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更新时间:2024-02-28 16: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郑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中心名称: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依托单位: 河南索凌电气有限公司 推荐部门: 郑州市金水区科技局 填报时间: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编制

11

一、组建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1、本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次申报组建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的是为了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缩短成果转化的周期,面向市场需要,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行业中的辐射与扩散作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带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进程,是索凌电气调整经济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构筑我市高水平的现代化电气技术研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组建不但可以更好的促进郑州市智能化配电科技成果中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系统化、工程化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拓展,培养和造就大批复合型智能化配电产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而且对于提高我省智能化配电技术创新能力,优化相关行业科技资源配置,运用高新技术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使我市配电装置行业尽快全面实现现代化生产,促进郑州市经济新的增长都具有深远意义。

配电开关设备是电力工业、工农业生产各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工业产品,在35KV以下的中低压电网中,配电柜是开关设备的主要工作形态之一,在供配电系统中起着控制和保护等重要作用。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要求配电柜等开关电器与电站配电自动化的发展相适应、相配套,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经成为所有电气设备发展的主流方向。

智能化配电装置的研究开发,就是将电气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理论、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效融合,实现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进一步提高配电设备的性能与可靠性,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

电气设备的水平高低是国家工业基础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智能化配电装置的工程技术研究有助于实现产品或体积减小、重量减轻,降低资源消耗;能够增强智能化和可靠性,使产品具备更加良好的性能价格比;能够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有能力享用新产品;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这些创新与变化,能够让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新型智能化配电装置的进步,又会促进电气领域相关行业技术与产品的

12

升级换代,使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产生质的变化,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装备的需要。

2、组建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郑州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已完成的大批科研项目不仅获得了国家、部级奖励,而且有相当一批科研成果也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有力的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与全国先进城市相比,我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总体科技实力不足,科研力量分散,技术开发水平相对偏低的问题仍相当突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偏低。现有的科研开发水平与我们作为中部龙头城市的地位极其不相称。

目前我市从事智能化配电技术研究开发及其生产经营的单位有几十家,从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千人,智能化配电的科研、生产规模已初具规模,部分项目的研究开发水平已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但与国内同行相比,我市的智能化配电的研究与开发从整体水平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现有智能化配电技术研究开发单位之间,缺乏有组织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协同攻关意识较差,造成低水平重复,形不成整体合力。其次,智能化配电领域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造成纵向研究和横向应用的背离。个别生产企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省外和国外技术上,自身缺乏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引进的技术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无法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再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地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海内外本专业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其四,科研手段老化落后,跟不上时代形势的需要。其五,知识产权制度不够完善,先进标准的制定工作跟不上先进技术的进步。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我市对于智能化配电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没有形成和建立强有力的支撑平台,没有能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循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产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抗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组建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适应国民经济和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需要,中心的组建,也加强了技术的组装配套,使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缩短了产业化周期,为郑州市经济的腾飞插上了强健的翅膀。

13

因此,建立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紧紧抓住国内智能化配电市场良好的发展机遇,瞄准当前国际国内智能化配电的发展趋势,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借助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辐射、扩散作用,联合将具有重要及长远市场价值的重大智能化配电领域研究成果进行完整的工程化和集成化开发、消化,基本完成产业化开发过程,为产业化规模生产提供成熟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全面提高我市智能化配电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培植我市强大的智能化配电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市科技进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组建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可行性

(1).河南索凌电气有限公司是我市电气行业的支柱企业

河南索凌电气有限公司是郑州市电气设备行业的支柱企业,河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郑州市重点支持发展的百强非公有制企业之一。索凌电气主要从事智能化配电设备、智能化高/低压配电柜等大型成套电气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索凌”牌高/低压配电柜在省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多年居行业前三名,保持在15%以上,“索凌”牌高/低压配电柜也被认定为河南省名牌产品。

索凌电气多次为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配套电气设备,如金川镍金属公司、上海石化总厂、首都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黄河防汛指挥部、淮北矿区、洛阳石化集团、莲花味精集团、青海格尔木炼油厂、青海山川机械厂、青海长宁变电站、青海石油管理局等,拥有非常好的市场业绩,索凌电气06年实现销售收入2.83亿元,利税总额4900多万元,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2%,财务状况良好,拥有较强的技术资产和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

