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3 18: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2 第二章 声现象 ································15 第三章 光现象 ································21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35 第五章 质量和密度 ································45

第1页(共45页)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

一、动和静 1、物体的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参照物: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参照物的选定:可以使任意的,既可以使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不能选取研究的物体

本身作参照物,否则所研究的物体永久是静止的。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

于地面而言的

②同一物体的运动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也会不同。

③通常情况下,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取地面或者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

种情况下,参照物往往略去不提。通常我们说一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运动状态时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④两个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相同的物体彼此是相对静止的 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

测量工具:日晷、沙漏、机械钟、石英钟,实验室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 常用的时间单位:小时(h)、分(min)、秒(s)。 (2)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0cm=103m=106μm=109nm 刻度尺的使用:

A、“认”:做到“三观察”,即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测量范围(量程)和观察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B、“选”: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量程、精确度)应选择适当精确程度的刻度尺。

C、“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使尺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较厚时,刻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尺的零刻线或某一整数刻线跟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D、“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E、“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估读值)

第2页(共45页)

F、“记”:记录测量结果应注明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三、快与慢

(1)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越

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计算公式:v?s;单位:m/s、km/h。 1m/s=3.6km/h t(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快慢不变地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个定值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可以近似地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4)平均速度:粗略表示物体在一段路程上或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公式:v?s t 注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s和t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必

须对应着同一个运动过程。 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去求,而不是某几个速度的

例1 在雅典奥运会上,110米的跨栏赛跑正在紧张地进行着,谁是雅典的冠军,众人瞩目。观众认定,跑在最前面的刘翔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的计时少而判定他跑得最快。观众与裁判的判断运动快慢所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观众看谁跑在前面,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_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的判定,是用________的方法。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一是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二是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本题中观众看谁跑在前面,就是利用了前一种方法来比较;而裁判则是利用后一种方法来比较的。 例2 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学家郦道元在其脍炙人口的《三峡》名篇中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文中所描写船的平均速度约为( ) A、5km/h

B、50km/h

C、100km/h

D、500km/h

解析:本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问题,结合古代诗句的相关内容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问题,解答本题时必须利用所学的古文知识读懂题意才行,文中“朝”即早晨,“暮”即傍晚,则船的航行时间约为12h,“千二百里”即船的航行路程为600km。

例3 图1所示的是一辆桑塔纳小桥车的速度表,从表中可知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_______km/h,按照这个速度走完255km的路程需要________h。

第3页(共45页)

图1

解析:本题考查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法及速度的计算问题。从表盘上我们知道每一大格表示20km/h,每一小格表示5km/h,指针指向85km/h,所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85km/h。故汽车走完255km的路程所用时间是:t?s255km??3h。 v85km/h例4 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在桂林北到南宁之间约437km的铁道线上,运行着两对“城际快速列车”N801/N802次和N803/N804次。下面是N801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

站名 到站时间 发车时间 里程(km) 桂林北 8:06 0 桂林南 8:17 8:26 11 柳州 10:30 10:34 176 南宁 13:26 437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N801次列车由桂林北到南宁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

(2)请你根据上述表中信息再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进行解答。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列车时刻表的开放型速度计算问题,要解答本题,首先就得学会读列车时间表,然后再根据有关速度的计算问题,提出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

例5 一辆上海桑塔纳牌轿车在我省新建成的清——镇高速公路上行驶,它在经过如图2所示的标志牌下时,(1)速度已达40m/s,并仍以此速度在向前开行,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为什么?(2)如果这辆轿车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镇宁需要多少时间?(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图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们对道路标志牌的认识情况及速度的单位换算问题和速度计算问题。

例6 (2006无锡)如图3所示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请再写出两条。

第4页(共45页)

信息一:骑车者的速度为5m/s; 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解析:本题结合数学中函数图象问题,考查了我们观察分析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象,我们能够知道路程与时间大量的信息,如:(1)跑步者的速度;(2)骑车者与跑步者哪个速度快;(3)在30s时骑车者和跑步者走的路程相等;(4)跑步者比骑车者早出发10s;(5)骑车者追上跑步者用时20s等等。 例8 如图4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放置正确的是_______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图4

解析: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及读法问题,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该物体的长度为2.20cm。

