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理

更新时间:2024-03-21 15: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下)期中化学试卷(理

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分)(2012秋?嘉峪关期末)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B. 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 D.任何温度下是非自发变化 2.(2分)(2012秋?长春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HClO A.B. C. D. CO2 BaSO4 CH3COONH4 3.(2分)(2013春?资阳期末)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4>2>1>3 B. 2>1>3>4 C. 4>2>3>1 D. 3>2>4>1 4.(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氨的

实际合成生产时温度常控制在700K左右,原因是( ) A.高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高温可加快反应的限度 B. 700K时反应催化剂活性最强 C. D.高温可加才可以自发向右进行 5.(2分)(2014秋?怀化期末)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10,若该温度下某溶液中的H

﹣7

浓度为1×10mol/L则该溶液是( ) A.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D. 无法判断 6.(2分)(2010秋?福州校级期中)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对任一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K值增大 B. 对任一可逆反应,K越大;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 D.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则K值增大

﹣12

+

7.(2分)(2010?浙江学业考试)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12SO2+O22SO3;△H=﹣196.6kJ?mol 1 2H2(g)+O2(g)=2H2O(l)B.;△H=+571.6kJ?mol C.﹣1H2(g)+O2(g)=H2O(l);△H=﹣285.8kJ?mol ﹣ D.C(s)+O2(g) CO2(g);△H=﹣393.5kJ 8.(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C.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9.(2分)(2015春?曲靖校级期中)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H和K,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3(g)?2N2(g)+6H2(g)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 ﹣22 A.2△H和2K B. C. 2△H和﹣2K ﹣2△H和 K ﹣2△H和 K D. 10.(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 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正(B)=2V逆. ①②③ ②③④⑥ ②③⑤⑥ ①③④⑤ A.B. C. D. 11.(2分)(2013?辽宁校级学业考试)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为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12.(2分)(2010春?十堰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D. a>b

13.(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 )

A.铜 B. 镁 C. 铝 D. 锌 14.(2分)(2010秋?北海期中)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溶液作用时发生如下反应:

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0.1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0.1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B. 0.1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C. D.0.2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15.(2分)(2013秋?宜昌校级期末)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6.(2分)(2010秋?东风区校级期末)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1﹣1﹣﹣ A.B. v(N2)=0.2 mol?L1?min1 v(H2)=0.1 mol?L?min ﹣﹣﹣1﹣1 v(NH3)=0.15 mol?L1?min1 C.D. v(H2)=0.3 mol?L?min 17.(2分)(2007秋?青岛期末)在室温下,下列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硝酸溶液跟氢氧化钾溶液 B. 盐酸跟氨水 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 C.D. 醋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 18.(2分)(2012?嘉峪关校级三模)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气)+2B(气)?2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40% 50% 60% 70% A.B. C. D. 19.(2分)(2012秋?哈尔滨期末)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 A.稀NaOH溶液 B. HCl溶液 C. D. NaCl溶液 CuSO4溶液

20.(2分)(2013?岳阳一模)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d为负极;NaClO和NaCl a为负极,d为阳极;NaClO和NaCl B. a为阳极,d为阴极;HClO和NaCl C. D.a为阴极,d为正极;HClO和NaCl 21.(2分)(2013秋?濮阳期末)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2﹣ A.在熔融电解质中,O由负极移向正极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C4H10+26e﹣+13O2﹣=4CO2+5H2O B.﹣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C. D.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22.(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A2(g)+3B2(g)?2AB3(g)(△H<0)平衡体系的是( ) A.B. C. D. 2﹣

二、填空题(共4题,39分) 23.(14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氢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

(2)现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SO2 ③0.1mol?LNH3.H2O ④CH3COOH ⑤BaSO4 属于强电解质 ,属于弱电解质 ,属于非电解质 ,向一定量的④中加入等物质的量③,溶液导电性 (填“增强”或“减弱”). (3)0.2mol?L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4)①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依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 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

﹣1

﹣1

﹣1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1

2C2H2(g)+5O2(g)=4CO2(g)+2H2O(l)△H3=﹣2599kJ?mol

写出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5)在T℃时,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6×10(mol?L

﹣1

﹣1)),某生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SO2、0.18molO2和1.2molSO3的混合气体,此时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24.(8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qC(g)+pD(s)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的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根据图象填空(注:(2)、(3)、(4)题填“>”、“<”或“=”): (1)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

﹣1

(2)温度的关系:T1 T2; (3)压强的关系:P1 P2;

(4)化学计量数的关系:m+n q; (5)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6)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种.如①及时分离产物; ② ③ ④ ;等等.(请你补充完整)

25.(10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有如图所示的装置,甲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乙中为稀硫酸,请按以下要求回答问题. (1)甲装置是 (原电池或电解池),写出甲中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

(2)乙装置中铜电极做 极,在该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铂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甲中锌极质量减少6.5克,此时乙中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 L.

