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福清一中,长乐一中等)2016-2017学年高一上

更新时间:2024-05-10 10: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号证考准 线 订 : 名 姓 装 号 封 班 密 年一高 :校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化学科试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Cl-35.5 Ca-40 Mn-55 Cu-64 S-32 Al-27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硅晶体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的各个领域 B、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C、明矾净水剂正逐步被含铁净水剂所取代 D、用铝制餐具长时间存放碱性食物 2、下列存放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Na可保存在CCl4中 B、NaOH溶液盛装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中 C、用棕色细口试剂瓶存放氯水

D、漂白粉要密闭在容器中保存

3、下列关于金属的冶炼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备金属钠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铝来制备金属铝 C.工业上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来制备金属镁 D.工业上可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来制得铁

4、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下列化学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CO2?CO B、ZnCl2→ Zn C、KI→I2 D、SO3 → H2SO4 6、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量或反应条件无关的是(高一化学试卷 第 1 页 共6页 )。

A、AlCl3与NH3·H2O B、NaOH与CO2 C、Na2CO3与HCl D、

1

Na与O2

7、下列依据相关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加入先加氯水,再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Fe2?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Cl? D、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CO32? 8、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3COOH = H+ + CH3COO- C、H2SO4通电 = 2H+ + SO42-

B、HClO ? H+ + ClO— D、Ca(OH)2 ? Ca2+ + (OH-)2

9、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纯净物 盐酸 氢氧化钡 胆矾 小苏打 混合物 漂白粉 蔗糖溶液 石灰水 氢氧化铁胶体 强电解质 硫酸 硫酸钡 氧化铝 氯化银 弱电解质 醋酸 溴水 水 次氯酸 非电解质 干冰 二氧化硫 氯气 酒精 10、在强碱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同一溶液里大量共存的是( )。

A、Na+、Al3+、Cl- B、K+、H+、SO42-

C、Na+、HCO3- 、NO3- D、K+、Na+、AlO2-

11、现有下列五种溶液,不加任何试剂就可鉴别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Al2(SO4)3 ②NaNO3 ③NaOH ④CuCl2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②①④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将Na2O2固体加入水中:Na2O2 + 2H2O = 2Na+ + 2OH-+ O2↑ B、Ba(OH)2溶液与硫酸的反应:OH- + H+ = H2O C、Cl2溶于水中:Cl2 + H2O = 2H+ + Cl- + ClO-

D、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 2OH- + Ca2+ == Ca CO3↓ + 2H2O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铁与足量的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常温常压下,11.2L的溴单质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2

C、标准状况下,1mol CO2、CO的混合气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NA D、1L 1mol?L?1 CuCl2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数为NA 14、以下转化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的是( )。

A、Na → H2 C、Cl2 → NaCl

B、Cu → CuCl2 D、CuO→ Cu

15.下列物质中,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 )。

A、氯化钠溶液 B、碘水 C、新制盐酸 D、溴化钠溶液 16、下列关于鉴别物质或除杂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互滴的方法鉴别NaOH溶液和AlCl3溶液 B、除去MgCl2中少量AlCl3可用氨水

C、用KSCN溶液鉴别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 D、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 17、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加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C、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变弱

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1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故二氧化硫是电解质 B、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C、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也可能同时发生还原反应

19、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将Na2CO3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

B、将Na2CO3固体在烧杯中溶解,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再转移至容量瓶中 C、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直接吸出多余部分 D、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20、ClO2是一种杀菌消毒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下列反应可制得ClO2:

2KClO3?H2C2O4?H2SO4 △ 2ClO2??K2SO4?2CO2??2H2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3

A、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H2SO4发生氧化反应

B、H2C2O4是氧化剂

D、生成2mol ClO2时有2mol电子转移

136C

21、136C—NMB(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下列关于( )。

说法正确的是

A、核外有13个电子,核内有高一化学试卷13个质子 第 3 页 共6页 B、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C、136C与126C互为同位素

D、质量数为13,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

22、某学生在A、B两个装置的气球中分别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试管中

是足量的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将两气球中物质同时倒入试管中完全反应。有关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 )。 A、起初A气球鼓胀速度快,最终B气球大 B、起初B气球鼓胀速度快,最终两气球一样大 C、最终两溶液中氯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同 D、最终两溶液中钠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23、将一定质量的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100mL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向所得溶液中

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若不考虑金属和盐酸反应时HCl的挥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L?1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1 C、镁和铝的总质量为9g

D、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24、某溶液中只含有Na+、Fe3+、Cl-三种离子,其中

Na+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Fe3+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在此溶液中加入0.03mol氢氧化钠,则最后溶液中的Na+与Cl-的数目之比为( )

