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8 17:35:5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仙居县实验小学 王淑燕

【教材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外国名著”单元的第三篇略读课文。本课由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组成。梗概部分是对该书的缩写,精彩片段节选自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英国作家迪福著,徐霞村译。

小说情节精彩离奇,引人入胜。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当然,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它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小说主人公鲁滨孙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物。鲁滨孙冒险、坚忍、毅力、智慧、勇气、果敢、富于进取、开拓创新全都集于一身,不甘平凡,不安现状。鲁滨孙的多元性格,让读者感受到经典文学的丰厚之美与铸灵之美。

本课还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梗概部分可给予学生概括精彩文本乃至整本书主要内容的方法。精彩片段可提高学生对经典文本的欣赏水平。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对比阅读,又可将文本写作方法进行渗透。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梗概,整体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了解鲁滨孙非凡的人生经历,实现 单元导语中把握作品主要内容的目标。重点引导学生阅读精彩片段中的“好处”与“坏处”对照表,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时积极的人生态度,体会人物 思想情感,关注人物命运,并体会这一特殊表达方式的好处。同时通过本课的学习,拓展后续学习资源,并有意识地为学习《汤姆·索亚历险记》积累阅读方法,为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和规划。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者必须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引导学生读整本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走进经典名著,感受名著魅力,初步教会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阅读见解,学生对《鲁滨孙漂流

记》这部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教学时,我们不能当作学生从未读过这本书进行教学,而因引领学生与小说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激发学生再次或者深入阅读的欲望。

教学时,教师更应结合名著导读教学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对预习单的批阅、统计,把握本班学生的学习难点、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以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为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交流、探究、互评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浏览梗概,通过提取、梳理信息,以思维导图形式概括主要情节。

2.在小组合作、探究解疑、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运用几种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鲁滨孙顽强求生的可贵品质。

3.通过梗概与精彩片段的对比,将写作方法迁移运用。 4.享受阅读、分享的快乐,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浏览梗概,通过提取、梳理信息,以思维导图形式概括主要情节。

在小组合作、探究解疑、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运用几种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鲁滨孙顽强求生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梗概与精彩片段的对比,将写作方法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程资源】

制作微课视频 思维脑图软件

预习单、课堂作业纸、课后作业单

【教学环节】

一、检查预习,初识鲁滨孙 二、读故事梗概,走近鲁滨孙 三、赏精彩片段,对话鲁滨孙 四、拓展作业,推荐《鲁滨孙》

课前谈话

五2班的孩子们,你们好,很高兴又能给你们上课了。会思考,敢发言,想法独特是两年前的一堂课,给了我许多惊喜,我一直期待能够再给你们上课。今天还没上课,我又想到了一个新的词形容你们,那就是博古通今。相信上完这节课,你们一定会留给我和在场的老师们许多新的印象。

1. 先来看看,你们认识他吗?你介绍了他的国籍、姓名 2. 你们还对他有什么了解?

3. 听了他的介绍,唤醒了老师对贝尔的记忆,有唤醒你们的记忆吗? 4. 他在探险的过程中做过什么呢?你们印象最深刻?

5. (假如是你,喝吗?)为什么不喝?这样的感觉贝尔会有吗?为什么他要选择喝或者吃呢?

(生存的需要 对自我的挑战 给我们提供生存指导)

6. 看来,荒野求生需要极具挑战的事,会遇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做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确实非常不易。你们今天也要做一件极具挑战的事,那就是五年级的你们上六年级的课文一样,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 眼中带着笑意 精气神十足。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初识鲁滨孙

1.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个探险和求生的故事,他的探险和求生与贝尔不太相同,耗时更长,更具挑战,他就是鲁滨孙,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滨孙漂流记》,齐读课题。

2.你们读过这本书吗?这么多同学读过啊,不要把手放下。读过的同学,请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本书。

(评价:荒野求生的指南 一部探险之作 冒险孩子的最爱,你对人物性格进行了介绍 你告诉了大家他的一些经历)

3. 听着你们的介绍,又勾起了我阅读的欲望。接下来,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本书,读读精妙之处,学学阅读方法,好好领略它的风采。

4.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本长达11万字小说,当然不可能全部搬上课本。课文作为一篇名著导读,就截取了其中的片段。

二、读故事梗概,走近鲁滨孙 (一)观看视频,了解梗概

1.一翻看就会发现,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很不相同,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部分。你们平时看到过梗概吗?谁来说说什么是梗概。

2.你们对梗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它出现在一本书的封面、扉页或封底,除此之外,电影、电视中也有它的身影。读了它,我们就能迅速了解书或电影的主要内容,还能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眼球,吸引我们的注意。梗概虽小,用处很大哦!

