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电信业的改革透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5:15:5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外电信业的改革透析

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分立改组、联合兼并的资产重组与技术创新浪潮,世界电信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焦点。国际电信业的巨头们正在通过开放电信市场——跨国联合的方式向全球化发展,预示着一个围绕电信技术的开发、应用、经营展开激烈竞争的信息产业,必将成为自1884年莫尔斯电报机问世以来最具诱惑力的产业。这一时期世界各国电信公司所显露出来的时代紧迫感,意味着世界各国电信业正面临更大的挑战和竞争。

欧洲国家也经历过将移动电话、长途电话直到市话逐步放开的类似过程。在解除行业管制后,老牌电信公司市场份额下降,服务价格短期内迅速下降,消费者行为发生了改变,电信公司不得不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竞争。

德国电信业开放带来的启示

市场开放初期,电信服务价格会迅速下降。受同业竞争环境的影响,德国在1998年开放了固定电话长途业务后,长途电话的价格第一年下降了41%,第二年下降了13%。原有的垄断企业德国电信虽然采用了降低价格,改进服务水平,裁减多余人员,引入外界专业管理人员等措施,仍失去很大一部分市场。

电信市场的开放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现在各家的价格差别已不大,多数欧洲个人用户已不再更换电信服务商。但很多商业用户由于价格和数据业务的原因选择了新供应商。较大的商业用户除考虑价格外,更为重视是否提供整合的IT和电信的解决方案,以及服务供应商是否可以提供性能优异的专业化客户服务,这些使得欧洲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平均离网率达到20%。

由此,欧洲电信市场开放历程为中国电信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现有企业需要重新在市场中定位。面对不断开放的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市场份额和价格的下降将不可避免,但是现有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和网络规模,在不断更新和保持网络优势的同时,更要从以网络建设为中心转变为以满足和引导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更有针对性的产品组合来获取市场份额。

开创更有效的营销方式来引导和教育消费者。在开发新兴业务时,必须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洞察市场发展潜力,开创更为有效的营销方式来引导和教育消费者。在IT、电信和媒体行业日益融合的过程中,新兴业务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具风险更为广阔的空间。

中国电信业应从法国电信业管制中学什么

法国电信业竞争的发展基本与《欧盟电信改革指令》保持一致。尤其是,从1998年1月1日开始,法国电信市场全面实行自由化或推行全面竞争,到1999年底,电信管制局以竞争、透明原则共颁发了60多张电信运营许可证,这些许可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1、L.33-1:允许持有者建设和运营公众电信网;2、L.34-1:允许持有者提供公众电话业务;3、L.33-1+L.34-1:允许持有者建设自己的基础设施,同时提供电话业务;4、LEX:与3基本相同,但在期限、覆盖

范围及所服务的用户量上有所限制。基于近年来,法国电信业的变化越来越复杂,来自于不同行业的利益集团纷纷进军电信业,成立新的运营者,与法国电信展开面对面的竞争。这不得不使法国的电信管制模式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 法国电信管制的多极管制机构分布。在电信业推行全面竞争前,综观世界其它国家,电信管制机构要么像美国FCC一样,独立性相当强,成为电信业准立法和准司法组织;要么如英国的Oftel和德国的Rng TP,隶属于政府的工贸部或经济部,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么干脆像一些至今在电信业仍没有推行政企分开的国家,政府部门既是电信管制者,又是公众电信事业的运营者。而法国电信业的管制机构分布在世界电信业堪称独树一帜,形成了多极的管制机构分布。1、电信都:总体管制,包括颁发许可证、代表国家参加国际电信活动、控制公众业务和监督法国电信。2、电信管制局:仲裁运营者之间的互联冲突、批准主导运营者上报的互联费标准、参与分配资源、处理许可申请、认可普遍服务义务、管制竞争。3、频率管理局:频谱的计划、未来战略和开发,与其它管理部门合作分配频率,参与无线频率的国际谈判等。正是在这种多极管制机构指导下,加之用户对新业务、移动电话及互联网等应用业务的需求拉力的带动,法国的电信业正在以每年7%-8%的增长率向前发展。2002年是法国电信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分水岭”,到那时,移动业务将在市场容量方面与固定业务平分秋色,移动业务量甚至超过固定业务量的日子也不会“太遥远”。 传统电信运营者主动采取创新措施。最近几年,作为传统电信运营者的FT为应对电信市场的可能变化和竞争,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首先,重组内部组织机构,让企业运作直接面向用户。其次,有步骤地推行裁员计划,突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第三、有计划地推行资费调整或再平衡,并采纳新的资费标准衡量方法。第四、致力于互联网和移动等新兴业务市场的发展。如作为互联网的主导运营者,法国电信能够向商业用户提供大范围的业务方案,联网的商业用户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流。最后,推行国际化扩张策略,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欧洲建立“现场点”。并在所有欧洲国家建设长途光纤网,通过光纤城域网服务于欧洲所有的大城市。FT这种发展战略的调整在其收入构成变化上已得到了充分体现。1995年,固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75%,到1999年已下降到50.3%。最近几年,总收入的年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0%。 亚洲电信业对外开放实为大势所趋

