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博士培养方案

更新时间:2023-10-09 2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301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觉悟,身体健康,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我国新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从事新闻学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和新闻实务单位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新闻史论、新闻业务、新闻事业管理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类别 总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53学分 普通博士研究生 ≥29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 ≥36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6学分修课 (全英学分 课程≥2学分,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按硕博连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分,其中: ≥10学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士一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读、直攻博分,其中:研究生的要外2学分;英语论文写作2代2学分; 全英课程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求培养,符≥2学分合课程免修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或国际一规定的,可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流课程≥申请免修。 课1学分 2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学分,其中: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任选)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专业课4学分(任选) 定选修) 1

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研究 ≥19学分 交论文1学分 ≥19学分 环节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新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408.603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18 法论 36 32 36 24 4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3 3 3 秋 秋 秋 春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4学分 外国语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4学分 必修 ≥8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限定选修≥4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408.601 共 实践研究 必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修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学位课 课程 课程 程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须新闻传播学理论溯源与前注明一级 450.801 沿(国际一流课程) 全英学科 课程 基础 课 和国际一二级 450.802 新闻学研究(国际一流课程) 48 流课学科 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研究程) 基础 450.814 48 (国际一流课程) 课 硕士专业选修课程 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全英课程) 2

450.805 新闻传播教育 450.806 政治传播 16 16 1 1 1 1 1 1 1 秋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全体必修 ≥2 本科非xx类的硕士生必修 新闻学院 ≥4学分 16 博士 450.807 新闻史论 专修450.808 传播理论方法 16 课程 电视与数字新兴媒体研究450.818 16 前沿(国际一流课程) 450.811 新闻业务 跨一级学科课程 非学补修 位课 课程 450.821 媒体与文化 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16 16 1 1 1 1 15 1 1 10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 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研究 环节 650.804 发表论文(博) 650.805 学位论文(博)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3

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1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较强的新闻发现、新闻报道、新闻评论和相应的组织、策划、管理能力; 3.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能参与国际对话和交流; 4.具有较强的社会观察和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深造奠定较为广泛和扎实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新闻理论 2.新闻史 3.新闻业务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 修 课 学 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学分 ≥24学分其中,全英语课程≥2学分,国际水平课程≥2学分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任选专业课4(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 究 环 节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2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4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公 408.603 18 法论 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必 408.601 36 实践研究 修 32 课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程 人文类或其它类课程 450.501 新闻理论专题研究 32 一级 450.502 传播理论研究(国际化课程) 32 学科 (国基础 450.503 中西比较新闻传播史论32 际化课程) 课 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 32 学位课程 二级 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国际450.505 32 学科 化课程) 基础 450.506 中西新闻业务比较研究 32 课 450.513 新闻学前沿 硕士450.514 媒体策划问题研究 专业450.515 新闻叙事学研究 选修课程 450.516 舆论学研究 450.517 媒介哲学研究 跨一级学科其他社会科学课程 课程 补 0500682 新闻采写 非学修 0500931 新闻评论 位课 课 程 0511561 报纸编辑 16 16 16 16 16 48 48 4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2 2 2 2 1 1 1 1 1 3 3 3 1 1 10 秋 秋 秋 秋 春 秋 春 春 春 春 春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2学分 本科非新闻学类的硕士生 必修 ≥4学分 限定选修≥4学分 必修 ≥8学分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

5

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302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觉悟,身体健康,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我国新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从事新闻学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和新闻实务单位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网络传播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类别 总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53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10学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分,其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中:全英文写作2学分; 课程≥2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学分或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国际一课1学分 流课程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学≥2学分 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6

普通博士研究生 ≥29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 ≥36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6学分修课 (全英学分 课程≥2学分,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 按硕博连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直攻博2学分; 研究生的要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 专业课4学分(任选) 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研究 ≥19学分 交论文1学分 ≥19学分 环节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408.603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18 法论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3 3 3 秋 秋 秋 秋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4学分 外国语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4学分 必修 ≥8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限定选修≥4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408.601 36 共 实践研究 必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修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课 课程 程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24 学位一级 450.801 新闻传播学理论溯源与前48 沿(国际一流课程) 课程 学科 基础 课 二级 450.802 新闻学研究(国际一流课程) 48 学科 450.819 新媒体前沿(国际一流课程) 48 基础 课 硕士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全英课程) 专业 选修 课程 7

450.805 新闻传播教育 450.806 政治传播 16 16 1 1 1 1 1 1 1 秋 秋 秋 春 秋 秋 秋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全体必修 ≥2 本科非xx类的硕士生必修 新闻学院 ≥4学分 16 博士 450.807 新闻史论 专修450.808 传播理论方法 16 课程 电视与数字新兴媒体研究450.809 16 前沿(国际一流课程) 450.811 新闻业务 跨一级学科课程 非学补修 位课 课程 450.820 媒介与社会(全英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16 16 1 1 1 1 15 1 1 10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 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研究 环节 650.804 发表论文(博) 650.805 学位论文(博)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8

