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更新时间:2024-05-22 05: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多年的科学教学中,经过实践和探索,我把在教学中积累下来

的几点经验记录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实验教学的方法。

一科学提问,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科学课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小学生对自然物体、现象充满好奇,产生各种疑问,并产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此时只要善于创设情景,就能激发学生探求欲望。

如《简单电路》一课,在学生学会组装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问有几种组装电路的方法?利用哪种方法小灯泡发出的光比较强?你能设法分别控制每只灯泡的亮灭吗?这种变换问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来寻求答案,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达到了实验的目的。再如教学“平衡”,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左右距离一样长,挂一样多就平衡的结论后,提出右边挂上二个钩码,左边怎样挂钩码才平衡这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动手实践,寻找不同的答案,结果学生得出多种答案。教学“小水轮转了”一课,让学生围绕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这个问题,进行动手实践,最后得出水位高,水流量大,水流冲在叶片边缘等这些不同的答案。

当然,问题实验还要使学生深入发挥。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让学生作出新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一课,讲了植物可由种子繁殖后,可以引伸性发问:植物还可由什么来繁殖?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一般都能说出可由根、茎来繁殖。如果要让学生再引伸发挥的话,有的学生会提出植物的叶也能繁殖,并举出宝石花的实例。这样,经过引伸发挥,学生得出植物的繁殖除种子外,还可由根、茎、叶来繁殖的结论。

二、合理指导,让学生自行探索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一种独立的活动,主动的认识过程。而中年级学生能力相对低,知识并不多,根据这些特点,教师更要合理指导,引导学生去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可得到培养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验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情境教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我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活跃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进行实验竞赛:用一张牛皮纸折一只小船,看谁的小船承载的重量最大?。然后我出示第一个水槽把一团橡皮泥放到水中,沉到槽底。这时进行谈话,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这

团橡皮泥浮在水面?”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实验把这块橡皮泥做成船形,则浮在水面上。再让学生用小铁皮和小铁皮做的不漏水的小船进行操作试验。通过实验和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懂得物体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水中的体积有关,完成向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任务。

又如教学《下雨了》这一课时,由于雨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我利用了生动有趣的课件,把雨的形成过程用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放手让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留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通过学生的操作便会发现,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例如《磁铁游戏》课,让学生玩“巧取试管铁钉”游戏时,开始有的学生感到茫然,不许倒掉试管里的水,又不能用夹子等东西,那怎么将铁钉取出来呢?他们经过动脑思维,互相启发,将试管取钉的问题和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知识挂上了钩,从而找到了取出铁钉的办法。他们有的采用了用磁铁在试管外壁先吸住铁钉,再沿管壁向上移动取出铁钉的办法。有的学生先用磁铁吸住一根长铁钉,再让长铁钉又吸住一要长铁钉,使两钉首尾相连地悬吊着,然后将悬吊的铁钉伸进试管里吸出小

铁钉。虽然第二个办法不能说明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但他是经过积极思维后才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也应给这些学生鼓励表扬。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给以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平常的好奇心发展成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兴趣的范围,引发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知道方糖和高锰酸钾能在水中溶解后,就有学生问: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在水中溶解?这时,我不作任何解释,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让他们把油、盐、面粉、粉笔末或一些自带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通过自己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见后跃跃欲试,参与的意识强烈。为后面的学习实验开了个好头。

2让学生主动体验,大胆探究。

要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教师就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实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导”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

讲解、分析和发问,多一点引导、点拨和激励,彻底改变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教条做法。要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经历、体验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我首先设计了一个情境讨论: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热水冷下来?你怎么知道热水变冷了?变冷之后还有什么其他变化?这些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通过实验充分感知由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实践中,我发现每个小组都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且能自觉地做好记录来描述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过程。学生的内心是喜悦的,这不仅仅因为他们从经历了“受热膨胀及遇冷收缩”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而且因为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规律”。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并最终促进其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3、结合实际,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周围的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凭借他们的好奇心和直觉,发现生活中、生产中的不够合理的部分,通过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训练,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借助学得的知

识和技能,运用各种发明创造的技法,提出合理的建议、创造出创新的作品。

学生的积极思维常常是从遇到问题而引起的,要结合实际,还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范围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提出难易适度、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创设的问题不应局限在教材内容,而应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内和校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造 性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有一位女同学,经常帮助家里做针线活,通过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用品找缺点的思维活动中,她用魔术贴结合常用的方形蚊帐发明了不用夹子夹蚊帐口,不用配蚊帐钩来钩蚊帐的\方便蚊帐\。 四 使实验教学贴近我们的生活

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应突破由仪器、设备等带来的问题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优势,开发和运用乡土自然教学,用小学乡土自然教学的方法,其主要有这些内容:“1、明确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国公民只有960万平方公里的生存环境,一切公共场所是为公民开设的,公民要爱护环境。2、明确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美化家庭的意义,并且积极参加这些活动。3、了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防止方法。。4、告诉小学生如何保护环境,如在公园里不乱抛垃圾,不伤害公园里的动物,不采摘公园里的花木;不伤害益虫、益鸟;要爱护和保护树木;要遵守政府公布的有关保护

环境的法规;帮助政府整治环境,发现垃圾堆积等现象,要利用热线电话通知市政府。”联系自己的实际,不难发现在学校的周围,存在着许多实验教学的良好教学实例和有待探究现象,善于利用,必能为我们的实验教学增添新的渠道!

改革小学实验教学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广,上述几点仅供大家参考。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实验教学会取得长足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不断地摸索,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培养出新世纪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y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