例9 暴风雨来临前,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________,使落叶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考查了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知识,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题意可知,小树弯腰是形状发生了变化,落叶漫天飞舞则是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第5页(共45页)

第一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4分,共计3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它们的速度都相同 C.速度是表示物体通过路程长短的物理量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4.假设小王百米赛跑最短时间为10s,若他前5s钟内的平均速度是9m/s,那么它的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1m/s B.10.5m/s C.9m/s D.10m/s 5.甲、乙两个运动员在400m圆形跑道上从起点同时向同一方向奔跑,已知甲和乙的速度分别为8m/s和7.5m/s,并且保持不变,则甲、乙在运动中第一次相遇时,所用的时间是( )

A.50s B.800s C.53.3s D.缺少条件,无法计算

6.在测量小车从斜坡上滑下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若小车从顶端释放,开始迟了一点儿,到达斜面底端计时正确,则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将会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 D.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7.一艘巡洋舰以90km/h的速度追赶它前面120km处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追了270km才追上,则战斗舰的速度为( )

A.40km/h B.50km/h C.30km/h D.60km/s

*8.三只小兔在进行百米赛跑,甲兔的速度是8m/s,乙兔的速度2km/h,丙兔的速度是360m/min,则最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兔 B.乙兔 C.丙兔 D.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38分)

9.座在汽车上的人看到公路上的树木向后退,这是以______为参照物;静止在地球赤道上方的同步通信卫星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10.一辆汽车在水平的河岸上行驶,它在水中的倒影相对于汽车的速度是______。 1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08km/h=______m/s (2)8m/s=______km/h

12.一辆汽车先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走完60km的路程,用了40min,后来进入普通公路,走完8km,用了20min,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

13.甲、乙两辆摩托车同时由某地出发,都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为12m/s,乙车的速度为36km/h。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______运动。(填“东”或“西”)经过______min后,两车相距360m。

14.一列火车正以18km/h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现象说明窗外刮的是______风(填方向),风的速度是______m/s。

15.在利用小车从斜面滑下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除有金属片外,所需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和______。用它们可以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______和______。再利用公式______求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6.某运动员参加200m短跑比赛,他起跑的时刻如图D3-1(a)所示,到达终点的时刻如图D3-1(b)所示,则该同学的成绩所用时间是______,平均速度为______。

17.如图D3-2是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由图可知______车运动得快。

第6页(共45页)

图D3-1 图D3-2 三、计算及简答题(共计30分)

18.(6分)甲乙两地相距18km,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地出发,平均速度是6m/s,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达乙地?如果要提前10min到达乙地,平均速度应增大到多少?

19.(7分)在某次爆破中,选用1.6m长的导火线来引爆炸药,导火线的燃烧速度是0.4cm/s,而人必须离爆破中心800m以外才安全。爆破人员在点燃导火线后,至少以多大的速度奔跑才能在爆破前到达安全区?

20.(7分)某列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的速度是20m/s,一人骑摩托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如果他从列车车头驶到车尾用10s钟,而从车尾驶到车头用50s钟,求列车的长度。

21.(10分)暑假要到了,北京光华小学的张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张强想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请你帮他选择一个最佳车次,并计算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平均速度。

2001年10月21日起实行 车 次 自北京起 (km) 0 376 497 643 1463 始发 终到 北京 德州 济南 茺州 上海 2539 北京 17:11 青岛 6:53 17:11 22:32 49 0:28 42 青岛 6:53

第7页(共45页)

K51 北京 22:20 日照 11:52 22:20 2:31 36 4:02 12 6:09 21 日照 11:52 T13 北京 20:00 上海 10:00 20:00 ↓ 0:31 39 ↓ 10:00 T35 北京 13:30 济南 18:00 13:30 ↓ 18:00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能发声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敲鼓时发出声音靠的是鼓面的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在发声。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密度大传播速度快. v固>v液>v气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 ①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

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

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早、晚)0.29s(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①②④)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第8页(共45页)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男高音女低音”中的“高”“低”指的是音调。

弦类乐器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使弦发出音调变高的三种方法分别是越细、越短、越紧; 管类乐器音调决定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快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蝙蝠发出的声音是超声波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答: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

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5、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这一点可以用超声波制成声呐来判断距离、确定方位;用B超可以诊断病情等。

2、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声波所携带的能量可以产生很大的威力,如海啸、地震、爆炸时产生的次声波可以摧毁坚固的钢板、建筑物等。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去污垢、打碎结石等。利用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甚至可以探知几千米外的核武器实验和导弹发射。

第9页(共45页)

第二章 综合测试题

回声的计算

1、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4s,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要先知道_______,需要测出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2、 小明站在匀速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速度为4m/s,空气

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3、 对着远处的大山喊一声,2s后听到了回声,人与山的距离是多少?

