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说数练习粤教版必修3-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8 07: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说数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数0、1、2、3…是数学之起点,其他所有的数都是从自然数衍生出来的。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否则我们不会采用十进位制。

自然数(除0外)均为正数。负数之引入解决了小数不能减大数的困难,例如1-2=-1。负数也是有原型的,欠债不就是负资产吗?所以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意义非同小可。首先,零代表“无”,没有“无”何来“有”?因此零是一切数之基础。其次,没有零就没有进位制,没有进位制就难以表示大数,数学就走不了多远。零的特点还表现在其运算功能上:任何数加减零,其值不变;任何数乘零,得零;零除以非零数,得零。零的原型是什么?是“一无所有”还是“四大皆空”?

0,1,2,3……以及-1,-2,-3……统称为整数。以零为中心,将所有的整数从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再用一根水平直线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数轴”。每个整数对应于数轴上的一个点,这些点以等距离互相分开。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1.文章第一、二段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入手介绍“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要抓住关键词语。第一段中“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第二段中“负数也是有原型的”,可知这两段都是围绕着数字的“原型”问题展开的。

答案:这两段从数字的“原型”入手,第一段是从自然数存在的意义及其原型进行说明的,第二段是从负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原型进行说明的。

2.“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一句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中有“雁翅般排开”“王者气象”等词,可知是比喻和拟人。其作用可以结合这两种修辞手法说明。

答案:这句话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零、负数和正数的关系和地位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在节选的文字中,作者介绍了哪些“数”?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写作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抓住每段文字的关键词,可以看出说明的对象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答案:在节选的部分中,作者依次介绍了自然数、负数产生的意义及其原型,介绍了零存在的意义及特点,点出了整数和数轴的关系。是按照人类对数的认识进程依次说明的。

二、语言运用

4.根据下面的文字,概括说明零是怎样诞生的。(不超过30个字) 零——始于何时何地?零这个数对于我们数的系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初开始创造数的系统时,并没有自动包含零。事实上,古埃及人的数的系统就没有零。公元前1700

1

年左右,60进制数的位置系统发展起来。古巴比伦人用它和他们的360天的日历相协调,并进行复杂的数学运算,但其中没有设计零的符号,而是在需要放置零的地方留一个空的位置。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巴比伦人开始使用零的符号。在巴比伦人之后,玛雅人和印度人发展了数的系统,该系统第一次用一个符号代表零,这个符号既起位置的作用,也起数零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筛选出有关“零的诞生”的关键信息,然后再加以整合。

答案:零是随着人们对数的系统的认识和运用而产生的记位和计数符号。

5.“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惊人的食品浪费根源何在?如何减少浪费?人民网强国社区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状况、成因、民众反响等内容展开大规模民意调查。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下面的题目。

(1)由图表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字以内)

(2)针对浪费提出至少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少于3条)

解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图表。图表是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浪费现象调查结果。其次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信息,重点阐述哪一个年龄阶段、哪一个学历人群浪费现象严重。第(2)问要针对结论,依据现实,提出合理化建议,注意要做到准确、得体。

答案:(1)①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增长,浪费现象逐渐减少,21-30岁人群浪费现象

2

最为严重;②从学历上看,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节约意识逐渐增强,浪费现象逐渐减轻。

(2)①媒体引导合理消费;②服务员对点餐量提供合理建议;③高级干部和大企业负责人带头节约;④完善并落实政府问责监督制度;⑤出台“减少食物浪费”相关法律规定;⑥建立食品节约基金;⑦适当奖励“光盘”顾客;⑧饭店推出半份菜。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发掘/崛起 绵长/锦绣 ....B.永葆/褒贬 契机/契合 ....

率领/圆周率 ..

奇数/不足为奇 ..

C.衍生/俨然 桎梏/浩瀚 量体温/量子力学 ......

D.数轴/压轴 循环/徇私 自然数/数见不鲜 ......

