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31 04: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大概意思。能读出古诗的韵味并达到背诵的目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吟、诵多种形式,领悟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朋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虽屡次遭贬但仍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 教学重点

采取多种形式,读出古诗的古韵,领悟诗中意境。 教学重点

采取吟诵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诗人简介、创作背景)的学习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自古离情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最凄美、永恒的话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都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又一篇的美文佳作!

1. 关于送别诗,你知道哪些?

师:老师想在这里问大家,关于送别的诗你知道哪些? 同学填写复习单,学生能找到两首送别诗。

2.引出本课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师:对于王昌龄,你了解多少?

王昌龄 (698— 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1)释题。

师:谁知道又芙蓉楼现如今位于我国的哪个省哪个市?(江苏省镇江市)古时候称之为什么?(润州)。 在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此送别了一位好友,他的名字叫什么?(辛渐)没错,辛渐,他既是王昌龄的好友,同时,他还是王昌龄的同乡。辛渐就要回到故乡,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

(2)齐读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通过三读,学习古诗

(一)一读: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师:朋友分别到底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自由读古诗,用上我们学到的三读法,分三步来读古诗:一读,标好平仄,读准节奏;二读,结合注释,读懂诗意;三读,抓关键词,悟出诗情。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完成以上三步。 2.生自由读,展示读

3.(出示课件三)课件出示标完平仄符号以及停顿符号的古诗。 师:这首诗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请同学们按平长仄短的规律自由读两遍。 4.学生自由读 。 5.指名读 6.男生读,女生读。

(二)二读,借助注释,理解古诗意思,说出大体诗意。

1.师: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后,我们再结合注释,大体了解整首诗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注释,试着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2.通过注释,学生说一说诗歌的大体意思。

3.生说诗意。是啊!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清晨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

看结合注释,我们就能把古诗的意思说出来了,看来结合注释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三)三读,抓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其实,抓住诗中的关键词,我们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1.时间。

师:咱们来看前两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句诗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其实王昌龄写了两首古诗,这首古诗是诗人王昌龄清晨在芙蓉楼送别友人时写的,还有另外一首古诗是是王昌龄在头一天夜里与辛渐饮酒话别时写的,我们一起来读

一下!(课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是呀!窗外秋雨绵绵,而芙蓉楼内,两人却在饮酒作别,此情此景,会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能,(忧愁、凄凉……)那么,这种情感,在我们的前两句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寒、孤) 2.情景预设:“寒”

①师:这里的寒,仅仅只是指的“寒冷的秋雨”吗?(不是)那还形容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诗人的心寒)

②诗人为什么心寒?是因为他的朋友也要离他远去了,所以王昌龄心里很是不舍?

师:是呀!因为对好友依依不舍,这一送就是几十公里呀!(出示课件),这是如今江苏省的地图,当时王昌龄在如今的南京市,古时候称之为江宁,他在那个地方任江宁丞,送辛渐送到如今的镇江市,古时候称之为润州,这两地相隔六、七十公里呀,这样的友情深不深?(深)浓不浓(浓)就带着这浓浓的深情再读这两句诗。

③过渡:是呀!朋友就要远离了,诗人对他依依不舍,一送就是几十公里,再加上当时天气原因,寒冷的天气,寒冷的心情,终于在清晨一别友人,“平明送客楚山孤”

3.预设:“孤”

你还从哪个字能感受到诗人非常忧愁、苦闷呢?“孤”

①诗人眼中的楚山为什么是孤独的呢?(因为自己觉得孤单,所以

看到的景物也就孤独了)(借景抒情)

诗人作此诗时,已远离了亲人,远离了朋友,来到了江宁任江宁丞,可以说,在这里,辛渐是唯一能说说真心话的朋友,就是这样的一位朋友要走了,王昌龄舍得吗?不舍得!用不舍的心情来读这两句诗。

②一个“寒”字,一个“孤”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3.离别的时候到了,我们回忆一下古代的诗人,会在离别之时,送给朋友什么?(祝福、礼物)(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歌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那么,诗人,王昌龄送给辛渐的是什么?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通过注释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比喻作者有一颗纯洁的心,那么玉壶呢?

玉壶:玉制的茶壶。玉代表着永恒。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那颗纯洁的心就如放在玉壶中一样。

为什么要送给好友一句话?表明了什么?(表明诗人清廉正直的品格永远不变。)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王昌龄的处境。生读资料。你从资料当中读到了什么?

当他被贬第一次时,他想让家人知道他”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他被贬第二次时,他想让家人知道他”一片冰心在玉壶”。 无论是在边塞驻守,还是在官场,他都想让家人知道他“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的,我们知道,王昌龄是一个边塞诗人,他在边塞驻守多年,作

了很多的边塞诗。谁会背他的边塞诗。《出塞》《从军行》

从这两首诗中,你能体会到王昌龄为什么要送辛渐这句话?(王昌龄是想告诉他的家人朋友他始终有一颗爱国之心,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清廉正直的心,从未改变过!

能不能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后两句话!

所以,王昌龄在边塞时,他没有忘记“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还没有忘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没有改变的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让我们带着对诗人的崇敬之情,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齐读、学生合作一人读一句) 三、吟诵古诗,抒发情感。

1.师:读呀读,诗人的情感用读已经无法足以表达,那就让我们来吟诵吧。东汉以后,凡诗文皆可吟诵,结合咱们画的平仄,第一遍同学们听,第二遍如果你行就跟着吟一吟。 2.生展示。

3.放陈少松老先生的吟诵,学生听。 4.好友合作展示。 四、总结

送别,自古就是一个人们不愿意面对的场面,可是同学们现在已经六年级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你们就小学毕业了,分离在所难免,如果你有什么想对同学说的话或者是想对他做一个什么样的动作,现在给

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来表达对自己好朋友的送别之情,好吗?(生表达情感)

古代因为交通的不便利,导致一别好友,可能造成终身不能再次相见的局面,所以王昌龄在送别好友的时候,会显得格外的忧愁、凄凉。但是现在,我们交通便利,即使哪天我们分别了,也会很快联系上。

送别虽然悲伤,但是同学们并不孤独,这一次的分别也是为了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逢,希望同学们能在接下来的小学时光中尽情绽放、不留遗憾!

下课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现在到了同学们跟老师分别的时候了,请同学们记住咱们一起共同学习的40分钟,把它留在自己珍贵的记忆中,好!同学们,下课!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读:平仄、注释、关键词

吟:忧愁 凄凉 清廉 正直 送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