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4-25 13: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等五方面说说这节课的设计,请多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压强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教材以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这样的编排顺序让学生一步一步去掌握压强知识。

通过前边的学习,学生基本建立了压强的概念,知道增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这节课我希望能扩展学生对压强的认识。

本节的重点是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按照“猜想——探究——归纳”的步骤,去启发学生去猜想:液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探究的得出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2、教学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的能力,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用废矿泉水瓶自制学具,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4、教学准备: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内自定组长1名,

1

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

3、演示实验器材: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压强计、大烧杯、水和盐水。

4、学生实验器材:大烧杯、微小压强计、液体内部压强演示器、水和盐水(学生每小组一套)。

二、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说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实验、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液体压强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

【一、引入新课】(5min)

1、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会不会产生压强?你们能不能测出这个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分小组讨论。

2、如果在烧杯中加入水,水对烧杯底和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

(设计理念:在复习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展示:14.2液体的压强

(当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时,最好的验证方法是什么?实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演示实验来讲解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强)

【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3min)

1、设计实验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

(设计理念: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既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动手实验能力,又促进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

2、其他液体行不?比如盐水。

2

(设计理念: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3、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实验结论,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且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压强吗?(学生: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12min)

第一环节:课题的提出:刚才探究了液体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无压强呢?试举生活实例说明。到了夏天游泳时,当水到达脖子时,呼吸时会有什么感觉?在生活中,我们谁在集市看到过活的带鱼?那么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呢?

第二环节:猜想和假设: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学生顺着教师设置的台阶进行猜想与实验设计。降低难度,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探究。保持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连续性)

第三环节: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设计理念:设计实验是做好实验的前提,可以明确实验目的步骤,优化实验方案,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和应急处置预案。)

第四环节:进行实验:

(设计理念:初中学生往往喜欢做实验,但容易忽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能力尤其薄弱,在此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数据。)

第五环节:分析论证:根据刚才实验,发现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什么无关? 由刚才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是由哪些数据得出的?

板书: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内容

第六环节:交流评估: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设计理念:通过交流评估,分析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思考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完善方案。通过探究实验,落实新课标要求,在强调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注重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思维习惯。给学生创设出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亲自参与探究、发现和体验,

3

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一进行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论证—交流评估。使学生知道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反馈练习二】(5min)想想议议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

3、潜水员为什么要使用不同的潜水服?

4、深水炸弹为什么会在设定的深度爆炸?

(设计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从生活、生产和现代军事中的现象入手,引起学生思考。根据规律的有关内容,学生相互讨论、畅所欲言、大量举例。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六、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8min)

1、假设液面下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引导学生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设计理念:1、从实验探究知道:液体的压强与深度、密度有关,与方向无关。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液体中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的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公式,很容易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p=ρgh。)

2、例题;第83页例题。学生自己看例题,小组讨论,板演例题。

【七、反馈练习】(4min)

1、 张雨同学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你能从这个实验中总结出哪些结论 请写

出其中两个(1) (2)

2、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相等的容器,倒入质量相等的煤油后,则各容器内液体的情形如图,则容器内底面所受到的压强:()

A.甲最大B.乙最大;C.丙最大;D.一样大。

3.某同学测得家用保温瓶深度为30 cm,装满开水后,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___Pa(g=10N/kg);

若将开水全部倒入脸盆后,则水对盆底的压强______水对瓶胆底的最大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

5 (说明: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反馈练习题,回归课本回归教材)

【八、小结】(2min)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你记住了哪些知识?你掌握了哪些方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说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归纳总结)

【九、布置作业】(3min)

五、说板书设计

采用内容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 14.2 液体的压强

一、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方向都有压强

二、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1、压强计——U 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深度h :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也增大。

2、因素

密度ρ: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3、同一深度,液体各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4、液体的压强公式:p=ρ

g 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b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