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儿科学

更新时间:2024-03-24 20: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打印本页

第一单元 绪论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A1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是 A.胎儿期死亡率 B.围生期死亡率 C.新生儿期死亡率 D.婴儿期死亡率 E.幼儿期死亡率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 2、男孩青春期年龄一般从几岁开始 A.11~12岁 B.9~12岁 C.13~15岁 D.12~15岁 E.13~14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本题选择答案E。青春期又称为少年期,中学学龄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9~20岁。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3、以下幼儿期小儿的主要特点中,除外的一项是 A.智能发育迅速 B.好奇心强

C.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D.体格发育特别迅速 E.接触社会事物渐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幼儿期特点:①体格生长速度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迅速;③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④饮食变化大,由乳类向成人饮食过渡;⑤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还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身体各部位的比例也不断变化 B.且不同年龄期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生理和生化正常指标 C.婴幼儿的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 D.儿童时期心理和行为的可塑性非常强

E.婴儿期代谢旺盛,对营养供应的要求高,消化、吸收功能也好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对营养素和能量的需要量相对较高与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之间存在矛盾,消化紊乱与营养障碍性疾病多见,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喂养方法。

5、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从出生到1岁以前 B.从满月到1岁以前

C.从出生后7天到1岁以前 D.从出生到2岁以前 E.从出生到3岁以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新生儿期包括在内。 6、符合幼儿期特点的是 A.体格发育最快 B.识别危险的能力强

C.语言思维和交往能力增强 D.不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 E.自身免疫力增强,传染病发生率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特点:①体格生长速度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迅速;③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④饮食变化大,由乳类向成人饮食过渡;⑤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还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7、小儿各年龄分期,正确的是

A.围产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7天 B.新生儿期: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56天

C.婴儿期:生后至满2岁之前

D.幼儿期:生后满1岁至满3岁之前 E.学龄前期:生后5岁至满7岁之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围产期(围生期)自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内。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婴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新生儿期包括在内.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 8、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特点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50%,体重增加2倍。故本题选B。 9、乳儿期是指

A.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 B.出生后至满2周岁之前 C.出生后至满3周岁之前 D.1岁~4岁 E.2岁~4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新生儿期包括在内。 10、新生儿期是指

A.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7天内 B.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18天内 C.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 D.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30天内 E.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40天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故本题答案选C。

11、幼儿期是指 A.1岁以内 B.2岁以内 C.1岁~3岁 D.1岁~4岁 E.2岁~4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幼儿期为1周岁至满3周岁。本题正确答案选C。 12、感染性疾病最易发生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胎儿期 C.学龄期 D.学龄前期 E.新生儿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免疫功能变化大,婴儿5~6个月后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见。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幼儿期易发生意外伤害主要是由于 A.运动功能发育较快 B.语言功能发育较快 C.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D.平衡功能较差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幼儿期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还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14、青春期哪一系统发育速度骤然加快 A.神经系统 B.淋巴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E.生殖系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小儿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体格发育是快慢快,淋巴系统发育在儿童期较迅速,青春期达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5、下面关于“青春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 B.又称为少年期,中学学龄期

C.身高增长显著加速,是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 D.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公认应界定在12~22岁

E.女性青春期的发育的开始早于男性,结束的也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青春期又称为少年期,中学学龄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9~20岁。特点:①身高增长显著加速,是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②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明显;③至本期末各系统发育成熟,体格生长停止:④青春期发育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及种族差异,可相差达2~4年;⑤发病率低,但可出现心理、生理、行为问题及神经,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16、小儿出生后,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儿前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新生儿期包括在内,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50%,体重增加2倍。 17、青春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营养问题 B.心理问题 C.学习问题 D.人格问题 E.疾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青春期特点:①身高增长显著加速,是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②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明显;③至本期末各系统发育成熟,体格生长停止:④青春期发育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及种族差异,可相差达2~4年;⑤发病率低,但可出现心理、生理、行为问题及神经,内分泌紊乱性疾病。 18、早期教育主要应在什么时候进行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幼儿期特点:①体格生长速度稍减慢;②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应人应物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迅速;③开始行走,活动范围增大,好奇心强,自我保护能力差;④饮食变化大,由乳类向成人饮食过渡;⑤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还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和训练。 【该题针对“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9、新生儿期的保健要点不包括 A.保暖 B.喂养 C.护理 D.足量饮水 E.预防感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新生儿期特点:①是人类独立生活的开始阶段;②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差:③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尤以早期新生儿(第1周新生儿)最高。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0、最易发生感染的时期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学龄期 E.新生儿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免疫功能变化大,婴儿5~6个月后经胎盘从母体获得的IgG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见。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21、女孩青春期年龄一般从几岁开始 A.11~12岁 B.9~12岁 C.13~15岁 D.12~15岁 E.13~l4岁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选择答案A。A是最全面的说法。青春期又称为少年期,中学学龄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一般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9~20岁。 22、个性心理特征是什么时期初具雏形的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学龄期 E.青春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小儿可塑性较大,因此应进行早期教育,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生活卫生习惯。 23、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 A.胎儿期 B.围产期 C.青春期 D.幼儿期 E.乳儿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婴儿期又称为乳儿期,出生后至满1周岁之前,新生儿期包括在内,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50%,体重增加2倍。 二、B

