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纪要

更新时间:2024-01-16 10: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分析与地理空间信息建模研讨会

会议纪要

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我国周边地缘环境分析与地理空间信息建模研讨会于2010年12月12-13日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召开,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利部、环保部、总参测绘局、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大连海军舰艇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以及主办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60多名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领导与院士讲话及周边地缘环境综合研究、周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安全、周边地理信息建模等三个专题模块和工作研讨等部分组成,专题模块主要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期望每一模块的一组专家交流报告能够抛砖引玉,就相关问题引起关注,引发思考,引致行动。

I

“领导与院士讲话”模块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原主任陈军教授主持,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欧阳玉靖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地理一处冷疏影处长作领导讲话,中国科学院陆大道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应邀讲话。

陈军教授在介绍了中国陆边和海疆复杂形势、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阶段特点和中国“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国家外交方针政策之后,分析了周边地缘环境研究的内容、尺度、研究手段等发生的新变化,指出了中国政府、学者和社会各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如何更好的维护国家主权、服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共同的历史责任,提出了多学科交叉合作、利用高新技术开展基于地缘关系、地缘安全和地缘经济等战略性问题的研究。

欧阳玉靖副司长首先代表外交部边海司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随后重申了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我国外交整体方针和新时期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目标的“要稳定周边,要开拓周边,要塑造周边”的我国“三个周边”外交战略,从保护延长和维护我国的战略机遇期、提升综合国力和软实力、建设国家利益输出桥梁和纽带等战略意义角度分析了周边对中国国家利益的集中影响,提出了要把周边地缘环境问题研究清楚的工作指示和“长计划短安排”的工作节奏要求。

陆大道院士首先表达了作为一名地理学者对于外交部边海司重视周边地缘环境研究、重视地理学家和地理学工作者而深受鼓舞的一种心情,表示地理学家也希望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陆院士回顾了地缘政治和政治地理学的发展脉络,从国家利益的高度看待中国的边疆、边海和国家安全问题,指出了伴随中国国力增强的资源对外依赖性加强的现实和航道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破碎地带/缓冲地带、朝鲜半岛、中亚等地域以及新的欧亚大陆桥建设对中国的地缘影响,剖析了跨境河流与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发展政治地理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王家耀院士首先从世界地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地缘形势、美国对中国的三大岛链弧形包围圈、我国周边的不稳定因素等,分析了我国周边关系的四大板块----东北亚、中亚地区、中印边界、南海周边,其中美国插手和干预中的东北亚和南海周边是重点,重中之重是东北亚。王院士特别强调了作为经济、政治、军事角力场的海洋队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认为当今强国先强海洋,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离不开海洋。他希望聚集多方人员甚至是海峡两岸的专家来研究相关问题,鼓励在边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信息系统,供研究地缘政治关系之用。

冷疏影处长高度肯定了选准“地缘环境”研究的立意和地理学科对地缘环境研究的重要贡献,遵循“以理服人”的原则呼吁建立对地缘环境研究的科学储备,强调发挥多学科的综

合优势来研究地缘环境这一复杂的现实问题。她指出了地理学者对地缘环境研究的四大贡献领域:一是把周边的地缘环境研究作为一种独特的地理环境进行研究,二是用地理学人地关系的分析视角研究地缘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三是在地理学长项的空间格局研究方面给出地缘环境不同的发展格局的预测,四是在情景模拟、数据集管理、数据更新以及空间分析建模方面发挥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优势。她最后表态,基于对地缘环境研究的基本科学问题的认识,基金委将全面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立项。

II

“周边地缘环境综合研究”模块由北京师范大学葛岳静教授主持,外交部边海司综合处陈红兵处长、国防大学唐永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德斌教授、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国冬梅高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陈军教授做专题报告。

陈宏兵处长以国际法专业学者身份参加此次研讨会,以“跨越边境”为题,一方面盛赞这次各个学科的学者第一次聚到一起并公开、坦诚地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及学者自身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忠诚感来主动、充满激情地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合作的地缘环境研究工作;另一方面从中国非常特殊的时空交错的地缘特点出发,介绍边界和海疆研究现状、国家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相关工作建议。他分析指出,我国目前的地缘环境研究相对薄弱,缺少原创性的理论和现实性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全球视野不足,研究手段也相对落后,呼吁通过国际关系学、地理学等跨学科的研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政治的理论体系。他建议建立一个地缘环境研究的公共平台(网站或出版物或个人博客),希望各学者从自己的角度开展针对我们国家外交工作现实需求的调研并提出题目建议,设立技术中心开展信息维护和管理,各学科之间加强协调重点统筹境外信息,还以“现在中国人对世界真的不了解,如果可能,先从测一张最新的世界地图开始吧”结束了交流报告。

唐永胜教授“平衡地缘战略布局”的报告首先给与会者展示了获取国家地缘利益或曰地缘战略的两条途径:地理关系的政治化、经济化;国家对外联系的地理化。就是要强调处理好不同地理方向之间的战略关系,包括总体的地缘战略关系。目前,东南沿海是我们国家整体地缘战略的重点,包括东海问题、南海问题、马六甲海峡问题等,涉及中日关系、海峡两岸关系、美国的亚洲战略等。

我们理解地缘或者是地缘战略,这是一个天然的需要综合考虑的大范围研究的领域,涉及到地理、政治、外交、文化、人文等各个方面,我们的军事也应该综合在一起,需要多领域的合作,今天会议的意义不言而喻,多少年来我们的研究是分散在各个领域的,到了今天我们面临的困难也在逐渐的显现。包括军事外交领域的配合,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需要大尺度的研究,需要大格局的研究,刚才陈处长也提到了。

我们国家的地缘战略布局的总体平衡问题。我们国家面临着在总体上如何布局的问题。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我国各地区的发展并不平衡,长期以来核心经济地带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并有进一步强化的趋势。在这个同时,沿海方向又始终是中国安全环境最复杂,所受战争压力最大的方向,由此也就必然成为我们国家战略关注的地方。

刚才王家耀院士提到了东北亚、南海是重中之重,这个我也非常的同意。现实日益的要求我们在继续重点经营亚太的同时,也应该更加重视平衡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到欧亚大陆地缘关系变化的过程中去。强调的是什么呢?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不仅是太平洋国家,同时又处于亚洲的心脏地区,事实上,我们国家也成为了除了美国、欧盟、俄罗斯之外,对欧亚大陆地缘关系发展发挥作用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西线战略关注的过少或

