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更新时间:2024-05-25 13: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一辨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和对方辩友在一起讨论关于利益,道义以及人际关系的命题。我方的观点是: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首先让我们明确辩题中关键词的定义。

我方认为,所谓利益,指的是人在物质和心理上所能得到的需求的满足;而道义则指道德和规范。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而判定利益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哪个更大,标准是哪一方在人际交往中起根本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命题讨论的背景不应局限在现实的表层,而应将目光深入现实的深层,并从大历史的角度追本溯源,方能得出一个更接近真理的结论。 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一生,正是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而只有在人与人之间需求的满足,或者说利益的获得中,才发生了人际交往的可能。脱离了需求满足即利益获得,人际交往就没有意义。因此可以肯定,利益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我们不妨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

在历史上,我们知道,不同的阶段的社会有不同的道义,道义总会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演化,因为历史的进步产生了利益分配新的需求。道义作为利益分配的协调者,为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利益分配服务,使得利益在人际关系中更好的分配。社会人对人际关系的某种行为,或许受到道义的影响,这点我们并不否认,但是,用更为深邃的眼光和更加宽广的历史视角,不难发现利益才是道义背后的决定者,是历史演变无法剥离的。正是利益分配需要的不断改变,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结构,造就了各种人际关系。 利益在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发现无谓的利益争夺并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于是订立契约关系是利益分配更为合理,而这种契约的抽象概括和升华就成为了道义。 而从现实的深层来看待利益和道义我方认为,脱离利益的道义没有任何意义,道义正是为了协调利益分配而存在的。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人具有必然的利己心,往往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因此在利益的协调之中,为了避免这种不公,人类用道义来协调利益分配,使之接近公平。换句话说,道义是有利益和利益分配的存在而产生的,利益是居于根本性的因素。(比如,父母出于本能养育子女,为了使父母们老有所养,付出得到回报,道义规范人们应该孝顺父母。这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报恩\。)歌里唱,\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鼓励大家参军的落脚点还是在于保卫祖国的行为同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表面上这是一种道义的教化,但从整个社会利益来说,这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和谐稳定,人类社会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这种规范,其目的就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 (说明:在此所谓的利益是一个对于所有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宽泛概念,和蝇头小利有着本质区别,对方缩小利益的范畴是要及时指出。)

综上所述,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一辨陈词) 谢谢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给出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弘扬了道德的高尚。可是,我就奇怪了,对于今天这样一个比较性的辩题,对方辩友却一直没有给出一个令我们信服的利益和道义的定义,更没有阐明两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那又何以得出谁的影响更大的标准呢?我方坚持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

首先,从利益、道义、人际关系三者的关系来看,人们建立人际关系,是为了生活地更

好,换言之,是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然而,我们要明白:利益不仅包括个人利益,还包括集体利益;不仅有物质利益,更有精神利益,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原始社会,没有道义可言,人类为了生存和共同的利益才组织到了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利益发生冲突时,便需要有一种规则来调配利益分配,道义作为这一准则的一小部分便应运而生了。因此,我们说,道义产生的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分配的一种规则,没有了利益和利益分配,道义便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依据这一点我们便可以得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第二,在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利益比道义的普遍适用性更强。在人际关系中,利益起到了主导的作用,而道义起到的只是调节和缓和的作用。这就好比一台电脑,我们可以将利益定义为电脑的操作系统,它主导着人际关系的方向和范围;而道义则是优化软件,它起到的只是维护和缓和正常人际交往的作用。一个是操作系统,一个是优化软件,哪个对于人际关系这台电脑的运行影响更大,相信大家不言自明了吧!

第三,在人际关系的变更中,利益比道义的渗透性要更广泛。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利益和道义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谁的影响应该更大的问题。况且我们今天所说的影响不仅包括维护和促进等好的影响,更包括破坏分裂等坏的影响。对方辩友一直强调道义对人际关系的优良影响,是不是已经承认了在坏的影响方面,利益已经起到了主导作用呢?另外,难道真像对方辩友所言,道义都是好的,利益都是坏的么?当然不是。没有革命烈士为了广大人民群众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怎么可能会在这里进行辩论?没有“三个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坚定信念,怎能建立起今天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然,我们不否认道义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但是今天,在讨论它们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时,我们必须看清,从本质上讲,利益是主导的,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马克思也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关系。为私利而奋斗,为他利而牺牲,不正说明了利益之广吗?一个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正是为了他人、集体的利益吗?是利益,让我们在现实中拼搏奋斗;是利益,让我们在于他人的合作中共同发展,这些关于合作、关于和谐社会、关于竞争发展的人际关系中得道义,不正是利益交给我们的吗?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还是要论古说今。举一些古代人物的例子,如桃园结义。

辩论方向吗?可以以集体对个体,城市包围同村的角度出发,即,即使是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那也是个别现象,并且这些个别现象都没有好的下场。并且,即使是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那也是暂时的,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邪不胜正吗!即使是在语言上,忘恩负义,见利忘义,利益旬心等,往往是当利益大时所说的贬义词。 我想的大概就这么多,如果再想到什么的话再来补充。

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四辨陈词 。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对方辩友来讨论这样一个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人际关系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究竟是利益还是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对方辩友今天给出了很多典型的事例,弘扬了道德的高尚,诚然如此,但是我必须请对方辩友面对现实,先来看看你们犯的一些错误。

首先是审题不清。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在跟我们讲,再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面对利益和道义的选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道义在其中是如何的重要如何地高尚,但是非常可惜,今天的辩题是一个实然层面的问题,讨论道义应该如何重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当在现实中寻找答案,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影响,我们都应当以现实作为判断的标准。 其次是概念混淆。对方辩友今天一直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利益和道义的定义,更没有阐明两者在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关系,而是空泛地告诉我们,道义包含了什么东西,这样感性的说法显然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对方辩友没有看到道义的产生实质上是人类对利益分配的一种规则和规范,没有利益和利益的分配,道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最后是逻辑混乱。对方辩友明确地告诉我们,人是具有利己的本性的,可是却不认为利己是道义产生的基础,既然是本性,请问人又是如何摆脱的?道义是后天的教化,狼孩具有人的根本特性,但是没有后天教化,还能说他有道义么?另外,对方辩友已经在公边阶段认可了利益和道义相比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一个主导性的地位,却说这个主导性的地位不是影响更大的因素。那么请问,究竟什么才是影响更大呢?对方之后提出的几个评判标准都被我方在自由辩论中证明是荒谬的,却始终没有进一步建设性的意见了。 义利之辨远在孔孟时代就是中国知识阶层关心关注的问题,几乎所有参与讨论的,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责任的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诚然,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文化的伟大民族,其民族精神、文化生命之长盛不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关怀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地认识到了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危害。但是我们更愿意去看一下,先哲们如此倡导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看到,忧国忧民的先哲们对道义的倡导,是基于这样一个社会背景或者我们不妨称之为现实:我们身边有人拜金有人贪财,有人见利忘义,有人背信弃义,利益长久以来地成为了操纵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最根本的动力,所以他们从沉默的大多数中走了出来,要高唱着道义之歌,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典型、榜样,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 应该。仅仅是应该。现实就摆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近乎神话的榜样或者是高歌猛进地倡导一种价值,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实就是现实,我们必须面对。只有正视现实我们才有资格去谈理想,谈应该。人际关系是现实的,对人际关系所可能发生的影响也是现实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利益与道义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哪个的影响应该更大。 对方辩友今天给了我们很多例子,那些英雄,有些甚至是悲剧英雄式的人物的确把道义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敬仰他们,崇拜他们,我们为人类精神能孕育车这样伟大的牺牲者而感到骄傲,我们也承认这些英雄的确带动了一些人,至少他们都曾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造成过冲击、震撼和感动。可是所有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而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仍旧要面对生活中的幸福和悲伤,仍旧要在生活中现实地做出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选择最有利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让渡出自己的利益去与人合作还是为了自己直接的利益去与人竞争,可是不论如何选择,现实中的我们都不会无私地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放弃一切,这与人之本性都不相符。道义第一的乔峰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时候不也要为自己的生世和声誉去争么?难道这个让乔峰拼出性命去证明的自己的清誉,仅仅是一种道义的存在,与他的利益毫无关系?

资源是有限的,这样的前提之下,人生存的本能决定了人必须是利己的,否则人类的存在都没有了依据。而在放弃一切追求道义的理念之下,没有经济发展没有个人财产没有个人

对价值的判断和取舍,天下是大同了,可是个体人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

当然我们不否认道义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作为一种对利益分配的规则规范,道义的存在的确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讨论对人际关系发生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必须看清楚,哪个是主导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对利益的渴望在人类行为的背后发挥着主导性、操纵性的作用。我相信,是利益的存在让我面对现实,让我在现实中拼搏奋斗,让我让渡出自己部分的利益去与他人合作,这些关于合作、关于互助、关于和谐社会、关于竞争发展的的人类社会的道义,不正是利益教会我们的么?

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四辨陈词

1、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长久,可能持续数十年甚至一辈子。如:当一个人由于失误给他人造成沉重的伤害时(这种伤害不一定是伤及性命的,也可能是情感上的),此人由于自身内心良心的谴责,这将会是数十年或是一辈子解不开的死结,坠于心中,无法释怀,这必然严重影响双方的人际关系。这不一定是利益上的伤害,而且往往也不是利益伤害能够比拟的。

2、道义的影响更为深刻和难解。有句话说的好,凡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利益上造成的影响,必然可以用新的利益得到化解。而两相比较,只有道义才能造成刻骨铭心的影响。如中日关系,由于当年非道义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内心造成的影响,岂是利益等可以化解的,这已经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数代人间的关系。

3、道义的影响将会波及无关的第三方,而利益的影响仅限于利益相关当事人。如德国纳粹二战时的罪行,中国或其他如瑞典(未参战国)的人民,当知道这些历史后,出于人类共同的良知,将会影响他们对德国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和看法,也影响着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中国等是无关的第三方,并非直接的当事人。

4、道义的影响将不一定会随着事件的结束而结束,但利益的影响将随着事件结束而结束。欠债还钱,当把钱还清以后,大家还可以正常交往。而当对方因为欺骗、背叛等道义原因伤害你后,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对方也多次表示了道歉,但可能你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没有办法恢复,心中的芥蒂很有可能无法抹去。

正方猜测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可能从以下几方面论证他们的观点:

第一,对方辩友可能会泛化利益的概念,将辩题中的“私人利益”泛化到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对方辩友还可能会认为人们坚持道义的行为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利益,从而否定道义的存在,并论证我方观点不成立。

