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08 17: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华园小学

张树安

2011年3月

全 册 教 学 内 容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3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比较小数的大小;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计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能根据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游戏活动,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动手操作,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及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画以上三种图形的高;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特点;通过操作,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的先后顺序;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能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

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简单的游戏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全 册 教 学 目 标

1、学习习惯 :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联系数的已有知识认识整数间的一些关系和整数的一些特征;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的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通过实例,初步形成容量大小的观念,了解容量的意义和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并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分析相应的统计结果;经历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出发选择统计图的活动,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3、数学思考方面:

(1)在联系已有知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充分开展猜想、讨论、解释、交流等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2)在观察、探究整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和一些特征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3)能对现实生活的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规律和概括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抽象思维和符号感。

(4)在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特征和对图形进行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5)经历把现实问题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数据作出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

(6)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发展数学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猜想、实验、类比、归纳等活动,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结论作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说明与解释。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结果,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2)能应用相关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解决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

(3)能用量杯或自制的量具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

(4)能选择恰当长度的小棒搭三角形,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能根据三角形的两个已知角求第三个角的度数,根据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或底角)求一个底角(或顶角)的度数。

(5)能判断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从生活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实例,能利用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到指定位置,能灵活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能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说明所得的结论。

(8)能从生活中主动收集数据信息,能读懂有关媒体中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设计简单统计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应的数据。

(9)学会并具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展主体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内容,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里的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与作用。

(3)在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初步体验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并初步形成科学地探索问题的意识与态度。

(4)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的体验;能与他人合作交流,热心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有质疑和反思的意识;发现错误能主动改正。

(5)主动、认真地阅读一些数学知识背景资料,感受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2)三角形内角和的推导。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4)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5)解方程及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 56课时

周次 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教 学 内 容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3.1-3.4 3.7-3.11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14-3.18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21-3.25 认识图形 3.28-4.1 认识图形 4.4-4.8 认识图形 4.11-4.15 小数乘法 4.18-4.22 小数乘法 4.25-4.29 小数乘法 5.2-5.6 机动 5.9-5.13 观察物体 5.16-5.20 观察物体 小数除法 5.23-5.27 小数除法 5.30-6.3 小数除法 6.6-6.10 小数除法 6.13-6.17 游戏公平 认识方程 6.20-6.24 认识方程 认识方程 6.27-7.1 总复习

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第5页1-4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

千 百 十 个 十 百 千

位 位 位 位 2 分 分 分 数位

位 位 位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学习,体会到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了小数的意义,

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效果很好。巩固要加强!

[教学内容] 测量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 二、填一填:

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三、试一试:

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 四、作业: 练一练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填一填中的表格 试一试中的题目 课后反思:

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学习,体会到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效果不错。要多训练!

[教学内容] 比大小(一)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

创设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比较两个同学的得分谁的高一些。 1、小组讨论:9.87和9.90哪个数大,并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

2、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多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张华比李明表现好,但不能得10分”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明确张华的分数在9.90和10之间。

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分数,然后将三个人的分数按顺序排列。 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小数相对大小的具体感受。不要求学生用小数减法计算出准确结果。

五、作业:练一练 第9页 2、3 [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教学挂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比大小的方法: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大

小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推理能力。学习认真,加强练习。

[教学内容] 比大小(二) [教学目标]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重、难点]

归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过程]

一、探索小数的性质 1、涂一涂、比一比

让学生在第10页的方格图上涂出0.2和 0.20,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两个小数一样大。 2、比较、归纳:

让学生自己在第2题的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在全班交流时,通过多个实例,就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规律。对于这一规律,只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清楚即可。 3、举例说明:

让学生用实际情境说明两个小数的相等,如0.2元表示2角,0.20元表示2角0分,显然二者是相等的。 二、试一试: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自己选择一个小数,再写出两个和他相等的小数。通过交流,加深对小数性质的理

解。

三、练一练:

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2题:写出在指定的两个数之间的三个不同的小数。这道题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第3题:方格里只填一个数字,答案是多样的,鼓励学生填出多种答案,但不要求所有同学填出所有答案。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题1、2的方格图 练一练中的题目 课后反思:

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分数大小”的活动,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实际应用要加强。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找出小数在直线上的位置,写出直线上的点所表示的小数,加深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第2题:首先让学生明确航模比赛时,哪一架飞机模型飞行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 第3题: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先化成十进分数再化成小数,也可以直接化为小数。

第4题:三人的身高用的是不同的单位,不容易比较,让学生先改写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第5题:答案是多样的,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第6题:引导学生观察前5排数的规律,容易发现每一排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0.1,其他的数是怎样得到的?

数学游戏:通过组数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各个数位的意义,建立小数数位的概念,巩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同时,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将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小数比

较大小的方法。总体效果不错,个别学生要加强。

[教学内容] 购物小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核对购物小票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先让学生说说小票上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 2、讨论如何核对找回来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3、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第1题: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第2小题:可以引导学生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2题:先鼓励学生估算,再精算。在计算两个面包多少钱时,由于还没有学小数乘法,可以用加法计算。 三、练一练

第3题: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边相比谁大。

第4题:可以把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有的边的长度没有直接给出,可以先把它算出来。

第5题: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尝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购物小票

题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试一试:小数加减的简算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要加强。

[教学内容]:量体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本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7 5.8-2.6 独立做,交换对答案。

2.竖式板算:4.89-2.64 3.61+1.37 指名计算 汇报交流

点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强调: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或减起。) 3、揭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的小数减法.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为了促进你们健康成长,每学期我们都进行体检,其中有一项是量体重。你知道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今天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也在量体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汇报:(笑笑体重38千克、淘气体重45.2千克、丁丁体重33.4千克。)教师板书

