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5:5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班 级: BG1002

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小组成员:

任课教师: 王丽萍

目录

摘要................................................................ 1 一 幸福的界定...................................................... 2

(一)幸福的困惑 ................................................ 2 (二)幸福的相关因素辨析 ........................................ 2 (三)幸福的本质 ................................................ 3 二 幸福观的相关思潮................................................. 4

(一)禁欲主义幸福观 ............................................ 4 (二)自我实现的幸福观 .......................................... 4 (三)享乐主义幸福观 ............................................ 4 (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 4 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提出....................................... 4

(一)大学生幸福观的涵义 ........................................ 4 (二)大学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 5 四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5

(一)调查方法 .................................................. 5 (二)问卷数据与分析 ............................................ 5 (三)问卷总结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 (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3 五 培养大学生拥有幸福观的途径...................................... 16

(一)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 16 (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优化内环境 ........................... 17 (三)拓宽幸福观培养的新途径 ................................... 18 六 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理解

摘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幸福观直接关系到世界前进的步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幸福观的概论出发,通过对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社会、家庭、高校与大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于如何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本论文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能够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积极引导,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理解好幸福,去不断追求幸福,能让大学生更好享受幸福人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幸福

一 幸福的界定

(一)幸福的困惑

幸福是什么?是很多原因的结果,还是许多行为的目的?是欲望的奴仆还是人生的真谛是创造时的愉悦还是超越自我的狂喜?是丰衣足食还是能拥有理想的伴侣?是纯净的精神园地还是他人快乐的根基……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追问、探寻、争论。彷徨过、呐喊过、呼啸过,但是依然没有定论。康德说:“不幸的是幸福的概念是如此模糊,以至于虽然人人都想得到它,但是,却谁也不能对自己所决意追求或选择的东西,说得清楚明白、条理一贯”,这充分说明了幸福概念的多样性。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真实的幸福只是主观的选择,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阶级地位不同,以及文化、修养、经历、境遇、性格 、习惯、爱好等不同,决定着人们有不同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因此对幸福的感受和评价也不同。即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 (二)幸福的相关因素辨析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说:“幸福和痛苦,一半取决于气质,一半取决于运气。”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许应该放弃改善心态的努力?幸运的是,答案是否定的,生活没有那么宿命。因为没有专门的幸福基因,遗传只是影响幸福的一个因素。也许我们的某些特质是天生的,但是这些特质并非一成不变。我们的成长经验和当前生活状态,对我们的心境也有很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幸福还是不幸福,一方面有遗传的作用,一方面也是习得的。很多周边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幸福感。

研究[1]仅表明幸福有遗传成分,而且还表明金钱买不来幸福。但是,幸福感和收入无关的说法,仅适用于那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人。对于那些吃了上顿愁下顿、为生活劳碌奔波的人来说,幸福感和收入之间似乎还是存在正相关的。然而,收入较低时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远大于收入较高时收入增长所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不管处于哪种水平,起作用的不是绝对富有水平,而是个人感知到的富有水平。渴望买得起的,不去奢望买不起的,才会觉得富有。我们所有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富有的,只要我们不去追求自己所奢望的,而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此外,幸福和社会地位、教育水平有着轻微的正相关,也许是因为社会地位、教育水平越高,收入往往越高。工作状态、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有着更强的正相关。在工作年龄没有工作的人,比那些有工作的人更痛苦。大量研究表明,失业能造成很多心理障碍,从冷漠、易怒到各种身体压力症状。然而,这些研究也表明,在正常年龄退休的人比那些达到退休年龄仍然工作的人更幸福(不包括那些对工作感兴趣、能从工作中获得极大满足感的人,也不包括那些怀念先前工作中的挑战的人)。

年轻还是年老对幸福没什么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幸福感不一定下降,但是我们更平和了,情绪大起大落的情况较少出现了,换句话说,我们的幸