1、A.胎儿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幼儿期 E.学龄前期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从出生到生后28天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28天内,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之内。 <2>、从1岁到3岁以前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 <3>、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学龄前期智能发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4>、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预防各种感染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新生儿期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打印本页

第二单元 生长发育 [题目答案分离版]

字体:大 中 小

一、A1

1、一岁小儿头围测量为36cm,应考虑哪种疾病 A.营养不良 B.脑积水

C.脑发育不良

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E.佝偻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

2、生理性体重下降,至多久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A.7~10日 B.7~14日 C.10~14日 D.10~21日 E.14~21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出胎便,出生后3~4日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约下降原有体重的3%~9%,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3、1岁小儿头围测量为54cm,应考虑哪种疾病 A.营养不良 B.脑积水

C.脑发育不良

D.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E.佝偻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

4、2岁到青春前期平均每年体重增加 A.1kg B.1.5kg C.2kg D.3kg E.4kg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在3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约6kg),1岁时达3倍(约9kg),2岁时达4倍(约12kg),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

5、1周岁小儿的平均身长为: A.50cm B.60cm C.90cm D.85cm E.75cm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一般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长。 【该题针对“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6、下列有关脊柱的发育不正确的是 A.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 B.1岁以内脊柱增长快于四肢 C.6个月后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 D.开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E.脊椎3个自然弯曲出现后即被韧带固定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脊柱发育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增长比下肢快,以后则落后于下肢。出生时脊柱无弯曲,仅轻微后凸。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第三个生理弯曲)。至6~7岁时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才随韧带的发育而固定。

24、下列有关生长发育遵循的一般规律,不正确的描述是 A.由下到上 B.由近到远 C.由粗到细 D.由低级到高级 E.由简单到复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长发育一般遵循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本题选A。 25、小儿后囟闭合一般应在 A.3~4 B.4~6 C.6~8 D.8~10 E.10~12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后囟出生时很小或已经闭合,一般于生后6~8周时闭合。 26、小儿前囟闭合量迟的年龄是 A.10个月 B.18个月 C.24个月 D.30个月 E.36个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前囟出生时约1.0~2.0cm,1~1岁半时闭合。前囟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迟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脑积水等。前囟饱满、紧张、隆起,常表示颅内压增高,是婴儿脑膜炎、脑炎或脑积水等重要体征之一;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所以本题选B。 27、2~12岁儿童平均身长(cm)推算公式是 A.身高(cm)=年龄×7+75 B.身高(cm)=年龄×5+70 C.身高(cm)=年龄×6+80 D.身高(cm)=年龄×7+80 E.身高(cm)=年龄×9+8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为了便于临床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推算2~12岁儿童平均身高:2~12岁:身高(cm)=年龄×7+75;12岁以后为青春发育阶段,受内分泌影响,身高增长较快(是体格增长的第二个高峰),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不再按上述公式计算。所以本题选A。

28、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是出生体重的 A.1%~5% B.3%~9% C.5%~10% D.10%~15% E.15%~2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于哺乳量的不足、不显性失水、排尿及排出胎便,出生后3~4日内有生理性体重下降,约下降原有体重的3%~9%,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29、生长和发育的表述不正确是 A.量和质的发展 B.它们之间相互联系

C.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的过程 D.组织、器官形态的成熟的过程

E.个体在形态和功能方面已全面达到成人水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生长发育是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动态过程,是量和质的发展,两者相互联系。生长和发育是小儿不同于成人的基本特征。 30、关于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的错误论述是 A.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连续性过程 B.生长发育过程具有阶段性