3、根据情境图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气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气轻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7、淘气和丁丁一贯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们试着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4、课件出示: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为什么这样列式? (1) 自主尝试计算: (2) 交流汇报: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45.2-33.4这个算式,想: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师生共同小结

计算小数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即相同数位要对齐;十分位不够减要从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 (4)计算:23.5-16.8

(5)讨论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低位减起;③十分位不够减向个位借1,然后再减. 5. 课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独立尝试计算 (3)小组内交流 (4)汇报:

(5)点拨:把38写成38.0你知道是根据什么吗?(这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即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6、课件出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基本性质。 练习说一说 7、尝试做:

8.25 7.3

+ 1.55 - 2.25

(1)观察第一题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有0。)

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计算结果如果在小数的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强调:百分位不够减要从十分位退1作10,在百分位上加10再 减.

8、小结:今天通过量体重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进位加、退位减) 讨论交流:计算这样的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总结:(1)小数加、减法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实际运用,巩固方法(数学大比拼我们玩个闯关游戏,连过四关者将成为年二班的计算大王,闯过三关的成为计算能手,有信心吗?) 1、第一关:我会选. (打手势)

(1) 1.35-1.30=( ) ①1.05 ②2.65 ③0.05 (2) 12.12-8.88=( ) ①4.34 ②3.24 ③3.34 2、第二关我会算. (竖式计算) 0.93-0.47 8.17+6.94 8.25+1.55 10-2.45

3、第三关我是森林小医生: P17 4、

4、我会解决问题:P16 2、提出问题并解答 5、拓展:

(1) 选择:

和573相等的小数是( )A、573 B、5.73 C、57.30

在6.86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三个“0”,成为6.00086。这个小数与原来比较( ) A、大小不变 B、比原来小 C、比原来大

(2)妈妈到市场买鱼用了23.05元钱,妈妈付了10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6、测试:3.7+2.36 10.2-8.75 15.4+2.97 四、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右三)3题. 课后反思:

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进一步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退位的加减法。熟练程度要加强! [教学内容]: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请看大屏幕,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两位选手的歌唱得分

五号选手 九号选手

专业得分 8.55分 8.65分 综合素质得分 0.88分 0.40分 总分 9.43分 (2)学生收集信息 (3)学生提出问题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板书其中一个问题:

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 2、解决问题

(1) 估一估

师:估一估谁的总分高一些?

学生估计,教师强调一下估计的方法。

怎样判断谁的表现比较好呢?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 (2)算一算

师:要想算出准确的结果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要通过算一算才知道。 学生试着独立解决。先做完的同桌交流如何解决。 (3)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让学生口述计算方法和过程。(板书学生不同的解法)

一、 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8.65 9.4 3 + 0.40 - 9.0 5 9.05 0.3 8

二、 三、

9.43-8.65-0.40 9.43-(8.65+0.40) =9.43-9.05 =0.78-0.40 =0.38(分) =0.38(分)

师:第二、三种方法,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强调:第二、三种解决方法的运算顺序。) 3、课本18页试一试的第1题(学生独立解决) (1)师:下面这两道题你会计算吗?

4.6+12.3+5.8 15-(1.2+3.9)

订正时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注意提醒学生把得数末尾的0去掉;第2题在列竖式计算时,给被减数小数部分添上两个0,计算时不容易发生错误。 (2)试一试的2题

交流时说一说每种解决方案,强调一下运算顺序。 4、小结:

师:通过以上几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吗?(板书: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师:谁能来说一说刚才我们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它与整数加

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比怎样?

(强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三、实践应用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学到的小数混合运算顺序来解决一些问题,大家有没有信心?

1. 完成书中练一练的1题

学生读题,问一问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理解“接口处用去绳子0.25米”是什么意思? 交流时说一说解决的思路。

2. 完成书中2题的左边的三道题。

同桌互相订正,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谁来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 板书: 歌手大赛

谁的总分高?高多少?

一、 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8.65 9.4 3 + 0.40 - 9.0 5 9.05 0.3 8 二、 三、

9.43-8.65-0.40 9.43-(8.65+0.40) =9.43-9.05 =0.78-0.40 =0.38(分) =0.38(分)

答:5号选手的总分高。高0.38分。

课后反思: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简便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1题:

计算时可以以“亿平方千米”为单位。 第4题:

在比较车身高和车身长时,可以让学生求出高多少或长多少。在解答第(2)题时,由于两辆车的前灯道前轮都是0.72米,可以不计算他,只要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进行比较即可。 第6题:

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进行实际计算。 第7题:

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想问题,虽然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还要考虑到臂长。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图形的分类: 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后反思: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学生学习有兴趣。

[教学内容]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沿两个对角一拉,就变形了,他具有不稳定性。把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对拉,图形不改变形状,他具有稳定性。 二、生活中的运用

第2题:这是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解释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三、练一练:

第1题:通过“只剪一刀”的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已学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亲自剪一刀,再说说是怎样剪的。

第2题:第(1)题,让学生实际拼一拼,找出更多的拼法。第(2)题,可以让学生画直线进行分割,除右边一个图形外,其它都可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课后反思: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认识这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动手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做”,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重、难点]

1、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2、在方格纸上能画出指定边和这条边上高的长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三角板。平行四边形图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做:

1、小组活动: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该怎么办? 2、小组展示自己的方法。

3、引导总结:认识到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明确平行四边形两种高的画法。 二、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

由平行四边形的高认识梯形和三角形的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高是如何得到的。 三、试一试:

