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2013萧山区城北片期中考试试卷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8 09: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九年级学习质量检测

科学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14 Na: 23 Ca:40 Cl:35.5 K:39 S:32 Mg:24 Fe:56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2.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粉状物质——“干水”,其含水量约为9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CO2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D.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3.下列各组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在PH=1的溶液中:NaCl、Na2CO3、Na2SO4 B.在PH=2的溶液中:KCl、 Na2SO4 HNO3 C.在PH=13的溶液中:BaCl2、Na2CO3、NaOH D.在PH=14的溶液中:Fe Cl3、Ba(NO3)2、CaCl2 4.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正确的是( ▲ ) ...

B.检查装置的A.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向试管中滴 气密性 加溶液

5.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1

6.如图所示,生活中的一种小巧的手压电筒,采用LED灯作光源,光线柔和, 使用时,只需用手压推柄,即可使灯泡发光。下图中与手压电筒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

A B C D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制少量气体的发生装置,对于本实验装置的 眼药水瓶 废

铜 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 ) 液体药品 ..丝

A.该装置利用废弃品,并可以通过拉动废铜丝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饮料瓶

废 B.若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不可以用废铁丝替代废铜丝 固体药

C.利用该装置制氢气可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不可以用锌和稀硝酸反应 品 丝

液体药△ 网 D.利用该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 2KCl+3O2↑ 品 MnO2

8.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CO催化过程的研究,即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这一过程可以表示为:① COCOad ,② O22Oad ,③ COad + Oad→CO2(式中标有ad的表示吸附在金属铂表面的原子或分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经过过程①②③后,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只要达到着火点或者有催化剂铂的存在,CO就能转变成CO2

C.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化合反应

D.一氧化碳在铂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原理可应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但不能治理酸雨危害 9.对于稀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比2%的稀硫酸大 B.加入中性的盐溶液可以降低稀硫酸的pH

C.加入少量锌和镁等金属可以升高稀硫酸的pH D.加入少量碳酸钠可以降低稀硫酸的pH 10.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 )(木块未离开小车,不计空气阻力)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左翻倒,然后向左运动 C.向右翻倒,然后向左运动

D.不会翻倒,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11.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2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①②③ 12. 如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可能是下列的 ( ▲ )

A.水、一氧化碳 B.硫酸、氮气

C.酒精、氧气 D.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13.在氯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插入铁片,铁片上无变化,则滤液中( ▲ )

A.一定无硫酸铜,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B.一定无硫酸铜,可能含硫酸亚铁

C.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D.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铜 14.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 ) ..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NaCl(泥沙) FeCl2(CuCl2) CaCl2溶液(盐酸) CO2(CO) 除杂方法 溶解、过滤、蒸发 加入适量铁粉 加入过量CaCO3 通人澄清石灰水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6. 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 ▲ ) A.干冰 CO2 B.生石灰 Ca(OH)2 C.烧碱 NaOH D.食盐 NaCl

17.假设有(1)Fe、CuS O4、稀H2S O4;(2)CuSO4、KOH、稀HCl;(3)Na2CO3、稀H2SO4、CaCl2三组物质,将它们分别同时放入足量水中,经充分搅拌后静置观察。下列同学们讨论的发言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1)、(2)组溶液呈蓝色,且一定有沉淀出现 B.只有(1)组液体中,一定有不溶物生成 C.只有(2)、(3)组液体中,可能出现浑浊 D.三组液体中一定都会出现沉淀

18.W、X、Y、Z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

3

说法错误的是 ( ▲ )

A.X在反应中可能是催化剂

物 质 X Y Z W B.该反应中生成Y的质量为40克

反应前质量/克 2 22 34 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后质量/克 2 40 待测 16 D.该反应中Z全部参加反应

19.如图所示装置中,U形管中的液面原先左右相平,向试管内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中的液面变为左高右低,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氢氧化钠 D.浓硫酸

20.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

馏水)出售。为辨别真伪,可有下列一种化学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硝酸银溶液 2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 )

A.图A表示一定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剩余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图B表示t℃时,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量的关系 C.图C表示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图D表示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与加入量的关系( ▲ )

A B C D 22.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

23.(4分)⑴氟里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 ①Cl+O3→ClO+O2;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分解的过程中充当 ▲ 。(填“反应物”、“生成物”或“催化剂”)

⑵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有一种将CO2转化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 。(填化学式)

4

24.(8分)科学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1)由于人的胃里有 ▲ (写化学式),因此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的化学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2)未成熟的水果大多具有涩味,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鞣酸.脱涩的方法之一是:先用少量的水将生石灰化成石灰乳,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 ,然后把它用清水稀释,取上层清夜,浸泡水果5至6天即可除去涩味。

(3)人被昆虫叮咬后皮肤红肿起泡,这是由于昆虫在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甲酸所致.把少许下表所列的生活常用品 ▲ (填编号,多选)涂在被叮咬的皮肤上,痛痒便会消失。

物质 pH

25.(6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Na2CO3、BaCl2、CuCl2、Na2O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将该固体粉末溶解于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取所得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