2

福感稳定了。

和年龄一样,性别对幸福也没有多大影响。性别不同,幸福感的起伏变化情况有所不同——女人波动更大,不管是积极情绪、消极情绪还是心境——但是,幸福感的平均水平是相同的。然而,男人和女人不幸福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例如,女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是男人的两倍,而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表现出反社会行为或者酗酒。

尽管我们有些人可能觉得难以想象,但是甚至遭受厄运严重打击的人也能发现幸福。研究表明,经历过极端压力情境的人往往远远没有别人把他们说成的那样痛苦。很多重大灾难的受害者几乎要为自己没有外界想象的那样悲痛感到抱歉了。弗兰克·里德(Frank Reed),20世纪80年代晚期在黎巴嫩遭到绑架,被挟持了44个月,获救后,他在1个月内体重恢复了20磅,在绑架期间患上的严重失眠症也好了。当被问到为什么他经受住了严酷的考验并恢复得这么快时,他说这要归功于他的“情绪均衡”。他告诉记者:“我绝不是个情绪大起大落的人??我之所以能撑下来,也许就是因为这个。

研究表明,幸福的人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已婚,不属于少数民族,具有积极的自尊,外向,觉得自己能掌控命运。他们很少过度关注事情不好的一面(他们更乐观),所生活的社会经济发达、政治稳定、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知心朋友,拥有朝有价值的目标奋斗的资源。他们也许信仰某种宗教,建立了自己的社会网络,能从中获得社会支持(通过天主教堂、犹太教堂、清真寺、寺庙的聚会或其他聚会)。他们也许加入了某个社团(社交俱乐部、合唱团、球队或者其他运动社团),能从中获得类似的社会支持,还能度假,暂时避开日常事务。

当我们考虑相关因素时,因果关系的问题就会突显出来。什么导致了什么?幸福和婚姻相关,是因为婚姻带给人幸福,还是因为幸福的人更可能找到结婚伴侣?这两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怎样的?重要的是外在的事件,还是我们内在的生活观——我们的世界观?总觉得自己不开心的人比别人更多地看到生活不好的一面,并用一种更悲观的方式来诠释生活?有关幸福与自尊、外向、个人控制、乐观的研究都指向这个方向。也许,幸福首先是种心态——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换句话说,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生活中的成败进行归因。 (三)幸福的本质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幸福的概念深刻而复杂[2],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归纳其本质,为以下几点: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内涵是不确定的,也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真是因为幸福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它才成为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

幸福离不开客观对象但它又不在客观对象之中,幸福离不开客观因素但它又不是纯主观的东西,幸福是客观对象满足主体需求时的一种主观心理体验。

幸福是奉献与索取的结合:在人生的真实幸福中,奉献和索取是不可分裂的,因为两者一旦分开,一部分作为占有者,一部分将作为被占有者,两方面由于处于两级中的一面并对立,所以不可能获得圆满,幸福也就无从谈起了。人生幸福不是神赐予的,而是自己创造的。人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相互联系、互相依赖的。这种奉献的服务并不单纯是对他人的一种奉献,而是对包括自己自身在内的一个社会整体得奉献,所以,这种奉献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权利获得的索取。

3

二 幸福观的相关思潮

(一)禁欲主义幸福观

该主张:最高的幸福在于精神。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人不可能通过欲望的终极满足而得到最后的幸福。幸福在本质上只是一种主观的精神感受,它与欲望的满足并没有必然联系。要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抛弃欲望而追求一种精神的满足。

(二)自我实现的幸福观

该主张认为幸福的最终指向是人的完善。人的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时,人才会感觉到幸福。幸福是人在思想、情感与行动方面的所有创造性活动带来的愉悦的综合。 (三)享乐主义幸福观

该主张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活动的最高目的是追求个人的幸福,而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欲望满足的快乐。享乐主义以人的自然需要为出发点,从个人利己主义出发追求个人的幸福,这既是片面的也是不合理的,事实上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享乐主义把人的精神追求和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予以不顾,这样的话所有人都只有享乐,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享乐成为一句空话。 (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该主张认为:幸福是物质实现与精神实现的有机统一,是自我实现与无私奉献得和谐统一。幸福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服务。

