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制冷国内外研究概况

更新时间:2023-03-08 06:56:5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吸附式制冷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市场前景

国内外研究吸附制冷的重点:

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附床的制作和机组控制的设计上,发生器是组成吸附制冷的核心部件,发生器的效率高低直接决定了机组的制冷效率。一、发生器是由添加了吸附剂的吸附床组成的,吸附床的结构、材质,研究者通过降低吸附床重量、降低传热热阻、加大换热面积来提高吸附床的导热性。另外,吸附剂的布置、灌装、活化工艺是制作吸附床的关键。总之达到传热、传质的最佳结合是研究吸附床的最终目的。传质、传热相互矛盾,所以研究者都在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实现两者的完美统一。二、控制系统也是国内外研究吸附制冷的厂家重点研究的一项内容。包括安全使用的安全保护装置、自动调节装置。安全使用是前提,热变冷的机组由于受到加热的原因,系统处在高压状态,安全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控制上必须优先考虑。由于余热不稳定,所以要有自动控制的自动调节系统,根据外界的热源变化情况随时调节切换时间,达到加热与冷却的最佳配合,达到物质、能量的合理回收,回热、回质的合理回收可以大大提高机组效率。

研究余热驱动吸附制冷技术的必要性

我国工业余热回收的现状:

当前我国中高温余热利用技术普及率不高,低温余热利用由于技术不成熟基本废弃。因此,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广普及中高温余热利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吸附制冷机组在

高、中、低温余热制冷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这样将对提高余热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除了生产工艺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因素外,工业余热利用率低是造成能耗高的重要原因,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 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因此从另一角度看,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广泛存在于工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 ,其中可回收率达60%,余热利用率提升空间大,节能潜力巨大。工业余热回收利用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近年来成为推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内容。

余热驱动的吸附制冷机组能解决的问题:

解决制冷必须消耗能源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制冷。用白白排掉和不用的的废热制冷。应用吸附制冷技术实现了“太阳能冷库”、“非电冷库(工业余热冷库)”、“轮船尾气制冷”、“汽车尾气冷藏车”、“尾气空调”等产品,并已实际应用。吸附制冷过程没有机械运动,没有噪音、不用佛里昂,不用电,制冷深度可达零下40度,实现了冷能存储,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没有同类产品。

吸附制冷技术在工业余热方面的应用前景

利用废蒸汽建立大型冷库有广阔前景,以发电厂为例,一般城市边缘都有电厂,由于运煤的需要,交通配套,周边有空地,本身有余热,建立大型冷库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目前吸附制冷技术可以利用1吨废蒸汽置换1吨冰或为零下20度的冷库提供同样的制冷量。

在美国,年排放掉的废热,相当于330余座核电站年发电的能量。在中国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通过规模来看,应该至少不低于这个数据,再由于中国城市级冷库需求的逐年增长来看,吸附制冷技术在利用工业余热制冷的方面前景广阔。

以我国的冷库市场为例,据2009版《中国冷链年鉴》资料显示:我国冷藏储运能力:现有冷库接近3万座,总容量接近1500万吨,冷藏企业超2万家,冷藏运输车辆接近5万辆。然而,这离我国农业生产对冷库的实际需求还相去甚远。我国的冷链体系缺陷损耗严重: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平均按1元/kg计算,经济损失超过千亿元。

吸附制冷的“制冷发生器”可以充分吸收低压废蒸汽制冷,制冷深度达零下40度。案列:我们用其中2吨/小时0.3Mpa的低压废蒸汽,制造出日产40吨冰的吸附式制冷系统,每年可制冰146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310万元,相当于当年可收回设备部分的投资,可综合节电1,141,344度,折合节约456,537.6kg标煤/年,折合减少排放1,137,920kgCO2/年,折合减少排放310445.6kg碳粉尘/年。

钢厂、热电厂、化工厂等等,每个工厂的废热排放量都是按(万吨/年)计算的,理论上这些工业废热完全能满足全国的冷库制冷。

吸附制冷技术摒弃了传统制冷概念,不用压缩机、不耗电、没有氟利昂,利用柴油机尾气、工业低压废蒸汽、太阳光热为制冷能源,直接吸收热能,然后转换为冷能;又和普通的热能制冷技术不同,制冷主机不需水泵、没有机械运动、没有噪音、不用维护,制冷深度可达零下40度;相对于额外产生的制冷功率,制冷主机消耗的电控设施所耗电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在所有制冷技术中,它是唯一可以实现延时制冷且无能耗损失的产品。

利用排放的余热、废热和清洁能源制冷,属梯级循环利用能源,余热产生的制冷量相当于零排放,改变了制冷这个最大的电老虎的形象,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可以说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它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吸附制冷制冷产品在渔船上的推广使用,将为渔船保鲜工作带来一场革命,将改变100年来渔民传统的作业习惯,这种变废为宝的技术,必将为中国渔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r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