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价值和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更新时间:2023-10-22 05:4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的价值和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每个人对人生都会有梦想,希望能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哪一种人生是有价值的人生?这里有一组图片,它反映的是不同的人生:有人用科学知识为人类谋求财富;有人奉献青春,坚守在边疆,为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有人勤勤恳恳,辛苦劳作,有人珠光宝气、生活豪华甚至糜烂,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你愿意追寻怎样的人生?

怎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价值。价值是什么? (一)价值

价值是一个使用很广的概念。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它:如:当一样东西对我们有用,我们就说它有使用价值;当一个东西能与另一个东西交换,我们就说它有交换价值;一本书写得很好,一幅画画得很美,我们就说它有欣赏价值或者是审美价值。那么,概括起来我们可以说“价值就是价值客体对价值主体的作用或意义”。

一个东西有价值,就是说它对人有用、有意义。马克思曾说过 “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事物关系中产生的”。

从这个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它是在客体和主体发生关系时才产生的,就是说,不与主体发生关系的客体无所谓价值。

既然价值是表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那么,价值必然由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这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构成的。其中,客体的属性是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决定价值的取向及其实现途径。(即该客体会有什么价值,是可顶饱呢?还是可以御寒?面包只可顶饱不可御寒,而衣服只可御寒不可顶饱)

主体的需要是价值存在的前提,是价值构成的主导方面,没有人的需要,价值也就不会存在。比如,粮食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人们充饥和摄取营养等需要。

“事物的唯一价值是人们赋予它的价值”(法国作家莫里哀)。 (二)价值观

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有差别,因此,对价值的认识和看法也有着不同。同一客观事物,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有价值的,而对于另一个人而言,则可能是没有价值的。艺术品可供人欣赏,可以使人获得审美享受,但对于没有审美需要或缺乏艺术鉴赏力的人来说,它也无所谓价值。而价值主体的人对“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就是价值观。

大家听过《石头的价值》这个故事吗?曾经有一个孤独的孩子,常常悲观地问年长的智者:“像我这样没有人看得起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有一天,智者特把男孩叫到跟前,递给他一块色彩斑斓的石头,并对他说:“明早,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实,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男孩满腹狐疑,心想:这块石头虽然还不错,但怎么会有人肯花钱买呢?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角落叫卖,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这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智者报告:“想不到一块石头值那么多钱呢!”

智者笑笑:“明天你拿它到黄金市场去,记住,不论人家出多少钱都不能卖” 在黄金市场中,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令男孩大为惊讶,但他谨记智者的话,怎么都不卖。

第三天,智者叫男孩拿石头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肯卖,于是被市场传播成“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将这一切告诉智者,智者徐徐说道:“人的生命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你明白吗?”男孩不解地、迷惑地摇摇头。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是稀世珍宝,你不也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自己着重自己,热爱自己,生命就有了意义,有了价值。“石头”可以因被人珍惜而提升价值。

同学们,故事讲完了,你有没有想过:真正懂得你价值的人在哪里呢?谁会觉得你是无价之宝呢?

价值是由人的主体需要决定的,而主体的人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不同,对价值的认识和判断也不一样。

中国还有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做《一个父亲和两个儿子》,说的是一个父亲给他的两个儿子留下了两样财产,一样是家产,一样手艺。如果你是这位父亲的儿子你是选家产,还是选手艺?(让学生作答)

选家产的大儿子坐吃山空,最后成了乞丐,二儿子二儿子继承了手艺靠手艺养家,生活的幸福美满。

这则故事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什么最有用、最珍贵、最有价值?”这就是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观,会让人对事物、对人生有不同的评价、不同的选择,认为财产重要的选择财产,认为手艺重要的会选择手艺,在商场中认为商标重要的会注重商标的声誉,尽力维护商标的声誉,认为利润重要的,会不惜一切,不择手段地去追求最大的利润。他们的结果也就会不一样。

对人生也一样,人们也把人生作为客体来评判它的价值。人生价值拷问的是怎样的人生者最值得追求的,怎样的生活才是最有意义。思考人生价值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看法就是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三)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的角度去考虑人生、评判人生,即“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它不同于物的价值。

“物的价值”是人对客观存在的物的效用性的肯定评价。物的价值单向的,物只能以其原有的特有属性对作为主体的人具有价值,并形成价值关系,离开了主体即人,物自身无所谓价值。

人生价值与物的价值不同。与物的价值相比,它有两个特殊性:

1、作为客体的人生历程,它不象物,它不是被动的、固定的,而是有着自我意识并变化、发展的。作为客体的人,他可以自觉意识到主体的需求,可以自觉满足主体的需求,他对人生的认识和看法的不同会导到他对人生的选择不同,以致会有不同的人生,产生不同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你会发现人生实践、人生历程作为客体来考查其价值时,特别强调了它不仅要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也要满足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要。

为什么把人生过程作为客体来的不仅要满足群体的社会的需要,要满足个体的他人的需要,还特别强调要满足自我的需要?

