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第二版)练习答案及译文

更新时间:2024-03-11 19: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究生英语练习答案及译文

Unit One Text

A Brief History of English

Key to Exercises

IV.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 Firstly 1. number

2. and 7. no

3. whom 8. rest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英语简史

4. but

5. either 10. because

9. expanding

保罗?罗伯茨

想要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英语的历史,然而对此我们只能做到略有所知。因为英语的历史漫长而复杂,我们只能抓住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

英语的历史起源于公元600年之后,而对于公元600年之前的英语史前阶段我们只能揣测而无法证实。公元前1000年左右,英语民族的祖先(盎格鲁-撒克逊人)生活在北欧森林之中,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支。

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如何迁移到英格兰的,对此我们知之甚少。然而据我们所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一直在为巩固他们在英格兰的定居地而战。他们与凯尔特人的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英格兰境内的凯尔特人不是被杀,就是被迫流亡到威尔士或沦为奴隶。这就是亚瑟王时期。亚瑟王不完全是一个传说人物,他是个受过罗马文明影响的凯尔特人,是一位将领,或许不是一位国王。他也曾打败过盎格鲁-撒克逊人,但只是一时的胜利。到了公元550年前后,盎格鲁-撒克逊人才最终定居下来。英语从此来到了英格兰。

1

我们习惯上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古英语,中世纪英语和现代英语。古英语从最早的历史记载即公元七世纪到大约1100年;中世纪英语从1100年到1450或1500年;现代英语从1500年至今。现代英语也可以再分为早期现代英语(1500年到1700年)和后期现代英语(1700年至今)。

根据最早的历史记载,当时的英格兰分裂为几个相对自治的王国。在一定时期,其中的某一个王国对其他王国实行一定程度的统治。公元六世纪,实力最强大的诺森伯里亚王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达到了全欧洲最发达的文明程度。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包括贝奥武夫史诗这样的古英语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到公元八世纪,诺森伯里亚王国衰落了,势力中心向南转移到英格兰中部的麦西亚王国。一个世纪后,势力中心又转移到位于西撒克逊的威萨克斯,威萨克斯成为了实力最强大的王国。西撒克逊人最富盛名的国王叫阿尔弗烈德大帝,他在军事领域最大的成就是成功抵抗了北欧海盗的入侵。这些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于公元九、十世纪从他们位于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家乡乘船渡海而来。对语言产生的结果是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大量进入英语。当时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与古英语比较接近,不像今天的挪威语或丹麦语与英语区别那样大。那时候以古英语为母语的人或多或少能听懂这些在英格兰东部定居的新邻居使用的语言。就这样产生了许多交流和外来词汇,来自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英语单词有sky, give, law, egg, outlaw, leg, ugly, scant, sly, crawl, scowl, take, thrust。这样的单词还有好几百个,甚至有些代词也是来源于古斯堪的纳维亚语的,如they, their和them。这些单词最初由东部和北部古英语方言借用后,经过长达数百年之后正式进入到了英语之中。

在语法上,古英语的屈折变化远远多于现代英语。也就是说,古英语有更多的名词格变化,动词有人称和数的词尾变化,代词有更加复杂的屈折变化,以及形容词的格变化等。而现代英语中,名词只有两种格变化,即普通格和所有格;形容词不再有格的变化。而另一方面,与古英语相比,现代英语使用更为严格的语序和丰富的结构词(如介词、助词等)来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词汇上,古英语中的绝大多数单词如今称为英语本土词,即自英语作为印欧语言的一部分起就存在的,而不是从其他语言引入的词汇。虽然古英语中也有一些外来词,除了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之外,还有不少词来自于拉丁语。其中有些外来词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来到英格兰之前就已经进入到英语之中(如cheese, butter, bishop, kettle

2

等),但是古英语的主体都是英语本土词,而现代英语中绝大多数词汇都是外来词,本土词汇仅占14%左右。

大约在公元1000到1200年之间,英语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古英语变成了中世纪英语。这些变化是由一个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的政治事件促成的。诺曼人(从他们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是斯堪的纳维亚人)原先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于公元十世纪初定居法国北部地区,采用法语,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王国,达到了相当高度的文明。1066年,威廉公爵带领诺曼人渡过英吉利海峡,占领了英格兰。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统治英格兰的国王的第一语言一直都是法语。

你或许纳闷,为何诺曼征服后,法语没有完全取代英语成为英国国语?原因是诺曼征服不像之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英国那样全部迁移到英国。大量的诺曼人以统治者和地主的身份进入到英格兰。法语成为了宫廷语言,贵族语言,上流社会语言和文学语言,但是并没有取代英语成为普通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在许多乡村小镇,除了上流社会的客人经过之外,法语闻所未闻。

虽然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保留了下来,诺曼征服仍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词汇领域最为明显。虽然一百多年之后,法语不再是许多英格兰居民的母语,但是法语持续地且至今仍然是备受追捧学习的第二语言,标志着高雅和文明。人们在讲英语时不仅引用法兰西民族的思想和事物,还有对应的法语表达。这种表达轻而易举且利于社交。与人交谈时若能用上一些法语就能表现自己的教养、优雅、和时尚。最后这句话说明了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作者用法语词au courant取代英语词abreast of things,表明自己不是一位只懂英语的乡巴佬,而是一位熟悉上流社会习惯的高雅人士。

就这样,大量涉及方方面面的法语词汇进入了英语。关于政府的词汇有parliament, majesty, treaty, alliance, tax, government;关于宗教的词汇有parson, sermon, baptism, incense, crucifix, religion;关于食物的词汇有veal, beef, mutton, bacon, jelly, peach, lemon, cream, biscuit;关于颜色的词汇有blue, scarlet, vermilion;关于家居的词汇有curtain, chair, lamp, towel, blanket, parlor;关于娱乐的词汇有dance, chess, music, leisure, conversation;关于文学的词汇有story, romance, poet, literary;专业的词汇有study, logic, grammar, noun, surgeon, anatomy, stomach;以及各种常用词如nice, second, very, age, bucket, gentle, final, fault, flower, cry, count, sure, move, surprise, plain等。

3

上述词汇以及成千上万的法语词汇在公元1100年至1500年之间纷纷涌入英语。到这一时代结束时,人们使用的法语词汇甚至超过了母语词汇。并非是英语变成了法语,英语在语音和语法上仍然是英语。尽管英语语音和语法也受到法语影响,但英语的核心词汇仍然是英语。英语中大多数高频词,如代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许许多多通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并没有被外来词所取代。

尽管受到法语的影响,中世纪英语仍然是一门日耳曼语,但是与古英语有许多区别:其语音和语法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格系统和其他屈折变化的使用减少了,在表达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时对语序和结构词的依赖加强了。这些演变往往被视为一种语言简化,但其实并非如此。语言并没有变得更简单,而是用一种复杂的形式来取代另一种复杂的形式。正如任何尝试学习英语的外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一样,现代英语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语言。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十六、十七世纪)正值英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人们既无比热衷于古代文明,又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创新思想层出不穷,带来了不断创新的语言表达。英国人由于诺曼征服而从法语中借词早已习以为常,现在是从拉丁语和希腊语中借词。如前文所述,英语在古英语时期以及在古英语之前就一直借用拉丁词汇,现在借用拉丁词汇的大门敞开了,成千上万的古典语言词汇纷纷涌入英语之中,其中就包括pedestrian, bonus, anatomy, contradict, climax, dictionary, benefit, multiply, exist, paragraph, initiate, scene, inspire。如今,在美国受过普通教育的人士所掌握的英语词汇中,源自法语的词汇或许超过了本土词汇,而源自拉丁语的词汇或许超过了源自法语的词汇。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最伟大的作家无疑是莎士比亚,最闻名遐迩的著作是詹姆斯国王钦定版的《圣经》。这部著作(莎士比亚的作品除外)使得我们对近代英语的许多特征至今仍然耳熟能详,尽管我们在日常口语和写作中已经不再使用。例如,虽然原来的人称代词thou和thee已经不用了,但在祷告和圣经引文中仍广为人知,例如“Whither thou goest, I will go.”。

自从1700年以来,英语的发展起起落落,本文仅涉及其中的几次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十八世纪人们努力尝试规范和限制英语的发展,在这之后人们对此却失去了热情。当时由于不了解语言发展的规律,人们担心对迅速发展的英语失去控制,于是尝试对英语进行限制、完善和约束。也讨论过建立规范英语语言使用的机构,该机构最终不了了之。但是十八世纪的这些做法促成了某些语言观点,