三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问题的提出

(一)大学生幸福观的涵义

人对幸福的感受不是一成不变不变的,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因其生长发育的阶段,或在其经历中所形成的偏好的不同而不同。当代大学生们不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幸福,尽管这种“知道”不一定是理解,更多的是体会,是情感性的“懂”而不是理性的“知”。我们对于如何追求自己的幸福有我们自己的选择。所以,大学生对于“幸福”的理解主要包括幸福目标、幸福动机以及幸福手段的选择等。

4

(二)大学生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某一时代的幸福观,是和这一时代的社会经济基础相符合的。我国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作为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社会价值方面的理念与西方国家所传入的价值方面的理念,渐渐开始深入到了人们的思想与生活之中。所以,在倡导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同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吸收其他幸福观之中的科学合理的成分,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对幸福观判断其合理性,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要做到对真善美的不断追求,对假恶丑加以抑制,做到弘扬正气,并且做到切实履行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获取美好生活等标准的幸福观,这些都是得到认可的价值观[sl。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在主体地位,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幸福观,这不仅涉及到了其生活的意义与人生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其作为青年人之中一个群体,应该是其观念能够代表青年人的方向,大学生的价值观将会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及进程。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需要积极探索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的途径。

四 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一)调查方法

为了能准确揭示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大学生的心理以及行为特点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发布问卷,通过QQ群上邀请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的同学们参与调查,调查数据主要通过平台自动生成。

开始时间:2012-11-5,结束时间:2012-11-7。样本总数:49 份。原始数据来源:http://www.sojump.com/report/1968896.aspx

(二)问卷数据与分析

1.您认为生活有意思吗?( ) [单选题]

5

绝大多数同学选择了“是”,说明大家对现在的生活充满希望

2.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您对未来生活做一个简单的预测( ) [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了“美好”,小部分选择“没办法预测”,极少数选择“没有想

过”

3.假如做了违背道德的事,即便是别人不知道我会感觉不安( ) [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了“赞成”,说明主流是遵循道德准则行事。

4.幸福的人是事业成功的人( ) [单选题]

6

多数选择了“完全是”,少数选择了“是”,极少数选择“否”

5.拥有充满亲情的家庭是幸福的( ) [单选题]

大多数选择“是”,少数选择“不完全是”,选择“否”为零人

6.幸福只是属于自身的情感体验( ) [单选题]

这题分歧较大,选择“是”和“否”都约各占一半

7.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 ) [单选题]

7

一半多的人选择了“寻偶”,不到一半选择“寻找刺激”少数选择“赶时

髦”,说明大学生盲目恋爱的不占少数。

8.大学生同居态度的认可度( ) [单选题]

超过一半选择“反对”,但是“认可”的也快到一半。

9.谈恋爱方式选择( ) [单选题]

8

绝大多数选择了“自己找”,剩下“征婚”和“介绍”各占一半

10.对女大学生傍大款现象的认可度( ) [单选题]

一半以上的选择了“可以接受”,说明女学生傍大款现象不是个别现象了。

11.有钱就能得到幸福( ) [单选题]

多数选择“不完全是”大家没有忽视金钱的作用,并且不完全依赖金钱。

12.劳动本身也是幸福( ) [单选题]

9

大多数选择了“是”,认为劳动也是幸福。

13.您认为神七航天员冒险执行太空任务的目的何在( ) [单选题]

近一半的选择了“为国家做贡献”,选择“两者兼有”约占一半,少数选择了

“谋取名利”。

14.对“不考的科目不学,不能拿奖的就不参加”的理解( ) [单选题]

多数选择了“反对”。

15.您认为买彩票是否是获得幸福的好途径( ) [单选题]

10

多数不认可彩票致富,大家还是觉得脚踏实地积累财富是正道。您是否想过有一天暴富( ) [单选题]

大多数人选择了“是”。

您在追求幸福中遇到苦难时的处理方式( ) [单选题]

多数选择了“坚持到底”,小部分消极对待。

11

16.