蓝色絮状沉淀 溶液1 加NaOH溶液 过滤 A 肥皂水 10 B 食醋 3 C 牙膏 9 D 食盐水 7 白色 加试剂① 无色 沉淀 溶液2 过滤 加足量试剂② 产生气泡,沉淀不消失 ________ (1)溶液1中的溶质有 ▲ (用化学式填空);试剂①的名称 ▲ _。 (2)写出滴加试剂②与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

26.(4分)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当加入熟石灰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 ▲ _。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同浓度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 ▲ _7(填“>”、“<”或“=”)。

26题图 27题图

27.(6分)某物理小组决定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先把鹅卵石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00ml的水时,瓶子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继续向瓶中加入300ml的水,此时瓶子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鹅卵石的吸水性、瓶子和绳子的质量,滑轮和绳子间摩擦,(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g取10N/kg。)则鹅卵石受到

3

的重力为 ▲ N,鹅卵石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 N,鹅卵石的密度为 ▲ g/cm。

5

28. (8分)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

2

面面积为10厘米;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0.5N;③将吸盘沾水湿润后,压在平面镜上,排尽吸盘内空气;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为95N;⑤记录整理数据;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分析:

⑴ 上叙的实验步骤中,哪一步是多余的 ▲ 。 ⑵ 将吸盘沾水湿润的目的是 ▲ 。

⑶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大气压的值等于 ▲ 帕。

⑷ 在实验时,如果拿一个吹风机对着吸盘自上而下吹冷风,如图乙,则你预计的弹簧秤示数可能会 ▲ 95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实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

29.(8分)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反应规律。

【探究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室稀释浓硫酸时,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 ▲ 。

(2)将形状和大小相同、表面均打磨洁净的镁和铁放入试管内,在两试管内同时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若要比较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3)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装置甲中产生的H2的质量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装置乙中产生的H2质量。

【探究二】将一定量的镁粉加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出的固体放入少量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 (4)那么,滤液的溶质中一定含有 ▲ 。 30.(8分)科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将一镁条放入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但很快镁条表面又冒出很多气泡,他们觉得很奇怪。

【提出问题】 这些气泡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

【猜 想】 小宇:是氧气;小丽:是氯化氢;小琪:是氨气(NH3);小梁:是氢气。小黄马上否定了小琪的猜想,他否定的依据是 ▲ ; 【实验探究】 他们开始着手收集所产生的气体。

实验一:小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该气体,木条不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氧气;

实验二:为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否是氯化氢,小丽用 ▲ 检验该气体,试纸不变红,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是氯化氢;

CuO 实验三:为确定气体是否是氢气,小

气体

梁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每个装置的反应均完全)。

无水CuSO4

【实验结论】

无水CuSO4

(1)若该气体是氢气,则在乙装置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甲 乙 丙

6

(2)甲、丙装置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不同的,请指出它们的区别 ▲ ;

(3)为确定该气体产生的本质原因,小梁用精密pH试纸测试实验所用的CuCl2 溶液,pH约为5.5,最后确定CuCl2溶液呈酸性。查阅资料发现:CuCl2 为强酸弱碱盐,其水溶液酸碱性与实验结果相符。

31.(10分)据报道,我国将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技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完全燃烧时,生成CO2和H2O;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还有CO生成。现有下列装置(如图所示): ⑴试用上述装置设计一实验,验证乙醇不完全燃烧的产物中含有CO、CO2、H2O 3种气体。应

将乙醇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填写装置的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 ,最后进行尾气处理,其中装置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装置C的作用是 ▲ ,装置E的作用是 ▲ 。

⑵若乙醇燃烧的产物中,水的质量是24.3克,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 ▲ 。 32.(6分)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小明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 ▲

(1)利用这个电路继续探究“导体两端的电压一 表二 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实电阻R/Ω 5 10 15 验,小明进行如下操作:①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

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电流Ⅰ/A 0.30 0.225 0.18 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②再分别改接10Ω、

15Ω的电阻,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滑动变阻器规格有20Ω 2A;50Ω 1A)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评价小明设计的实验操作不正确之处: ▲

(2)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得出了表三的实验数据.小华也在探究,他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得到了与表三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明与小华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 ▲ . 表三

7

33.(8分)小明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3N的钩码(如图所示),钩码的运动状态与测力计的读数记录如下表所示.

(1)由①②可知,钩码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由③⑥可知,钩码在做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由④⑤可知,钩码在做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 ▲ (选填“大于”大于”或“等于”)重力.

(2)小明站在体重计上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为550N.当小明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中可看成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据(1)中结论可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是: ▲ .