4

这尽管对于语言发展影响甚微,却也改变了对于本族语言的看法。

语言操控和规定的一项成果就是词典编撰。第一部英语字典出版于1603年,是2500个单词的简单释义。此后又有许多词典问世,不断取得进步。直到1755年塞缪尔·约翰逊出版了《英语词典》,这部字典几经修订,在此后的100年之中成为了英国词典编撰的权威。同时,美国的诺亚·韦伯斯特于1828年出版了美国英语词典,不久词典出版在美国成为了一大产业。上个世纪,一部伟大的词典出版了,那就是长达12卷的《牛津英语词典》,这部词典的编撰历时75年,凝聚了无数学者的心血。此外,还编撰了许多商务词典,即使不能算尽善尽美,至少也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

十八世纪的另一项成果是制定了英语语法。随着英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学术领域的通用语言,人们认为有必要像对拉丁语一样对英语进行限定、描述、分析。实际的做法是运用分析拉丁语的语法描述方法来分析英语。这种做法相当不明智,因为英语是一门完全不同的语言,具有独立的形式、符号和表达意义的方式。然而,人们仍然按照拉丁语的模式制定了英语语法并且使用到学校教学当中。许多学校现在仍然在教授这样的英语语法。这种做法虽然学生很反感,但有时候也是一项有趣且有益的逻辑练习。其中最大的危害是会导致人们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掩盖了英语语言结构的真实特征。

然而推动现代英语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或许是英语民族惊人的全球扩张。在1500年,英语只是一门弱小语言,是一个小岛上的一小群居民的母语。现在则成了世界第一语言,是2.5亿人的母语,更是数亿人的第二语言。由于差异巨大,现在我们谈论英语时,必须明确所谈论的是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还是印度英语等。如今,当美国人来到英国,或者当英国人来到美国时,都不太确信相互能够完全理解各自的语言。正是由于便捷的交流使得全球扩张时期的英语没有分化成为多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Further Reading

How to Talk about the World

Key to Exercises

5

I.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 native 6. where

Key to Translation Exercises

1.As you sow, so will you reap.

2.We should never remember the benefits we have offered nor forget the favors received.

3.A cold hand and a warm heart. (His bark is worse than his bite.) 4.A person who has attained enlightenment has no regret in life.

5.In the past, we only stressed expansion of the productive forces under socialism without mentioning the need to liberate them through reform. That conception was inadequate.

6. 现在飞行员严重短缺。 7.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8. 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我们返回时,发现他已在安乐椅上平静地、永远地睡着了。

9. 我们的社会很注重成功,认为任何失败都是不好的;我们往往没有认识到,表面的失败也许从长远看是有益的。

10.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汇与碰撞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翻译始终都起着不可或缺的先导作用。

Translation of the Further Reading

如何谈论世界

2. second

3. for

4. Of

5. as 10. to

7. taught

8. study/learning

9. from

彼得·法尔博

假如人对周围所见所闻所嗅都去关注,整理和回忆信息的能力就会受阻。相反,人用语言把信息分成宽泛的类,从而使之简化。比如人眼具有区分大约一千

6

万种颜色的超常能力,而英语却将这些颜色缩减到不过四千个颜色词,其中常用的基本词只有十一个。这就是为什么司机遇到红绿灯时,若其颜色属于他所分的红类,就会停车——尽管各种红灯的色度稍有不同。分类使人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因而有其存在价值。人听到尖利的声音,不会去罗列一长串发出这个声音的可能原因:比如人的惊叫声、呼救声、警笛声等等,而是变得警觉起来,因为人早已将各种尖利的声音归为一类——潜在危险的预示。

因此,词不单是具体事物的标签,也是一套相关原理的组成部分。在幼儿看来,“椅子”一词最初大概专指他坐的那把高腿椅。后来他才知道,父母吃饭时坐的那件四条腿的东西也叫“椅子”。只有三条腿且被父母说成是“破椅子”的那件东西,也叫“椅子”。放在客厅的那件装着软垫的家具也叫“椅子。”这些物件组成“椅子”这个类。此类与其它类的区分,靠的是特有的共同特征的组合。“椅子”一定要有座部、椅腿和靠背;它可能也有扶手,但也未必非有不可;而且一定只坐一个人。某个物件具有上述特征,但有一条除外 — 即坐三个人——则不属于“椅子”类,而属于另类的“长沙发”。描述这个另类,人们用的又是另一套独有的特征。

此外,美国人认为“椅子”和“长沙发”是互相关联的,因为二者在英语中都属于“家具”一类。不过,在英语国家和其它一些言语社会,“椅子”和“长沙发”这两个属类的关系却完全是任意性的。外部世界并没有明文规定,一种语言一定要把这两个属类合在一起。比如在非洲的某些言语社会,人们很可能认为“椅子”和“长矛”这两类东西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二者都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根据词的范畴对词汇进行分析,旨在界定词汇对某个特定语言的使用者所表示的意义——即某个词给母语使用者(而非某位来访语言学家)的感觉,通常是该词的区别性特征或语义成分——这叫做“成分分析”或“形式语义分析”。其目的简单说来,就是界定词的语义成分或者区别性特征,以便母语使用者能以此为根据区分相近词语的不同之处,从而更精准地把握词的含义。

凡参观异国文化的人,很快就会了解到,那些他认为是常见的属类,当地居民在自己的语言里却从未听闻。而对他不易描述的事物,他们却有超乎寻常的感知力。就拿一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类学家来说,他在研究印度科亚族文化时,不久便发现,科亚族语言中并无露、霜、雪之分。倘若问起这些自然现象,科亚族人总有办法对它们进行描述,只是其语言一般不注重此类区分,也没可供用以严格分类的词汇。然而,科亚族的语料库里却有表示七种不同竹子的词汇——像这

7

样的语言资源,在这位来访的人类学家的母语中却完全缺失。一门语言注重或不注重实体与概念,但它却注重范畴化,即对具有显著特征的那些信息进行分类。比如英语的“pig”一词,至少可以分成三类:一、一种长有分趾蹄、鬃毛短而硬、适宜以嘴掘食的哺乳动物;二、浇铸金属的模子;三、英国的六便士硬币。而科亚族人在给“猪”分类时,却不把它分成上述任何一类。他们只是将它归为“可食动物”类。而他们的邻邦穆斯林人,因对它有不同想法,而将其归入“肮脏动物”之类。

我们每个人都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对身边所见物品进行分类。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能识别他们称为“家畜”的这类动物。而这个属类又是由牙口和雌雄不同的“牛”、“马”、“羊”、“猪”等其它类动物组成。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但凡了解饲养场牲畜的习性,在给圈养牲畜分类时,都根据区别性特征来确定各种动物之间的关系。比方说,他认为“奶牛”和“骒马”虽属类不同,但具有某种关系。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二者均属“家畜”这个大类下的亚类,即“雌性牲畜”。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无意识地将某些动物分成各种亚类,而把其它动物排除在外,如下表所示:

家畜 牛马羊猪

雌畜

奶牛骒马牝羊母猪

未阉割的雄畜公牛种马牡羊种猪 阉割过的雄畜阉牛骟马羯羊阉猪

幼畜小牛种马驹/骒马驹小羊小种猪/小母猪 崽畜牛犊小马驹羊羔猪崽

上表表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对某些对比项的认知,凭的是直觉。他们认为“公牛”和“阉牛”分属两种不同的牲畜——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前者属于“未阉割的雄性牲畜”类,后者属于“阉割过的雄性牲畜”类。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除了根据雄雌特征区分家畜外,还把已发育和未发育的动物进行对比。“小马驹”是初生的马,而“种马”则是已发育的公马。

英语民族谈论圈养牲畜时采用的“概念性标签”现已讲明。他们给动物下定义时,依据的是两个区别性特征的交汇点:性特征(即雄性、雌性或未阉割)和发

8

育状况(即已发育、未发育或初生)。“种马”属于“未阉割的且已发育的公马”类;而“母马驹”则属于“未发育的母马”类。外部现实世界并没严格规定,要求圈养牲畜一定要按这种方式分类。这完全是英语和其他一些语言的惯例。

通过对比,设想一下:假如我们把一位生活在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印第安人带到美国,让语言学家深入研究他的母语,结果会怎样?等那位印第安人返回自己土生土长的雨林地区,向亲友讲述他曾经历过的奇闻异事,他们听来一定不信。因为他在总结自己对美国的印象时,习惯上使用其母语中那些耳熟能详的范畴。他说看见美国农场上那些奇怪的动物时,他先是感到不可思议,因为每个动物的样子各不相同,似乎体现了北美部落人独有的概念。后来经过大量观察这个独特民族的奇特风俗,他终于摸清了北美圈养牲畜的习性。他发现有些牲畜适宜劳作,有些牲畜适宜食用。因为他只看它们能否劳作和食用这两个特征,而不像美国人那样,考虑的却是雌雄和发育两个特征——他对家畜的分类便和美国人的分类法截然不同。他把“种马”、“骒马”和“骟马”归为分属两类不同的牲畜,即“不可食”类和“劳作”类(即当坐骑用)。“公牛”也属于“不可食”类牲畜,但可当作耕畜而从事另一种“劳作”。他进而把许多其它动物(如母牛、牝羊、小羊、母猪等)归入“可食但不宜劳作”类牲畜。他分类圈养牲畜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却没把繁殖过程考虑进去,而能否繁殖又取决于雄雌和发育状况这两类特征,所以让他感到难以理解的是,有些动物(如公羊、公马驹、阉猪等)既不可食用也不宜劳作,却被饲养起来。