者是不注意经营,会出现真正的地域上的地缘战略失衡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战略对手过多的吸引在东边的话,我们国家的战略布局会出现问题,不同战略方向相互之间的支撑和配合就无从谈起。面对日趋复杂的安全环境,如果我们西线战略经营的得当,就会大大的缓解来自东线的战略压力,如果相反的话,就有可能拖累东线战略。 整个地缘关系的发展也为我们经营西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大家都知道整个欧亚大陆的地理空间越来越小,联系越来越密切,包括经济技术的发展,思想的渗透,使得欧亚大陆地理障碍变得不是像过去那样不可逾越了,我们也能越来越多的感受到来自西面战略上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背景,对我们经营西向战略,进一步加强陆上和海上的战略协调提供了条件。我们可以充分的利用陆上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进行牢固的陆上战略依托。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要注意的。

第一,可以以更灵活的姿态处理美国和北约的关系。

第二,促进欧洲、俄罗斯、中国三角结构性的联系。由于这种条件的变化,就为中国加强与俄罗斯、欧盟的三角关系提供了更好的空间,既是有形的资源,也具有经济、外交和安全上的多重意义。如果我们采取更积极的对欧政策,对俄罗斯的政策,对我们来讲很有意义。 第三,有选择,但是积极的争取中间地带。现在我们随着实力的增强,我们更有条件经营这样的地区,通过我们的技术和经济上的合作,包括安全,我们都是具有更大的条件。 第四,地缘战略的潜力而言,要平衡中国地缘战略的布局,这是我们要强调的一点。中亚也好,中南半岛也好,应该是我们另外要关注的重点地区。很有可能这两个地区成为未来亚洲重要而敏感的地区,虽然这两个地区没有成为大国利益直接碰撞和争取的地方,这两个地区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把主要的想法汇报给大家,谢谢大家!

主持人 葛岳静:谢谢唐教授!唐教授在报告当中提出了基于中国位处西藏的思想,恰恰和刚才王家耀院士提出的中国四大板块的战略地缘制约力当中东北亚、南海形成了一个互补的关系,也恰恰印证了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用全方位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有一个全方位的思考。非常感谢唐教授。

下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杜德斌教授,他是我们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有请!

杜德斌: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地理学科中推动相关的研究,不仅有地缘政治,还有整个世界地理。我是长期从事世界地理研究的,尤其是侧重世界经济的研究。最近几年,我们可以挣钱了,我们可以更多的关注国家的一些战略问题,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教育部在我们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了一个战略研究基地,直接给刘延东写折子的,我们有一个直接通道可以通下去,可以考虑比较虚无缥渺的东西。

中国很多学者在研究地缘政治,地理学界有,军界也有,政府高层还没有引起重视。地缘政治学是一个邪恶的武器,就像原子弹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原子弹很邪恶,就不应该拥有原子弹,我们要研究地缘政治是基于我们的防卫。我今天谈的题目是中国崛起的空间张力和空间压力。

中国崛起有很多学者在研究,地理学怎么去研究?我觉得地理学有本质的很多优势可以去研究。大国崛起的空间张力和空间压力是一个基本的规律,这个不是针对中国,所谓的空间张力,大国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崛起,都意味着权力半径或者是利益半径的延伸和生存空间的拓展。这并不以为这我们一定要去扩张,但是时代不一样了,时代变化是经济、问题得扩张,取代土地战略,成为大国扩张的主要形式,这就是大国崛起过程中空间要膨胀,利益要膨胀,这是他的张力。后发大国的崛起通常会引起守城国家的反感,守城大国会动用资源,和周边国家结盟。大国的崛起过程就是不断向外推进的过程,其中需要不断克服外部阻力,

对外做工,消耗内能,内部张力有扩张的利益驱动,内部压力决定张力的成本。

我们不讲我们自己,这都是外国学者写的书,中国在南美的扩张,西半球的扩张,中国在非洲的所谓的新殖民扩张。这个是美国外交最近登的一篇文章,就是中国权力的地位。这些国外的学者都在研究中国的这个问题,空间扩张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于纳赛尔的国家有机理论,这个理论我就不讲了,国际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丛林法则,这个是没有办法的,我们即使不谈,别人也会这样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规律,不要去回避它,我们可以说的委婉一点,但是自己心里要明白,社会发展就是这个规律。

空间压力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于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他认为控制边缘地带控制欧亚大陆,控制欧亚大陆者控制世界命运。前苏联就是在美国包围的情况下给弄掉了。大国崛起的利益边界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利益边界会首先寻求突破,直到扩张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中国的繁荣总要有一个边界,他要把中国的边界锁定在哪里?中国崛起与战略前沿的外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首先是中国商业利益已经全球化了,这是以中国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直接投资是遍布全球,尤其是非洲。中国对商品的饥渴从石油到铜到牛奶,到粮食。金融势力触动美欧,这个我就不讲了。

中国战略前沿外推有必然性,我们的利益边界不是在中国的边界,要推到边界以外,通过和平发展实现和平崛起,是21世纪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需求。与外界开展贸易和经济往来,是中国崛起的必然条件,中国的全球化决定了中国的战略利益必须要随之全球化。换句话说就是中国战略前沿外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全球化的利益要求有全球化的海军与之相匹配,现代化的海军不仅能保护国家的领土,还能给远在海外打拼的商人提供安全感。 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来自区外的战略压力,任何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在别人的祝福声中实现的,中国崛起越猛烈,所遭受的外部战略压力就会越强烈。美国是外部战略压力最大的来源,美国对华战略攻击的选择有很多方面,不仅仅是限于军事手段,包括技术手段,舆论的丑化,经济上的打压,外交上的孤立和技术上的渗透等等。

我们看看美国战略资源的空间投放就知道了,我们从区域层面来看,这是美国经济资源的投放,都是对中国形成了包围。这是政治资源的投放,这是最近奥巴马访问亚洲几个国家形成了对中国的包围之势。还有军事资源的投放,所谓的C型包围的状态,这些都是环绕中国的。

美国围堵战略中的支点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一个是印度。美国新的支撑点选择的是印度。中国崛起与周边地缘挑战,我们目前面临着这样几个挑战。

第一,日本和韩国强化绑定美国。中国是日本和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繁荣离不开中国,但是两国在安全上离不开美国。安全诉求和经济诉求是相割裂的,日本和韩国两个文明纵深较浅,在前进道路上只能依附其他大国,两国在文化上已经被美国洗脑,丧失了自我,尤其是韩国。

第二,普遍存在的对华的疏离感。周边小国对华疏离感随中国繁荣强生而增加,这个现象甚至在中国唯一盟友巴基斯坦身上也有反应,值得警惕。金融危机以后,巴基斯坦总统提出希望中国能给他一百亿美元的融资,结果我们没给,令他们非常的失望。