第二,对方辩友可能会忽视人的社会性特点,论证利益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基础,认为道义只是对获得利益的方式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进而通过论证基础比手段更重要来论证他方观点的成立。 第三,对方辩友可能把通过人际关系能够获得利益的可能性等同于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而从利益无处不在,认为从人际关系获得利益就是利益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从而来论证己方观点。 第四,对方辩友还可能坚持今天的辩题只是事实判断,不给出何者这一方面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的标准,而仅仅依靠堆积重利轻义的社会现象来论证事实上他方观点的成立。 猜测完毕,谢谢! 反方猜测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方将从以下几个观点来猜测对方立论: 首先,对方会把道义的概念无限的扩大,认为凡是积极方面的影响都应该归属于道义的范畴之内,而忽略了利益的存在。 其次,对方将从道义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可以抑制不良的人际关系这两方面来论证道义作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第三,对方辩友将从道义的影响程度来论证,认为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浅层次,而道义的影响才是根本的,长远的。 最后,对方辩友还将说在我们大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道义作为大多数人的内在行为准则,将对人际关系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我们猜测的观点是否与对方所要陈述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还将洗耳恭听。 正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人际关系是同人类起源同步产生的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也是人类中最普遍的关系。那么什么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类在现实社会的实际活动中,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一种认知,情感关系和相应的行为举动关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取决于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

此外,利益和道义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但当义与利同时出现,并作为一个相对概念的时候,利更多的体现为自我利益的追求,而义则指的是对道义和公益的追求。所以要判断是道义还是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我们就要看究竟是哪一个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和持续性的影响。

首先,道义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影响。人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而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孟子曾说过: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卢梭也说过: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由此可见道义是人的社会性的基础,遍及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中国为例: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文化熏陶,因此我们的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道德指向性。而利,需要以不违反道义的手段获得。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就道义对生产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重大影响也有详细论述。 其次,道义对人际关系有持续性的影响。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物质和精神方面

的需要是正当的,但当对物质和精神追求纯粹个人化的时候,这种需要就变成了利。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但每个人对自己个人利益的满足又是有限的,因此无限的欲望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正是这种矛盾导致了个人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并直接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即使每个人的个体利益可以协调,但人们仍会利尽而疏,甚至利尽而散。在物质生产和精神创造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需要对每个人个人利益的追求和满足进行协调,制约和规范。而道义,即道德,正义和公益,正可以调整社会关系的以义引利,以义导利,以义制利,让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的更加长久,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我方坚信,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反方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利义之辩,自古有之。面对今天的辩题,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让我们先来区分几个概念。利益是指人们对精神,情感的需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道义是指道德和正义,而人际关系指的是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下面,我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方论点:

首先,从影响的范围上来说。

第一,利益比道义在空间范围上影响更广。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促使经济,政治和文化诸多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联系,冲突和融合。人际关系不仅涉及个体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各地区,民族,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而造成这种人际关系“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物质利益的扩张。正是由于主体各自利益的需求,才使不同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能够淡化道义上的差异,甚至是冲突,而去进行相互合作。

第二,利益比道义在时间范围上影响更长。纵观人类历史,在不同的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而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便是不同社会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在原始社会人们遵循的是公共利益,在阶级社会,人们遵循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则遵循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相对于利益而言,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局限性。在阶级社会,阶级冲突也是人际关系的一个表现,而阶级冲突是由阶级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的,这是道义无法调和的。 再者,从影响上来讲,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才是最根本的。根据马克思的交往理论,人际关系由经济关系所决定,而一定的经济关系则是以利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利益的变动直接导致了经济关系的变动,从而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最后,从利益和道义的关系上来讲,由马克思伦理学可知,经济利益决定了道义的体系原则和主要规范。对道义进行评判,就是要看其是否符合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现今,就是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防守反攻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大家好!

下面由我来指出对方立论中的几点错误。

首先,对方说我方将会从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以及国家利益的方面来讲,进而论证我们对利益的定义过于泛化。那么试问对方辩友,难道说利益上升到社会利益,上升到国家利益,它就不是利益了吗?

其次,对方把人际交往单纯归为认识情感关系,却忽略掉物质情感关系,但是马克思主

义把交往归为物质和体制两方面,所以对方辩友根本就是在以偏概全嘛! 第三,对方辩友说道义是人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而利益只是在不违反道义的情况下而做出的选择,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说法,美国攻打伊拉克为什么还会有利义之辩呢?

最后,对方辩友还说从根本上决定人际关系的是道义,它对人际关系具有持久性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为了利益会建立起更多的人际关系,在这些人际关系中,人们交往的目标也会更长远,而从中获得双赢也是交往的目标之一。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才具有根本性的影响。谢谢!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首先我想指出对方显然是将利益的概念泛化了,对方辩友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这些应属于道义的概念都归为利益的范畴之内,可大家都知道我国从先秦时代就有利义之争,那按对方辩友的意思这两千年来我们对利益的概念是不是都不清楚了?今天我们讨论利益和道义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这两个词语出现在同一个辩题之中它们之间显然要有一定的相对性。可按照对方所说的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全算是利益,那我们今天的辩题还有什么好辩的呢?出题的老师岂不是太无知了? 其次,对方辩友强调利益是人们行动的根本,但是今天我们比较利益和道义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这要从何者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影响来看。人际关系是一个社会学中的概念,它的基础是人的社会性。那么是何者构成了人的社会性呢?当然是道义。我们要用道义去教化人,规范人,从而使人产生社会性。此外,同样是追求利益的动物,它们为什么没有形成社会性呢?正是因为它们不具有人的道义。因此我方认为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正方任意辩手针对反方立论进行反驳: 谢谢主席,我们来看今天对方辩友给我们一个怎样的定义。对方说利益是人对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那么是不是说我们对道义的需要也应归属于利益。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么满足道义的需要岂不也应归为利益行为。既然道德行为也是利益行为,那么对方辩友还能举出一个有道义而无利益的例子吗?如果不行的话,那我们今天的辩题里岂不根本没有道义?在这样一个定义不严密的情况下我们又怎么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辩论呢? 第二,对方辩友提到一个标准问题,但时间和空间能够成为判断何者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的标准吗?我们说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正如我方一辩所说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社会性。而我们今天的辩题是道义和利益何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应该说何者具有更持续更根本的影响,它才对人际关系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才应该是我们判断何者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的标准。

另外,刚才对方在立论中说利益可以泛化为国家集体社会利益。既然如此,那为什么道义和利益仍会发生冲突呢?普通道德的定义是真善美,哪个国家对于真善美是不追求的呢?第二,对方辩友说人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利益。(时间到) 反方任意辩手针对正方的反驳进行再反驳,同时巩固本方立场: 感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一些看法,但是很遗憾我要告诉对方辩友,你们并没有完全听清楚我们立论所要说的主要内容。

首先,我们说利益是对物质精神的需要,但并没有说利益把道义也包含在里面啊。我们只是说利益是根本目的,而道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会达到我们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对方辩友怎么能说手段与目的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呢?而且道义并不一定对利益产生积极影响。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道义如果对人类起了阻碍作用,它必定会成为全人类实现根本利益的绊脚石啊。 其次,对方辩友提出人的社会性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标准,但社会关系就全部等同于社会道德吗?这个问题恐怕就值得大家深思吧。

第三,对方辩友说我们泛化道义,还提出每个国家都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真善美只是一个外壳,那么内涵是什么?其实我们说社会主义国家最广泛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这不正是真正内涵上的区别吗?谢谢!

短兵相接

正方:谢谢主席,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反方: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当然是人具有行为,具有追求利益的行为。我们也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说我们把利益的范围泛化了,但是我就不明白了,难道我们的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就不是利益了吗?难道说公共汽车不是汽车,而公共厕所也不是厕所吗?

正方:对方辩友说社会利益属于利益,那么一个人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这不正是申明大义吗?还有,对方辩友说人的行为是利益行为,但动物的行为也是利益行为啊,这样的话人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反方:对方辩友显然是在偷换我们的整体概念。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人际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而对方辩友却要讨论人与动物之间的区别。我们说人是最具有利益行为的,就此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教育乱收费关系到每一个家庭,但为什么我们社会上的教育乱收费行为却仍屡禁不止,以至于使教育成了中国十大暴利行为之一呢?

正方:当然是由于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另外刚才对方辩友说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追求利益的行为,这点我方不敢苟同。还有,对方辩友说社会利益,公共利益也是利益,同时又说利益不包括道义,那对方辩友岂不是已经自相矛盾了呢?最后还想请问对方辩友,各种动物之间有没有关系?

反方:对方辩友今天显然对动物很感兴趣,但是我们今天不是谈论人与动物的关系或动物与动物的关系,我们讨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啊。因为对方辩友刚刚回答我们的问题说他追求利益。我真的很想感谢对方辩友,对方辩友这就是在说他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将他之前所说的道义的心灵完全粉碎了。那是不是就说明了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正方:我们说那是一种坏的社会现象。刚才对方辩友已经承认,因为人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才形成了人际关系,而动物没有社会性,所以没有动物际关系。那在社会性中,是什么对人际关系在发挥作用呢?请问对方辩友,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究竟是什么利益使汪伦踏歌相送呢?

反方:对方辩友难道能说不好的人际关系就不是人际关系吗?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讨论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好,对方辩友你们要明确你们的辩题。

正方:我们并没有辩论哪个对人际关系有更好的影响。我们是说道义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影响到人的社会性。我们只是将人与动物做一个简单的类比,为什么对方辩友对此会如此敏感呢?

反方:对方一直在跟我们说道义是指道德和正义,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说的道德和正义的标准是什么呢?

正方:今天我们和对方探讨的是道义和利益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探讨道义的标准是什么。我方不否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但人们之间为什么会有人际关系呢?就是因为有道义的存在。人类如果只是单纯追求个人利益,那么人类跟动物就根本无异嘛。

反方:对方可能还不清楚,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是因为人类有意志的。而人又为什么会有社会性呢?是由于人类自然性的退化啊。对方辩友无法告诉我们什么是道义的标准,那你们又怎么知道他的行为是不是道义的呢?你连道义的标准是什么都不能确定,那你又怎么能说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正方:那么请问对方辩友,利益的标准又是什么?

