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完整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00: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旅游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编

一、名词解释

1.常规决策: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这类决策往往是

根据经验做出的,迅速而不假思索的做出决定。

2.扩展性决策(广泛性决策):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决策被称为广泛

性决策。这类决策的特点是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而且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

二、小题

1.简述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

A.认识过程:指人获取各种知识、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认识过程是通过感觉、

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心理机能的活动完成的。

B:感情过程:旅游消费者在认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我们常会

观察到喜、怒、哀、乐等积极的和消极的情感。

C:意志过程:为实现预定目标,有意识的支配和调整人的行为的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2.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想倾向,其基本内容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点。表现个人独特的心理活动和独特的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和能力上。

在旅游消费者个性心理中,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影响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水平和方向: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又是制约个性倾向性形成的重要条件。 三、大题

1.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个人因素:知觉、动机、学习、态度、 个性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参考群体、社会阶层、文化与亚文化

第二编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1.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拒之

于门外。

2.刻板: 指对刺激进行分类、概括,即对人、行为、物体和事件的认识是根据“陈规旧

习”得出的。

3.知觉失真:当一个人所面临的外界刺激与其态度、价值观或原有信息发生冲突时,他对

外界刺激的解释有可能与客观事实相违背。之所以发生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要使外界刺激更迎合其自身的爱好与信念。这样的过程被称为“知觉失真”。

二、小题

1.知觉过程往往被称为一种过滤过程,谈谈这种过程是怎样起作用的?

A.旅游者的知觉过程:是指人们对于施加给自己的信息,只是注意其中的一小部分。 B.知觉过程步骤:接触,选择性注意,理解,选择性保持。 C.

a接触:是人们在其感官接收范围内对刺激注意的程度。消费者集中注意某些刺激,而忽视其它刺激,甚至竭尽全力护士某些信息。影响接触程度的因素①选择性接触②适应性。 b选择性注意:有选择的注意是知觉防御的一种形式。知觉防御指把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的事物 拒之门外。例如:可能大多数乘客不再注意飞机上的安全设施,其部分原因是他们不再把航空旅行想象得那么危险。

c理解:知觉失真现象特别容易在一个消费者接受广告信息时发生,有三种表现形式:?曲解和误解广告,使其与自身态度相一致;?带有偏见性地抵制广告信息与信息来源;?接受广告中切实的信息,无视诱导性的广告。

d选择性保持:人们的心理倾向引起有选择的接触,有选择的注意,理解和现象有选择的保持。而这些现象反过来有增进原有的心理倾向。 三、大题

1.举例说明感觉刺激在旅游业中的应用途径。(无标答)

视觉:商家在广告设计、营业场所的设置及产品包装上,非常倚重视觉视觉因素,因为视觉充分表明一种商品的属性,通过对商品的规格、风格、明亮度及区别于其他竞争商品的特色等的介绍,商品的价值就通过视觉渠道得到了传递。 嗅觉:酒店、旅游景区洗手间的味道影响旅游者的心理

听觉:饭店、餐馆、商场的背景音乐能创造适宜的购买情绪;导游通过改变语速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等。

触觉:人们通过对衣料、寝具或室内装潢品的材料感觉,来判断其华丽程度及质量。

味觉:饭店的餐厅、餐馆、食品店总是忙着开发新味道的食品来迎合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

2.举旅游业实例说明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无标答)

2

完形心理学认为,人们是从一系列刺激的整体而不是从任何个别刺激得出含义的。

A.闭合原理: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失元素的倾向。Eg.“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已被人们所熟悉,只要说出上半句,人们自然会想到下半句话。

B.相似原理: 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容易将具有相似自然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Eg.许多旅游者倾向于将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和浙江的天目山视作同一类型的旅游地,尽管这三个地方有其独特之处,但人们还是认为它们同是高山避暑圣地。

C.接近原理: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Eg.人们倾向于把彼此地理位置接近的旅游点,如杭州、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视为一个游览区。