第三,三个远区的民族,蒙古、朝鲜、越南曾经是的中华体内的成员,民族演化先后走上了与中国不同的道路,因此在民族心里上与中国是渐行渐远。

第四,印度可能出现对华战略误判。印度处于崛起的初级阶段,虽然它的GDP仅相当于中国四分之一,工业基础较弱,但是经常是高估自己,把中国作为衡量自己崛起的坐标,在短期内有西方支持,印度有可能再次出现战略误判。印度和中国同为多神宗教,有别于西方的一神宗教,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因此从远景来看,印度可能比西方更容易学会与中国和平共处。

第五,中亚极端伊斯兰势力的渗透。这个我就不讲了。

第六,衰落的俄罗斯回归西方。俄罗斯已经衰落,但是目前触底反弹。目前俄罗斯还没有摸索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俄罗斯有自然资源、科研人员、战略家等等,但是缺少经济学家,尤其是缺少经济管理人才。衰落的俄罗斯将缺乏足够的战略自信去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未来其民族心理上可能会寻求回归欧洲,实现战略西转,这将对中国安全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从长期趋势来看,俄罗斯将可能出现更多亲西方的领导人。

中国战略突破的地理方向。由于世界的非君子性和中国战略资源的稀缺性,中国利益空间的拓展只能走非均衡的发展道路,集中优势资源在主持效应较小,投资回报较高的地区率先实现战略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取得全局性的战略胜利。

符合这样的国家和地区全球面有:非洲、拉美、澳大利亚、欧洲和西亚,地区层面有巴基斯坦、中南半岛、蒙古和中亚。这是我们画的一张图,一个是帮助国家繁荣战略前沿的地区,包括非洲、澳洲,这是从全球层面来看的,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些国家。第二个层面是关乎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沿地区,这个主要是集中在周边地区。我们把四个相交的国家认为是最应该经营的。

地区层面传统上是一个陆权国家,面对美国的体系,在选择战略突破时,应该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陆权优势,在周边陆上国家寻求率先突破。冷战结束以后,这个星球上再也不存在一个国家敢于从陆地上供给中国,从纯粹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兼顾国家转变已经显得十分的必要。但是这个转变过程可能很长,应该坚持不懈。我们画了一张图,就是四个国家,实际上我们从目前来看,我们在这四个国家中还有很多失误的地方。比如说巴基斯坦,我们现在更多的是考虑战略安全,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经济联动,和经济融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发展经济。

巴基斯坦战略价值的再发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美国势力撤出阿富汗证据,必然受到巴基斯坦的影响和控制,由于中巴的关系,美国现在不可能放弃阿富汗,一定会把战争坚持到底。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分布情况,他们是融合在一起的,搅在一起的。美国学者认为巴基斯坦是美国赢得阿富汗战争的关键,需要把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捆绑在一起。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经济研究可以让巴有足够的经济实力陪伴美国,把阿富汗战争打下去,从而把美国锁定在阿富汗战场,以便延长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机遇期。

我特别强调一下中亚我们值得经营一个盲区就是塔吉克斯坦,中国的中亚战略非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是战略盲区,塔吉克斯坦位于中亚最南端,恶化程度比较低,海外性较弱,传说它的祖先为太阳神与一汉族姑娘结合而生。北京大学的一个教授说当两个民族的通婚率达到10%以上,他们的民族关系大致可以说是交好的。塔吉克族和汉族的通婚率比较高,虽然不是10%,达到了6.11%。

蒙古虽无关国家生存,但是关乎到我们国家的民族尊严,是从我们这儿分离出去的,它的资源很丰富,我们觉得在处理对蒙关系上,蒙古现在有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心理就是反华的心理,我们要对蒙古继续保持战略压力,关键时候要展示国家决断力,这是中国蒙古战略成功的一个关键。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 葛岳静:谢谢杜教授!刚才陆大道院士在报告当中引见德国的经验,提出了一个观点是发展要走向世界,面向世界。杜德斌教授的报告回应了这一点,杜教授作为中国世界地理的高端代表,十多年以前在全球区别论的研究上走在了前沿,引导着世界经济地位的研究,从国内走上了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研究,也期待着走入一个新世纪,走入一个新时代的时候,杜教授带着我们世界地理的这些同仁们,在面对着大国崛起的硬实力增加的同时,增强中国软势力的世界政治地理研究上多走一步。

下面有请环保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国冬梅高工演讲,他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周边国家环境问题与合作机制。

国冬梅:我是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博士是在地理所毕业的,大家都是我的老师。今天我简要的汇报一下我们做的一些工作的情况。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单位,是总理在2007年领导人峰会上提出来的,去年成立正局级的完全独立的事业单位,但是编制还是比较少,15人,已经明确这是暂时的,而且我们现在也看到了从10+1、10+3、10+6、10+8开始是落实我们战略的举措,开始的定位是面向区域,通过区域走向全球。

十七大在和平发展道路上讲了环保上要相互帮助,协力推进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也是一个战略性的转变,共同带有区别的责任一直以来的战略有所变化,之前我们一直接受援助,尤其是环保合作,现在我们也是在援助国外的一些国家。

我今天汇报的也是我们环保部开展的一个宏观战略内容的一部分,总体的研究思路当时想要识别一下我们跟周边国家环境的问题,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做“自然强度”。比如说水质,可能比国内任何河流的水质都要好,为什么还会产生纠纷呢?我们不能看自然环境问题到了什么程度,或者是环境质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来决定我们的举措,同时要考虑社会强度,我们所谓的多维的,从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来考虑。一个是现状,一个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最后决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今天简单的汇报一下我们到底有哪些环境问题,有哪些类型。简单来说,以介质为载体,毕竟产生纠纷的根源就是有没有跨国界的影响。比如说中俄、中哈、中潮和湄公河地区的跨境水污染的问题。东北亚地区的酸雨、沙尘暴等空气污染的问题,还有环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的问题,所有的这些问题就是一个流动的介质带来的跨国界的影响,从而导致跨国界的纠纷。

产品或者是废物贸易为载体的,这个大家也很清楚。俄罗斯谴责我们的就是生态问题,随着经济贸易区的建设,各方面的影响,还有废物的进出口造成的环境影响,这些问题都在成为外交中关注的一个问题。

资金流为载体的就是投资,中国必须要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这也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我们的投资带来的环境问题成为外方谴责我们的一个把柄,刚才有一个PPT说经济学家的刊物曾经有一个封面是中国是一个肮脏的巨龙,这也是他们对我们的一个评价。我们作为环保界,怎么样通过环境保护工作为整个国家的整体的核心利益服务。

全球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或者是双边化,这个还是很明显的。具体的特点我简单的总也了一下,环境问题比较复杂,跨国界的影响也是关系比较复杂的,有一些是直接的影响,有一些是间接的影响。周边环境问题目前还是日渐突出,而且以我们影响周边国家为主。双边化和区域化的问题,未来随着我国国内环境问题的逐步解决,区域和全球的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领域。