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2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系统掌握传播学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传播学产生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最新发展趋势;

2.接受严格的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方法训练,能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具有较强的传播业务技能、善于处理传播实践中提出的理论与实务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与方法; 3.媒介效果研究;

2.网络与新媒体; 4.跨文化传播;

5.媒介管理; 6.编辑出版;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 修 课 学 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学分 ≥24学分其中,全英语课程≥2学分或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任选专业课4(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 究 环 节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2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9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公 408.6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18 法论 共 必 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36 实践研究 修 32 课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程 人文类或其它类课程 450.502 传播理论研究(国际化课程) 32 一级 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 32 学科 32 基础 450.501 新闻理论专题研究 中西比较新闻传播史论课 450.503 32 (国际化课程) 学位二级 450.509 网络传播理论(国际化课程) 32 课程 学科 基础 450.510 中外著名网站比较研究 课 32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2 2 2 2 1 1 1 1 1 2 1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春 春 秋 春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2学分 本科非传播类的硕士生必修 ≥4学分 限定选修≥4学分 必修 ≥8学分 450.542 传播效果研究(全英语课程) 16 450.543 跨文化传播(全英语课程) 16 硕士450.544 传播心理学研究 专业450.546 组织传播 选修课程 450.547 融合媒介研究 450.548 传播研究之统计分析 450.526 编辑出版研究 跨学科课程 其他社会科学课程 非学补修 位课 课程 0504255 数字传播技术基础 网络应用模式与战略 16 16 16 32 16 40 2.5 1 1 10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

10

广播电视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320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觉悟,身体健康,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创造性的解决我国新闻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能从事新闻学理论研究、高等学校新闻传播院系教学和广播电视实务单位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本学科设置广播电视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类别 总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 ≥53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36学分,其中:高水平课程修课 (全英学分 课程≥2学分,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 ≥6学分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0学校级公共必修课程≥4学分,其中: 按硕博连普通博士研究生 ≥29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读、直攻博分,其中:研究生的要硕士一外2学分;英语论2学分; 全英课程文写作2学分; 英语论文写作2学分 求培养,符≥2学分合课程免修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或国际一规定的,可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流课程≥申请免修。 课1学分 2学分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4学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11

跨一级学科课2学分(任选) 专业课4学分(任选)

硕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4学分(任选) 博士专业课4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1学分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并提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研究 ≥19学分 交论文1学分 ≥19学分 并提交论文1学分 环节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学位论文15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广电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408.603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18 法论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3 3 3 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408.601 36 共 实践研究 必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修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课 课程 程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24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 ≥4学分 秋 外国语学院 秋 新闻学院 必修 ≥8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限定选修≥4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新闻传播学理论溯源与前学位一级 450.801 48 沿(国际一流课程) 课程 学科 基础 课 二级 450.802 新闻学研究(国际一流课程) 48 学科 广播电视学理论体系研究基础 450.814 48 (国际一流课程) 课 硕士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全英课程) 专业 选修 课程 春 新闻学院 秋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4学分 12

450.805 新闻传播教育 450.806 政治传播 450.807 新闻史论 16 16 16 1 1 1 1 1 1 1 秋 新闻学院 秋 新闻学院 秋 新闻学院 春 新闻学院 秋 新闻学院 秋 新闻学院 秋 新闻学院 全体必修 ≥2 本科非xx类的硕士生必修 新闻学院 ≥4学分 博士 450.808 传播理论方法 16 专修课程 450.818 电视与数字新兴媒体研究16 前沿(国际一流课程) 450.811 新闻业务 450.812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跨一级学科课程 非学补修 位课 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16 16 1 1 1 1 15 1 1 10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 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研究 环节 650.804 发表论文(博) 650.805 学位论文(博)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13

广播电视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20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新闻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较强的事业心与创新能力,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

2.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掌握视听节目采制、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节目编导、视听新媒体运营等实际业务,为广播电视界培养应用与研究并重的复合型人才。

3.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较熟练地阅读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外文资料;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广播电视学知识,能胜任广播电视传播实务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广播电视史论; 4.广播电视艺术;

2.广播电视实务; 5.广播电视新媒体。

3.广播电视文化;

