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山区县旅游开发初探

更新时间:2024-05-04 2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山区县旅游开发初探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该县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从而探讨了类似于新宾县这样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山区县发展旅游业的现实意义、有利条件,并为该类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开发;贫困山区

新宾县地处辽宁东部龙岗山区,占地4200多平方公里,人口31.5万。新宾是满族的祖居地、清王朝的发祥地,是满族文化的摇篮,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满族自治县,境内拥有多处古文化遗址。素有“辽宁东部绿色屏障”的美称,生态资源极其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之一。但是,多年来,由于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新宾一直没有发展起像样的工业;加之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所以新宾不仅是辽宁省15个贫困县之一,而且是国家级贫困县。笔者认为,像新宾这样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的山区县发展旅游业是其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之一。 一、新宾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1.文化资源丰富,清前史景观举世无双

1587年,努尔哈赤在新宾永陵赫图阿拉城建立女真国,从此奠定了清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新宾也因此由一个普通的山区县变成了历史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女真人为新宾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清第一陵——清永陵,此外还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王朝的奠基之城——赫图阿拉城;有四位清帝东巡谒陵祭祖的御路;有建洲三关和夏园行宫。据不完全统计,新宾全县现共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城池和其他古遗址67处。具备发展文化旅游的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 2.自然环境优美,物产丰富

新宾位于长白山余脉的延伸部分,森林覆盖率达到71.3%。境内四季分明、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风景怡人,自然风光十分优美。这里有林茂、水奇的省级猴石森林公园,有着富于神话色彩的启运山,还有号称“辽宁屋脊”的钢山。这些自然景观各具特色,风物宜人,开发潜力巨大。此外,新宾的山,除前述诸山较大外,大多不高,但物产丰富。春天,万物萌生之时,很多村落周围的山上开始长出各种山野菜,蕨菜、猴腿、青毛管、猫爪子、香椿、四叶菜等,品种极其繁多;秋天,山货更是丰富,榛子、核桃、松籽、山梨、山葡萄、糖李子、山里红、圆枣子(野生猕猴桃)、各种蘑菇等应有尽有。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新宾地处辽宁省东北部,和吉林接壤,距离铁岭、开原、通化、抚顺、沈阳等城市均较近,但由于地处山区,境内只有南杂木有火车通过,所以一度比较闭塞,但最近随着抚顺至新宾、新宾至通化等高速公路的修建以及新宾境内各主要公路的相继拓宽,新宾的可进入性越来越强。现在,新宾每天都有开往沈阳、抚顺、通化、铁岭等城市的客车。特别是近两年,私家车的猛增,这对于交通以公路为主的新宾发展旅游业是个极好的契机。 4.人工种植和养殖业发达,特产丰富

近年来,新宾县政府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业和动物养殖业。由于水质优良,生态环境好,新宾养殖的林蛙鲜美可口,营养价值极其丰富,远销国外。新宾因此成为全国唯一的“林蛙之乡”。新宾的人参栽培面积达10000多亩,产量居于全国第四位。此外,新宾的实用菌、药材、肉牛、绒山羊也因质量优良而先后被国家和省命名为“中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县”,“辽宁省林业、人参、生产基地县”。还有,新宾根雕、林蛙、山参、珍贵药材、陆地香菇、梅花鹿及珍贵的天女木兰和细鳞鱼等产品远负盛名。这些富于地方特色产品,有利于吸引科研人员和相关爱好者前去考察,如果宣传得力,开发潜力很大。 二、新宾发展旅游业的几点建议 1.做大做强清前史景观游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清前史景观是新宾最具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新宾旅游的招牌。特别是永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新宾更是名声大振,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因此,做大做强清前史景观游是新宾发展旅游的首要环节。目前,新宾已基本建成了清永陵和赫图阿拉城景区,在此基础上,还应增设新的景点及游乐项目,比如在陵内修建清帝及妃子的塑像、介绍各景点的神奇传说等等。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类型

在做大清前史旅游的基础上,新宾还应适应时代的要求,深入发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民俗资源,发展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因为同为世界遗产的三个前清寝陵中的两个——昭陵、福陵均在沈阳,而且沈阳的满族风情游也做得有声有色,大多数的游客在沈阳已经能够领略到满族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满族风情,因此,很多人不再选择去较偏僻的新宾,只有少数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才会追溯源头,前往新宾。所以,新宾的旅游部门应细分目标市场,面对广大的普通游客,特别是省内游客,新宾旅游应另寻卖点。事实上,如前所述,新宾山多水多,景色秀丽,自然环境优美,而这对于缺山少水的城市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面对省内游客,新宾旅游应以自然山水为招牌。同时,有别于沈阳满族贵族、皇族风情游的、富于乡村特色的纯朴的满族百姓生活风俗游、民间表演也应作为新宾旅游的一个特色,以丰富新宾旅游的内容。 3.突出特色,树立品牌