26.(7分)(2013春?绿园区校级期末)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变化情况如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实验序号 800℃ 1.0 1 0.8 0.67 0.57 0.50 0.50 0.50 800℃ C2 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800℃ C3 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820℃ 1.0 4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 υ1(填“<“,“=“,“>“),且C3 1.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

三、实验题(共1题,11分) 27.(11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含酚酞),装置如图所示,有毒气体收集的装置省略没有画出,两电极均是惰性电极. (1)电解过程中观察到a电极上的现象为 ; (2)确定N出口的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3)电解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4)若更换电解液及电极,将该装置用于电解精炼铜,则a电极的材料为 ,写出b的电极反应式: .

(5)若将b电极换成铁作电极,电解液仍为NaCl溶液,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

式: ,若过程中发现在电解过程中U型管底部出现白色沉淀产生,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由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四、计算题(共6分) 28.(6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求算:(1)x值;(2)A

的转化率;(3)在此温度下,求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以上题目均要求书写计算过程,带单位)

2012-2013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下)期中化

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2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2分)(2012秋?嘉峪关期末)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B. 低温下是非自发变化,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 D.任何温度下是非自发变化 考点: 焓变和熵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根据△G=△H﹣T?△S进行判断,如△G<0,则反应能自发进行,如果△G>0,则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解答: 解: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则△G=△H﹣T?△S>0, 所以任何温度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G=△H﹣T?△S进行判断,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分)(2012秋?长春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HClO A.B. C. D. CO2 BaSO4 CH3COONH4 考点: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专题: 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 弱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HClO属于弱酸,在水溶液里能部分电离,所以是弱电解质,故B正确; C、BaSO4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出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是强电解质,故C错误; D、CH3COONH4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所以是强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强弱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要明确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程度判断的. 3.(2分)(2013春?资阳期末)如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4>2>1>3 B. 2>1>3>4 C. 4>2>3>1 D. 3>2>4>1 考点: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先判断装置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再根据原电池正负极腐蚀的快慢比较,从而确定腐蚀快慢顺序. 解答: 解:根据图知,(2 )、(3)装置是原电池,( 4)装置是电解池; (2 )装置中铁作负极,很容易失电子变成离子进入溶液,促进铁腐蚀的速度; ( 3)装置铁作正极,锌易失电子而使铁受到保护,抑制铁腐蚀的速度; (4)装置中铁作阳极,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腐蚀速度最快; ( 3)装置铁受到保护,(1)装置铁的反应速度未受到保护也未受到抑制,所以( 1)中铁的腐蚀比(3)中的快. 故答案为:(4)>(2)>(1)>(3) 点评: 不同条件下金属腐蚀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 4.(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工业上用H2和N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在氨的实际合成生产时温度常控制在700K左右,原因是( ) A.高温有利于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高温可加快反应的限度 B. 700K时反应催化剂活性最强 C. D.高温可加才可以自发向右进行 考点: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催化剂的影响分析,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 解:N2+3H2?2NH3 △H<0,该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要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应降低温度,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过小,不利于工业生成效益;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应适当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增大;使用催化剂也能增大反应速率,但在700K左右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所以选择采用700K左右的温度,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知识,侧重于化学与生产的关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不大. 5.(2分)(2014秋?怀化期末)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10

