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总体规划实施评价1107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23: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中间讨论稿)

局项目编号:2008—ZL—001 院项目编号:2008—A—004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杭州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008.11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说明目录

一、研究背景 ......................................... 1

1、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 ........................................ 1 2、规划实施评价的背景 ........................................ 3

二. 规划实施评价方法 .................................. 4

1、相关理论研究 .............................................. 4 2、杭州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 ................................ 5

三.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

1、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 5 2、评价方法 .................................................. 6 3、指标体系的构成 ............................................ 6

四、实施评价指标分析 .................................. 9

1.规划目标实施 ............................................... 9 2、空间发展实施 ............................................. 25 3、公众影响与参与 ........................................... 48 4、实施措施落实 ............................................. 50 5、指标体系综合分析 ......................................... 51 6、总体规划实施综合评述 ..................................... 54

五、总体规划实施建议 ................................. 57

1、总体规划周期过长,影响实施 ............................... 57 2、市场经济对总体规划的反馈作用巨大 ......................... 57 3、强化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 ................................... 57 4、加强专项规划,增强总体规划的科学性 ....................... 58 5、鼓励公众参与,倡导阳光规划 ............................... 58

1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图纸目录

1、2007年建设用地现状图 2、城市总体规划图 3、建设用地实施评价总图

2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实施评价

一、研究背景

1、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

1.1、城市总体规划的历程

城市总体规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政府重要的公共政策,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尚未完成,在国际化背景下,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同步进行。

还个开放以后,我国各大城市开展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划期限到2000年,全面推广了新时期的总体规划;90年代初、中期,大部分城市开始开始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期限大多到2005年或2010年,基本与国家新一轮发展同步。进入21世纪,国家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全国开始了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指导。规划的期限是到2020年,展望到2050年。

1.2、城市总体规划的转型

1980年代的总体规划更多地体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1990年代的总体规划则明确了改革开放后的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的安排,对中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战略指导作用。

进入21世纪之后,国际竞争进一步加剧,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增强,科技和信息革命发展迅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步伐加快,将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带来

1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的社会发展环境,特别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现行的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逐渐进行创新与变革,形成了新的发展特征。

一方面,总体规划增加了整体战略层面的思考,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强化了宏观分析的内容,使总体规划更具战略性和前瞻性,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另一方面,强调了近期建设规划的作用,通过专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年度行动计划等多种手段将总体规划中宏观、长远的建设目标与框架落实到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增强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1.3、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 1.3.1编制审批周期过长

总体规划由于内容多、综合性强,编制时间长,一般需要2-3年时间,小城镇也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加上规划审批程序周期长,整个总体规划操作过程常常需要数年。 因而,很容易造成批复后在实施时,发现规划已和现状大相径庭。过长的周期使得城市发展存在很长的总体规划“真空期”,让城市发展陷入无明确指导的境地。

1.3.2 不确定因素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浪潮和世界城市体系形成的剧烈冲击,城市迎来了发展活跃期。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实浪潮中,城市发展面临的大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其中一些是可以预料到的,但更多的是无法预测的变化。这些不确定因素给长久以来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实施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

原有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过程在这样的不确定环境下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社会各阶层随着时间推移队规划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传统规划的应变能力有限,造成了许多的不满。面对环境变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要相应的改革,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单一方法,引导自下而上的市场力量和公众力量,形成面向社会各

2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层面的新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方法。

规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不能僵化,要以环境变化为前提,及时提出调整要求。在规划实施评价中也需要区分不确定性因素对于实施结果的影响,提出正确合理的评价结果。

2、规划实施评价的背景

2.1、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本质回归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的深刻转型,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这种转变显得尤为紧迫与必要。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要分三个步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这些公共政策在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执行过程不变形、不走样、不变味;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绩效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建议反馈给公共政策的制定机构,由其按照法定的程序做出修改与否的判断。由此可见,规划实施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城市规划公共属性的回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城乡规划法》对规划实施评价地位的明确规定

规划实施评价的法定性、重要性和必要性在2008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得到明确规定,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条,城市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它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因此开展规划实施评价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程序的必要环节。建立城市规划实施评价机制将有助于完善城市规划程序,促进城市规划制度的建设,推动城市规划形成“编制—实施—评价—调整”的良性循环。

3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2.3、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的构建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建设部最新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规划部门急需开展有效的城市规划实施评价工作,评价一方面是为更好地监督落实已批准城市总体规划,同时为今后总体规划的修编和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

为了全面开展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功能工作,各地方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均展开了相关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对该项工作的认识,将实施评价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

二. 规划实施评价方法

1、相关理论研究

梳理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评价理论方法。作为本次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 客观目标式评价方法。

以A.Wildausky(1970)为代表的,他将政策研究思想方法引入城市规划的研究领域,以忽略不确定性的存在为其理论框架的前提条件,他认为实施的评价是依据结果与规划方案的契合度为标准的,强调对规划最终结果的评价,目标性很强,但这种“线性的”理想模式在复杂的实际中显然无法使用。

? 以主观性和决策为中心的的评价方法

E.R. Alexander和A. Faludid认为规划是作为政策实施的一种参考框架,而不确定正是造成结果与产生结果的这种框架不一致的原因。在规划评价过程中必须结合不确定因素的考虑,并将其贯彻在规划实施的评价过程中。规划与最终结果的一致性不是评判的最终和唯一标准,程序本身取代程序结果成为“过程型”