(二)阅读梗概,梳理情节

1.相较平时阅读中遇到的梗概,课文中的这篇梗概略长了一些。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你们肯定已经从梗概中获取了一些信息,知道了《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谁来简要说说。

2.老师发现了你们概括主要内容的妙招,抓住了故事的三要素,起因、经过和结果。 根据你们的妙招,鲁滨孙的经历可以做成一段时间轴,1659年鲁滨孙乘船遇难流落到了荒岛上,接着他在荒岛上艰难求生28年,最终于1687年回到英国。

3. 一看我们都知道,小说重点写的肯定是艰难求生的这一部分。一个人身处荒岛,相信这28年间他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可能……(ppt)是啊,他在岛上主要遇到了容身、住和吃这三个问题。

4. 最先遇到的就是容身问题,快速浏览第4段,告诉老师,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 5. 通过圈划的方式,我们知道了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那就是……那么,其他两个问题鲁滨孙又是怎么解决的?请同学们将梗概部分快速默读一遍,把他的解决方法像老师一样在文章中圈划出来。

6. 你们看,我们这样一圈划,一填写,鲁滨孙的经历就一目了然了。大家今后在读文时也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梳理。

7. 我们原先的时间轴已经变成一张情节图了。谁能看着情节图,为我们梳理一下鲁滨孙的经历吗?

8. 作者从原著中获取信息,概括成了梗概,我们从梗概中获取了整本书的基本信息,了解了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情节。同学们,你们就要有这样的能力,才能把书读好。

9. 现在,故事情节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就不用再去看《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了,你们觉得可以吗?

10. 是啊,当然不行,获取信息,知道谁做了什么,是我们阅读作品的第一个要求。我们还得读出文章的精彩之处。所以,编者还为我们设计了精彩片段。

三、赏精彩片段,对话鲁滨孙

1.说到精彩,老师想问你们,你觉得一个精彩的片段怎样的?有华丽的辞藻,有许多修辞,说实话,第一次读我们文中这个精彩片段的时候,和你们想象中的精彩有差距吗?

2.可是,编者在11万字的小说中,就选这段为精彩片段,一定有他的道理,这个片段一定有它的精彩之处。接下来,就让我们认真去默读一遍文中的精彩片段,好好揣摩。读完后,把你读到的精彩的,觉得要向大家推荐的段落或者句子画下来,在旁边写写你的推荐理由。

3.老师看到,我们班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不急着交流,请大家先把自己觉得最精彩的片段推荐给你的四人小组成员。如果你们推荐同一处,请相互补充。有不同的推荐,听听别人的想法,相信你们会更有启发。开始合作吧!

4.真是充满智慧的交流,接下来,我们来展示一个交流成果。谁先来推荐自己找到的精彩之处?

预设一,内容的特别

(多叫几个同学畅所欲言)还有同学推荐做日历这一处的吗?再来说说你的体会。 1.鲁滨孙的日历特别在哪里?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记时间?

2.这是因为他缺少书、笔和墨水,遇到了困难,想到了解决的方法是自己做一个日历。 3.遇到困难,鲁滨孙就想到解决办法,像这样对事情具体的描写,精彩片段中还有吗? 4.从做出这个特别的日历,做好栅栏,这两件事中,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5.在他觉得自己不太可能出岛的情况下,鲁滨孙还要记着时间,做栅栏,与众不同的情节是大家发现第一个精彩之处。好,其他精彩之处,我们接着推荐。

预设一,形式的特别

1. 还有同学推荐这张表格吗?你的推荐理由。现在我们好好看到这张表格。 2. 你们觉得这张表格的特别体现在哪里?

这张表格把好处和坏处对比起来呈现,让我们既能看到好处,又能看到坏处。 3. 那你们知道这张对照表怎么读?先读完好处,再读坏处。 4.要一一对应着读,如果不用对照表,这些内容要怎么写?

5.学着你们的样子,老师也试着写了一段。这样一对比,你觉得用表格有什么好处? 不这样对比,就需要很长篇幅进行叙述,一张表格,让我们要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

7.在这张表格中,除了形式的对比,你还读出了什么?

8.没有好处的对照,假如鲁滨孙看到的全是坏处,他会在心里想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6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