C.各系统的发育过程平稳而协调 D.生长发育速度呈波浪性

E.儿童个体生长发育呈现出一定的轨迹现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选择答案C。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小儿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各有先后。如神经系统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是先慢后快,体格发育是快慢快,淋巴系统发育在儿童期较迅速,青春期达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

所以选择答案C。其他几个选择是正确的。 【该题针对“生长发育规律”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A2

1、正常婴儿,体重7.2kg,能独坐一会儿,能用手摇玩具,能辨认熟人和陌生人,最可能的年龄是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8个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5个月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各握一玩具;6个月能独坐一会儿,用手摇玩具;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8个月会爬,会拍手及扶栏杆站起。

2、健康儿,能大笑,开始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脊柱出现第二个生理弯曲,对“再见”还不懂,其年龄可能是 A.3~4个月 B.5~6个月 C.7~8个月 D.9~10个月 E.11~12个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生儿已会哭叫,2个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5~6个月会发单音,7~8个月能无意识发出复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能听懂“再见”等。 3、牙16只,会用勺子吃饭,会说2~3个字构成的句子,最可能的年龄是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E.5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岁左右会双脚跳,会用勺子吃饭。2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人、事有喜乐之分。

4、某患儿所在幼儿园老师反映其身高体重均远远低于同龄儿,为了解其骨骼发育情况,应作下列哪项检查 A.血常规

B.胸部X线摄片

C.肝功能 D.腰椎穿刺

E.腕部X线照片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长骨的生长成熟与体格生长有密切的关系,长骨的生长主要由于干骺端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通常采用左手腕、掌、指骨正位X片来了解和判断小儿的骨骼发育年龄。婴儿早期可采用膝部X线片来了解其发育情况。1~9岁儿童骨龄简易计算法: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小儿的年龄加1。骨龄在临床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三、A3/A4

1、一家长带小孩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该患儿体格检查结果如下:体重10.5kg,身长80cm,前囟已闭,出牙12颗,胸围大于头围。患儿父母体健,双亲无遗传病史,患儿出生后正常,母乳喂养至6个月后改人工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既往体健,无创伤及惊厥史。经一系列检查,患儿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智力正常。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衡量该小儿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 A.体重 B.身长

C.上、下部量 D.坐高 E.头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体重为身体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反映儿童体格发育与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根据体重计算用量。 <2>、该小儿最可能的年龄是 A.9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24个月 E.30个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在3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约6kg),1岁时达3倍(约9kg),2岁时达4倍(约12kg),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身长一般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加6~7cm,青春期身高加速增长。

<3>、下列哪项动作该儿尚不能进行 A.独走

B.弯腰拾东西 C.能爬台阶 D.能蹲着玩 E.能跑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9个月试独站;10~11个月推车走几步,用拇、示指对指拿东西,可独站片刻;1周岁左右逐渐会走,弯腰取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1.5岁后会蹲着玩,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2岁左右会双脚跳,会用勺子吃饭;3岁会跑,骑三轮车等。

<4>、该儿对周围人与社会的反应应除外 A.能发出爸爸、妈妈之复音 B.指出自己的手、眼部位 C.能说出物品名字 D.能模仿成人的动作 E.词汇增多,说话较流利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生儿已会哭叫,2个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5~6个月会发单音,7~8个月能无意识发出复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能听懂“再见”等,10~11个月能模仿成人的动作,如再见等,开始说单词,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认识并指出身体的各部位;2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人、事有喜乐之分;3岁以后词汇增多,说话也逐渐流利。

2、男婴,营养状况良好,体重7kg,能坐,会发单音,见生人即哭,前囟2×2cm。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男婴最可能的年龄是: A.4~5个月 B.5~6个月 C.6~12个月 D.12~18个月 E.18~24个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般在3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约6kg),1岁时达3倍(约9kg),2岁时达4倍(约12kg),2岁后到12岁前(青春期前)平均每年约增长2kg。6个月能独坐一会儿,用手摇玩具。5~6个月会发单音。 <2>、该患儿身长约: A.50cm B.65cm C.70cm D.80㎝ E.85c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平均每月增长1.5cm,第1年身长约增长25cm,第2年约增长10cm。50+6×2.5=65。

<3>、其头围大约为: A.34cm B.40㎝ C.44cm D.46cm E.48c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2岁时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