4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的评价焦点。Alexander和Faludid还提出了所谓的PPIP(Policy—Plan/programme—Implementation Process),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评价框架体系,由此可以较少受到来自主观性和意识形态的偏见。

? 针对规划运作及其结果的评价方法

英国的Healey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关于英国发展规划和规划实施的研究,以极具说服力的实证分析和定理分析为基础,为城市的实施研究由理论走向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规划编制成果实施”的评价方法

Emily Talen (1996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理论的基础上,将城市规划实施研究的方法加以归纳总结,并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加以校核检验,最终形成颇具代表意义的方法理论体系。

李王鸣(2007年)从规划目标实施情况、空间组织与布局情况、公众满意度三个领域共20个分项指标构建了一套符合浙江实际情况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体系。

2、杭州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对其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的决策问题。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主要依据浙江大学李王鸣教授编制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方法研究》。

三.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后,杭州市规划局委托浙江大学进行了杭州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方法的研究,形成了杭州市总体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关的调查

5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表格,为总体规划的实施评价创造了理论条件。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构建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从规划目标实施、空间发展、公众参与及规划实施措施落实等方面入手,选取约束性内容、引导性内容、空间结构与形态、设施功能、公众参与规划程度、实施措施落实与保障等多维度的指标,采取定性衡量与定量测算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以2007年为基准年,通过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的规划情况对比,考察分析总体规划的实施状况。指标体系中项目评价主要采用近期建设规划中的项目库内容进行跟踪对比,具体项目进展以杭州市规划局项目审批为准。

2、评价方法

(1)层次分析法。将与评价有关的内容逐步分解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2)权重法。对于评价体系所涉及的各个维度与层次进行分析,确定其权重。通过给项目的各项指标赋分或评级的方法,最后得到项目的综合得分或评级。

(3)刚性指标与弹性指标相结合。总体规划具有公共政策属性,对一些方面,其是涉及到经济增长的集约性、社会发展可持续性等内容提出强制性目标。城市的健康成长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因此将评价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设定为刚性,目标实施情况等级评价仅做完成与否的二元划分,以强化其强制性属性。其余指标则设定为弹性,目标实施根据具体完成情况划分评价等级。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指标项的评价采用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指标体系的构成

指标体系有“规划目标实施”、“空间发展”、“公众参与与影响”、“实施措施

6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与保障”四个维度,着重突出城市总体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实现,与空间功能落实状况两大重点。

规划目标实施主要考察实施过程中对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该维度包括约束性目标实施、引导性目标实施和规划体系完整性三个内容,共计10个评价要素,22项评价指标。

空间发展主要考察实施过程中在空间格局与空间功能落实等方面的落实情况。该维度包括空间结构与形态、功能空间落实和重大设施项目建设三个评价层次,共计9个评价要素,20项评价指标。

公众参与与影响主要考察实施过程中公众对于规划的了解、参与、反馈程度及满意程度的评价。该维度包括规划公众影响与满意度一个层次,共计两个评价要素,5项评价指标。

措施落实与保障主要考察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所提出的各项政策与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该维度包括实施措施落实一个层次,共计两个评价要素,3项评价指标。

表3-1 建议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维度 (权重) 评价层次 (权重) 评价要素 (23个) 建议指标(50个)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1.1城市规模指标 人均建设用地* 地均非农GDP产出 A规划目标实施 (40%) 1.2资源利用指标 1约束性目标实施 (20%) 1.3环境保护指标 污水处理率* 单位GDP能耗指标 1.4刚性目标实施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线控制实施 万元工业GDP耗水量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绿地率* 7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近规层面:指标偏差=(7.88-7.92)/7.92*100%=-0.51% 其指标偏差位于-(0~5)%之间,得分为100分。

1.2.2 万元工业GDP耗水量

? 现状指标 无资料来源。 ? 规划指标

根据相关部门反馈的资料,2005年万元工业GDP耗水量为21.94吨/万元。《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确定规划2010年万元工业GDP耗水量小于25吨/万元,2020年万元工业GDP耗水量为小于20吨/万元。折算至2007年为小于23.16吨/万元。

? 实施评价

按照创建节能减排型社会的要求考虑,估计2007年万元工业GDP耗水量应比2005年更少,即小于21.94吨/万元。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万元工业GDP耗水量指标等级评价标准

(%) 得分 一级 < 0 100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25 0 偏差范围 +(0~5) +(6~10) +(11~15) +(16~20) +(21~25) 80 60 40 20 按照指标偏差公式,及估算的现状值,指标偏差应小于零。因此万元工业GDP耗水量指标得分为100分。

1.3、环境保护指标

1.3.1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

? 现状指标

2007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为1.09%。 ? 规划指标

13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根据《2001杭州统计年鉴》,2000年杭州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为0.16%。《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确定规划2010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0%,折算至2007年为2.15%。

? 实施评价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环保投入占GDP比重指标等级评价标准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0~5) ±(6~10) ±(11~15) ±(16~20) ±(21~25) >25或<-25 100 80 60 40 20 0 指标偏差=(1.09%-2.15%)/2.15%*100%=-49.3%

其指标偏差<-25%,得分为零分。说明杭州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

1.3.2 绿地率

? 现状指标

2007年绿地率约为38.55%。 ? 规划指标

2005年绿地率为36.83%,2010年规划近期为大于35%,2020年指标为38%。折算至2007年为大于35%,本次指标值采用最小值35%和最大值38%计算。

