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象

更新时间:2024-04-13 15: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藏象学说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化生、贮藏精气,是下列哪项的功能?( )

① 脾 ② 五脏 ③ 六腑 ④ 奇恒之腑

【题解】五脏区别于六腑和奇恒之府的功能是化生、贮藏精气,五脏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体内精、气、血、津液的生成、贮藏,脾只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六腑参与了精气生化的部分工作;奇恒之府只贮藏精气。

【答案】②

2、受纳、腐熟水谷;传化、排泄糟粕是下列哪项的功能?( ) ① 五脏、 ② 六腑 ③ 奇恒之腑 ④大肠

【题解】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共同完成了饮食物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物质的输出;糟粕的排泄。 【答案】②

3、心之苗为下列哪项?( ) ① 血脉 ② 面 ③ 汗 ④ 舌

【题解】舌为心之苗,也叫“苗窍”。心的经脉上行于舌,心的气血从经脉

上通于舌,舌才有味觉和表达语言的功能。心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通过经筋和别络上荣(营养)于舌体,则舌体红润灵活,味觉正常,语言流畅。 【答案】④

4、心是依靠什么推动血液运行的?( ) ①心搏 ②心气 ③心神 ④心血

【题解】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循环不已、周流不息,主要是心气的作用,心气可以激发并维持心脏的正常搏动。心脏不停地搏动,可以把血液不断地推向血管。虽然,心脏搏动是血液运动的直接动力,但心脏搏动是心气激发而产生的。心气行于脉道又成为脉气,脉气可以继续推动血液运行,而且还约束血液使之按一定方面循行。因此,心气是保证血液正常循 环的根本。

【答案】②

5、心藏神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 ①心气 ②心阳 ③心血 ④心阴

【题解】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因为心具有主血脉的生理功能,所以才具有主神志的能力。心血充足,运行通畅,神才能内守于心,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才正常。心气主要是激发心搏,推动血液运行;心阳,温通血脉,保持肢体温度;心阴涵敛心阳,协助心血敛神,防止神不内守。

【答案】③

6、汗由什么转化而成?( ) ①血液 ②水液 ③津液 ④ 精微物质

【题解】汗是由体内的津液所转化,经阳气的蒸腾气化,外发皮表而成。水液与津液概念不同,体内一切正常水液为津夜;水液的概念既包括了津液,还指停聚于体内的湿、水、饮等病理产物。 【答案】③

7、“君主之官”是指哪一脏?( ) ①心 ②肺 ③脾 ④肾

【题解】《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人身中占据最高的地位,主宰着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 【答案】①

8、称为“华盖”的是哪一脏?( ) ① 心 ② 肺 ③脾 ④肝

【题解】脏腑中肺位最高,称为华盖。古代车上象伞样的蓬子称华盖。这里把肺比喻如伞,由上向上覆盖着五脏六腑,故称肺为华盖。 【答案】②

9、肺依靠什么通调水道的?( ) ①排汗 ②利尿

③呼吸带出大量水分 ④宣发肃降

【题解】所谓“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运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是古医家对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排泄所起的调节作用的总结。肺的宣发,不但可将津液发散于全身,并能把机体利用后的水液通过卫气控制的汗孔排出体外而成汗;肺气肃降,可将津液下降于机体下

部、内部脏腑,以湿润营养脏腑,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把水分下输于肾和膀胱,最终成为尿液排出体外。近代生物学研讨的结果,也证实了肺“通调水道”这一功能。许多实验证明,前列腺素起着显著的利纳和利尿的作用。而这些前列腺素又都经过肺脏灭活或有的直接由肺脏分沁,前列腺素的动脉浓度及全身效应是由肺脏控制的。这就是肺“通调水道”作用的实验证据。

【答案】④

10、肺在志是什么?( ) ① 肺 ② 怒 ③ 悲 ④ 思

【题解】悲忧的情志变化,是人体接受外界不良性刺激而发生的不愉志的情绪反应,这是肺的一种功能,正如《中国医学辞典》所说:“肺居华盖之项,下通心肝之气,心有所愁苦而不乐,则上薄乎肺而成忧”。但过渡悲伤,则耗伤肺气,称为“悲伤肺”。同时,在肺虚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性就会下降,而易于产生悲忧的情绪变化。 【答案】③

