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习题库

更新时间:2023-08-14 11:50: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习题库

发展经济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

A.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

B.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

C.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

D.经济中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

2.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

A.3% B.6% C.12% D.27%

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是(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常数 D.变量

4.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三阶段,其特点是( )

A.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5.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我们知道:在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则( )

A.城市的失业率越低 B.农村的失业率越高

C.城市的失业率越高 D.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同步下降

6.已知某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15%,名义利率是8%,则实际利率为( )

A.-8% B.-7% C.7% D.23%

7.绿色革命就是( )

A.对动物和森林实现彻底的保护,避免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森林乱砍乱伐

B.推广和应用粮食优良品种

C.农业生产广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D.广泛播种和生产绿色食品

8.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D.不平衡增长理论

9.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 )

A.引进一种新产品 B.开辟一个新市场

C.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D.扩大生产规模

10.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是( )

A.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损害

B.社会生产效率下降

C.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可能消失

D.以上三项

11.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12.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两类知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两类知识是( )

A.科技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知识 B.技术知识和属性知识

C.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D.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13.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14.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 )

A.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 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假说

C.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D.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15.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特点之一是( )

A.所得税和财产税比重较高 B.消费税和商品税比重较低

C.间接税比重较高 D.增值税和营业税比重较低

16.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分配状况改善

B.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不低于10%

C.文教卫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D.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E.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17.属于“唯资本论”的发展经济理论( )

A.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B.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C.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D.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E.哈罗德—多马模型

18.索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 )

A.资本积累 B.劳动力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结构变化 E.对外贸易扩张

19.现代微观家庭生育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受下列因素影响( )

A.科学技术水平 B.养育孩子的成本

C.母亲接受教育的程度 D.家庭的收入水平

E.社会人口结构

20.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预期收入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有( )

A.农村实际收入水平 B.城市就业机会

C.农村失业率 D.城市工业发展水平

E.城市实际收入水平

21.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应包括以下措施( )

A.把原来的公共所有的金融机构私有化,去掉对银行准入上的限制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

C.实现外汇的自由兑换

D.取消官方利率,让利率随行就市,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E.放松对外国资本流动的限制

22.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A.食品贡献 B.市场贡献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C.要素贡献 D.外汇贡献

E.原料贡献

23.亚太经合组织主要建立在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即( )

A.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B.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经济技术合作便利化 D.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便利化

E.组建亚洲开发银行

24.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 )

A.连接各大城市的铁路 B.高速公路

C.机场 D.大型购物中心

E.港口和码头

25.东亚工业化模式是“二战”后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其特点是( )

A.实现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B.实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C.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很少干预 D.实行较强的政府干预

E.重视科技和教育

26.新古典主义回潮理论建立在两种理论基础之上,这两种理论基础是( )

A.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B.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C.新增长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D.公共选择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

27.功能分配也叫要素分配,它最注重的是在总体国民收入中( )

A.各个个人从各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B.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中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C.每种要素获得的收入所占的百分比

D.各个个人从某个要素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

28.如果发展中国家政府采纳现代微观经济学家庭理论分析所得出的政策建议,就可能( )

A.提高生育的质量 B.实现人口优化

C.降低生育率 D.减少死亡率

29.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 )

A.战后多边贸易的迅速发展 B.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战后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 D.布雷顿森林会议体系崩溃

30.实施“次级进口替代”战略的基础是( )

A.先进的科学技术 B.更多的劳动力

C.发达的金融市场 D.更多的自然资源

31.为了发展经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问题上应采取的政策是( )

A.开展计划生育运动 B.降低人口数量

C.提高人口质量 D.改善社会经济条件

E.提高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32.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广泛应用的指标,但其缺陷是( )

A.两个国家的吉尼系数即便是相同,但其代表的涵义可能不同

B.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总体比较有时误差较大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C.对低收入组状况的巨大改善反映不够敏感

D.不能准确反映高收入组状况的变化

E.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33.国际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发达( )

A.主要是它受自身各种制度僵化的困扰

B.是因为它处于对世界富裕经济国家的依附关系的包围之中

C.是它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D.是由于贫富高度不平等的国际资本主义制度历史演进的结果

E.主要是这些国家愚味落后和饥饿灾荒造成的

34.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均公共教育费用很低 B.入学人数增长迅猛

C.教育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被忽视 D.教育内容不合理,教育与实际严重脱节

E.教育体制扩大了不平等

35.用于进行教育成本—收益分析和决策的主要指标是( )

A.期望收益 B.净现值 C.内部收益率

D.预计成本 E.净现金流

36.托达罗人口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有( )

A.发展中国家必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平等

B.发展中国家应当更加重视农业的开发

C.发展中国家必须理顺扭曲的要素价格

D.发展中国家应该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E.要从根本上消灭城乡差距

37.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意义有( )

