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精髓 无为而治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6:4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道家精髓 无为而治

摘要

无为而治是代价的基本思想,是道家思想的精髓所在,首先是由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又译顺其自然;无为,道家所指顺应自然变化之意;治,治理。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有《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后泛指以德化民。 正文

无为而治其实是由儒道两家共同提出来的,儒家的无为而治重在任用贤能,而我更看重道家的无为而治,重在是一种策略和手段,最终目的是无不为,和儒家思想大相径庭。无为而治着重阐述的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成了无为而治在历史上的第一应用。舜就是充分运用无为而治的一个历史典范,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後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後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任务。后来孔子赞叹道“无

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西汉初年也有实施无为而治的实例,初几代统治者常常以秦亡为戒,认识到要取得一个相对稳定和持续发展的政治局面,就必须努力缓和阶级矛盾,与民休息,实行无为而治。于是,来自于黄老思想的君道无为、刑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的观念就很快转化成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统治政策。

在现代,无论是政治,企业管理,教育等方面都充分运用到了老子的道家思想,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管理者只是扮演一个参与者,推动者的作用。在教育方面,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是老师和家长教不会,只能通过他么自己探索学习区发现的。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无为而治固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但是要将其理会并充分运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国家的管理来说,要做到无为而治,首先必须深刻理解它的含义和道理,只有从哲理的深度理解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贯彻于自己的行动中,无为而治才能真正实现。其次,要做到“无为而治”,管理者在认识

态度上也要把握分寸,切忌夸夸其谈,胡乱指挥,要深刻理解老子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顺其自然,不自作主张。最后管理者在行为方式上,要以身作则,想着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而不是讲大话讲空话,想要博得民心,不可贪得无厌,不顾民众死活,如若这样必将造成社会动乱,国将不国也。

总之,现代社会和古代社会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将其政治态度完全照搬,而无为而治带给我们的其实却是意味深长的,完全能适应当下社会的需要,对当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古代哲学的营养丰富,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与开发才能充分被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