反方:我方在立论中已经明确提到,利益是人们对物质,精神,情感上的满足和需求。既然对方不能给我们一个判断道义的标准,那我们又怎样去判断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呢? 正方:对方辩友,我们已经反复给出了道义的标准嘛,就是“真,善,美”三个字。请问对方辩友,你说人对于道义的追求也是满足利益的一种表现,那是不是说你今天所谓的利益已经将所有的东西都包含进去了呢?那请问我们的道义还如何存在呢?请对方辩友为我们举出一个纯为道义而没有利益的例子吧。

反方:我来回答对方辩友的这个问题吧。社会主义社会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李鸿志也提“真,善,美”啊,难道你能说他的行为也是道义的吗?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对“士为知己者死”是怎样理解的?

反方:人际关系的建立,发展,维持,破裂都是由利益导致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追求利益于是结成了人际关系,而又由于我们追求利益的不相同,造成了我们人际关系的破裂。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和你妈妈是基于什么样的利益才结成人际关系的呢?

反方:我和我妈妈结成人际关系不是由于利益也不是由于道义,我和我妈妈之间是一种真的情感。难道对方辩友能把情感也说成是道义吗?

正方: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动物之间也存在母子关系,那你觉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刚才对方辩友也承认,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性的一种体现,而法律正是道义的一种体现,那么我想请问到底是利益还是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把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法律归结为道义的一种体现,这可是不对的。对方辩友又说应该将亲情也归结为道义,那么我想问对方,你爱你的女朋友,你可以对她说我出于道义所以我爱你吗?

正方:那么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我们出于对温饱同学的同情为他进行了捐款,我们的这种行为也是有利益驱动的啦?

反方:我们为什么会对他捐款呢?就是因为我们想要帮助他,想让他吃得好,穿得好,让他上得起学嘛。这不是为了维护他的利益吗,对方辩友?

正方:他人的利益也是利益,那么请问对方今天你方的利益到底是什么呢? 反方:对方辩友难道能说他人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你的利益是利益,我的利益也是利益,利益就是为了在两者间达到一个双赢的状态。 正方:那么你说道义就没有作用吗?

反方:道义当然有作用,但不是根本作用啊。最根本的是为了追求全人类的利益啊。 正方:对方辩友今天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都归结于利益,那么请问今天你们将什么定义为道义呢?

一锤定音

提问嘉宾向反方提问:

嘉宾一:道义和利益在同一群体的情况下,哪个的影响更大。

嘉宾二:从生命无价的角度来说,利益和道义哪个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 谢谢嘉宾的提问,首先我来回答您的第一个的问题。您问道义和利益在同一群体的情况下,哪个的影响更大。我方认为,判断道义标准是看其是否实现了社会的最大利益。所以当二者是在同一个群体的时候,这个群体如果是国家和国家之间,那必然它是以国家利益为主。如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就要看它如何实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双赢利益最大化。

而嘉宾的第二个问题是从生命无价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我们说利益不但有个人利益,还有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荆轲刺秦王,他是为了国家利益而舍弃了个人利益,

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幸福。所以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很遗憾在刚才的辩论过程中对方犯了如下错误:

一是将我方所说的利益片面理解为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同样都是利益,为什么加上了国家或集体的称呼,它就不是利益了呢?难道公共汽车就不是汽车了吗?而且我们说道义是我们为了实现某种利益的一种方式,我们通过利益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道义具有强制性和局限性,如果它什么都能调节,那我们还要法律,制度,军队和警察干吗呢?如果一切都可以靠道义来调节我们何必去千里走单骑啊。 而且对方辩友还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审题不清。对方辩友刚才为我们举出了许多例子,但这些例子只能够说明道义对人际关系有影响,却不能为我们证明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对方还将个人利益和私人利益混为一谈。我们说我们要吃饭睡觉,我们需要有个体的基本满足,这是个人利益,也是正当的啊。在人类社会当中,正是由于利益的存在才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只有道义的话,我们怎么会有如此复杂的关系呢? 所以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提问嘉宾向正方提问:

嘉宾一:请论证道义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性。 嘉宾二:道义和利益的影响哪个更具有根本性。 首先回答第一位嘉宾的提问,您要我论证道义是如何影响人的社会性,我给您举一个例子。一个狼孩它具有人的自然属性吧,但它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即使你把他拿回去养,他就能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吗?当然不能。那我们怎样才能使他具有社会性呢?就是要用道义去教化他。所以今天我们说道义对人的社会性有根本性的影响。 第二位嘉宾的提问也涉及到一个同样的问题。我们说道义对社会性有根本性影响,就是说社会性的产生完全要依靠道义,这是我们今天进行辩论的根本。对方跟我们说人际关系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社会关系,这一点我们非常赞同。我们非常赞同的是人具有社会性,只有具有社会性,他才能与其他人形成人际关系。而刚才我方强调道义是人际关系产生的必要条件,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第二,今天对方辩友始终只看到利益两字,公共利益是利益,国家利益是利益,社会利益也是利益。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利益和道义出现在同一个辩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它们各自的范围作一个恰当的规范呢?所以今天我们要将两者进行一个合理的规范,明白什么是今天辩题里的利益,什么是今天辩题里的道义。所以我们才会说今天辩题里的利益是指个人利益,私人利益。如果您跟我说社会利益,国家利益都是利益,那今天的辩题里还存在着道义吗?如果连道义都不存在了,那我们今天的辩题还有的可辩吗?是不是我们拿了辩题就应该说我们已经输了呀,只怪我们运气不好。 第三点,今天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因素,所以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那么想请问了您和您家人之间是不是一种人际关系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又是什么经济因素决定了这种人际关系呢?如果没有这种经济因素,那么是不是说您所说的经济因素决定人际关系的观点是不成立的呢?对方还跟我们说真善美只是外壳,给我们举出李鸿志的例子。真善美在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个人有不同理解嘛。我们说要追求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是不是真善美的体现呢?李鸿志把伪道德都说是道德,对方辩友您要承认它是道德我也没办法啊!

今天我们说道义是道德正义,正义是不是也包括法律呢 ?(时间到) 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一辩:

第一,人际关系是什么?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联系,请注意——“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心理联系”,可以说,人际关

系归根结底是一种情感依附关系。在此,我方坚决反对把国家之间集体之间的公共关系混淆为人际关系,坚决反对把个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看作人际关系,坚决反对把人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和直接心理接触的经济、政治等联系等同于人际关系。

第二,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利益是什么?利益是客体能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人际关系的范畴中,利益更多体现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因此我方坚决反对将辩题中的利益泛化为公共利益。利益是无所谓善恶的,但对利益无限制的追求会使人成为物质的奴隶,人都下降到这种层次了何谈什么情感联系;在利益的追求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利益冲突,冲突都产生了何谈什么情感依附。垦地播种的人都有这么一种经验:花未发而草先萌,禾未绿而草已青。你要垦地播种必须先除草,花才有开的机会,禾才有收获的可能。同样道理,只有先用道义去打破利益对个人的束缚,用道义的互赢互促去化解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才有有效建立的机会,才有有效发展的可能。

第三, 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道义是什么?道德与正义。道义对人际关系有两大影响:一,道义对人际关系有根本性影响。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根本属性。同是追求利益,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人讲道义,道义始终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协调发展的导引。正因为有道义根本性因素,人类社会才蓬勃发展,人际关系才焕发生机。二,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有持续性影响。道义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规范,通过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进行协调制约和规范,使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冲突中寻找到平衡的位置,以义引利,以义导利,以义制利,只有这样,人际关系才能更加长久,更加和谐。正所谓:在人际关系中,利益是“天长地久有时尽”,道义绵绵无绝期。

康有为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矣。今天的辩题,也不过是场义利之争,而争辩的纬度是对人际行为基础的观念判断。可惜,我们不是心理学家,不能详细分析每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动机;我们也不是社会学家,不能通过详实的统计抽象出生活的本来面目。但至少,我们还可以站在时空的长流中,从历史的终结目标与价值里,找寻促使社会生生不息、人际关系逐渐发展的轻重因素。基本的判断是:历史的进步无法否认!人的解放无法否认!社会的去恶向善更是无法否认!既然历史的进步无法否认,那一定是因为目前为止,我们成就的事业大部分是正确的。既然人的解放无法否认,那一定是因为目前为止,我们选择的价值大部分是积极的。既然社会的去恶向善更加无法否认,那也一定是因为目前为止,社会中善的影响大大超过了非善的影响!因此,我们才说,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一定有人会问,社会的去恶向善就必然证明着人际关系中道理的影响吗?我回答:当然!人际关系是私人身份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关系,它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手段,也是构成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我无法理解,大江东去,为何还有漩涡逆流,盖住奔腾之势;社会向善,为何还是狰狞算计,充斥人际之间。如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绝不敢坦言历史的进步,人类的解放! 也一定会有人问,人的发展难道不是在获得最大的利益吗?如此,凭什么道义又重于利益?我回答:不可以用利益不利益来衡量人的终极价值!如果我们要构建一个天堂,那个天堂一定不能只是物质的丰盈;如果我们要成为天堂的主人,那些主人一定不是只会算计的动物。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抛弃了道德与良知,抛弃了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那一定不是人的发展!

还一定有人会问,利益为先,难道就不可以兼顾道义吗?回答依然是不能!因为,兼顾是可兼则顾,不可兼则不顾。我们可以在道义的前提下追求利益或者放弃利益,但是我们可以在利益的前提下追求道义或者放弃道义吗?利益为先,兼顾道义,那只能让不道义借利益之名大行其道;而所谓的道义已然沦为伪善,成了那些逐利者的贞节牌坊!

人是万物的灵长,这不是自然给予的荣耀,而是人自己的发展才争得的尊严。我自豪于为人的尊严,就决不让利益的黑幕,隔绝我与他人真诚的笑脸!

四辩:

谢谢主席(我自己的):

人类从古到今都有一种思维定势:“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方辩友的理论,想必也是受了这种偏见的影响。对方辩友的陈词十分精彩,然而华丽的语言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价值的升华。就让我来剖析一下对方辩友陈词中的几处瑕疵。

对方辩友第一个错误是逻辑上的错误。我方一辩指出道义和利益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大,利可以大到指国家利益,但当利与义同时出现,并作为一个相对概念时,利更多体现为自我利益的追求。对方辩友说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也都是利益,那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论,足球就只能用脚来踢了?那贝克汉姆的头球岂不是要被判无效了? 对方辩友第二个错误是理论上的错误。对方辩友说利益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基础,那我就奇怪了,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又是为了什么利益呢?难道是婴儿饿肚皮——有奶便是娘?对方辩友如果承认自己是“有奶便是娘”的话,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对方辩友第三个错误是事实上的错误。是的,现实生活中不乏一桃杀三士,卖官鬻爵等令人失望的事情。然而为了一个桃子就自相残杀,你认为他们之间还有道义吗?以不存在的道义对存在的利益,我们今天这辩题还有意义吗?假如按对方辩友的理论,桃园三结义那仨兄弟恐怕早已经为了满园的桃子打得头破血流了吧。难道关羽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也考虑到如果这样做,在刘备垮台之后,还可以到曹操手下混饭吃吗?