A.提出对经济持续增长有决定意义的是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B.知识积累和人力资本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C.解释了技术进步与投资相互促进的机制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技术进步具有很大的意义

E.在国际分工中,各国通过对知识和人力资本施加影响来取得和强化比较优势

38.为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各个国家可采取的经济手段有( )

A.税收手段 B.建立和实行收费制度

C.财政金融手段 D.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E.行政管制手段

39.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他项目

40.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41.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2.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43.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承担的各种费用及机会成本称为( )

A.教育的社会成本 B.教育的个人成本

C.教育的直接成本 D.教育的间接成本

44.强调发展中国家经济中特有的市场不完全性、刚性、短缺、过剩、低供给弹性等固有经济特点,这正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现实与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 )

A.内在联系的表现 B.基本相同之处

C.重要区别 D.毫不相干的论述

45.发展中国家所得税不重要的主要原因是( )

A.纳税收入的界限难以确定 B.公民纳税意识较弱

C.政治结构存在问题 D.缺乏素质高又廉洁奉公的税收管理人员

E.缺乏完善的所得税征收办法

46.20世纪70年代初几乎同时提出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A.爱德华·肖 B.罗伯特·麦金农 C.菲利普斯 D.赫尔希曼 E.罗斯托

47.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关于( )方面的定理。

A. 产业结构 B. 经济增长 C. 技术进步 D. 制度变迁

48.新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是( )。

A. 内生变量 B. 外生变量 C. 常数 D. 哑变量

49. 在从1950年开始的半个世纪中,东亚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部分,那么东亚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

A. 重视教育

B. 高度开放自由的经济与适当的政府调节相结合的政治经济体制

C.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D. 注意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50.下面四个选项中,属于交易成本的是( )。

A.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B. 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所耗费的成本

C. 为了预防经济中的不确定性而使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变得更加复杂

D.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设法取得充分信息而花费的时间与金钱

51.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52.(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53.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54.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C.发展中国家对就业问题不够重视 D.发展中国家就业人口增长过快

55.当代发展理论可以分为( )两大类。

A. 激进主义和结构主义 B. 新古典主义和和结构主义

C. 激进主义和新古典主义 D. 激进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

56. 在罗斯托的起飞理论中,一国实现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是( )。

A. 要有10%以上的投资增长率 B. 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

C. 要有制度上的保证 D. 要有丰富的劳动力

57. 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本质特征是( )。

A. 生活水平低下 B. 高失业率和低度就业

C. 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严重依赖 D. 市场经济不发达

58. 下面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

A. 公平性原则 B. 可持续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 共同性原则

59. △Y/Y=S/V,其说明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Y/Y)与其储蓄率S成正比,与其资本—产出比V成反比。这就是经济增长理论中著名的( )的简单形式。

A. 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 B. 哈罗德—多马模型

C.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D. 新殖民主义依附模型

60.发展经济学在形成时期主要的基本论点包括( )。

A. 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B. 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 强调市场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D.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61.在托达罗对经济发展的解释中,发展的核心观念主要有( )。

A. 经济持续增长 B. 提高人类尊严 C. 扩大选择自由 D. 满足基本需要

62.影响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间接因素有( )。

A. 结构变迁 B. 制度 C. 技术 D. 资本的使用效率

63.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 )

A.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 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假说

C.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D.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64.发展中国家税收结构的特点之一是( )

A.所得税和财产税比重较高 B.消费税和商品税比重较低

C.间接税比重较高 D.增值税和营业税比重较低

65.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分配状况改善

B.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不低于10%

C.文教卫生事业取得显著进步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D.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E.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66属于“唯资本论”的发展经济理论

A.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B.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C.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理论 D.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

E.哈罗德—多马模型

67.索罗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包括( )

A.资本积累 B.劳动力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结构变化 E.对外贸易扩张

68. 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这种情况属于( )。

A. 公开失业 B. 就业不足 C. 非生产性劳动 D. 隐蔽的失业 69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 )。

A. 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

B. 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C. 人均收入的迅速增加

D.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70. 政府的一般经济职能是( )。

A. 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B. 弥补市场成长不足

C. 校正市场 D. 促进竞争

71.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 )

A.引进一种新产品 B.开辟一个新市场

C.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D.扩大生产规模

72.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是( )

A.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损害

B.社会生产效率下降

C.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可能消失

D.以上三项

73.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74.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两类知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两类知识是( )

A.科技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知识 B.技术知识和属性知识

C.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D.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75.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76.现代微观家庭生育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受下列因素影响( )

A.科学技术水平 B.养育孩子的成本

C.母亲接受教育的程度 D.家庭的收入水平

E.社会人口结构

77.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认为:人口迁移不只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且主要是对预期收入差距的反应。预期收入差距的主要决定因素有( )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A.农村实际收入水平 B.城市就业机会

C.农村失业率 D.城市工业发展水平

E.城市实际收入水平

78.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看法,完全的金融自由化应包括以下措施( )

