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新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02 07:4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新思考

作者:孙晓明

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3年第08期

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物理知识体系是以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二是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基础,物理学习的很多品质是在概念学习中建立起来的。作为物理教学的优秀传统,概念教学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种现象,即长期以来物理概念教学有两种倾向,一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状态下,物理概念教学很多时候是为了考试而服务的,因此概念教学存在着机械记忆化的倾向;二是新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强调教学方式的改变,因此对于包括概念在内的物理教学,往往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层面上,至于概念教学的原始追求与教学机制,有点不再被教师所关注了。笔者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论在怎样的教学环境下,还应当让学生在符合学习规律的情境下,在符合物理概念学习特点的情境中,实施物理概念的教学。 1物理概念教学的本来意义

在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之际,如果我们物理老师追问自己一下:什么是物理概念?物理概念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有什么样的地位与作用?……这些问题恐怕不是每个物理教师都能迅速地回答出来的,更别谈在新的课程标准视角下对其进行理解了。

综合各方面的资料信息,我们知道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及物理现象与过程的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既是物理知识框架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基础。一般认为物理概念作为物理知识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理规律是建立在物理概念基础上的。关于这一点笔者的理解是,物理概念作为对客观世界物理属性的一种反映,本质上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术语来阐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意思。比如说“力”的概念,在学生熟悉力这个概念之前,他们对力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但在了解了概念之后,就统一地认为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了,也就是说用“力”一个字就可以代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个意思了。那么,在后续的规律学习中,力就成了一个基本的概念而不再需要解释。比如说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当我们说“当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学生看到“外力”想到的就是力,而不需要再想到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等情形。因此,一言以蔽之,概念就是对物理事物属性建立一个基本的、直觉的认识。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方面。在学生最初接触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会习得与物理相关的好多内容。比如说学生会知道物理概念是如何构建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有着相似定义规律的概念而言更是如此,如比值法定义的概念速度、密度、功率、比热容等;再如一些非物理知识概念,如单位换算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技能性概念,如果不掌握其实质,那每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都需要进行单位换算的训练,如果掌握了单位换算的实质,意识到不同单位的换算,往往就是某个物理国际单位中的主单位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饰字,那有了前面一两个单位换算,别的新单位的换算就有了一个基础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bd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