对方辩友第四个错误是价值上的错误。俗话说“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按对方辩友的逻辑,在利益面前,是不是会插朋友两刀啊?我在担心要不要跟对方辩友交朋友了……我们不是一个个心安理得的看客,我们也是剧中的角色。如果对方辩友真的以利第一,那么我在心痛之余,也只能称赞对方辩友一句,您是泯灭天性,没有天良的人了。 下面让我来重申我方观点: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省略)

说到这里,我不由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让我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义准则!”谢谢各位! 攻辩:

1、我们本着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原则来参赛,这本身就说明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2、说到这里,我觉得万分惭愧,因为正方的我们从头到尾都只论证了道义为何比利益更能影响人际关系,而反方辩友却“挺身而出”,甘愿冒着会被揭穿偷换概念的危险,打着反方的旗号,暗地里宣扬着我方的道义,做好事不留名,你们才是仁义之帅,道义之师! 3、对方辩友显然将道德归属于利益,按照这样的逻辑推理,满足道义的需要同样归为利益行为。道德行为也是利益行为,那么对方辩友能告诉我一个例子是有道义而无利益的吗?如果不能的话,那是不是说我们今天的辩题里根本就没有道义呢?那么在这样一个定义不严密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进行一场有意义的辩论呢?

4、对方辩友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证明了利益对人际关系有影响,但你们所说的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影响更大又从何说起呢?

5、上升利益为公共利益,那就不是利益了吗?——当然不是,难道伪善也是善,毒药也是药,袋鼠也是鼠,蜗牛也是牛吗?

6、请问对方辩友,我们参与希望工程,无偿鲜血拉近了整个社会的关系,难道我们道义援助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更阴险的利益在后面驱动吗?

7、难道我们还要让自己的心智像雾、像雨又像风,以对道义的沉默和对利益的追求来拯救这个越发脆弱的星球吗?

8、对方辩友戴着利益的墨镜来看,当然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了,我们要看到天下还是好人多啊!

9、当这些利益受益者由主体转为客体时,它已经上升为满足大众价值,这恰恰是我们道义的范畴。

10、道义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抑制不良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真像对方辩友讲的那样变质为一种人际交易,那我们今天为何还要用如此文明的手段来比赛?干脆一人一把菜刀对砍得了。

11、正方:对方辩友认为利益起根本性作用,因此利益的影响更大,认为“根”就是最重要的。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树的生长是靠根的光合作用还是叶的光合作用?对方辩友只知道根能生叶却不知道叶也能生根呀,因此以用根本性来谈论影响性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 反方:刚才对方辩友把利益和道义比作根和叶的关系,如果没有根吸收上来的水分,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吗?如果没有水分,绿叶不就干枯了吗?

正方:对方辩友一看就知道是文科院系,只知道根生叶不知道叶生根。那你问一下理科院校学生知不知道插叶生根的道理呢?如果你们单纯地辩论利益的作用也不奇怪会殴打我方二辩,辱骂我方三辩。但是我们不同了,我们知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啊!

12、反方:对方辩友刚刚已连三次回避了我方观点,出于道义您不应该回避我方观点啊,您应该讲求诚实信用的啊,为什么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一次次地回避我方观点呢?对方辩友是不是又想以自身的行动来证明我方的观点呢? 正方:我们所说的道义是指道德正义,是要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苛求死板教条的方式。就像一位母亲的儿子战死沙场,难道要像对方辩友说的,告诉这位母亲“你的儿子已经死了,还是作为逃兵死在战场上的”,即使我们是“善意的谎言”,也遵守了道义啊! 华师经管辩论队 09级黄恩丰:

1、对方辩友,假如有一个忠厚普通的草根族(经济适用男)和一个花心多金的富家子同时向你求婚,你怎么选择? 2、(接上,选有钱人)可他没过多久就移情别恋将你抛弃,你觉得为了那么一点虚荣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值得吗? 3、(同上,选草根族)既然对方辩友看重的是他能全心全意对待你,这不正恰恰说明道义的重要性吗?

4、对方辩友说人际交往都是为了利益,那么丛飞为贫困儿童而表演却分文不得。按对方辩友逻辑,这如何解释呢? 5、(说得到心灵的愉悦)可他在温暖别人的时候却使自己家人困苦不堪,两者相抵你觉得他真的获利吗? 6、(接上)要是丛飞真的考虑利益,他完全可以两者兼顾。可他做出的大爱之举不正是出于道义吗?

7、如果你的客户存在极大诚信风险,你还会与他交易吗? 8、(对方称还是利益为重)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旦遭遇低谷,对方辩友难道不想有一位知己出手相助吗?

9、假如辩友对方辩友一无所长,那你是不是就不能拥有真挚的友谊呢? 10、(接上问,对方用提供精神愉悦来辩解)可是按对方辩友的论点,同样的付出我明明可以结交一个给我带来更大好处的人,为什么跟你做朋友呢? 11、(接上问,对方认为不能)那为什么诗仙李白却能和普通农民结为好友,写下“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接上,对方用少数来辩解)可为什么许多人在功成名就后,最感念的是儿时两小

无猜的玩伴呢? 13、(对方举为钱财反目的例子)那也有很多大义灭亲的例子,对方辩友为什么只看到这些极端的例子而不看千千万万的和谐家庭呢?

14、军人为了保卫国家与家人分离,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利益? 15、志愿者帮助地震灾民重建是为了的道义还是利益?

16、对方辩友,难道为了他人得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还叫出于利益吗? 17、如果对方辩友还是这样坚持,那请解释什么是道义?

18、一个富人如果缺少道义,你认为他的朋友是莫逆之交还是点头之交? 19、在革命年代众多仁人志士的友谊是不是他们心怀大义才走到一起? 20、那请问是基于什么原因让他们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09级张耸

1、在金庸的小说里,无数英雄好汉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兄弟情谊让人动容。请问对方辩友,他们形成如此深厚的兄弟情谊,这是因为利益还是道义呢?

2、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时并没有什么势力可言,也没有什么好处可以给诸葛亮,但是诸葛亮还是愿意为其出山,并在日后为其鞠躬尽瘁。请问对方辩友,这是道义的力量还是利益的力量在起作用呢?

3、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关张三兄弟的情谊让人感动。请问对方辩友,他们形成如此深厚的兄弟情,是因为利益还是因为道义呢?

4、刚才举了那么多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主人公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没错,作为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儒家思想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舍生取义,两千年来,这种思想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道义比利益更大的影响例子比比皆是,还请对方辩友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啊!

5、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里提出,如果你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愿意为别人付出。请问对方辩友说,卡耐基为什么不说我们要为别人提供利益呢?

6、在无数社会学家的著作里,他们都提出真实、体谅、乐于助人等道义因素更大地影响着人际关系。请问对方辩友,有哪位哲人说过,我的人际关系好不好是受利益影响呢? 7、如果说在人际交往中利益影响更大,那么利益不就是我们交往的最大目的?那我们是不是为了利益就可以欺骗亲人、出卖朋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不选择这样做,是不是因为在他们心中还有道义在制约着他们呢?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道义的作用大过了利益? 8、现在社会很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打黑,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黑帮人士最重视的是什么?是兄弟义气!也许在很多黑帮眼里,利益非常重要,但是他们中的绝大数人却可以为了兄弟不顾自己的利益,这还不能说明道义对人际关系有着更大的影响吗?

9、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际关系。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中国几千年来强调的文化难道就没有影响到您吗?你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还是把利益放到首位吗?

10、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的朋友不诚实,是不是会影响到你们的关系呢?可是提到朋友不诚实你会想到他是损害了您的利益呢,还是想到他这人不道德呢? 09级梁君

1、请问对方辩友,当你和你的朋友发生利益冲突时,你们会反目成仇么?难道不是道义战胜了利益为你们关系的延续提供可能么?

2、请问对方辩友,老师这个职业工资高吗?其实很多情况下,老师的工资是跟他们的能力他们的贡献不相符的,可是这么多老师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跟他们的学生建立了让人传颂的师生情,结得桃李满天下,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因为利益还是道义呢?

3、对方辩友应该学习过化学吧,应该知道一个稳定的物质,构成他的分子之间作用力

大,反之则小。对方辩友也有说到,道义有社会公认的标准,那么建立在道义之上的人际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利益的不稳定性大,那么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也是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这样,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道义对人际关系的作用大。

4、爱心无国界,利益可以么?爱心活动可以在全球传递,利益可以么?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请问对方辩友,是君子的朋友多,还是小人的朋友多? 6、请问朱元璋杀功臣,有人有异议么?朱元璋杀开国功臣这一行为为什么可以被当时的人所接受?难道不是因为要遵守君君臣臣民民这样的道义么? 7、从飞和孩子们的关系,是仅用钱就可以换来的么?

8、请问对方辩友,与朋友相处时会见利忘义么?应该不会吧。现今的教育,让我们有意识地遵守道义,道义在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作用。而对方辩友一直纠结于历史,难道不觉得从现实出发更有实际意义么?

9、请问对方辩友,你觉得参加公益活动比如一基金聚在一起的人他们是为了利益而聚么?他们是为道义而聚啊! 09级巫云香

1、一段人际关系的维持与否,其实是道义和利益之间的博弈,对方辩友说见利忘义,可我们同样看到舍生取义,又怎么解释?

2、其实兄友弟恭、琴瑟合鸣靠的不是利益,而是道义。

3、对方辩友将由道义维持的君子之交也说成是一种为了内心愉悦的利益,是不是有些牵强?

4、对方辩友怎么看待君子之交淡如水。

5、利益是短暂的,但是道义却能永恒,不论从时间还是质量上,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还是更大,不是么?

6、人是有趋利性,但是这种趋利是有条件的,需要受到道义的约束,商人谈利,义字为先,诚信为本。如果你一开始就知道那人是不讲诚信,你还会跟他做生意吗? 7、有义无利能否建立或则维持人际关系,那有利无义呢? 8、对方辩友,请你告诉我是得道多助,还是得利多助?