A.把原来的公共所有的金融机构私有化,去掉对银行准入上的限制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

C.实现外汇的自由兑换

D.取消官方利率,让利率随行就市,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E.放松对外国资本流动的限制

79.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是(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常数 D.哑变量

80.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正处于

第三阶段,其特点是( )

A.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81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我们知道:在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则( )

A.城市的失业率越低 B.农村的失业率越高

C.城市的失业率越高 D.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同步下降

82.已知某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15%,名义利率是8%,则实际利率为( )

A.-8% B.-7% C.7% D.23%

83.绿色革命就是( )

A.对动物和森林实现彻底的保护,避免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森林乱砍乱伐

B.推广和应用粮食优良品种

C.农业生产广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D.广泛播种和生产绿色食品

84.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D.不平衡增长理论

85.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A.食品贡献 B.市场贡献

C.要素贡献 D.外汇贡献

E.原料贡献

86.亚太经合组织主要建立在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即( )

A.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B.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C.经济技术合作便利化 D.贸易和投资活动的便利化

E.组建亚洲开发银行

87.从经济学上讲,吸引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机制有:

A.收入水平差距 B.文化娱乐差距 C.就业机会多少 D.能改变社会身份

88.伪装的失业是指:

A.伪装起来的农村中的公开失业 B.伪装起来的城市中的公开失业

C.伪装起来的非公开失业 D.伪装起来的满负荷就业

89.技术革命: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A.不推动产业结构进步 B.推动产业结构进步

C.推动产业结构完善 D.抑制消费结构变化

90.工业化指:

A.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B.生产方式的现代化

C.科技现代化 D.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91.发展中国家政府应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 )

A.连接各大城市的铁路 B.高速公路

C.机场 D.大型购物中心

E.港口和码头

92.东亚工业化模式是“二战”后欠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其特点是( )

A.实现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B.实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发展战略

C.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很少干预 D.实行较强的政府干预

E.重视科技和教育

93.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

A.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

B.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

C.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

D.经济中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

94.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

A.3% B.6% C.12% D.27%

95.缩小城乡收入和就业差距的根本途径是:

A.禁止人口流动,大力发展农村 B.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C.控制城市收入增长,让城市人到农村就业 D.控制城市发展

96.没有技术进步:

A.劳动的边际收益率递增,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下降 B.劳动和资本的边际收益率都下降

C.资本的边际收益率上升,劳动的边际收益率下降 D.劳动和资本边际收益率都上升

97.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剩余的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A.为负 B.为零 C.递增 D.不变

98. 内源发展论,是强调内源发展的理论。该理论:.

A.以发展的内源性为中心 B.强调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C.以发展内容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为中心 D.以发展的实践性为中心

99.解决就业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大企业 B.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 C.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

D.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00.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认为( )是制约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A.技术缺乏B.劳动力缺乏C.资本缺乏D.信息缺乏

选择题答案

1-5CDACC 6-10 BBBDD 11-15DBCAC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16-20ACDE ABE ABC BCD ABE 21-25ABCDE ABCDE BCD ABCE BDE 26-30B C C B D 31-35ABCDE AC ABCD ABCDE BC

36-40 ABC ABCDE ABCD B D

41-45A A B C ABCDE 46-50 AB A A ABD ABCD

51-55A D D A B 56-60 A D C B ABD 61-65 BCD BC A C ACDE

66-70ABE ABC B D C

71-75D D D B C 76-80BCD ABE ABCDE A C

81-85 C B B B ABCDE 86-90 BCD AC C B D

91-95 ABCE BDE C D B 96-100 B AB B D C

二、辨析题

1、制度是一种“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制度与一般的公共品是没有区别的。 答:错误。制度一是种“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制度与一般的公共品有一定的区别。表现在:第一,一般公共品是有形的,而制度则是无形的,它是人的观念的体现以及在既定利益格局下的公共选择;第二,一般公共品不具有排他性,即在一定范围内人人都可以人享用公共品,而有的制度可能具有排他性,如对大多数人有益的制度可能对少数人不利,因为一些制度是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的。

2、产业政策就是调控经济运行的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答:错误。调控经济运行的总量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因目标不同而有不同的产业政策体系,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

3、制度与人的行为和动机有关。

答:正确。制度和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深层次看,历史上的任何制度,都是当事人利益选择的结果。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那么人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结果就是只能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或者低效率。

4、 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政治力量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答:错误。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社会越是不发达,政治力量的作用就越重要;而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越是发达,政治力量越是呈现一种衰落的趋势。

5、后发优势理论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赶超理论。

答:正确。一些经济学者在“比较优势”和“培育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后起国家由于可以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技术成本要比最初开发的国家低得多。在同样的资金、资源、技术成本的条件下,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便宜的优势,只要在国家的保护与扶持下达到规模经济阶段,就可能发展起新年的优势产业,与先进画家在其传统的资本或资本密集的分工领域一争高低。这就是“后发优势说”,是一种经济发展的赶超理论。

