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更新时间:2024-03-21 15: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孤独之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

级上册)

《孤独之旅》 曹文轩

中江县凯江中学校赖晓金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品味“孤独”,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3、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品味“孤独”的含义,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细节描写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涵,感悟人生。 一、情境导入、出示课题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

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孤独”呢?(幻灯片出示)

我们班的龚洪程同学就曾经在作文中这样理解”孤独”的感受。(出示学生作文选段)有请龚洪程同学。

他的作文告诉我们,小小心灵偶尔也应学会去享受孤独,让孤独将我们的人生装点得更美丽。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和少年杜小康去一起体验一段孤独旅程吧。(出示幻灯片--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走近孤独

1昨天,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了整个故事的结构。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次迅速地读课文,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然后用两个词来概括小说中我们主人公心理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出示问题)

起点:孤独终点:坚强(出示答案) 2寻找“孤独”

这是我们主人公的一次心理旅程,从起点到终点,沿路的风光到底有些什么呢?请大家拿出手中的笔,快速地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出示问题) 比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

“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

而,这不可能”

“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出示部分句子) 3个性彰显,你要主动

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你想像的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并且思考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心理旅程。(出示)

如:(1)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感到茫然

(2)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苇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感到害怕

(3)吃完饭,杜小康才稍稍从恐慌中镇定下来。--缓解恐慌

(4)但,这一切无论如何也不能驱除杜小康的恐慌。夜

里睡觉时,他紧紧地挨着父亲,并且迟迟不能入睡。--依然恐慌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感到孤独

后来,父子俩心里都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面对孤独不再恐慌

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

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长大坚强

4师:这可怕的孤独和恐慌可以打垮一个人。我真担心他会变成一个不再会说话的傻子!同学们,杜小康被打垮了吗?

师:噢,是这样的话,他眼前的景物还像以前那么陌生和令他恐惧吗?

师:可见,是他自己在调节自己的心理,自己在拯救自

己的灵魂。正如海明威所说:“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文章中有一件事最能证明杜小康是不会被打垮的,是哪件事? 师:对!找鸭艰难吗?最终找到了吗?

师:其实他完全可以靠着父亲去找鸭,可他受伤了还要主动继续找。你们看到了他哪些品质?

师:经历了这件事,杜小康的感觉是怎样的? 师:是啊!在放鸭的过程中,最令人欣喜的结局是怎样的?

师:小鸭能生蛋么?

师:那么,鸭既然能生蛋了,说明了什么? 5通过在风雨中找鸭的经历,杜小康,这个小小少年也长大了.

环境描写探究

杜小康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从孤独到坚强的心理旅程。为了表现这种心理变化,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段落,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麽作用?(出示问题)

1、以较大的篇幅描写鸭子,以鸭群的变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长。

2、以芦苇作为人物心理变化的见证。

3、“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面对芦

苇荡中极其可怕的暴风雨,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搏斗,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这样,文章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为人物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舞台,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到了烘托、暗示、促进、推动的作用。

(出示)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文章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具有浓郁的乡土文学气息。 我与小康比成长

孤独是一种状态,需要慢慢地面对它的真实。 孤独是一桩邂逅,需要美美地咀嚼它的甜蜜。 孤独是,需要 五、教师寄语:

1、罗曼罗兰对于孤独曾有这样的表述:

“关心社会生活的良好习惯,不应妨碍你们每个人倾注于内心的生活。在连绵不断的行动和感情的激流里,你们应该为自己保留一间单房,离开人群,单独幽居,以便认清自己力量的弱点,深入思考,然后重新再去接触大地……” 2、我们的作者曹文轩在《论孤独》中说:“它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六.小结: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 七、作业设计:

课外阅读《草房子》,感受那些苦难中成长的孩子的心路历程。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曹文轩

杜小康的心理旅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不成熟

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 缓解恐慌 依然恐慌

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 住段时间后:不再忽然地恐慌 成熟

雨后天晴时:坚强长大 赖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qb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