9、今天我们很少谈及道义,多谈及利益,可是说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是不是说利益越大越多,关系就越好? 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一辩:

我方的观点是: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首先让我们明确辩题中关键词的定义。我方认为,所谓利益,指的是人在物质和心理上所能得到的需求的满足;而道义则指道德和规范。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而判定利益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哪个更大,标准是哪一方在人际交往中起根本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今天的命题讨论的背景不应局限在现实的表层,而应将目光深入现实的深层,并从大历史的角度追本溯源,方能得出一个更接近真理的结论。 首先,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一生,正是需求不断满足的过程。而只有在人与人之间需求的满足,或者说利益的获得中,才发生了人际交往的可能。脱离了需求满足即利益获得,人际交往就没有意义。因此可以肯定,利益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我们不妨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

在历史上,我们知道,不同的阶段的社会有不同的道义,道义总会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演化,因为历史的进步产生了利益分配新的需求。道义作为利益分配的协调者,为人

类社会永恒不变的利益分配服务,使得利益在人际关系中更好的分配。社会人对人际关系的某种行为,或许受到道义的影响,这点我们并不否认,但是,用更为深邃的眼光和更加宽广的历史视角,不难发现利益才是道义背后的决定者,是历史演变无法剥离的。正是利益分配需要的不断改变,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结构,造就了各种人际关系。 利益在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人类发现无谓的利益争夺并不能使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于是订立契约关系是利益分配更为合理,而这种契约的抽象概括和升华就成为了道义。 而从现实的深层来看待利益和道义我方认为,脱离利益的道义没有任何意义,道义正是为了协调利益分配而存在的。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人具有必然的利己心,往往导致利益分配不公。因此在利益的协调之中,为了避免这种不公,人类用道义来协调利益分配,使之接近公平。换句话说,道义是有利益和利益分配的存在而产生的,利益是居于根本性的因素。(比如,父母出于本能养育子女,为了使父母们老有所养,付出得到回报,道义规范人们应该孝顺父母。这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报恩\。)歌里唱,\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鼓励大家参军的落脚点还是在于保卫祖国的行为同时满足了自己的需要和利益。表面上这是一种道义的教化,但从整个社会利益来说,这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和谐稳定,人类社会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了这种规范,其目的就是为了社会整体利益。 综上所述,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谢谢。 三辩:

1、对利益的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先决条件,而非道义。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我们不是万能的,就像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向不同的人购买不同的商品。要是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利益需要,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接触的机会。即使再有道德又能怎样?

2、利益大小是决定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重要原素。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人与人之间忽冷忽热的关系。商场上、政界上为了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关系已经不胜枚举,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厮杀的事情也如恒河沙数。利益的冲突可以使兄弟手足相残,共同的利益则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利益是一双隐藏在人际关系背后的手,可能你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确实在影响着你。

3、人际关系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利益变化引起的。不同的阶段的社会有不同的道义,道义总会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结构的演化,因为历史的进步产生不同的阶级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道义作为一种规范,使得利益在人际关系中更好的分配。社会人对人际关系的某种行为,或许受到道义的影响,这点我们并不否认,但用更为深邃的眼光和更加宽广的历史视角,不难发现利益才是道义背后的决定者。

4、道义有时只是看透他人的工具,起到核心作用的是利益。与有道义的人建立的关系不仅仅是因为道义本身。因为与有情有义的人交往我们所承担的风险成本小。基于对自身利益的担心我们会选择远离对我们不利的人。透过人们对道义坚守的程度,可以预测出自己可能会得到的利益或者会损失的利益。整个社会上讲求诚信,讲求道义,同样是也基于对利益的需要。

最后,我方承认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上,存在道义的影响因素。但我们不能只停靠在表面上看问题,应该深下去,深入内层。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利己的,不存在纯粹道义建立的关系。同时经验也告诉我们讲求道义之人很少是损人利己,我们的利益不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也就乐于与有道义的人接触交往。与利益相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只是表面上的、非核心的,影响最大的是利益。 四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和对方辩友来讨论这样一个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人际关系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究竟是利益还是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呢?对方辩友今天给

出了很多典型的事例,弘扬了道德的高尚,诚然如此,但是我必须请对方辩友面对现实,先来看看你们犯的一些错误。

首先是审题不清。对方辩友今天一直在跟我们讲,再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面对利益和道义的选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道义在其中是如何的重要如何地高尚,但是非常可惜,今天的辩题是一个实然层面的问题,讨论道义应该如何重要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当在现实中寻找答案,不论是善的还是恶的影响,我们都应当以现实作为判断的标准。 其次是概念混淆。对方辩友今天一直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利益和道义的定义,更没有阐明两者在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关系,而是空泛地告诉我们,道义包含了什么东西,这样感性的说法显然不具有充足的说服力。对方辩友没有看到道义的产生实质上是人类对利益分配的一种规则和规范,没有利益和利益的分配,道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最后是逻辑混乱。对方辩友明确地告诉我们,人是具有利己的本性的,可是却不认为利己是道义产生的基础,既然是本性,请问人又是如何摆脱的?道义是后天的教化,狼孩具有人的根本特性,但是没有后天教化,还能说他有道义么?另外,对方辩友已经在攻辩阶段认可了利益和道义相比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一个主导性的地位,却说这个主导性的地位不是影响更大的因素。那么请问,究竟什么才是影响更大呢?对方之后提出的几个评判标准都被我方在自由辩论中证明是荒谬的,却始终没有进一步建设性的意见了。 义利之辨远在孔孟时代就是中国知识阶层关心关注的问题,几乎所有参与讨论的,对社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责任的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诚然,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辉煌文化的伟大民族,其民族精神、文化生命之长盛不衰,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关怀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地认识到了对利益的过分追求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多大的危害。但是我们更愿意去看一下,先哲们如此倡导的背后是什么。 我们看到,忧国忧民的先哲们对道义的倡导,是基于这样一个社会背景或者我们不妨称之为现实:我们身边有人拜金有人贪财,有人见利忘义,有人背信弃义,利益长久以来地成为了操纵人际关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最根本的动力,所以他们从沉默的大多数中走了出来,要高唱着道义之歌,树立起一个又一个典型、榜样,告诉大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仅仅是应该。现实就摆在我们面前,树立起一个近乎神话的榜样或者是高歌猛进地倡导一种价值,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实就是现实,我们必须面对。只有正视现实我们才有资格去谈理想,谈应该。人际关系是现实的,对人际关系所可能发生的影响也是现实的。我们要讨论的是,利益与道义哪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哪个的影响应该更大。 对方辩友今天给了我们很多例子,那些英雄,有些甚至是悲剧英雄式的人物的确把道义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敬仰他们,崇拜他们,我们为人类精神能孕育车这样伟大的牺牲者而感到骄傲,我们也承认这些英雄的确带动了一些人,至少他们都曾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造成过冲击、震撼和感动。可是所有这些,都是高高在上的。一切的一切都会过去而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们仍旧要面对生活中的幸福和悲伤,仍旧要在生活中现实地做出一次又一次地选择,选择最有利于我们自己的,选择让渡出自己的利益去与人合作还是为了自己直接的利益去与人竞争,可是不论如何选择,现实中的我们都不会无私地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放弃一切,这与人之本性都不相符。道义第一的乔峰在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时候不也要为自己的生世和声誉去争么?难道这个让乔峰拼出性命去证明的自己的清誉,仅仅是一种道义的存在,与他的利益毫无关系?

资源是有限的,这样的前提之下,人生存的本能决定了人必须是利己的,否则人类的存在都没有了依据。而在放弃一切追求道义的理念之下,没有经济发展没有个人财产没有个人对价值的判断和取舍,天下是大同了,可是个体人的存在也没有了意义。 当然我们不否认道义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作为一种对利益分配的规则规范,道义的存在的确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讨论对人际关系发生的影响的时候,我们必须看

清楚,哪个是主导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对利益的追求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对利益的渴望在人类行为的背后发挥着主导性、操纵性的作用。我相信,是利益的存在让我面对现实,让我在现实中拼搏奋斗,让我让渡出自己部分的利益去与他人合作,这些关于合作、关于互助、关于和谐社会、关于竞争发展的的人类社会的道义,不正是利益教会我们的么? 攻辩:

1、 首先对方辩友混淆定义,人际关系,不是情感的依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你和他人有交往这就叫做你们建立了人际关系,不一定要有感情依附。

2、 对方辩友片面理解人际关系这个问题,人际关系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小偷之间建立的相互偷盗的人际关系难道还需要道义为基础? 3、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道义的正义性,装出一副卫道士的样子建立人际关系沽名钓誉的人可是层出不穷啊。 4、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利益与道义那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而不是哪个的影响应该更大。

5、 道义和利益不是水火不容,我们完全可以以利益为基础再注重道义,两相兼顾,使自己人际关系更加长远发展。

正其义当谋其利/正其义不谋其利(全国大专辩论赛) 中山大学VS电子科技大学 自我介绍:

正方一辩:千年历史,先贤圣哲,就义得问题展现出聪明睿智。谢谢。 正方二辩:百年变迁,沧海桑田,展现了多少义利问题的艰难坎坷。谢谢。 正方三辩:时代风云,新旧杂陈,催人反思,义利关系,谢谢。

正方四辩:俯仰古今,相传今日,我们就义得问题进行深刻思考,理性思辩。谢谢。 反方一辩: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献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能与大家共同分享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是我今晚最大的快乐,谢谢。

反方二辩:希望大家高高兴兴辩论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谢谢。 反方三辩:锦江春水来天地,欲累浮云辩古今。谢谢。

反方四辩:希望我们今天的比赛能为这次大赛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谢谢。 开场陈词:

古人云: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人字的结构就好像义与利相互支撑一样。正义,在个人层面其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在社会层面,其建立公正公平道义的制度。谋利,即谋取利益。做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性光辉所在,后者是生命延续所据。我方认为,正其利当谋其义,就是以义率利,义利兼得。这一立场,可以从义利关系的理性认识和义利取舍的社会实践两方面得到证明。首先,从义利关系的理性认识来看,第一,义利关系是辩证的,利是义的存在基础,义是利的价值导向。正义而谋利就是强调,即没空洞的义,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第二,义利关系是动态发展的。谋利,促使人们既谋生存之利,更谋发展之利,既谋个人之利,更谋天下公利。正义,推动人们谋利有道,取舍有至,利已利人,共谋发展。无义之利,就会危害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无利之义,必然是空洞的悬谈,从正其义不谋其利到正其义当谋利的认识飞跃,证明了这一点。其次,从义利取舍的社会实践来看。第一,正义而谋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人类一直以谋利为生存奠基,以治恶成为历史动力。另一方面,人类一直以正义战胜邪恶,使得谋利的效率的追求被正义的道德规则所规定,所推动。从传统到现代,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封闭社会到开放世界,谋利的个人财富积累与社会总财富增加总是处于正义追求的总目标之下的。现代化史就是正义而谋利史。第二,正义而谋利,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大方向,中国问题