十一五期间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对索凌电气非常有利,索凌有望实现跨越式大发展,06年3月份国务院提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明确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河南省政府也在06年4月份召开了全省装备制造业会议,明确提出省里将重点支持四大优势产业(电力装备制造业、专用装备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从市场需求看,受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超过2.2万亿元的拉动,输配电保护、控制设备等电气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这

14

些都为包括索凌在内的我市电气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索凌电气的领导班子与科研队伍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主体是索凌电气,索凌电气拥有员工260人,其中电气技术人员96人,在电气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设计基础,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省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索凌电气一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由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组成的多层次的人才结构合理,工程师、经济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门类齐全。

以董事长焦大宏为首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创新意识强,公司组织管理机构高效精干。公司高管层平均年龄41岁,平均学历在大学本科以上,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注重科研开发、高效精干,实行科学化管理。

索凌电气具有3名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较高和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15名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有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

索凌电气具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2005年初就成立了电气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济济的组织机构,拥有一批平均年龄35岁的设计研发、工艺、试验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担任研发中心主任。

(3)、现有技术能力

索凌电气自2001年开始进行智能化配电装置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通过与省内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工程技术队伍,储备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化配电装置研究开发项目。

索凌电气注重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把创新与引进有机结合起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近两年,索凌电气围绕智能化配电装置、配电自动化、无功补偿与滤波、现场总线电气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开发。

(4)、现有生产及实验设施

索凌电气占地面积60多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米,拥有6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

15

在生产工艺、设备方面,工装设备齐全,测试手段完善。

索凌电气研发中心有较为完备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中试基地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手段和工艺设备,总值达到300多万元,培训场地面积150平方米以上,中心内测试间、工艺室、研究室、学术报告厅等齐备。能够满足科研、开发、工程试验需要。

(5)、合作单位

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索凌电气和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在同行业中影响大,是我省著名工科高校。轻院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研究人员相对固定,都长期工作在科研活动第一线,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重视科研的开发,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承担1项国家项目,数十项省级科研项目,河南省信息化电器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电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具有工程技术研究的设计基础。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无论从技术和人才以及科研开发成果储备方面,依托索凌电气组建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仅必要,而且具有较强的优势和可行性。

4、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行业进步的带动作用;

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目标是成为行业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集成化和产业化的基地,成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散地、扩散源和转化的平台,积极对行业提供服务,发挥对行业的技术辐射、转移和扩散作用,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效应,形成行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平台,带动本行业和领域技术水平提升。

采用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对传统的电力配电设备及系统进行技术提升,提高设备的运行、维护及管理水平。是当前我市配电行业技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难题,也是关键问题。围绕这些难题,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研发高效配电技术、终端负荷智能调节技术,开发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系统安全、优化控制生产流程、降低成本的自动化系统及产品,开发具有较高通用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可靠

16

性的新型多功能智能设备,如: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具有综合状态检测功能的智能化开关柜;具有控制、保护和监测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终端设备;电力设备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与监控装置;电能质量检测、控制与综合治理设备。将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为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对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具有自我良性循环发展机制的工程中心。

根据我市配电装置设计、生产、制造行业经济建设和市场需要,本中心对上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进行攻关,在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基础上,持续不断地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开发,为行业内企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新产品。

同时,运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优势,接受行业有关企业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装备的引进与创新,成为我市行业内企业吸收先进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为我市配电装置行业企业培养、聚集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工程技术培训,积极参与本行业技术标准规程制订工作。

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传所、西高所等国内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相关企业紧密联系,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为我市配电装置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

本中心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同时,按照市场经济等价有偿的客观规律,中心自身也能够实现良性发展,科研成果经过中心工程化研究开发,并向相关企业辐射、转产,顺利实现转化后,本中心预计每年能够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在间接经济效益方面,中心所提供的技术服务能够使应用企业每年增加销售收入2亿元,每年增加利税约4000万元。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及国内、省内需求状况

1、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与差距

国外智能型配电装置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

17

发展,中低压成套装置的发展步入控制电子化、保护综合化时代,出现了电子式的各种运行电量控制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等产品,其结构多为继电器型的小型装置。如电动机综合保护器,其功能有过电流、断相、过载等保护,起动时间可调整,过载时间可整定。而无功功率补偿控制器可根据无功电流、功率因数等不同参量自动进行电容补偿的均衡控制。