D.图形—场地原理:该原理又被称为背景原理,是指刺激的一部分居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Eg.同旅游线路一广告被放在不同声誉的旅游杂志上,消费者往往将高声誉杂志中的广告排在比低声誉杂志高好多的等级上。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指个人学习去做那些能产生正面结果的行为,

而避免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2.观察学习: 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过程。 二、大题

1.叙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要点,并讨论它在旅游市场营销中的作用。

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也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个人学习去做那些能产生正面结果的行为而避免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工具性条件反射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发生:

a环境以奖励的方式提供正强化,加强了反应并使消费者做出适当的行为。b负强化也会加强反应,并使消费者做出适当的行为。c与人们做某事是为了避免不高兴不同,惩罚是指一种反应导致了不愉快的事件发生。 作用主要是促销作用

2.举旅游业实例说明观察学习理论的过程。(无标答)

观察学习原理: 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过程。 过程:对象→注意过程→记忆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

Eg.旅行社业通常竞争激烈,当某一旅行社推出一条线路时,他家旅行社也会纷纷效仿并加以改进以迎合消费者

3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定目的的心理倾向。动机是在人希望其

需要得到满足时被激发产生的。

二、小题

1.动机产生的条件

个体的内在条件——旅游需要 外在条件——刺激物

2.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应当最先得到满足的需要,如食物、睡眠、住所、御寒等需要。

?安全的需要:安全指生命安全、财产安全、职业安全、心理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 ?社交的需要:社交需要又称为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人们既希望受到尊重,也希望有自尊。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

马斯洛系统地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模型,在每一层中,动机得以具体化。

在马斯洛看来,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到来。但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对行为的影响相对变小而已,各层次的需要呈相互依赖与重叠的关系。

马斯洛还指出,各种需要层次的产生和个体发育密切相关。 三、大题

2.描述三种类型的动机冲突,并针对每种情况从旅游市场活动中举出一个例子。

①接近-接近冲突:又称双趋冲突。在一个接近-接近冲突中,一个人必须在两种期望中进行选择。如一个学生在假期是回家,还是与朋友去滑雪旅行。

②接近-回避冲突:当人们期盼着一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它时,便产生了接近-回避冲突,或称趋避冲突。例如当人们买一件显示身份的旅游产品时,会有犯罪感和炫耀感;当人们凝视一大盒小吃时,会觉得自己像一个贪食者。

③回避-回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是一种左右两难的心理困境。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同时具有威胁性,便产生二者都想要逃避的动机,只是迫于形势,两难之中必须接近其一时,即形成回避-回避冲突。例如,一旅游者有少量金钱想去旅行,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用少量的钱现在就去旅游,或者是咱更多的钱去其他高级旅游目的地

3.用单一性、复杂性需要理论说明人们的旅游行为。

单一性(一致性):人们总是寻求平衡、和谐、一致、没有冲突及可预见性【案例:旅游者 喜欢去那些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关顾那些有名的参观网点】

复杂性:人们对新奇、意外、变化和不可预见的事物的追求【案例:人们在旅游中要走访的

4

是那些从未到过的地方,旅游者可能选择偏僻的小路,关顾地方性的饮食店而不去有名的参 观网点】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态度:是一个人以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估价某些抽象事物、具体事物或某些情况的心理倾

向。 二、小题 1.态度的构成

三元素观点:认知、情感、意象 一元素观点——态度就是情感

2.情感:心境(指持久的、稳定的、具有渲染性的一种情感状态。)、激情、应激

三、大题

1.如何促使消费者的态度发生转变,进而影响其行为?

一、经营方自身的调整

(一)通过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改变态度(实质) 有形的设施:从行、游、住、食、购、娱来分析

无形的服务:微笑、语言表达能力、技术水平、效率及其它超常、延伸服务 (二)改变可感知的外界符号(形式) 产品名称、外包装 营业地点、营业时间 二、经营方对旅游者的引导 (一)激发潜在动机 (二)改变消费者判断标准 (三)亲身实践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个性(人格):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二、小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dm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