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供配电工程毕业设计 王生荣开题报告初品

更新时间:2024-05-12 13: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王生荣 学 号: 0914480135 专 业: 供用电技术

设计(论文)题目: 低压供配电工程设计 指导教师: 杨宏伟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2年4月26日”或“2002-04-26”。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 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名称: 低压配电工程设计 二.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生活环境的安 全、舒适、实用、方便、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住宅的小区的建设规模,要适应小区的总体规划及用电负荷特征,合理选择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研究意义: 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加快,国内外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住宅需求量很大,再加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现代化的家电进入普通老百姓家里,造成负荷的大大提高。而原有建筑电气国家设计标准和地方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设计要。因此本设计试图探索适应当代住宅电气设计模式。此外节能减耗是我国基本的国策之一,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的要求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此设计探索之处。 四: 研究内容 1、电源及电缆进线的引入方式: 电源接户线从低压线路引入到集中装电表箱的接户线,在每一单元穿PVC套管引入电表箱。接户线宜先接入分线箱,再由分线箱到集中装表箱,接户线使用铜芯绝缘导线,中性线与相线截面相同。住宅楼及单元电源进线可采用单相三线、三相四线或三相五线制。 本工程为三相五线制电源由小区变电所电力外网埋地引入本建筑物总配电箱,电源电压为380/220V。 住宅电缆进线XLP—1型∏接箱是根据原机械工业部《低压配电电屏技术条件》JB617—1995(部标准)编订的,是一般标准的高层、多层住宅低压(AC500V以下)进

线的通用产品,作为高层、多层住宅电线进出线的连接装置为1进3(2)出式。其优点是可以大量减少电缆和小区变电所馈出的回路数,而且为二期配套建筑预留了电源。多层住宅采用1进2出(900mm×400mm×1700mm),高层住宅采用1进3出(1200mm×400mm×1700mm)。入户线的导线截面大小,主要是用户电表箱前的干线要留有发展欲量(15~20年)。本工程进户线选用YJV22(铜芯,交联聚氯乙烯绝缘)型电力电缆,电气干线和一层电气支线均采用BV-500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其保护管采用热镀锌钢管(SC)进行保护,分别沿墙(W),沿地(F),沿棚(C)暗敷设。 2、室内配电设计 每个住宅单元应设配电总箱、楼层电表箱和住户配电箱,住宅的每户应设照明电能表,楼层电表箱与住宅配电箱应分开设置。公用走廊、楼梯间照明负荷应单独设公用电表计量。住宅电能计量系统应采用总线式集中抄表或自动抄表系统,以便物业管理。 住户配电箱应设照明回路和一般电源插座回路、厨房插座回路、卫生间插座回路、空调插座回路。住宅的照明、插座与空调应分回路配电,并仅在插座回路中装设漏电保护。 本工程选用铁质暗装配电箱,安装高度箱底皮距地1.4m,配电箱洞口尺寸由甲方或施工单位提供,施工时应预埋箱体。配电电压采用220V/380V。配电系统根据负荷大小用单相(共三线:L线,N线,PE线)220V配电或三相(共五线:L1线,L2线,L3线,N线,PE线)配电。配电系统接地形式在无特定要求时,宜采用TN—C—S系统。照明和动力电源采用电缆引入 3、室内照明线路设计 电线由电源自下向上沿楼梯间暗敷引入到每户带漏电保护器的配电箱,所有的灯具以单联、双联暗装面板开关控制其亮/灭,照明回路穿PVC管沿墙板暗敷供照明用电,插座根据其使用功能确定其安装位置。 4、接地系统设计 本工程采用TN-C-S系统,接地种类为低压配电设备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保护接地,以上几种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共用接地,接地电阻R≤1Ω。 接地装置置桩基础及地梁内钢筋做接地装置,全部地梁钢筋应与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基础钢筋做可靠焊接,形成电器通路。使全部基础钢筋形成一个接地网。 电源进线电缆PE芯与接地系统连接形成重复接地。

接地电阻施工后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应补打接地极,以满足设计要求。 在电源进线处,基础构造柱内(-0.7以下)焊接引出一接地板,并与(40×4)接地扁钢连接至一层总等电位端子箱(配电箱下端),在引至配电箱PE线进行重复接地。 在电源进线处做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等潮湿场所,需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具体施工详见《等电位联结安装》标准图集《97SD567》。 5、防雷系统设计 本工程防雷等级为三类防雷: (1)建筑物防直击雷措施:沿女儿墙敷设避雷带以防直击雷,避雷带采用Φ10镀锌圆钢,凡突出屋面的非金属物应装设避雷带,就近与防雷装置相连,具体施工详见《建筑物、构筑物防雷设施安装》标准图集《99D562》,施工时与土建密切配合施工。 (2)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等主要金属物(不包括混凝土内钢筋)应就近接在电气设备的保护线(PE)或与防雷装置相连。 (3)引下线:利用外墙构造柱内4根Φ12主筋可靠焊接作引下线,上部与避雷带焊接,下部在外墙距地面1.8m处设连接板,供测量接地电阻及补打接地电阻用。 五.成果展示 1、设计文件目录 2、设计说明书及图例 3、小区建筑平面图 4、小区变电站系统图 5、照明配电系统图 6、一层配电平面图 7、三层配电平面图 8、一层照明平面图 9、H4单元标准层照明平面图 10、防雷接地平面图 11、E单元顶层照明平面图 12、计算书(在说明书中) 六. 参考文献和任务计划 6.1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国英. 住宅电气系统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 孟宪章. 10\\0.4kv供配电装置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4 3 李英姿. 现代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 4 刘震,佘伯山.室内配线与照明.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5 刘运武.建筑照明节能技术措施 电子技术杂志 2004.5 6 徐第,孙俊英.怎样识读建筑电气工程图. 北京:金盾出版社,2005.3 7 关光福. 建筑电气.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 8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 供配电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论建筑电气工程节能减排 于长君 吉林通化通钢集团大栗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6.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 起 迄 日 期 2010年 工 作 内 容 3月 8日 ~ 4月10日 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写读书笔记。 4月10日 ~ 5月11日 撰写设计说明书。 5月 11日 ~ 6月20日 施工图设计阶段。 6月 20 日 论文答辩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在《低压供配电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能够使我们将书本上学来的专业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这是一次难得的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机会。使我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使我熟悉了民用建筑电气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最重要的使通过此次设计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 本课题主要是对民用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结合实际的建筑工程,完成民用建筑的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和电气安全系统的设计任务书,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负荷等级的确定、电源及电缆进线方式的确定、导线和电缆型号的选择、室内配电和电气照明线路的设计、还有接地、防雷的设计。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书及图例、小区建筑平面图、小区变电站系统图 、照明配电系统图、一层配电平面图 、三层配电平面图 、一层照明平面图、H4单元标准层照明平面图、防雷接地平面图、E单元顶层照明平面图、计算书(在说明书中) 整个设计必须按照国家民用住宅建筑电气设计标准和规范进行,并参考相关书籍文献,进进行详细的计算和论证,做出符合标准的的设计,书写说明书,划出满足工程需要的施工图纸。 通过本次设计和研究,掌握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会查阅相关文献,对具体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对工程设计书写和表达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建筑电气的设计和施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有一个很好的帮助。

毕 业 设 计(论 文)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 1.对“文献综述”的评语: 2.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所在院(系)审查意见: 负责人: 年 月 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d3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