进入90年代初期,此类装置发展已步入智能型时代,在中低压配电领域,采用了PLC技术,利用I/O方式通过可编程控制器实现配电装置的控制与操作,后期出现了微机集中检测与控制,可对馈电保护断路器进行远距离操作,对各回路电压、电流、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功率因数、频率、变压器温度等进行监测,但它停留在遥测、遥控水平上,缺少通讯和遥调功能,更缺少智能化配电装置应具有的思维、分析、判断与选择的功能。

从90年代末开始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抗干扰技术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自动化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各类全数字交、直流控制产品和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迅速,每3-4年就换代一次,功能越来越强大,可靠性也越来越高,微处理器从8位发展到16位机,又发展到应用32位机和多机运行,比如西门子公司的直流全数字产品,由6RA22系列发展到6RA23、6RA24系列,又发展到SIMADYN-D系列,时间还不足十年。联网方面功能也越来越强,由两机之间的通讯到一机与多机通讯发展到网络通讯,在通讯协议方面有个公司的内部协议发展到开放的标准的协议,如西门子公司的产品由原先的USS协议发展到现在开放的profibus协议和工业以太网协议。随着全数字控制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大公司也把这些技术应用于配电系统和配电装置中,也就是所谓八强电控制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第三代产品,出现了智能型断路器和智能型配电柜。如ABB公司的F系列断路器和MSG系列智能配电柜;西门子公司的3WN系列断路器和SIVACON系列配电柜;GEC-ALSTHOM公司的GEM-START3智能马达中心;西屋公司的adrantage系列配电柜等。这些智能元器件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v,具有测量、变换、保护、控制等功能,实际上就是一个现场控

18

制计算机,同时都具有通讯接口可连接通讯网络于上位计算机通讯形成智能型配电柜。

在发展智能型元器件及配电柜的同时,功能越来越强大的监控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如西屋公司的IMPACC系列;GEC-ALSTHOM公司的ICIS系统,ABB公司的INSUM系统以及西门子公司的SIMOCODE系统,KLOCKNER MOELLER公司的配电系统等,通过这些系统与低压配电装置等现场设备的配合,使成套供、配、用电系统能够在本机、上位机环境、负载等对象中交换各种信息,通过网络实现状态检测、信息回馈、综合判断、发出指令及操作等,提高了整个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可以说,国外著名电力系统设备的制造厂家都涉足了智能化配电领域,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施耐德公司、美国Cooper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英国ABB公司、日本东芝公司等,也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化配电装置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国际智能化配电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与这些国际跨国巨头相比,我市在智能化配电装置的研发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面,差距是比较大的,落后十年以上。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电力系统35kV变电所才逐步实现了四遥功能,但规模覆盖变电所自动化、馈线的故障定位与隔离和自动恢复供电、负荷控制、远程自动读表、最低网损、电压、无功优化、配电投资系统、变电配电和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的配电网综合管理系统,则是近年来才起步的。上海市供电局在浦东金桥金藤开发区实施了配电自动化工程,第一期工程采用法国施耐德集团生产的PR环网开关柜9台,基本达到了遥控、遥信和遥测的目的,但规模较小,且设备依赖进口,造价高,不便于推广普及。另外,北京供电局、沈阳电业局等采用进口设备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尝试。银川城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全部采用自行研制的国产设备实现了配电网中30余条进线、几十条馈线和7个开闭所及小区变的全面监控,取得了大量经验,该系统于1998年8月20日通过国家电力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是我国第一套通过技术鉴定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前几年由于全国大面积的“电荒”,不仅促使了国内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各地电力投资的大幅增加,更是直接刺激了电力设备、智能化配电装置的市场需求。在未来2-3年内,中国电力投资将处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大量的电力项目启动将会直接促使电力

19

设备行业的蓬勃发展。南瑞集团、许继集团、ABB、施耐德、泰科电子、LG、TCL、长城电器集团等也在智能化配电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人们也逐渐意识到智能化配电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一批电气企业在我国已经建立,以智能化配电技术为依托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正在兴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数十万名从事智能化配电研究和开发的科技队伍;各类电气公司数千家,现代化的智能化配电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已在各地建立;数千家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已具备了进行智能化配电技术研究、开发以及商品化、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众多科研机构规模小、综合实力比较薄弱、研究方向雷同、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先进技术成果熟化的中试放大阶段研究开发投入很少,目前我国在科研、中试转化、产业化推广三方面资金投入比例为1:0.4:100,而发达国家一般的比例为1:10:100,所以一些关键技术与工艺装备还没有形成行业内成熟的、通用的产品,致使智能化配电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受到影响。目前,这些先进的技术成果主要分布在沿海及一些电气工业发展较快的省份,成果分布极不均衡,同时由于智能化配电工程技术研究涉及行业范围比较广泛,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更多科研机构、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其研究开发。