在约占国际电信市场20%的亚洲电信市场上,虽然有些国家的电信业仍十分落后,因特网的发展刚刚起步,但其电信市场的发展前景却十分广阔。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到亚洲抢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此,新加坡政府决定,从2000年4月份开始全面开放电信市场,取消外商在电信业持股不得超过49%的限制,吸引外商扩大对本国信息技术和电信行业进行投资。印度政府正计划开放电信市场,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建立公司经营印度的电信业务,以改变原来主要由国营公司垄断电信业的局面。马来西亚则鼓励国内企业寻求实力雄厚的外国合作

伙伴,以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在竞争中求发展。2000年10月份,日本第二电信电话公司、国际电信电话公司和日本移动通信公司合并,成立国际电信电话通信公司,与日本电信业的“大哥大”日本电信电话公司集团展开竞争。由此可见,国际电信业重组风潮加剧是经济全球化与竞争的必然结果,国际电信市场势必迎来一个激烈的整合淘汰过程。 中国开放电信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虽然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电信体制改革,电信市场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但有些问题我们仍需加以解决。

电信业竞争需要规则。没有或缺少规则的竞争很容易出现混乱,而电信市场可能最经受不起混乱。综观世界各国,政府始终保持着对电信市场很强的控制能力,在垄断经营时政府直接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控制,市场放开以后则必须依靠法治,而我国电信法至今还未出台。

电信业的实力很难打出去。从经济实力来看,中国电信拿出整体实力尚可与之抗衡,但论到人均,大约只是人家的1/7到1/8,何况中国还没有国际竞争的经验。即便有了国际竞争经验,也难以打出去,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后一个通信市场”。巴西、印度、墨西哥相继放开了电信市场,其结果绝不是他们的公司打了出去,而是开门把人家“请”了进来。

产业政策的调整使电信业无所依靠。电话初装费,这是国家的一项特殊税收政策。不论社会要求降低初装费是出于何种原因,本质上都属于一种要求国家减税的意愿,而绝不是电信企业的经营行为。而中国通信事业至少还要持续20年的高速发展,也就是说,上述资金保证取消以后,今后发展通信网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将无所依托,进而可能对国家的外汇储备形势产生影响。

消费者利益问题。长期以来处于多种考虑,我国的国际通信资费较高而本地通信费用较低,形成了“国际补国内、长途补市话、电信补邮政”的一系列补贴,这显然有利于普通消费者。要消除这些补贴,就要求实行各项业务分别按成本核算,其结果必然是国际资费下降和市话资费的上涨,在目前情况下容易引起普通消费者的意见。近日的电信资费调整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普遍服务问题。普遍服务是世界各国发展电信都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在国家垄断经营时,普遍服务只是一个发展问题。但在市场条件下,普遍服务就变得十分复杂,因为它是一种义务,而不是企业的经济行为。如果不赚钱,运营商就不愿去干。

总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乃至世界在开放电信市场时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但无法否认的一点就是,电信业的开放势在必行。可以说,电信业至少应该存在三层竞争:消费者的电信开支与其它开支项目的竞争,服务商争夺客户的竞争以及网络经营商争夺服务商的竞争。如果三个可竞争平台只开放两个,网络的垄断租金就将吞食服务商的经营利润,以至“服务竞争”最后没有立足之地,或者顶多成为网络垄断者的附庸,共同“分享”一个相对停滞的电信市场。把这个道理一般化,就是在存在N个市场的条件下,如果只开放N-1个,那么整

个“竞争—市场扩展”的市场经济逻辑就注定要被歪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f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