第1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高。

第2题:通过图示,指导学生怎样用三角板画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高的过程。 四、练一练:

第1题: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从对着的边a的顶点到边a作垂直线段。

第2题:画出边a上的高,就要画出与边a相对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

第3题:借助方格纸,学生将发现几个三角形的高是相等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三角形的大小不同,但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一样长的,所以它们的高相等。

第4题:通过在方格纸上画指定尺寸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和高的相应关系,同时体会到边和高的长度决定了图形的大小。

画图示让学生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画,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要先画指定长度的边和高,再画其它的边。

五、实践活动:通过用七巧板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会用三角板画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效果很好。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剪下附页1中的图3。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附页1中的图3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按角来分,可以按边来分。 二、按角分类: 1、观察第一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观察第二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观察第三类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三、按边分类:

1、观察这类三角形的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并介绍各部分的名称。

2、引导学生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辨认各种三角形。

第2题:通过“猜三角形游戏”让学生体会到看到一个锐角,不能决定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是锐角三角形。

第4题:根据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活动,学生得到启发,把梯形进行分类。 五、实践活动:

第1题:将长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第2题:用长方形纸,怎样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

第3题:当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就会推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 第4题:用正方形的纸,剪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

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加强应用。

[教学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 2、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质疑

教材第30页创设的情境,激发探索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怎样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大多数学生会想到测量角度。

2、小组活动: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并记录在第30页的表格中。 3、汇报测量结果和得到的结论。

发现大小、形状不同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都接近180o。 4、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正好等于180o呢? 小组活动探索方法。 5、得出结论。 三、试一试:

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运用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o,求出第3个角的度数。

四、练一练

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o,判断题中的三个三角形说的对吗?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测量三个角的度数求和: 结论:

课后反思:通过学习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的度数和等于180o。已知三角形的两个

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熟练程度要加强。

[教学内容] 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问:从邮局到杏云村那条路最近?你是怎样想的? 生:走路线a最近。因为??

师:在生活中人们都愿意走近路。在这幅图中,邮局、清泉村和杏云村所在的位置,正好组成一个三角形,从图中和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同学们都认为路线a最近,路线b加上路线c一定比路线a远。那么,是不是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边大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活动:在填一填中画几个三角形,量出它们的边长,再比一比,填入表格中。书上有一个范例,可先讨论一下,再做。 2、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1题:判断每一竖行三条线段能否摆成三角形。 第2题:组织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填入表中。

第4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可能是多长?有多个答案,第三边只要大于3厘米小于13厘米即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得到答案。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填一填: 结论:

课后反思: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许许多多图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一下这个神奇的图形王国,你们开心吗?(课件播放“图形王国”的动画。)

师:在图形王国里,有很多的图形成员,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播放各类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引导学生大声喊出它们的名称。)

师:在四边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二、分类探究 活动一:分一分 1.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刚才和大家打招呼的这8个四边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 (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自由发言。) 2.分类

师:你能用聪明的小脑袋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吗?分好后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教师巡视各组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反馈

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各是怎么分的?

学生通过视频展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尝试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只要学生的理由充分,就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

师:还有哪个组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各组分类方法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4.归纳

师:智慧老人看到大家得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他也想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课件演示),智慧老人为什么这么分呢?

引导学生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在学生明确了以上各组图形的特征以后,教师重点指出:

A组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B组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C组的图形没有平行的边,就叫做四边形。(本课暂不研究) 活动二:填一填、画一画

1.填一填:独立完成教材P32的“填一填”,同桌交流想法,个别汇报。 2.画一画

让学生在教材P33提供点子图上画指定的图形,在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评选画得最好的同学,将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并予以鼓励。) 活动三:议一议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可棒了!但是淘气在我们图形王国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师: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吗?(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两组对边平行,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新知

师:今天大家学得特别认真,老师对大家的表现也特别满意,下面我们进行一场比赛,四人一组,看看哪组同学的剪得最快,好不好?

要求:只剪一刀,完成题目要求,注意每剪一次必须先思考和讨论清楚如何剪、为什么这样剪、剪后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四、小结

师:今天愉快的图形王国之旅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体会,还想知道什么知识? 鼓励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畅谈学习的方法和本课的收获。

课后反思: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

维能力。动手能力有提高。

[教学内容] 图案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课后反思: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

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效果非常好。 [教学内容] 数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重、难点]

体会到按一定规律去数,可以做到不重不漏,发展有序思维。 [教学过程]

一、小猫图案中有几个三角形。

让学生自己去数,并说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数的。 二、数人像图中的正方形

让学生尝试自己数,再小组交流,数的方法。可以先数出小正方形有5个,中正方形有5个,大正方形有1个,共11个。

做试一试:数长方形,如果不算正方形,共有16个长方形。 三、练一练:

第3题:由一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就是中间的1个;由两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3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2个;由4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6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4个;由9个小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1个;共有16个。 第4题:这是一道思考题,引导学生从有序的数,到找出规律。 四、数学游戏:

有2个圆盘移动3次;有3个圆盘移动7次;有4个圆盘移动15次;有5个圆盘移动31次。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教学内容]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

1、买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解答1千克、2千克苹果多少元,再类推到1.5千克多少元。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想一想:由0.01310=0.1;0.013100=1 推想出0.0131000=10

第3题:学生可以由6个2.5连加得出得数 ; 也可以这样想 :632=12, 630.5=3,12+3=15 [板书设计]

文具店

教学挂图: 计算方法:

课后反思: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小数点搬家(一) [教学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重、难点]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呈现三种商品的单价,通过比较三个小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从而展开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的研究。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2、汇报: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