﹣7

浓度为1×10mol/L则该溶液是( ) A.酸性 B. 碱性 C. 中性

﹣12

,若该温度下某溶液中的H

D. 无法判断 +

考点: 离子积常数.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100℃时,纯水中pH=﹣=6,当溶液的pH=6时,为中性,当pH>6时呈碱性,当pH<6时呈酸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100℃时,纯水中pH=﹣=6,若该温度下某溶液中的H浓度为1×10mol/L, 则该溶液的pH=﹣=7>6,所以该溶液呈碱性,故选B. ﹣7点评: 本题以水的离子积常数为载体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相对大小,不能根据溶液的pH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为易错点. 6.(2分)(2010秋?福州校级期中)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的叙述正确的是( ) A.K越大,表示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对任一可逆反应,温度升高,则K值增大 B. 对任一可逆反应,K越大;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 D.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则K值增大 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平衡常数指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解答: 解:A、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与速率大小无关,故A错误; B、K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则K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故B错误; C、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C正确; D、同一反应,化学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催化剂或反应物的浓度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影响因素及应用,难度不大,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7.(2分)(2010?浙江学业考试)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12SO2+O22SO3;△H=﹣196.6kJ?mol 1 2H2(g)+O2(g)=2H2O(l)B.;△H=+571.6kJ?mol C.﹣1H2(g)+O2(g)=H2O(l);△H=﹣285.8kJ?mol ﹣ D.C(s)+O2(g) CO2(g);△H=﹣393.5kJ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A.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 B. H2的燃烧为放热反应; C.符合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D.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 解答: 解:A、没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所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6.6kJ/mol,故A错误; B、H2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B错误; C、方程式符合热化学方程式书写要求:H2(g)+ O2(g)═H2O(l)△H=﹣285.8kJ/mol,故C正确; D、反应热的单位为kJ/moL,所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393.5kJ/mol,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标注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的焓变是书写基本要求,题目较简单. 8.(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 A.电解水制氢气时,用铜作阳极 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 B.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 C. 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A.活泼金属作阳极,阳极上金属失电子; B.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C.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 解答: 解:A.用铜作阳极电解水制取氢气时,开始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铜失电子生成铜离子,随着溶液中铜离子浓度的增大,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铜而得不到氢气,所以不符合实际生产,故A错误; B.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铜盐,故B正确; C.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镍碳钢网作阴极,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反应速率,故C正确; D.电镀时,镀层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所以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明确阴阳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活泼金属作阳极时,阳极上是金属失电子而不是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为易错点.

9.(2分)(2015春?曲靖校级期中)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H和K,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3(g)?2N2(g)+6H2(g)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 ﹣22 A.2△H和2K B. C. 2△H和﹣2K ﹣2△H和 K ﹣2△H和 K D. 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对同一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相同),在相同温度下,正、逆反应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化学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同一反应若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则反应热数值变为原来的n倍,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幂,据此解答. 解答: 解:N2(g)+3H2(g)?2NH3(g)的反应热△H,故相同温度时反应2NH3(g)?N2(g)+3H2(g)反应热为﹣△H,故4NH3(g)?2N2(g)+6H2(g)反应热为﹣2△H, N2(g)+3H2(g)?2NH3(g)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故相同温度时反应2NH3(g)?N2(g)+3H2(g)化学平衡常数为,故相同温度时反应4NH3(g)?2N2(g)+6H2(g)化学平衡常数为()=2, 故选C. 点评: 考查同一反应正逆反应反应热及平衡常数关系、反应热及平衡常数与化学计量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对热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及对平衡时表达式的理解. 10.(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 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正(B)=2V逆. ①②③ ②③④⑥ ②③⑤⑥ ①③④⑤ A.B. C. D. 考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①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故①错误; ②该容器的体积保持不变,A是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所以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所以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⑤容器中的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化,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所以当M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已经平衡,故⑤正确;

⑥V正(B)=2V逆(C),说明v(C)正=v(C)逆,故⑥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只有反应前后不相同的量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反应前后不改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如该反应中的压强就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 11.(2分)(2013?辽宁校级学业考试)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为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B. 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C.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由图可知,为Cu、Zn原电池,发生Zn+H2SO4═ZnSO4+H2↑,Zn为负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由图可知,为Cu、Zn原电池,发生Zn+H2SO4═ZnSO4+H2↑, A.Cu为正极,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Cu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Cu为正极,则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故C错误; D.该反应生成氢气,是因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明确原电池反应及工作原理即可解答,注意该电池中活泼金属作负极,题目较简单. 12.(2分)(2010春?十堰期末)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D. a>b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压强减小,又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A(气)?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压强减小,又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 A.若平衡不移动,B的浓度为原来的50%,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B的浓度为原来的60%,故A正确;

B.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故B错误; C.B的浓度增大,则B的质量分数增大,故C错误; D.减小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化学计量数a<b,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明确体积变化引起的B的浓度变化来判断平衡的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动态和静态变化的结合来解答,题目难度中等. 13.(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 )

