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更新时间:2024-04-22 22: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语本《老子》

很多人把知足常乐仅仅理解为,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满足的欲望上,片面的定义了知足常乐的含义,比较消极和安于现状,这样的满足所带来的快乐其实是不能够长久的。

老子要告诉我们的是何时该终止自己的欲望,怎么样才能终止自己的欲望,如果不及时终止无穷的欲望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戎马生于郊)。只有由知道满足而获得的富足,才是长久的富足。这个由字,指出了长久快乐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充足的知识和无比的智慧,把快乐建立在对事物通透的认识和理解上,看透事物发展的规律,明白无穷欲望带来的后果,及时终止自己的欲望而免遭损失和灾难,只有这样才会获得长久的平安富足和快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而不是把快乐定义在所得到和所满足的欲望上。

墨子曰:“知止,则日进无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谋”。孔子《大学》:“知止而后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便是其印证。[1]

即使在现代汉语中,知道也是在知识的范畴之内。知识的解释已经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识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识,是一种认知水平!

由此可见只有拥有足够的知识才能经常长久的快乐。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认知水平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当你有了足够的知识和见解,足够的认知水平,那么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对待名利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观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认识,才会长久的快乐!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然为之而愤然怨天,岂非一生无味?面对失意,我们何不换个角度,也许会艳阳一片呢?生活告诉我们,快乐是一天,不快乐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度过每一春秋呢? 知足,它如一阵清风,吹走了你的烦恼,捎来一份安慰;它如一场细雨,洗去你的忧郁,给你清爽满怀;它如一朵彩云,赠你美丽心情。

知足更是一名智者,教你如何在不利环境时坦然处置,教你怎样运筹帷幄且在情理之中。给你生命铺满底色,散发魅力的光华。知足者对于“我是最优秀的”另有一番体会。 拥有知足的心态,并不是放下理想的追求,相反它才是更高所在。看不尽世界道不破红尘的我们何不时时知足,如此岂非乐得逍遥自在。 “心存感恩,知足惜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那就从自己做起,让自己的心底永存感恩之情,心怀感恩走在人生的旅途之中,身心轻松风景美。

所谓知足,是种平和的境界。所谓常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知足者常乐,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对现有收获的充分珍惜,对目前成果的充分享受,也是对现有潜力的充分发掘。肯定目前的状态,并能始终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安定。奢者富而不知足,而俭者贫而有余。奢侈的人即使富甲天下,仍不知足。怎能比得上知足节俭的人。尽管一贫如洗,却快乐美满。不知足的人要的东西太多,因为始终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去追求

别人所拥有的东西,怎么会快乐呢?知足的人们不会把心挂在追求上,欲望是无法满足的。真正的快乐从心里开始。一颗喜悦的心随遇而安不因为别人拥有而羡慕,因为自己早已经拥有。

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足常乐,是古人为了警示后人而说的,而今天的知足常乐,如果用在环保方面,那就是说我们已经向大自然索取了很多很多,是应该收手的时候了!过度的挥霍让我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臭氧空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物种多样性减少......无一不是人们不知足常乐所造成的!!!

你觉得哪里不对呢!你要理解清楚怎么样是知足长乐!知足就是不去贪那些不是自己付出得到的东西,不去奢望那不理智的东西。知足的真正含义就是用自己的付出换来的结果来充实自己,不断创新,不去想白白得到,不去想天上的馅饼!至于常乐,很简单,当你充实的时候你心情会不会爽快,开朗啊!所以知足常乐没什么不好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种答案,一种适合自己的答案,只要你去找了就能找到!

知足常乐: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我成功,我快乐,因为不平凡的人是人们,人们都不会知足,永远不会停止贪念,所以我成功,因为我平凡我知足!虽然我也贪心,但是我的贪来自我自己的努力同我的自身条件,我的努力换来了我的梦的实现,我知道,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会实现!在那遥远的未来

快乐=物质/欲望。这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快乐方程式。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大,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古话“知足常乐”。反之,如果一个人的物质消费有限,而欲望无穷大,将会怎样呢?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梦想”,又有那么多“陶醉”,她怎么能不痛苦、伤心呢?

[分析]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物质消费水平取决于他的收入,即应量入为出。我们无产阶级不是苦行僧,也不是禁欲主义者,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吃得好些,穿得好些,不但该有较丰富的物质生活,也应该有较充实的精神生活。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让千千万万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但是,我们国家还比较穷,不能提倡超前消费,高消费,一味地追求享受。不考虑自身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就要处心积虑采取不正当手段弄钱,必然贪污、盗窃、受贿,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凡是可以得到钱的方式和手段便无所不用其极。伊朗诗人萨迪说过:“你若贪心不足就会变成畜生”。时下,未入洞房先进牢房,贪污公款锒铛入狱,接受贿赂被撤职查办者仍不乏其人。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上知足。多一分知足,多一分快乐;在事业上不知足,多一分不知足,多一分进取心。

玛蒂尔德.路瓦栽夫人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陶醉”和“梦想”,欲望可谓大矣!然而她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与之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十年负债累累的痛苦生活,是对她的小资产阶级虚荣心的一种惩戒,是她自导自演了一幕欲望膨胀引起爆炸的悲剧。

劳动人民真挚的爱情、丰收的喜悦,美满、祥和的天伦之乐是以辛勤的劳动换来的,他们自食其力,快乐是勤劳给他们的报偿,这种快乐是人间真正的淳朴的快乐。

知足还是不知足,是几千年来,人们不停论证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精髓之一,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郑重论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由此可见,在物质极度匮乏、信息交流甚为封闭的过去,知足者常乐也是社会稳定发展、个人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懂得知足,不仅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和修炼成熟的表现,同时也是一帖养生保健的良方。养生从“心”开始,知足则常乐,常乐则无忧,无忧则心不烦,心不烦则神不扰,神不扰则精保,此亦养生之道也。所以不少有识之士这样认为:“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健康身体,无价之宝;知足常乐,憾事全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bb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