倒入木桶中,用一支长柄搅拌器上下翻搅,把油从牛奶中分离出来,冷却后,浮在牛奶上面的油就凝结成块。现在,青海藏区的大部分地区已经使用奶油分离机。炒面是将青棵炒熟后磨成的粉。青稞属大麦的一种,它粒大皮薄,主要产于青海省东部。

黎族——山风野味

三只田鼠一道菜 嚼槟榔 竹筒香饭 鱼茶 四、外国饮食民俗

1)日本:

主食为大米,最喜欢吃鱼、虾、贝等海鲜,在口味上,喜欢吃清淡、油腻少 。 生鱼片 、盒饭 、 寿司

2)韩国朝鲜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味觉以凉辣为主。

3)美国:果汁、面包、麦片、牛奶、咖啡、汉堡包和三明治,此外还有比萨饼、热狗牛排、猪排、炸鸡、火腿、沙拉 不食用猪、鸡等畜禽的内脏。

4)加拿大

注重菜肴的营养、卫生和新鲜,低脂、低糖、低盐的食品愈来愈受欢迎;口味较清淡 。忌吃动物内脏和脚爪 韩国饮食礼仪

1、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先动筷子后晚辈才能动筷。

2、勿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使用筷子时把匙放在桌子上。 3、不要把匙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要端着饭碗和汤碗吃饭。

4、用汤匙先喝汤或泡菜汤之后﹐再吃别的食物。饭和泡菜汤﹐酱汤及汤类用汤匙吃﹐其它菜用筷子夹。

4、用餐时不要出声音﹐也不要让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 5、不要用匙和筷翻腾饭菜﹐不要挑出自己不吃的食物和佐料。

6、用餐时﹐不要让食物粘在匙和筷上﹐吃完以后﹐饭碗用锅巴水弄干净。

7、共享的食物要夹到各自的碟子上以后吃﹐醋酱和辣酱也最好拨到碟子上蘸着吃。 8、用餐时﹐不能咽的骨头或鱼刺﹐避开旁人悄悄地包在纸上扔掉﹐不要扔在桌子上或地上。

9、用餐咳嗽或打喷嚏时﹐把脸移开后用手或手绢捂着嘴﹐以免失礼。 10、用餐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与别人统一步调

10、与长辈一起用餐时﹐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11、用餐后﹐汤匙和筷子放在最初位置上﹐使用过的餐巾迭起来放在桌子上。 12、使用牙签时用一只手遮着使用﹐使用完之后﹐在别人看到之前扔掉。

6)英国

在英国去高级餐厅应十分注重穿着和用餐礼仪.衣冠不整或吃东西时发声很大,都会被认为是失礼。

7)法国“奶酪王国”、香槟酒享誉世界 香滨酒的来历

远在两千多年前,法国香槟地区就开始种植葡萄和酿制葡萄酒了。1668年,该地区奥维利修道院担任管家修士的丹.佩里农,立志酿造出甘甜可口的葡萄酒。他把各种灰葡萄酒互相掺拌,用软木塞密封后放进酒窖。第二年春天,当他把那些酒瓶取出时,发现瓶内酒色清澈,明亮诱人。一摇酒瓶“砰”一声巨响,他吓了一跳,瓶塞也不翼而飞,酒喷出了瓶口,芳香四溢。大家争着品尝新酒,把这种酒称为“爆塞酒”、“魔鬼酒”。后来,人们用产地的

名字把它命名为香槟酒。

8)德国主食是面包、土豆、奶酪、黄油、香肠、牛奶、生菜色拉和水果等.喜食香蕉和苹果。不喜欢过辣的食物,不爱吃海参,忌食狗肉。

世界各国的国菜 ----墨西哥国菜:玉米宴

墨西哥人以玉米为主食,国宴也是一盘盘玉米美食。托尔蒂亚”是将玉米面放在平底锅上烤出的薄饼,类似中国的春饼,香脆可口,尤以绿色玉米所制的薄饼最香。“达科”是包着鸡丝、沙拉、洋葱、辣椒,用油炸过的玉米卷;最高档的“达科”以蝗虫做馅。“达玛雷斯”是玉米叶包裹的玉米粽子,里面有馅拌鸡、猪肉和干果、青菜,肉香伴香嫩叶芬芳,吃后齿颊留香。“蓬索”是用玉米粒加鱼、肉熬成的鲜汤。整席玉米国宴,包括面包、饼干、冰淇凌、糖、酒,一律以玉米为主料制成,令人开眼界。 德国国菜:香肠、火腿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红肠、香肠及火腿。他们制造的香肠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乌干达国菜:蕉饭

非洲的乌干达,招待客人自始至终不离香蕉。客人入屋,先敬上一杯鲜美可口的香蕉汁,然后端上烤得焦黄的香蕉点心。正餐吃一种叫做“马托基”的香蕉饭。“马托基”是以一种不甜的香蕉品种为原料,剥皮捣成泥状,蒸熟后拌上红豆汁、花生酱、红烧鸡块、咖喱牛肉。吃过“马托基”的人,普遍称赞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饭”,因而它成了乌干达国宴的主菜。乌干达的“国饮”是以香蕉和高粱面混合发酵酿成,香甜醇厚。开宴时,将酒坛摆在桌上,坛顶插着1米长的草管,宾主吮管对吸。 日本国菜:生鱼片