的实质,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不适应物质文化的需求,中国发展的关键,是为全国民众提供一个公正公平道义基础上,共谋发展的局面。前者,要求谋利,后者,推动正义,前者,是实际目标,后者,是远大目的,不正义的谋利,短视短浅,不容于法律与道义,正义而谋利,长远长期,是中国希望之所在,对此,我方认为,正其义当谋其利。谢谢。(正方一辩开场陈词四平八稳,总体理论架构不错,概念也有简单的定义,但偏于理论化,整篇稿子在场上不容易让人马上听懂,概念的定义也没有以直白的语言深化,比如没有直截了当地指出“今天辩论的前提就是正其义,就是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我们应不应当去谋利,如果我们的行为一开始就没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那么不管我们有没有去谋利,这都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其实在辩论中,这种直白而适当重复关键点的语言是最有杀伤力的。如果对方无视这段话,在辩论过程中还应该换种说法再加以强调,简单重复都可以。) 很遗憾指出方同学对义和利的概念没有弄清楚。对方同学认为义是什么?就是人民群众的利益。那么,我想请问了,信义,仁义,情义,忠义,算不算义呢?对方其实义是一种适当的,适宜的,符合道德理想的状态。对方同学将义的概念缩小,得出的只能是虚假命题。什么是利,对方同学将利的概念又无限扩大,他们认为一切精神的,物质的,推动人类进步的东西都是利。的确,在不同的范围,利的含义有所不同。相对亏损而言,利就是指利润,但是,当利和义做为一对对立的概念出现时,利就只能是一已之利,即人欲之私。从西汉董仲舒的正其利不谋其利,到清代严元的正其利当谋其义,所指的利都是私利。什么是谋,谋就是图谋,蓄意追求,是当义和利矛盾,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的取舍追求。所以谋是低价值判断,是根本目标,和最终追求。我方从来不反对人们谋利,在当谋利就就谋利,但是,在正义的时候,就不能谋利。因为如果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必然无法有效的为天下人谋利,实现高尚的道德理想。利强调个人所得,而义却要求放弃个人所得,满足社会需求,讲求奉献。若立足于一已之利,必然会被义而贪利。第二,动机与行为辩证统一,这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逐利只能得利,而逐义才能正义。若正义而谋利,只会南辕北辙,动机与行为背道而驰。第三,谋利就是以个人的利益做为根本出发点,无法有效的实现正义,当今社会中国需要利,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伦理道德范畴而非经济范畴,得利并不等于谋利。第四,当今社会正其义不谋其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与经济巨大变革的今天,人们逐渐因为重利而变得人心浮躁,倘若这个时候,再来倡导人们谈利私利,只会让人们偏离正义的方向越行越远。法国人卢梭说的好,爱人类,首先就要爱正义。谢谢。(反方一辩开场陈词抓正方“将利的概念又无限扩大”抓得比较准,但将谋利解释为“谋利就是以个人的利益做为根本出发点”在立论底线上冒了很大风险,如果正方反复强调“前提是正其义”的话,反方将极为被动,实战中反方也确实吃了不少亏,不过,这也许是受题目所限的无奈之举,如果是这样,概念上应该再模糊一点,比如将“谋”定义为“主动地积极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将“正其义”定义为“努力推行道德规范”,这样的底线也许更牢固点,从实战看,由于“以个人的利益做为根本出发点”只提了两次,没有引起正方的警惕(或者是来不及反应),好象成功了,但也限制了反方,使他们不能反复强调自己的底线,从而实战中正方的“医生拿工资“之类的凭直觉的反驳也造成了对反方的杀伤,否则反方完全可以说“拿工资”根本不是“主动地积极地行为”,反方区别“得利”和“谋利”也是想打这一点,但这样说,犯了辩论大忌“对抗公众意识”,比如反方说“公证员的第一目的不是拿工资”,恐怕谁都会在心里说“胡说”,如果反驳说“公证员不是为了多拿一份工资主动积极地报名到这里来的”也许更有说服力。) 一对一攻辩:

正方二辩:子曰: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这里的贫和寡,还有不安,指的是什么?

反方二辩:贫就是指贫穷。

正方二辩:好,贫是物质溃乏,不均是分配不公,这两个问题如何解决?

反方二辩:没错,人是有满足自己欲望的需求,人是想富裕,但人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我在满足自己欲望的同时,要看是否违背社会对我的道德要求,如果我的个人私欲与社会对我的道德要求相矛盾的话,我想告诉对方辩友,我所崇尚的,一是我头顶的星空,二是我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正方二辩:二十秒有没有回答我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呢?物质贫乏如何解决,分配不公又如何解决?

反方二辩:我已经告诉对方辩友了,我要解决,但前提呢,是要在正义的条件下解决,所以说正其义不能把谋利放在第一位。

正方二辩:谋利以解决物质贫乏,正义以解决分配不公,中国要建立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需不需要正义谋利? 反方二辩:中国要建立一个社会局面,首先它要是一个社会,如果我们把利放在第一位,一味的是追求利,什么事情都是利字当头的话,那我们这个无情无义社会还叫社会吗? 正方二辩:一辩说的好,今天的义是一个适宜,我想请教,中国今天要建立一个国泰民安,是不是不适宜? (时间到)

(正方二辩攻反方二辩,问题设计在逻辑层面还可以,逼得反方只能以底线防守,而且还主动提醒了正方前提是“正其义”,缺点一是过于理论化了,现场效果不好,我估计很多人听得不明不白,换了是我,会设计例子性的直白的进攻。二是仍在强调公利,好象把对方包进去了,其实很不高明。这个题目可以看作三个层次:1.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应当谋公利。2.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应当合法合理地谋私利。3. 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应当不合法不合理地谋私利。第3点对反方有利,但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第1点对正方有利,但逻辑上也是有相当困难的。反方打第3点那叫没办法,正方完全可以在第2点占上风,又为什么不把重点放在第2点呢?不是说第1点不能用,但这只能作为一道防线,不能作为主战场,否则就象实战中反方的“义利在辩题中应该是对立的”打得正方有点被动——顺便说一句,反方过犹不及,应该说“义利在辩题中应该是有对立性的”才准确,这可差不起。——可见,不是什么角度最有利就打什么角度,也要注意符合逻辑性,拳头缩一点打人才有力。)

反方二辩:首先界定一个公利与义的关系,为什么说刘胡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是英勇就义而非英勇就利呢?

正方三辩:刘胡兰对于广大人民是英勇就义,但是我们只看到了,正其义与谋公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正其义是端正行为使其符合我们的道德动机并合理的制度,而谋其利刘胡兰谋的是什么利,谋的是广大人民之公利,为何公利就不是利了呢?

反方二辩:所以我们说公利是义嘛。再请问对方辩友,西安一位农民不远千里将一笔巨款送到了成都失主的手中,如果是为了谋利,还会有这样的义举吗?

正方三辩:他果然不是为了谋自己之利,因为他谋的是那位失主之利,他为失主谋得了切实的福利,而这切实的福利难道就不是利了吗?为什么他人之利和公利在对方辩友的这种谋求之下就不是利了呢?

反方二辩:先问一个问题,这笔钱换成您,您谋还是不谋?

正方三辩:这笔钱我当然是送还失主了,因为我要为他谋福利呀。 反方二辩:请对方辩友给我论证当谋等于当为其谋。

正方三辩:当谋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的确确挣得了福利,挣得了福利可没说为谁挣得了福利,为什么您的利是利,别人的利就不是利了呢? 反方二辩:对方同学今天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当谋 (时间到)

(反方二辩攻正方三辩,第一个问题比较巧妙,但被正方用我上面说的第1点勉强防过去了,但接着说“公利是义”我怀疑是临场发挥,因为他后面马上就说为“他人的私利”牺牲自己的利益也是义,不过更可能是没准备充分,因为“公利是义”反方打得太多了。第二个问题不但与前面矛盾而且脱节,很容易被正方挡住,正方还没说“如果还包对那个农民一点好处也没有,那我还应当去还吗?”之类更直接的话,否则反方可能崩溃,实战中也很接近了。)

正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义和利是不是辩证统一的?

反方三辩: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但当义和利是统一的时候,我们探讨正其利谋不谋其利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而当义和利出现在同一个辩题的时候,他俩必定是对立的一个关系,而这里面呢,义就是一个公利,而利就是个人私利,所以我们说,正其义不应谋其利。 正方三辩:那么很显然对方辩友只看到了义利矛盾对立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们统一的一面,请问在他们统一的时候,为什么正其义不该谋其利呢? 反方三辩:因为在他俩统一的时候正其义当谋其利那个利就已经不再是利了,如果他俩始终统一的话,为什么义利之争还延续了几千年呢?

正方三辩:如果他们始终是对立的,我们恐怕也不用研究了几千年了。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在公利、他人之利在对方辩友的谋求之下就不是利了,对方辩友能不能解释一下这个转化过程呢?

反方三辩:很简章呀,我们说义是什么,义是公利和私利之间,舍弃自己的私利而谋求这个公利,这就叫做义。而这个过程当中呢,我们说国家的,集体的,他人的,这些和我个人的相比,都是一个义字,而当义和利两者在对立起来谈的时候呢,我们说,应该正其义不谋其利。

正方三辩: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说在正义的前提这下,我们当谋公利,他人之利,而不当谋个人之利,这算不算正其义当谋其利呢? (时间到)

(正方三辩攻反方三辩,很明显是打我说的第1点,所以也很明显的失败,幸好反方完全否认了义利的统一性,正方才喘了口气。双方都犯了“什么角度最有利就打什么角度”的错误。)

反方三辩:今天对方辩友最大的错误就是把义利概念界定不清。那么请问了,太原两个中学生溺水身亡,农民组成的打捞队漫天要价,扬言要是拿不够钱,就把他们的尸体扔回河里去,请问,这是不是谋利? 正方三辩:莫非对方辩友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正义的行为吗?很显然这是一种谋利而不正义的行为,是我们双方都应该唾弃的行为呀。 反方三辩:好,对方辩友,为什么他不是正义的行为,就是因为他自己谋了自己的私利,那么请问,谋了自己的私利就不正义,是不是符合了我方的辩题,正其义不能谋其利呢?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一直向我们论证的是,正其义的时候有些利当谋,有些利不当谋,但是你不能只看到不能谋之利而看不到当谋之利,更何况,对方辩友反复举出的例子都是在这正义的情况下谋利,谋利不正义,人人当唾弃,这是我们双方都应该达成的共识呀。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了这么半天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今天对方辩友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把义的概念无限缩小,我想请问,陈毅元帅回家为他母亲洗脚尽孝道是不是义呢? 正方三辩:这是忠孝呀。

反方三辩:忠孝是义还是不是义?

