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讲话-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 王之盈

更新时间:2024-04-18 04: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 班 讲 话

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 王之盈

首先,我代表集团人力资源部,对大家来参加第三期工厂总经理综合管理培训班表示热烈的欢迎。这期培训班是工厂总经理培训班的第三期,董事长非常重视,昨天夜里很晚还发来一封很长的信,用短信编写的,这是我到现在为止收到的最长的短信。

在开班之际,我想就学习董事长的短信,讲几点认识。我觉得董事长说了两个事儿: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干”。

“怎么看”

第一、正确看待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增强做好工作的勇气和信心。 董事长在短信中提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我想各位在工厂总经理这个岗位上,也能够非常切身的感到这些年我们有形的、无形的资产,都有了一个跨越式的积累,大家在各自的利润点为此做出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贡献,同时也成了中粮大平台形象提升的受益者。

昨天跟佟总和胡总在路上聊的时候,他们都说起中粮的事现在好像比以前更好办了,说起中粮的东西也比以前更好卖一些了,提起中粮好像知名度更高了,我们的腰杆也更硬了。前几天我还收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封电子邮件,他们想把“中粮转型”作为一个案例来编写,最后在中欧的课程上让学员来讨论。我记得前几年哈佛大学也把我们的转型作为案例,现在也有其他的高等学校和中粮联系。我想这本身就表明中粮在社会上,在学术界越来越被大家所认可。所以董事长在第一段所讲的这些成绩,我觉得应该成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正确认识所处的阶段,增强我们改进工厂(利润点)综合管理的动力和紧迫感。

董事长讲了我们过去几年的成长大都是来自于扩张、投资、并购等形式比较多,内部的有机成长还不够,有创新,有系统,有领先技术的

生产和管理方法还不够多。我想企业由“小而强”到“大而强”,中间可能会有一个“大而弱”的环节,这可能是一种客观规律。怎么样能够让这个环节时间更短一些,让由“小而强“到”大而强“的这种转变能更快一些,因为转变慢了就是虚胖。怎么样尽快实现这样一个转变,根本在于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在于我们的利润点,在于我们的工厂。所以我想学习董事长讲的这几句,就是要我们增强一种动力,增强一种紧迫感。

第三、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竞争环境,增强我们加强和改进利润点综合管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董事长讲到今日之竞争已非昨日之竞争。我们的业务无论是B2B的,还是B2C的也好,都要求我们打造系统的低成本,就是B2C的业务也离不开质优价廉这四个字。我记得董事长曾经讲到通用磨坊的例子,通用磨坊的产品就是三条:第一条要好吃,第二条要便宜,第三条要有营养。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好吃质量要过关,要有一个很高的质量;便宜,成本要降下来;有营养,研发还得跟得上去。所以这种竞争的环境确实越来越严苛。要适应这个环境,首要就是在我们的工厂,在我们的利润点,在于我们在座的这些人,以及其他不在座的工厂、利润点的负责人。有了这种自觉性,我们才能够打好主动仗。

在座的各位,大部分应该都是共产党员,今年是建党90周年,马上就7.1大庆了,我们回顾共产党这90年的历史,为什么能够不断壮大,不断巩固,经历很多的波折,最后走向胜利,我觉得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自觉性,就是他能够自觉的认识问题,自觉适应环境,自觉应对竞争,从而主动取得胜利。我们的利润点总经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纪念建党90周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脑海里有自觉性这要弦,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我觉得董事长讲的,要求我们正确认识责任,增强我们的使命与承担。

