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概论

更新时间:2024-03-03 23: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项选择题

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3、教育对象的向师性要求教师从育人的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4、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代际关系、朋友关系和(代际—朋友关系) 5、确立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性原则的依据是道德的(他律性) 6、孔子“有教无类”的观点体现了他重要的教育理想(教育公平)

7、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应当做到严而有理、言而有度、严而有方以及(严而有恒) 8、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目的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9、大学精神的精髓和内核包括学术自由的精神、独立自治的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以及(理性批判精神)

10、教师之间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的显著特点是(相互间愿意、敢于、善于提出问题)

1、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2、道德是从实践—精神上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之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 4、教师劳动最具影响力的手段是(言传身教)

5、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 6、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 8、比较符合师生关系实际的是师生之间关系模式是(代际—朋友关系模式) 9、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不存在价值序列的轻重与优劣。

10、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主要生活来源) 《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有教无类)

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教育家是(梅贻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常被用来生动比喻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马克思) 8、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 (培养师德行)

9、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原则有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 的主体。

2.倡导并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民教育家是陶行知 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善恶

视在思想品德上自我省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的是孔子

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目的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 1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__

1

道德的含义: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以善恶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依靠社会的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一般本质:道德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的性质;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3.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4.道德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5.道德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道德的特殊本质: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1.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方式它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非制度化规范,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2.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道德是人在自身需要推动下创造的一种特殊文化规范。道德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又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因此,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念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主要规范: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尽职尽责,奉献社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竞争,友好协作;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教育劳动创造性体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要求教育具有创造性,体现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师德修养的五个环节:提高师德认识、陶冶师德情感、磨练师德意志、坚定师德信念、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治学严谨;配合协作,优势互补;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要求。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

2

索教书育人的规律。为人师表原则: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效法的楷模。它是由教育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决定的;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这是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教师生产的产品具有社会性,因此,教师的行为对整个社会道德地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要求:坚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育公正原则: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是社会公正总体原则的要求,教育公正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够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公正主要表现为对学生有较强的凝聚力、较高的号召力和较大的影响力;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师生关系是学校地或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要人际关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正确师生关系地规范,而教育公正原则是体现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重要保证。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要求:坚持真理,办事公道,一视同仁。

道德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④当然,道德又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突出表现为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

大学精神的内涵: 学术自由精神、独立自治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

简答题(共4道,每小题10分,40分) 1、 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3、 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的必要性及其道德要求 4、 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教师应如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集体中竞争关系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道德修养中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如何?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性是一种必要的恶”? 2、职业道德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要把“教育公正原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 4、师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

3、教师应该如何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 1、在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有哪些? 2、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真实的集体”的思想? 3、高校教师科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是什么?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哪些?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体协作关系”?

4、高校教师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

2、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3、什么是教师集体中的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4、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 我国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 如何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建立和弘扬大学精神对师德修养的意义是什么? 师德修养的过程如何?

如何理解教育劳动的创造性?

1、 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 3、 新时期师德修养要做到哪三个结合? 5、 如何理解“发展性团结协作关系”?

理解“为人民服务”这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原则:①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②体现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体现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①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文明竞争,友好协作。⑤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师生关系体系:是根据师生关系实际发生的内容按其主要特点形成的一个相互关系、相互渗透的系统。其层次是:①伦理关系(最高层次); ②管理关系(核心,第二层次);③心理关系(重点,第三层次);④法律关系(条件,第三层次);⑤人际关系(基础,第四层次)。从伦理学视角看,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可以分为师生代际关系模式、师生朋友关系模式及师生代际-朋友关系模式(比较符合师生关系的实际)。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①引导性原则。②内化性原则。③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④差异性原则。⑤连贯性原则。

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要学而不厌,锐意进取)、提

4

高教育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把握教材能力、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注重全面教学改革(确定主动性教学的价值追求、建立整体性教学目标模式、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系统)、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二、 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做好高校或中专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调节

2、 试述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学术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 3、 试述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试论教师职业道德中教育公正原则确立的依据和基本要求。 试论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1、你认为高校教师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道德偏向?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自律与他律的关系如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如何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试阐述之。

2、当前在高校一定程度存在的学风不正、学术腐败有哪些表现?你认为应该如何消除这些问题?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把握这一特点对广大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试简述之。 1、试论建设和弘扬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如何?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是什么? 1、如何理解教育劳动对象的向师性?这种向师性对教师为人师表有什么意义?。 2、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哪些?

论述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以及广大教师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要求。 什么是他律?什么是自律?两者关系如何? 1、试论高校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2、请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应当如何开展同行之间的有益竞争。

1、试析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师德修养的意义以及如何加强师德修养。

答:师德修养意义:①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要求;②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师德修养要求: ①学习与实践结合;②他律与自律的结合;③品德修炼与仪表修饰的结合。【展开论述略】

2、论述广大教师服务社会中的道德要求。

答: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诚信”、“公平竞争”、“效率”、“奉献”。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③正确处理岗位主次关系;④独立自觉的守法道德;⑤要主动维护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⑥应具有人格示范的要求。【展开论述略】

1.请根据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it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