正方三辩:当然是义了。但是难道对方辩友认为他这样对他母亲好是一件不利的事情吗?

反方三辩:陈毅元帅为他母亲洗脚的时候他为自己究竟谋了什么利呢?

正方三辩:对自己的母亲好难道他母亲感到自己非常的不利吗?这一点真是让我莫名惊诧。

反方三辩:那我再请问对方辩友了,对方辩友今天犯的第二个漏洞就是把得利和 (时间到)

(反方三辩攻正方三辩,第一个问题谈不上高明,但和反方的立论倒是一以贯之的,由于正方把主战场放在第1点,所以一开始仍稍显被动,但接着反方的“陈毅为母亲洗脚”的荒谬例子出现,让在场除反方外的所有人莫名其妙,充分展现了反方在辩论方面的业余素质。) 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

首先,对方的二辩并没有回答我方二辩提出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国的现状,物质不丰富怎么办,对方辩友只告诉我们不道德的利我们不谋,这能解决问题吗?对方辩友说,捡到的财物是否应该还给失主,还给失主就不叫谋利了吗?我为他人谋福利就不是谋福利吗?我方三辩提出义利有没有统一的时候,对方辩友说,有统一的时候,但也有对立的时候,对立的时候我们不谋,那统一的时候,我们还谋不谋呢?对方辩友说,义是什么,义就是在公利和私立发生矛盾的时候,舍私利而谋公利,这不是正其义而谋其利,又是什么呢?对方辩友举出一个打捞尸体,不给钱就把尸体扔回去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也要唾弃,为什么,因为他绝不是正义的,这样的谋利,谁都不应该提倡。我们今天提倡的是在正义的前提下谋利,而对方辩友谋的是什么呢?对方辩友举出的忠孝之义,这其中有不利吗?难道我们为母亲洗脚一片赤子之心就是不利的行为吗?难道这项行为对社会的表彰的宣扬的忠孝之义不是一种对社会的谋利吗?谢谢。(正方一辩攻辩小结,继续打第1点,继续不占上风,之所以不算处下风是因为反方也很混乱。过程中直觉地感到了“正其义”是整个辩论的前提,但没说清楚,也想抓“陈毅为母亲洗脚”,但既然这是莫名其妙的例子,没办法为反方理清逻辑,当然也就没办法有力反驳,但提醒了评委反方例子的拙劣,小有所得。)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

首先感谢对方三辩和一辩在攻辩小结时承认了陈毅元帅为母亲洗脚是正其义而不谋其利。其次要指出对方同学为什么我把当谋其利与为其当谋利等同起来呢?我方二辩就利义关系向对方询问,目的在于揭示利和义是矛盾对立,而对方同学却始终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义就是公利,而利既包括公利又包括私利,针对对方问题,我方二三辩分别针对利义关系向对方进行询问,目的在于揭示谋利的手段不同,目的不同,两者不可能达到殊途同归。而对方同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漏洞,就在于对概念的理解不清,将义包含在了利之内。请问如果是包含的关系,那今天的辩题还有讨论的意义吗?从对方的观点我们可以推出这样一个逻辑,就是当公利与私利统一时,他们正其义当谋其利,可是当两者矛盾时怎么办呢?对方同学没有告诉我们,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取公利而舍私利,也就是正其义而不谋其利了。而针对对方问题,我方进一步指出了,利和义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而对方同学没有看到,谋利的目的绝对不是正义,谋利也不可能实现正义呀。因此我们不能以谋利为追求,否则无法正其义。谢谢。(反方一辩攻辩小结,第一句话就表明她是花瓶,其实辩论没开始时的说的那句话我就已经看出她是极弱的一个,我奇怪正方攻辩时为什么不抓她,是赛制还是FAIR PLAY?后面的话打正方的第1点还可以。) 自由辨论

正:对方说私利是利,公利就不是利,请问是不是私人汽车才是车,公共汽车今天就不是汽车?

反:其实今天对方辩友为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逻辑,我做一件事,或者为自己谋利,或者为他人谋利,或者为个人谋利,或者为集体谋利,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不谋利的事呢?如果没有不谋利的事,那我们今天来讨论正其利当不当谋其利还有什么必要呢?

正:今天我们讨论正其义当不当谋其利之必要性就在于我们是否应该用正义来规范谋利,或者像对方辩友所说那样,既不要正义,也不要谋利,因噎废食呀。

反:利和义在同一个辩题里面出现时就应该对立起来谈。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任何一个辩题,都应该有其现实意义,请问,一个个人,他最容易看到个人利益呢,还是集体利益呢?是自己的利益呢,还是他人的利益呢? 正:在一个辩题里出现就非要对立起来吗?我们上一场还打过积累和创新,积累和创新是不是就是对立的?

反:当一个人为其它人做出利益的时候,他是在正义,可是不是在谋利呀,对方辩友你们为什么对我方三辩的问题视而不答呢?

正:为什么只有个人利益才看得见,社会利益我们就看不见呢?管子曰:仓禀实而知礼节。请问在社会层面上,正其义同时要不要谋其利呢?

反:其实在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呢,人最容易看到的是个人利益,如果对方辩友你在探讨正其利当谋其义,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正:对方辩友一辩也说了,义,是适宜的,适当的,我个人正当合理的欲求,又遵纪守法的去谋,为什么不行呢?

反:当然可以了,可是这个时候你把个人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呢,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个人的欲望无限膨大,个人的利益无限膨大,去损害他人的利益,请问对方辩友,这个时候,还叫义不叫义呢? 正:请问我合理合法的谋利一定要损害他人的利益吗? 反:那不合理的利益你谋还是不谋呢?

正:不合理的利益是不义的。今天我们鼓励一部分人诚实经营,合法劳动,先富起来,请问对方,我们是不是在鼓励不正义,不谋利呢?

反:对方辩友最起码承认了我方一个观点,就是正其义不能谋不合理的利呀!

(一开始打第1点反方占了上风,但如我前面说的,完全不承认“义利有统一性”导致正方反击,也导致反方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竟直接提出“个人的欲望无限膨大”的论调,这是很容易被攻的,正方虽语言组织不力,但反方混乱中说出了“就是正其义不能谋不合理的利呀”完全暴露自己的底线,而且是会让评委感到是歪曲了辩题的底线,说是败招都不过份。)

正:因为那是不正义的,对方辩友到是说,当正义和利益统一的时候我们可以谋,这是不是承认了我方观点,正其利当谋其义呢?

反:为什么不正义呢,还不就是因为谋了所以就不正义了,这不正是正其义当不谋其利嘛。

正:对方一辩也说了,今天的辩题从汉代说到清代,我不知道你看的是汉书不是春秋,但是我知道,到了宋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反:对方辩友说到了宋代,可对方辩友却忽略了文言文中利和义一直是对立的,利义为什么存在,就是因为有了利义冲突,利和义都统一了,义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正:对方是说义和利一直是对立的,刚才攻辩中为什么说义和利还有统一的时候? 反:我们说今天讨论这道辩题的时候是当两者发生对立的时候来讨论,为什么正其利不谋其义,因为谋利,只会把人们引入金钱崇拜的深渊,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无法自拔。 正:义与利必然冲突吧。那么为什么还要说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请解释。

反:很简章呀,我们都说了有两样东西,除了利就是义,除了义就是利,当你正义的时候就不能谋利,因为我谋利的时候就只能得利,怎么能得义呢?

正:那么请对方告诉我们,什么叫作双行,什么叫作并用,双行和并用是对方所说的对立关系吗?

反:那请对方同学解释了,不能双行,不能并用的时候,你取哪个舍哪个呢?再请问对方辩友了,医生救死扶伤当不当谋利呢,是不是也应该白大挂,手术刀,拉开肚子要红包呢? 正:可是我们都知道医生是在为病人谋福利呀,对方辩友洛克到爱克顿,他们哪一个在彰显社会理论控索的时候不正是在追求正其义而谋其利呢?

反:好,那对方辩友你给我解释一下,为什么医生为病人谋福利就叫谋利,为自己谋利就不叫谋得了呢?

正:都叫谋利呀。所以我们说要在正义的指导之下为病人谋利,而不当谋那些不正义之利呀。

反:好,对方第一句话就说那当然都叫谋利了,那请问,医生拿红包到底该不该呀?你已经承认了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为什么非要看到人家医生拿红包而不看到人家医生领工资呢,我到很奇怪了。我想请教了,今天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出了一本书,叫作《论语加算盘》,不知道对方辩友你看过没有。

反:对方辩友又混淆了概念,他把得利和谋利混到了一起了,医生领工资,这叫什么,这叫得利。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了,我为了领取资金而去救人,和我救人之后得到奖励,这能够相提并论吗?

正:当然不能了,因为你为了领取资金而去救人根本就不是一件正义之举,而如果你行了正义之行我们作为一个正义的社会难道不应该给您适当的鼓励吗?难道这不是正其义当谋其利吗?

(接着打义利有无统一性,前面我已经评论过了,正方把第1点(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应当谋公利)当主战场,反方否认统一性,双方各有所失。反方医生的例子作茧自缚,终于引得正方转入第2点(即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应当合法合理地谋私利。)这是典型没经验的战略性失误。反方不得不以“得利”和“谋利”有区别来作最后的防守,但因为“对抗公众意识”,先天就是失败的,评委的点评也说明了这一点。)

反:对方辩友又一次承认了我方的观点,如果要是谋利就不能正其义,那正其义还当不当谋其利呢?

正:今天对方老跟我们谈医学的问题。广州市最近建立起一个救急金的制度,为危急的病人免费提供经济的援助,请问这是不是正其义而谋其利呢? 反:那我请问了,他免费提供,他谋什么利了呀? 正:他为病人谋福利了,对方辩友难道不知道吗?

反:这种为病人谋福利的行为是什么行为,就是一种义举呀。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方问题,个人私利该谋还是不该谋?

