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音乐教师考试试题4

更新时间:2024-04-04 15: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11.下面哪个不属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 ) 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B.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C.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D.提倡学科综合,完善评价机制 【答案】 D

【解析】

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3)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4)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2.俄国五人“强力集团”是民族乐派的核心组织,这五人是指( )。 A.西贝柳斯、达尔戈梅日斯基、穆索尔、格林卡、斯塔索夫 B.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科萨科夫 C.西贝柳斯、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格里格、格拉祖诺夫 D.苏萨、格林卡、西贝柳斯、柴可夫斯基、斯塔索夫 【答案】 B

【解析】

“强力集团”指十九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五位代表人物,即居伊、巴拉基列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3.西周礼乐机构春官中的最高乐官是( )。 A.瞽师 B.大师 C.大司乐 D.乐师 【答案】 C

【解析】 周代的“大司乐”是世界上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周礼·春官》中明确记载了最高乐官大司乐的职务要求:“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晋。”春官中还有小师、磬师、钟师、笙师、缚师等传授器乐技艺 44.对乐音典型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 A.音高与振动的频率相关 B.音域与振动的强弱相关 C.音量与振动的振幅相关

D.音色与振动的成分及相对强度相关 【答案】 B

【解析】

音域指某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至最高音的范围,与振动的强弱无关 5.《D大调第二交响曲》中原来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 芬将其改为( )。 A.奏鸣曲

B.圆舞曲 C.进行曲 D.谐谑曲 【答案】 D

【解析】

贝多芬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故选D

6.( )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高的乐器。 A.长笛 B.短笛 C.单簧管 D.双簧管 【答案】 B

【解析】

短笛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高的乐器

7.下列不属于音乐的基本要素的是( )。 A.歌词 B.速度 C.旋律 D.节奏 【答案】 A

【解析】

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如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8.我国现代歌剧《伤逝》是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改编的,1981年首演于北京,其作曲是由我国著名音乐家( )创作的。 A.徐沛东 B.沈湘 C.施光南 D.聂耳 【答案】 C

【解析】 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也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剧。1981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首演 9.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是( )。 A.巴赫、海顿、莫扎特 B.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C.海顿、格鲁克、莫扎特

D.威尔第、贝多芬、拉索 【答案】 B

【解析】

B项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杰,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10.我国各少数民族均拥有自己本民族独特的乐器,冬不拉是( )特有的乐器。 A.维吾尔族 B.塔吉克族 C.苗族

D.哈萨克族 【答案】 D

【解析】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故D项为正确答案

11.( )的教材一定要选用古今中外的音乐“精品”。 A.器乐教学 B.声乐教学 C.乐理教学 D.欣赏教学 【答案】 D

12.1834年出版《新音乐杂志》的创刊人是( )。 A.勃拉姆斯 B.舒曼 C.门德尔松 D.海顿 【答案】 B

【解析】

1834年4月3日,作曲家罗伯特·舒曼创办了一家《莱比锡新音乐杂志》作为当时德国音乐青年进步流派同仁刊物。翌年,该刊从莱比锡迁往美因茨,遂更名为《新音乐杂志》

13.相传《云门》是( )时代的乐舞,和其他五部乐舞并称为古代的“六代乐舞”,被儒家奉为雅乐经典。. A.黄帝 B.尧 C.舜 D.夏

【答案】 A

【解析】

“六代乐舞”是指黄帝时代的《云门》、尧时代的《成池》、舜时代的《大韶》、夏代的《大

夏》、商代的《大漫》、周初的《大武》

14.在实际演奏中,五线谱在五条线的上方或下方最多可加( )条线。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 B

【解析】

理论上加几条线都成立,实际曲目里高音谱号最多上加四线,下加三线,低音谱号最多上加三线,下加四线,再要加一般用高八度或低八度记号表示。故B项为正确答案

15.“信天游”是哪个地区的民歌代表形式?( ) A.南方民歌 B.西北民歌 C.陕北民歌 D.云南民歌 【答案】 C

【解析】

山歌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陕北称为“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做“爬山调”

16.加在基本音符右边的一个小圆点的作用是延长前面基本音符的( )时间。 A.一半 B.四分之一 C.一倍

D.四分之三 【答案】 A

【解析】

如果一个音符的右边带有一个附点,就表示要延长这个音符的时值的一半,即此音符的时值增加1/2。故A为正确答案

17.劳动号子是一种随劳动而歌唱的带有呼号的歌曲,是我国民歌主要体裁之一。下列歌曲中不属于劳动号子的是( )。 A.《军民大生产》 B.《翁嘿呀》 C.《连连夯》