这个图不是特别清楚,我们也是梳理了,除了周边国家,包括整个世界各国我们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或者是这些国家对我们的一些环境诉求。周边国家从中俄开始,一个是水质的问题,另外一个是资源的问题,还有跨界保护区的问题。中日的酸雨、沙尘暴、海上漂浮垃圾的问题。中印目前还没有开展,但是毕竟还是一个大国,目前主要是气侯变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棕色云的问题。等等这些跟周边国家的问题还是比较纷繁复杂的。

我做了一个梳理,比如说以环境建设为载体的,还有相关国家和地区,大家可以看得出来周边国家的肯定是以环境建设为载体为主,从影响关系来讲是一对多,一对一,或者是多对多。我们国家的整个战略要通过双边的渠道来解决,一对多比较复杂,多对多更复杂,很容易处于被动的状态。目前的合作机制有一些是双边为主,区域合作成果比较少,我们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给大家重点汇报的就是中俄的环保机制,这是松花江事件以后引起的,也是我们环境合作的转折点。以前通过项目我们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引进别人的技术,或者

是努力引进。但是从松花江事件以后,我们的重点就是解决跨界纠纷,其中的机制有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的机制,有环保分委会,就是部长级的机制,在部长级的机制下面又设了四个工作组,又设了专家组,这些都是司局级以上的合作机制。

重点关注的内容有跨界水水质,保护和检测,还有一个是保护区的建设,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当然现在没有操作到这一步,另外一个是现期的交换,突发事件的应急等等。同时还有一个中俄跨界水联委员会的机制。目前合作比较顺畅,相对比较成熟。大家知道吉林曾经发大水引起的化学品桶的事件,要是在之前会引起很大的影响,这次处理的比较妥当,大家建立起来一了互信。我们的部长在曾经被污染的城市召开了两国部长级的会议。

和哈萨克斯坦在十几年前就有了合作水的机制,近几年他们的诉求不断的提高,领导人也很关注,一年之内谈完了跨界水的水质协定,这也是首次派副部长级直接参与谈判。跟周国家都是从双边环保合作开始,有跨界水,还有其他的延伸。区域的合作机制主要是酸雨的机制推动的比较快,我不久一一了了,现在这个机制不断的增加,作为国际合作的部门都难以承担。我们中心成立的一个初衷也是想在这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撑。

开展环境合作的目的,着眼于双方的环境利益,我们环保部的领导曾经说过环保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旨在解决跨界冲突。这个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家也很清楚。第二个是跟其他利益的博弈,外交政治经贸的利益,我们的体会永远是最核心的,最优先的,环保永远是被平衡掉的利益。我们也理解整个国家利益的统筹,水质的改善对我们国家和我们周边的国家都有好处,水质的保护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我们作为环保部门也充分的意识到实际上我们的环境保护很有利于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经济优化增长,作为我们搞政策研究的是力推的。环保产业方面,这个是我们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

随着环保问题和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的一体化,我们的环保产业的合作是作为环保部门主推的,真正维护别的国家对我们国家环境影响的这部分相对比较少,大家也都很清楚。 优先领域的识别试图在做,自然强度、社会强度、风险这几个考虑了以后才能决定我们采取的措施。压力状态影响相应的框架,我们想做一个打分,这个大家可以看出来我们的质量标准还有是影响程度,包括风险是自然强度的内容。社会强度的内容比较多,外交政策、合作利益的博弈,国际的关注度,包括国内的关注度。松花江事件以后,包括周边省份的认识是要出事,不出事没有人关注,这种思想也在起作用。

我们作为开展周边国家环保合作,难点也很多,怎么样平衡好这些利益是我们最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但是目前初步识别出来优先的领域,大家一目了然。首先是跨界水的问题,中俄、中哈基本解决以后,还有湄公领域的问题。二是长程越界空气污染的问题。三是贸易投资引发的环境问题和海洋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国内举措,包括预测投资指南也在做。四是亚洲棕色云和灰霾的一些问题。五是危险废物的转移。六是全球环境问题的区域化和双边化的问题,这也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 我主要汇报这些,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主持人 葛岳静:谢谢国冬梅女士!她介绍的内容和她们中心做的研究非常有意义,也非常重要。她刚才带着感情提到了在很多合作谈判的平台上,环保的利益往往会被别的利益给平衡掉,但是你要相信,在这样一个研讨会,在多学科交叉的论坛上,我相信与会的代表们会对这个问题的高度很重视,谢谢!

主持人 葛岳静:今天上午的压轴戏交给陈军总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原主任和高工陈军教授在组织这个会议上动了很多的心思,本来要求他做一个主报告,但是他很谦虚。让我们欢迎陈军教授!

陈军:我想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面,外交部是怎么应用它做边界定界的。刚才欧阳司长讲到过去20年是我们国家解决陆地边界难题第二个高峰期。外交部在90年代中期就考虑这个问题。我们在这里面主要做了这几方面的研究,一个是在跨界主张的模拟,一个是落地的优化,一个是变化的检测。主要是构建数字化的定界方法。我们很多工作在外交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有一些外交的专家出主意,我们处理。

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陆地边界的划界,把所有的对象整合,做成卡片,点到186C,所有的资料就出来了,用于谈判。比如说第一次是1996年,我们拿着一个计算机,在给越南人讲我们的谈判主张怎么样。第二轮谈判,越南人也拿着一个计算机来,他觉得这是政治斗争,所以以后完全演变成这种方式。陈宏兵处长刚才讲由于我们有了高技术,所以我们才对付了越南人的人海战术,整个的谈判有理有节。

划界的时候是把这个东西表示在图上面,这是在地图上定界。勘界是什么意思呢?落实到实际上去。对中越这一地区有很多的困难,首先地形复杂,其次有地雷,你不可能漫山遍野的去跑,我们做了系统,在这个上面,先在上面优选方案,界碑埋在哪里,再请工兵扫雷,再到实地修路,再把界碑做在上面,然后用GPS精准测定。越南还死了好几个人,我们是无疑伤亡,最危险的一次是我们有一个副组长累了一屁股坐下去,扫过雷的,一摸原来有一颗地雷,没有爆炸。

当年有一个界碑820在这个地方,但是老地图有一点问题,不够精细,这个小山包没有,越南跟我们扯皮,觉得他们吃亏了。按照共同记录和法律条约都是按照我们这一方为主张线的,这样我们就采用地域性来说明。他要走的这个界碑在这里,从这个小山包延到这里再走,但是越南非要扯到这里,我们用三维的地理性技术给他解释,他那样是不合理的,这是一个巴掌大的地方,他也跟我们拉扯大概有20、30平米的范围。如果我们没有这种手段你是没有办法说理的。我有一套科学说理的方式,越南人不得不承认,按照我们的方式最后确定界碑在这个地方,我们精确的测定坐标,哪怕是山崩地裂以后,这个界碑照样可以恢复。