A.铜 B. 镁 C. 铝 D. 锌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说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铁易失电子作负极、另一种金属作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在贴近金属条一边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说明铁钉发生吸氧腐蚀,铁易失电子作负极、另一种金属作正极,则另一种金属的活泼性小于铁,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是解本题关键,知道正负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14.(2分)(2010秋?北海期中)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硫酸溶液作用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化学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0.1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0.1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B. 0.1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C. D.0.2mol/L Na2S2O3 和0.1mol/LH2SO4溶液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30℃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的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并且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更大,根据以上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大,由于浓度相差不大,所以首先比较反应温度高低,C、D选项中的反应温度高于A、B选项的温度,所以C、D的反应速率大于A、B的反应速率,C中的硫代硫酸钠的浓度小于D中的浓度,故反应速率D的大于C的,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大小的因素,注意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更加明显,本题难度

不大. 15.(2分)(2013秋?宜昌校级期末)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解答: 解:反应2X(g)+Y(g)2Z(g)有气体参加和生成,且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减小压强时, A、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A错误; B、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明确化学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16.(2分)(2010秋?东风区校级期末)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1﹣1﹣﹣ A.B. v(N2)=0.2 mol?L1?min1 v(H2)=0.1 mol?L?min ﹣﹣﹣﹣ v(NH3)=0.15 mol?L1?min1 C.D.v (H2)=0.3 mol?L1?min1 考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 解:都转化为氢气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N2+3H2?2NH3, A、v(H2)=0.1 mol?L?min, ﹣1﹣1B、v(N2)=0.2 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v(N2)﹣1﹣1﹣1﹣1=0.6mol?L?minC、v(NH3)=0.15 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v(N2)=×0.15mol?L?min=0.225mol?L?min, D、v(H2)=0.3mol?L?min, 故速率B>D>C>A,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1﹣1﹣1﹣1﹣1﹣1﹣1﹣1

17.(2分)(2007秋?青岛期末)在室温下,下列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 A.硝酸溶液跟氢氧化钾溶液 B. 盐酸跟氨水 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 C.D. 醋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 考点: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3+分析: 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碱溶液中,c(H)=c(OH)=10mol/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7,呈酸性,说明反应后酸过量,应为弱酸和强碱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硝酸溶液跟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等体积混合pH=7,故A不选; B.盐酸跟氨水反应后,氨水浓度大,反应后氨水过量,pH>7,故B不选; C.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为强酸与强碱反应,等体积混合pH=7,故C不选; D.醋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为弱酸和强碱的反应,等体积反应后醋酸过量,混合后pH<7,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后溶液的pH,明确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c(H)=c(OH)时,弱电解质的浓度大于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18.(2分)(2012?嘉峪关校级三模)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气)+2B(气)?2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 40% 50% 60% 70% A.B. C. D.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 压轴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假定A和B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根据平衡时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反应方程式,利用三段式解题法,列方程,求出参加反应A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的定义计算其转化率. 解答: 解:设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 A(气)+2B(气)?2C(气) 开始 1mol 1mol 0mol 变化 xmol 2xmol 2xmol 平衡 (1﹣x)mol (1﹣2x)mol 2xmol 所以,(1﹣x)mol+(1﹣2x)mol=2xmol; 解得:x=0.4 +﹣A的转化率为×100%=40%,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运用三段式法解答本题即可. 19.(2分)(2012秋?哈尔滨期末)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 A.稀NaOH溶液 B. HCl溶液 C. CuSO4溶液

D. NaCl溶液 考点: 电解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根据用惰性电解下列溶液,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为分别为H2和O2时,说明电解的实质是电解水,根据电解原理知识来回答. 解答: 解:A、电解氢氧化钠阳极上产生O2,阴极上产生H2,是电解水型的,故A正确; B、电解盐酸在阳极产生氯气,在阴极产生氢气,属于电解电解质型的,故B错误; C、电解硫酸铜在阳极上产生氧气,阴极上产生金属铜,是放氧生酸型的,故C错误; D、电解氯化钠在阳极上产生氯气,阴极上产生氢气,是放氢生碱型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电解类型的有关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20.(2分)(2013?岳阳一模)某学生想制作一种家用环保型消毒液发生器,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电时,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设计了如图的装置,则对电源电极名称和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正极,d为负极;NaClO和NaCl a为负极,d为阳极;NaClO和NaCl B. a为阳极,d为阴极;HClO和NaCl C. D.a为阴极,d为正极;HClO和NaCl 考点: 电解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电解池中,阳极是阴离子放电,阴极是阳离子放电,氯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可以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 解答: 解:电解氯化钠溶液时,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的过程,阴极是氢离子的电子生成氢气的过程,为使Cl2被完全吸收,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所以一定要让氯气在d电极产生,所以d电极是阳极,c电极是阴极,即a为负极,b为正极,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是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故选B. 点评: 本题是一道电解原理和实际相结合的题目,要熟记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学以致用. 21.(2分)(2013秋?濮阳期末)一种新型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

