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far Kunming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4 17: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昆明,我们的目的性不要太强

昆明市在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榜中的位置 年度 2004 2005 2006 排名 28 38 53 总得分 65.5000 47.351 劳动力与资源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设施 环境保护 利用/ 循环经发展 济 18.1750 16.1466 17.6419 5.1117 8.4240 23.028 17.8041 -3.339 2.544 7.3139 在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榜中,昆明最近5年的排名在不停地大幅度下降:2004年排名第28位,2005年排名第38位,2006年排名第53位。同时,城市竞争力排名从2003年以来也呈不断下降趋势,2007年已经落到了第73位,2008年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也仅第61位。

Part 1 梦想与现实

2003年,堪称昆明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随着新昆明重大发展战略的出台,这座温吞已久的春城猛然提速,迸发出不凡的渴望。 但5年来的大建设、大跨越,被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榜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

面对看似尴尬的数字,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个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的是“产出”,重点关注的是城市现状;这个“实力”,并不测量城市的“投入”和竞争力。

“投入”是巨大的, “产出”却要历经沉浮,付出时间和代价,然而,昆明有的是耐心、信心。尽管滇池污染、环境恶化,交通瘫痪等等“恶名”,严重影响了昆明形象,制约了昆明的发展,令昆明深深蒙羞;尽管一直维持两位数以上的GDP增长,仍然追不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但和众多城市相比,昆明的资源优势如何?城市品牌优势如何?国际区位优势如何?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本如果运作从容,再添上产业转移的后发优势,谁能估量昆明的发展潜力及增长后劲?浪漫的春城,风情的春城,让人魂牵梦萦的春城,怎么就不能走在前列,领先发展,站在更高、更阔的舞台上表演?

当5年前的那个初夏,新昆明建设勇敢地选择了革新和巨变,“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大挑战与大机遇并存。在这个世界里,梦想从来都是推动发展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有梦想并坚持梦想,人生就会改变,当一座城市有梦想并坚持梦想,历史就会改写。

到目前为止,沿滇池布局城市发展的“一湖四环”、“一湖四片”新昆明战略,仍被一些人视为天方夜谭。

“那是政府的浪漫主义。”一位教授在多个场合反复警告。

“当政府把‘构筑东方日内瓦,建设现代新昆明’这个蓝图绘制完成的时候,才发现一只拦路虎——滇池如一条深深的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让他们无法跨越。”《中国房地产报》的一篇文章深深叹息。

昆明不想再陷入争议消耗时间了。早在新昆明战略酝酿之初,在学者、专家、政府官员当中就掀起过一场大讨论,讨论的主题正是:远离滇池发展?还是环滇池发展?

远离滇池发展的思路,其实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过,在当时制定报批的《昆

明城市总体规划(2000—2010年)》中,昆明的布局,就是远离被认为患了“绝症”的滇池,以防“癌细胞进一步扩散”。

滇池是昆明城市的“母亲湖”,但历史上的过度开发及围海造田,已致使清末滇中名士孙髯翁在大观楼长联里描绘的“五百里滇池”,大范围缩减到300公里,并被列入世界湖泊污染专业教科书中。在相当一部分人的眼中,滇池流域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的支持能力长期超负荷运转,这样严重污染的湖泊,如何能作为一座城市的核心景观?又怎能继续在湖泊周边增扩人口密度和规模? 相比而言,环滇池发展的声音也同样执著和锐利。回顾昆明的历次城市发展思路,基本上都是远离滇池,现在看,滇池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了吗?事实上,无论城市离滇池远还是近,都处于滇池流域,污水得不到治理,始终要排入滇池。昆明的前途首先在于滇池的治理。而远离滇池的昆明,特色、个性从何体现?

Part2 我们走的太快

1、旧城改造严重破坏历史文化街区,如何取舍? 2、交通改造 3、城中村改造 4、大学城 5、一湖四片 6、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7、满地春笋

发展是最大的政治!