在美国人看来,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印第安人的圈养牲畜分类法似乎很笨,但比起美国人根据雌雄和是否发育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印第安人的分类法也不见得笨到哪里去。说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有权认可其所关心之物的特征,也同样有权按照自己社会的语言规则去组构这些特征。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词汇用以谈论世界,其体系并不优劣之分,只是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词汇系统而已。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把“种马”定义为已发育的公马,而亚马逊人则声称“种马”不可食但可当坐骑。这并不能说明前者就比后者聪明。无论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还是说亚马逊语的人,都将各自周围环境中的万事万物进行了分类整理。在此过程中,两个民族都展示出各自语言使用习惯和思维模式。

9

Unit Two Text

How to Be a Good Graduate Student

Key to Exercises IV.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 community 6. with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2. on 7. If

3. contribute 8. and

4. Still 9. true

5. offer 10. Besides

玛丽?德雅尔丹

究竟为什么要读研呢?常见理由包括博士学位已经成为工作岗位(尤其是研究或学术职位)的必备或者优先聘用的条件;二是读研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某一专业领域的机会;三是读研还提供了一个开阔思路和从事创新研究的机会。通过读研来延迟就业或许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理由。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和学术职位越来越难找到;许多刚毕业的博士要么呆在博士后流动站里打发时日,要么从事非研究类工作。仅仅拥有博士学位已经无法确保获得很好的工作。此外,读研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并且需要强大的动力和明确的方向。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愿意读研才能够完成研究生学业。

对自己打算研究的领域有所了解会有帮助,有几项你特别愿意从事的研究项目会更有帮助。查阅本研究领域的专著、期刊、会议论文集,了解专业领域内哪些研究者在从事什么研究?研究到了什么阶段?(一旦开始读研,你将会进行大量的阅读,因此你不妨习惯这一点)。这是指导老师最先介入的环节:教师应该乐于和本科生讨论,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生院校。尽量参与一些研究:询问教授和助教他们正在进行的项目是否需要助手,或者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个独立的研究项目。

对于很多新入学的研究生,将要做的事情恐怕和他们以往做过的事情很不一

10

样。有时候真的很难说你应该去学些什么。没错,你是要去完成你的毕业论文,但要怎么开始呢?你的时间应该怎么分配呢?

在大多数情形下,研究生院的环境十分宽松。典型的是研究生每学期选修的学时一般比本科生少,进入研二的学习更是这样。对许多研究生来说,大部分学时和初步的考核完成以后的第三学期是一个辛苦而充满压力的时期。此时,你若不是为数不多的已经确定论题的幸运儿之一,你就应该为论文确定题目。一旦你确定好论题,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在论文完成前的两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你几乎看不见什么路标或里程碑式的进展。

要成为一个好的研究者,仅仅提出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现还是不够的。大多数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论文、与同事讨论想法、进行论文的写作和修改工作、发呆,当然你还需要新颖的想法并付诸实现。

用日记记录与研究有关的活动和想法将非常有用。记录你的猜想、有兴趣的问题、可能的解答、零散的思路、需要查阅的参考文献、已阅读的论文的摘记,拟写的论文的提纲以及感兴趣的引文并定期地翻看。你会发现一些零碎的思想碎片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之后,经常会成为研究的项目甚至是学位论文的专题。当我看到我完成的论文和我曾经的思想汇总是那么的类似,看到这些小的想法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成最终的论文,我深感震撼。

要熟悉任何一个领域,你需要阅读很多专业类的论文,一旦熟悉了这一领域,你还要保持及时更新。你或许会察觉到,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在阅读方面将花费超过一半的时间。这很常见,还有一个常见的情形是担心会被“自认为应该”阅读的书所淹没。你要记住,阅读每一个可能相关的材料是不可行的;相反,要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当你首次涉足一个新领域时,咨询你的导师或者同学,在你选择的领域中哪些期刊杂志及研讨记录是最有用的。另外,索要一份必须要阅读的核心或者经典论文的清单。先读这些经典文献,然后读近几年发表的文献和会议论文集。

在你尚未开始阅读任何论文之前,确定是否值得这样做。首先浏览标题,然后是摘要,如果你还没完全失去兴趣,那就接着浏览引言和结论部分。(当然,如果你的导师告诉你这是一份很重要的论文,可以跳过前几步,直接进行研读。)在你尽可能了解论文的细致要点之前,通读全篇,尽量把握文章的重心。如果仍然感到有兴趣且与研究相关,回过头重新阅读。许多人感觉读书时做笔记很有帮

11

助。即便你不回头重读,集中注意力迫使自己总结所读的内容也很有帮助。如果你后来的确需要重温记忆,复习你的笔记要远比重读全文更容易、更快捷。

把读过的论文归档便于以后查找,建立一个网上参考书目。我发现附加关键词、文章的来源等信息十分有用(如果你从图书馆或朋友那里借阅资料),还可以为特别有兴趣的论文增加一个简短的摘要。这个参考书目将有助于以后查阅、撰写学位论文以及与其他研究生分享(甚至是你将来要指导的学生)。

有时候,尤其是研究生读到“一半”的时候,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充足的动力十分困难。许多研究生忍受不安全感、焦虑感甚至厌倦感。首先要意识到这些感觉都很正常。尽量找到一个愿意倾听的耳朵——其他研究生、你的导师、校外的一个朋友。接下来,尽力弄清楚你的困难之所在并确定你可能采取的具体步骤以改善现状。保持明确的方向和充足的动力,参加一些有组织的、促进时间管理和每天必做的活动会对你有帮助。和你的导师确立定期会谈的时间、参加研讨会甚至参加运动类或音乐类的课外活动以保持常规的作息。

对于你可能完成的目标抱着务实的态度,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积极评价你已经完成的任务上,而不是消极批评你未能完成的事情。设置每日、每周、每月的目标是一个好主意,如果你采取“伙伴制度”,工作的效果会更好。你可以和另一个研究生定期见面,一同审视工作的进度。尽量找到可以合作的人:如果你有畅所欲言的对象和给你提供反馈意见的人,做研究会容易得多。

当事情看似无法掌控时,将任何项目拆分为更加细小的部分通常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从最高层面来说,在开始博士毕业论文之前,从事硕士项目通常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在有些学校这也是硬性规定的)。硕士的经历使你有机会更多地了解一个领域,从事小规模的研究项目,建立同导师和同学的工作关系。

“分而治之”的战略在平日工作也同样有效。集中精力写上一章、一节,甚至拟个草稿,也要比试图完成一整篇论文要合适。把系统分成小份,每次只实现一个模块,要比实现一个大系统要更合理。确认每项任务能在一小时内完成,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日程规划。如果你心存疑虑,别让它们阻止你完成这件事,每天做一点。记住,你所完成的每个小任务,都让你离终点更近。即使你没有取得明显的进展,你依然学到了什么,哪怕学到的是“不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这件任务上!”

为了开展独创性的研究,你必须知道该领域里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多数学

12

生花费多达一年的时间来阅读和学习当前的研究以发现重要的悬而未决的问题。然而,阅读与研究有关的一切文献是不可能的,而且总是会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版。

对于直接相关的研究要尽量了解并保持跟进—但是,如果你发现某个新的研究成果貌似和你的研究如出一辙,用不着恐慌。研究生们发现一个相关的成果出现,然后认为自己的论题没救了的想法相当普遍。如果你也遇到这种情况,重读几次这篇论文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真正创新了什么。将论文拿给你导师看、或熟悉该论题的人、或者你很看重他的观点的人。在研讨会上或通过邮件向该论文的作者介绍自己,并告诉他们你的研究。通过一次交谈,你通常会发现他们的研究和你的并不完全一样,仍然有些方向你可以切入,甚至到最后你还可能和他们进行合作。优秀的研究者乐于接受与志同道合的人们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研究生常常认为论文分为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做研究和写论文。也许对于部分学生而言是如此,但更多情况下,两个阶段是互相交叉的。有时候对于观点的构思不够成熟,要等到论文完成时才检验和证实了该观点;而测验的结果往往需要你折返修改甚至重写论文的部分内容;发展观点和检测观点的过程几乎不可能完结(总有改进的地方),所以许多研究生一直到论文提交前一、两天才会结束“做研究”。

