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复习中的困惑与解决的办法

更新时间:2023-03-08 09:33: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复习中的困惑与对策

杨家店小学 陈喜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的母亲。”中外一切学有成就的人,无不重视复习。作为六年级的教师,原来每次临近考试的那几天,我带领着全班孩子扎进了题海,机械重复。渐渐地,孩子们厌倦了,我也疲惫不堪,沉闷的课堂,只有我的声音在教室中碰撞。

即便如此考试题一到手,只能哀叹“我复习的没考,要考的我没复习。”“这道题我讲过不知多少遍了,也让学生练过不知多少遍了,他们就是不会做!”在座的老师可谓经验丰富,带领学生久经考场了。是不也有一个困惑:现在的语文试题看起来漫无边际,无章可循,怎么能复习好呢?是由于复习目的不够明确,复习过程不能抓住规律、不能“举一反三”所造成的,那么,如何扭转盲目被动的落后局面,搞好小学语文毕业复习呢?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是如何在漫无边际中有迹可寻,以有效的复习方法应万变的毕业考场。

我以往的复习有“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量评,轻质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我给自己的复习定下一个目标:忙碌而不盲忙; 简约而不简单;放松而不放纵;自信而不自负。准确预测、有的放矢

我以为本次毕业复习应突出三个特色,一是新理念,即减少头绪,加强综合,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就是语文能力;二是新内容,即依据教科书,并适当

向课外拓展,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为经,以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为纬,组织复习内容;三是新教法,即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出发,从课文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多读书、多积累,精做题,做好题,举一反三,掌握规律。新理念、新内容、新教法,必将使复习课焕发新的活力。

首先,要纠正以往复习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它严重地影响了

复习质量的提高,我们复习工作中必须注意和纠正。

1、“双边”忙。一是以做资料代替复习,教师热衷于不停地把一份又一份的资料让学生做,大搞题海战术。二是以考试代替复习,教师以为考得多,碰得多,容易“撞中”,于是不惜巧取豪夺。

2、“双边”闲。教师没有明确的复习目标,没有实实在在的复习计划,心中无数,上一堂算一堂,敷衍了事。要么捡几道习题让学生做做,要么发一两份资料让学生练练,或者干脆叫学生自己看书、自习,大家“轻松”。

3、一边忙一边闲。一边是教师上课时才在黑板上抄题目,一边是学生坐等老师抄完题目才开始动笔,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反映出教师复习工作准备不足;一边是教师为搜集、编写复习资料忙得不可开交,一边是学生不知怎样复习,等“啃”完老师发下来的一大堆资料后就变得无事做。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这是未能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的典型现象。

其次,要处理好复习中的几个关系,提高复习效率。

(1)处理好学生的复习内容与复习兴趣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校为了增加复习时间砍掉了许多科目(有的仅剩下体育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易使学生对复习课产生厌倦情绪;复习课有单调乏味、机械重复的现象,也易使学生产生“炒冷饭”的感觉,因此,上复习课时,教师要通过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教学,拓宽学生参与的渠道,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适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端正复习态度,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整个复习阶段,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使学生变“要我复”为“我要复”。

(2)处理好资料的编写使用与使用方法的关系。

对于复习资料,要把准以下的“度”:一怕无,二怕滥,三怕生搬硬套。首先,复习课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复习资料,这是搞好复习工作的物质基础;其次,正确对待自己手头的复习资料。现在的复习资料铺天盖地,泥沙俱下,我们不能盲目崇拜、一味拿来。而要精心挑选,作深加工,重新编排;再次,教师要养成自编资料(包括试题)的习惯。编写的原则是: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以教材为基础;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利于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开展复习工作,利于促使自己自觉收集信息,了解教改的动态,改进复习工作。

(3)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学语文,用语文,复习阶段也是一样,不能把复习内容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而要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宽知识视野,发展思

维能力。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如鼓励学生多读读课外书、报纸,多看看电视新闻,多写写观察日记,多关注人生百态,多说说生活见闻,多议议社会热点、焦点;另一方面,注重拓展延伸,要指导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处理好打好基础与巩固提高的关系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有了一个扎实的根基,才能筑成稳固雄伟的大厦。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小学语文更是这个基础的基础,因此,语文复习必须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展开拉网式的既顾及全面又突出重点的拼音、字、词、句、段、篇的系统复习,并凭借拼音、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系统训练。在此基础上,还要促进学生的观察、思维、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需要的综合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存储与提取、重组与整合、理解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5)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老师指导的关系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多地给予自主复习的机会,努力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练习、讨论、交流,老师弯下身子实实在在的巡视和指导,教师尽可能发现普遍的问题,以利于针对性的讲评。学生能够解决的,教师不包办代替。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加倍关心。教师考虑得最多的是哪些地方需要讲解,哪些地方需要指导,怎样指导;说得最

多的话是启发的话、点拨的话、激励的话;做得最多的是巡视、倾听、参与、引导和赏识;重点是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复习方法。

第三,在复习中要体现“四性”:

(1)体现目标性

复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着复习计划、复习过程的设计和复习质量的好坏。目标明确,反之,则导致复习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学生无所适从,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我们应做到:①明确新课标阐明的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②清楚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③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特别是单元训练重点;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差异,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前两点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改的方向,后两点则是课堂教学的实际。有了方向,又能从实际出发,做到了有的放矢,这是抓好毕业复习工作的关键一步。

(2)注重系统性

教师要以大纲和教材为依据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理清知识线索,建立知识系统,组建能够涵盖教材知识能力结构的网络。以点连线,以线结网,使语文复习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从宏观上,对拼音、字、词、句、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实践活动等方面梳理出各自的知识要点、能力要求与题目呈现形式。从微观上,对每一知识点和能力点还需进一步细化、归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wn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