3、女孩,体重9.2kg,身长76㎝,头围46cm,牙齿8个。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该小儿的年龄是 A.10个月 B.12个月 C.15个月 D.16个月 E.18个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在生后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增长约6cm,故1岁时达46cm,2岁时48cm,5岁时约50cm,15岁时接近成人头围,约54~58cm。头围的测量在2岁内小儿最有临床意义。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头围过小,可见于头小畸形或脑发育不全。身长一般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

<2>、关于该小儿的粗细动作、语言的发育应除外 A.能独走

B.能弯腰拾东西 C.能爬台阶

D.能叫出物品的名字 E.指出自己的手、眼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语言的发育,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认识并指出身体的各部位。1周岁左右逐渐会走,弯腰取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1.5岁后会蹲着玩,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2岁左右会双脚跳,会用勺子吃饭;3岁会跑,骑三轮车等。

<3>、该小儿必须完成的疫苗接种应除外 A.卡介苗 B.风疹疫苗

C.百白破混合制剂 D.乙肝疫苗 E.麻疹疫苗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三联针),麻疹减毒疫苗和乙型肝炎病毒疫苗等五种疫苗的预防接种(简称“五苗防七病”)。风疹疫苗并不是必须的,可根据家长的意愿进行接种。 四、B

1、A.9个月 B.18个月

C.10~11个月 D.7~8个月 E.6个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能爬台阶,会表示大小便的年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1.5岁后会蹲着玩,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 <2>、能能独、用手摇玩具,但不会爬的年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6个月能独坐一会儿,用手摇玩具;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8个月会爬,会拍手及扶栏杆站起。 <3>、能两手传递玩具,尚不懂“再见”的年龄是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8个月会爬,会拍手及扶栏杆站起;9个月试独站。9个月能听懂“再见”。 2、A.7月 B.9月 C.12月 D.15月 E.18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将玩具从一手换入另一手的月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 <2>、能弯腰取东西的月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周岁左右逐渐会走,弯腰取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 <3>、能有目标地扔皮球的月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2个月开始抬头;4个月手能握持玩具;5个月扶腋下能站得直,两手各握一玩具;6个月能独坐一会儿,用手摇玩具;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将玩具换手;8个月会爬,会拍手及扶栏杆站起;9个月试独站;10~11个月推车走几步,用拇、示指对指拿东西,可独站片刻;1周岁左右逐渐会走,弯腰取东西,会将圆圈套在木棍上;1.5岁后会蹲着玩,爬台阶,有目标地扔皮球;2岁左右会双脚跳,会用勺子吃饭;3岁会跑,骑三轮车等。 3、A.发出和谐的喉音 B.笑出声 C.能懂“再见” D.开始用单词

E.能说出自己的名字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生后4个月开始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2个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 <2>、生后9个月开始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7~8个月能无意识发出复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能听懂“再见”等。

<3>、生后15个月开始 A. B. C. D. E.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新生儿已会哭叫,2个月发喉音,3~4个月咿呀发音,5~6个月会发单音,7~8个月能无意识发出复音,如“爸爸”、“妈妈”,9个月能听懂“再见”等,10~11个月能模仿成人的动作,如再见等,开始说单词,1~1.5岁能说出物品及自己的名字,认识并指出身体的各部位;2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人、事有喜乐之分;3岁以后词汇增多,说话也逐渐流利。 4、A.体重 B.身长 C.头围 D.胸围 E.腹围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接种起始月(年)龄 出生时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8个月 4岁 6~7岁 3、A.出生时 B.2个月 C.8个月 D.3个月 E.1岁以上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育苗名称 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乙肝疫苗(第2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2次)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3次) 乙肝疫苗(第3次) 麻疹疫苗1.5~2岁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种) 麻疹疫苗(复种),白破二联类毒素(复种) <1>、预防乙肝疫苗初种年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见第四小题解析。 <2>、预防脊髓灰质炎疫苗初种年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见第四小题解析。 <3>、预防麻疹疫苗初种年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见第四小题解析。 <4>、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初种年龄 A. B. C. D. E.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接种起始月(年)龄 出生时 1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8个月 1.5~2岁 4岁 育苗名称 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乙肝疫苗(第2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2次)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3次) 乙肝疫苗(第3次) 麻疹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种) 6~7岁 麻疹疫苗(复种),白破二联类毒素(复种)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1次)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2次) 接种起始月(年)龄 育苗名称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1个月 乙肝疫苗(第2次) 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1次)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2次) 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3次)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次) 8个月 麻疹疫苗 1.5~2岁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4岁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种) 6~7岁 麻疹疫苗(复种),白破二联类毒素(复种) 接种起始月(年)龄 育苗名称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1个月 乙肝疫苗(第2次) 2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3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1次) 4个月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2次) 5个月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3次) 6个月 乙肝疫苗(第3次) 8个月 麻疹疫苗1.5~2岁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4岁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复种) 6~7岁 麻疹疫苗(复种),白破二联类毒素(复种) 接种起始月(年)龄 育苗名称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次) 1个月 乙肝疫2个月 3个月 2个月 3个月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8个月 1.5~2岁 4岁 苗(第2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2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1次)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第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第2次) 百白破混合制剂(第3次) 乙肝疫苗(第3次) 麻疹疫苗 百白破混合制剂(复种) 脊髓灰质炎三6~7岁