回望环滇池发展的最后定位、规划、出台,一位官员至今难忘2003年5月30日的昆明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上,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的那句话:“昆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昆明的问题,也是全省的一个大问题。”“没有改革开放的思想,就提不出今天这样的规划;没有改革开放的行动,也实现不了今天提出的规划!” 白恩培的话,有逻辑,有故事。

从1994年开始,云南经济增长连续7年下滑,2000年、2001年跌入谷底,增长速度连续两年全国倒数第一,2001年初夏,云南政坛又发生了李嘉廷腐败大案,10月,临危受命的白恩培从青海调任云南省委书记。

从黄土高原到内蒙古高原,从青藏高原再到云贵高原,中国的四大高原,白恩培全到齐了。这样的履历,在当今的省委书记中,挑不出第二个。有人猜测,白恩培到云南,既是“救场”,更为“拓局”,相关的印证是,在2001年12月召开的中共云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履新不到两个月的白恩培就说了这么一句令人回味无穷的话:“发展是云南最大的政治!没有发展,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堪称奇迹的是,从2002年起,云南就重新站上一个令人期待的平台,当年云南经济峰回路转,扭转“滑坡”,次年开始回升,令人为之一振。与此同时,昆明的表现却令人十分尴尬,2003年,这座龙头城市的发展速度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之滇池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基础设施落后,在昆明市委党校的一次会议上,时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的杨崇勇就曾发出了这样的警告:“昆明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如何为昆明部署赶超战略,从而带滇中、促全省?经过多次讨论,越来越多的声音倾向环滇池布局这一反传统的创新型发展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时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的徐荣凯这样说:“只要有利于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就大胆突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定,当时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牵头对环滇池发展进行调研、论证。云南省政协秘书长车志敏回忆说:“秦光荣同志多次主持召开昆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及昆明现场办公会,要求在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以最大的决心和全新的观念,面向我国西南片区、面向东南亚、面向世界来确定昆明的定位和规划。”

2003年5月29日至30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召开的昆明城市规划与建设现场办公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昆明建成“东方日内瓦”。白恩培对昆明市“一湖四环”、“一湖四片”新规划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个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改革开放、科学民主决策。他强调,这是一项惠及全省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全省上下关心昆明建设、配合昆明建设、支持昆明建设的社会氛围。” “值得载入史册”

2003年5月正式启动的新昆明建设,后来被称为“昆明发展史上第三个值得载入史册的重大发展阶段。”有历史学家认为,第一个阶段是公元765年,南诏王阁罗凤命长子凤迦异筑拓东城,开昆明城市发展之先河;第二个阶段是元朝的赛典赤·瞻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期间,首次将统治云南500年之久的地方政权(南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至中庆城(今天的昆明城),从而奠定了昆明自此作为云南中心城市的基本雏形。

但“值得载入史册”的新昆明建设,仍让不少人捏了一把汗,因为,它不仅没有绕开滇池,而且和滇池走得更近了。“这边还没有控制住,那边又不停发展。”一位学者为之提心吊胆:“如果出现万一,昆明就和滇池一起彻底完蛋了。”

当然,如何把昆明和滇池的关系摆放妥当,必然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论证。现代新昆明建设,既给昆明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把滇池治理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对此,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明确指出:“滇池是昆明生存发展的基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要害是治水。”

有意思的是,针对上述那位学者的“如果”,秦省长也描绘了一个“如果”:“滇池水质改善了,将来‘一湖四片’都围绕着滇池,4个城市之间用高速公路、森林连接起来,可以想象昆明的吸引力会有多大。” 思想不断解放 才能不断突破

重大战略决策既定,昆明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2003年底,随着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推进,昆明市委意识到昆明干部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解放,于是很快派出280名县处级干部赴上海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培训。