D.《打着山歌过横排》 【答案】 D

【解析】

《打着山歌过横排》是江西省的一首山歌

18.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音乐机构“乐府”最早建于( )。 A.汉朝 B.周朝 C.秦朝 D.战国 【答案】 C

【解析】 “汉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设立了“乐府”,是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19.《白石道人歌曲》一书中共有( )首词调令、慢、近、犯。 A.16 B.17 C.18 D.19 【答案】 B

【解析】

中国宋代姜夔(人称白石道人)所作的词曲谱集,共4卷,别集1卷。书中收有祀神曲《越九歌》10首,词调令、慢、近、犯17首,琴曲《古怨》1首。词调17首,其中《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 20.以下不属于“八音”分类法的是( )。 A.金 B.石 C.玉 D.匏

【答案】 C

【解析】

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 21.下列歌唱家中,是“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是( )。 A.卡拉斯 B.迪里拜尔 C.卡鲁索 D.卡雷拉斯 【答案】 D

【解析】

世界三大男高音:卢恰诺·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戈、何塞·卡雷拉斯。玛丽亚·卡拉斯是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迪里拜尔,中国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卡鲁索的歌唱成就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第一个把歌唱节目录制成唱片的歌唱家

22.下列属于单乐章结构的乐曲体裁是( )。 A.交响曲 B.奏鸣曲

A.正歌剧 B.趣歌剧 C.喜歌剧 D.大歌剧

E.轻歌剧和乐剧 【答案】 ABCDE 【解析】

歌剧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剧种,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它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正歌剧、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乐剧等类别。

2.下列记谱法中用于古琴记谱的有( )。 A.文字谱 B.燕乐半字谱 C.俗字谱 D.减字谱 E.律吕字谱 【答案】 AD

【解析】

题目要求选出“古琴记谱”法,《碣石调·幽兰》是中国最早一部用文字谱记谱的古琴曲。D项减字谱是用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E项多用于雅乐记谱;B项用于燕乐记谱;C项一般为民间记谱。故AD两项为正确答案。 3.下列是芬兰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的有( )。 A.格里格 B.西贝柳斯 C.格林卡 D.帕修斯 【答案】 BD

【解析】

A项为挪威民族乐派作曲家;C项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故排除,故选BD。

4.常见的歌唱呼吸方法有( )。 A.锁骨呼吸法 B.腹式呼吸法 C.胸腹式呼吸法 D.鼻式呼吸法 E.胸式呼吸法 【答案】 BCE

【解析】

歌唱呼吸的基本方法有三种,即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故本题选BCE。20.ABC试题分析:{变音记号包括升记号、降记号、重升记号、重降记号、还原记号五种。DE两项属

于省略记号。故本题选ABC。

5.下列合唱作品中,冼星海创作的有( )。 A.《黄河大合唱》 B.《民主大合唱》 C.《生产运动大合唱》 D.《祖国大合唱》 E.《九一八大合唱》 【答案】 ACE

【解析】

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是《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民主大合唱》与《祖国大合唱》是马思聪的作品。故ACE三项为正确答案。 6.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有(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 ABCD

【解析】

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和学生口头语言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77.下列方法中,可将音程扩大的有( )。 A.重升冠音

B.根音重降冠音降低半音 C.升高冠音降低根音 D.同时降低冠音和根音 【答案】 ABC

【解析】

根据“升根缩,降根阔;升冠阔,降冠缩”,得出A项为音程扩大了1个音数,B项为音程扩大了1/2个音数,C项为音程扩大了1个音数,D项没有变化。故ABC三项为正确答案。

8.下列哪些和弦是不协和和弦?( ) A.大三四六和弦 B.增三四六和弦 C.小三六和弦

D.小小七五六和弦 【答案】 BD

【解析】

本题旨在区分协和和弦。大三和弦与小三和弦所含的音程都是协和的,属于协和和弦。增三和弦与减三和弦各含有一个不协和的音程,属于不协和和弦。所有七和弦都属于不协和和弦。