“分而治之”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研究,也同样适用于写作。许多研究生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唯一的目标似乎就是“完成毕业论文”。关键在于把任务划分为可以操作的阶段,无论是从做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写论文的角度。你一周之内、一天之内,甚至半小时之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是更加务实的目标。尽可能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每项任务需要的时间不同,难度也不同。那样的话,在精力充沛、激情满怀的日子里,可以公关难度大的问题;而在精力不济、情绪低落的日子里,至少可以完成一些轻量级的任务,从而减少任务单上的数量。

也可以从粗加工方式着手开始写作,之后提炼出论文的主题。不要一坐下就试图把论文从开头写到结尾。首先,记下你准备涵盖的内容的要点,然后将它们梳理成为大纲(或许会随着研究和写作的进程而有所改变)。首先将你最有把握的部分写成草稿,不要感觉有义务一开始就写出完美的作品:如果你想不出满意的段落或者短语,只要写一些(粗略摘抄、给自己的一个提示或者罗列要点的清单),然后继续向前推进。你以后总有机会回过头处理有难度的部分,重要的是保持稳步推进。

13

当你撰写学位论文或者专业类论文的时候,要意识到你的听众几乎确定无疑不如你熟悉研究的专题。清楚的解释你的动机、目标和方法。反复表述你的思想,而不是啰嗦得让人厌烦。在不同的抽象层面上,或者运用例子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述你的想法。

拥有“写作伙伴”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如果他们同时也在撰写毕业论文,那会更好。不过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对你的初稿提出看法,定期查看你的进度,同时给予你精神上支持。更好的是,他们如果对你的研究领域足够熟悉,从而能读懂你的论文并能够进行评论。

当然,学位论文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你一般不太可能还和以前一样正常进行社交和家庭活动。朋友和家人会有意无意地让你负有歉疚感。要事先提醒大家:这段时间你必须专注于论文写作,打算拒绝很多活动邀请,而且绝非针对任何人。接下来你就会大功告成,欢呼雀跃!(直到开始生命的下一阶段……)

Further Reading

If I Were a Freshman Again

Key to Exercises

I.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 different 2. like 3. Friendship 4. more 5. less 6. activities 7. during 8. first 9. independent 10. trying

Key to Translation Exercises

1.My younger sister is a better singer than me. 2.He is a heavy drinker and a chain smoker.

3.The sight and sound of our ship filled me with pride. 4.The twisted car wreckage is a visual warning.

5.The safe return of China’s first manned spaceship on October 16, 2003 made China

14

the third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have successfully sent man into space follow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6.明星们有时候需要远离媒体的追逐。

7.车上所有座位全被年轻体壮的人占了,看到老人站在面前他们丝毫也无动于衷。

8.我们在分析破损材料时,通常需要先做直观判断,再做实时试验。

9.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10. 由于香港这个东方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优惠的免税政策,长期以来它一直是进出亚洲极为理想的商品集散地。

Translation of the Further Reading

假如我又是大一新生

托马斯·阿克尔·克拉克

给予青年才俊忠告,乃是长辈的习惯使然。各人自有消遣方式。其中有一种消遣,便是沉湎于美妙的幻想:若有一次人生机遇,让年轻人从头再来,他将另辟蹊径,更上层楼。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总是在后悔中度过。刚步入中年,便后悔错失良机,青春一去不返。在幻想中避开舛误,常使人自以为处事贤明。然而,即使机会重来,许多人想要躲开曾经跌入的陷坑,或走一条比以往笔直的捷径,那也绝不可能。推想一下,假使再来一次,我们该怎么做?如此推想,不啻为一大快事,说给年轻人听,或许能让他们受益良多。但愿前瞻与后顾同样不失毫厘!

假如我又是大一新生,我就不像以前那样死下苦功。当年我曾手不释卷,闭门苦读,但收效甚微。那是因为我不够专心。我认识很多学生,他们和我当年一样,花费大量时间做学前准备。他们手拿书本,两眼却望着窗外的彩云,或偷看街上的美女。他们自以为是在用功读书,实则掩耳盗铃。

曾有多少个夜晚,当功课繁重时,我本来打算早点动手,尽快完成,结果总要花上半个钟头整理书本,然后才惬意地在椅子上坐下来。那个时刻,我总是想象着自己是在用功。无论我是督促自己履行本想要逃避的责任,还是准备用心读书,花费的时间都和实际行动的时间均等。假如我是大学新生,我要制定学习计

15

划,养成专心读书的习惯——我要更加勤奋,但不会死读书。

我应该学会和身边的人合作。以前我总是离群索居,看书学习都是独自一人。这种做法虽然有些好处,但后果也很严重。我现在的工作环境经常变换,这和大学的环境截然不同,做起事来不得安宁,困难重重。我在拥挤的远洋油轮上,试图将这些零碎想法写在纸上,却一直被周围的喧闹干扰。况且身旁还有个年轻人,他不时想要和我攀谈。他虽出于好意,却打乱了我的思路。这让我烦得要命。假如我曾学会应对各种不同环境,我可能不会计较和他交谈,就当那个谈话是个尖顶遮雨棚。我相信,年轻人独善其事大有裨益,但不应该被自己的工作束缚和奴役。

假如我工作繁重,又不是特别喜欢,或觉得难以完成,但又必须重复,那我就当自己是大学新生。谁都喜欢安逸,我也不例外。我不想让人感觉我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追求自己喜欢的职业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是错误的选择。实际上,我认为学生选择的行业就应该是他的兴趣所在。我认为,最易做成的事,就能做得最好。但我也发现,若要训练有素,就必须磨练;越是坚忍不拔,面对困难,勇往直前,进步也越明显。我认识许多天才,但他们从事的职业一般都极为平凡,就因为他们从没学会应对困难和不悦之事。

每天都有学生到我办公室来,他们有的不想学习,有的想退课,有的想逃避课堂练习。他们没别的理由,就觉得任务艰难,要么教师无聊或课程乏味。许多工作都乏味。每个学年,我都要忙好几天,逼自己做一些事,其中的一半都很乏味,而且我也不喜欢。但无论喜不喜欢,我都得学着处理那些事。我真希望在大一时多学习处理那类事。

就在昨天,我吃早餐时遇到一名大一新生。我挺喜欢他,就跟他谈起明年选课的事。有一门课,我觉得挺适合他,便建议他选。“容易学吗?”他一张口就问了这么一句。一听我说不容易学,他立刻兴致索然。人活于世,迟早要干活,易行之路并不常见,也没多少捷径可走。有许多难事,我们不得不做。假如我是大一新生,我就尽早学会做那类事。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目前的工作并不是大学时代就规划好的。我绝不相信宿命,但我相信人的工作往往都是自己选的。假如我曾想到,会有人请我演讲,题目极不熟悉,场地又极不可预料,那我在大学时代就应该实践。我相信,要想成为即席演说家,就必须勤于实践。我发现,凡是有智慧的人,迟早都会应邀当众

16

发言,无论他思想多么丰富,如果不常坚持实践,临场就会痛苦不堪,难获成功。

去年春天,我碰到一位老同学。我俩自毕业后一直没见过面,如今他已是个名气不小的工程师。“假如一切从头再来,你会不会改学别的课程?”我问他道,以为他还想学数学。

“我想学写作,也想学演讲。”他答道:“我要像大一新生那样,从头学起。可以说,以前有的是机会,而我却躲着不学这两门课,以为只有牧师和律师才需要练习写作和演讲。如今我每天因此而苦恼。我儿子就要当工程师了,我可不想让他重蹈我的覆辙。”

每当我不料应邀讲话,膝盖就会瑟瑟发抖,声音也支支吾吾,心里想的词,从嘴里说出来却很费力,要么根本说不出口。我赞同老同学的话。假如我又是大一新生,就一定学会不看讲稿,出口成章。

我真希望大一时就能学会做一些体育运动。尽管运动十分重要,可以从中得到乐趣,但运动不完全是为了娱乐。人人希望成功,而人一旦成功,他的事业可能会惊心动魄,那就必须适当放松,从中得到乐趣。对我来说,乐趣并不在于打得沙袋东摇西摆,或举起杠铃后笨拙地缓缓放下再举起来。我宁愿在花园锄草,或者锯木,要么去拍打挂在后院晾衣绳上地毯的灰尘。为了给人类社会系统提供一个理想的工作条件,精明的发明家设计了机械系统,但我并没发现它有什么好处。如果我想体验运动的乐趣,我就不只把它当成一种任务,而应视为一项体育比赛,借此实现目标,打败对手。我宁愿痛痛快快打一场网球,也不去扰乱基督教国家的锻炼器械。我认为,没多少东西能助人保持年轻强壮,并改善物质条件。一个人在大学后期或大学毕业后,当然可以继续学习。然而自满和愚钝,以及日常的种种责任,往往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果大一时没培养出某种技能,以后照样可以培养。