6、经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答:错误。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缩小了。 答:错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答:错误。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和劳动的增加都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9、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转变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答;错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是指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不仅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工业和分散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不觉包括产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变。

10、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可变。

答:错误。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劳动与资本比率不变。

11、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

答:正确。没有技术进步,在土地成为稀缺的生产要素之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劳动投入量的增加,产出仍会增长。但当新的劳动者在固定数量的土地之上时,每个劳动者便只能有较少土地与之发生作用,从而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

12、没有技术进步,资本的边际效益是递增的。

答;错误。在不存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深化,收益递减规律就会发生作用。新增单位资本投入所能增加的产出将越来越少,资本与产出之比将不断上升,资本收益率将不断下降。

13、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技术的推动作用要大于资本推动作用。

答:错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的推动作用要大于技术的推动作用。

14、资本来自于消费。

答:错误。资本来自于储蓄。

15、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资本”相同。

答:错误。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物质资本(简称资本),其涵义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资本”并不相同。

16、人力资本是指工人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答:错误。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

17、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升。

答:正确。生育的微观经济学政府认为,生养孩子的数量取决于生养孩子的成本—收益分析。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

18、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小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

答:错误。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大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

19、教育投资是种生产性投资,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积累。

答:正确。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投资,作为投资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活动。这种生产性活动是提高人的能力的生产性活动。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提高都是教育投资的结果。人通过教育投资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是一种资本,因此可以说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可以增加无形资产的积累。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20、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失业形式是“伪装失业”

答:正确。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应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资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

21、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劳动节约型。

答:错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的模式宜采取资本节约型。

22、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没有价值,因此,也不应有价格。

答:错误。原始森林等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只要愿意购买,就具有价格,就有了价值。

23、资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但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为成宝贵的资源。

答:正确。资源是由人发展的有用途的和有价值的物质。状态的或未加工过的资源可被输入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物质,或者也可以直接进入消费过程给人们以舒适而产生价值。“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信息、技术和相对稀缺性的变化都能把以前没有价值的物质变成宝贵的资源。

24、“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原来的非主导地位而迅速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环境问题。

答:正确。工业化之前,人们的经济活动也产生过生态环境问题。但是,从整体上看,当时的环境问题中居主导地位的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原生环境问题与社会环境问题。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原生环境问题对经济的破坏作用开始得到相当程度的控制,而生态环境问题则趋于严重化。“次生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由原来的非主导地位而迅速上升为主导地位的环境问题。

25、空间上分散的人口居住、生活和生产方式,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和破坏,而人口在地理上的集中方式,才是减轻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种最好形式。 答:正确。人口在地理上的分散居住,导致人口过快增长,进而又导致分散居住的人口生产和生活对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破坏,而且治理的成本较高。居民分散居住和生产获得能源方式的成本比较使树木和草等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当人口集中城市化后,采集柴草的成本和机会成本大大上升,获得现金收入的机会增加,相对于劳动收入对煤等能源的需求能力增强,对工业能源的用量增加,而对柴草等生态能源的消耗减少。

26、工业化与技术变革无关。

答:错误。工业化始于十八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是以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手工劳动工场手工业为标志的,被称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点,就是以工具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是由技术变革引起的。

27、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

答:正确。农业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向工业部门提供了储蓄资金。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往往通过“原始积累”的方式将农业资金转移到工业部门中,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早期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积累工业资金。所以说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相当数量的资本积累来自于农业。

28、现代化农业就是指石油农业。

答:错误,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就当代而论,现代化农业就是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化、机械化、社会化的农业。这种现代化农业是以石油农业为标志性的,但单纯或主要使用石油农业手段,也造成很多问题,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正在推动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29、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对于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化反应感

答:错误。在发展中国家,如果农民生产的目标函数是维持生存的话,其供给反应是异常的,如果农民不关心利润,那么他对市场价格的变动,至少是反应迟钝的。

30、刘易斯模型在前提假设和理论上都没有缺陷。

答:错误。刘易斯模型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并大体符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从早到晚 ,这一模型在前提假设和理论上也存在一系列的缺陷。

31、平衡增长论过分夸大了资本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答:正确。平衡增长论过分夸大了资本对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事实证明,“不发达“是一种综合症。谋求发展必须从资本、人力资源、人口资源配置和结构改造等方面制定和实施综合措施,仅仅考虑资本积累和投资是远远不够的。

32、回程效应有利于低梯度地区的经济发展

答:错误。回程效应的作用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33、在运输过程指向的工业部门,它们的生产成本地区差别主要是由运费造成的,最优区位通常都在运费最低点上。

答:正确。在运输指向的工业部门,重量和距离是两种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将引导工业到运输成本最低的地方去,在那些地方整个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的运输费用最少。因此,最优区位通常都在运费最低点上。