2、国内需求状况

电力工业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又是公用事业。电气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和各有关方面对电力工业的投资逐年稳步增长。虽然我国的电力工业近二十年发展速度较快,电力弹性系数始终保持高于1的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还很低,“十五”末期我国人均拥有发电装机只有0.25千瓦,人均发电量只有1078千瓦时,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至1/10,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为11%左右,远低于17%的世界平均水平。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将达7.5亿至8亿千瓦,比“十五”末期增长将超过50%。

但与电力发展极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输电网设备老化情况严重,如运行在30年以上

20

的陈旧设备约占10%-30%。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问题,促使国家和电力部门进一步加大电源和电网投资建设力度,并由此对输变电设备进行了大量的设备改造。“十一五”期间,我国输配电行业增长趋势明显的结论早已在业内达成共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报告,“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将新增33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6万千米、变电容量3亿千伏安;到2010年,跨区输电能力将达到4000多万千瓦、输送电量1800多亿千瓦时,投资额9600亿元左右。南方电网公司规划建成投产500千伏交流线路15651千米,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建成投产500千伏直流线路1225千米,输电规模300万千瓦;建成投产800千伏直流线路1438千米,输电规模500万千瓦,预计投资额在3000亿元。根据两网规划,“十一五”期间总投资额将在12600亿元左右,年均投资额将达到2500亿元。“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复合增长率达15%以上。据国家电网公司最新统计数据,2006年上半年电网投资和开工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同比增长40.80%。电网投资的一般规律是约有40%的投资额用于输变电设备的购置。配电柜是电网配电的重要设备,主要包括运行在主干电网的输电配电柜和运行在终端的配电柜两部分。根据全球范围内的一般输配电设备配置来看,配电设备一般占输配电设备市场容量20%左右,2005年国内配电行业的销售规模约为700亿元,其中特变电工、长征电器、长城电工、平高电气、旭光股份、宝光股份、置信电气、中天科技、天威保变、精达股份、上电股份、东北电、天宇电气等13家以一次设备为主的公司共销售85亿元,华立科技、国电南自、国电南瑞、泰豪科技、许继电器、河南思达、东方电子、银河科技、阿继电器等9家以二次设备行为主的公司共销售52亿元。

就国内输变电产业的发展方向而言,输电是往高压、超高压方向发展,城市配电领域则向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方向发展。配电领域内,以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电子等信息技术在配电领域的应用为基础,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传统高低压电器技术相结合的新型配电装置,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

3、省内需求状况

我省从事中低压配电装置研发制造的企业有很多,围绕配电装置的科研、生产与经

21

营领域已初具规模,从事配电装置的单位上百家,专业技术人员数千名,涉及配电的各个领域,门类较为齐全,部分项目的研究开发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根据河南省电工行业协会的统计,我省每年配电装置市场容量为25-30亿元,且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每年对配电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但我省从事配电装置设计、生产的企业都存在技术水平不强、低水平竞争严重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我省配电行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实现我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我省智能化配电技术领域的整体水平与国内其他各先进省份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大多数从事配电设备设计、制造的行业内企业,仿制过滥,创新不足,技术落后,知识产权不明确;企业规模过小、人员素质低;在产业化方面缺乏协调,经济效益低。

我省从事配电设备研发的科研机构同样也存在着规模小、实验条件落后、技术项目与生产脱节、资金投入贫乏等问题,特别是在智能化配电装置新工艺、新设备的工程化、配套化的研究方面主要是各企业自力更生进行研究,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专业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基本处于空白,严重制约着我省智能化配电装置的质量与产业化发展规模,影响着我省智能化配电产业整体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将有力地促进新技术、新设备在配电行业中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我省配电行业科研机构的资源调整和强化,使我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我市智能化配电产业工程化技术研究开发实力,促进河南配电装置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4、本技术领域的成果及分布状况

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和河南省信息化电器实验室,拥有电器信息化技术、电器模糊控制技术等成果,其模糊控制技术与信息化技术,能够实现对配电装置自身状态和工作特性的模糊控制,实现对配电装置所构成的供用电系统及控制设备(通过开关电器进行)的模糊控制。