在他写得最长的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是,今天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各位同事身上,我们集团有200个左右成规模的利润点,有大约160位工厂总经理。我们说工厂是打造全产业链的桥头堡,我们这支队伍是全产业链的关键点,是中粮最关键,是重要的队伍之一。我昨天晚上11点统计了一下今天在座的50个人手下管的人有多少,粗略统计了一下是3万5千人,中粮现在总共是10万6千人(加上蒙牛的),3.5万也就是占到总体的三分之一。所以我想工厂(利润点)的总经理,就像政权组织里面的县太爷、县委书记。有一句老话叫“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如果治理好了,这天下就安定了,我们从中粮的实际来看,应该说“工厂兴中粮兴”,“工厂强中粮强”。中粮10.6万人,绝大部分是在这一层级领导之下,这样一支队伍能不能激发出来,能不能更努力更有效率的去工作,更快乐的去工作,就靠咱们这些同事。所以我们确实是责任大,担子重。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今天这个任务就落在各位同事身上。

“怎么干”

第一、体系和文化的统一。

董事长讲希望能激发大家崇尚技术和创新的精神。我觉得崇尚这个词我们一定要非常注意,崇尚才有物质力量,崇尚技术与创新,应该是我们中粮人高境界的内涵之一。

现在我们还最从共产党说起,共产党成立于90年前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赛”就是科学,“德”则是一种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讲,一种真正崇尚科学的文化,现在还不到一百年,这个东西打造起来不容易。路上和佟总聊起丰田的管理体系,河田信明天还要来和大家进行交流,河田信是丰田管理体系在理论上的一个奠基人,相信大家通过和他交流能够有所收获。我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丰田管理的DNA》,是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这个作者是在丰田待了四年时间,跑了丰田很多的工厂,文章中他就回答了一个问题,

他说丰田的管理方式为什么别人学不会,美国的企业学不会,日本的企业自己也学不好,在日本也只有一个丰田,他得出来一条结论,就是它根植于丰田第一位员工的DNA,他们崇尚科学,崇尚技术,崇尚创新。第一位丰田的员工都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一定要用低成本把这个东西给生产好,一定要高质量生产好,一定要让客户满意等等,这些是丰田每一位员工精神里面的东西。我觉得这和董事长说的是一致的。

我又想起黄铁鹰那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海底捞确实挺难学的,我觉得背后也是一种DNA,他的具体做法可能好学,但是光学具体做法只是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中粮要成为国际水准的企业,就要有这样一种崇尚技术和创新的精神,首先我们在座的各位要有这样一种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学习的这不是是5S-TPM,佟总说这事其实很简单,也很基础,我觉得可能看起来都是很简单,很基础,但是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能学会,一种情况你学不会,在什么情况下能学会,就是你在精神上,有董事长讲的这样一种崇尚技术和创新的精神,就能够学会。希望我们把董事长崇尚技术与创新这句话记好,让它成为我们每一个利润点的DNA。

第二、“教与学,学与用”相一致

董事长最后一段提了七点希望,希望交流提升,希望将有收获,希望各企业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希望每一个企业的最佳实践都能在中粮共享,更希望在培训后有实践有行动,不白来一趟,希望这样的工作和学习形成共识和基础。

我觉得首先教与学相一致,在我们这个班上谁是老师?李北是,佟毅是,党群工作部的余友枝是,生化的各位同事是,我们在座每一位同事都是。首先生化是,我们这次之所以要到生化来,生化这几年确实做得非常好,大家一进来就能感觉到,生化是我们集团最大的几个业务单元之一,我们叫单元,其实有的单元大的比中心还要大,有的中心小的