? 绿地率指标评价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绿地率指标等级评价标准

偏差范围(%) 得分 一级 -(0~5) > 0 100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 -25 0 -(6~10) -(11~15) -(16~20) -(21~25) 80 60 40 20 最小值:指标偏差=(38.55-35)/35*100%=10.14%

14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最大值:指标偏差=(38.55-38)/38*100%=1.45%

通过上述最小值和最大值计算的指标偏差均大于0,显示城市绿地的总体实施情况比规划预期还好,根据等级评价标准,绿地率指标评价得分为100分。

1.3.3 污水处理率

? 现状指标

2007年污水处理率约为82.08%。 ? 规划指标

根据《2006杭州统计年鉴》,2005年杭州市区污水处理率为78.62%。 《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确定2010年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为80%,折算至2007年为79.17%。

? 实施评价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污水处理率指标等级评价标准

(%) 得分 一级 > 0 100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偏差范围 -(0~5) -(6~10) -(11~15) -(16~20) -(21~25) < -25 80 60 40 20 0 指标偏差=(82.08%-79.17%)/79.17%*100%=3.68%

指标偏差大于0,显示污水处理率的总体实施情况比规划预期还好,根据等级评价标准,污水处理率指标评价得分为100分。

1.3.4单位GDP能耗

? 现状指标

2007年单位GDP能耗为0.79吨标准煤/万元。 ? 规划指标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中确定规划2010年单位GDP能耗为0.6吨标准煤/万元。

15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另,《杭州统计年鉴》对于单位GDP能耗指标的数据仅从2007年开始统计,缺乏2000年以来的该项数据。因此无法进行指标实施评价。

1.4、刚性目标实施

1.4.1建设用地范围控制

城市建设是否突破用地范围控制线 得分 一级 否 100 二级 60 三级 0 略微突破 大规模突破 总体规划中,对四线的界定并不十分明确,本次评价只能从总体上分析建设情况。四线中红线突破较多,主要体现在建设用地规模上超出了规划预测。绿线有一定的突破,表现为总体规划确定的绿地在下一层次的规划中被部分取消。蓝线略有调整、紫线基本未突破。综合来看突破较大,得分0分。

1.4.2六大生态带完整性

六条生态带完整性是以生态带落实情况以其存在与否的状况进行衡量。

生态带存在数(条) 得分 一级 6 100 二级 ≥4 60 三级 <4 0 ? 现状情况

目前,杭州市六条生态带均保存完好。2007年编制了《杭州市生态带概念规划》,对六条生态的空间范围进行了初步界定,并在六条生态带的保护与控制规划中落实空间管制区具体范围。

? 规划情况

总体规划中确定了六条生态带的空间位置与作用,明确了城市空间结构。 ? 实施评价

杭州市区六大生态带均为完整保留,得分100分。

16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1.5、经济指标

1.5.1 GDP总量分析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统计年鉴》(2008年),2007年杭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下同)4100.17亿元,市区GDP为3257.88亿元。

? 规划指标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至2010年市区GDP的规划目标值为3700亿元,与《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中的目标值相同。

本次评价中采用等比插入法推算2007年规划市区的GDP值。

方法一按总规年限推算,起始年为2001年(2001年起市区数据为3068平方公里的新市区口径),该年杭州市区GDP为1195.17亿元,推得2007年市区GDP的规划目标值为2538.92亿元。

方法二按近期建设规划年限推算,起始年为2005年,该年杭州市区GDP为2341.92亿元,推得2007年市区GDP的规划目标值为2812.06亿元。

? 实施评价

从上述两种推测方法可得,2007年实际地区生产总值已远超出规划2007年目标值,按《实施评价方法研究》,当实际现状值超过规划值时,按满分计,因此本项得分为100分。

地区生产总值(GDP)对照表

内容 地区生产总值 全市 2007年实际 4100.17亿元 2010年规划目标 4900亿元 2007年实际 3257.88亿元 市区 2010年规划目标 3700亿元 注:2007年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年鉴》(2008年),2010年规划目标数值来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1.5.2 GDP年均增长率(市区)

? 现状指标

根据2001—2007年历年市区GDP统计数据值,得出每年GDP的实际增长率

17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如下表,平均增长水平为18.21%。

? 规划指标

本次评价中采用等比插入法推算规划市区GDP平均增长率。

方法一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的2010年GDP总量,以2001为推测的起始年,得出2001—2007年总规预计的GDP年均增长水平为13.38%。

方法二根据《杭州近期建设规划》预测的2010年GDP总量,以2005为推测的起始年,得出2005——2007年近期建设规划预计的GDP年均增长水平为9.58%。

? 实施评价

从上述两种推测方法可得,实际GDP平均增长水平高于规划预计水平,按《实施评价方法研究》,当现状值超过规划值时,按满分计,因此本项得分为100分。

2001—2007年 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一览表

年份 2001 2002 实际GDP (亿元) 1195.17 1366.82 18.36 2003 1617.77 20.51 2004 1949.51 20.13 2005 2341.92 16.90 2006 2007 2737.77 3257.88 19.00 2239.30 2538.92 1975.04 1741.96 13.38 1356.39 实际每年增长率(%) 14.36 2007年规划GDP(亿元) —— 1355.08 规划年均增长率(%) 注:历年实际数据来源《杭州市统计年鉴》(2001—2008年)。 1.5.3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统计局发布的《杭州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2007年杭州旅游产业增加值为236.02亿元,占GDP比重达5.75%。