17.

18.您认为自身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获取的( ) [单选题]

绝大多数选择了“反对”。

19.希望父母能为自己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 [单选题]

多数反对父母能为自己生活提供保障,说明大家希望自立。

20.假如不工作也有足够的钱花的话,我会不工作( ) [单选题]

多数“反对”,但也有少数人“赞成”。

21.要想获得幸福需要同学帮助( ) [单选题]

12

多数选择了“反对”,少数“赞成”,说明幸福是靠自己争取是主流意向。

(三)问卷总结分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幸福目标取向方面

通过调查小题的4,5,6,11,18,等题目可以了解到尽管当代的大学生对自身幸福目标有着明确的取向,其中大部分还能做到珍惜当前的生活,并对未来的生活上充满了好的憧憬,但由于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幸福目标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幸福动机方面

通过调查小题的5,7,11,15等题调查分析发现,有超过20%的学生认为幸福和事业成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也有64%的大学生认为幸福属于自身的体验,与别人并不存在什么关系。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调查表明,只有24%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校园之内能够寻找到阵地,超过40%的大学生认为同居与女大学生傍大款等现象是可以理解的。追求金钱与享乐至上的观念,认为掌握了金钱就能获得幸福超过了30%,而在劳动本身是否幸福,则超过60%的大学生选择了否,这反映出了理想、事业、亲情淡化,注重个人本位;恋爱观念世俗化;追求金钱和享乐至上。

3追求幸福手段方面

通过调查小题的15,16,17,19,20等题目的分析发现幸福是靠踏实的劳动来获得的,是个体不断拼搏奋斗的过程,有60.2%的大学生认为买彩票是获得幸福的好途径,有70.1%的学生认为其会一夜暴富,而在追求幸福中遇到苦难时的处理方式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选取转移目标或者是人气发展,这反映出了大学生对幸福追求的途径理想化和追求幸福的意志差。 (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方面的影响

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人们的物质欲望、金钱欲望、享乐

13

欲望也开始膨胀,这必然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虽然确实有其可借鉴和吸收精华的部分,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其中不少腐朽的东西正在侵蚀大学生纯洁的心灵。因此,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一部分大学生分不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比如不劳而获就想获得幸福。 2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

大学生在家庭受到的幸福观教育也存在着误区,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和过分的溺爱、缺乏对孩子幸福的关照和科学幸福观的培养;学校和家庭功利化的教育,社会、老师和家长的过高期望,反而导致大学生背负了过大的压力,再加上残酷的社会竞争,使他们的价值观念扭曲,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道路上出现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 3高等教育方面的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呈现功利化趋势。随着大学招生与分配制度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逐渐增大,高等教育呈现出了往经济效益化方向发展的大趋势,强调专业知识方面的传授。教育内容强调以知识作为中心,教育的整个过程是强调对认知作为基本的主导,那些想象、意志与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则被放在了一边。

现代高等教育强调的是到社会上能够生存的知识与本领,教育学生如何去认识、追逐与掌握外部的真实物质世界,忽视对大学生进行精神层面的熏染。高等教育出现了重视考试与分数,将分数变成了目的,并且热门专业也成为了今后能找到好工作的前提。从实际情况来讲,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能够不断发展,来获得幸福,因此学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幸福的真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幸福观。有个别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任务被定格为是呆板的职能、一时的生存、固定的环境、特殊行业或者是某一特定的职位来做好准备。如某位学者所指出的,为了能够大量培养适合工业生产所需的标准化的人才,采用的是统一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育工艺,把学生制造成标准的教育类商品。

其次,大学生并没有重视自身个体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发展,在不强调人文关怀的教学之中,学生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康发展,这对人生幸福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其幸福观也会发生扭曲。高校德育出现形式主义与泛政治化倾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整体结构与利益格局出现了变革与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当前高校的在德育的内容与方法上面,还是远远落后于现实,形式主义与泛政治化现象比较严重。