假如我是大一新生,我一定要干好某一个行业。想当初,我关心的主要是“通过”。前不久,有个小青年告诉我说,“通过”对他来说等于就是满分。我认为自己在学术志向上没他那么谦虚,可我对某一行也没怎么尽心尽力,至少不像我希望的那样尽心。几乎每个大学生,包括大一新生,都忙于应付功课。他们要么费时过多,要么忽视作业,该准备时不去准备,结果作业是完成了,却草草了之。教师布置的作业,十有八九的新生总要拖延。我认识几个学生,他们竟然争辩说,落伍是一种良好习惯,因为要想赶上,就得逼自己在短期内大量做作业。我承认

17

这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这种状态下完成的作业,通常带有马虎浮浅的特点。大学虽然课程繁多,但我认为有的课程只要能学得不错就行。不过,我希望至少能在一门课上多花点心思,全力以赴将它学精。人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得不频繁面对急于处理的事务。但至少一次,我是特意花了很多时间,认真完成了指定的任务。能有这样一次值得回忆的经历,也是一种慰藉。

我应当比过去更努力去了解任课老师。大一新生普遍认为,大学教师知识渊博,但有时也多少有点怪异,他们不太了解学生,缺乏同情心。有些教师的确是这样。不过,我大一时,有的老师却在我身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当时,我以为最好少去打扰任课老师。假如某一天老师碰巧生病或去了外地,我就感到庆幸,觉得是一种福分,晚上还要心存感激地做个备注。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的老师们都很人性化,他们知识面广,慷慨大度,乐意帮助学生——就连起初看似最不可能具备这些品质的老师,也概莫如是。他们为我解决了不少难题。我认为这是大学期间最愉快、最受益的事。

出于各种原因,男女名人常光临个个大学城。假如我是大一新生,我就珍惜每次机会,去听他们演说。一睹其公众形象。我大学时代经常手头紧,可谓“不名一文”,总是随便编个借口,不去听讲座,不去看电影。现在我才后悔,失去的机会,再也不会重来。当年我一直想去听亨利·沃德·比彻1的演讲,可是等他来到镇上,要在演讲厅做报告,我又嫌门票太贵,便决定等下次再听。可是再也没有下次了,因为不久以后,比彻就去世了。如此伟大的人物,我却错失一睹其风采、聆听其教诲的机会,实乃大学生涯的一大憾事。

我经常劝说刚入大学的年轻人,新生首先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业上——其他事情相对说来都不重要。不过,假如我又是大一新生,我就积极参与大型校园活动。至于社交活动,比如和女生交往这种事,我认为大一男生不妨先往后推一推,等快毕业时再考虑。感情的事可以缓一缓,这并不难。学习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事。新生如果不培养课外兴趣,那也不对。纯粹的书呆子未必就比结伴游的人更成功。致告别辞的毕业生代表所从事的职业,往往都非常普通,因为他们兴趣狭窄,缺乏对人性的了解。假如我是大一新生,我至少要有一个业余爱好—— 1

(1813-1889)美国牧师和演说家,强烈反对奴隶制,曾在全美做过关于道德和公共事务的讲演,南北战争期

间,在英国做出一系列演讲,呼吁支持北方。

18

它应该能让我从每天的学习中得到放松,学会与他人亲密接触。

这个次要爱好是什么,当然取决于每个新生。如果他在体育方面有一技之长,那这个爱好就可以是体育运动。他也可以爱好宗教、演讲或者政治。不过,如果他的某个爱好既助于了解知识,也有助于了解人,那我认为他一定获益匪浅。

能在大学度过四年时光,既是一次愉快的经历,又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对我来说,这样的好事可能不会再有。我犯过一些错误,也失去不少机会。可是归根结底,我得到的是否就比失去的好,我心里也没个底。假如让我一切从头再来,没准我会缺乏理性,不如以前做得好。谁知道呢?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吧,我知足了。

19

Unit Three

Text

The Method of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Key to Exercises IV.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that 6. all

2. it

3. something 8. will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科学研究的方法

4. we

5. from 10. than

7. how

9. like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科学研究的方法只是人类大脑工作必然方式的体现而已。简言之,一切现象通过这一方式被加以分析,从而变得清晰而准确。科研工作者的大脑运作与普通人的并无太大区别。两者之间的区别和烘焙师或屠夫在普通磅秤上秤他的货品时的操作方法与化学家通过天平和精细分级的砝码进行困难而复杂的分析的区别是一样的。这并不是一个秤的活动部件和另一个的部件在构造原理或工作方式上相异,而是其中一个秤的梁被置于更加精细的轴上,所以稍微增加一点重量,这个天平当然就会发生倾斜。

我给你举一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也许你对此便能更好地理解。我敢说,你常常听人说,从事科学工作的人们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通过这些方式从自然界中提取出被称为自然法则的东西,而从这些自然法则中,他们又靠着自己的某些巧计提出假设和建立理论学说。很多人认为普通人的大脑运作无法与科学从业人员的这些思维过程相提并论,只有通过特别的训练方能练就这些本领。听了这些夸张之词,你会认为科研人员大脑的构成一定不同于其他人,然而如果你不会被那些专业术语唬住,你会发现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你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在运用所有这些看似令人敬畏的思维模式。

20

Man Are from Mars, Women Are from Venus

Key to Exercises

I.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for

Key to Translation Exercises

1.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采,足以长才。

2. 她留了封邀请信给我。那封信热情洋溢,犹如她那灿烂的笑容。 3. 我忘了结婚纪念日,老婆也忘了。

4. 应聘兼职女服务员者,有工作经验优先录用。

5. 欢迎他的只有几下轻轻的、零零落落、冷冷淡淡的掌声。 6.A contented person is happy with his status quo. 7.I was very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8.A clear conscience laughs at false accusations. 9.Your lie is laughably transparent.

10.Representing the great majority of the nation on the cultural front, Lu Xun

breached and stormed the enemy citadel; he was the bravest and most correct, the firmest, the most loyal and the most ardent national hero, a hero without parallel in our history.

Translation of the Further Reading

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我们不妨试想,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很久以前的某一天,火星人从天文望远镜中发现了金星人。这惊鸿一瞥唤起了火星人心中从未有过的感觉,他们心生爱的情愫,立马发明太空旅行,飞向金星。

31

2. of

3. know-how 8. worthy

4. outside 9. traditional

5. out of 10. encouraged

6. serving 7. elevate

金星人张开双臂迎接火星人。她们早已预感到这天会到来,敞开胸怀迎接未曾有过的爱情。

金星人和火星人的爱情真是妙不可言。他们喜欢彼此陪伴,一起做事,一同分享。他们来自不同的星球,却迷恋彼此的差异。他们花费数月互相了解,发现并欣赏着对方不同的需求、喜好和行为模式。在一起的头几年,他们爱意满满,琴瑟和鸣。

接着,他们决定飞往地球。刚开始在地球上生活时,一切都那么美妙绝伦。可是,地球上大气层的影响出现了,一天早上,每个人醒来都患上了一种奇特的健忘症,选择性健忘症!

火星人和金星人都忘了他们来自不同的星球,本该彼此有别。过去他们了解到对方不同于自己之处,可就在这天早上,他们关于这些的记忆消失了。从那天起,男人和女人开始争执起来。

火星上的生活

火星人重视权力、能力、效率和成就。他们总是靠做事情来证明自己,提升自己的权力和技能。他们通过达成目标的能力来建立自我感觉,主要从成功和成就中体验满足感。

在火星上,所有的事都体现着这样的价值观。甚至连火星人的服饰设计也展现着他们的技术和能力。警察、士兵、商人、科学家、出租车司机、技术人员和厨师全都会穿着制服,或者至少会戴着帽子,以反映他们的才能和权力。

火星人感兴趣的是“物”和“事”,而不是“人”和“情”。即便今日,虽然地球上令女人着迷的是浪漫,令男人们兴奋的却是动力强劲的汽车、高速运行的电脑、小装置、小发明、以及更新更强的技术。这些能够带来结果,实现目标的“事物”可以帮助男人显示他们的能力,因而让他们乐此不疲。他们引以为傲的是自己能够独当一面。自主是效率、权力和才能的标志。

了解了火星人的这些特征,女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男人如此讨厌被人指手画脚。对一个男人而言,未经问询而给他建议,意味着你认为他不会做,或者没法独立完成某件事。男人们对此非常敏感,因为能力问题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

正是出于这种火星人习俗,每当女生谈到棘手的问题时,男人总是出于本能

32

的提出解决方案。有时候一个女人只不过是在简单的表达她沮丧的心情,或者因为她那天的境遇而大吐苦水,而男人却误以为她在寻求专业的建议。于是他立马戴上他的“修理先生”帽子,开始给女人建议。这是男人表达爱意和提供帮助的方式。

男人想通过解决她的问题来让她感觉好一点。然而他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后,女人仍然开心不起来。对男人而言倾听变得越来越困难,因为他的建议被否决了,他感到自己越来越没用。

他不明白单是设身处地的、饶有兴致的倾听就足够为身边的女士带来支持,他也不知道在金星人的世界中,谈论问题并非是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