在文化旅游方面,新宾由于拥有独一无二的清前史旅游资源,因此,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自然生态旅游方面,新宾旅游也要突出特色。据笔者调查,辽宁省的乡村生态旅游,近一、两年来发展得最为火暴的是一些大城市周边农家乐旅游,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中25岁—45岁的上班族,这些人大多工作繁忙,经济条件较好,其中很多人拥有私家车。他们大多工作压力大,渴望到大自然中彻底放松紧张的心情和心理压力。但因工作繁忙,他们大多数情况只能选择短期游。而城市周边的农家乐由于距离城市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因而成为这类人群的首选。而城市中的其他人群,如5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渴望玩耍的孩童却很少有适宜的地方可游。事实上,这些中老年人中有很多来自农村或在农村居住过一段时间,退休以

后,他们希望回到农村看看,而且有时间,经济上也比较宽裕;而以玩耍为天性的孩童,在城里由于缺少真山真水的相伴,或多或少地少了一些快乐,父母更是希望在黄金周或暑假带他们到大自然中游玩,因此,这两类人群的旅游需求很大。新宾应把握市场特点,瞄准市场缝隙,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针对儿童、青少年学生喜山喜水及老年人喜静喜忆旧的特点,开发一些适合青少年及老年的特色旅游项目。 4.进一步加强发展旅游的软硬环境建设

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当地政府要起主导作用,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要加强利于旅游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主要是指政府要制定促进各种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创造一个具有激励性和较强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比如鼓励社会团体、个人投资开发,鼓励村民自主兴办农家游等。在税收上,要给予适当的减免;负责对外宣传;并且要保证旅游地的治安状况。

硬环境建设是指建设发展旅游所必需的配套设施。比如加强道路、农舍等的建设。如前所述,新宾的交通主要以公路为主,境内只有南杂木镇有火车经停,所以,加强公路建设是新宾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节。此外,由于地处山区,通讯设施比较落后,为加快移动通讯建设,新宾计划建设四座移动通讯站,以保证实现通讯数字化,立体化。 5.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新宾的知名度

首先要通过省一级的各种媒体,向广大省内游客宣传新宾自然生态游的特色;其次是印发一些关于新宾概况以及清前史重要人物的传说、满族风情等内容的书籍或宣传资料,面向海内外发行,以扩大新宾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第三是通过邀请旅居海内外的满族知名人士回乡省亲观光,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借助居住在天南海北,生活在四面八方的满族同胞来宣传新宾。此外,还可以通过和省内各个城市的旅行社合作,设立旅游线路,请旅行社代为介绍和推广。

总之,发展旅游业,是像新宾县这样兼具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但却经济落后的山区县区提升经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这些地区应在充分挖掘本地的文化、生态、民俗等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独树一帜的特色旅游,以此带动、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侯雪峰.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 中国旅游报,2002—8—18. [2]新宾县政府. 新宾满族自治县概况[EB/OL]. 辽宁民族科技信息网. 2005-5-8.

[3]辽宁省假日旅游办公室. 辽宁省2005年“五一”黄金周旅游情况综述[EB/OL]. 辽宁省旅游信息网,2005-5-8. 转贴于 中 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乡村旅游是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

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优化,引发乘数效应,扩大就业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而且有助于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提高乡村综合环境质量,促进乡村社区多元化发展和人口素质提高,对重构经济社会系统具有特殊意义。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切入点,成为平衡城乡发展和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渠道。我国的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能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而受到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的普遍欢迎。

旅游资源,包罗万象,不仅仅是指名山、大川等上天赋予的自然资源。相对无独特天然资源的旅游资源贫乏地区来说,应该抢抓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充分激活内部客源市场,逐步拓展外地客源市场。笔者结合平昌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现状、市场背景等,浅谈旅游资源贫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 平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 缺乏规划意识。许多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没有制定总体规划,指导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迄今也仍没有编制。现在,全县的乡村旅游总体上还处于自发性发展阶段,个别地方甚至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产品雷同,简单复制,缺乏自身特色,软硬设施不配套,档次低,使旅游资源潜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 管理相对滞后。乡村旅游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由谁主管,由谁协管尚无定位,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刚性依据。政府对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和引导上隶属于多个部门,多头齐管,造成无部门管,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乡村旅游的内部经营管理,由于经营者基本上是由农民自主经营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3 文化含量不够。多数乡村旅游产品往往只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依托环境吸引客人,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缺乏实质性吸引力;推出的乡村旅游服务项目,也往往只停留在提供餐饮、娱乐的低层次服务上,而对于那些有很强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的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还显得十分不够,致使乡村旅游的游览方式主要还是观光旅游,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的旅游产品缺乏。