型混合疫苗(复种) 麻疹疫苗(复种),白破二联类毒素(复种)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第四单元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题目答案分离版]

一、A1

1、佝偻病初期长骨X线表现为 A.骨骺软骨明显增宽 B.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C.骨质普遍稀疏 D.无明显变化 E.骨干弯曲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初期(早期)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血清25-(0H)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此期无骨骼改变,X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模糊。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哪项符合佝偻病激期改变 A.血清钙正常 B.血清磷增高

C.钙磷乘积大多高于30 D.碱性磷酸酶增高

E.长骨x线检查骨质密度增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激期: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3、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

A.缺钙

B.缺乏维生素D

C.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D.食物中热能和蛋白质不足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4、6个月以内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 A.方颅 B.胸廓畸形

C.手镯、脚镯征 D.颅骨软化 E.下肢畸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因此时颅骨发育最快,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约6个月时颅骨软化逐渐消失。 5、佝偻病初期的表现是

A.易激惹、多汗等神经精神症状 B.各种骨骼畸型 C.手镯征 D.肌张力低下 E.出牙延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 6、下列哪项不符合辅食添加原则 A.从细到粗,从稀到稠 B.在健康时添加

C.可同时添加2种以上辅食 D.如小儿拒绝吃以后应再试 E.从少到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添加过渡期食物(辅食)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应在小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步添加。 7、符合母乳特点的是 A.蛋白质总量高 B.白蛋白少

C.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高 D.乳糖量少 E.钙磷比例适当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母乳喂养的优点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故较少发生佝偻病。 8、供给婴儿期能量的主要营养素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为 A.10%~20% B.10%~35% C.40%~50% D.30%~50% E.20%~3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40%~50%,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55%~65%。

9、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给予维生素D口服法给药时间 A.1月后改预防量 B.2月后改预防量 C.3月后改预防量 D.4月后改预防量 E.5月后改预防量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补充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万~0.4万IU,或1,25-(0H)2D3(罗盖全)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 10、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 A.35%~45% B.45%~55% C.40%~50%

D.50%~55% E.55%~65%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40%~50%,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55%~65%。

11、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 A.35%~45% B.45%~55% C.40%~50% D.50%~55% E.55%~6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40%~50%,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55%~65%。 12、母乳喂养优于牛乳在于 A.含蛋白质总骨高

B.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 C.含铁量多 D.含乳糖量多 E.含钙、磷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母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②母乳pH3.6(牛乳pH5.3),对酸碱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食物消化。③母乳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④乳量随小儿生长而增加,温度及泌乳速度也较合宜,几乎为无菌食品,简便又经济。⑤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⑥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计划生育;哺乳母亲亦较少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等。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3、初期佝偻病的主要表现 A.骨骼系统改变 B.运动系统改变 C.语言发育落后

D.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 E.反复感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佝偻病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 【该题针对“初期佝偻病的主要表现”知识点进行考核】 14、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 A.1~3个月 B.3~6个月 C.6~9个月 D.6~12个月 E.12个月以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激期)头部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因此时颅骨发育最快,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约6个月时颅骨软化逐渐消失。 15、佝偻病肋骨串珠特点哪项是错误的 A.好发于1岁左右小儿

B.部位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 C.可看到或触及到钝圆形隆起 D.骨样组织堆积所致 E.以胸骨旁最明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激期)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小儿,如佝偻病肋骨串珠,肋膈沟(郝氏沟),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在7~10肋骨最明显。选择答案E,其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