我们直装配到12个勘界小组,省区外办、外交部联勘专家组等。这个小组的办公条件很差,这是在野外,这是我们谈判现场,这是外交部的专家组,整个变成了一种工具。 在这个基础上,外交部觉得我要把整个边界做起来,所以启动了一个项目,把14条边界的划界、定界、勘界有关的数据都做到系统里面。当时这件事得到了国务委员唐家璇同志的批示,他说以利于维护我国的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目标就是把22000公里长的陆地边界都给做了,数字化集成,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七个硬系统。这项工作是把历史上建国六十年来积累的全部资料系统化整合处理,构成了边界附图,边界多媒体,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库。

比如说边界附图,这是条约附图,双方在上面划完了以后签字盖章的图,我们把边界全部的做进去了,除了两项没有定界的以外,数据量大概有4478幅,195个GB,这个就是一部分的数据情况。

边界谈判的划界有很多多媒体的数据,包括界碑、录像、高层的坐标等,包括73000个文件。我们在边界上面把全球数据信息输入进去了,这个不光是5公里或者是10公里的带宽。另外做了全国的10米的还有局部地区1米的,一些重点地区0.6米的,只要有资料全部做进去。另外做了一部分专题的数据,包括口岸,包括跨界审议。整合成应用数据库,这是最后做完系统的一个总的界面。类似于你看这是四条边界,三个交界点,你进去就可以找到你所要的东西,外交部的特点跟我们不一样,人员流动比较大,过几天处长到国外去要住几年,有这个要求,提升也比较快,流动也比较快。我们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把边界专家的所有知识固化到一个系统里面去,变成了一个数字化的边界和数字化的边界库,做了四年,最近刚刚结束。这个项目是今年的10月21号通过验收,包括王家耀院士也参加了这个会议。我们在这件事上还是走在国际的前列。

我当年申请国家青年基金的时候在这方面没有文章,因为外交部不让写文章,我能拿到这个基金,跟基金委对我的认可有关系。说明基金委一直对外交部这方面的工作非常支持。 经过15年的工作,外交部促成了我们从模拟向数字化的方式转变,从划界、勘界、联检都数字化了,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国际上也是独树一帜的,做国际研究最权威的大学是Durham大学。但是我们说为什么要有这个研讨会呢?我们不能光考虑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的边界,也不仅仅要考虑划界、边界、勘界和联防,你还要考虑到跨几百至上千公里的边境。我们少数民族基本上都分布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大家讲的跟周边国家的联系,你怎么结合这个提供有用的信息呢?我们看联合国现在正在做一个维核行动,联合国最近一直在组织讨论做全球地理信息管理,今年5月份在纽约开了一次会,下一次在韩国开。现在就是把所有全球的数据收集齐,通过联合国的成员国,甚至是包括一些热点地区的,在联合国研究维核行动的时候,在联合国安理会开会的时候,用地理信息讨论这个问题。设想将来联合国的维核部队可以实时的传递到维核行动部,可以传输给地面部队。 我跟外交部领导汇报,我说联合国要做这个事,我们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们势必要干这个事。我们想今后的努力方向,我以前的想法是研究范畴要从传统的定界、军事安全扩展为促进周边经济发展和防范。重建尺度要从条带到广袤的边境地区,从静态发展到动态检测。我以前提出要两个方面做下去,一个是陆地过节精准化管理,一个是周边地缘风险的研究。

像加拿大和美国,这个边界用的是影像地图来表示,我们是用1:5万线划地图表示,我们要采用精准化的管理。美国现在在做所谓的边境上的传感器网络,甚至是包括三维建模,我们怎么引入这种新的手段,提高我们边界信息获取的能力。有一个很具体的事情,我们现在要把我们的数据库从边界地带扩展到整个的边境地区,这需要收集、获取高分辨率影像,高分辨率信息、资料环境信息、社会经济信息、风险等级信息等。好在现在有几个主管部门都很支持,包括科技,科技部对这些工作很支持,包括总参和国家测绘局过去也做了很多工作。

我们到底石油资源分布在哪里,我们的管线在哪里,好多东西分散在各个部门,将来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一旦国家有事,在重大问题研究的时候可以拿出可靠的依据。最近科技部启动了一个项目,是由我本人负责的,做全球地表覆盖制图,做全球30米的地标覆盖整体数据,这是中国第一次,也是全球第一次。我们要加强变化监测,我们不光要知道现状,还要知道经常发生哪些变化,包括做基于影像的边界变化。

加强定量分析,空间模拟。我们有一个想法,将来是不是可以做一些周边地缘风险评估与预警研究。我们把周边按地缘风险设计出一组核心的因子或者是要素,我设计一套指标体系,然后我们研究风险评估和模拟的模型。针对情况的不断变化和最新的信息做周边稳定状况的分析,动乱热点的分析预测,包括吉尔吉斯斯坦有什么情况,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为我们国家的周边政策评估做基础。

听完这次院士、领导、专家的讲话以后,我们要好好的做总结,提出新的想法,争取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甚至将来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共同推动一些具体的事情,争取3-5年,10-8年的时间把我们国家周边地形的研究提出新的想法。谢谢各位!

III

主持人 杨胜天: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天上午咱们针对周边地缘环境整体的框架进行了分析,从我们地理的角度上我们知道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今天下午我们两点到三点四十五分的专题将对我们桌边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安全上面做一番解读。下面有亲中国矿业大学汪元甲教授做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应的主题演讲。

汪元甲: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来参加这次会议,今天上午听了很多专家、领导的报告感到收获很大。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全球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我从定量分析角度来讲一下我们开展这方面研究的必要性和背景。我汇报一下背景和意义。 大家知道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地大物博,但是还有一句话是人口众多,我们人均占有量是非常小的。我们国家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人均原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只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1%、11.3%和3.78%。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已经高达60%,这是非常危险的。石油依存度达到了55%,铁矿石我们和澳大利亚已经闹到了外交层面了,69%,还有就是铜达到了71%,铝达到了80%。

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进入到了快车道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矿产资源的需求量非常非常的大,而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后面的矿产资源存量增长速度已经滞后于消耗速度,对经济社会的支持力度正呈现下降的趋势。根据我们好多分析表明,未来20-30年的绝对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石油据估计到2020,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4.5%,我们各位专家都非常清楚,我们国家45种矿产资源对经济的保证程度可以保证的只有23种,不能保证的包括石油、天然气、铜等等。