一方面,当前高校德育还是附属于智育,并没有适应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之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新变化与新取向,内容方面守旧,在教学方式上也缺乏创新,只是去强调表面的文章,不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效果甚微。另外一方面,高校德育还被附上了政治化的倾向,更强调空谈的理想目标,对大学生多个层面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根本的重视,重点在于培养理想主义者。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属于德育范围之中。与其他德育教育一样,幸福观教育也受到了泛政治化与形式主义方面的影响。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之时,仅仅是空谈,严重脱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没有加强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参加。也没有建立一个有利于共鸣与沟通的人性化的环境,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身心能够全面与自由的发展。高校德育教育的形式化与泛政治化,没有从根本上让大学生明白人生真正的目的何在,如何去引导大学生去追求并享受幸福。大学生是对多种文化观念比较敏感的特殊群体,其不仅仅能够获取多种文化,并且能够深深挖掘并

14

揣摩文化之后的价值理念。所以,在大学生幸福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潜在的意识之中,往往会渐渐偏离传统的幸福观念比如亲情或者健康,而去追求一些物质的,享乐的现代主义的幸福理念。假如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的话,多种扭曲之后的幸福观会使让大学生的方向发生转变。 4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形象的改变。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带来,大学生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天之骄子”的光环之下,变成了市场经济中的普通平民,也需要自己去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并且当大学生在进入到大学之中时,需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好准备。从大学校园“天之骄子”到社会不断碰壁的普通平民的转变,心理上自然存在着一定的落差,这势必会让部分大学生感到困惑,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这也就自然会影响到其对幸福追求的动机与手段。

其次,扭曲的自我为中心。长期以来,大学生一直是特殊的群体,并且也被给予了更多的权利与义务,大学生也长期以来被当作是社会主义“接班人”来进行培养,并且也是按照这样一个标准来对大学生实行智力与人格方面的塑造,并且大学生也按照这一模式来进行自我完善。尤其对那些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感与优越感比较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在生活之中出现将自我作为中心的现象,但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于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偏激的心理特征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表现为我中心的取向,这会导致当代的大学生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幸福观。

再次,恋爱倾向于个性匹配。在当代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具备新的成长环境,其重视自我价值与个性的发展,其择偶观方面呈现出了独立不羁、张扬个性和自我放纵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恋爱观逐渐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有的同学排遣孤独寂寞,找点生活方面的调味剂;有的同学则认为是注重过程而不强调结果,将恋爱与婚姻之间并不放在一起来考虑;有的同学甚至将性解放看成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恋爱上不受什么约束等等。这些都表明当代的大学生在恋爱上己经表现出了自由与宽容,其对爱情的责任与忠诚已经开始逐渐淡化。

最后,消费理念转变为发展性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己经从过去的生存消费逐渐转变为发展性消费,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其本身具有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另外其在经济方面还没有实现完全独立,消费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消费观念的超前性与消费能力的滞后,便存在了非理性上的消费,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消费方面的问题,比如消费的结构不合理、储蓄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差、追求名牌等,这些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观的主流状况是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健康与积极向上,但是由于其存在着较多负面的因素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会对幸福的理解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并且在不断追求幸福的道路之上,也会出现对幸福方向的迷失。面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不健康的幸福观,需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引导。

15

五 培养大学生拥有幸福观的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外环境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形成,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家庭毕竟是人生的第一学校。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的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温柔关怀以及长期的影响,能够成为学生形成健康幸福观摇篮。家庭对大学生成长所产生的影响,是高校教育所远远不能够取代的,父母价值观能够对学生的幸福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讲,家庭能够影响到大学生的一生。 2创造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提供身心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认为,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的客观物质条件需要与依赖,是正当的,凡是压抑人正当需求的行为,都是有违人性的。幸福需要建立在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方面的资料,也就是说,人们在满足了吃、住和穿之类的基本需要之时,在肉体生命得到维持的相关情况之下,才能够去从事精神生产方面的活动。假如离开了这一基本的条件,生命将不存在,那么幸福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载体。物质生活的基本状况,总是制约与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基本的物质生活方面的条件,是幸福观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也是积极培养正确幸福观的重要物质前提。