金星上的生活

金星人的价值观则截然不同。她们重视爱、沟通、美和人际关系。她们花大量的时间互相支持、帮助和鼓励。她们通过感觉和人际关系的品质来诠释自我的意义。在许多方面,金星人与火星人的世界大相径庭。

他们不像火星人那样穿制服(以表现他们的能力)。相反,他们喜欢每天视心情的变化穿不同的衣服。个人表达,尤其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对她们来说非常重要。一天中他们甚至有可能随着情绪的变化更换好几身衣服。

对金星人来说,沟通是最重要的。相对于实现目标和取得成功而言,她们认为表达个人感受要重要的多。谈话和彼此相处会给她们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不同于男人的目标导向,女人是以关系为导向的,她们更在意表达她们的善意、爱心和体贴。两个火星人一起吃中饭,他们会一边吃饭一面讨论项目或业务目标,他们要解决某个问题。此外,他们还把去餐厅当成有效率的觅食途径:不必采购、不必烹饪、也不必洗碗。对于金星人而言,和朋友外出午餐是培养关系、相互支持的好机会。女性在餐厅的谈话可能会非常开放和亲密,就如同心理治疗师与她的病患那般坦诚相见。

金星上每个人都学习心理学,并且至少拥有心理咨询硕士学位。她们积极投身于个人成长、精神领域,及任何能够滋养生命、治愈与成长的事情。金星上随处可见公园、有机花园、购物中心和餐厅。

金星人具有高度的直觉力。这项能力是她们几个世纪以来通过不断预见别人的需求而形成的。他们以能够体谅别人的需求和感觉为荣。

33

如何激励异性

在火星人和金星人结合之前的若干世纪,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无忧无虑的生活。然后有一天这一切都变了。火星人和金星人在各自的星球上突然变得郁郁寡欢。然而,正是由于他们感到不开心,这两个星球的人才最终走到了一起。

今天,了解火星人和金星人的前世今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激励男性和女性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了这个新的认识,你会更明白该怎样支持你的伴侣,以及在困难沮丧的时候如何向你的伴侣寻求你想要的支持。让我们回到过去,装作目睹了所发生的一切。

当火星人闷闷不乐的时候,他们会离开城市,到他们的洞穴去蛰伏一阵子。他们陷在阴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直到有一天,一个火星人在望远镜中无意间看到了美丽的金星人。他赶紧喊其他人来看望远镜,这些美艳不可方物人儿让火星人激动不已,他们的抑郁奇迹般的去无影踪。突然之间,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着的,于是他们走出洞穴,建造他们的飞船编队,飞向金星。

当金星人感到沮丧时,她们会围成一圈,互相倾诉自己的问题,这样会让她们感觉好一点,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阴郁。很长一段时间,她们一直郁郁寡欢,直到有一天,她们的直觉告诉她们,一群强壮而神奇的人们(火星人)会穿越宇宙来爱护、帮助和支持她们。突然之间,她们感到自己被珍惜着。当她们彼此分享这种直觉时,她们的抑郁全好了,开始心情愉悦的准备迎接火星人的到来。

如何避免争执

爱情关系中最困难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处理彼此的差异之处和不同意见。夫妻之间讨论事情的时候,通常一言不合就会争执起来,甚至毫无预兆的升级为吵架。突然,他们之间浓情蜜意的谈话没有了,转而开始彼此伤害,言语中充满指责、抱怨、控诉、强令、怨念和猜疑。

男女之间的这种争执不仅伤害他们的感情,也伤害他们的关系。沟通是一段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争执是也是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因为我们与一个人越亲近,就越容易伤害或被伤害。

基于对各种实际目标的考虑,我强烈建议夫妻之间不要争执。如果两人之间没有性关系,当他们争执或辩论时更加容易保持客观和冷静。但是当两个有感情

34

的人,尤其是有性关系的人发生争执时,他们会很容易产生主观的理解,认为对方在针对自己。

因此我建议的基本原则是:绝不争执。不要试图讨论一件事的利弊得失,而是就你的需要和你的另一半协商,而不是争议。不争执,不吵架,夫妻之间诚实坦率沟通,甚至表达负面的情绪,这些是有可能做到的。

有些夫妻无时无刻不在吵架,他们心中的爱意也逐渐销蚀。还有一些夫妻走向另一个极端,为了避免冲突或争执,他们极力压抑自己的真实感觉。结果是他们在压抑自己真实感觉的同时也将爱意隔绝开来。前一对夫妻交火不断,而后一对夫妻则陷入冷战。

夫妻最好能够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某种平衡。谨记我们原本来自不同的星球,所以应当培养良好的沟通技能,这样就可以在既不压抑负面情感,又不回避观点和诉求差异的情况下避免发生争执。

如何交流不同的感情

我们在难过、失望、沮丧或生气时很难亲热的沟通。通常情况下,当出现负面情绪时,我们会瞬间丧失爱的感觉,信任、关心、理解、接纳、欣赏和尊重通通烟消云散。这样的时候,就算出发点再好,谈话也会变成吵架。在弥漫着火药味的时候,我们哪里还记得如何以对双方都有效的方式沟通。

遇到这种情况时,女人往往会在不经意的责备男人,使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女人不记得她的伴侣已经竭尽所能,而是设想出最糟糕的情况,所说的话显得挑剔而怨念。当负面的情绪席卷一个女人时,要说信任的、接纳的、感激的话简直难上加难。她意识不到她的态度对伴侣造成的负面影响和伤害有多深。

当男人感到难过时,他们会倾向于评判女人和她们的感情。男人不记得他的伴侣脆弱而敏感,他可能忘记她的需要,变得刻薄而冷漠。当负面的情绪席卷一个男人时,要说关心的、理解的、尊重的话尤为困难。他意识不到他的负面态度对伴侣的伤害有多深。

这样的时候说话是无济于事的。幸好还有一种替代的交流方式——写作,给你的伴侣写封信,而不是口头表达你的感受。写信时,你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必担心伤害你的伴侣。通过自由的表达和倾听自己的感觉,你会自然而然的变得更专注、更亲昵。男人写信时变得更体贴、理解和尊重;女人写信时则

35

“你是英国人?”我这样问也许有点冒失

“当然,你不会以为我是美国佬吧?我可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 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他的护照,在我鼻子底下挥了挥。

乔治国王奇奇怪怪的臣民真不少啊!柯兰达先生个子不高,身板壮实;他脸上光洁,胡子刮得干干净净;他的皮肤黝黑,鹰钩鼻子肉嘟嘟的,双眼清澈透亮。他又黑又长的头发油亮卷曲。他说起英语来结结巴巴,但他的动作看起来是那样兴高采烈。我可以肯定,仔细端详一下柯兰达先生的护照一定会泄露柯兰达先生出生在一个天空比英国更蓝的地方的事实。 “想喝点什么吗?”他问道。

我疑惑起来。美国正在实行禁酒令,船上是找不到一滴酒的。当我不渴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讨厌喝的是姜汁汽水还是柠檬水。但是柯兰达狡黠地朝我笑了笑。

“威士忌,苏打还是马丁尼酒,你只要说一声就可以。”

说着,他从后裤袋里摸出两个瓶子,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 我选了马丁尼酒,叫来服务生,他要了两个玻璃杯和一些冰块。

“嗯,鸡尾酒不错” 我说。

“是的,我这里还有好多这样的酒,船上如果还有你的朋友的话,你可以告诉他们你有一朋友,世界上什么样的酒他都能搞到。”

柯兰达先生非常健谈。他跟我讲起纽约和旧金山,谈到戏剧、给画和政治。他很爱国。英国的国旗看起来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如果谈论它的先生来自亚历山大或者贝鲁特,我只会觉得让它有失身份。柯兰达先生和我渐渐熟络起来了。我并不想摆架子,但却情不自禁觉得当他称呼我时在我名字后加一个先生,就像称呼陌生人一样,会是非常得体的。但毫无疑问,柯兰达先生在我面前并不想拘泥于这些礼节。我不喜欢柯兰达先生。他坐下后我把牌搁置在一边,但现在我觉得第一次见面谈这么多已经够了,于是重新拿起我的牌。

“三接着四,” 柯兰达先生说。

在你有机会自己找到你刚摸到的牌放在哪个位置之前,你得耐着性子听人家告诉你该把牌放哪里,再也没什么比这个更令人恼火的了。

“有了,有了,”他喊道,“十跟着J。” 我满心愤懑地停止打牌。 然后整副牌被他抢走了。

41

“你喜欢纸牌魔术吗?” “不喜欢。”我回答道。 “来吧,我来给你表演一个。”

结果他表演了三个纸牌魔术。我说要去餐厅找个座位。

“哦,很好,我已经为咱俩订了座位,我想我们住同一客舱,吃饭也应该共坐一张桌。”