D项为七和弦的第一转位五六和弦也为不和协。题目要求选出不协和和弦,故选BD。

9.拍子的种类有( )。 A.单拍子 B.复拍子 C.混合拍子 D.交换拍子 【答案】 ABCD

【解析】

在音乐中,由于单位拍的数目和强弱规律不同,拍子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种类,如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交换拍子、交错拍子、三拍子和一拍子等。故本题选AB|C|D。 三.填空题

11.古希腊音乐主要是____音乐,一般音域不宽、适合传唱,有自然音类型以及自然音和各种变化音混合的旋律风格。 【答案】 单声部

2.皮黄腔分为____和____两种腔调。 【答案】 西皮二黄

3.将某一音升高或降低半音或全音而得来的音称为____。 【答案】 变化音

4.中小学音乐学科常用的教学媒体,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

传统类音乐教学媒体电声类教学媒体光源类教学媒体影视类教学媒体电脑类教学媒体 5.华尔兹是产生于欧洲民间的一种____的舞曲节奏型。 【答案】 三拍子

6.《数九寒天下大雪》是____(歌剧)中的歌曲。 【答案】 《刘胡兰》

77.____是舒伯特和舒曼之后又一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曲家。 【答案】 勃拉姆斯

8.相和大曲的曲式结构一般是由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答案】 解艳趋乱

9.德国理论家____极力主张将美学和艺术学区分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答案】

康拉德·费德勒

10.我国近代最早的音乐刊物是____,创办者是____。 【答案】

《音乐小杂志》李叔同

11.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欧洲作曲家是____、亨德尔。 【答案】 巴赫

12.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____、____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答案】

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13.18世纪的德国出现了三个重要的音乐流派,分别是曼海姆乐派,____乐派和____乐派。 【答案】

柏林维也纳古典

14.音乐课程的价值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____、社会交往价值、____四个方面。 【答案】

创造性发展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15.民歌就是民间歌曲,从体裁形式上讲,汉族民歌分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16.比才的歌剧____成为法国音乐的里程碑。 【答案】 《卡门》

17.《小白菜>是____民歌,属于无伴奏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答案】 河北

18.根据音程在听觉上的协和程度,大六度音程属于____。 【答案】

不完全协和音程

19.____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宫调理论体系。 【答案】 六十调

20.《猫》是一部最负盛名的____式的作品。 【答案】 童话

21.____的歌剧《自由射手》标志着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答案】 韦伯

22.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中的唱腔吸取了山西民歌____的音调。 【答案】 《捡麦根》

23.德彪西的《大海》第二首主题是一____由____首乐曲组成。 【答案】

《海浪的游戏》三

24.风阳花鼓是流传于____带的民族歌舞曲。 【答案】 安徽凤阳

25.在十二平均律中,____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答案】 半音

26.蒙特威尔第是第一个使歌剧戏剧化的作曲家,首次在作品____中使用弦乐震音和拨弦奏法,大胆运用不协和和弦增强情绪表达,这种音乐风格被称为“____”。 【答案】

《奥菲欧》激情风格

27.移动八度记号可分为____和____。 【答案】

移高八度记号移低八度记号

28.《弥渡山歌》歌曲的旋律婉转、飘逸,富有____的独特风格。 【答案】 南方山歌

29.古琴在古代称为____、____、____。 【答案】

瑶琴七弦琴玉琴

30.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是____,其主要作品有《海妖》《大海》等。 【答案】 德彪西

31.《三十里铺》属于____民歌,叙述了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 【答案】 陕北

32.“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出良好的公民”是____(国籍)的____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他创立了幼儿小提琴教学法。 【答案】 日本铃木镇一

33.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三种律制是____、____和____。 【答案】

五度相生律纯律十二平均律

34.节奏和____永远是同时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答案】 节拍

35.真实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品有马斯卡尼的歌剧____和____的歌剧《丑角》。 【答案】

《乡村骑士》列昂卡瓦洛

36.音乐的基本组织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节奏节拍旋律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配器曲式

37.音与音之间最小的距离为____。 【答案】 半音

38.在音乐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叫____。 【答案】 节奏型

39.《瑶族舞曲》是一首____曲。 【答案】 管弦乐

40.《我爱你,中国》是电影____中的插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答案】 《海外赤子》

41.艺术家和欣赏者个人的私人情感,是通过艺术语言____、客观化、____的人类共同的情感来表现的。 【答案】 符号化普遍化

42.《西贡小姐》是普契尼歌剧____的现代改编版二 【答案】 《蝴蝶夫人》

43.乐曲结束时的Ⅳ-I称为____终止,V-I称为____终止。 【答案】 变格正格

44.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捷克作曲家____的代表作之一,《我的祖国》第二乐章标题是____。 【答案】