4、 某人在一山谷时,用力拍了一下手,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1.5s,又听到左

边山坡反射回来的声音,则这个山谷宽度大约是多少m

5、 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7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40m后,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

笛的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6、 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43.2k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2s后,司机听到回

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7、 空气中,人耳能把回声和原生区分开,则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以上,人若要听清自己讲话的

回声,则至少距离障碍物多少米?

第10页(共45页)

1. 一块冰质量为200g, 在月球上质量为 Kg, 熔化成的水,质量为 ,虽然它的 、 变了,但 不变。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 因为同种物质的密度是不变的。

333

3. 2.7×10千克/米 = 克/厘米。

4.水的密度是 ,其物理意义是 。 6、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应选用密度较 (选填“大”、“小”)的材料来制造飞机。

例题:飞机设计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力,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了104kg,则所用铝

3333

的质量是多少kg? 【ρ铝=2.7×10Kg/m、ρ钢=7.9×10Kg/m】

2

7、小刚的妈妈买了一箱牛奶,放在地板上,箱与地板的接触面积是0.025cm,箱和牛奶总质量是5kg,箱中每小袋牛奶的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221ml、227g”字样。(g=10N/kg)

3

试求:⑴这种牛奶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⑵这箱牛奶对地板的压强是多少Pa?

密度练习题

1.某同学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其余操作正确,则测量值和真实值比_____(填偏大、

偏小或相等)。

2.小敏同学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砝码已经磨损,则测量结果与真实值比较______。 3.将一铜块加热,它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含水量不超过10%(质量百分比),用抽测密度的方法检查产品的质量,密度在

____________kg/m3到___________ kg/m3范围内的为合格产品。

5.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2:5,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__________。如

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____________。

6.在已知空气密度的前提下,要测量一墨水瓶中空气的质量,现有器材为天平(带砝码),水、空墨水瓶,

请回答:(1)此题的关键是通过测量,测出盛满水的墨水瓶中水的_________,算出_______,从而知

第41页(共45页)

道瓶的容积V瓶。(2)空气质量的表达式:m空气=___________。 7.一个空瓶恰好能装下1kg的水,那它肯定也能够装下1kg的( )

A.酒精、 B.豆油、 C.酱油、 D.汽油

8.医院里有一只氧气瓶,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 1kg/m3 、 B. 2kg/m3 、 C. 2.2kg/m3 、 D. 2.5kg/m3 9.把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密度分别为ρ1、ρ2)混合,设混合后的总体积不变,则混合液体的密度为( )

A.(ρ1+ρ2)/2、 B. 2ρ1ρ2 /(ρ1+ρ2)、 C. ρ1ρ2 /(ρ1+ρ2)、 D. ρ1ρ2 10.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甲的半径是乙的2倍,则甲球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

A. 1/2、 B. 1/4、 C. 1/8、 D. 2倍。

11.某金属块的质量是3.12×103kg,体积是400dm3,求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kg/m3。

12.一辆汽车每行驶20km,耗油2.5kg,已知油箱容积是20L,问装满汽油后,可行驶多远?

13.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耗

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次耗水量为9L。问:(1)1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以30天计)

14.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质量是54g,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

积为多大?(ρ铝=2.7×103kg/m3)

15.体积为30cm3的铜球的质量是89g,将它的中空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是361g,求注入的液

体密度的大小。(ρ铜=8.9×103kg/m3)

16.一只玻璃瓶的质量为100g,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600g,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500g,这种液

体的密度多大?