如:把三个小数都转化为以分为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8”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 3、迁移推理。

根据前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由学生来推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通过实例加以验证。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说一说:应用发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2、算一算:应用发现的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除数是10,100,1000的小数除法。 四、练一练:

第1题:综合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计算有关的小数乘除法。 第2题: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一)

教学挂图: 总结规律:

课后反思: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

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教学内容] 街心广场(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

师: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引导探索:继续演示课件:

生1:我发现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

生2:我还知道了它们的长和宽. 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 花坛长3米 、宽2米; 地砖长0.3米、宽0.2米. 师: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师:请同学们快速计算一下: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花坛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汇报:(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板书)

2

(1)街心广场的面积为:30320=600(米) (2)花坛的面积为:332=6(米2)

师:地板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想一想怎样计算0.330.2,然后四人一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想法。

生1:我们小组是把0.3米变成3分米,0.2米变成2分米,332=6(分米2)=0.06米2 师:请你们小组说一说为什么把0.3米、0.2米要变成3分米,2分米呢? 生1:因为0.3、0.2是小数,我们不会计算,变成3和2就可以计算了。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纷纷摇头)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式子:

街心广场面积: 30320=600(米2)

花坛的面积: 332=6(米2)

师:看一看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小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生1:我们小组发现:这两个长方形的长有关系,从30→3,缩小到原来的1 / 10。 生2:我们小组发现宽从20→2,宽缩小到原来的1 /100。

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行了比较,现在我们比较一下(1)和(2)两式的面积,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指板书:30 3 20 = 600

3 3 2 = 6

生:面积从600→6,面积缩小到原来的1/100。 师:同学们的发现非常正确,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比较一下0.330.2=0.06和332=6,看一看它们的面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生:长.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1 / 10,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所以0.330.2=0.06 师:从刚才的比较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了乘数变化积也变化。

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0.330.2”的积都是0.06。 (三)感知规律

1.试一试.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做一做下面两组题,做完之后相邻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1)433= (2) 1332=

430.3= 0.1332= 0.430.3= 0.1330.2=

师:“0.430.3”的积是多少?怎样得到的?

生:第一组中最下面一个算式与最上面一个算是比较,4和3分数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积“12”也应缩小原来的1/100,所以等于0.430.3= 0.12。 师:“0.13乘0.2”的积是多少?

生:0.1330.2与比1332比较,从13到0.13缩小到原来的1/100,从2到0.2缩小到原来的1/10,所以积应缩小到原来的1/1000,0.1330.2的积是0.026。

2.课本44页填一填.完成之后独立思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师:说一说填的结果。 生:报结果。

师:说一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生:如“0.1330.2”第一个乘数是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积就是三位小数。 师:你们与他们的发现相同的吗? 生:相同 (四)归纳小结

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然后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 0.3

3 0.2

计算时可以先算332=6 ,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30.2=0.06。 师:下面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

1.完成P43练一练一题,完成后与同伴互相交流。

2.利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还可以帮助淘气解决一个问题呢!完成P44第2题。

(全班反馈)重点讨论错误的情况。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计算了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花坛的面积、地砖的面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两个小数相乘,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和。 课后反思:学会用竖式计算数目比较大的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加强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包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包装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630.8。 (2)学生进行估算。

(3)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在积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二、练一练:

第1题:给下面各题的乘积点上小数点。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在实际计算出3.8千克香蕉需要多少元,25元钱如果够买3.8千克香蕉,还剩多少远?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教学内容]: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学得怎么样,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

复习确定积的小数位数和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卡片出示:

0.12350 2.630.5 1.2360 2.1334 0.0237 4.830.33 1.332.2 9.630.8

快速说出下面小数乘法的积是几位小数,并列竖式计算2.1334和 9.630.8

班内汇报,集体订正,说一说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方法和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注意的事项。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乘法计算。(板书课题:小数乘法)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收集信息,生成问题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有关地球上动物爬行速度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收集情况。

学们汇报,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吗?

老师课前收集的资料,同学们看一看。

出示信息: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2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2.15倍。

师:资料中有哪些数学信息?生答,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和三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两个数学问题。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根据板书的问题,你会列式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 (1)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多少米? ①列出算式:2.232.15=

②学生独立估计每分钟大约爬行多少米?并说出估计的方法。 然后再全班交流 ③探索计算方法

独立列竖式计算,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以下内容: (1)独立计算时遇到的问题 (2)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竖式的书写格式

一人板演并介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师:积为什么有三位的小数?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三趾蛞蝓在树上的爬行速度大约是每分米4.73米。答: 2. 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式:2 .2360=

(2)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并进行交流。 (3)独立列竖式计算,同时一人板演。

(4)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5)检查得数是否在估计的范围内。

得出: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小时大约爬行132米。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做课本47页第四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班内回报交流,集体订正。 2、做课本47页第五题

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班内回报交流,集体订正。 3、做课本47页第三题

请你给下列得数点上小数点,使计算正确。

4.831.3=624 9.3231.4=13048 1.8732.3=4301 4.830.9=432 9.3230.7=6524 0.1530.63=945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说一说做题方法,同时观察前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在Ο里填上“?”“?”“=”

0.331.2〇0.3 0.531.8〇1.8 0.330.2〇0.3 1.531.8〇1.8 0.331〇0.3 131.8〇1.8 (通过计算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四、整理回顾,内化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个别有错误。

[教学内容]:手拉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 2、掌握小数估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 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