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

45.____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答案】 表现

46.____是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是20世纪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其代表作有钢琴曲《献给孩子们》《小宇宙》和歌剧____等。 【答案】

巴托克《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四.名词解释 11.现代音乐: 【答案】

是对20世纪初以来的各种音乐流派的总称,包括印象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新民主主义音乐,以及微分音音乐、噪声声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形式的音乐。

2.自然音程: 【答案】

也叫基本音程,是基本音级中任何两音的结合构成的音程。 3.变和弦: 【答案】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4.声部: 【答案】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5.美声唱法: 【答案】

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

6.古钢琴: 【答案】

是钢琴的前身,和钢琴一样都是通过绷紧的金属丝弦的震动发音,不同的是,古钢琴是通过羽毛管制作的拨子拨动一根金属丝弦发音,所以又称作“羽管键琴”“拨弦古钢琴”。所以古钢琴的音色纤细,而钢琴的音色浑厚。

7.罗森塔尔效应: 【答案】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8.音名: 【答案】

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DEFGAB。

9.鼓吹乐: 【答案】

是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音乐,在中国音乐史上曾形成为重要的乐种。起初常用鼓、角、箫(排箫)、笳等乐器,曲目中亦常有歌词,可供歌唱。鼓吹乐作为历史乐种,特指汉魏以来,宫廷、军府、官府中与仪仗、军旅、宴飨有关,并见于乐府或太常等机构编制的乐种。

10.威尼斯乐派:

【答案】

其创始人是维拉尔特,他将尼德兰复调音乐传统与威尼斯音乐特点相结合,创造了两组合唱队对唱的“复合唱”弥撒形式,充分发挥两架管风琴的作用,与人声构成色彩对比。 11.乱弹剧: 【答案】

戏曲剧种类别,又名花部,或称花部乱弹,是清代中叶对当时兴起的各种地方戏曲的泛称。清朝统治者及某些文人推崇昆曲,尊为“雅部”,歧视与排斥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贬为“花部”。主要声腔为梆子腔和皮黄腔。 12.经文歌: 【答案】

带着一种中世纪普遍具有的装饰热情诞生的音乐体裁,产生有必然性,填有歌词固定歌调的无伴奏复调合唱歌曲,称“克劳苏拉”。实现了从礼仪音乐到具有世俗音乐特性的转变。 五.简答题

11.请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答案】

(1)音乐从教堂步人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洛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一下,属一属一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洛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性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洛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22.音乐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案】

音乐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演唱教学、演奏教学、综合性艺术表演教学、识读乐谱。 3.简述中国传统音乐。 【答案】

(1)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2)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是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在于表现形式与风格特征。 4.简述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并至少各列举三种。 【答案】

中国民族乐器有:(1)吹管类:笛、箫、笙、唢呐、管子;(2)拉弦类:二胡、高胡、中胡、板胡、京胡、拉阮;(3)弹拨类:琵琶、柳琴、月琴、三弦、阮、筝、扬琴;(4)打击类:鼓、锣、钹、碰铃、木鱼、梆子。 55.进行曲有哪些音乐特点? 【答案】

进行曲的特点是节奏清晰,强弱分明,节拍规整且常用4/4或2/4拍子;结构多是均衡对称方整型的;旋律多是雄壮有力、刚健豪迈的,其主题常采用大主和弦的分解进行为开端以造成昂扬向上的气势。进行曲常用来作为集体行进时的歌曲,以统一行进者的步伐与激发他们

的某种情绪。进行曲有各种性质及表现各阶级群众心态的,例如行军进行曲、战斗进行曲、庆祝进行曲、欢迎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丧葬进行曲、颂扬进行曲以及士兵进行曲、工人进行曲、青年进行曲等。常见的进行曲的曲式结构多是由单三段体或单二段体、单段体构成的。 66.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答案】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像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7.简述合唱的分类(依据不同的人声),并说出每种合唱形式的基本声部组合。 【答案】

常见的合唱有同声合唱(童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和混声合唱(男声与女声、童声与男女声)。

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二部、三部、四部等合唱,无伴奏合唱。合唱声部分为四部:女高、女低、男高、男低。根据具体合唱歌曲的需要,每个声部还可分成第一、第二两个声部。