索凌电气研发的“采用现场总线技术GCKZ智能化开关柜”,是由索凌电气自主研发,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开发的智能化开关柜。索凌电气正在进行的10千伏无功补偿与滤波装置的研究开发,关键技术已经解决,正在进行采用磁控电抗器(MCR)+固定

22

电容器(FC)的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试制与中试,下一步拟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谐波电流分流+谐波磁通补偿技术的并联混合型电力滤波方案,开发新型高压电力滤波装置,

索凌电气与天津电气传动研究所退休教授级高工张世义以及其他几位老专家一起,依据双馈四象限电气控制理论,研发新型矿山提升机电气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电流和转速组成的双闭环回路作为系统的主回路,以便快速控制电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实现四象限运行(包括转速可逆、转矩可逆),转子采用串级调速技术,克服转子回路串金属电阻方案的调速有级、耗能大的缺点,达到了无切换死区,调速平滑的状态,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的同时,在调速过程中将转差能量通过逆变器反馈给电网,可以有效减少电能的浪费和消耗,并提高了提升机的运行效率。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了提升机存在的技术落后问题,克服了传统电控系统的缺陷,节能效果可达到30%。

5、国内从事本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和设计等的优势单位及水平比较

智能化配电装置是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它集多项当前迅速发展的新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国内的电器设计、制造和应用单位都对其给予极大关注。国内低压成套装置自1985自耦减压起动柜JJ1全国联合设计起,首先采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式时间一电流转换器代替原来的充气式时间继电器和电流继电器。在成套装置方面,智能型配电系统也已经起步,厦门电气控制设备厂已开了能进行数据采集的马达控制中心,天津夏利汽车工程的所有国产低压配电柜、动力柜全部实现了上位计算控制,做到了运行、故障集中监视,集中判断、处理,大大提高了设备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组织百余家企业成立全国智能型箱式变电站联合设计组,共同开发了新型智能型箱式变电站,即高、低压侧实现智能化,能实现遥控、遥测、遥讯、遥调及快速切除故障、恢复送电等配电自动化功能。结构设计既有金属型又有高强度耐腐蚀能与环境协调配套的非金属型,立足于紧凑型、小型化、造型美观、免维护等特点。

国内主要研究机构有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电力工业部南京自动化研究所等。

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开关电器智能化与CAD的理论与技

23

术;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诊断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新型智能传感器及其系统集成;智能化电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在电器智能化系统中的应用等内容。该中心成立于1999年11月,曾承担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超高压变电站关键设备在线检测与诊断”)、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智能化电器技术及设备”)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并在智能化电器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研究开发了基于SOC的可重构智能化电器硬件平台,开发了大量基于此平台的监测、诊断、控制、保护模块,并开发了一系列用于电气开关柜、母线槽等产品的设计软件,在国内配电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世界银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该实验室已经成为国家面向电力能源建设的科学技术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气设备及其智能化电力设备绝缘系统优化设计理论与技术不同介质中电弧调控技术与应用,新型大功率开关装备,电力设备智能化理论与技术,电力系统控制技术与装备;电力设备及其绝缘系统的寿命管理电力设备劣化及破坏规律,电力设备性能评价技术及表征,大型电力设备绝缘监测与诊断新技术,大型电力设备寿命评估理论及寿命管理技术;电工电能新技术及应用高功率脉冲中的关键电工技术,电力电子设备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电工技术在生物、环保、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

南京自动化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电网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和能量管理系统,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水、火电站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梯级水电站和水电站群集中控制和经济运行,水利枢纽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远动,通信,超高压输电线路和大型发电变电设备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自动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大坝观测技术及资料分析、数据处理,数字仿真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内容。 三、依托单位已具备的基本条件

1、依托单位基本概况

河南索凌电气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电气设备行业的支柱企业,是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是郑州市重点支持发展的百强非公有制企业之一。索凌电气主要从事智能化配电设

24

备、智能化高/低压配电柜等大型成套电气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索凌\牌高/低压配电柜在省内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多年居行业前三名,保持在15%以上,\索凌\牌高/低压配电柜也被认定为河南省名牌产品。索凌电气占地面积60多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米,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在生产工艺、设备方面,工装设备齐全,测试手段完善。