18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 规划指标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近期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应达8%,与《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中的目标值一致。

本次评价中采用等值插入法推算2007年规划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历年的统计数据分析,该指标浮动变化较大,因此本次评价中,分别按2001年和2005年为推测起始年,计算2007年的规划目标值。

方法一:以2001年为推测起始年,该年杭州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44%,得出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规划目标值为7.48%。

方法二:以2005年为推测起始年,该年杭州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00%,得出2007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规划目标值为6.8%。

? 实施评价

根据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的计算公式。

按方法一的目标值计算得出评价值为:(5.75-7.48)/7.48*100%=-23%,根据下表,属五级评价标准,得分为20分。

按方法二的目标值计算得出评价值为:(5.75-6.8)/6.8*100%=-15%,属三级评价标准,得分为60分。

综上,由于该指标年际浮动较大,因此,规划建议取靠近评价年的2005年作为推算起始年,使推测结果更趋向合理。故本项评价得分为60分。 经济指标总量评价标准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0~5) > 0 100 二级 -(6~10) 80 三级 -(11~15) 60 四级 -(16~20) 40 五级 -(21~25) 20 六级 <-25 0 19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1.6、社会人文指标

1.6.1 城镇化水平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统计年鉴》(2008年),2007年市域年末总人口672.35万人,非农业人口323.75万人,按非农人口比重衡量,市域城镇化水平为48.2%。

根据统计局资料,2007年市区常住人口539.91万人,城镇人口3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指规划城镇建设范围内的实际居住人口(包括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计算得出2007年市区城镇化水平达到70.2%。

? 规划指标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按非农业人口比重衡量,近期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50%。采用等值插入法,以2000年为推测起始年,该年市域非农人口城镇化水平为36.52%,推算2007年规划城镇化水平为45.96%。

考虑到总规的城镇化水平是市域范围口径,因此本次评价同时参考《杭州市域总体规划(市区篇)(2006—2020年)》中市区城镇化水平预测指标,2010年为77.9%。采用等值插入法,以2005年为推测起始年,该年市区城镇化水平为69.28%,推算2007年规划城镇化水平为72.73%。

? 实施评价

按非农业人口比重计算的市域城镇化水平指标评价,实际城镇化水平高于规划预计水平,按《实施评价方法研究》,当现状值超过规划值时,按满分计,因此本项得分为100分。

按市区城镇化水平指标评价,根据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的计算公式如下:

(70.2-72.73)/72.73*100%=-3%,根据等级划分表,属一级评价标准,得分为100分。

综上,城镇化指标评价得分为100分。

2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1.6.2城市人口规模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统计年鉴》(2008年),2007年市区户籍人口419.5万人,常住人口539.91万人。

? 规划指标

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0年市区常住人口450万人,常住人口570万人。

本次评价中采用等比插入法推算规划2007年市区户籍人口规模和常住人口规模。

以2000年为推测起始年,该年户籍人口为372.56万人,得出规划2007年市区户籍人口规模为425.21万人。

以2000年为推测起始年,该年常住人口为450.24万人,得出规划2007年市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31.06万人。

? 实施评价

按市区户籍人口指标评价,根据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的计算公式如下:

(419.5-425.21)/425.21*100%=-1.3%,根据等级划分表,属一级评价标准,得分为100分。

按市区常住人口指标评价,实际常住人口数已超出规划预测规模,按《实施评价方法研究》,当现状值超过规划值时,按满分计,因此本项得分为100分。

综上,城镇化指标评价得分为100分。

1.7、控规编制

? 控规编制状况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杭州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主要平台。上城区划分为7个规划管理单元、下城区划分为10个规划管理单元、拱墅区划分为17个规划管理单元、

21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西湖区划分为25个规划管理单元、江干区划分为17个规划管理单元、下沙城划分为29个规划管理单元、滨江划分为16个规划管理单元、西湖风景名胜区划分为9个规划管理单元。

杭州市规划管理单元编制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城区或 组团名称 上城区 下城区 拱墅区 江干区 西湖区 下沙城 滨江城 西湖风景区 小 计 大区编号 SC XC GS JG XH XS BJ XF 中区(单元) 个数 7 10 17 17 25 21 16 9 129 已编制覆盖 7 10 17 17 25 20(松合单元) 16 9 128 备注 含在编,不含萧山余杭行政范围 ? 控规编制实施评价

总体规划实施层面包括下一层次规划(主要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控规覆盖较完整的情况可以认为是总体规划得到了落实。评价体系选择控规覆盖率因子加以衡量。

由于杭州市萧山区和余杭区城市规划的编制及管理独立,因此本指标计算杭州市区除萧山和余杭的控规覆盖率作为指标值。

计算方法:控规覆盖率Y1=控规覆盖面积/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 *100%

覆盖率Y(%) 得分 一级 98-100 100 二级 95-97 80 三级 92-94 60 四级 88-91 40 五级 85-87 20 六级 <85 0 * 由于控规覆盖地域可能超出城市建设用地界线,因此分城区覆盖率若大于100%,按照100%计算;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控规覆盖率达到99.2%,得分为100分。

结果显示杭州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情况较好,能有效的指导城市的发展

22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建设和项目审批。

1.8、过程性规划编制

? 近期建设规划

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编制和报批过程中,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其中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另外,2004年,杭州市单独编制《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年)》,2005年继续编制《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