34、发展极能够产生吸引或辐射作用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答:正确。发展通过极化效应和扩展效应能够生产吸引或辐射作用从而促进自身并推动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

35、经济发展梯度主要被广泛用来在地图上表现出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代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历程。

答:正确。梯度概念一般是用来表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当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绘制地区发展梯度图,来表达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36、外资利用中借债方式没有债务风险。

答:错误。借入外债可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缺口。适度借入外债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加快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借款超出偿还能力,导致债务危机,将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37、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措施是关税保护、进口配额、汇率高估和外汇管制。 答:错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措施是关税保护、进口配额、汇率高估和外汇管制。

38、鉴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进口替代战略的历史性失败和出口替代战略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像中国这样的大国都应该采取出口替代战略。

答:错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一般而言,小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大国则不然,其庞大的国内市场足以支撑任何一种产品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如美国、中国等大国,其国内供给满足其国内需求的程度较高,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无需过分依赖于国外的市场需求。另外,小国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闲置生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大国而都比较小,只要出口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其次相对于小国而且是言,大国面临数额巨大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等问题,即使有较大的出口增长,也只能在一个相对较小的范围内解决问题。

39、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实际效果是比较不错的。

答:错误。从现实情况看,进口替代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途径之一,事实也证明一些国家通过进口替代战略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进口替代战略的成效主要集中于最终消费品领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方面成效交不显著。

三、简答题

1、简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从欠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过程。发展经济学,就是厂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经济发展趋势,结构变化内在规律和发展因素各种内在关系的科学。

2、分析说明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必要的,首要的物质条件,没有经济增长,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发展,长期的持续增长也是不可能的。区别:经济增长侧重反映和体现财富与产出量的增加以衣由此所引发的有关经济方面关系的发展问题。而经济发展除此之外,还特别关心社会一般关系的发展变化问题,涉及到非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

3、经济发展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答: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深刻变化;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发送如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良好,文化程度提高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4、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是什么?

经济发展战略、政策、措施的协调是多面的、多层次的。概括而言,包括下列重要内容:

第一、经济运行的稳定,同经济、政治和法律体制的改革和长期发展三者之间要互相协调。第二,经济结构间要互相协调。第三、货币流量、财政流量、储蓄流量、投资流量、外贸流量、外资流量之间的相互协调,为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应唯货币流量的均衡和稳定增长。第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第五,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发展政策同经济政策之间的互相协调。

5、经济发展政策的制订原则是什么?

(1)发展政策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2)发展政策应适应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计划的要求。(3)发展政策应和经济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化、专业化相互协调。4)发展政策不应仅仅着眼于短期效果,而应从长期经济发展的效果入手设计发展政策。

6、简述集约型经济增长和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含义。

答:集约型经济增长,指经济增长不主要以增加投入和非经济地扩大规模为主推动,而是以依靠提高要素配置和使用的效率为主推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空间聚集效应、调整结构、要素重新流动配置、劳动者和经营管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理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消耗等等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粗放型经济增长,则主要是以依靠增加资源、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非经济地扩大规模等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如大量地投入资源和消耗资源,大量地使用劳动力,劳动力的边际效益为零或者甚至为负。

7、简述资本形成的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储蓄,把生产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第二阶段;将储蓄集中起来,即通过金融和信用机构使零星储蓄汇集在一起。第三阶段:投资本身,即由金融机构将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置机器设备、建厂房等,以增加资本存量。在完成这三个阶段后,储蓄才能真正形成资本,推动经济发展。

8、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即:(1)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包括影响人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2)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3)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4)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5)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

9、什么是发展中国家的伪装性失业?

答: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其工作率。这是发展中国家非公开失业中最重要的失业形式。

10、发展中国家怎样进行技术选择?

答:(1)一般认为,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稀缺。按照比较优质原理,应该选择节约资本型的生产技术,即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技术。

(2)发展中国家应该不遗余力地发展中间技术,因为这种技术有许多优点。首先,中间技术富于人性和创造性。其次,小规模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也很小,第三,中间技术有助于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

11、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

答:根据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影响程度的不同,技术进步可分为三大类型:劳动节约型或资本使用型、资本节约型或劳动使用型和中性型。

12、影响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人口数量与人口质量的矛盾;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不足;缺乏适宜技术;市场发育程度不足;制度安排的不足。四、简答题

13、简述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四种形式: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14、简述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和特征。

答: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为农业提供生产的技术手段和物质手段,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提供农业生产的组织管理手段,把封闭的、自给自足、停滞的农业转变为开放的、市场化的、不断增长的农业过程。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工具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制度和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

15、“霍夫曼定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德国经济学家有霍夫曼分析了制造业消费资料工业和资本资料工业的比例关系的变动规律。霍夫曼的结论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与资本资料工业的发展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工业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化结构趋向于“重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这一结构趋势是通过两大部门的净产值之比的变化来表现的,这一比例即“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不断下降,这一规律的表述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16、简述结构的演进过程。