物质生活条件能给人提供其生存的物质基础,从普遍意义上来讲,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具备的恶化,不会出现人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幸福的幸福感。物质生活的基本条件提供的仅仅是快乐感,在快乐经过了提升后才能得到幸福感。与此同时,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仅仅是能够提供正确幸福观的可能,并不是个人能够形成正确幸福观的一个必要的条件。马克思主义是充分的肯定人自身的正常需要,并且不仅仅是指的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的精神需要与社会需要。只有不断获取了精神之上的满足感以后,才能够达到幸福的境界。 第二,提供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心理基础是强调每一个人的内心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的是让大多数人拥有幸福并享受幸福。维护并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是为了促进并实现个人在心理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让个人幸福得到实现的重要的外部保障。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讲,他们是否能够在生活之中来获取幸福,有正确的幸福观,自身手中是占有主动权的。只有生活在了公平与公正的环境之中,个人获得幸福才能变成现实。与此同时,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中的,个人幸福的实现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培养幸福观才有能变成现实。另外,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之中才会感到人生是存在幸福的,这一社会才可能是公正的。从整体上来讲,一个人在生存问题上所能获得的幸福的最高程度,是由其所社会的宏观整体上加以规定的。幸福可以理解为心境,是人生美满的状态。个人幸福依靠社会的公正,人生的美满依靠社会客观条件。社会公正表现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德行之上的和谐统一上。假如使用不法的手段来获取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进而获得幸福,在大众层面上就指望服从道德要求,过上至善的道德方面的生活。在缺乏社会公正的社会之中,人们道德标准出现了偏差甚至会发生

16

扭曲,难以培养正确幸福观。

大学生是正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往往会具备关涉到各种的文化的精力与良好条件,对外面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再加上其个性心理出现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上存在局限性,使其幸福观具备较强的可塑性。所以,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引导大学生创设好的幸福观提供物质与心理方面的基础。 3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随着经济全球化、思想多元化趋势方面,人们的幸福观与价值观逐渐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与权力至上的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关于对幸福的看法,对当代但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有重要的指导性的作用。所以,高校从事这方面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作为指导,来积极引导大学生逐渐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坐标,能够处理好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积极协调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之间的关系,为当代大学生指引通向幸福之路。 (二)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优化内环境

1提升生活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成功,从对他人的依赖到独立生活,这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也是健康、成熟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自立自强,靠的是人才,靠的是青年。过去有人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四体不勤,自理能力没有,还谈什么为国出力?也谈不上民族的自强自力。 2懂得感受生活

生活总是需要人去过,离开了人的生活是不能称之为生活的。[3]人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出来的,这种关系是需要来融通的,也就是说生活本身是一面镜子,人们怎样去看待生活,生活也就会去怎样回应他,使其能过上怎样的生活。这里提到的怎样去看待生活,本身就是属于个人眼光方面的问题。生活本身是立体的大世界,是由多种维度来形成的,但是这些维度是从人的“视角”与“眼光”之中逐渐分化出来的,要是存在多一种看待生活的眼光的话,生活就会多出一种维度,生活的多彩性与丰富性就会产生。

从特定的意义上来讲,生活其幸福是通过“发现”的眼光去感悟出来的。这本身要求大学生学会感受生活,欣赏生活,将日常的平淡生活中所蕴含的美好的东西,幸福的东西能够从中发掘出来,进而能够领悟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也正是基于此种意义,幸福本身存在行动中,需要亲自去践行。幸福属于一种美好的生活,要想去拥抱幸福的话,应该将视线转向对美的生活的聚焦。不然的话,就很难和幸福相遇,感受到的只能是生活之中的不幸。I23]所以,当代大学生要想获得幸福,并且拥有幸福观的话,其需要具备欣赏幸福的眼光,来不断构建欣赏幸福的视角,将对生活的体验感移向幸福感。 3学会取舍