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

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30.4 935+931.6 4.6319+5.4319 530.4+830.4 93(5+1.6) (4.6+5.4) 319 3.63432.5 3.63(432.5)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 上填上运算符号。 5932.530.4= 3( 3 ) 7.8315+2.2315=( + )315 0.231.253538=( 3 )3( 3 ) 9.6332.5+9.6337.5= ( )

( )30.8+53 ( )=( +39.2)35

0.63399+0.63=( )3( )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3.830.4) 7.693101

8.36-2.48-3.52 4630.33+5430.33 0.25339+0.25 0.125372

4、选一选:24.63 4.6+2463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 (1)24.63(4.6+0.44+1) (2)24.63(4.6+4.4+1) (3)24.63(4.6+4.4) 四:知识整理。

师:这节课你们不仅帮我完善了我的活动计划,让我知道了这次活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而且还复习了以前的旧知识,又生成了一些新的知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

课后反思: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的运算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单元练习:

第3题,学生画出每个图形的高。 3、第三单元练习:

第4--10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节日礼物 [教学目标]

1、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2、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教学重、难点] 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体会不同距离观察物体形状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活动1

1、师:出示一个实物(卡通娃娃或杯子之类的物体)。

2、师: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从低到高观察这个实物,你能看到这个实物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3、师:与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什么?接着呢?再看到什么?

4、全班交流:谁来说一说所观察的这个实物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5、师:到底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请同学们按照我的要求大概的来观察,并把你所看到的图像在草稿本上画下来,我们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锐利。 ①先请同学们蹲着观察。 ②再坐在椅子上观察。 ③请同学们站立起来观察。

④最后请同学们站在椅子上观察桌面上的实物。

6、师:把你记录的结果与四人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一说有什么变化。 7、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所观察的这个实物?它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 8想一想,通过这个观察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二、活动2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63,全班把题目读一遍。 2、谁来说一说小狗贝贝是怎样观察这个礼物的? 3、“节日礼物”是什么形状?

4、请你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四个画面下的( )里标出①②③④ 5、全班交流汇报,并说一说理由。(你是怎样想的)

6、师:当我们站在铁轨的中间,问两头观察时,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和体会?谁来说一说。

7、师:相信同学们在生活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8、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由远到近或由低到高观察某一物体,有什么体会? 9、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后师总结。 三、活动3

1、P64页说一说。先独立审题,填写,再说一说为什么小明越走近房子,看到的树会越少。 2、试一试。

①师先引导学生画一画,以A点为顶点,到房子两侧各画两条射线,组成一个角,角的两边外的树木是站在A点看到的。

②用同样的方法,请同学们独立画出在B点看到的树的范围。 ③通过这两次动手画一画,说明了什么?

课后反思: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体会不同距离观察物体形状的变化。加强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天安门广场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并动手操作,能正确辨认照片分别是从什么位置拍摄的。 2、能正确判断连续拍摄某一景物的得先后顺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 难点: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新课准备

1、让学生说一说观察从面前开过的汽车时,有什么体会。

2、说一说从小区门口或者商场门口经过,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大门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实物投影演示57页上半部分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认识图上的①②③③分别表示拍摄地点,下面三幅是在不同位置拍到的照片,让学生独立判断并编号。

2、练一练第1题,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老师用正方体搭一搭,验证。

3、练一练第2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向全班说。

4、58页试一试,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看懂从空中拍下的照片,再试着说一说房子、大树、石凳和小路的相对位置。如:大树在房子的右边,石登在房子右前方、大树的左前方等,用东西南北的方位来说也可以。

5、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对有困难的学生让其上台用模型摆一摆,看一看。 6、判断58页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看到的,可借助模型验证。 三、灵活运用

1、第59页第1题,先独立观察,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用实物摆一摆。

2、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做题时应先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比较醒目的标志,确定每一幅大致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再按一定方向排序,应由两种答案,分别是2、4、1、3或3、1、4、2。

课后反思:辨认一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应画面。正确判断连续拍摄的某一景物的先

后顺序。效果好。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7分钟)

1、(3分钟)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432元买了8个足球,每个足球多少钱呢?用

816元买了8套运动服,运动服每套多少钱?” 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 2、(2分钟)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 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充分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3、(2分钟)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生:当然买价格便宜的!要精打细算嘛!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 12.9÷6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并且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7分钟)

师: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10分钟)

生1:我们组在计算甲商店中每袋牛奶的价格时,先是把11.5元转化成115角,然后用“115÷5=23(角)”最后再把23角转化成2.3元。在计算乙商店的牛奶价格时,我们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先把12.9元转化成129角,129÷6=21(角)......3(角)因为有余数,于是我们就把12.9元转化成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2.3元〉2.15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们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以整数,只要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这样计算到“12.9÷6”时,除小数部分的时候还有余数,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助我们。

生4: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当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的时候,可以在余数的末尾补“0”,然后再继续除。因为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竖式计算。(学生也可能会说其他的方法)

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认为竖式计算比较简便实用,现在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大家也试一试用竖式解决这两个题目。(指名两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课练本上。)

集体交流订正,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2、(3分钟)教师板书:13.6÷8 12.5÷2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请两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三、试一试(10分钟) 1、计算下面各题

7.42÷7 1.2÷5 13.8÷15

题目分析: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2、光明小学举行“手拉手”献爱心活动,三年级的46名学生共捐款55.2元,五年级60名学生共捐款65.4。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并自己解决。(指名一两人说说问题及做法,其余同桌互相检查)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四、总结反馈(3分钟)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课后反思: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问题。

[教学内容]:参观博物馆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能正确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设备等 [教学过程 ] 一、旧知铺垫

1、实物投影呈现下列各题

18.2 ÷ 7= 13.2 ÷ 8=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计算方法。

表述的要点:(1)按照整数除法计算;

(2)商的小数点必须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继续除。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并解决

1、呈现情境图——五一假期,淘气和笑笑等4位同学相约一起去参观了博物馆,车费、门票费一共花了26元。从图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又想知道什么呢?