? 年度行动计划

2007年1月,杭州市开始编制《2007杭州城市行动规划建议》,并于3月底完成送审稿;2007年9月,杭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8年度行动计划》,于2008年初完成报批稿;2008年7月,杭州市规划局组织新一轮的《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2009年度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 过程性规划编制评价

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性规划,贯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很好地体现规划体系的完整性。规划评价得分为100分。

1.9、分区规划

? 规划编制情况

2003年5月杭州市各城区开始编制分区规划,范围覆盖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和余杭区等8个城区,2003年10月杭州市规划局将分区规划的中间成果进行规划公示。2005年,上城区、下城区、拱墅区、江干区、西湖区等五城区完成了分区规划送审稿完善。其余的滨江区、余杭区和萧山区也各自完成了分区层面的规划送审完善。其中萧山区于2007年完成《萧山次区域规划(2003—2020年)》,将萧山城区、义蓬组团、瓜沥组团、

23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临浦组团等“一副三组团”分区规划进行汇总整合。余杭区于2008年基本完成《余杭区区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因此市区分区规划覆盖率为100%。

? 实施评价

按《实施评价方法研究》,照下表的评分标准,得出分区规划编制的实施评价得分为100分。

覆盖率(%) 得分 一级 98-100 100 二级 95-97 80 三级 92-94 60 四级 88-91 40 五级 85-87 20 六级 <85 0 1.10、专项规划编制

1.10.1西湖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

西湖风景名胜区包含9个规划管理单元,这9个规划管理单元目前均在编制中。

覆盖率=9/9*100%=100%,得分100分。

1.10.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

杭州市人民政府已公布26个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目前均已完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覆盖率=26/26*100%=100%,得分100分。

1.10.3重要地段城市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中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和城市近期发展的重点内容,规划确定以下为重要地段:环西湖景区保护和风景旅游区、钱江新城、东站枢纽、地铁沿线、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钱江经济开发区、丁桥地区、望江、近江地区、复兴地区、运河两岸地区、汽车城地区、庆隆地区、香积寺路以北地区、塘北地区、三墩地区、上泗地区、滨江中心区、浦沿单元地区、九堡中心单元地区、下沙城中心区、下沙东大型居住区,共计23处。

在以上重点地区,均编制了城市设计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除此之外,在城市

24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各重点开发地区编制了大量的城市设计和修规,近年来编制此类项目约109项。

规划以规划应编制地区实际编制情况为衡量标准。

覆盖率(%) 得分 一级 98-100 100 二级 95-97 80 三级 92-94 60 四级 88-91 40 五级 85-87 20 六级 <85 0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重要地段城市设计覆盖率达到100%,得分为100分。

2、空间发展实施

2.1、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

总体规划对于杭州市区空间结构的概括为“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布局形态为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评价体系选择以空间测算方法测算“一主三副六组团”各自建设用地现状的形态率,评价是否依旧维持了组团式形态。计算公式为:形态率=A/L2(其中:A为区域面积,L为区域最长轴的长度)。数值越小,带状特征越明显。

? 现状形态率(2007年)

主城:区域面积约19238.75万平方米,长轴约27732平方米,形态率为:0.25。

江南城:区域面积约11133.32万平方米,长轴约22300平方米,形态率为:0.22。

下沙城:区域面积约5675.65万平方米,长轴约15795平方米,形态率为:0.23。

临平城:区域面积约2214.08万平方米,长轴约11812平方米,形态率为:0.16。

塘栖组团:区域面积约849.86万平方米,长轴约12220平方米,形态率为:0.057。

25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良渚组团:区域面积约1498.80万平方米,长轴约15357平方米,形态率为:0.064。

余杭组团:区域面积约1815.28万平方米,长轴约11187平方米,形态率为:0.15。

临浦组团:区域面积约917.42万平方米,长轴约5434平方米,形态率为:0.310。

瓜沥组团:区域面积约1076.09万平方米,长轴约7952平方米,形态率为:0.170。

义篷组团:区域面积约1190.68万平方米,长轴约15825平方米,形态率为:0.048。

? 规划形态率(2020年)

主城:区域面积约20084.89万平方米,长轴约27590平方米,形态率为:0.26。

江南城:区域面积约12736.01万平方米,长轴约22390平方米,形态率为:0.25。

下沙城:区域面积约9153.56万平方米,长轴约18991平方米,形态率为:0.25。

临平城:区域面积约6745.12万平方米,长轴约15555平方米,形态率为:0.28。

塘栖组团:区域面积约1018.15万平方米,长轴约13850平方米,形态率为:0.053。

良渚组团:区域面积约1019.13万平方米,长轴约11910平方米,形态率为:0.072。

余杭组团:区域面积约2317.23万平方米,长轴约9233平方米,形态率为:0.27。

26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临浦组团:区域面积约1338.41万平方米,长轴约8803平方米,形态率为:0.173。

瓜沥组团:区域面积约737.00万平方米,长轴约7154平方米,形态率为:0.144。

义篷组团:区域面积约2391.13万平方米,长轴约21400平方米,形态率为:0.052。

? 形态率指标评价

由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没有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图,难以准确界定近期建设用地范围线,规划采用城市总体规划远期用地规划范围线进行形态率评价,考察城市建设用地几年来的实施情况是否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发展。