答:工业化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过程可分下列几个阶段;(1)同农业关系密切的以轻工业为中心的消费资料发展阶段。(2)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3)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4)工业结构向集约化发展的阶段。

17、简述佩鲁发展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发展极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索瓦.佩鲁提出的。他针对古典经济学家的均衡发展观点,指出现实世界中经济要素的作用完全是在一种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他通过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观察,认为“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最终影响。”佩鲁的发展概念是一个纯经济概念,与地区空间系统无关的概念。他也使用“经济空间”,但他把经济空间定义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他认为,在经济空间中,经济元素之间存在着不均等的相互影响,一些经济元素支配着另一些经济元素。经济空间并不是均衡的,而是存在于极化过程中。在经济空间中,存在着类似“磁极”作用的现象,一些经济元素对另一些经济元素施加不可逆的或部分不可逆的影响,就是支配关系,他称之为支配效应。

18、简述梯度发展中的“扩散效应”和“回程效应”。

答:扩展效应会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地区扩散,回程效应的作用则是会削弱低梯度地区、促成高梯度地区进一步发展。

19、试述影响对外贸易传导作用的大小的因素

答:传导作用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该国进出口额在世界进出口中的比重以及该国某些世界性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占这些商品的总供求量的比重。(2)该国的贸易依存度。即该国国民经济中与世界市场有直接联系的部门所占的比重。同时,还要看该国对各种上世界性商品的供求情况,即这些产品的进出口量、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量,以及在该国经济中的重要性和近期的变动趋势。(3)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利用世界市场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或防止国内经济遭受世界市场冲击的政策措施。

20、简述出口替代战略的政策措施。

答:实施出口导向工业的政策措施有:第一,为了鼓励出口部门的生产和贸易,国家对出口创汇企业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第二,外汇留成;第三,放松外汇管制,实现汇率合理化;第四,政府着力扶持和培育有希望尤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替代以前处主导地位的原进口替代部门;第五,设立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积极引进外资和技术。

21、试述两缺口模型是如何论证利用外资的必要性的。

答:钱纳里从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归纳出的基本恒等关系入手,得出I—S=M—X (I—S)被称为储蓄缺口,(M—S)为外汇缺口,只有当两缺口相等时,国民经济才能均衡发展。如果等式左端出现了I>S,即国内投资大于储蓄,出口储蓄缺口,为了维持均衡,就需通过增出口,利用外汇收入来弥补。

22、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功能有哪些?

答:新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制度可以通过规则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使每个人对别人和社会的行为反应,做出比较准确的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判断;第二,制度可以通过界定产权,来形成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第三,制度可以通过法律、规则、道德规范等来影响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第四,制度可以对财产和知道产权提供法律保护,激励创新。

23、产业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产业政策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制定的,一般没有特定的体系。一般来说,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调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组织政策。

24、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1) 彻底改革金融体制,打破金融市场的垄断局面,放宽对金融体系和市场的管理和束缚,允许并鼓励民营金融事业的发展,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组织应大力扶助,以发展现代金融部门,完善金融市场,使银行制度和资本市场能够真正执行吸收和动员社会储蓄资金,并引到生产性投资的用途上去。(2)金融当局放弃对存、放款利率的人为干预。利率应正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资本的稀缺性。

(3)政府应放弃外汇管制,在适当范围内允许汇率浮动,以便使汇率正确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状况,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同时也压缩不必要的进口。(4)政府当局应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实际资本形成和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应尽力抑平通货膨胀,使经济发展有优良的物质环境。

四、论述题

1.分析说明经济发展理论演进的两个阶段在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明显差别。

答:发展经济学的演变,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40年代未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以后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关于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的问题,曾有三种主要看法。第一,强调物质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强调计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由于对这三方面十分强调,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论点,后来被称为“唯资本论”或“资本第一主义”、“唯工业化论”或“工业化一主义”和“唯计划论”哐“计划第一主义”。第一阶段的特点主要有:1、结构主义的影响。结构主义者认为,应当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关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不应当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而应当发挥国家干预的作用,进行结构改革,有计划地对资本积累和工业建设作出安排。2、反单一经济学传统的倾向。3、自认为经济发展理论是“宏大的理论”,这些理论连同以此为根据的政策建议,可以适用于一切发展中国家。4、内向发展战略倾向。5、反新典主义的基调。

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1、对经济计划化的得与失重新评估。2、重新对市场作用作出评估。他们在强调价格---市场机制的同时,又着重指出,他们并非主张政府必须接受自由放任的原则,而是主张政府应当培育、增进、加强和利用价格---市场机制,政府不要完全依赖全面的、细节的管理控制,而可以通过价格变动来执行政策,可以为发展生产、增加输出和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价格和收入入刺激。3、对农业的偏见受到了纠正。4、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重新受到强调。5、社会项目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的兴起。第二单元作业题参考答案