16、佝偻病激期的血生化变化是

A.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B.血钙升高,血磷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C.血钙降低,血磷升高,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 D.血钙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升高,碱性磷酸酶降低 E.血钙降低,血磷降低,钙磷乘积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17、治疗佝偻病活动早期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剂量为 A.0.5万~1万IU B.0.2~0.4万IU C.1~2万IU D.3万~4万IU E.5万~6万IU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补充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万~0.4万IU,或1,25-(0H)2D3(罗盖全)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

18、佝偻病激期X线所见为 A.骨质密度正常 B.骨骺软骨变窄

C.临时骨钙化带模糊、消失 D.骨骺与于骺端的距离多无变化 E.骨膜增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激期)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19、治疗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肌注法剂量是 A.20万IU~30万IU一次 B.10万IU~20万IU一次 C.30万IU~40万IU一次 D.40万IU~50万IU一次 E.50万IU一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肌注维生素D,20万~30万IU,一般1次即可,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1:3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20、佝偻病枕秃是由于 A.多汗,摇头,擦枕 B.哭闹 C.结核 D.血钙降低

E.颅骨软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佝偻病初期(早期)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

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

21、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A.血钙降低 B.血磷降低 C.血镁降低

D.血清1,25-(OH)2-D3降低 E.血碱性磷酸酶增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清25-(0H)D3(正常值10~60μg/L)和1,25-(0H)2D3(正常值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该题针对“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知识点进行考核】 22、佝偻病恢复期长骨X线片改善的特点是 A.骨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B.临时钙化带消失 C.干骺端增宽

D.骨质稀疏,密度减低 E.干骺端呈毛刷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恢复期:经适当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精神活泼,肌张力恢复。血清钙磷浓度数天内恢复正常,钙磷乘积亦渐正常,碱性磷酸酶4~6周恢复正常。X线表现于2~3周后即有改善,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逐渐致密并增宽,骨质密度增浓,逐步恢复正常。

2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的临床表现是 A.神经兴奋性增高 B.出牙延迟 C.腕踝畸形 D.下肢畸形 E.颅骨软化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

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故选A。其他几个选项是活动期的表现。

24、6个月以下婴儿脂肪所提供的能量应占膳食总能量的比例为 A.30%~40% B.20%~40% C.45%~50% D.25%~30% E.10%~2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6个月以下婴儿为45%~50%,6个月~2岁为35%~40%,2~7岁为30%~35%,7岁以上为25%~30%。 25、婴儿在4~6个月不可增加哪项辅食 A.米糊 B.蛋黄 C.鱼泥 D.菜泥 E.碎菜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添加过渡期食物(辅食)的时间和步骤(4个阶段)。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况,按月龄顺序增加各类过渡期食物(辅食)。为方便起见,一般分四个阶段添加四类辅食。1~3个月:汁状食物,如水果汁、青菜汤、鱼肝油和钙剂。4~6个月:泥状食物,如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果泥。7~9个月:末状食物,如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末、豆腐、饼干、馒头片、面包片、熟土豆、芋头等。10~12个月:碎状食物,如粥、软饭、烂面条、豆制品、碎菜、碎肉、带馅食品等。

26、关于纯母乳喂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除母乳外,还给婴儿吃维生素、果汁,但每日不超过1~2口 B.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 C.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物的80%及以上的喂养 D.除母乳外,只给婴儿喝点水

E.指母乳占全部婴儿食物的90%及以上的喂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最适宜的天然食物,对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

27、维生素最主要的特点是 A.不提供热量

B.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调节身体各种功能 C.人体需要量很少

D.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 E.是机体的组成成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维生素需要量虽极小,但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K及部分维生素B除外),必须由食物中获得。

28、一腹泻婴儿体重9kg。中度脱水,该患儿体液丢失量约为 A.1200ml B.800ml C.400ml D.200ml E.100ml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该患儿体重为9kg,该患儿体液丢失量约为450~900ml,所以选择答案B。 29、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出汗多

B.睡眠不安、夜啼

C.反复无热惊厥,重者突然窒息 D.骨骼系统改变 E.语言发育迟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活动期(激期),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 二、A2

1、11个月婴儿,夜惊.多汗,出牙4颗,方颅,前囟2cm×2cm,串珠肋,血钙2mmol/L(8mg/d1),钙磷乘积25,在门诊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正规治疗2个月,患儿症状明显好转,此时摄腕骨X线片,可能出现哪种表现 A.X线正常