(1)计算方法:采用空间量算方法测算现状“一主三副六组团”共十个部分形态率,与规划形态率值比较偏差情况,根据下表得到十个得分Yi(i=1-10)。现状形态率值超过规划值时,按照满分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25 0 偏差范围(%) -(0~5) Y得分 100 -(6~10) -(11~15) -(16~20) -(21~25) 80 60 40 20 根据Yi(i=1-10)计算本项指标最后得分可采取两种方法。

方法一:计算Yi(i=1-10)的算术平均分,综合判断形态率评价等级。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但掩盖了组团间形态率差异,难以反映个别组团发展形态率过小的情况。

算术平均值得分 指标得分 一级 >90 100 二级 90~70 80 三级 70~50 60 四级 50~30 40 五级 30~10 20 六级 <10 0 (2)“一主三副六组团”形态率评价:

主城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25-0.26)/0.26=-3.8%,因此Y1得分为100分,显示副城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江南城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22-0.25)/0.25=-12%,因此Y2得分为60

27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分,显示副城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下沙城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25-0.23)/0.23=8.7%,因此Y3得分为100分,显示副城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临平城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16-0.28)/0.28=-42.8%,因此Y4得分为0分,从得分情况看,显示副城没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但从建设用地的发展看,副城基本上还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只不过部分建设形态比较缓慢。

塘栖组团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057-0.053)/0.053=-7.5%,因此Y5得分为80分,显示组团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良渚组团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064-0.072)/0.072=-11.1%,因此Y6得分为60分,显示组团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余杭组团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15-0.27)/0.27=-44.4%,因此Y7得分为0分,从得分情况看,显示组团没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但从建设用地的发展看,组团基本上还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只不过部分建设形态比较缓慢;

临浦组团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31-0.173)/0.173=79.1%,因此Y8得分为100分,显示组团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瓜沥组团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17-0.144)/0.144=18.5%,因此Y9得分为100分,显示组团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义篷组团形态率评价:指标偏差=(0.048-0.052)/0.052=-7.7%,因此Y10得分为80分,显示组团基本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发展;

(3)总体形态率评价:

根据方法一,算术平均分法,则总体形态率评价为:(100+60+100+0+80+60+0+100+100+80)/10=68分,位于算术平均值50~70之间,其评价得分为60分。以上得分是基于现状形态率为2007年,而规划形态率

28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为2020年的前提条件。从得分情况看,杭州市城市建设用地实施基本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形态在逐步完善。

2.2、居住功能

2.2.1居住用地规模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通过现状建设用地的汇总,至2007年底城市居住用地规模为92.47平方千米。

? 规划指标: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2000年的现状居住用地为53.79平方千米,规划2010年的居住用地为88.94平方千米,折算至2007年居住用地为78.4平方千米。

? 实施评价

居住用地规模指标评价根据居住用地规模现状值与规划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所处范围决定指标得分。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25或<-25 0 ±(0~5) ±(6~10) ±(11~15) ±(16~20) ±(21~25) 100 80 60 40 20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

指标偏差=(92.47-78.4)/78.4*100%=17.95% 其指标偏差为四级,得分为40分。

2.2.2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主要指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拆迁安置房等。其开发情况由年均开发建筑面积现状值与规划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所处范围决定指标得分。

29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 现状指标:

近三年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下同)年均开发建筑面积为170.26万平方米。

年份 2005 2006 2007 年均现状值 经济适用住房 79.88 99.42 100.9 93.4 拆迁安置房 102.53 63.15 64.9 76.86 合计 182.41 162.57 165.8 170.26 ? 规划指标

根据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近期经济适用住房将保持每年开工10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住房考虑每年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0~5) > 0 100 二级 -(6~10) 80 三级 -(11~15) 60 四级 -(16~20) 40 五级 -(21~25) 20 六级 < -25 0 ? 实施评价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

指标偏差=(170.26-200)/200*100%=-14.87% 其指标偏差为三级,得分为60分。

2.3、生产功能

2.3.1工业用地规模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通过现状建设用地的汇总,至2007年底工业用地规模为113.94平方千米。

(如果萧山余杭同比例增加22平方千米左右,工业按50%计。113.94+11=124.94)

30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 规划指标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2000年的现状建设用地为229.01平方千米,工业总用地55.52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为24.24%,人均工业用地21.88平方米。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2010年的现状建设用地为327.68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区304.70平方千米,外围六大组团为22.98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68.01平方千米,占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22.32%,考虑到外围六大组团近期发展大部分主要以工业带动为主,如义蓬组团、瓜沥组团、临浦组团、塘栖组团等,因此,本次考虑外围六大组团占建设用地比率约为35%,则六大组团工业用地为8.04平方千米。

规划2010年市区工业用地规模为76.05平方千米。采用插入值计算法,则规划2007年工业用地规模为:[(76.05-55.52)/(2010-2000)]*7+55.52=69.89平方千米。

? 工业用地规模指标评价

工业用地规模指标评价根据工业用地规模现状值与规划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所处范围决定指标得分。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工业用地规模指标等级评价标准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11~15) 60 四级 ±(16~20) 40 五级 ±(21~25) 20 六级 >25或<-25 0 ±(0~5) ±(6~10) 100 80 指标偏差=(113.94-69.89)/69.89*100%=63.03%

根据以上指标等级评价标准,工业用地规模指标偏差大于25%,其评价得分为0分。

现状工业用地远远超过规划预期目标,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杭州市城市

31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建设步伐在“十五”和“十一五”之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建设用地规模也远远大于规划预期建设用地规模;二是在最近几年,工业经济的发展在GDP中仍然占较大比重,是杭州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符合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业立市”的精神。