日本人自称为“彻底的食鱼民族”。日本捕鱼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每年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鱼虾,一年人均吃鱼100多斤,超过大米消耗量。日本人吃鱼有生、熟、干、腌等各种吃法,而以生鱼片最为名贵。国宴或平民请客以招待生鱼片为最高礼节。

日本人称生鱼片为“沙西米”。一般的生鱼片,以鲣鱼、鲷鱼、鲈鱼配制,最高档的生鱼片是金枪鱼生鱼片。开宴时,让你看到一缸活鱼,现捞现杀,剥皮去刺,切成如纸的透明状薄片,端上餐桌,蘸着佐料细细咀嚼,滋味美不可言。不吃生鱼的外国人,尝了一次便想吃第二次了。

巴西国菜:烤牛肉

是巴西上层宴客的一道国菜,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一道菜。烤牛肉不加调料,只在牛肉表面撒点食盐,表层油脂渗出,外面焦黄,里面鲜嫩,有一种特有的香味。烤牛肉依部位有大腿、前臀尖、后臀尖、牛峰、牛排、里脊等十多道,道道色泽不同,风格各异。你要吃什么,服务员便削什么到你盘中。

上国菜之前,先上若干道烤“小菜”:烤香肠、烤鸡心、烤鸡腿、烤猪脊、烤猪排……客人对这些菜最好浅尝辄止,不要填满了肚子,因为这些菜只能算是“配角”,烤牛肉才是真正的“大牌”。所以有经验的食客要等到香喷喷的烤牛肉出台时才大开吃戒。

丹麦国菜:[魔鬼太阳]

丹麦人爱吃鸡蛋糕与甜点,做出了风靡世界的丹麦奶酥。丹麦气候寒冷,大地是个天然的冷冻箱,肉类无腐败之虞,可以拿来生吃。丹麦最有名的国菜就是用生牛肉剁成泥状,上面放一个生蛋黄,与肉搅匀了用汤匙挖下来一口一口吃掉,这道菜叫“魔鬼太阳”身价不菲,

脾胃虚弱的人看到这道可能作三日呕,但是丹麦人吃起这道大餐却是食之如甘饴。 正规的西餐礼仪

1、预约。在预定时间内到达,是基本的礼貌。 2、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随意穿着上餐厅。

3、吃饭时穿着得体是欧美人的常识。去高档的餐厅,男士要穿着整洁的上衣和皮鞋;女士要穿套装和有跟的鞋子。如果指定穿正式服装的话,男士必须打领带。

4、由椅子的左侧入座.最得体的入座方式是从左侧入座。当椅子被拉开后,身体在几乎要碰到桌子的距离站直,领位者会把椅子推进来,腿弯碰到后面的椅子时,就可以坐下来。 5、用餐时,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两脚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6、正式的全套餐点上菜顺序是:①菜和汤 ②鱼肝油③水果④肉类⑤乳酪 ⑥甜点和咖啡 ⑦水果,还有餐前酒和餐酒。没有必要全部都点,点太多却吃不完反而失礼。稍有水准的餐厅都不欢迎只点前菜的人。前菜、主菜(鱼或肉择其一)加甜点是最恰当的组合。点菜并不是由前菜开始点,而是先选一样最想吃的主菜,再配上适合主菜的汤。

7、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大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菜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8、主菜若是肉类应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酒。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雪利酒或吉尔酒等较淡的酒。

9、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开。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摺三分之一,让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领口。 10、用三根手指轻握杯脚。酒类服务通常由服务员负责将少量酒倒入酒杯中,让客人鉴别一下品质是否有误。只须把它当成一种形式,喝一小口并回答Good。接着,侍者会来倒酒,这时,不要动手去拿酒杯,而应把酒杯放在桌上由侍者去倒。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增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的底台固定。

11、喝酒的方法。喝酒时绝对不能吸着喝,而是倾斜酒杯,像是将酒放在舌头上似的喝。轻轻摇动酒杯让酒与空气接触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遥晃杯子。此外,一饮而尽,边喝边透过酒杯看人,都是失礼的行为。不要用手指擦杯沿上的口红印,用面巾纸擦较好。 12、喝汤也不能吸着喝。先用汤匙由后往前将汤舀起,汤匙的底部放在下唇的位置将汤送入口中。汤匙与嘴部呈45°角较好。身体上的半部略微前倾。碗中的汤剩下不多时,可用手指将碗略微抬高。如果汤用有握环的碗装,可直接拿住握环端起来喝。

13、面包的吃法。先用两手撕成小块,再用左手拿来吃的原则。吃硬面包时,用手撕不但费力而且面包屑会掉满地,此时可用刀先切成两半,再用手撕成块来吃。避免像用锯子似割面包,应先把刀刺入另一半。切时可用手将面包固定,避免发出声响。

14、鱼的吃法。鱼肉极嫩易碎,因此餐厅常不备餐刀而备专用的汤匙。这种汤匙比一般喝汤用的稍大,不但可切分菜肴,还能将调味汁一起舀起来吃。若要吃其他混合的青菜类食物,还是使用叉子为宜。首先用刀在鱼鳃附近刺一条直线,刀尖不要刺透,刺入一半即可。将鱼的上半身挑开后,从头开始,将刀叉在骨头下方,往鱼尾方向划开,把针骨剔掉并挪到盘子的一角。最后再把鱼尾切掉。由左至右面,边切边吃。

15、如何使用刀叉。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若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一把依次向内取用。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汤匙则用握笔的方式拿即可。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用刀子整理一下。

16、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7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