4 服务水平较低。虽然平昌人具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旅游服务质量一定有保障。面对大量的旅游者,仅有热情好客之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较高水平的接待服务技能。但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未能跟上,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可谓土没土味,洋没洋相。

5 开发意识不强。绝大村民有市场经济意识,但参与市场能力较低,旅游自主开发意识不强,表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等、靠、要”思想,即等政府来发动,靠政府拿钱来,要政府解决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6 基地建设乏力。由于菜篮子工程建设乏力,农业大县没有较大规模的蔬菜基地,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均是进城买菜做餐饮,便出现了把餐饮搬到农村办的格局,导致原材料采购成本偏高而菜品售价较低,且无乡土特色。最终无法形成以“农家乐”为龙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

二、平昌县乡村旅游的市场前景

旅游看市场,市场促旅游。平昌县乡村旅游市场需求看好,前景广阔。 1从出行线路看,由城内逐渐向城郊延伸。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内商业、工业气息大增,城郊因发展滞后,环境纯自然,食品纯天然,乡村气息浓,反倒成了诱人之亮点。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担心路程的“偏和远”,而是担心乡村气息浓不浓,能否推出真正拴心留人的特色“套餐”。

2从游人需求看,由单一逐渐向多样扩展。以往市民郊游受条件限制,大都出游单一,打打牌、喝喝茶、聊聊天,早出晚归,现在则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对此,乡村旅游产品必须丰富,山有风景,水有灵气,食有佳肴,住有条件,购有土产,玩有体验,游人不虚此行,来时兴致勃勃,返时满载而归,大有美不胜收之感。

3从地理位置看,由劣势逐渐向优势转化。平昌有相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省道达(州)巴(中)路纵贯南北,为大巴山的进出通道。周边景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平昌县乡村旅游产品的一部分,游在周边,吃住玩在平昌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4从经营主体看,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转变。乡村旅游仅有客源市场需求,而缺乏主体市场渴求,发展不易,壮大更难。随着乡村旅游发展,部分人逐渐意识到,放着金娃娃却羡慕别人的泥娃娃。资源认知的眼界开阔了,由过去被牵着认路逐渐转为自己主动找路。平(昌)达(州)、平(昌)驷(马)公路沿线、佛头山山腰、江口镇光辉村、金宝、汉王庙等地首先自发地搞起了“农家乐”,并迅速产生扩散效应。

三、平昌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

透过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不难得出:当前乡村旅游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思维前瞻,着眼问题寻找策略,这样才能有效进入规范、重组、变化和提升阶段。

1消除瓶颈,政府主导。突出表现在农民素质与现代化旅游服务要求的断裂;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环境与旅游发展要求的差距;分散的村镇与市场的断裂,农民很难直接走向市场等,对此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管理体制和便捷协调的旅游机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条例,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行业协会自律管理。政府主导,要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更大职权,如重要景点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权;乡村旅游饭店(旅舍)的审批权;乡村旅游景点(线路)的审批权;旅游服务价格的初核建议权;牵头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监查权等等,切实改变以往旅游管理部门职能的模糊性,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2完善思路,科学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的整体集群优势和竞争力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原则,通过吸引内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宣传现代休闲理念,加大宏观管理力度,扶持重点乡村旅游企业,培育知名乡村旅游品牌,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统一开放、主体多元、竞争有序的产业运行机制,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知识与技术含量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平昌乡村旅游产业体系。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在平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平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平昌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修编中,充实和突出乡村旅游的内容。根据中心辐射、轴线拓展、优化组合、特色互补的原则,以县城为中心,主要交通干道为纽带,把全县的乡村旅游点“串珠成链”,形成全县大乡村旅游发展格局。3文化灌注,挖掘内涵。新西兰的旅游人类学专家科林·比姆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一个地方的独特之处就是这个地方的主要财富……如果你们有独特的建筑,那么就保护它们,并让它依旧是古雅的模样。如果你们有独特的音乐、歌谣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让它古香古色。如果你们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么就保护它们,并教给他人。如果你们有传统的文化信仰,那么就保护它们,并熏陶他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参与性特点,在乡村农耕文化气息突出的地方,开辟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如杭州龙井村在采茶季节推出的“作一天茶农”,深受游客欢迎。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品位高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气息,开展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如“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展示”“翻山铰子舞”“酿甜酒”“做豆瓣”,当属此类。4注重宣传,扩大影响。相对于目前旅游风景区大规模的宣传促销,乡村旅游还是“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仅仅靠“回头客”及口碑传播,影响小,见效慢。首先,要突出乡村意象。乡村意象在乡村旅游中所起的作用,如同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所起作用一样,具有导向性。如江南“水乡之冠”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以及平昌县的“白衣水乡古镇”,便属