17.一个空瓶装满水后为188g,如果在瓶内先放入79g的某金属片,然后装满水,总质量为257g,求该

金属片密度。

18.一个铝制品的外表镀有一层金,测得其质量为157g,体积为52cm3,求铝和金两种金属的质量各是多

少。(ρ金=13.6×103kg/m3、ρ铝=2.7×103kg/m3)

19.为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每立方米含沙多少千克)是多少,某同学取了10dm3的黄河水,称得其质量

为10.18kg,试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ρ沙=2.5×103kg/m3)

20.用密度为7×103kg/m3的铸铁浇铸一个铸件,现测得这个铸件的质量是2.8kg ,体积是0.5dm3,那么

这个铸件内部有无气泡?

21.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质量0.01kg的小石块投入瓶中,

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块后,水面升到瓶口,求瓶内石块的总体积和石块的密度。

22.某同学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一块石子的密度。他把杯子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200g,放入石子

后,将水溢出一部分以后称得总质量是215g,把石子从杯中取出,称得水和杯子的质量为190g,求

第42页(共45页)

石子的密度。

23.有一空瓶,装满水后总质量是32g,装满酒精后总质量是28g,求这只瓶的质量和容积是多少?(ρ酒

3

精=0.8g/cm)

24.一只空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700g,在空瓶中装一些金属,测得金属和瓶的质量为

1kg,然后装满水称得总质量为1.41kg,求金属的密度?

25.利用一只烧杯、水、天平、细线,如何测一小石块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公式。 26.“正北”牌方糖是一种用细砂糖精制而成的长方体糖块,为了测定它的密度,除了一些这种糖块外还

有下列器材:天平、量筒、毫米刻度尺、水、白砂糖、小勺、镊子、玻璃棒。利用上述器材可以用多少种方法可以测出?写出步骤及计算公式。 27.用一架天平(带砝码)、一只空瓶和适量纯水,测定某种油的密度。 (1)应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写出计算这种油密度的算式。

28.给你一台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测出一纸包金属颗粒的密度。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

29.有一堆规格相同的小零件,每个大约几十毫克,大概有上千个,你能较准确的很快数出这堆零件的个

数么?(不能用数的方法)

30.给你一架天平、一瓶没有装满的牛奶、一个空奶瓶和足量的水,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

及计算公式。

31.给你一架天平(没有砝码)、量筒、细线、沙子、水,怎样测量小铁块的密度?

3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

测出甲、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实验测得得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甲 1 2 3 乙 4 5 6 实验次数 体积(cm3) 10 20 30 10 20 30 18 36 54 8.0 16 24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1.8 1.8 1.8 0.8 0.8 0.8 (1) 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或4与5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

质量是不同的。

(3)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关系,可以归纳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质量相等问题:

第43页(共45页)

1: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多大?

2:甲乙两矿石质量相等,甲体积是乙体积的2倍,则?甲= ?乙。

34.体积相等问题:

1:一个瓶子能盛1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千克酒精?

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0.75g/cm3)

3: 某空瓶的质量为300 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800g,若用该瓶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850g,求瓶的容积与液体的密度。

4、一个玻璃瓶的质量是0.2千克,玻璃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0.7千克,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0.6千克,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5、工厂里要加工一种零件,先用木材制成零件的木模,现测得木模的质量为560g,那么要制成这样的金属零件20个需几千克这样的金属?(木模密度为0.7×103Kg/m3,金属密度为8.9×103Kg/m3。)

6、某台拖拉机耕1m2的地需消耗柴油1.2g,若拖拉机的油箱容积为250升,问装满一箱柴油可以耕多少平方米的土地?(柴油的密度为0.85×103Kg/m3)

7、某工程师为了减轻飞机的重量,将一刚制零件改成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56Kg,则所需铝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度为7.9×103Kg/cm3,铝的密度为2.7×103Kg/cm3)

35.密度相等问题:

1: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 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2:地质队员测得一块巨石的体积为20m3,现从巨石上取得20cm3的样品,测得样品的质量为52g,求这块巨石的质量。

36.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问题:

1、 一体积为0.5dm3的铜球,其质量为2580g,,问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提示:此题有三种方法解,但用比较体积的方法方便些)

2、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铝=2.7×103千克/米3)

3、一个体积是0.5分米3的铁球的质量是1.58千克,问它是否是空心的?若是空心的,在空心部分能注入多少千克水?(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