我们国家有很多的矿产,很多的矿产普遍存在着资源短缺的危机,这个图表明我们大中型矿产没有资源了,我们要走出去,否则的话要出现下岗,要出现社会动荡。这张图上红色的部分是我们国家严重短缺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国外的矿产资源。战略性矿产我们定义为国民经济必须的,在国内没有找到或者是没有足够的产量的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会给经济发展和社会造成很大损失的,现在和将来的需求40%需要进口满足的矿产。比如说石油、铜等等。第二类是国防需要的,供应短缺会给国防造成严重较大冲击的矿产,比如说石油,包括稀土等等。

从世界范围来讲,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可以自给自足,我们有一个数据,在全球40种主要矿产的地理分布中,有13种矿产,四分之三的储量集中在三个国家,23种矿产资源四分之三的储量集中在五个国家。另外一方面,最近几年讨论国家安全,非传统国家安全把资源安全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矿产资源的安全关乎国家的安全,这个大家都能感觉到。

几百年以来,有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世界上大的战争都是由于争夺矿产资源造成的,对矿产资源的争夺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将是国际建冲突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矿产资源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争的胜负。矿产资的实力是综合过来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没有粮食,国民无法生存,而矿产资源短缺就依法实现工业化。最近李克强好多讲话里面都强调了这个问题,矿产资源我们对外依存度太高了。这里有一个句话,1832年的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大英帝国维护殖民体系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保证我们能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并防止这些资源被对我们有敌意国家所控制。无论是从我们国计民生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可以在资源外交注重科学性、时效性和谈判的主动权。

下面我汇报一下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和潜力。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已经做了一些粗浅的,或者是原生态的探索,因为当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但是我们感到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有数据的支持,我从这个例子说明我们做这方面的研究,深入的探讨是非常必要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说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一个是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我们现在国内要做资源走出去,我们确定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必须要把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搞清楚,这是第一。第二,我们怎么对矿产资源安全进行评价。第三,对矿产资源的安全怎么预警。第四,矿产资源的储备量怎么确定。第五,位置在什么地方。

下面我谈一下粗浅的我们已有的研究。当时的研究主要是国家社会基金支持的项目,我们在这方面很有文章可做。这是我们当时的研究成果,我们要建立一些信息系统,有了这些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里面比如说石油,才可以了解这个石油的情况。同时我们要进行分析的时候还要了解主要国家和世界的消费量,还有一个是剩余的存量是多少,这些数据都是比较粗的,但是这个分析是非常必要。这是我们国家石油情况,这些数据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今天我们上午提出来了我们国家要节省矿产资源,我们要研究在什么地方有多少矿产资源。还有一个问题是运输的问题,运输是一个大问题,我们专门研究了运输通道的安全性,在这些方面可以做很多的工作,我们把中国石油的关键点搞出来了,进行评价,进行风险分析。

在这个基础上,当时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矿产资源安全空间数据库,同时开发了评价与分析系统。我们根据矿产资源的安全,对石油做了一些评价,建了一些模型。这个就是我们当时建的一个系统,现在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当时还是比较不错的。包括边界分析,空间分析等等。这个是我们系统运行的总界面,我们有一些评价指标,主要是针对我们国家的安全进行评价,包括适用的情况等等。

以石油运输为例,我们分析了五条运输路线。比如是中东到中国、西非到中国、南美洲到中国、俄罗斯到中国、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我们建了一些指标体系,这些都是可以定量的,可以定性的指标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比如说当时中国科协院、地理研究所等都制了一些表格,对此进行了评价。这是定量的指标,今后来源的资源情况,运输的情况等。我们做了一个评价,当时的评价是这样的。因为这个评价是动态的,我后面要讲到一旦风吹草动,一旦中亚搞革命了,就要重新评价了,要在系统支持下提供一种预警方案。所以这说明了我们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这是卤虾,这是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做的更细一点,这个路线运过来以后各个关口的安全性怎么样,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这样我可以建立一个模型,我觉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还讨论了矿产资源安全预警的问题,安全预警是不安全的,不但安全了,我们告诉你怎么样有风险,我们构建了安全的模型。我们以石油为例,研究了矿产存量的模型,我们知道国内搞矿产资源储备,以后也可能在海外储备,怎么进行储备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储备条件、运输条件、与港口、管线的距离等等。储备以后,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区划分,这是我们储备的情况。

我们国家好多矿产都有很多的功能,需要我们协调以后,矿产系统走出去,向国外开发矿产资源,我们叫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在这里有一个激励的选择问题,跟空间有关系,跟时间有关系。我们利用动态的博弈网络技术,对我国石油运输路线在马六甲海峡出现危机后的选择进行了排序。

下一步,我们在这个里面要做一些工作,所能做的工作也很多。今天上午陈部长讲的我觉得非常的必要,形成可用于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供应数据查询,综合分析,形势研判,方案模拟和协调指挥的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跨部门、跨地域的空间数据交换,地理信息服务聚合,空间方案交流,空间意见表达,决策方案确定。

我们前面做的还是很粗糙的,还是做了一些探索,深入下去还有很多的工作。我假如说要进口矿产资源,要从什么地方进口?第二个就是说选址的优化,第三个是运输线路的问题,比如说石油管道好多的运输线路怎么来,要提出运输线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要进行安全预案。比如说碳排放的问题,还有新能源的问题,我们要考虑这个因素。利用这个模型,能够针对突发事件,假如说一旦发生了革命,要建立一个快速高效的矿产资源供应预警,同时我们要建立一个矿产资源供应储备资源。这就是我们设想的一些框架,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杨胜天:谢谢汪教授,他从国际国内的矿产资源的使用以及数据的管理上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案。在资源上面,还有另外一个资源问题,在我们国家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和开发上也是提的比较高的,就是我们的水资源。下面有请水利部国际合作处张长春先生做报告。

张长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到这儿来主要是学习,学习一下地缘环境的知识。我们做的相对单一一些,主要是做一些跨界河流和跨界水方面的问题,我把这方面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简单的从几个方面讲一下:第一,我国国际河流分布情况。第二,我国国际河流特点。第三,合作的情况。