2004年7月,在昆明区划调整动员大会上,杨崇勇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昆明精神”,期盼以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凝聚600万市民的力量,实现昆明的超常规发展。在其后一场以推动“思想大解放,信心大增强,作风大转变”为目标的“昆明精神”大讨论中,有近10万市民参与讨论。2005年7月,“昆明精神”的表述语正式确定为“春融万物,和谐发展;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然而,昆明要有大的变化和发展,依然困难重重,有专家测算,新昆明规划所需的2000亿元总投资仅是一个大致预算,十有八九还要“冒头”,而2003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后,项目审批和资金筹措等十分困难。因此,不仅推进新城困难大,滇池治理任务艰巨,而且体制机制不顺、执行力不强等等也急寻突破口。时任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的王文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每天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棘手的问题。” 有媒体称:“昆明人现在最缺的就是信心和耐心”。大概谁也不会料到,两年多后,突破伴随着一场更大规模、更加激烈的讨论而来。2008年初,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履新伊始,就在昆明掀起了一场思想的“解放战争”,旨在“扫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清除一切影响发展的制度瓶颈”。几乎与此同时,软环境建设、招商引资、改造“城中村”、“一二三四五六”战略——如疾风烈火,竞相出台。同样履新不久的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则与他异常默契地交替成为主角,冲锋在新昆明建设的每一处阵地。

“只要是为了发展,为了人民利益,就应当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大胆改革、大胆创新。”4月24日,在全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动员大会上,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对昆明的“思想解放”充分肯定,称赞昆明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为全省综合改革作出表率,提供了经验。 “云南的每一个巨大变化,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成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云南今天的大好局面。”白恩培说:“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要在已经取得很大成就的基础上,抓住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新昆明全攻略

以滇池为中心,实施 “一湖四环”工程,形成各具特色的东城、西城、南城、北城的“一湖四片”城市区。到2020年,昆明城区面积将从180平方公里发展到460平方公里,总人口从578万发展到800万,城镇化率由52%提至高81%,建成区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13000多人降低到9700多人,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0平方米以上,让“五百里滇池”成为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大的“城中湖”,把一个综合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湖滨生态城市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现代开放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湖四环 环湖公路

建设全长114公里的一流环湖公交工程,形成现代交通体系。 环湖截污

在环湖公路外侧建设全长101公里的一流截污工程,根治滇池。 环湖生态

在环湖公路内建设42平方公里的湖滨生态带,在环湖公路外建设42平方公里的风景林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环湖新城

以滇池为中心,构建“一湖四片”现代新昆明城市区。 一湖四片

北城(目前的主城片区)

定位为综合城。以五华、盘龙、官渡、西山4个区为依托,形成金融商贸旅游服务中心、现代新昆明城市的核心区。规划面积22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20万。 东城(呈贡片区) 定位为科教城。主要建设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兴工业基地、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现代城市物流中心、高校园区等为载体的科教新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95万。 南城(晋城片区)

定位为旅游休闲度假城。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75万。 西城(昆阳——海口片区)

定位为工业城。将昆阳一带建成矿业化工城、旅游和重要居住区;将海口建成以光学精密仪器为主的工业城、旅游航运基地。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60万。 他们看昆明

昆明是天下无双的春城。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秘书长王合成认为,昆明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是东亚、东南亚接合部最重要的城市。 四季宜人的气候,天赋造化的多样性,长久作为大后方的历史,打造成为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新前途。

——2003年9月15日《新周刊》上的昆明 将中心城区两刀切四块,切得真精彩。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副会长乔惠民说,昆明在进行行政规划时,对4区实现不同城市功能合理分工,又均衡了发达板块与欠发达板块的关系,中心城区带动郊区发展,郊区资源支撑中心城区发展。这样的大手笔,连香港专家也击掌称妙。

如果昆明这样去做,它很快就会成为国际大都市!

——国际规划大师威利齐默尔曼先生评价昆明主城核心区概念规划。 我们盼望昆明能成为中国节能模范城市。

——2007年4月,瑞士苏黎世节能专家汉里奇·格格利在昆明考察合作项目时,对昆明的期许。

无论是“昆曼国际公路”还是“滇越铁路”,昆明都将扮演着重要的国际都市的角色。

旧城改造 交通改造 城中村改造 大学城 一湖四片

创国家级园林城市

改变规划条件+不顾一切地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0d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