此类。其次,要敢于揭开“羞羞答答的面纱”走出去。根据景区发育的不同阶段,在对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广泛采取和记者交友、和新闻媒体联谊、和旅行社联合、和周边景区联手策划组织活动等手段提高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客源。5示范带动,带状推进。先从资源、交通、市场、旅游基础四个方面综合选择好示范点,建成“农村景观—吸引游客观光—观光收入;绿色农产品—吸引游客餐饮—餐饮收入—农居转变为生产资料;乡村田园环境—吸引游客住宿—住宿收入—农居转变为生产资料;经济作物—吸引游客—购物收入—高附加值销售农产品”等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然后考虑示范点的带动模式,以带状结构为目标,推进 “沿山、沿水、沿路、环城”的立体交叉乡村旅游网络的建设。6加强培养,集聚人才。乡村旅游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的关键,要处理好借助“外脑”与培养自身人才的关系。乡村旅游在发展之初,特别是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时候,非常需要旅游专业人才的“外脑”,以引导乡村旅游走上正轨。对于日常的经营管理人才,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外面引进。但是一般的服务人员和导游人员最好立足自己培养,这样有助于增强服务的特色,同时还能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农民办旅游的能力。一是对农民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对农民进行旅游相关基础知识的培训;三是对农民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四是对农民开展本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的教育和培训。7 建设基地,成立协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经营业主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蔬菜基,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和进度,逐步解决原材料采购“本地化”问题。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组建专门的乡村旅游协会,实行协会对行业的自主管理,适度地让行业协会参与行业管理,发挥协会在政策宣传和建议,协调关系、行业培训、行业自律、宣传促销、经验交流和推广方面的作用。8广开渠道,加大投入。目前,平昌县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小打小闹,开发缺乏大手笔,以至于丰富的资源优势还不能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要使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得到完全的释放,必须要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一是加强政府的导向性投入。整合现有的各种资金渠道,保障乡村旅游建设需要。以我县目前的财力来看,开辟新的专门资金渠道很困难,但各种渠道的扶贫资金、农业开发资金、生态建设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很多,整合起来可以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投资。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加大利用内外资力度。积极吸引知名商家、实力商人投资开发经营乡村旅游景点,开办乡村旅游服务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开发上规模、上档次。三是充分调动和鼓励当地社会力量兴办乡村旅游。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吸引当地民间资本投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鼓励、准许当地农民以土地、房屋、资金或劳务等方式入股,多渠道、多形式地增加对乡村旅游的投入

www.studa.net试论楚雄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 要: 楚雄彝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少数民族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鲜明的民族情调。通过资料采用定性的方法对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研究,对开发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深层次挖掘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推荐特色饮食文化旅游,才能更好地弘扬彝族饮食文化,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促进餐饮业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2.2 楚雄旅游业的发展环境

楚雄是云贵高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地处滇中,是云南省最大的彝族聚集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彝族风情,“一彝三古”对楚雄旅游资源作了最精辟的概括。一彝三古旅游资源在云南省旅游资源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彝族风情旅游资源最具有少数民族代表性,是云南少数民族风情旅游重点开发对象。楚雄的旅游业发展和楚雄旅游资源状况极不相称,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反而旅游业发展相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较落后。通过对楚雄州和云南省(2002—2007)年的旅游业统计数据进行比较。 指标 全州旅云南旅全州旅云南省云南旅全州旅游总收入与 游总收游总收游总收旅游总游总收云南旅游总收入的 入 入(亿入比上收入比入的平平均水平(亿元) 年份 (亿元) 元) 年增长% 上年增均水平

长(%) (亿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3.31 3.55 8.55 13.6 10.7 12.3