8.格鲁克歌剧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答案】

格鲁克歌剧的改革措施:(1)音乐服从于诗歌与戏剧,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2)歌剧序曲作为歌剧的一部分,应有预示剧情的作用;(3)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4)恢复了合唱在歌剧中不可替代的作用;(5)以明确的记谱方式取代了通奏低音的手法;(6)舞蹈的表演必须要与剧情、人物和情感相符合一致。

9.简述音乐剧。 【答案】

音乐剧是美国的一种喜剧形式。它融音乐、喜剧为一体,但又不同于传统的西洋歌剧。带有喜剧的某些特色,剧中有说有唱,有歌有舞,音乐中往往采用较多的民间曲调,或是根据民歌风格创造的曲调,在演唱风格上不拘一格,以抒情为主。 六.论述题

1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答案】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因此,艺术创作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古代的、外国的作品,只能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所以是“流”而不是“源”。 (2)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和评价,从主观方面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对艺术家本人的影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和诗情画意,都是

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2.如何理解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答案】

(1)音乐的表现有稳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绎性的一面。歌谱、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把用符号记载的音乐变为实际音响的音乐,需要通过演唱、演奏的过程,其中唱、奏、表演即被称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可以无数次地进行,而每次唱、奏,无论对于原作来讲,还是对于前次的表演来说,都不是“复述”或“重播”,而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再创造是积极的,包含着演奏、演唱者对作品的再理解,对作者艺术表现意图的再领会和技术、艺术上的再处理、再发挥。因此,音乐表演被看作是“对作品的解释”、“对作品的表现”。优秀的演唱、演奏者被称为“表演艺术家”。 (2)艺术贵在独创,二度创作同样贵在有独到的处理。同是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海菲兹和大卫·奥依斯特拉赫两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的演奏,在音色、力度和若干细部的处理上,有很大差别,反映出两位演奏家对作品表现的不同和演奏风格的不同。不论是更加酣畅明丽(前者),还是更加浓郁深情(后者),都使人获得很高的艺术享受。因而,人们绝不会因为他们演奏的不同而取此舍彼或厚彼薄此,相反,人们会把它们视为同样珍贵的两种版本、两种范例。乐队演奏也是这样,同是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托斯卡尼尼指挥演奏的与卡拉扬指挥演奏的或小泽征尔抑或李德伦指挥演奏的,各有艺术表现上的明显差异,各有独到的意趣和价值。

(3)从审美的角度讲,音乐艺术的最终实现,还需欣赏者来完成。因此,不仅演奏者的思想、修养、性格、阅历等等,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听者的思想、修养、阅历、性格及其状态,对感受乐曲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同是一首《志愿军战歌》,有人只能感受到它威武雄壮;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产生极丰富的联想——许多战斗的场面、熟悉的面孔、战争中的种种事件等等,这些联想虽然并不都属于这首歌曲自身,但它们却可以促使他人更丰富、更深刻地感受、理解这首作品。

3.试分析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答案】

(1)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音乐具有强烈的情感力量。音乐是最能深刻地表现人类崇高和美好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它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2)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音乐教育可以发展青年学生的全面创造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提高青年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身心素质:优美的歌声,使学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不仅能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更能锻炼学生有一个身心健康的体魄,音乐教育有益于提高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的全面发展。

(4)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审美素质: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培养学生树立审美观念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而音乐教育正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在提高人才素质中,音乐教育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

4.分析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 【答案】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关系如下:

(1)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一,形成艺术

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

(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七.音乐作品赏析

11.欣赏分析古琴曲《平沙落雁》。 【答案】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于借鸿鹄之远志,描述逸士之心胸。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现在多数流传的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虽然《平沙落雁》出现较晚,但却是近300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被听众理解。

意象,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的整个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2)抽象思维是人类最普遍的思维形式,是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思维方法。 (3)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可能在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相互交叉和转化、渗透,与灵感思维一起成艺术思维。

(4)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着重结合,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特征;抽象思维则侧重于分析,在艺术创造中要服从于形象思维规律,有机融合于形象思维中,二者在融合中共同发挥作用。

七.音乐作品赏析

11.欣赏分析古琴曲《平沙落雁》。 【答案】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于借鸿鹄之远志,描述逸士之心胸。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现在多数流传的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虽然《平沙落雁》出现较晚,但却是近300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被听众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vt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