解析:选D。A.jué,mián/jǐn,shuài/lǜ;B.bǎo/bāo,qì, jī/qí;C.yǎn,gù/hào,liánɡ/liànɡ;D.zhóu/zhòu,xún/xùn,shù/shuò。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013汕头澄海盐鸿薄壳美食文化旅游节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不仅观看了薄壳米制作的全过程,还参与了薄壳宴烹饪体验赛,自制薄壳宴大快朵颐,现场气氛活跃。游客不绝如缕,挤满了设在“壮雄”薄壳美食园内的烹饪台,他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自制薄壳宴比赛。被选中的参赛者兴高采烈,纷纷卷起袖口跃跃欲试,走到烹饪台前过把“厨师瘾”。

A.大快朵颐 B. 不绝如缕 C.争先恐后 D. 跃跃欲试

解析:选B。A.大快朵颐: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形容食物鲜美。B.不绝如缕: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使用对象不当,应为“络绎不绝”。C.争先恐后:指抢着向前,唯恐落后。D.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B.许多帮助过别人的人,总是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当时什么也没想,事后也没觉得自己很高尚,不过帮人之后心里总感觉热乎乎的。

C.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与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了。

D.“新生代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

解析:选B。A项,句式杂糅,去掉“是难以估量的”。C项,介词残缺,在第一个“与”的前面加“和”。D项,语序不当,把“自从”调至第一个“新生代民工”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依中国文化的古老观念,人心之间不是隔绝不通的。________________。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块基石,也成为中国文化千年来的一个精神祈向。

①孔子说“兴于诗”,就是以诗歌来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

②尽心尽情的精神,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③“无邪”就是诚,就是人性与人性的照面

3

④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心与人心的相通 ⑤“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A.①③④⑤② B. ⑤③①④② C.⑤②①④③ D. ④②③①⑤

解析:选B。③“无邪”是承接⑤的“思无邪”的,由⑤③可确定B项。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局外人的感情探险

邱立本

与其说李安是台湾之光,倒不如说他是全球华人之光。因为他的生命经验,超越了一个地理的局限,而是在中华文化的全球化过程中,吸取了世界文明的精华,焕发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也因此拍出世界级的电影。

可以想象,如果李安只是待在台湾,而没有美国的教育和工作经验,他很难会有今天的成就。他在美国接触了美国电影界的丰富资源,又和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东南亚的华人接触,体会全球华人的文化力量。他不断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下,发现新的创意,也分享多元文化的结晶。

也许李安和法国小说家卡缪相似,都不断探索边缘与核心的关系。卡缪的经典小说《局外人》,就写出一个社会边缘人莫名的哀愁。他无论怎么努力,都还是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也不断有身份认同的危机。李安在台湾是外省人第二代,在美国是新移民,到中国大陆是台胞,都被视为处于主流社会之外,是局外人,是永远的少数派,也常常遇到一些透明或不透明的围墙与天花板。他说着中国腔的英文,却走进了靠嘴巴吃饭的好莱坞,曾经被歧视,遇上不少被怀疑的眼光。他不断地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证明自己的过人之处。李安恰恰是在局外人的困境中,找到生命的出口。他用文化的创意,超越身份认同的危机,并且将边缘与核心联结起来,让主流与非主流社会都一起共鸣。他在局外人的视野中,反而看到主流社会的欠缺。他拍的电影,从《喜宴》《卧虎藏龙》《冰风暴》到《断背山》,都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发现生命的意义。

李安的父亲是来自江西的知识分子,曾任台南一中校长,沿袭了儒家温良恭俭让的文化传统,李安幼承庭训,对中华文化的实践有深刻的体会。但他不为僵化的礼教所局限,不断思考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生活路径,也在美国发现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也发现不同文化的碰撞,刺激他思考人文世界的普世核心价值。

人性是没有断层的,人性也是没有地理之别的。他的电影都蕴含深远的人文情怀,让东方遇上了西方,也让西方发现东方,写情细腻动人,让观众难以忘怀。而李安不断向新的题材挑战。他从不固定在一个类型电影中,但无论是《饮食男女》的美食,还是《卧虎藏龙》的刀光剑影,或是《断背山》的同性恋和最新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虎啸,他都发掘出其他导演所难以发现的人性幽微之处。这也让李安登上了世界导演的顶尖地位。他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处理迥然不同的题材,都得心应手,也将一些导演视为畏途的特技,驾驭圆熟。他在一些本来陌生的领域中,却展现了挥洒自如的力量。

李安的电影,就是感情探险的旅程,让他和观众一起发现了新的自己。局外人从边缘的探索中,发现局内人所忽略的核心价值。

(选自《凤凰博报》)

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A.李安因为有美国的教育和工作经验,所以拍出了世界级的电影。

B.李安用文化的创意,超越身份认同的危机,并且将边缘与核心联结起来,让主流与核心社会都一起共鸣。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发现生命的意义。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ks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