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罗默模式的认识。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答:罗默模式是一个“收益递增型的增长模式“。生产要素的收益问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罗默模式中,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才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它们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递增的收益保证着长期经济增长。

罗默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作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式,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把生态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两种效益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要素的收入益递增,对于个别厂商来说,这种递增的收益形成垄断利润,而垄断利润又成为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来源。这就是为什么经济长期能够持续增长,以及世界各国不同的企业在经济增长率、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罗默还据此批评了索洛模式中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无关、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凸性特征即趋同的观点,认为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是凹性的“差异性增长”。罗默模式更有启发意义的一点是,它指出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知识在世界范围迅速积累,而且通过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穷国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直接引进新年技术而节约了本国的研究与开发费用,也间接增加了国内的资本积累。这两方面的效应可以使穷国的经济发展更快,并有较短的时期内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试述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类型及就业战略选择

答:失业可以分为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发达国家的失业一般是公开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工作,劳动力资源被闲置。发展中国家除了公开失业,还有大量的非公开失业,即劳动者形式上没有失业,但劳动力资源被全部或部分闲置。公开失业和非公开失业统称为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兹把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非充分利用归纳为五种形式:

第一、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第二,就业不足,劳教实际工作的时间少于其愿意且能够工作的时间。第三,虽然形式上没有失业,也不是就业不足,但是有劳动能力和工作意愿的劳教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分为:一是伪装失业,指劳动者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只需花费其工作时间的一部分就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边际生活率小于其工资率。二是隐蔽失业,指劳教者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非就业活动。如有些人受一定教育后本来想参加工作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被迫继续上学;有些妇女本来愿意参加工作,但因无工作机会不得不回家做家庭妇女。三是过早退休,为了给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而让一些尚有工作能力的劳动者提前退休。第四,健康受损,因营养不良和缺乏保健措施使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其愿意工作时间。第五,非生产性的劳动者,由于缺少其他投入要素的配合,致使劳动效率低下,工资收入微薄。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选择

近年来,国际劳工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和各国专家、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不少关于发展中国家就业政策的建议综括起来,这些对策主要从减少劳动力供给和增加劳动力需求两方面来分析。

从减少劳动力供给方面看:(1)应控制人口增长,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策略,它不仅影响现在,还影响到未来的劳动力给。(2)重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加大在农村的投资,发展农村的小型工业、商业、副业、服务业等,使农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村的剩余劳动力自行消化,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这一措施既有助于农村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能减少城市劳动力的供给。

从增加劳动力需求方面看:(1)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由引而引致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推广普及,也会使人们的传统观念发生改变,降低人口出生率。(2)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进行本国的投资决策时,应优先考虑小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引进技术选择时,应优先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以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3)劳务出口。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可以调剂劳动力余缺,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有剩余,鼓励他们到国外工作,既可以增加收入,又可以解决就业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不仅在总量上供过于求,而且也有劳动力的供求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人才短缺,但每年都有一大批走出校门的学生加入失业大军的行列,因此应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结构,调整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4.论述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情各异。因此,它们实现可待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是唯一的。但是,总的看来,发展中国家实际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如下几个

1、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第一控制人口的增长,实现适度人口目标。第二,努力增加就业机会,减轻人力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状况。第三,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2、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是针对过去的资源浪费模式而言的,是依靠科技进步,以较少的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取得较多的产出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发展方式。其主旨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发展。3、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首先,应将环境保护纳入到经济发展的体系之中,将政府干预和市场作用相结合,使环境与发展相统

一。其次,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控制的全过程管理,并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再次,促进国际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事业。最后,加强全民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需求。4、充分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第一,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完善。第二,加快人口与环境立法进程,适时制定和修订各项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四,实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投资、信贷政策,在财政预算、投资渠道和信贷方面对教育、生态农业和环保产业给予扶持。第五,在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方面,要制定与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标准,并积极从事或资助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开发、引进和推广。

5试论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的含义。

刘易斯模型的中心含义是:现代工业部门资本积累引起了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部门的扩张引起工业部门劳动就业需求量扩大,从而吸引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剩余劳动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对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劳动力转移后,农业部门中的劳动与土地的比率发生了变化,消除了剩的劳动力,而现代工业部门则得到了它为增加产出所气概的额外劳动力。因此,对于不发达经济来说,通过建立和扩大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资本主义部门,将不发达国家经济内部处于隐性失业状态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使之与土地等非再生性资源脱离,转而与现代工业部门中的资源相结合。这样,当现代工业部门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的扩张将整个经济内的过剩劳动吸纳尽净时,工业化将使收益递增取代收益递减趋势,整个经济就转变为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从而二元结构就转化为工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一元结构。可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没实现这种转变,而这一转变对于经济发展又是最重要的。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所有的剩余农业劳动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为止,由于农业部门不再存在剩余劳动,农业劳动对工业的工资变动并不完全具有弹性了,工业部门要想扩大生产,增雇工人,就必须与农业部门展开竞争,以提高实际工资吸引工人至工业部门就业,并且因为工业部门的增加以及实际工资趋于上涨,农业商业化必然开始了。