我们建立了一个中国国际河流管理信息系统,我们国家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三大块:第一块在东北,第二块在西北,第三块在西南。我们对中国的河流进行了一些梳理,像黑龙江流域很大,这是一个自然的流域边界。加上了行政边界以后,就出现了跨界的问题,我们把这一系列的问题和边界联系的非常紧密,因为有了界,使我们研究国际河流问题和一般的国内的河流问题出现了一条界限,这条界限使问题变得非常的复杂,而且问题也变的非常多。我们做了一些基本情况、信息查询、三维的建模等。我们的国家河流的特点个是涉及的国家比较多,分布的范围比较广。我们国家的水利资源很丰富,水利资源大概是2.83亿千瓦,在水能资源上,我国的量里面占了将近40%,这是我国水资源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国家的河流主要是处在上游,从国外流到我们国家的水量只有200多亿,我们国家的水资源量是28000亿。河的演变比较剧烈,河岸坍塌的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有7000的公里,但是有很多很复杂的问题。我们国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在国际跨界水这一块大概占了8%,像水能资源占了7%。 第二,我国国际河流合作的情况。中亚地区的水资源非常的短缺,所以它对水的需求和诉求也是比较大的,为了应对周边的这些问题,我们国家建立了一些很有效的双边合作机制,像中俄、中朝、中蒙、中印、中哈等一系列的合作机制,每一个合作机制下面都有一系列的合作内容。有一些还牵扯到一些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从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从综合利用到水文报讯、自然灾害等等很多问题。

我们在近期开展了很多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跨界河流水资源安全和基于遥感的水资源评价等工作。周边这些国家对我们国家水资源的一些合作和一些诉求很多,这些地方一个是环境比较艰巨,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低,和我们内河相比,研究成果是低的。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情况很多地方是没有占网的,我们通过一些遥感技术和其他的技术进行水资源的评价和研究,这些地方虽然说储备量比较丰富,再加上对境外的水资源状况有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们有我们的需求及但是相互之间的信息和数据的共享都也一些问题,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渠道收集一些境外的信息。

地表水的研究相对来讲成果高一些,跨界水的问题更为突出。跨界海水层一般有四大类,假设说这些是边界,我们国家目前对跨界水的研究做了一些工作,对全球的跨界海水层划了318处,主要还是跨研究的,当时海水层和边界有关联的,通过这个开发利用,和边界层有水利联系,也许会吸收这些地方的水体等等,这方面我们几乎是很少涉猎的。目前我们国家大概是八个跨界海水层。在黑龙江这儿有一个,黑龙江中游盆地再到哈巴这一块有一个,伊犁河平原也有一个。实际上还有好多的种类没有涉猎,研究的层面也是很粗的。海水层的一系列的基本数据实际上是非常缺乏的,做的很不深入,包括一些边界,实际上都还有很多的问题。跨界的海水层现在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我们国家在东北黑龙江三江平原的开发利用现在很多是在引地下水灌溉,肯定会有一些问题,因为这是一个跨界海水层,所以说实际上是跨了边界的。

我们国家目前初步就是八块跨界海水层,面积比较少,一共是20多万平方,在一百米深的深层的跨界海水层做的工作是更少的。我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汇报,谢谢各位!

主持人 杨胜天:谢谢张先生!有关水资源的问题的影响,不仅是影响到生产生活,同时也影响到农业生产,包括我们现在在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的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下面还有一个复杂的问题,有请吉林大学陈教授演讲中国边境及境外临区地质环境信息管理与安全性评价。

陈圣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

首先我们看必要性,从地质的角度来说,地质资源的环境信息保证了我们国家地质资源安全,刚才前面汪教授已经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保证地质资源安全也是为了保证我们国家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解决边境地质灾害环境争端和边境内地质环境安全预警的科学依据。有关边境地区基础地质问题也是为了把握安全和谈判的需要。

地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我们国家对油气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我们在竞合量比例可以看出来,从2007-2010年比例越来越大,最高可以达到60%多。从我们整个的产地来看,主要是通过马六甲路线在海洋上运输到我们境内。比如说沿海地带和南边,像北纬30度、西亚这个地区和我们对应的西藏等等都是从油气资源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地区。在这方面相对应的地质的研究这是一些基础的信息,我们应该在后面维护国家资源安全的角度上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如果不从海上进口石油,从陆上,比如说我们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修了原油管道,中国的大庆还有新疆修的石油管道,这是一方面,从地质安全的角度,我们怎么样不舍近求远,尽可能利用周边的环境。地质灾害主要是和地质相关的灾害,比如说地震、火山、泥石流等等。在边境地地质灾害的调查和评价,或者是基础信息的调整,边境地质灾害环境争端和边境内抵制环境安全的预警。我们国内边境地区发生地震火灾对境外有什么影响,这也是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这是我们国内泥石流、地震火山的分布。

前一阵子科技部包括温总理批示了由国家地震局在长白山火山开展研究,它是一个休眠的死火山,近期有可能会喷发,一个韩国的学者提出了一个证据,如果火山爆发,在周围有什么影响,或者是说解决相关的环境争端等等,我们加强了这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有由泥石流发生的灾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在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是高发。再有就是地震,我们国家主要是围绕在两个地震带分布的范围内,一个是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带,还有一个是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青藏高原地区。这两个地震带在我们的边境线附近,就是国内发生地震对国外的风险评价或者是在国外发生地震对国内的预警机制有必要开展工作。

水环境这一块专家已经介绍过了,我们学校曾经做了今年化工厂爆炸以后对松花江流域的影响,还有今年洪水七千多个化学桶在水上漂流的事件。在2000年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形成了堰塞湖,下游的印度对这方面就非常关注,如果这个水量一下子下去了以后,会对下游造成什么影响,有可能在这方面有必要进行评价。

国防和国际工程建设的地质基础,机场、公路、防务设施的工程地质基础。工程的基础是什么样的呢?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方面的延续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对方建立的基地相关的安全性是什么样的呢?对我们在边境或者是在边境下面谈判很重要。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地表的状况,地形的起伏,地下没有界限,我们地层延续到对方是什么状态,到了对方又是什么状态,最重要的是我们关心矿产。

最重要的就是海洋,上午王院士也介绍了有关我们在岭海有200海里的大陆架,怎么样制订这个界限,大陆架是埋藏在海水下面的,这个界限是我们地质工作研究的内容。我们要知道大陆架怎么分布,怎么延伸,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大陆架的范围之内,我们的油气资源是

怎么分布的。比如说我们在临时修建的机场,当然这是一个战略需要,在这一块我们引起了国际的关注。我们现在修高铁,向东南亚国家在修,在修高铁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简单的从这三个方面来汇报一下有必要从地质资源和地质环境,还有地质工程基础的角度来加强边境地区基础地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治理。

研究的现状,美国发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的背后除了其他的政治因素以外,更多的是关注战略资源,比如说伊拉克的石油,阿富汗的稀土,阿富汗的有色金属总价值有10万亿美元。美国在占领阿富汗以后,专门针对阿富汗地区开展了高光谱飞行,飞行的目标就是评判阿富汗矿产资源的潜力到底在哪儿,在什么地方有矿产。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有一个世界第三大铜矿带,还有一个第五大的铁矿带。阿富汗是世界矿业的又一个中心。