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下列对该燃料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2﹣ A.在熔融电解质中,O由负极移向正极 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C4H10+26e﹣+13O2﹣=4CO2+5H2O B.﹣ 通入空气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C.

2﹣

D.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 电化学专题. ﹣2﹣分析: 丁烷具有还原性,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4H10+13O﹣26e=4CO2+5H2O,通入空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2O,总反应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以此解答该题,注意电解质和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 解答: 解:A.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A错误; B.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4H10+13O﹣26e=4CO2+5H2O,故B错误. C.通入空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O,故C错误; D.电池的总反应与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为2C4H10+13O2=8CO2+10H2O,或由正负极电极反应式判断,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电解质溶液为非水物质,此为解题的关键,答题时注意把握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2.(2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下列图象中,不能表示反应A2(g)+3B2(g)?2AB3(g)(△H<0)平衡体系的是( ) A.B. C. D. ﹣2﹣﹣2﹣ 考点: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图示题. 分析: 对于可逆反应A2(g)+3B2(g)?2AB3(g)(△H<0),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比逆反应速率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2的转化率降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2的转化率增大,故C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B3的含量降低,反应物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3的含量增大,故C正确; D.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2的含量升高,反应速率增大,则温度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间少,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图象问题,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以及反应的吸热、放热等特点判断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二、填空题(共4题,39分) 23.(14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氢硫酸的电离方程式: H2S?H+HS .

﹣1(2)现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SO2 ③0.1mol?LNH3.H2O ④CH3COOH ⑤BaSO4 属于强电解质 ⑤ ,属于弱电解质 ③④ ,属于非电解质 ② ,向一定量的④中加入等物质的量③,溶液导电性 增强 (填“增强”或“减弱”). (3)0.2mol?L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1

(4)①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g)△H=﹣241.8kJ/mol .

②依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已知: 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

﹣1

2H2(g)+O2(g)=2H2O(l)△H2=﹣571.6kJ?mol

﹣1

2C2H2(g)+5O2(g)=4CO2(g)+2H2O(l)△H3=﹣2599kJ?mol

写出298K时由C(s,石墨)和H2(g)生成1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

(5)在T℃时,反应2SO2(g)+O2(g)?2SO3(g)△H<0的平衡常数K=6×10(mol?L

﹣1

﹣1)),某生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SO2、0.18molO2和1.2molSO3的混合气体,此时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否 (填“是”或“否”),若升高温度,则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填“正反应”或“逆反应”). 考点: 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pH的简单计算. 专题: 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分析: (1)氢硫酸为二元弱酸,其电离过程分步进行,主要以第一步为主,电离方程式只需要形成第一步电离即可; (2)根据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醋酸和一水合氨都是弱电解质,当醋酸中进入氨水,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导电性增强; (3)根据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计算出溶液的pH; (4)①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的焓变,最后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5)先计算出浓度商,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与化学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根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判断升高温度平衡移动方向. 解答: 解:(1)氢硫酸为二元弱酸,溶液中部分电离出氢离子,电离过程分步进行,主要以第+

﹣1

﹣1

一步为主,其电离方程式为:H2S?H+HS, ﹣+故答案为:H2S?H+HS; (2)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满足条件的为:⑤BaSO4;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1电离,满足条件为:③0.1mol?LNH3.H2O、④CH3COOH;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满足条件的为:②SO2;醋酸和一水合氨都属于弱电解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较差,当向醋酸中加热一水合氨后,反应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增强,