提出问题:平均每人花了多少钱? (1)估算

根据图中信息你能估计一下每人大约花了多少钱吗? 让学生估一估并说出理由。

因为(6)34=24,(7)34=28,所以每人6元多一些。

也可以这样想:26看作28,28÷4=7(元),得数不超过7元,还有24÷4=6元,所以得数也应在6元和7元之间。

(培养学生的估算习惯并介绍一些估算的方法。) (2)笔算

①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学生算式:26÷4

前面我们刚学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是一道整数除以整数的除法算式,这其中有什么不同呢?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学生计算时,教师巡视全班,特别关注学困生,指导他们解决当余数是2时的处理方法。 ③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④讨论:为什么在余数2的后面可以添0 ? ⑤共同总结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A、从高位除起。

B、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有余数时,首先在商的个位后面添上小数点,然后在余数的末尾补0再除。

(3)尝试练习:计算下列各题: 42÷5 54÷4 2、呈现情境图

(1)提出问题并估算

请大家先估算一下,每个大约需要多少钱?(不到1元钱);再请大家计算出正确得数。 (2)独立解决问题并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研究出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4)此题要注意什么?

(被除数不够除时,首先在对齐被除数的商的个位上添0,然后在被除数的个位后面添上小数点并添上商的小数点,最后在被除数后面补上0再继续除。) (5)尝试练习:计算下面各题:5.6÷16 4÷25 三、在应用中巩固,在巩固中内化

1、小京、小兵、小红、小方和小青合买一个蛋糕送给张爷爷,平均每个应付多少元? 2、6个苹果1.26千克,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6个苹果共花去3.12元,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

四、课外拓展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看谁发现得多。

课后反思: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索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 化的数学思想。

3.知道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去解决的问题,体会数学 与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

师:五一长假就要到了,你们想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呢? 生:(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

师:小红和小华也用打电话的这种形式和在外地的亲人联系,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P64图)请学生看图。 师:从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红的姑姑在北京,国内长途每分0.7 元,用了8.54元;小华的姑姑在美国,打国际长途每分7.2元,用45元。问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生2:两个人分别打了多长时间? 2、观察、比较

师:求小红和小华打电话的时间分别是多少?怎样列式? 生:8.54 ÷ 0.7 45 ÷ 7.2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两题的除数是小数,而以前学的除法除数是整数。 (板书:除数是小数 除数是整数)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

请你们以8.54 ÷ 0.7为例,先独立思考,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再在小组内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 (2)组内合作交流

(3)小组汇报、集体反馈

方法1:把8.54元、0.7元转化成角,再计算。

8.54元=85.4 角 0.7元=7 角 85.4÷7=

方法2;把8.54元、0.7元转化成分,再计算。

8.54元=854 分 0.7元=7 0分 854÷70=

方法3: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用竖式计算。

8.54÷07=85.4÷7=

师:汇报完毕,请学生观察这3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反馈方法3时,问学生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同时请学生观察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师讲解竖式的书写格式。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在解决这道除法题时,实际上都用到了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转化的思想,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板书:除数是小数 转化 除数是整数) 在今后我们还会用这一思想解决问题。 4、试一试 师:用第3种方法独立完成45 ÷ 7.2 做后反馈被除数后面为什么补“0”?

师:通过解答这两道除法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整数的除法 (2)商的小数点和转化后的小数点对齐

(3)转化时,被除数位数不够要补“0” 师:试一试 37.1 ÷ 0.53 列竖式计算

(找一学生黑板做,其他学生本上做,计算后进行合作交流) 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反馈:小数点的移动取决于哪个数?为什么?(除数) 活动三、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习题设计: (一)填一填:独立完成后反馈

0.78÷0.2=( )÷2 4.06÷0.58=( )÷( ) 0.7÷0.25=( )÷25 32÷0.08=( )÷( ) (二)判断改错:

6.8 0.36 1.5 4.5 ) 3.06 7.5 )2.7 0 0.56 )8.4

2 70 2 2 5 5 6 360 4 50 2 80 360 4 50 2 80 0 0 0 (三)竖式计算:(分组完成)

6.21÷0.3= 0.21÷0.025= 0.4÷0.5= 7÷0.35= (四) 数学问题,并解答

世界上最大的鼠体重50千克,身长1.5米:

世界上最小的鼠体重约0.002千克,身长0.03米。

课后反思:能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人民币兑换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 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难点]: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 [教具]:课件 汇率表 [学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师: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游玩,欣赏过很多美丽的风景。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学生发言)你们去的地方可真不少,老师相信你们不仅大开了眼界而且收获了很多知识。老师这有几张美丽风景图片,不知同学们见过没有?(教师出示幻灯片:美国的风景图片) 生:没有。

师:同学们想去吗?老师也想带同学们去,可有一个问题让老师为难了。中国使用的钱币是人民币,美国用什么钱币呢? 生:美元。

师:谁还知道哪些国家用什么钱币? 生:我知道日本用日元。

生:英国用英镑。法国用法郎。。。。。。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知道这么多钱币。如果我们带着人民币去这些地方旅游,

有消费,能用人民币直接买东西吗?

生:不能。

师:那该什么办呢?