我不喜欢柯兰达。

他不但和我住在一个房间,而且一天三餐都非要和我挤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就是在甲板上散步他也要跟着。要想冷落他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从没想到他是不受欢迎的人。他深信就像他乐于见到他那样,你也是乐于见他的。要是在你家里的话,你可能一脚把他踹下楼梯或会在他面前“砰”的把门关上,让他明白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凯兰达擅长交际,在船上的第三天,就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人。他什么事都干:主持拍卖,筹集体育资金,组织套圈游戏和高尔夫球赛,安排音乐会,举办化装舞会。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想大家一定有点讨厌他。我们都叫他“万事通”先生,甚至在他面前也是这样叫。他对此并不在乎,把这当作我们对他的恭维。但同时他又是让大家难以忍受的。大多时候我们都要任他摆布。柯兰达非常健谈,乐呵呵的,并且喜好同别人争论。他好像比谁都懂得多。你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就会冒犯唯我独尊的他。错误似乎也不会发生在他身上。在说服你之前,他绝不会放弃一个话题,不管它是多么不重要。他就是个无所不知的家伙。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我们简直难以忍受,但又无法让他停下来。在他讲话时,若有人反对他,他就会同他争个没完。一天晚上,我们坐在医生的桌旁,柯兰达仍像以往一样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医生懒洋洋的毫无兴趣,而我也漠不关心,只有拉姆齐在听外。他和柯兰达先生一样固执己见,对这位黎凡特(Levantine,就地理概念而言,包含现今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自治区、赛普勒斯,这里用来指柯兰达的出身)的自负极度不满。他们两人的争论尖酸刻薄,没完没了。

拉姆齐在神户的美国领事馆工作。他来自美国中西部,是一个很结实的家伙,皮肤绷得紧紧的,略显肥胖的肚子使衣服凸起。这次他是带着妻子重返神户履职的。拉姆齐夫人是个小巧玲珑的可人儿,她举止可爱,言辞幽默。他的妻子已独自一人在纽约呆了一年。虽然她丈夫在领事馆的工资不怎么高,她穿得也很简朴,

42

但她知道怎样穿她的衣服,使她具有超过一般女人的迷人之处。这是一种端庄淑静的美。我本不应该去关注她的。她那种谦卑有礼的气质打动人。这种气质散发出来的美丽就像大衣上戴着的花朵那样迷人。

有一天晚上话题碰巧转到珍珠上。报纸上谈到精明的日本人正在进行的人工养殖珍珠的文章很多,医生评论说养殖珍珠肯定减低了真正珍珠的价值。人工养殖珍珠现在的水平已经非常好了,很快会达到完美水平的。柯兰达习惯性地直奔这个新话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珍珠的事。我相信拉姆齐对此知道的不会很多,但他绝不会放过任何反驳柯兰达的机会。不一会儿,我们就被卷入了一场充满火药味的争吵。我早就见识过柯兰达先生讲话时情绪激昂,滔滔不绝了,但像现在这般激烈还是第一遭。最后,他显然是被拉姆齐的一句话刺痛了,敲着桌子叫道:

“我可以告诉你,在这方面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我这次到日本就是去洽谈珍珠生意的。我在这一行当从业,没有哪一个懂这一行的人不会认为我刚才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我知道世界上最好的珍珠,如果有什么珍珠我不知道的,那肯定是不值一提的珍珠。”

这真是新闻! 虽然柯兰达先生一直喋喋不休,但他从未透露他是干哪一行的。我们只是隐约觉得他要去日本出差。他得意洋洋地扫视着围着桌子的人。

他指着拉姆齐夫人戴的项链,“任何像我这样的专家一眼就看出来这串珍珠绝不会是人工养殖的珍珠。夫人,您的这串珍珠项链就非常值钱,并且它的价格还在上涨。”

拉姆齐夫人的脸红了,她把那项链轻轻塞进她的衣服。拉姆齐身体前倾,眼中掠过一丝笑意。

“拉姆齐夫人的项链真是美极了,不是吗?”

“我不是自己买的,我很想知道你觉得这串珍珠值多少。”

“一开始我就看出来了,”柯兰达先生答道,“哇,我对自己说,这可真是真正的珍珠啊!”

“你说这是天然珍珠吗?”拉姆齐好像已经抓住了柯兰达的什么把柄。 “是的,这种珍珠非常精致。”凯兰达答道。

“好。虽然这不是我买的,但我想知道,你认为它值多少钱?”

“噢,在一般的市场要1.5万美元,但如果是在第五大道买的,3万美元不足为奇。”

43

拉姆齐冷笑起来。

“这是我夫人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里买的,只花了18美元。” 柯兰达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胡说,这珍珠不但是真的,而且是我所知道的几种中最好的一种。” “你敢打赌吗?我要用100美元和你打赌这是仿制品。”拉姆齐怂恿道。 “可以。”

“不,拉姆齐,你怎么能拿一件事实和人打赌呢?”拉姆齐夫人劝阻道。 “为什么不呢?如果放弃这样一个轻易能弄到钱的机会,那才是一个傻瓜。” “但你也不能证明它是仿制品呀?只有我的话才能反驳柯兰达先生。” “把它拿给我看一看,我就知道它的真假。输赢100元对我来说无所谓的”柯兰达先生说道。

“亲爱的,把它拿给这位先生看个够吧!”

拉姆齐夫人犹豫着,双手紧握在一起,好像还在考虑着什么。 我预感到一件不幸的事要发生了,但并不知是什么事。 拉姆齐一下站起来说,“我来帮你解下来。” 他亲手把项链解了下来,递给了柯兰达先生。

黎凡特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起来。不一会,一丝胜利的微笑闪现在他的脸上。当他把项链递给拉姆齐,正准备开口说话时,忽然看见拉姆齐夫人的脸色煞白,好像马上就会晕过去。她的眼睛看着柯兰达先生,那是一种绝望的哀求。我很奇怪,拉姆齐没有看到这些。

柯兰达先生半张着嘴,半天都没有说出话。我看得出他在努力改变着什么。 “我错了,”最后他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仿制品,当然我用放大镜看了后知道这不是真的,这玩意儿值个18美元差不多。”

他从钱包里拿出100美元递给拉姆齐,没有再说一句话。

“也许这能教会你以后不要太自以为是了。”拉姆齐接过那一百美元说道。 我注意到柯兰达先生的手在发抖。

这件事很快在全船传开了,柯兰达先生不得不忍受着别人的戏弄和嘲笑。对“万事通”先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笑话。但是,拉姆齐夫人再也没有出来过,据说她有点头痛。

44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正在刮脸,柯兰达先生躺在床上抽雪茄。忽然听到一阵嚓嚓作响的声音,一封信从门下塞了进来。我打开门,外面没有任何人。我捡起信封,上面用印刷字体写着“给马克思柯兰达”。名字是打印出来的。

我把信递给了他: “哪里来的?”

他打开信封。“哦?”拿出的不是信,而是一张100美元的纸币。 他看了我一眼,脸红了,然后把信封撕成碎片,递给我。

“您能帮我把这从舱口扔出去。”我照他说的办了,我看了看他,笑了。 “没有谁愿意被别人看成傻瓜。”他说。 “那珍珠是真的吗?”我问道。

“如果我有一个漂亮的妻子的话,我绝不会让她一个人在纽约呆一年。” 这时,我觉得我不是那么不喜欢柯兰达先生了。他拿出钱包,把100美元放了进去。

45

Unit Six

Text

Reflections on My Eightieth Birthday

Key to Exercises IV.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 passions 6. passion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八十自述

2. blown

3. verge 8. earth

4. sacrificed 9. suffer

5. unfathomable 10. offered

7. achieved

伯特兰·罗素

行将耄耋之年,人生大事业已完成,其余诸事无足轻重,这种想法也在情理之中。自少年时代,我就把一生的重要时光奉献给两个不同的目标。长期以来,这两个目标一直截然分离,惟近几年才合二为一。一方面,我想察明是否一切尽可知之;另一方面,我想努力建设一个更为快乐的世界。直到三十八岁,我把大部份精力都投入第一项事业。我受怀疑主义困扰,无奈得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所谓的知识都应公开受到合理质疑。正如人需有宗教信仰,我需要的是确定性。我曾以为,从数学中发现确定性的概率或许大于其他领域。但后来我才发现,老师期望我所接受的许多数学论证都充满谬误;倘若确定性果真能从数学中发现,那它一定隐藏于一种新的数学中,其基本原理比迄今认为是无懈可击的数学原理更为牢固。但随着研究的进展,我时常想起大象和乌龟的寓言故事。我造了一头支撑数学世界的大象,却发现它蹒跚踉跄;继而我又造了一只乌龟,想让它撑住大象。但乌龟并不比大象更稳当。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耕耘,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使数学知识不容质疑这个方面,我已竭尽全力。后来,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开始关注人类的苦难和愚昧。依我看,苦难和愚昧并非人类不可避免的厄运。我相信,只要人类不自相残杀,智慧、忍耐和雄辩终将指引我们脱离自寻的苦难。