B.干骺端增宽,临时钙化带消失 C.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D.长骨短粗和弯曲,干骺端变宽呈喇叭状 E.骨骺线检查正常,但可见弯曲畸形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好转后可转为初期(早期)症状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血清25-(0H)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此期无骨骼改变,X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模糊。

2、1岁半患儿多汗烦躁,前囟未闭,方颅,鸡胸,“O”形腿,血清钙、磷偏低,治疗主要

A.手术纠正骨骼畸形 B.口服钙片1~3g/d C.口服维生素D400IU/d

D.口服维生素D4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用预防量 E.口服维生素Dl0000IU/d,持续1个月后改用预防量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治疗的目的为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补充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万~0.4万IU,或1,25-(0H)2D3(罗盖全)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

3、4个月男婴,因夜惊多汗,烦躁2个月就诊,患儿生后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医生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对家长说明此患儿可能的致病原因。哪项是不正确的 A.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不足 B.食物中钙磷比例不适当 C.日光照射不足 D.婴儿生长发育快

E.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不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包括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食物中钙磷比例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母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较高;而牛乳钙磷含量虽高于人乳,但钙磷比例不当(1.2:1),钙的吸收率较低,故人工喂养者更易发生佝偻病。

4、男婴,8个月,自幼人工喂养,未补充维生素D制剂,近来出现多汗,烦躁,夜惊,查体:方颅,出牙延迟,串珠,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发病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尿磷排出增加 B.血中钙磷乘积降低 C.维生素D缺乏

D.钙,磷在肠道吸收减少 E.甲状腺代偿功能不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5、10月患儿,已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佝偻病活动期,给予治疗,效果不好。为进一步判定诊断是否正确,不需要做下列哪些检查 A.腕部X线摄片 B.测血清钙、磷 C.血常规 D.体格检查 E.骨密度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6、小儿10个月,方颅,多汗,胸骨肋膈沟,血钙正常,血磷低,X线可见骨骺软骨增宽,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并呈毛刷状改变,诊断为 A.佝偻病初期 B.佝偻病激期 C.佝偻病恢复期 D.佝偻病后遗症期 E.先天性佝偻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血生化及骨骼X线改变:血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X线检查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骺软骨明显增宽,骨骺与干骺端距离加大;骨质普遍稀疏,密度减低,可有骨干弯曲或骨折。 7、3个月婴儿,体重5kg,需人工喂养,每日喂8%糖牛奶量应为 A.400ml B.450ml C.500ml D.650ml E.700ml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全牛奶摄入量估计: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418.4kJ),其中全牛奶100ml供能67kcal(280.33kJ),糖8g供能32kcal(133.89kJ)。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约为100kcal(418.4kJ)/kg,故婴儿每日需8%糖牛奶100ml/kg。例如:一名3个月婴儿,体重6kg,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600ml(600ml全牛奶,48g蔗糖)。 8、冬季出生一男婴,足月顺产,现已4个月,体重5.8kg,只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近日来,婴儿多烦躁,易激惹,夜惊,多汗,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A.惊吓 B.营养不良

C.佝偻病活动期 D.佝偻病早期 E.先天性佝偻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佝偻病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血钙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钙磷乘积稍低(30~40),血清25-(0H)D3,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此期无骨骼改变,X线片检查多正常,或仅见临时钙化带模糊。 三、A3/A4

1、1岁患儿,生后牛奶喂养,未加辅食,晒太阳少,平日易腹泻。体检:发育营养中等,无特殊外貌,有肋骨串珠及郝氏沟,轻度鸡胸,化验血钙2.0mmol/L,血磷1.0mmol/L,碱性磷酸酶高。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该患儿最可能出现的检查异常为 A.X线片长骨短粗和弯曲 B.甲状旁腺素下降 C.智商明显下降 D.尿磷排出明显减少 E.25(OH)D3下降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根据临床表现,可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血清25-(0H)D3(正常值10~60μg/L)和1,25-(0H)2D3(正常值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2>、该患儿诊断及治疗为 A.佝偻病后遗症期,不需治疗

