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更新时间:2024-05-26 1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摘要

梁祝祝哀恋是中国偶像式爱情故事之一。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梁祝文化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梁祝》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小提琴协奏曲是当代音乐家在这个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音乐艺术再创作的,它与神话传说有共同的特点,同时又有着不同的气质,使其成为不朽爱情的传世杰作。

关键词:粱祝;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来自于民间人们创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对历代的文学、艺术创作影响很大。如“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愚公移山”“牛郎织女”等。《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人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足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的,它与神话传说又共同的特点,同时又有着不同的气质。

古代神话与传说,是浪漫丰义文学的萌芽,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一般说,神话与传说的创作摹础是现实的,神话与传说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而神话与传说的浪漫毛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作家的想像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网上资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爱情传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其中爱情主题、十八相送、梁祝二人大、小提琴对答、祝英台的倾诉等段落,都显示了高度抒情的气质和旋律的美,乐队加强了感情的释放和渲染。特别是乐曲的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更加体现了浪漫风格的特点。“化蝶”作为爱情传说的美好结局,使人们实现了在封建社会的现实中得不到的爱情幸福的理想,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美好的境界。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Ⅲ从小提琴协奏曲《粱祝》的总倾向看,它和古神话传说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原是‘脉相通的。

虽然“梁祝”传说人们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儿。全国究竟有多少种“梁祝”版本。据中国民俗协会有关人员介绍,全国人约有10多个地方自称“梁祝”故里,在联合申报“世遗”的几处,关于“梁祝”,也是各说各的故事。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网上资料)。神话传说是‘种经过人们的幻想运用不自觉的岂术方式加_[过的自然界本身,千百年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神话传说的本来形态已不复存在,它们只在各民族各部落里口耳

相传,具有浓郁的演绎性。文章开始说过,粱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它主要是借助于传说的情节进行的艺术再创作。因此,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经过音乐家赋予它的新的生命后,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且更具有浓郁的演绎性,这和古神话传说具有同样的性质。

神话传说都足来自于民间人们创作,具有民间民俗性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具有这样的性质,但是作为再创作的音乐艺术,它最突出的音乐特点是具有浓郁的民间音调。这个爱情传说,在此之前,浙江越剧团已用戏曲的形式搬演了梁祝的爱情故事,很成功。越剧音乐给小提琴协奏曲提供r很好的素材。从“爱情主题”中不难看出它与中国民歌、中国戏曲,特别是江苏民歌、越剧等地方音乐的血缘关系——中国戏曲将民歌提炼为戏曲音乐, 《梁祝》的作者们又将戏曲音乐加工:成交响性爵乐;从这种变化中,我们也依稀看到了中国音乐发展的某些脉络。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对民间传说的改编,又具有独特的借鉴与融汇的特性。比如它的音乐结构。《梁祝》的音乐结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采用了西方交响音乐体裁中,单乐章协奏曲的形式。其次,它又是以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故事情节”为主要线索进行音乐创作的。音乐虽然大体采用了西方奏鸣曲式中有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程式,同时又大量采用了中国戏曲,特别是越剧的音乐语言和板式变换,并且在配器和演奏法等方面,都为探索、表现中国民族乐器音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梁祝》的子乐风格,不再具有西方交响乐常见的那种类似浓烈厚重油画般的特点,倒像是中国水墨画中那种清幽幽、意绵绵的抒情长卷。④这些,都使它为中国人喜欢、感到亲切,同时义受到外国人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它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与中围传统音乐文化内涵珠联璧合的典范。

作为器乐作品对民间传说的改编,它又充满了抒情性和戏剧性。小提琴独奏部分,包括爱情{题和其他曲调,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莺奏,都具有非常浓郁的抒情气息,而在展开部的抗婚矛盾中,小提琴独奏与乐队的急奏、强奏,则显示相当强的戏剧性。在这种抒情性与戏剧性的对比转换中,一方面显示小提琴独奏与乐队演奏的技巧性,体现出比较充分的协奏曲气质和风格;另一方面,又在对比、转换的矛盾过程中,实现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抒情性与戏剧性又

是和技巧性、表现性先后结合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有文字记载(黄帝)以来,就有了有关音乐的记载并延绵不断,可谓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在史料中,或是在民间,都曾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故事、传说和趣闻,反映,国人对音乐的敬仰和观念;其数量之多何止万千,且篇篇感人,篇篇隽永,篇篇有趣;感人之深,动人之切,亦可谓其右不可抗拒的神奇之力。四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创作丁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受到舆论界的广泛好评,数十年来,它常演不衰,保持着迷人的魅力,被看作是欧洲音乐表现形式(小提琴、交响乐队、协奏曲、曲式结构、多卢织体)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民间故事、戏曲音乐音调、板腔、节奏、标题性情节结构、胡琴、古筝、琵琶的特性演奏技巧等)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并成为中国音乐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中国现当代音乐家玉作品》,周畅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北京第一版,第231页。

[2]《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修海林罗小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330页。

[3]《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荚》,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329页。

[4]《神奇的音乐>,唐朴林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4月北京第一版,第1页。

[5]《中国小提琴音乐>,钱仁康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第16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