幸福不只取决于学业上、事业上的成功。生活由很多不同的领域构成,学习、工作只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还需要时间关注个人生活,包括维护自己的健康,处理家庭事务,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等等。只有各个领域之间取得平衡时,人才会感受到幸福。如果在大学这个角色任务相对简单的阶段都不能做到工作生活平衡,又怎么能期望在竞争更激烈、任务更繁重、需要关注更多问题的工作中做到呢?更可能的情况是,如果不做任何调整,这种像陀螺一样不断旋转的生活模式将会

17

持续,损害健康,严重时还可能压垮自己。 (三)拓宽幸福观培养的新途径

1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恋爱观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富豪榜,往往把目光集中到财富英雄个人占有的实体财富上,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一些误导。在“有钱即王道”、“有财即成功”等观念蔓延的当下,不少年轻人甚至将友情、爱情和亲情的价值都用金钱来计算。作为大学生,亟需树立正确的财富观,要充分认识到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究竟是什么。财富的内涵不仅仅是金钱,还应该包括公益、公共、共享,及给人类带来的进步。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当代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财富观和价值观,自觉倡导“袁隆平式财富”,做到像袁隆平院士那样,将人生最大的财富定位于,在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最大化的同时,造福社会和整个人类。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2大力培养学生获得与感受幸福能力

获得幸福和感受幸福实际上是需要培养的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取常常需要教育。人们虽然都在不断的去追求幸福,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幸福是一种过程,也属于一种状态。幸福的获得除了要具备感知幸福的能力在之外,还应该包括创造幸福的基本能力。大学生只有在进行不断的创造过程中,才能够真正去感受幸福,也只有在感受幸福的同时,才能体会到创造幸福的根本价值所在。

首先,需要清楚认识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之间的同一性问题。个人幸福得以实现的愿望,只有在社会幸福不断增长的基础之上才得以实现与保障。集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其要社会的贡献之中不断去塑造与满足自己,与此同时,还要求社会能够关心每一个人的发展,并且做到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个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和谐统一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只有将个体和社会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其次,正确对待不幸。幸福是人理想的完美的状态,应该通过人的不断努力,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获得;幸福作为是人现实存在的一种体验,只有经过对日常生活之中对痛苦的一种不幸感觉,才能够真正被接受。可以这样说,幸福内在是包含着痛苦的。逆境是不可避免的,逆境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处在逆境之中时,可能是不幸的,但是未必是绝对不幸的,关键需要大学生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再次,加强道德人格的塑造。对道德人格中至善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 不断追求。幸福不仅仅是道德生活的基本的目的,更是对具体人生目标的实现, 是接近至善之后产生的满足感,并且还和使命与义务等一体化。道德人格功能的 不断提升,作为一种追求,其能够成为激励个体不断奋进进而提升自我的最大力 量。在对道德人格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也是人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幸 福不断滋生的过程。

最后,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高低能够决定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

18

也就决定了人们对幸福的把握。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观需要下大力气抓好人文素质教育,让大学生多学习前人的智慧,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高低决定着道德文明的基本水平,也就决定着人们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多读书,积极吸取他人与历史上的教训,促进自身的修养,使人变得有涵养。大学生心理上的很多的苦楚与黑暗面可以利用知识与思想来进行消除,读书也是产生思想与获取知识的重要的渠道。 3具体实施方案

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

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

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

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

六 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快速发展,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幸福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以至于部分大学生的幸福观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从大学生的年龄和现状来看,他们正经历着人生观、价值观由探究到趋于定型的转折时期,所以要教育他们学习和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人

19

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和认识人生,探究正确的人生道路,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取舍,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幸福效能感。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其幸福观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前进的步伐,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于如何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进行了针对性的探讨。本论文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能够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积极引导,使得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理解好幸福,去不断追求幸福,能让大学生更好享受幸福人生。

参考文献

[1] 〔荷〕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性金钱幸福与死亡[B].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7.第四章第三节

[2]陈瑛.人生幸福论[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245 [3]江畅.走向优雅生存[M] 上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6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7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