三、学习年限

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学分 修 课 学 分 ≥24学分其中,全英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语课程≥2学分,国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际水平课程≥2学分 任选专业课4(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2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14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究 环节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季节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408.602 18 公 法论 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408.601 36 必 实践研究 修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课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程 课程 450.501 新闻理论专题研究 32 一级 450.502 传播理论研究(国际化课程) 32 学科 基础 450.503 中西比较新闻传播史论32 (国际化课程) 课 学位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 32 课程 二级 450.535 电视理论(国际化课程) 32 学科 基础 450.536 中西方电视节目模式与创32 意研究 课 450.537 电视文化研究 16 硕士450.538 电视新闻文本研究 16 专业选修450.539 纪录片叙事(全英语课程) 16 课程 450.540 电视艺术研究 16 450.541 视听新媒体研究前沿 16 跨一级学科其他社会科学课程(人文、 课程 社会学、经济学) 非学补修 0505801 电视画面摄像与编辑 位课 课程 0501767 电视专题与专栏 48 48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2 2 2 2 1 1 1 1 1 3 3 1 1 10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春 春 秋 秋 春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2学分 本科非广电类的硕士生必修 ≥4学分 限定选修≥4学分 必修 ≥8学分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

15

广告与媒介经济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321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社会主义觉悟,身体健康,在本学科领域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善于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国际理论视野,能创造性的对以企业为主的各类社会组织取得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和谐所进行的广告、公关、传媒业等应用传播给予理论阐释与理论指导,解决我国社会组织主体传播理论和实际问题,能从事广告与传媒经济学理论研究、高等学校广告、公关、以及媒介经济教学和传播实务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

1.广告与品牌传播 2.公共关系研究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表格(略)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广告与媒介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408.603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1 2 2 1 2 2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18 法论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阶段 必修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秋 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必修≥4学分 外国语学院 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408.601 36 共 实践研究 学位必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课程 修 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课 课程 程 408.810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411.800 英语论文写作 24 16

一级 450.801 新闻传播学理论溯源与前48 沿(国际一流课程) 学科 基础 课 二级 450.815 广告与公共关系理论研究32 (国际一流课程) 学科 (国际一流课程) 48 基础 450.819 新媒体前沿课 硕士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全英课程) 专业 选修 课程 16 博士 450.816 品牌传播研究 专修国际公关研究前沿(国际一450.817 16 课程 流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 非学补修 位课 课程 跨一级学科课程(博士可选修硕士生课程) 社会学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 3 2 3 1 1 秋 秋 秋 秋 春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必修 ≥8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限定选修≥4学分 (硕士研究生阶段) ≥4学分 ≥4学分 全体必修 ≥2 本科非广告类的硕士生必修 1 1 1 1 15 1 1 10 社会学系 经济学院 650.8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博) 650.802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 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650.803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研究 环节 650.804 发表论文(博) 650.805 学位论文(博) 新闻学院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17

广告与公关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21 授文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以市场营销、媒体研究为基础,以广告策划创意为核心;以品牌传播、公共关系为特色,培养既具有广告学、市场学、传播学、消费心理学等X型知识结构,又掌握现代传播技能的的研究型人才和策略性传播领域的领导角色。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广告与品牌传播

2、公共关系

3、媒介经营管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2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总学分 ≥36学分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 修 课 学 分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学分 ≥24学分其中,全英语课程≥2学分或国际一流课程≥2学分 一级学科基础课8学分(必修)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任选专业课4(任选)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任选)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研 究 环 节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1学分 ≥12学分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1学分 学位论文10学分 18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类别 课程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学季节 时 分 开课单位 备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公 408.603 18 法论 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必 408.601 36 实践研究 修 32 课 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程 人文类或其它类课程 450.501 新闻理论专题研究 一级 450.502 传播理论研究(国际化课程) 学科 中西比较新闻传播史论基础 450.503 (国际化课程) 课 450.504 传播研究方法论 32 32 32 1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研究生阶段 2 春/秋 马克思主义学院 必修 2 秋/春 外国语学院 ≥6学分 1 2 2 2 2 2 2 1 1 1 1 1 2 3 1 1 10 秋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春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新闻学院 ≥2学分 ≥4学分 限定选修≥4学分 必修 ≥8学分 32 学位二级 450.511 广告理论研究 32 课程 学科 中外公共关系比较研究基础 450.512 32 (国际化课程) 课 450.528 媒介经营管理 16 16 硕士450.529 公关策划与运作 专业450.530 品牌整合传播 16 选修广告与公关关系效果研究450.549 16 课程 (全英语课程) 450.532 网站经营管理案例研究 16 跨一级学科课其他社会科学课程(人文、 程 社会学、经济学) 非学补修 0504461 消费行为学 位课 课程 0504431 广告创意与策划 32 48 650.501 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硕) 650.502 在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硕) 650.503 学位论文(硕)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包括选题报告、国内外学术报告、预答辩、学位论文评审、答辩、博士学位论文公开报告、发表论文要求、质量监控与保证环节等等,根据学科特点应做出具体规定,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hz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