学生会想到兑换钱币,由此引入新课,

师: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我们学会 ------人民币兑换。(板书课题) 二 探索新知

师:对于人民币兑换,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学生说一说)

师:钱币的兑换不是个人想怎么换就怎么换的,中国人们银行会根据世界各国货币需求每天公布一个外汇牌价,任何人都应按照当天的汇率进行兑换,任何私自抬高或降低汇率,私自进行货币交易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1,课件出示中国银行2005年9月某一天的国际货币汇率表。 中国银行 2005年9月 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1.04元 1美元兑换人民币8.09元 1欧元兑换人民币10.07元 100泰国铢兑换人民币19.67元 2,让学生独立阅读,然后互相交流,从这个表里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谁来说一说,从这个国际货币汇率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 都有道理,这个汇率表就是帮助我们进行货币兑换的,下面我们就要利用这个

汇率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自学质疑探究的过程

课件出示问题1:美国的小朋友玛丽给小红寄来一本价格为6.70美元的故事书,折合人民币大约多少元?

师:这道题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要我们把6.70美元换成人民币。

师:请大家参考汇率表,借助计算器,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学

生自己解答)

指名学生汇报计算方法,(8.0936.70=54.203(元))讨论探究后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由钱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得出一般情况下,计算钱币的结果都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也就是精确到百分位,这道题得的是三位小数,所以需要保留两位小数。请学生试着写出结果。≈54.20(元)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生:54.203要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看千分位,千分位上的3不满5,所以直接舍去,结果就约等于54.20

师:说的很完整,6.70美元折合人民币就是54.20元,我们是怎么把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讨论交流,总结出你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提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小结: 由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 4,课件出示问题二: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兑换多少美元?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 这道题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发现小数点后面有很多位小数,提出问题怎么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讨论自己找出答案。也就是商取近似值时要根据要求多除一位。 小结:怎样由人民币兑换美元,学生自己发现总结。

5,根据这上面两个问题的解决,学生初步掌握了人民币和外币之间兑换的方法,并且接触到怎样求积、商的近似值,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结果的得出,讨论后总结出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 三 实践应用

1,带领学生边欣赏美丽的风景边解决相关的钱币兑换的题目。

(1) 看看香港的风景解决港币和人民币之间兑换的问题:小明随香港小朋友访问团来北京

参观,想买下这个铅笔盒做纪念,他有11港币够不够?(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提倡多种方法。)

(2)来到美丽的法国,欣赏著名的埃菲尔铁塔,解决这样的问题:小红的爸爸在法国工作,

最近寄回家5000欧元,要到银行兑换人民币,能换多少元?(学生解答后说一说自己的做法与理由。)

2,解决生活中求近似值的方法。

(1) 每套童装需2.2米布,30米布可做( )套这样的童装。

(2) 每个油桶最多可装4.5千克油,装10千克油至少需要几个这样的油桶?

这两道题在求近似值的时候就不是利用四舍五入法,所以提醒学生做题要灵活。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会根据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兑换。实际练习要加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中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拍节奏的游戏

师:咱们先玩一个拍节奏,好吗?认真听老师是怎么拍的,再听一遍,让自己先试着拍两次,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拍。

师:你们为什么拍得这么整齐?

生:因为我们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拍的。

师:也就是说,这样相同的节奏在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

师:如果老师让你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不断的重复拍下去,不叫停止,你们能拍多少次? 生:很多次(无数次)

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很多次的现象。 生:一个星期,一年中的12月,白天黑夜,一年中的四季

师: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能发现这些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谁爬得快”

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也喜欢出来玩耍了,今天有两只小动物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瞧!它们来了! 出示课件

师:它们是谁呢?(蜘蛛和蜗牛)它们特想和你们交朋友,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把自己的资料都带给了你们。

师:找生告诉大家蜘蛛和蜗牛与资料分别是什么。 生:蜘蛛3分钟爬行73米,蜗牛11分爬行9.4米。 师:谁能根据它们的资料提出数学问题?

生1: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生2: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生3:谁爬得快?

师:今天咱们就来解决“谁爬得快”。 板书课题“谁爬得快”

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把蜘蛛和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算出来,然后进行比较。 师:如何计算蜘蛛每分爬行多少米? 生:73÷3

师:哪蜗牛呢? 生:9.4÷11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分配一下计算任务,你们这一大组计算73÷3,你们这一大组计算9.4÷11.在计算之前,老师还要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温馨提示:在计算完本大组题目后,认真观察或小组交流你的发现,然后再做另外一道题,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 师:在计算过程中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找生板书。 师:下面就让我们交流一下吧!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小组代表1:我们发现这两个式子除不尽,总有余数。 师: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你呢?你呢?

师:你们各个都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 师:你们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小组代表2:我们发现一直都是3,54。

师:谁听懂了?那请你上来指一下。问:那它是在哪里面?师指着“商”这个字。 生:商里面。

师:也就是说商里面的3、54在不断地重复出现。

小组2代表:我们发现了第1个式子在计算过程当中不断重复出现10和9 师:谁还有不同的说法或有疑问?生:应该是1吧?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或有疑问的同学可以问问他呀。

如果生解释不清楚,师问:这个1在除法竖式里是一个余数,当余数出现几的时候,商里出现了3?生:10。

师:那看最下面这个余数是几? 生:1。

师:也就是说余数1在不断重复出现,师用彩色粉笔标出。哪一组还想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第二个式子的余数6和5在不断地重复出现。让生指出来,师用彩笔标出。

师:学会了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你们的语言说得也越来越准确精炼了。聪明的同学们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师:让生指出来,师用彩笔标出。

小组代表3:我们发现重复出现的数字都在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数字在整数部分还是在小数部分呢?如果生说不出师要强调)

师:观察得真仔细!咱们一起看看是不是。

小组代表4:第一个式子商里边小数部分的3是一个数字在出现,而第二个式子里的54是两个式子在出现。

师:你们组观察得很认真,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你们学习做个细心的人。 小组代表5: 我们发现第1个式子商里边的3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数字起重复出现;我们发现第2个式子商里边的54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数字起重复出现。

师:你们组观察得很认真,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你们学习做个细心的人。 师:那我们怎么来表示它们的商呢?