+﹣故答案为:⑤;③④;②增强; (3)0.2mol?L盐酸与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溶液的pH=1, 故答案为:1; (4)①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mol水蒸气放热241.8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O2(g)=H2O(g)△H=﹣241.8kJ/mol, 故答案为:H2(g)+O2(g)=H2O(g)△H=﹣241.8kJ/mol; ②C(s,石墨)+02(g)=C02(g);△H1=﹣393.5kJ?mol① ﹣12H2(g)+02(g)=2H20(l);△H2=﹣571.6kJ?mol② ﹣12C2H2(g)+502(g)=4C02(g)+2H20(l);△H3=﹣2599kJ?mol③ 根据盖斯定律,①×4+②﹣③计算298K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C(s,石墨)+2H2(g)=2C2H2(g)△H=+453.4KJ/mol,即:2C(s,石墨)+H2(g)=C2H2(g)△H=+226.7KJ/mol, 故答案为:2C(s,石墨)+H2(g)=C2H2(g)△H=+226.7KJ/mol; (5)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4molSO2、0.18molO2和1.2molSO3的混合气体,各气体的浓度为:c(SO2)==0.2mol/L、c(O2)==0.09mol/L、c(SO3)﹣1 ﹣1==0.6mol/L,此时的浓度商为:Qc==100<K=600,反应正向着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如果升高温度,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平衡向着逆反应向移动, 故答案为:否;逆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书写、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知识,题目难度中等,试题题量稍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注意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24.(8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qC(g)+pD(s)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的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根据图象填空(注:(2)、(3)、(4)题填“>”、“<”或“=”): (1)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 K=

(2)温度的关系:T1 > T2; (3)压强的关系:P1 < P2;

(4)化学计量数的关系:m+n < q; (5)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6)为了提高A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种.如①及时分离产物; 及时分离产物 ② 升高温度 ③ 减小压强 ④ 增加B的量 ;等等.(请你补充完整)

考点: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1)根据已知方程式结合平衡常数的含义书写; (2)(3)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采取定一议二解答; (4)根据压强越大,B的含量越高,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来分析; (5)根据温度越高,B的含量越低,平衡向正反应进行来分析; (6)提高A的转化率,则平衡正移,根据影响平衡的因素分析. 解答: 解:(1)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qC(g)+pD(s),D为固体,不能写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则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故答案为:K=; (2)定压强相同,比较温度不同时,即比较曲线T1、P2与曲线T2、P2,根据先出现拐点,先到达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高,所以T1>T2, 故答案为:>; (3)定温度相同,比较压强不同时,即比较曲线T1、P1与曲线T1、P2,根据先出现拐点,先到达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压强高,所以P1<P2, 故答案为:<; (4)由(3)知,压强P1<P2,由图知压强越大,B的含量越高,所以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所以m+n<q, 故答案为:<; (5)由(2)知,温度T1>T2,由图知温度越高,B的含量越低,所以平衡向正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吸热. (6)提高A的转化率,则平衡正移,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及时分离产物,产物浓度减小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已知该反应正方向吸热,升高温度,平衡正移;减小压强平衡正移;增加B的量,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及时分离产物,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增加B的量. 点评: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影响,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分析图象曲线的变化特点,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采取定一议二解答. 25.(10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有如图所示的装置,甲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乙中为稀硫酸,请按以下要求回答问题.

(1)甲装置是 原电池 (原电池或电解池),写出甲中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Cu+2e=Cu .