主体的人可分为个人和群体两种形式,群体也就是社会,而个体包含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自我也是社会成员之一。而自我在这些主体中又显现出其特别性,它既是客体,同时又是主体,具有双重性。

我们把“人的实践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和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也就是个人创造社会价值的活动对人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叫着自我价值。

我们把“人的实践活动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意义,即对社会需求的满足和社会进步的促进。”叫着社会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中。(简单的说,就是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出的贡献)

任何人生价值都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既重视人生的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生的自我价值,认为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

那么对于人生来讲,是自我价值重要,还是社会价值重要?是应先满足自我的需要,还是应先满足社会的需要?

对于人来说,往往对自己的需要感受是最为直接、最为真切的,于是,很多人首先感受到的是自我的需要,而且他们也就把满足自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作为人生价值的标准。但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不是平列的,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因为:

一方面,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形成和实现的基础。大家知道,人是社会的人,人离不开社会,人必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人的价值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在满足社会的需要后,社会给予人回报,人才从中满足自我的需要,因此,人的自我价值要通过社会价值来实现。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他的自我价值,取决于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

如“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人,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科学成就为国家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我价值也就得到了充分实现。所以,我们每个人只有以自己的贡献来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真正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价值优先于自我价值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决条件。人类社会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是世世代代,一个又个的人奉献的结果。如果每个人都要求对社会的“贡

献”与他从社会“取得”相等,那么社会至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就会停滞不前;如果每个人都要求从社会中的“取得”大于他对社会的“贡献”,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存在下去;只有绝大多数人的“贡献”大于“取得”,社会才能不断积累财富,扩大生产,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才能不断发展。所以,爱因斯坦说得好:“一个人的价值,应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取得什么。”由此可见,人的社会价值决定人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是第一位的,自我价值是第二位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的价值,而是人在社会中生活,为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而实现被肯定的程度。

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指主客体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人或某种现象,对社会、阶级、他人有积极意义,成为人们的追求对象,就具有价值。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头脑中有关价值追求、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等内容的系统的观点。

二、新时期共产党员人生价值观的建设

(一) 端正人生价值观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要求

价值观在世界观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从世界观的内容看,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这种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世界面目的根本观点,它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回答这些问题的任务,是由辩证唯物论及其认识论来承担的;二是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观点,主要回答“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回答这些问题的任务,就是由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承担的。

另一方面,从世界观作用于实践的过程看,价值观是实践活动的指示器。人们按照一定的世界观改造客观世界,即是按照自己的面貌(尺度和需要)影响和改变客体。也就是说,人们关于世界面目的认识(世界是什么)要转化为关于事物价值的观念(世界对人有什么意义),才能有效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从价值观在世界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一个具有定向、导向作用的因素,它是人的灵魂的中心要素。 价值可以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但人是价值的唯一的最终的主体,是价值最终的实现者、创造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价值、精神价值最终都要归结为人的价值。这样,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即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实践活动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就成为价值观的核心。端正人生价值观,也就成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在要求和关键环节。

(二)端正人生价值观,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根据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则导致完全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共产党员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即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的目标和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要以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为精神支柱,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推动人类社会历史不断进步,作为自己人生最崇高的追求和最大的价值。

一个共产党员,只有具有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

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无数革命先烈和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润五、李国安、徐虎、方永刚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人生轨迹,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共产党员要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定要在端正人生价值观这个关键问题上多下功夫。

(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利于共产党员更加牢固地树立起符合历史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有利于共产党员在为人民为社会的贡献中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同时也要看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对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使个别党员的人生价值追求出现了偏差;转型时期社会的无序性,使部分党员的人生价值判断发生了失误;开放条件下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使部分党员的人生价值选择出现了困惑,胡长清等等。针对这些挑战,我们必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党员人生价值观问题。 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在丢帽掉头之前,贯以“清正廉明”自居。他在位期间每次回老家,都不带随从,坐的是普通型的桑塔纳轿车,总是摆出一副平易近人、清正廉洁的样子,既不抽烟又不喝酒。每次到乡下老岳父家,总喜欢到附近的村民家里去走走,他会到地上满是鸡屎的村民家里去喝茶,也会抱起满身泥土的孩子去亲脸……他这一番廉洁亲民的行动,感动得村民们连呼他是清官,他的亲属也莫不以有他这样的清官而自豪,可是朴实、厚道的百姓们又哪里知道胡长清的这副简朴、爱民、清正廉洁的样子都只是装出来给人看的,他们眼里的清官在担任江西省副省长期间,平均每月受贿33万元,平均每天收受的贿赂相当于江西省5个农民一年的收入!

三、新时期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系统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应在全社会中具有先进性、示范性、导向性。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系统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价值观的理论基础

任何价值观都有自己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都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因此,共产党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理论基础。这就要求共产党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以别的什么理论为基础去观察、分析和处理人生价值问题。在当前,特别要注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2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