索凌电气多次为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配套电气设备,如金川镍金属公司、上海石化总厂、首都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黄河防汛指挥部、淮北矿区、洛阳石化集团、莲花味精集团、青海格尔木炼油厂、青海山川机械厂、青海长宁变电站、青海石油管理局等,拥有非常好的市场业绩,索凌电气06年销售收入2.83亿元,财务状况良好,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十一五期间,索凌有望实现跨越式大发展,从宏观政策环境看,06年3月份国务院提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明确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河南省政府也在06年4月份召开了全省装备制造业会议,明确提出省里将重点支持四大优势产业(电力装备制造业、专用装备制造业、农业机械制造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从市场需求看,受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超过2.2万亿元的拉动,输配电保护、控制设备等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2、科研成果

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序号 1 获奖项目名称 现场总线技术GCKZ智能化开关柜 成果名称及等级 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9412006y0973 2 GZDW微机控制高频开关直流电源柜 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9412006y0972 ……

在研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研究起止时间 取得时间 2006年6月 2006年5月 25

1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具有综合状态检测功能的智能化开关柜系统 企业 2007.01-2008.07 2 3 10千伏无功补偿与滤波器的研究开发 双馈电气控制系统 …… 企业 企业 2006.10-2008.06 2006.01—2007.12 3、科研队伍情况

索凌电气拥有员工260人,其中电气技术人员96人,在电气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设计基础,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在省内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索凌电气具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2005年初就成立了电气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济济的组织机构,拥有一批平均年龄35岁的设计研发、工艺、试验工程技术条件,由公司董事长亲自担任研发中心主任。公司一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由博士、硕士、本科、大专组成的多层次的人才结构非常合理,工程师、经济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人员门类齐全。拥有改革意识强、敢于创新、注重科研开发、高效精干、科学化管理的领导班子,具有3名研发能力强、技术水平较高和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15名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有能够承担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队伍。

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有40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高级职称以上人员12人,曾成功开发多项项目,为工程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开发基础。

为了广纳高科技人才,索凌电气和省内以及全国十几所重点院校签订了引进人才的协议,并在省内一些院校设立了联合研发机构,以促进高技术基础研究。为了把握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实现科研开发的高起点,索凌电气聘请了多名省内著名电气领域专家、学者为常年技术顾问,在研究方向、研发技术、研发组织等方面进行指导,有力地保证了促进了公司科研开发工作的先进行、高效性。

4、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科研基地面积、中试基地面积、仪器总值、中试生产线等)

索凌电气现有科研场地1500多名方米,具有良好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已经建立了

26

良好的工程开发环境,用于工程研发的各种研发、检测、实验设备近200台(套)。检测设备齐备,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中试基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培训场地面积150平方米以上,研发中心内测试间、工艺室、研究室、学术报告厅等非常齐备。 序号 设备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双踪记忆示波器 取样示波器 数字存储示波器 虚拟示波器 机组式加载系统 实时信号分析仪 台式万用表 数字万用表 电路板测试仪 三相数字功率计 电机型数字功率计 低压试验台 波峰焊机 工控机 彩色打印机 液晶显示屏 电力系统试验装置 高压机械特性测试仪 提升机试验台 交流调压调速实验系统 谐波分析仪 常用电工电子仪器 型号 SR8S SQ4 DS02902 22KW级 SA2400 A34401 F15B BJ3197 JK3401 JK1030 SYT-01 SD-250 STD80C HP 8225 DSZ-1A GKTJ-8 75KW级 2KW 3195 数量 4 1台 1套 1套 1台 3 20 1台 1台 4台 1台 1台 3台 3台 2台 4套 1台 1套 1套 1台 20套 1套 1套 1套 1台 单价 4000 3000 28500 19800 68000 4000 19800 650 86000 4500 3000 21000 28000 2800 28000 37000 16500 96000 50000 88000 950 85000 总价 16000 3000 28500 19800 68000 4000 59400 13000 86000 4500 12000 21000 84000 5600 56000 148000 16500 96000 50000 88000 19000 85000 TDS2024B 1台 120000 120000 DCS分布式过程控制系统THJ-2 实验装置 高级过程控制系统 恒温老化系统 波形记录仪 自制 DL716 137000 137000 150000 150000 99000 99000 27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数据采集器 电阻电容电感测试仪 函数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 DAS4202 PM6304 AS1631 1台 1台 1台 2套 3台 1台 3台 1台 1台 1台 2套 1套 3套 3套 4台 3台 10台 4套 1套 1套 8台 28000 36000 6800 5700 28000 36000 6800 5700 GFG-3015 1台 电机及电气技术试验系统DDSZ-1 装置 自动控制试验仪 XMN1 频谱分析仪 回路电阻测试仪 接地电阻测试仪 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 综合特性测试仪 综合参数测试仪 力矩转速测试系统 交直交变频实验系统 交交变频实验系统 交交变频实验系统 直流测功机 自动元件分析仪 直流多值电阻器 电力电子技术试验装置 电机控制系统试验装置 通用电学实验装置 稳压电源 GSP-827 WOJ-II MI2088 EKC-VI SCRC 4KW级 55KW 2.5KW ZC-20 TH2818 ZX25A DTDK DKSZ-1 ZH-12 DF1721 140000 280000 38000 51400 3000 26000 30000 58000 43000 62000 22000 45000 20000 7200 3650 1320 45700 69000 45000 900 78000 1900 114000 51400 9000 26000 30000 58000 43000 124000 22000 135000 60000 28800 10950 13200 182800 69000 45000 7200 156000 9500 ETCR2000 1台 S7-300PLC过程控制系统TH-2 2套 实验装置 仿真器 THS-302A 5套 3040650元 5、科研投入和经济实力(总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等)