B.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330万IU,肌注。

C.佝偻病激期,维生素D360万IU/次,每2~4周1次,用2次 D.甲状腺功能低下,补充甲状腺素 E.软骨营养不良,无特效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的目的为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突击疗法:有并发症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症佝偻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维生素D,20万~30万IU,一般1次即可,1个月后随访若明显好转,改预防量1:3服维持,若好转不明显,可再肌注1次。 2、患儿男,10天,为足月顺产儿,母乳喂养,家长为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发生,来医院咨询。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医生的下列指导那项不恰当 A.坚持母乳喂养

B.1个月开始添加蛋黄、鱼泥等 C.坚持日光浴

D.2周开始添加鱼肝油 E.适时补充钙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小儿生长发育所需及消化吸收功能的成熟情况,按月龄顺序增加各类过渡期食物(辅食)。4~6个月:泥状食物,如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果泥。

<2>、小儿有以下哪些表现应考虑有佝偻病的早期表现 A.有郝氏沟及肋骨外翻 B.有方颅或乒乓头 C.精神萎靡

D.睡眠不实,多汗,易惊 E.抽搐或手足搐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

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

<3>、为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医生应指导家长 A.生后4周起口服维生素D0.8IU/d B.生后2周起口服维生素D0.4IU/d

C.生后3个月起口服维生素D0.5万~1万IU/d D.生后4个月起口服维生素D1万~2万IU/d

E.生后1个月起肌注维生素D330万IU/次,每2~4周1次,共3次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的目的为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补充维生素D制剂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万~0.4万IU,或1,25-(0H)2D3(罗盖全)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

3、女孩4个月,冬季出生,足月顺产,单纯牛奶喂养,近半月来烦躁、多汗、夜间睡眠不好。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门诊体检时特别应注意的体征是 A.前囟张力 B.颅骨软化 C.方颅 D.头围 E.鸡胸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的婴儿,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间惊啼,多汗(与季节无关),枕秃(因烦躁及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因此时颅骨发育最快,软化部分常发生在枕骨或顶骨中央,约6个月时颅骨软化逐渐消失。

<2>、为明确诊断应作的实验室检查 A.拍颅骨X片 B.血糖

C.腕骨X片 D.骨扫描 E.脑电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和骨骼X线改变可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早期佝偻病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又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作出综合判断。血清25-(0H)D3(正常值10~60μg/L)和1,25-(0H)2D3(正常值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3>、指导患儿用VitD治疗方案是 A.400IU/d,持续1个月 B.1000IU/d,持续1个月 C.3000IU/d,持续2~4周 D.10万IU/d,持续1周 E.30万IU/d,持续1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治疗的目的为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补充维生素D制剂

口服法:每日给维生素D0.2万~0.4万IU,或1,25-(0H)2D3(罗盖全)0.5~2.0μg,连服2~4周后改为预防量,恢复期可用预防量维持。

4、10月男婴,经常出现夜惊不宁,近1周加重,多汗,烦闹,该患儿生后一直母乳不足,混合喂养,尚未添加辅食。此患儿到门诊就诊时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断。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体格检查最易发现的阳性体征为 A.皮肤弹性差

B.皮下脂肪明显减少 C.体检正常

D.方颅,前囟大,乳牙未萌出 E.双下肢淤点,淤斑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佝偻病活动期(激期)除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故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骨骼表现。头部:①颅骨软化;②方颅:多见于7~8个月以上小儿,由于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骨及顶骨双侧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重者可呈鞍状、十字状颅形;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

<2>、维生素D缺乏病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是

A.血钙降低 B.血磷降低 C.血镁降低

D.血1,25-(OH)2-D3降低 E.血碱性磷酸酶增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有日光照射不足及维生素D缺乏的病史,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血生化改变和骨骼X线改变可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早期佝偻病病儿骨骼改变不明显,多汗、夜惊、烦躁等神经精神症状又无特异性,需结合患儿年龄、季节、病史作出综合判断。血清25-(0H)D3(正常值10~60μg/L)和1,25-(0H)2D3(正常值0.03~0.06μg/L)水平在佝偻病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3>、本病发生的病因,哪些不正确 A.日光照射不足

B.维生素D摄入不足 C.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D.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E.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佝偻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有: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②日光照射不足。③维生素D摄入不足。④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⑤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⑥疾病或药物影响。 四、B

1、A.血清钙正常,血磷偏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B.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均正常

C.血清钙磷趋向正常,长骨钙化带重新出现 D.血清钙降低,血磷升高,有“O”型腿

E.血清钙、磷降低,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1>、佝偻病初期 A. B. C. D. E.

【正确答案】:A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i6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