比单元还要小,所以叫单元还是叫中心也没有什么依据,因为一个名字可能还要引起大家的误解,以后所有都叫经营单位。生化能源事业部截止到2010年末总资产是147亿,在淀粉、酒精、燃料乙醇等众多方面在中国都是居于市场领导地位的。这些年来在集团总裁助理、生化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岳总的带领下,这个事业部无论是在资产规模上,还是在利润总额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管理基础的构建,特别是信息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等方面,都走在了集团的前列。在今年刚刚结束的集团百战再读奖的评比上,生化能源管理团队获得了百战奖。岳总获得了再读奖,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来这里学习,是恰逢其时。生化能源事业部的同事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到这里来进行现场教学,但同时各位也都是老师,因为集团的有限相关多元化和业务单元专业化的战略,给我们的培训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各位在各自的工厂各自的利润点都是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的,我们可以相互交流,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这也是董事长希望的,希望大家能有更多这样的经验交流。我们有一个中粮的学习契约,就印在这个册子上:人人平等,积极参与,心态开放,质疑反思,明确目标,解决问题。我们就按照这个契约来做,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希望大家真正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不希望出现大家说“好是好,学不了”的这样一种态度,在这一点上,我特别赞赏蒙牛。蒙牛人爱学习,这次来了八位同事。蒙牛人会学习,第二期的一个蒙牛学员叫顾颜春,他回去之后把中粮包装的一点一点改善,应用于北京蒙牛的管理,收效挺好。希望出现更多的顾颜春,到第四期培训的时候,我们在座的各位哪位在学以致用上有了成绩,我们要把他请到第四期培训班上来,一个是继续参加培训,第二个要给他发一个学以致用奖,通过这个来激发大家,真正把学习的东西用于我们的工作中,这就是董事长所讲的不白来一趟。这是怎么干的第二条,教学和学用相

一致。

第三、共识和制度相促进。

这是董事长的最后一句话,希望这样的工作和学习精神能够形成共识和制度。大家都认为好的,我们就要经常做。这个班我听培训部的同事讲,还是很受欢迎的,报名时我们一直卡着人数,担心人太多了,效果不太好,那我们就经常做,经常做的都要制度化,而且要有计划,有执行,有检查,有改进,有激励,把工厂总经理培训办好。

最后我要表示一下感谢,感谢岳国君总裁助理,感谢生化能源事业部李北总,佟毅总,感谢生化管理团队的大力支持,感谢田中原,谢怡的精心筹备,感谢我们整个生化能源事业部和吉林生化的团队,感谢中粮粮油人力资源部,还有生产管理部的姜勇。我还要特别感谢集团党群工作部班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这次培训的支持。

最后预祝我们这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再念董事长最后一句话“祝大家培训很快乐”,谢谢大家!

之盈并转各位参加培训的同事们:

今天大家开始培训,我抱歉不能到场,简单写几句话算是个发言。 中粮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被人们常提起的是总资产增加了近二千亿,盈利增加了六七倍,中粮在行业的影响力提升,品牌认可度提升,全产业链的战略获得较多支持等等,这当然是些重要也显而易见的成绩,中粮全体同事当然包括我们今天参加培训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

但是我们今天必须清醒而实事求是的认识到,中粮过去几年的成长来自于扩张、投资、并购等的形式较多,内部有机成长不够。在资产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同时,我们形成的有创新的,有系统的,有领先技术的生产和管理还不够多。

虽然我们的管理能力、团队水平、企业文化理念也提升很多,我们每一家生产企业也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但是今日企业之竞争,绝不仅仅是竞争规模和一般笼统管理,今日企业之竞争会从大的战略定位起,在市场的无情选择下竞争到每一个品牌,每一个产品,每一个子企业,每一个车间,每一位工人,这是今日市场竞争之特点,也是产业链定位的要求。中粮要想持续发展,要想把它的资产管的效率高,今天的思路上应该更重视企业的基础管理,只有中粮的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安全,更高质量,更低成本,更丰富,中粮的生产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是领先的,中粮的发展才是有支撑的,大战略才是可以实现的,今天的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各位同事身上了!

希望这个培训能起到交流和提升的作用,希望真有收获,希望以后各企业间有更多交流机会,希望每个企业的最佳实践都能在中粮共享,希望能激发大家崇尚技术和创新的精神,更希望能在培训后有实践有行动,不白来一趟,希望这样的工作和学习精神能形成共识和制度。

祝大家培训很快乐!

宁高宁

2011年6月27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zh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