正:个人私利如果在正义的约束之下,为什么不能谋? 反:如果不在正义的约束之下,该谋不该谋? 正:那就不在今天辩题讨论范围之内。 反:对方辩友今天可真搞笑啊,他告诉我什么样的利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呢?义的范围之内才是讨论的范围,也就是说,什么是利呢,好的东西都是利,不好的东西都是不利,那是不是说我方今天的辩题不用辩了,四个人下去走了算了,因为我们辩题已经输了呢? 正:对方辩友说你正义的过程也是建立在为别人谋福利的基础上,如果你不许我们谋利,我们又如何去正义呢?

反:对方同学一谈到正义就念念不忘要谋利,可是你要谋利的时候,谁去最苦最远的边关哨卡保家卫国,谁去最穷最远的贫困山区治国富民呢?

正:对方谈到了贫困山区,我们就想请教,今天要搞西部大开发如果不加大投资力度,

不切实为西部人民谋福利,行不行?

反:对方辩友你讨论的是怎样去正利,而我们今天的前提是怎样正义,前提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哦,比如说我们四个人,前提是辨论的话就都重要,前提是选美的话就是我方一辩重要,前提是做减肥药广告那肯定就是我重要了。

正:那么今天对方辩友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今天国家倡导西部大开发,居然不是一个正其义的过程,而是像对方所说的,正其义而谋其利,正其义不谋其利,要区分的过程呢? 反:这个时候怎么了,西部大开发的时候义利统一了呀,但如果你在西部大开发的时候,把西部大开发的资金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这个时候我告诉你,正其义不能谋其利呀。 正:不能谋的是不当谋的不正义之利,请问义利统一的时候是不是像对方辩友所说的那样正其义不谋其利呢?

反:对方辩友今天给我们的前提是当谋的利才是利,那我们今天的辩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正:中国今天入世加入了WTO,在国际市场中,中国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不是应该正义,谋利,发展中国经济呢?

反:华罗庚先生说过,别人帮我,永世不忘,我帮别人,莫记心上。请对方辩友用你方观点给我方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谢谢。 (反方时间到)

正:请问对方辩友为什么不回答我方的问题,发展是不是正其义而谋其利呢?

正:正义的事业永远要进行下去,如果将其落到实处,正其义到谋其利。正:今天我们在社会的层面上建立民主的合理的法治制度,建立好这个制度,是正义的,建立这个制度这后,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合法合理的谋利,是不是谋利呢? 观众提问: (反方)

问:今天的这两位公证人员,他们在为今天的比赛做一件公平正义的事情,应该说是在正其义,那您说当这个大赛结束之后,他们应不应该向大赛组委会要公证呢?

答:其实这个观众也是混淆了两个概念,就是谋利和得利。谋利就是把利做为第一目标来追求,而得利则不是自己主观追求的,相信这两位公证员今天来到这里也是为了这场比赛,为了来组委会正这个义,不是以谋利为第一目的的,谢谢。我们今天并不提倡谋利,但并不反对得利,因为有四句话,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不管谋与不谋,要报早晚会报。 (观众提问反方1 ,提到了点子上(也就是第2点),反方以“得利谋利“防守,痛苦。) (正方)

问:在一个类似的问题之中,叫作在其位谋其政,这两个其指代的是同一个东西,而为什么在你们的辨论当中,你们说谋其义这个义是个人的义,我的义,我要实现我的正义,而当谋其利,这个利就是别人的利,集体的利,而指代的不是同一个东西呢?

答:非常感谢这位观众。今天我们说在这个辩题当中,这个其字,他是一个副词,所以在讨论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是正义与谋利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说正其义,诚如我方一辩立论所言,不仅仅要端正个人的道德行为动机,同时要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这是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正其义。而谋其利,不仅仅是像对方所说的谋取个人利益,同时更要谋取天下之大利,公利,这是谋利的两个层面,从正义到谋利的两个层面不仅包括行为动机,同时是一个展开的过程,这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基于这一点,我们能够相信,在人类社会,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正其义,不义之行为,我方与对方同样唾弃,但是我们更应该谋其利,因为只有正其义而谋其利,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谢谢。 (提问正方1 ,大家谈概念性的东西,平淡。) (反方)

问:我们知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见义勇为奖颁发给见义勇为的人,这个时候呢,您一定会跟我说,说这是他们得的,而不是他们去谋的,那我想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说既然社会颁给我这个奖,是不是认为我就当谋呢?

答:其实呢,这里面还是有一个字,就是谋和得的字。因为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一个区别,设立见义勇为的资金是为什么呢?说如果我去见义勇为的时候,我先想到的不是去救落水儿童或见义勇为这样一个行动,而先想到见义勇为那五万块钱资金的话,那我这个行为肯定不是一种义举。那么如果呢,我是正了义,救了女孩以后,通过我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这就是一种义举,这就是谋与得的区别,谢谢。

(提问反方2 ,直接反驳“得利谋利”有区别论,虽然该观众话还没完全说透,但反方接近崩溃。)

(正方)

问:正其义,谋其利,这是两个动宾短语,那么我想问,发出这个动作的,也就是说,主语是什么?谢谢。

答:说今天这个辩题,在讨论两个层面的时候,对于个人层面来说,应该是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就是这里的正其义。就是我在自由辨论中所说的,个人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基础之上去谋利,谋正当之利,可不可以?第二,在社会层面,也就是说这时社会是主体的时候,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制度,今天中国建立一个法治制度,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个正其义的过程,在这个平台已经搭建好之后,我们人,也就是社会层面的个人,在这里进行正义的行为,谋利,又可以不可以呢?可能用西方的一个很简章的类比能让对方辩友明白这个道理,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之中,打了一个比方,就是蛋糕,我们今天强调,要把蛋糕切好分好的同时,强调的是正义,但是,蛋糕要做大,这是谋利,所以,做大蛋糕,切好蛋糕,正其义,谋其利,谢谢。

(提问正方2 ,正方面对一个不难的问题,从容发挥自己的观点,并第一次成体系地打到了第2点,成功,蛋糕论极其形象,大成功。)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继续了延续几千年的义利之辩。对方辩友的一些观点很值得商榷。 首先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义与利是统一的,可是如果两者真的统一,义就是利,利中有义,那么我们今天的讨论还有什么意义呢?人类几千年的辨论是不是有些太无聊了呢?利确实有很多含义,但在今天的辩题中与义做为矛盾双方的存在的时候,只能指人欲之私。

第二,对方辩友在立论的时候告诉我们,利是物质基础,没有人能饿着肚子伸张正义,可是这就该把个人的私利凌驾于义之上去争取吗?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不都是舍弃了物质利益,而颂扬了一身的正气吗?

第三,对于小我与大我,自己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取舍,对方辩友也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可如果是当谋其利的话,我要请问对方的三位男同学,当您身处即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的时候,您是正义将逃生的机会让给妇女和孩子呢,还是谋利不管死活先挤上救生艇再说呢?说到今天的市场经济,对方辩友就认为一定要把利放在首位去谋取,可是连市场经济学家的鼻祖亚当斯密都认为,对于物质的追求,不能成为指导人类道德社会的基础。对于利的过分追求使得当今为数不少的一些人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和异化,当谋利的念头在脑中扎根的时候,人们眼中就充满了利益的诱惑,而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以义正身,就是希望人们不再浮躁,社会不再急功近利。

义,做为几千年来人类社会行为的准绳,关键不在于能获得什么,更重要的在于能舍弃什么,在这种义的取舍之间,私利只能成为被放弃的对象,在成为了历代无数舍已为人,舍身为公的仁人义士。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到“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哪一个不是舍一已之私而求千秋之益呢?在边防战士中留传着这样两句话:为国当以身做盾,头颅甘愿悬国门。为了国家的安定繁荣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这些卫士们把个人的私利置之度外,舍生取义成为他们眼中最大的光荣,我们的社会正需要千千万万这样胸怀大义的人。面对着当今的种种现实,对方辩友还在提倡当谋其利,就给大家留下了两点疑惑,第一:当义与利矛盾的时候,有人就义,有人谋利,究竟哪一个才有利于义的实现呢?第二,目的与手段本应是统一的,为什么谋利这种索取行为为什么能达到正义要求奉献这个结果,希望等会儿对方四辩能给一个明确的答复。谢谢。

(反方结辩,总体失败,有点不知所云,可能是正方打到第2点后阵脚乱了,没有死抓“不合理的利”,反而无限拔高义,再次“对抗公众意识”。) 正方四辩:谢谢主席。

千年的义利之辩今天对方有了全新的诠释,对方向我展示的两个问题其实暗含了对方今天的四个立论,但是我们今天需要的,是更深层次的理解。或许,以得利不等于谋利,所以正其义不谋其利,但是,如果没有主观的努力,得利如何实现?谋利应不应当?义中之利,君子所贵也。为什么我们今天强调把蛋糕分好的同时要强调把蛋糕做大呢?这是不是正其义当谋其利呢?为什么我们加快西部大开发的过程当中要切实的加大投资以改善西部人民的生活切实为西部人民谋福利,这是不是正其义当谋其利呢?或许,以义为公利,以利为私利,正义就不当谋利,但是,人生而要衣食住行,人生来有人情私欲,公利当存,私利当在,中国古代社会,就是像对方辩友所说,倡导正其义不谋其利,结果导致人们不能光明正大的谋利,这既使得暗谋私利,贪官横行,又使得一身正气一心为民的海瑞两袖清风,所得无几,此情此景,对方辩友于心何以忍,于情何以堪,于理何以辩。或许以义为人性光辉,以利为欲望标志,以义为社会纽带,以利为社会祸害所以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但是,不将义利做为社会发展的双重动力,持续的进步又从何谈起?只有站在天下公利的制高点上谋利,才能疏导个人利益,才能有广阔的胸襟,博爱的情怀。先有国,后有家,善利已者,必先利其群,让我们懂得,先有群,后有已,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知道不能独善其身,更要心怀天下。或许,以谋利伤害正义,正义不当谋利,所以主张正其义不谋其利,但是,现代生活告诉我们,正义规范谋利,谋利彰显正义,二者相互促进。正是正义而谋利的小岗农民引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正义而谋利的推动,掀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而一切社会不公,贪污腐败,都背离了正义而谋利的宗旨,我们能够理解对方辩友的道德苦心,伦理用意,然而人之为人,不就因为他正义而谋利吗?当道义与利益汇聚于现实,正义与谋利揉和成努力,我们坚信,一个正义的世界,一个富裕的社会,必将豁然展现于你我的面前。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a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