索凌电气注册资本2500万元,06年末总资产1.7亿元,负债率38%,实现销售收入2.83亿元,信用等级为AA级;索凌电气重视科研投入,企业技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2%;总体而言,索凌电气财务状况良好,拥有较强的技术资产和经济实

28

力,具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和信誉。

6、主要合作单位情况

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索凌电气和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的,郑州轻工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开发能力强,在同行业中影响大,是我省著名工科高校。轻院科研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研究人员相对固定,都长期工作在科研活动第一线,科研能力强,科研成果丰硕。重视科研的开发,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承担1项国家项目,数十项省级科研项目。河南省信息化电器实验室是省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电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先进的设备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具有工程技术研究的设计基础。 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1、总体目标

根据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产业工程的发展需要,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围绕智能化配电技术的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同性技术问题,发挥核心研究作用,融汇国内外各学科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缩小与世界智能化配电产业的发展差距,推动自身的技术进步,广泛开展技术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国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平台。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国际化前景的新产品,加强行业急需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郑州市智能化电器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加速河南电气工业经济的发展。

2、近期目标 科研开发目标

电气行业面临的是国际性的竞争,因此工程中心的项目规划本着高起点,有战略性,又要紧贴市场需求的原则,建立一流的研发平台,引入一流的技术路线,根据智能化配电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将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与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智能化配电装置的相关研究开发工作,同时加强国际国内、省内省外智能化配电技术领域的广泛交流和协作,集中企业和高校的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建成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基地。中心围绕配电自动化的研究、开发、应用;电气智能化的研究、开发、应用;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

29

电气控制系统研究、开发、应用;配电网无功补偿与滤波的研究、开发、应用;提升机双馈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应用;电气故障诊断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六个领域进行科研开发。

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制订灵活的用人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一流技术人才,以优越的研究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丰富的学术资源、充足的后勤保障,并通过多学科、跨部门技术互补,组织高水平的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学术交流,使研究中心成为现代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培训基地。培养一批智能化配电装置行业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程管理人才和知名学科带头人。

交流与合作目标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行开放、流动的运行机制,面向全市电气行业、企业承接工程化研究开发任务,实行有偿服务,逐步实现科研——开发——产品——市场的良性循环。接受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试验项目和科技服务项目,并为其成果推广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利用我们工程中心技术依托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建立智能化电气研究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的对外服务平台,为电气企业与高等研发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提供联络渠道,对企业承担的课题及研究项目进行合作和指导,解决电气企业在产品研发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增强我市电气企业的科技实力与研发水平。

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目标

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科研条件平台建设上,将以先进技术和设备建立两条智能化配电装置中试生产线,对科研成果进行生产放大,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建成2000平方米的中试基地,根据中心工程技术研究需要,建设1000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建成各类标准化实验室、大型学术报告厅、信息情报室,配备大型工程化实验设备及现代化检测分析实验仪器,同时完善相关的生活辅助设施建设,充分满足“工程中心”基本需要,保障“工程中心”顺利开展工作。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

经济效益目标:郑州市智能化配电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按现代化公司制运行,立足于先进适用的以及影响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关键技术等科研成果的转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r4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