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

更新时间:2023-09-02 18:4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培养与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内容摘要|:21世纪,当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急剧的变迁带来了多元化文化观的冲突,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呈现出许多不确定的态势。很多调查研究显示: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人处世以自我为中心。本文剖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成因,并就高校教育中大力培育其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几点具体的看法。

关键词:培养 加强 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与人的理想、志向和价值观高度统一的,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①

大学阶段是学习、了解和明确社会角色,学习承担责任、履行义务、行使权利的阶段。从现状看,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是明显增强了,对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他人责任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合作意识不强等,有些学生生活腐化,崇尚名牌;有些女大学生靠傍大款追求物质享受,加之另类网络校园文化十分流行,某些人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丧失了学业,还有些人做起文水章分严重,学习松懈懒惰尊师重德观念淡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心理素质脆弱,面对问题缺乏承受和解决能力,容易滋生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近几年,大学生堕落、自杀事件成一种上升趋势。

在这样一个宣扬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开放时代使大学责任意识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也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这不仅是大学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导致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

一、国内大环境和外来文化的影响

国内的报纸、电视节目,公众媒体很多是偏好宣传和塑造的是豪华的物质享受与财富成功人士形象的,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耳濡目染,这对大学生影响很大。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认识观和社会责任感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浓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长期接触,难免也会产生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忽略整体利益,这些不良影响都造成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和淡漠。

二. 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不足

当今的大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大学生在精神上受双重思想挤兑,一边是受传统观念的熏陶,一边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缺乏明确的人生观,没有“精神信仰”,造成人格塑造和个性发展的不足。在这样的社会转型时期,部分高校德育教育采用单一、空洞的方式,高调地给学生灌输“乌托邦”式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往往成为一种强迫形势使学生在学分压力下,机械地做出虚假的承诺和行为,演变成双重人格,忽视了本应承担且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

三. 心理反差

心理反差是造成大学生形成心理双轨,分别体现在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的反差、校园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这两种反差上。大学生们在学校教育和道德认知上被要求具有真善美的情操,而道德实践上讲求实惠,社会是个大熔炉,歪论和丑闻也有市场和影响力,以致部分大学生在善与恶的抉择中不知所往。

如何重塑和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要想培养出真正的具有责任心优秀青年,应当立足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采用科学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教育改革,并使培养方式现实可行。我有几点看法如下:

一、贴近大学实际,为学生提供多种受教育的选择方式与机会。

针对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通过活动、娱乐、社会实践以及其他情境式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责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个体也只有通过各种合作与交往活动,才能亲身体验人与人之间利益相关相关的现实状况,深刻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必要性,切实感受到自己所担负的道义上的责任,从而萌生责任动机,履行自己的责任。其中社会实践是增强责任感的最佳途径之一。另外,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开展“三下乡”、志愿者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考虑各种观点,解决各种冲突,关心各种关系,体认各种责任,不断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

二、进一步有选择性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其健康人格。

大学德育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

蔡元培所言极是:“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仅为灌注知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理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所以施于人类也。”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据笔者调查,现有资料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对缺失,这种论断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担忧。但在2008年,中国先后遭受的南方特大雪灾,藏独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受阻挠,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冲突与大灾难面前,面对种种风波或灾难,当代大学生们却展现了可贵的爱国情怀和人性光辉,常言道:时穷节乃现,患难见真情。当代大学生们在事关祖国利益、民族忧患的重大际遇时,所迸发出的强烈社会责任感,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这说明我国高校德育教育这些年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不能忽视的问题是由于受到不良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不少大学生还是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与淡化问题,这也是事实。

我认为当下高等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研究,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组织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理解社会主导的价值观;最终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利用典型人物教育激励学生,建立全面的责任机制。

责任教育要从我做起,发挥个人人格魅力形成氛围,提醒家长要更重视孩子的人格和品质的健全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通过媒体形成一种舆

论力量,加大对无责任现象的监督和打击力度,加强对友爱、仁爱、道德宣传等,包括对家庭的回报,对爱情、婚姻的责任,以及对贫困人群的帮助等等,助于提升整体的道德素质。可以利用启发性的方法用富有时代精神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英雄模范人物或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教育激励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学习榜样和责任意识概念,如:我院精神领袖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在航天事业方面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正是钱老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也是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身教重于言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孔子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育家加里宁也认为: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他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用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去感化学生,要教育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这样才能给学生“身教”,是老师的责任。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德育教育责任机制,促使教师队伍的责任素质能够提高,这样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影响作用。

1996年暑期,我校95级学生吕波响应上级号召,回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其间遇上洪水灾害,他积极投身到抗洪抢险之中,为抢救落水少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吕波同学的英雄事迹得到了社会赞誉,新华社记者发表了《潭江水作证——武汉生物工程学校学生吕波抗洪一线舍己救人光荣献身》的长篇报道,紧接着《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湖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媒体相继报道。省、市、县各级领导和省教委、团省委以及学校的主要领导、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纷纷题词,对吕波同学表示悼念,并号召广大青少年向他学习。

高等教育要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应该使大学生懂得承担社会责任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有些大学生之所以淡化甚至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不能全面正确地对待个人与集体、个人前途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他们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对立起来,其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其实,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的。可以这样说,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流”。大学生如果懂得了这一道理,就会自愿地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甘乃迪曾说过:“一个人做他所要做的--无论任何所要承受的结果,无论任何阻难、危险与压力--这即是人类道德之本。”因此当我们选择去做某种满足个人欲望的决定并打算付诸行动时,都应该考虑该行为对个人、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基点。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才能让大学生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德性、提升境界和完善感情。

结语: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能否实现本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就在能否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培养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素养的完善等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q8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