2.3.2工业企业搬迁完成率

考虑到企业搬迁的长期性,本次企业搬迁完成是指企业已经启动搬迁,包括企业新址正在建设或办理前期手续阶段。

? 企业搬迁现状

到目前为止,列入市工业企业搬迁计划的129家企业中,57家市属企业已有新华集团、杭芝机电、金鱼集团、达利、汽车发动机厂、杭华油墨等15家完成搬迁,31家企业新址正在建设或办理前期手续,11家企业正在寻找新址;72家区属搬迁企业中,53家企业已完成搬迁或关停,3家企业新址正在建设或办理前期手续,16家企业正在寻找新址。

现状已搬迁企业为15+31+53+3=102家 ? 企业搬迁规划

由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没有明确近期企业搬迁数,因此,本次规划指标从近期建设规划中获取。

近期建设规划明确至2010年需搬迁67家工业企业,加上第一批16家企业中的8家未纳入企业,至2010年需搬迁75家工业企业。考虑到第一批企业搬迁是从2002年启动,因此2007年企业应搬迁数采用插入值法可得如下结果:[75/(2010-2001)]*6=50家。

? 工业企业搬迁完成率指标评价

工业企业搬迁完成率指标根据已经搬迁大型市属企业(包括启动搬迁的企业)数占规划目标数的百分比衡量。计算方法:百分比=已搬迁企业(包括启动搬迁的企业)数/规划搬迁数*100%。

32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百分比=已搬迁企业(包括启动搬迁的企业)数/规划搬迁数*100%

百分比(%) 得分 一级 >94 100 二级 90-94 80 三级 85-89 60 四级 80-84 40 五级 75-79 20 六级 <75 0 百分比=102/50*100%=204%

从以上百分比可知工业企业搬迁完成率得分为100分。

企业搬迁完成率良好,主要是“十一五”以来,杭州市加快工业企业搬迁步伐,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门组织编制《杭州市主城区工业企业搬迁规划》、《杭州市、区属搬迁工业企业原址土地储备专项规划》和《杭州市区部分属地管理工业企业搬迁规划》等,并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企业顺利搬迁。

2.4、公共服务功能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通过现状建设用地的汇总,至2007年底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模为61.62平方千米。

? 规划指标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2000年的现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为31.34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为15.30%,人均工业用地13.15平方米。

按照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2010年公共设施用地总量为48.02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为15.76%,人均工业用地14.25平方米。

按照等比插入法计算得出2007年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值为42.23平方千米。 ? 实施评价

公建用地规模指标评价根据现状值与规划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所处范围决定指标得分。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33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0~5) 100 二级 ±(6~10) 80 三级 ±(11~15) 60 四级 ±(16~20) 40 五级 ±(21~25) 20 六级 >25或 <-25 0 对比2007年的现状值和规划值,可得出 指标偏差=(61.62-42.23) /42.23*100%=45.9% 指标偏差为六级,得分0分。

2.5、城市交通功能

? 现状指标

根据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年度行动计划,通过现状建设用地的汇总,至2007年底道路广场用地规模为58.98平方千米。

? 规划指标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确定2000年的现状道路广场建设用地为19.13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为9.35%,人均用地8.03平方米。

按照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2010年道路广场用地总量为34.76平方千米,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为11.41%,人均用地10.34平方米。

按照等比插入法计算得出2007年道路广场用地规划值为30.07平方千米。 ? 实施评价

道路广场用地规模指标评价根据现状值与规划目标值之间的偏差所处范围决定指标得分。

指标偏差=(现状值-规划值) /规划值*100%

偏差范围 (%) 得分 一级 ±(0~5) 100 二级 ±(6~10) 80 三级 ±(11~15) 60 四级 ±(16~20) 40 五级 ±(21~25) 20 六级 >25或 <-25 0 对比2007年的现状值和规划值,可得出 指标偏差=(58.98-30.07) /30.07*100%=96.1% 指标偏差为六级,得分0分。

34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2.6、名城保护

2.6.1历史文化保护项目实施

历史文化保护在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中有20个项目,包括历史街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建筑保护等,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建设完成。