生:后面添上省略号。 师:为什么要标上省略号?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师:很多个什么?

生:很多个3,很多个54。(很多个重复的数字) 师:我们习惯把重复的数字写两到三遍,然后点上省略号。这个省略很特殊,只需要点3个点,它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老师先示范一个,谁愿意把这个题的答案写一下? 师:出示课件:这两个式子的过程。 师:谁能给这样的小数取一名字? 生1:重复小数。 生2:循环小数。

师总结:像24.333?,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谁能说说什么是循环小数,它必须长得什么样子?(也就是它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得出:

1:必须有重复出现的数字,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个这样的数字。 2:从小数部分开始重复出现。

3:小数部分,可以是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

师小结:从小数部分某一位起有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

师:看起来你们对循环小数认识的非常清楚,蜘蛛和蜗牛准备带你们到智慧屋看一看,你们想去吗?

课件出示课本第70页第1题。

生把4.2525排除掉因为25不是不断重复出现,没有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循环小数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因为它们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数学万花筒告诉我们。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 2、会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你们看它的商指着24.333?它后面有很多个3,也就是小数部分有很多个数字,我想让商保留两位小数,它应该是多少呢? 生:24.33。

师:为什么是24.33呢?

生:因为它要保留两位小数,看后面第三位是3,没有超过5,所以不用进位,把它舍去就行。 师: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我们以前学习得四舍五入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师:让生对0.85454?这个循环小数保留一位、两位和三位小数。 练习制作一个表格。 (三)激趣巩固练习 1、师:自古道狼和羊是不共戴天的仇人,现在喜羊羊和它的伙伴们被灰太狼抓进了红色星球,同学们想不想把它们救出来呀?听老师的要求,这里有3道题,只要做对1道题,并能判断它的商是不是循环小数,就能就出1只羊。 出示课件:3÷8 5÷6 14.2÷11 师:最后就出来的是一只懒羊羊,要想把它救出来是要有耐心的,有把握吗?出示课件:1÷7 生计算完,并找生到展台展示计算结果。

2、在红色星球里,由于环境的不适应,有的样生病了,下面你能判断出哪只羊生病了吗? (出示课件4道判断题)

3、灰太狼见喜羊羊不见了,气得大声说:“我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喜羊羊说:“我3时行100千米。”

问题:狼能追上羊吗?

生1:能,计算出灰太狼3时行180千米,180﹥100。 生2:先计算出喜羊羊每是行多少千米?100÷3=33.3333? 师:保留两位小数是多少? 生:33.33千米。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通过计算蜘蛛和蜗牛每分爬行多少米,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教学内容]电视广告 [教学目标]

1.学习小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体会其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2.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3.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电视广告对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许多厂家对自己的产品需要投入巨额的电视广告费。比如,某公司在地方电视台黄金档插播一条30秒的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每天播出一次,连播两周共付人民币35.7万元。

提问:看完这个报道有什么感受或者问题? (1)小知识:什么叫黄金档?

(2)很想知道一个问题,广告平均一秒钟多少钱? (二)自主解决问题,体验多种算法 1、分步计算:

14330=420(秒),35.7÷420=0.085(万元)。

解释:14330=420(秒),每天播出30秒,两周共14天,这样先算出一共播出多少秒,再用37.5万元除以420就是平均一秒的钱。 2、综合算式

37.5÷(14330)

=35.7÷420 =0.085(万元) 3、其它方法

37.5÷14÷30 =2.55÷30

=0.085(万元)

4、讨论:以上方法有什么联系?

小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 三、运用运算顺序

练习1.运用运算顺序计算(第71页第1题): 5.4÷(2.734)

9.43【0.96÷(5.4÷0.9)】 练习2.运用运算顺序解决问题。 (1)买牛奶(第71页第2题):

小华家四月份每天预订3袋牛奶,按批发价共付85.5元,零售价每袋1.10元,这样每袋比零售价便宜多少元?

(2)付水、电、煤气费(第72页第2题):

下面是小华家四、五月份的水电、煤气的收费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小华家五月份的水电和煤气的费用。 提问:

1)什么叫千瓦时? 2)煤气的单位是什么?

3)谁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表格的意思? 练习3.能力拓展。

把一根木料锯成3段要用7.6分钟,那么用同样的速度把这根木料锯成4段,要用多少分钟?

1)运用本堂知识独立计算。

2)检查结果,反思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总结

1、总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 课

水 电 煤气 时

月份 用量/金额/元 用量/千瓦时 金额/元 用量/米3 费用/元 [教学内

吨 容]激情

奥运——四月份 17 62.9 96 42.24 23 43.7 雅典奥运

五月份 15 85 2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

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体验奥运文化内涵,发现奥运会特有的数

学价值,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第28届奥运会有关的数据,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课前收集第28届奥运会比赛的数据,和有关运动员信息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师:孩子们,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上课前,我们先一起看个短片.(课件1) 同学们,看出来这个短片的主题是什么了吗? 你还知道这届奥运会上的哪些信息? 生:??(汇报)

(二)演示导练,综合应用

1、出示课本2004年雅典奥运奖牌榜(课件2) 师:从这个奖牌榜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3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