A.一直小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B. 先小于550N,后大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C. 一直大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D.先大于550N,后小于550N,但最后等于550N

五、分析计算题(本大题共32分)

34.(7分)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下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电磁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当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电磁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为30Ω。

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mA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⑴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 ▲ 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 ▲ 相连(均选填“A”或 “B”)。

⑵由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2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 ▲ 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电磁继电器的磁性将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⑶试计算当环境温度高于多少摄氏度时,警铃报警。

8

35. (5分)2013年3月1日香港出台“奶粉限购令”,迫使内地妈妈们更关注国内奶粉质量,特别是奶粉中含氮量的达标情况。某检测站对甲、乙两品牌奶粉进行检测,取甲品牌奶粉样品50克,通过一系列反应使奶粉的蛋白质中的氮元素完全转移到氨气中,用25克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生成硫酸铵。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50克甲品牌奶粉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氨气的质量是多少?(列式计算)

(2)100克乙品牌奶粉经过一系列反应产生氨气的质量是3.4克,而合格奶粉的国家标准是每100克中含蛋白质约为10g~20g,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请通过计算判断乙品牌奶粉是否属于合格奶粉?

36.(6分)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33.8g放入125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试计算:

(1)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7.(4分)2011年7月26日6时12分我国首 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如右图)首次下潜至5038.5米,顺利完成本次 5000米级海试主要任务。这个下潜深度意味着 “蛟龙”号可以到达全球超过70%的海底,也 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

个掌握50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1)如图所示是“蛟龙”号的母船“向阳红09”正将“蛟龙”号放入海中的场景,将“蛟龙”号放入海水中的过程中( ▲ ) A.“向阳红09”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B.“向阳红09”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向阳红09”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 D.“向阳红09”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2)随着“蛟龙”号下潜深度的增加,需要完成的科学任务的增多,潜航员在水下停留时间必然会越来越长,其耗氧问题必然要得到解决,而这完全可以向宇航员学习。在宇宙飞船的座舱内,宇航员需要的氧气是通过下图所示气体循环系统实现的。在循环系统中氧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宇航员消耗的氧气全部转化成CO2、H2O。有人提出上述系统中CO2用Na2O2来吸收,

发生的反应为2CO2+2Na2O2=2Na2CO3+O2。这种方法能否维持宇宙飞船座舱内氧元素的正常循环 ▲ (填“能”或“不能”)。

3

(3)“蛟龙”号可不是小家伙,它的体积为20.8m,最大负荷为240公斤,当它满载时,总重为了22.24吨,当它完成下潜任务返回母船时,需要“向阳红09”上的电动机带动吊索将它缓慢匀速拉起(不计水对它的阻力),此过程历时3个小时,若以首次下潜深度5038.5米到“蛟龙”号刚露出水面为止(“蛟龙”号高度忽略不计)。(海水的密度近

3

似为1g/cm。)求:“蛟龙”号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g= 10N/Kg) 38.(10分)实验老师发现,他一周前配好的无色透明的葡萄糖溶液变成了黄色,他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十分好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1】在具有支管的试管中先加入2mL10%的NaOH溶液,再用20%的葡萄糖溶液注满试管,并按下图组装装置。打开止水夹,捏瘪气球排尽空气,然后从支管处通入氧气至气球重新鼓起时关闭止水夹。室温下(22℃)约5分钟后葡萄糖溶液就转变为黄色,20分钟后变为棕色,但气球无明显变化;长时间放置时气球慢慢变瘪。

9

【实验2】取多支试管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葡萄糖溶液变色的外界因素,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使用无色试管,而且放置过程中,试管口塞上橡皮塞。

气球 支管 止水夹

含NaOH的葡萄糖溶液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所加的物质 80mL蒸馏水 80mL自来水 80mL矿泉水 80mL蒸馏水 80mL蒸馏水 80mL蒸馏水 80mL蒸馏水 80mL蒸馏水+1mL稀硫酸 80mL蒸馏水+1mL氢氧化钠溶液 20g葡萄糖 20g葡萄糖 20g葡萄糖 5g葡萄糖 30g葡萄糖 20g葡萄糖 20g葡萄糖 20g葡萄糖 20g葡萄糖 温度 22℃ 22℃ 22℃ 22℃ 22℃ 0℃ 60℃ 22℃ 22℃ pH 7 6.8 7.1 7 7 7 7 3 11 变色情况 28天后呈极浅黄色 6天后呈极浅黄色 13天后呈极浅黄色 60天后仍无明显变化 18天后呈极浅黄色 60天后仍无明显变化 12天后呈极浅黄色 60天后仍无明显变化 7分钟后呈极浅黄色 【查阅资料】葡萄糖被氧化后的生成物为葡萄糖二酸,是一种无色晶体,溶于水也不会使溶液变黄;葡萄糖溶液显色现象的发生,是放置过程中生成的5-HMF(分子式为C6H6O3)及其聚合物等有色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5-HMF的形成与氧气无关。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

(1)无色透明的葡萄糖溶液能透过 ▲ 光。 (2)实验1中气球变瘪的原因有 ▲ 。(写出1点即可)

(3)小明认为通过比较试管A、H和I,可得出pH越大葡萄糖溶液变色越快的结论。请纠正此实验设计中的错误: ▲ 。

(4)除了酸碱度会影响葡萄糖溶液的变色速度外,分析实验2,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5)如果将变成极浅黄色的葡萄糖注射液注射到人体内,对人体会有副作用吗?请猜测并说明理由: ▲ 。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l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