+

2+

(2)乙装置中铜电极做 阴 极,在该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 ,铂电极上﹣﹣

的电极反应为 4OH﹣4e=O2↑+2H2O .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甲中锌极质量减少6.5克,此时乙中两极收集到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 3.36 L.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1)甲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甲是原电池,则乙是电解池,甲中Zn易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Cu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以中铜为阴极、Pt作阳极,阴极上氢离子放电、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 (3)根据转移电子相等计算生成气体体积. 解答: 解:(1)甲装置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且符合原电池构成条件,所以甲是原电池,则乙是电解池,甲中锌易失电子作负极、铜作正极,Cu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故答案为:原电池;Cu+2e=Cu; ﹣+(2)以中铜为阴极、Pt作阳极,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e=H2↑,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故答案为:阴;2H+2e﹣﹣﹣=H2↑;4OH﹣4e=O2↑+2H2O; (3)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甲中锌极质量减少6.5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0.2mol,阳极上生成气体体积==1.12L,根据转移=2.24L,所以乙中析出气体2+﹣2+﹣电子相等知,阴极上生成气体体积=体积为3.36L,故答案为:3.36.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先根据能否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确定原电池和电解池,再结合离子放电顺序、转移电子相等进行解答,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26.(7分)(2013春?绿园区校级期末)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变化情况如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实验序号 800℃ 1.0 1 0.8 0.67 0.57 0.50 0.50 0.50 800℃ C2 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800℃ C3 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4 820℃ 1.0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0.013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1.0 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催化剂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 > υ1(填“<“,“=“,“>“),且C3 > 1.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1)根据υ=及表格中的数据来计算反应速率; (2)实验2和实验1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则A的起始浓度相同,但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 (3)由表格中平衡的浓度可知实验3的浓度大,浓度大,则反应速率快; (4)实验4的温度高,起始的A的浓度相同,但平衡时A的浓度小,说明升高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解答: 解:(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A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8﹣0.67=0.13(mol/L), 则υ===0.013mol/(L.min),故答案为:0.013;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2和实验1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则A的起始浓度相同,即C2=1.0mol/L, 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可能的因素是使用了催化剂,故答案为:1.0;催化剂;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A的浓度实验3的大,实验1和3的温度相同,则实验3的起始浓度大于1.0mol/L, 即C3>1.0mol/L,又浓度大,其反应速率快,则υ3>υ1,故答案为:>;>; (4)实验4的温度高,且起始的A的浓度相同,但平衡时A的浓度小,则说明升高温度反应 2A B+D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学生熟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反应速率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好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题(共1题,11分) 27.(11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含酚酞),装置如图所示,有毒气体收集的装置省略没有画出,两电极均是惰性电极.

(1)电解过程中观察到a电极上的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红色 ;

(2)确定N出口的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是Cl2 .

(3)电解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

Cl2↑+H2↑+2OH .

(4)若更换电解液及电极,将该装置用于电解精炼铜,则a电极的材料为 纯铜 ,写出b的电极反应式: Cu﹣2e=Cu 2+

(5)若将b电极换成铁作电极,电解液仍为NaCl溶液,写出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Fe﹣2e=Fe ,若过程中发现在电解过程中U型管底部出现白色沉淀产生,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的现象,请写出由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

2+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1)根据电子移动方向知,a是阴极、b是阳极,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导致溶液呈碱性; (2)b电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 (3)电解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还有NaOH生成; (4)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 (5)若将b电极换成铁作电极,电解液仍为NaCl溶液,b电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生成红褐色的Fe(OH)3. 解答: 解:(1)根据电子移动方向知,a是阴极、b是阳极,a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导致溶液呈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红色,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红色; (2)N出口的气体是氯气,氯气能置换出碘化钾中的碘,碘能使淀粉变蓝色,所以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检验. 故答案为: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试纸变蓝则说明是Cl2; (3)电解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还有NaOH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故答案为:2Cl+2H2O﹣﹣Cl2↑+H2↑+2OH, Cl2↑+H2↑+2OH; ﹣﹣﹣(4)电解精炼粗铜时,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所以a极材料是纯铜,b电极上电极反应式为Cu﹣2e=Cu, ﹣ 2+故答案为:纯铜;Cu﹣2e=Cu; (5)若将b电极换成铁作电极,电解液仍为NaCl溶液,b电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阴极附近生成氢氧根离子,亚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被氧化生成红褐色的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2+故答案为:Fe﹣2e=Fe;4Fe(OH)2+O2+2H2O=4Fe(OH)3.

﹣ 2+2+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原理,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离子放电顺序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活泼金属作阳极时,阳极上金属失电子而不是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为易错点. 四、计算题(共6分) 28.(6分)(2013春?思明区校级期中)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求算:(1)x值;(2)A的转化率;(3)在此温度下,求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以上题目均要求书写计算过程,带单位) 考点: 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1)平衡时C的浓度为0.4mol/L,则n(C)=0.4mol/L×2L=0.8mol,结合n(D)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 (2)根据平衡时n(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A)=n(D),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A的转化率. (3)平衡常数指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根据三段式计算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解答: 解:(1)平衡时C的浓度为0.4mol/L,则n(C)=0.4mol/L×2L=0.8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0.8mol:0.8mol=x:2,解得x=2. 答:x值为2; (2)平衡时n(D)=0.8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n(A)=n(D)=×0.8mol=1.2mol,故A的转化率为×100%=60%. 答:A的转化率为60%; (3)根据三段式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为: 3A(g)+B(g)?2C(g)+2D(g) 开始(mol/L):1 1 0 0 变化(mol/L):0.6 0.2 0.4 0.4 平衡(mol/L):0.4 0.8 0.4 0.4 故平衡常数k==0.5, 答:在此温度下,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0.5.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等,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qb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