第44页(共45页)

4、有一体积为30cm3的空心铜球,它的质量为178g,铜的=8.9g/cm3求(1)空心部分体积(2)若在空心部分装满水,求该球的总质量。

37.求长度

有铜线890千克,铜线横截面积是25毫米2,铜密度是8.9×103千克/米3,求铜线的长度。

38.用比例解题

甲、乙两物体,质量比为3:2,体积比为4:5,求它们的密度比。

39、合金问题

1、一质量为232克的铜铝合金块,其中含铝54克,求合金的密度?(铝的密度为2.7×103Kg/m3,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2、 用盐水选种需用密度是1.1×103kg/m3的盐水,现要配制500cm3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为600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需加盐还是加水?应该加多少?

3

3、为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取了10dm的黄河水,称其质量是10.18kg.已知沙子的密33

度?沙=2.5×10kg/m,问黄河水的含沙量是多少?(即每立方米黄河水中含沙多少千克)

第45页(共45页)

(09泰安)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

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

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

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答案:(1)会聚(1分) 11 (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放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 靠近

(09济宁)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⑴小明发现所用的凸透镜没有标明焦距,于是他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在凸透镜上,在透镜另一侧F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如图7所示。试作出这一过程的光路图。

O · ⑵请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⑶小明将该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进行实

· F 图7 验,蜡烛、凸透中明显还需要

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8所示,其调整的是

__________ 。调整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的像,请你详尽地描述这个像的特点: 。

⑷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

图8 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

第31页(共45页)

是 。

答案:

⑴ 如图1所示。(1分)

⑵ 约5cm(1分)

⑶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1分) 、 倒立、缩小的实像(2分)。 (4)远离(1分) 能把成在视网膜前的像成在视网膜上。(2分)

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各小题占分见相应小括号内的分值。其中地(3)小题若学生只填出“光屏的高度”也可给1分; 成像的特点少答一个扣1分,扣满2分为止。地(4)小题的第二个空可根据学生答的意思酌情给分或扣分。如:学生若仅填出“近视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也可给1分。

(09贵州安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粗略测出此凸是多少?

(2) 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

如图所示,验过程中凸距透镜10cm透镜焦距约

O · 图1 F · 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当光屏在光具座60~70cm间的某位置时,光屏将会接到烛焰的像,该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清晰。此现象说明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答案:(1)10cm

(2)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 (3)凹透镜

(09江苏)12.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

(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第32页(共45页)

答案:A

(09威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答案:C

(09山东临沂).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 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A

(09江西)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Ⅰ 像,则物体AB在

Ⅲ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答案:C

Ⅱ Ⅳ F · 2f O · F · 2f B' 为物体AB的A' (09河南)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4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 答案:A

(09山东平原县)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 _______;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 _______。

型号 Sony-S70 镜头焦距 34mm 光圈快门 8s-1/1000s CCD解析度 1024×768

(09重庆)8.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

第33页(共45页)

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虚”、“实”)像。 答案:凸 实

(09山东潍坊).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视力正常的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对于近视眼而言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B. 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答案:B

(09成都)(多选题). 图18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案:A D

(09四川绵阳)16.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人眼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眼就是_ ___眼。用凸透镜可以矫正 眼。 答案:近视 远视

(09湖州).近视患者需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是由于凹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答案:发散

(09河南)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答案:凸 倒立 弱

(09贵阳).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

第34页(共45页)

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答案:⑴ 凹 靠近

⑵ 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 或变厚(或像成在了视网膜之前) 或晶状体偏折能力强或对光线的汇聚能力强

(09杭州)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答案:C

(09金华)16.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09嘉兴)26.2009年7月22日上午,嘉兴将能观测到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届时嘉兴地区将有近6分钟时间完全看不见太阳。这一现象可以证明光是 传播的。同学们在观测时一定要使用专用或自制器材,严禁肉眼直接观察,因为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会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而灼伤视网膜。 答案:直线 凸透

(09成都).我国的民谚、俗语和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现列出以下几条民谚、俗语和诗词:①“潭清疑水浅”;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坐井观天,所见甚少”;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中,能够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解释的是____;能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____。(均填序号) 答案:② ③

第35页(共4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vo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