基于这个信念,我一直保持一定程度的乐观精神,尽管随着年事渐高,乐观

46

精神越发黯淡,快乐世界越发渺远。但我始终不能完全苟同宿命论者认为人类生于忧患的观点。过去和现在的不幸根源不难查明。因为人类无力征服自然,贫困、瘟疫和饥荒长期存在。因为人类敌视自己的同类,战争、压迫和苦难连绵不绝。悲观的信念滋生了病态的痛苦,致使人类内部极不和谐,从而使外部的繁荣毫无成果。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就这些问题而言,解决的途径人所共知。在现代世界,倘若社会成员多有不幸,是因为愚昧、陋习、迷信和仇恨依然存在。对他们而言,这些东西比幸福乃至生命更重要。我发现,在这个乱世之秋,许多人似乎对痛苦和死亡独有情钟,指给他们一条充满希望的光明大道,他们却怒不可遏。他们认为希望缺乏理性,而沉溺于慵懒绝望,才是面对现实。这些人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寄希望于这个世界,我们就得付出智慧和能量,而绝望之人缺少的往往就是能量。

我的后半生,一直在人类历史的痛苦时代虚度。其间世界日渐恶化,昔日似乎已成定局的胜利,结果只是须臾转瞬。我年少时,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精神被理所当然地传承。人们认为自由和繁荣将逐渐遍及全球;人们希望残忍、专制和不公将会不断消亡。几乎谁也不会因为惧怕大战而提心吊胆。几乎无人认为十九世纪是过去的野蛮和未来的野蛮之间的短暂间歇。对于成长于那种氛围的人来说,适应当今世界一直举步维艰,无论在感情上抑或在理智上都难适从。曾被认为是周全的想法已证明不再周全。在某些方面,珍贵的自由已证明难以维护。在其他方面,尤其在国家关系方面,一度曾被崇尚的自由已证明是灾难的祸根。如果现世想要摆脱岌岌可危的状态,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思想、新的希望、新的自由,以及对自由的新的限制。

我不敢妄言,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两方面,我能有多大能耐。运用教条式的简明教义去产生巨大影响,相对说来比较容易。但就我而言,我相信人类需要的并非什么简明或教条的东西。我不全信只涉及人类生活局部或某个方面的片面学说。有人认为,一切取决于制度,良好的制度势必迎来太平盛世。还有人认为,必须要转变心态,制度相对说来无关紧要。这两种观点,我都不能接受。制度造就性格,性格改变制度,两者的改造必须并驾齐驱。如若想让个人具有一定的首创性和灵活性,则不可将其全部逼入同一刻板模式,换喻之,不可将大众训练成同一支部队。多样性虽然妨碍对单一教义的普遍接受,但却必不可少。但宣传如此学说却困难重重,尤其是在峥嵘岁月。或许唯从悲惨的经历中吸取到惨

47

痛的教训,方有成效。

我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对它进行总体回顾的时刻已经来临。几多成功?几多失败?自年少时,我就以为自己是在致力于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大约七十五年前,在一个春寒料峭、阳光明媚的三月天,我踽踽独行在冰雪消融的蒂尔加藤公园。那时我就决定要写两套丛书:一套抽象,一套具体。抽象的那套变得越来越具体,具体的那套变得越来越抽象。二者将运用综合法来完成——即纯理论和实用社会哲学相结合。除了最后的综述(现在我已忘记当时是怎么写的),这两套丛书我已全部写完。它们一直深受赞誉,而且影响了男女众生。就此而言,我算是成功了。

然而,我的成功又被两种失败所抵消殆尽:外在的失败和内在的失败。 先说外在的失败:蒂尔加藤公园已沦为荒漠;那个三月清晨我走进公园穿过的勃兰登堡城门,已变成两个敌对帝国的边界。他们隔着一道屏障虎视眈眈,狰狞地策划毁灭人类的行动。自由已被视为懦弱,宽容被迫披上背叛的衣袍。旧的理念被视为无关痛痒,本不苛刻的学说得不到尊重。

内在的失败,对于这个世界微不足道,却将我的精神生活变成一场无休止的战争。我开始近乎虔诚地相信柏拉图的永恒世界,那里的数学就像《天堂》里的最后诗章一样美丽灿烂。我的结论是:永恒世界微不足道,数学不过是以不同词语来描述同一事物的一门艺术。我开始相信,心怀自由无畏的大爱,无需干戈即可平定天下。继而我又支持激烈恐怖的战争。在这些方面,我曾一败涂地。

然而,在失败的重压之下,我仍清醒地感觉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辉煌。我所构想的理论真理或许不对,但它确实存在,并且值得我们去效仿。我这个想法没有错。或许我曾以为,通往人类自由快乐世界的道路,比实际的更为修远漫长,但这样的世界有可能成为现实,并值得我们为之期盼并早日建成而活在世上。我这个想法也没有错。我一直活在美妙的梦中,这既是我个人的梦想,也是对社会的展望。我个人的梦想是:关注高尚,关注美好,关注文雅,让片刻的顿悟在平凡的岁月生发智慧。我对社会的展望是:憧憬我梦中的社会能早日实现——在那种社会,人人可以自由发展,仇恨、贪婪和嫉妒会终因缺乏养料而死亡。这一切,我深信不疑。纵然世界恐怖凶险,我心始终不会动摇。

Further Reading

48

Predictable Crises of Adult Life

Key to Exercises Cloze

There are 10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ill each blank with a proper word. 1. then

Key to Translation Exercises

1.New houses are being built all over the city.

2.Robo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in the completion of household chores. 3.Antibiotics are overprescribed now. 4.Sickness is felt, but health not at all.

5. Claims, if any, must be made within 30 days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goods at the destination, after which no claims will be entertained. 6. 出口产品要保质保量。 7. 绝对不许违反这个原则。

8. 她做了一个关于现代美国诗歌的讲座,大家都听得很专心。

9. 人类日益关注气候变化,关注节约能源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推动了玻璃技术的不断创新。

10. 国家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

Translation of the Further Reading

可预见的成年危机

2. it

3. sense 8. on

4. means 9. happy

5. more 10. sacrifice

6. happiness

7. determined

盖尔·希伊

我们与一种特别坚强的甲壳动物有些类似。龙虾通过长出并蜕去一系列坚硬的保护壳而成长。每次身体长大了,束缚它的外壳就必须蜕去。于是龙虾便暴露

49

在外,变得脆弱,直到时机成熟,新的外壳长出取代老的外壳。

人类从一个成长阶段到下一个成长阶段之间,也必须蜕去保护性框架。我们会暴露在外,变得脆弱——但也再次充满活力,获得新生,有能力向原本自己并不知晓的方向发展。这些蜕变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久。然而,每经历一次转变,我们就会进入一个更长更稳定的阶段,期间我们将重获相对的宁静与平衡感...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每个人都用自己独特方式迈出成长的脚步。一些人永远不会完成成长的全过程。没有人只靠一步——如通过工作或者结婚跳出父母的家庭—就能解决与自己童年时期看护者分离的问题。通过将梦想转化为具体目标、甚至在目标达成时,我们也无法一劳永逸地获得自主。一个阶段的核心问题或任务永远不能彻底完成、打包、再被放到一边。但是当它们失去了重要性,而目前的人生框架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们就准备好进入下一阶段了。

我们能追得上吗?在旁人眼里的慵懒、矛盾、或令人抓狂地拒绝完成摆在眼前的任务,可能是一个人之后到达下一阶段的独特路径。成长中的收获之后可能会失去—然后再次获得。虽然无法证明,但很有可能在我们掌握了一系列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后,面对下一阶段和下一批挑战时会变得更强。然而我们的思考方式不能太过机械。机器按部就班地运行。而人类,感谢上帝,则有一种永远无法确切知晓的内在运行系统。

虽然我提过美国人经历每个阶段的大致年龄,以及那时男女之间的差异,但请勿对年龄太较真。阶段才重要,而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更是尤为重要。

逐渐脱离家庭

18岁以前,我们的座右铭清晰响亮:“我必须离开父母。” 但是这些话语很少与行动联系起来。我们通常仍然是家庭中稳稳的一份子,会感觉自主性不时地被侵蚀,即使自己身在学校。

18岁以后,我们开始迫切地脱离自己的家庭。上大学、入伍、短途旅行都是社会提供给我们往来于家庭和自己小天地之间的第一种手段。尽管有强烈的反对声,但为了试图将自己的世界观与自己家庭的世界观区分开:“我清楚地知道我要什么!”—我们去寻找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信仰体系。在验证这些信仰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常被流行一时的东西所吸引,尤其是那些最为神秘以及父母难以理解的东西。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40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