A、4:13 B、1:13 C、1:3 D、13:4 二、填空题

25、(8分)分析下列四个反应,回答问题:

①NaH + H2O = NaOH + H2↑ ②2F2 + 2H2O = 4HF + O2

4

③Cl2 + H2O = HCl + HClO

④2 H2O 通电 2 H2↑+ O2↑

(1)水只做氧化剂的是__________;(2)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__; (3)水只做还原剂的是__________;(4)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______; 26、(9分)为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括号内),请写出所加的试剂或操作,并写

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若是离子反应请写离子方程式。 ⑴

Na2CO3

NaHCO3

____________, 。

⑵MgO(Al2O3 ):____________, 。 ⑶ CO2(HCl):____________, 。 27、(21分)有关物质的转化

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物质和条 件已略去)。B、C是常见气体; 其中Y既 X、Y是常见金属单质,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G的焰色反应显黄色;E的溶液呈黄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通电 Ⅰ、

⑴实验室可用MnO2和浓盐酸来制取C。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 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⑵若用含氯化氢146g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C,则所得C的物质的量 1mol。(填>、=、<)。

若反应中转移1mole- ,则生成的C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⑶如右图所示,若关闭弹簧夹Ⅰ,打开弹簧夹Ⅱ, 让潮湿的C经过甲瓶后再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 若关闭Ⅱ打开Ⅰ,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 所盛的试剂不可能是:( )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Ca(OH)2溶液 D、NaCl溶液

Ⅱ、⑴F的化学式为 。

⑵人们常利用Y与氧化铁的反应来焊接铁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写出Y和D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

高一化学试卷 第 5 页 共6页

⑷E溶液常用于腐蚀印刷电路板,请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

Ⅲ、⑴写出给A溶液通电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⑵粗盐中常含有Ca2+、Mg2+、SO42-等离子,可用试剂:①NaOH 溶液②Na2CO3 溶液③BaCl2溶液④盐酸。现要除去这些离子,添加这四种试剂的合理顺序是(填序号): 。

28、(14分)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

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①2Mg+O2=====2MgO ②3Mg+N2=====Mg3N2

△△

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 △

⑤Mg3N2+6H2O=====3Mg(OH)2↓+2NH3↑ 所需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铜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i→j→ → → → →k→l→ a → b。 (2)装置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E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通气后,能否同时点燃A、E装置的酒精灯?(填“能、不能”)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D E

Cu粉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 一 高中一年化学科答题卷

命 题:平潭一中 邓雪英 复 核:林云美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 分:100分

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二题号 、非选择题:(共52分)

25、(8分)(1) ;(2) ;(3) ;(4) ; 26、(9分)(1) , ;

(2) , ; (3) , 。

27、(21分)Ⅰ、⑴ 。

⑵ , ⑶ Ⅱ、⑴

⑵ ⑶ ⑷

Ⅲ、⑴ ; 高一化学答题卷 第 1 页 共2页 1 13 2 14 3 15 4 16 5 17 6 18 7 19 8 20 9 21 10 22 11 23 12 24 答案 题号 答案 ⑵ ; 28、(14分)

(1) (2)

(3)

; (4)

7

8

一 :号证考 准线 订 :装名 姓 号封 班密 年一高 :校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化学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二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非选答案 D A B D C A C B D D B D 择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题:答案 C B B A D D B D C A C A (共52分)

25、(8分,每空2分)

(1) ① ;(2) ④ ;(3) ② ;(4) ③ ; 26、(9分,每小题3分,方程式均2分)

(1) 加热 , 2 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 (2) NaOH溶液 , Al2O3 + 2OH- = 2AlO2- + H2O ; (3)饱和NaHCO3溶液 , H+ + HCO3- = H2O + CO2↑ 。 得2e-

27、(21分)Ⅰ⑴、2Cl??MnO2?4H??Mn2??Cl2??2H2O (3分) 失2e- ⑵ < , 11.2L ⑶ D 。(每空2分) Ⅱ、(每空2分)

⑴ AlCl3 9

高温⑵ 2Al + Fe2O3 2Fe + Al2O3 ⑶ 2Al + 2OH- + 2H2O = 2AlO2- +3H2↑ ⑷ 2Fe3+ + Cu = Cu2+ + 2Fe2+

Ⅲ、(每空2分)

⑴ 2Cl- + 2H2O 通电 2OH- + H2↑ + Cl2↑ ; ⑵ ①③②④ 或 ③①②④ 或 ③②①④ ; 28、(14分)

(1)(2分) h g d c (2)(每空2分)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除去空气中的CO2 除去空气中的O2 ; (3)不能 (1分)

若同时加热,则空气中的其他气体也会与镁反应,使生成的Mg3N2不纯 ;(2分) (4)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且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证明有Mg3N2生成。(3分)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8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