我们在新疆对应的地方通过遥感也简单的做了一些工作,刚才我说了油气资源,伊拉克的油气指数是115,我们只有17,他比我们高的多。蒙古与我们相邻,它有80多种矿产,这个铜矿已经列入到了世界十大铜矿之一,是亚洲之首,他们是美国勘探公司控股。它还有很多的多金属的成矿带,比如说和我们国家内蒙相邻的铜矿带非常大。我们在这个边境谈判和边贸谈判的时候要考虑到背景。东海大陆架继续延伸的情况,其实专家讲了地下水含水层,另外就是含油层,我们在开采的时候,油气是动态的,谁先开了谁先受益,我们怎么样评价在地下的分布呢?这也是地质学家考虑的问题,在边境谈判协议中间有相关的地质背景知识的支持。

中国的南海被称为是第二个波斯湾,目前还没有一个中国的油井,上面是马来西亚的钻井平台,下面是越南的,雇佣了俄罗斯的钻井平台在开采。我们中国现在也加紧在这个地区做一些地质勘察。我们学校围绕着长白山地区也做了有关长白山火山,长白山环境的一些相关的研究。

2005年吉林吉化化工厂爆炸以后,我们做的一些水环境的相关评价。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如何借助3S技术,通过对国家边境及其境外邻区地质资源环境信息的采集、处理、管一和分析,保障国家地质资源安全,经济持续发展,以及工程建设。我们整理和处理地质资源的环境信息,作为一种基础的信息,因为我们境外做的工作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借助遥感的角度提取基础的地质信息,比如说岩心、地质、构造、矿产等等,可以满足我们国防和外交相关的需要。

开发相应的专业分析模块,评价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全风险,比如说长白山天池的火山爆发的话,对境内境外有什么影响。还有泥石流、河流发生灾害后的影响。我们吉林大学有相关的专业,我们建设有东北亚研究院,还有东北亚地区研究的教育中心和矿产资源研究院,东北亚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学中心。我们引进了传感计划。 研究的基础,我们去过青藏高原,中国的华南等等地区,我本人去过很多的地方。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和俄罗斯、盟国、缅甸、老挝、朝鲜、南韩和日本开展研究,地质矿产是没有界限的,我们基于东海和南海的调查,从地球物理探测海洋下的大陆架的分布。在克鲁伦河上,我们通过遥感的方式评价资源的分布,在境外相邻地区怎么样的分布。我们当时关注了俄罗斯的油矿,还有蒙古的多金属矿产和我们国内的矿产评价,同时我们在长白山地区,因为朝鲜地区有大型的铜矿,到了我们长白山地区,因为长白山上面盖了厚厚的一层雪,下面有没有矿还没有探测出来。这个是美国地质局做的,美国地质调查组投资,专门做东北亚地区的地质基础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和他们一起做的是这一块,主要是做东北,他联合了俄罗斯、蒙古、朝鲜和日本。这是渤海湾,到松辽盆地,这是辽宁半岛。这些点都是矿产,都是他所掌握的信息。我们手上有一些资料,但是前期国家没有这种投资专门做境外的评价和比较。

2007年我们做了蒙古油矿的资源调查,还有刚才我前面说的长白山地区做一些多边、双

边的国际合作交流,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是老挝的钾肥矿区。我们在相关的软件、遥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建设等等做了一些相关的积累。边海、边疆地质资源环境信息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这种基础信息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安全非常的有意义,我们可以借助3S技术来提供有效性,来满足我们的需要,谢谢大家!

主持人 杨胜天:谢谢陈教授!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是涉及到资源问题,矿产资源一旦开发,对它的分布区域的了解,对一个区域的安定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把我们的视野资源与环境转向社经济,下面请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做边境社会经济安全与风险评价。

周尚意: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我谨代表北京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就中国周边经济安全评价的方面做一个内部的专题汇报。这是一个大题目,我们今天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讲其中的空间信息技术应该说学科的属性属于规范地缘政治学的分析立场。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上午各位专家说到了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实际上分为实证地缘政治学、规范地缘政治学和实践地缘政治学。他们所做的分析基本上都是基于事实的归纳和总结,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实证的研究学。

我做的陈述基本上归为规范地缘政治学,回答我们要追求什么格局,关注的是国家的一个政治价值的判断。有的学者讲到了国际战略,包括资源战略,是属于实践地缘政治学,今天很多教授都谈到了国际战略,因此我们把它归为叫实践地缘政治学。云南师大的骆教授会谈到博弈论,也属于这个领域。

既然是规范地缘政治学,我们基本上就不太侧重探讨我们怎么分更合理,我们就讲道理。现在从国家利益上来说,基本上是不太讲理的。国家的有机体要发展就需要资源,要资源就要把手伸出去要资源。实际上我们有民族利益在里面,所以我们站在国家民族利益的基础上考虑别人的安全。

首先我们说什么叫资源社会安全?可以分解成三个方面。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我们把经济增长分解的再具体一些,国民财富的增加,国民财富的增加既有实物的增加,又有绿色财富的增加。在社会的目标上,我们追求的是社会追求矛盾的减少,在文化的目标上,我们追求的是文化多元的健康。今天上午基本上没有人提到文化,一个国家的文化资源,软势力最后应该是能够定量化的分析,我们拥有多种多样的语言资源,更多未来对于我们软势力的增加是非常有用的,拿一个美国电影《风雨者》,讲的是太平洋战争,当时都明码通讯了,他们说什么日本人都能听懂,最后美国人找到了一个印第安小的部落,用他们的话来说,保证了这个通讯员,就可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传统的评价方法,比如说按照刚才说的三个模块,经济、社会和文化,我们可以在每个文化下设二、三、四级指标。我们列出来模块下面的指标,觉得这个不是我们地理学来说的,也不是我今天的报告要做的。我今天要做的报告不是代表经济学家做的一个经济系统的分析,代表社会学家做一个社会系统的分析,我们就想通过地理学院的长处提出一个新的经济社会安全的评价思路。地理学和其他学科有区别的视角是什么呢?由于有空间距离和空间尺度,使得不管是自然事物还是人文事物都具有区别,我们都是人,但是我们的尺度不一样,我们都是区域,但是尺度不一样。比如都是国家,我是一个大国,你是一个小国,800万平方公里以上国土资源就满分了,因为800万就意味着你的结构是完整的。100万可能就有一项重要的矿产资源,再小的话可能是什么都没有,通过国土的尺度就把国家的资源系统定下来了。 我们俩是邻居,我们有一米的距离,有一千米的距离,这个时候我们相互作用的就不一样了,折合到经济上就是运输的成本,社会空间的作用性,我们要把所有的评价加入到空间分析当中去。我们会谈国土资源,谈文化资源。

三大评价模块:领土财富的面积与形态。从国家利益出发点来说,国家利益发展需要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v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