百分比=20/20*100%=100%,得分100分。

历史文化保护近期建设项目

类别 序号 1 项目名称 跨湖桥遗址公园 建设 性质 续、新建 新建西湖博物馆、中国财政博物馆、运河博物馆、韩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等大型博物馆,扩建南宋续、新建 官窑博物馆,建设萧山博物馆、桐庐博物馆、韩国临时政府杭州旧址纪念馆、临安博物馆等一批中小型博物馆。启动八卦田景区的保护整治建设工程。 编制完成塘栖、衙前、进化等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详续、新建 细规划,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修复部分濒危的建筑及街巷。 改建 改建 新建 新建 新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改建 修复历史建筑8500平方米,复建面积4900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 旅游部分包括五星级国际度假酒店、良渚文化公园、休闲娱乐步行街等 42平方千米 主要开发建设釜托寺宗教文化、独松关古隘古道、牙山战马顶、休养度假村、鱼石岭水库等景区、景点 建筑面积2.52万平方米 对长河老街古建筑进行保护开发 文化、休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310亩 对西兴老街1.7平方千米实施保护 修复、建设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占地面积10.14公顷,修复历史建筑3.7万平方米,复建0.7万平方米 规划面积约98万平方米,环境整治、建筑修缮、基础设施完善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2 博物馆体系的建设 3 4 历史街区保护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编制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详细规划 上城区元福巷历史地段保护 拱墅区桥西历史地段保护区 中国良渚文化村、文化展示和遗址保护 良渚国家遗址公园 百丈釜托寺景区项目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 长河老街核心区块保护 笕桥历史文化街 西兴老街核心区块保护 清河坊历史文化特色街区二期 五柳巷历史保护地段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文物古迹保护 16 历史建筑,文物古迹保护 修复钱学森、郁达夫等名人旧(故)居,修复高家花园、梁宅、太平天国听王府、东岳庙、伍公庙、阮公祠、王文韶大学士府、钱王祠、海潮寺、欢喜永宁桥、半山桥、凤凰寺、续、新建 源丰祥茶号旧址、汪宅等文物建筑,加快杭州碑林二期工程建设,逐步修复孔庙,加强对飞来峰、南山造像、烟霞洞、慈云岭等石刻造像和梵天寺经幢等野外石质文物防风化保护工程。 续、新建 加强对凤凰山老虎洞窑址的保护,建设南宋皇城遗址17 遗址保护 35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公园和南宋太庙遗址公园。将乔司镇千人坑建设成为杭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行严官巷南宋遗迹保护展示工程。严官巷南北两侧经过考古发掘,发现南宋御街、三省六部北围墙、白严官巷南宋遗迹保护展示工程 续、新建 马庙遗址等遗迹,并出土大量南宋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是南宋临安城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我们将在遗迹原址建设地下文物保护与展示工程。 完成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 继续调查,推荐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列入保护清单,并续、新建 完成历史建筑的保护规划。继续将确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历史建筑推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结合灵隐景区的整治对法云弄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续、新建 缮孩儿巷98号建筑、三三医院旧址、大资福庙、菩提精舍、玛瑙寺、国家厂丝储备杭州仓库、五峰草堂等 18 历史建筑保护 19 20 历史建筑保护 *《引自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 2.6.2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项目实施

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在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中有15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建设完成。

百分比=15/15*100%=100%,得分100分。

西湖风景名胜区近期建设项目

序号 1 2 3 4 项目名称 灵隐景区保护整治工程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龙井茶文化景区整合工程 虎跑公园整治 建设 性质 整治 整治 整治 整治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道济古村、天竺香市等景点建设及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等 规划面积约98万平方米,住户动迁、修缮建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拆除违法建筑 实施“一村、一寺、一园、一馆、一峰”,面积约310万平方米,其中重点整治区块168万平方米 维修老建筑5670平方米,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完善展览陈设 保护性维修六和塔5662.74平方米,维修景区内老建筑1800平方米,完善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一步挖掘景区文化、历史内涵 维修景区内老建筑1600平方米,对九溪十八涧进行治理,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改造及建设、植物园观赏温室、灵峰梅园扩建、植物园综合实验室、植物园科普馆等 道路、基础设施改造、海洋动物表演馆、非洲食草动物展示区、亚洲食草动物展示区、两栖爬行动物展示区、小动物乐园等,面积约100亩。 公园内园路、建筑、设施改造,生产用房搬迁 大门及配套设施、周边环境及园内整体环境综合整治,100亩 13亩 对少年宫广场进行改造 5 六和塔景区整治工程 整治 6 7 九溪景区整治工程 植物园景区改造 整治 改造 8 9 10 11 12 杭州动物园改造 太子湾公园改造 少儿公园改造 黄龙洞景区建设 少年宫广场改造工程 改造 改造 整治 改建 改造 36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实施评价

13 14 15 中国茶叶博物馆 市政基础设施 “百千工程” 新建 新、改建 改造 建设西湖龙井茶示范茶园100亩,茶博特色茶树资源圃10亩 新建垃圾中转站300平方米,新、改、扩建公厕900平方米,截污纳管 九溪、梵村、满觉陇、净寺社区(村)等基础设施改造及环境整治 *《引自杭州市近期建设规划》 2.6.3运河文化保护项目实施

运河文化保护有18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建设完成。

百分比=18/18*100%=100%,得分100分。

运河文化保护近期建设项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项目名称 运河污染综合整治项目 运河桥梁整治与景观带整治工程 运河主城区段整治工程 艮山流水苑亲水平台工程 朝晖七区运河景观贯通节点工程 运河景观带亮灯工程 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建设 小河公园、石祥公园、富义仓遗址公园建设 水上巴士亮灯工程 LOFT文化公园建设 运河两岸章家坝、新塘、水湘、皋塘、闸弄口五个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 运河两岸20公里游步道建设 运河沿岸“杭汽发”、“东南面粉厂”、“杭一棉”搬迁工作和“果品市场地块”、 “水湘地块”、“章家坝地块”、“新塘地块”、“浙麻置换地块”整理出让工作 富义仓遗址保护、桑庐、广济桥修缮工程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水体整治工程(三堡船闸输水廊道工程、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和睦港清淤工程) 路网工程(建设巨州路、小河路、赵伍路、轻纺路、湖墅北路、长乐路、香积寺路、车站南麓、严家弄路、运河东麓、三新路、昙花庵路、凤起东路、钱江路建设) “一廊二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运河二期项目景观工程 《引自杭州市运河指挥部(集团公司)年鉴》

2.7、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7.1重大供应设施工程项目建设

根据已开工建设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数占规划项目数的百分比换算为评价等级。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a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