刘易斯模型告诉我们,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取决于工业部门的劳动边际生产力提高的幅度。资本积累的数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边际生产力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从而工业部门吸收的劳动力的数量也就多,吸收速度也就越快。刘易斯模式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并大体符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6.试论我国城市化的特殊性。

答: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几经摇摆,其中固然有许多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因为许多认识方面的问题没有理清和到位,如对社会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缺乏认识,对城市的功能、作用以及发展规律和城市文明了解不足。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城市化的成功经验。

(一)我国城市化战略的反思。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战略问题上,城市化战略是一个最摇摆不定的战略,也是教训最多的战略。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的城乡发展就是行驶在两条不同轨道上的马车,在城市发展问题上,通过十我种制度安排,长期将农民拒之门外,关起门搞建设,造成城市华各级缓慢,城市发展活力不够,劳动力短缺,即使是在八十年代体制改革以后,虽然赋予了农民自主择业的权利,但事实上许多的城乡壁垒依然存在。与之相对应,农村发展强调“就地消化”和“就地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工业化模式,然而这些并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农村发展问题。

(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是指在坚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打破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合理分布,求得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发展”是目的,“协调”是关键,“统筹”是手段。

首先,种类城市,包括大中小城市生活小城镇,都将得到更大发展。其次,城市将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向城市集中,经济发展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发展。地区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之间的竞争。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7.论述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弊端。

答:自由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的重要刺激因素,各国应采取外向型政策,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自由贸易可以使各国得到的利益最大。但是,完全的自由贸易是不存在的,现实世界是处在各种保护和非竞争环境中的,建立在这些与现实不相符的假设上的理论,常常导致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当代贸易实践相左的结论,受到人们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批评。

1、发展中国家有大有小,而大国和小国由于各自的特点不同,在对外贸易和经济交往的联系程度上差别巨大。2、具有比较利益的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选择 判断 问答 论述 题型

如果完全遵循比较利益原则进行生产,发展中国家就必须永远依附发达国家。3、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遵循比较利益的分工原则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产初级产品、发达国家生产工业制造品的国际经济秩序,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后果:首先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越来越大。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还导致其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再次,国际贸易并未促进收入均等,反而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4、发展中国家是否真正拥有初级产品的比较优势也是令人怀疑的。即使真正在某些农矿产品方面拥有比较优势,从长期动态分析来看,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地依靠初级产业部门,而应发展制造工业和其他产业。5、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竭力主张自由贸易并按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的经济学家,几乎全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他们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为发达国家开辟国际市场而摇旗呐喊,自然博得从国际贸易中享有种种利益的发达国家的喝彩。实际上发达国家虽然要求别的国家对其敞开市场大门,但却从来不曾彻底采取自由贸易原则。

8.试比较不同的增长与分配战略的利弊。

答:(1)先增长后分配战略。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认为,发展就是增长,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只要经济总量增长了,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分配问题,社会福利、人民生活问题等,都能迎刃而解。他们的理论认为社会存在“滴流效应”,意思是经济增长的果实可以向下滴流给穷人。这种理论认为,虽然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但是,富有阶层的积累是克服贫穷的物质基础,富有阶层的财富可借助于政府的调节实现重新分配。这样,经济增长果实就可以滴流给穷人。所以,他们的口号是“先增长,后分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发展中国家把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惟一目标,期望通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大众富裕。但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情况,都不同于当时的发达国家。高收入并不一定带来高积累;高积累高投入,也不一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总之,受一系列条件的约束,先增长后分配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中国家会由于许多限制而艰难达到加快经济增长,并最终使收入分配不平等趋于改善的目标。

(2)先分配后增长战略

与早期发展经济学所倡导的先增长后分配战略相反,,二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的是分配再增长战略。先分配理论依据是:首先:收入分配平等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不仅缺少物质资本,更缺少人力资本,收入分配均等化可以提高绝大多数的收入水平,有利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利于促使劳动生产率上升。其次,储蓄水平的提高是全体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不能假设储蓄只是高收入阶层的行为,在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前提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的提高也会有储蓄。最后,低收入阶层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增长,这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先分配后增长战略既能保证收入分配的平等,使全体居民享受到增长的利益,又能保证经济效率提高使经济快速增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发展战略。但是,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协调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市场机制在促进效率方面是有效但不能保证平等;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干预时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目标函数永远符合公众利益,寻租也是政府官员常有的行为。即使政府的干预目标与公众利益是致的,政府的政策是否科学合理并得以执行,还取决于政府官员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0t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