257 289.9 306.64 369.27 430.1 559.2

11.4 15.0 59.4 -21.3 15.0

12.8 5.7 12.4 16.5 30.0

16.06 18.12 19.17 23.08 26.88 36.25

12.75 14.57 11.00 9.48 16.18 23.95

资料来源:云南统计年鉴(2002—2006年), 楚雄彝族自治州(2002—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云南省旅游总收入来自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工作报告

表中数据表明,楚雄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稳步增长,其中2006年增长率下降,而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上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特别是2007年增长速度达到30%,创下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最高水平,楚雄的旅游发展速度低于云南的旅游发展速度,也就是楚雄旅游业发展与云南省的旅游发展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楚雄旅游业发展相对云南省而言较落后。从云南省旅游总收入在16个地州的平均分配来看,楚雄的旅游总收入一直处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之下,这个差距从2002年12.75亿元扩大到2007年23.95亿元。

云南旅游业的繁荣必将带动楚雄旅游业的振兴,楚雄旅游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进一步说明楚雄旅游业发展隐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楚雄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机遇。楚雄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开发楚雄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进一步增强楚雄旅游业的竞争力,弘扬楚雄饮食文化,提升楚雄彝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楚雄旅游业和餐饮业的发展。开发楚雄彝族饮食文旅游,将会大大丰富游客的旅游内容,增加旅游的情趣,旅游离不开美食,它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挖掘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弘扬楚雄彝族传统民族文化, 无疑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4 楚雄彝族饮食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4.1应立足于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 开发彝族饮食文化旅游最终目的是要弘扬彝族文化,增加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发展中必须做到“彝可以不像汉,而彝必须像彝”这里一个长期的任务。对彝族苦荞系列产品的开发,如用苦荞点心代替其它点心;对彝族名酒的培育,在宴席上用彝族酒取代其它酒;打造彝族名茶产品,在宴席上取代其它名茶;收集楚雄彝族餐具,仿造彝族古餐具,取代彝族现在“彝不像彝”的餐具;对彝族肉食文化美食产品的开发,让彝族美食具有特色。对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为开展彝族饮食文化旅游提供了条件。4.2建立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走廊

建立“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走廊”,提高楚雄饮食文化旅游的规模、档次,“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走廊”覆盖楚雄重点旅游景区,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与其它旅游产品相互配合,增强楚雄旅游产品的整体竞争力。建立彝族饮食文化旅游走廊的立足点在于“返璞归真”,以原汁原味彝家和自然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的旅游产品。4.3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

开发彝族饮食文化旅游,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带动彝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在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环境下,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甚至溺爱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他们的购买能力,以此为契机,对彝族酒煮鸡进行开发、炒作,提高彝族酒煮鸡的知名度。如以彝族酒煮鸡为开发点,建立“产妇饮食休憩区”,以产妇为中心客源市场的彝族饮食文化旅游的推出,必将推动楚雄彝族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4.4加大对文化氛围的塑造—增加游客的审美情趣 彝族文化氛围的塑造,可以增加游客的审美情趣。从餐厅建筑、装修、装饰上烘托文化气氛;以文字、音乐、图画等形式展现文化特色;以表演形式提升文化气氛。在文化氛围的塑造上,采用彝族的建筑样式、字画、工艺品等烘托文化环境,让旅游者身临其中;用彝族独特的音乐从思想陶制彝族情结;最具有特色的文化氛围的塑造是彝族服饰,最能让旅游者感受得到的,让旅游者往来的,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带表不同的美,增加旅游者对彝族的情趣。

4.5增加游客的参与活动—刺激游客消费能力增强

增加游客的参与活动,可以刺激游客消费能力增强 。参与性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能够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角度的旅游需求。彝族饮食文化必须摆脱以前的模式,引入游客参与的环节,扩大参与程度,增强饮食文化的趣味性,加深游客对彝族饮食文化的理解。4.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一个好的旅游产品,如果不扩大宣传,就只能是“像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同时采用先进管理手段,以科学理念进行管理,分析旅游发展趋势与旅游者需求,在开发旅游市场的同时不放松本地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力。这样一个旅游产品才会被旅游者认同,被市场接受,才会扩大产品的知名度,最终形成名牌产品。

参考资料

[1]徐文苑编著.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1.[2]肖 星.中国旅游资源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3]杨 丽.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01(6).[4]吴元芳.山东省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2):109-114.[5]龚 锐.断裂与重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5):5-7.

[6]沙润.旅游景观审美[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1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f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