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比较教育 梳理

更新时间:2024-05-01 09: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前比较教育》

这本书是由华师大出版,曹能秀老师编著的。

这本书的框架结构与其他学前比较教育版本不同的是,并不是直接以国别来进行比较。

而是提取了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比如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学前机构、教师发展等,以这些要素为线索,来看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课程介绍:

学前比较教育是比较教育的分支学科,同时是学前教育研究中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在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热潮的背景下,对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经验尤为关注,关于学前教育领域比较的研究也成为热点。本书从学前教育体制、学前课程和学前教师教育三个重要问题为主,探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大家可以浏览一下目录,重点章节是三、四、五章。

第一章 绪论

本章的重难点: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方法论基础、研究方法

第一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学前比较教育的定义、方法论原则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一、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概念源于“比较教育”

朱利安: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被誉为“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著名比较教育家康德尔认为:“比较教育的研究继续教育史的研究,把教育史延伸到现在,阐明教育和多种文化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的密切联系”;“比较法要求首先潘明决定教育制度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比较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导致教育制度差别的那些力量和因素的差异性。 本书定义: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揭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倾向于王承绪和顾明远的定义)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

1995年,霍力岩首次提出了学前比较教育的概念:学前比较教育学是一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各国学前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影响和决定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以改进本国学前教育的一门教育科学。 研究目的

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幼儿教育经验,以改进本国、本地区或本民族的幼儿教育。 研究对象

当代世界各国、各区域、各民族的学前教育; 影响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发展趋势。

此外,可以从研究时间、研究范围、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等方面对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做具体分析。比如,按照研究时间来说,学前教育史就从时间上纵向考察学前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研究方法

学前比较研究本质上是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多样。

为什么要学前领域要做比较研究?

二、学前比较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比较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意义

1.增长见识,扩大视野,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学前比较教育是一种研究,涉及很多领域。能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国家、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变化的趋势、揭示普遍的或特殊的规律。 2.促进学前教育经验的借鉴,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影响和帮助世界各国、各区域制3.定学前教育改革政策;

4.增进国际间学前教育的交流、理解与合作。 (二)学前比较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意义 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可以进行中外对比研究等等。“中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内容比较及启示”

第二节 学前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角度)

(一)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采用的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方法论,相应的哲学基础分别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

(二)我国:比较教育研究采用的是比较方法论,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特点,学前比较教育在方法论基础上应坚持三条基本原则:(记住每条原则之下的第一句话)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

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类型 (不同比较角度划分) 1.比较时间角度:

横向比较研究: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纵向比较研究:同一国家、地区或民族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综合比较研究:一般指对两个或来年各个以上国家、地区或民族不同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的比较研究。

2.从比较对象相互影响的程度

平行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被假设为互无影响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前教育进行比较的研究。

影响比较研究: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互相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3.从比较研究的内容

专题比较研究:把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同一类学前教育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学前教育特点和共同趋势。

总体比较研究:对国际学前教育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全面、综合的比较研究。

4.从比较方法的性质来看

定性比较研究:从各方面揭示和把握学前教育的本质,利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来阐释学前教育现象、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研究。

定量比较研究:运用量化理论,着重利用统计测量的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

5. 从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来看

宏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或其与外部关系的整体研究。 微观比较研究:对学前教育系统内部具体的、局部的研究。

6. 从比较的范围来看 区域比较研究 问题比较研究

三、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比较研究法:?“方法群”:以下几种。了解使用的原理。研究方法的使用基于你的研究问题。

比如统计分析法 侧重量化数据的分析,看你研究问题是比较差异?相关?等等,多用问卷工具;质性研究方法则重在现场和参与、把自己作为研究工具,比如多用访谈和观察。 描述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比较历史法 质性研究方法

第2章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本章的重难点:

第一节 初创阶段的学前 一、学前公共教育的产生 (一)学前公共教育的产生 18世纪,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

1816年,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专门招收2-6岁的幼儿。——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对6岁以下儿童实施专门的、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也拉开了世界学前公共教育事业发展的序幕。

(二)学前公共教育的初期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体系的形成

第一所幼儿园的创立:1840年,他 把自己创办的机构称为“幼儿园“,把幼儿活动的场所比作花园,把幼儿比作花草树木,把幼儿教师比作园丁,把幼儿的发展比作培植滑草书目的过程。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二节 发展阶段的学前教育 一、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 1883年,霍尔出版了《儿童的内心世界》的专著。 这两本书奠定了19世纪末期开始的儿童研究的基石。 蒙台梭利,杜威 来源于卢梭

二、蒙台梭利的理论与实践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具有内在的潜能

具有独特的“心理胚胎期“ 具有吸收力的心理 具有敏感期 具有阶段性

2、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保证儿童发展的自由

以感官教育、动作教育、智育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普及和提高阶段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民主化思潮的兴起

(一)幼儿受教育权的保障 幼儿入学率的提高 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追求 幼教资源分配的公平 适合个性特点的课程 二、当代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 三、当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及其影响 (一)皮亚杰的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说

发展观:内因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既强调内因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儿童心理不断产生的量和质的变化。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同化和顺应

发展的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平衡 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和顺应

发展具有阶段性: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真正的学习是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 儿童必须通过动作进行学习 教育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 教育要注重儿童的个别差异 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

(二)维果茨基你的理论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 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 中介和内化的思想

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的区别 儿童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 儿童思维的发展 自我中心言语 2、维果茨基的教育观

首先,提出教学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其次,强调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三,强调教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一,重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3.幼儿教师资格和待遇的差异显著 (二)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 1.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2.各国的文化传统不同

3.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 二、学前教育的质量问题 (一)学前教育质量问题的表现 1.教师/儿童比率较低,班级人数较多 2.重视语言和认知课程内容的倾向 3.儿童的学习环境有待改善

(二)导致学前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 1.多数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 2.政府、家长和市场等因素 三、学前教育的师资问题 (一)表现 1.待遇和地位低 2.资历有待提高 (二)原因

1.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增加 2.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 3.幼儿教师性别的女性化

第三节 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二)各国重视学前教育的举措 二、学前教育的一体化趋势 (一)幼教机构和小学的衔接 (二)幼教机构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三、学前教育的多元化趋势

(一)不同区域和国家学前教育实践的特色 (二)学前教育价值和质量标准的多元化 1.学前教育价值和实践标准的多元化 2.学前教育质量标准的多元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t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