11、肺之液是下列哪项?( ) ①汗 ②涕 ③泪 ④唾

【题解】涕是由鼻分泌的一种粘液,其功能是润泽鼻窍。鼻为肺窍,与肺配合完成肺的呼吸功能,同时鼻亦靠肺气(肺阴)滋润而产生涕液。故《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化液??肺为涕。”涕由肺阴所化,故肺之液为涕。 【答案】②

12、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什么作用?( ) ①脾气散精 ②脾气升清

③脾气运化 ④脾气固摄

【题解】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功能,是气的固摄作用的体现。 【答案】④

13、脾在体是什么?( ) ①皮 ②肌肉 ③筋 ④骨

【题解】脾在五体(皮、肉、筋、骨、脉)中与肌肉、四肢有密切联系,也称脾主肌肉、四肢。是指人休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皆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密切联系。脾的运化机能旺盛,可将饮食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和四肢的肌肉中去,为之营养,使其丰满健壮,四肢活动有力。故脾主肌肉、四肢。 【答案】②

14、请判断脾之志。( ) ①喜 ②怒 ③忧 ④思

【题解】脾之志为思。思即思维、思考、思虑。脾在精神情志活动中与思维活动有关,思考、思维是建立在脾的运化功能基础上的,思维是脾的功能活动正常的一种表现。所以脾气健运时,人的思路清晰、思虑周详;脾失健运往往人的思考能力下降。 【答案】④

15、下列哪项是脾的生理特点?( ) ①喜湿恶燥 ②喜燥恶湿 ③主升发

④主宣发

【题解】脾具有恶湿的特性,对湿有特殊的敏感性。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调节体内水液代谢平衡。脾虚不运则容易生湿,且湿邪过胜最易困脾,发生湿邪困脾。脾恶湿,燥胜湿,所以说脾喜燥恶湿。 【答案】②

16、肝能调畅气机的原因是什么?( ) ①体阴用阳 ②喜条达恶抑郁 ③调畅精神情志 ④助血运

【题解】肝之阳气有向上向外升散的特点,而且这种升发喜畅通条达,恶抑郁阻滞不畅。就决定了肝具备主疏泄的功能,能调畅气机,使情志、气、血、水液畅通,协助脾胃升降运动,利于消化。 【答案】②

17、肝在体为下列哪项?( ) ①爪甲 ②泪 ③目 ④筋

【题解】肝在体合筋,肝血能濡养筋膜,筋得所养才能收缩有力,弛张正常,运动自如有力。筋力强则有耐受疲劳,筋力又来源于肝血、肝阴的滋养濡润,故称“肝为罢极之本”。“罢”音同“疲”,即肝是耐受疲劳的根本。 【答案】④

18、为全身阴液之根本的是什么?( ) ①肾精 ②肾气 ③肾阴 ④肾阳

【题解】肾阴也称“肾水”,是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阴液的泉源,对各脏腑起

滋养和濡润的作用。 【答案】③

19、为人体阳气之根本的是什么?( ) ①肾精 ②肾气 ③肾阴 ④肾阳

【题解】肾阳又叫“真火”,是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和推动的作用。 【答案】④

20、判断大肠的功能。( ) ①主受纳 ②受盛化物 ③传导化物 ④传导变化 【答案】④

21、称“脬”的是哪一器官?( ) ①小肠 ②大肠 ③膀胱 ④三焦 【答案】③

22、主“决断”是哪一腑的功能?( ) ①胆 ②肾 ③小肠 ④三焦 【答案】①

23、哪一腑为“中正之官”?( )

①胆 ②胃 ③小肠 三焦 【答案】①

24、“太仓”指什么?( ) ①胆 ②胃 ③小肠 ④大肠 【答案】②

25、“如雾”是对下列哪项功有的概括?( ) ①三焦 ②上焦 ③中焦 ④下焦

【题解】“上焦如雾”是总结概括了上焦心和肺和功能。肺宣发卫气和精微物质到五脏六腑、四肢及皮表;心运行血液到全身,象雾露能灌溉大地那样,上焦的气、血、精微物质由上向下润育着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故称“上焦如雾”。 【答案】②

26、“元神之府”是指下列哪项?( ) ①脑 ②髓 ③心 ④肝

【题解】脑为“元神之府”是指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人的思维、记忆、肢体运动、嗅觉、听觉、都是脑的作用。但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人的思维活动与五脏有关,因为五脏的功能及五脏生成的精、气、血、津液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基于这种物质供给关系,就把脑的功有划归为五脏,形成五脏

都与神有关的五神脏理论。 【答案】①

27、下列哪一腑既属于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 ) ①脉 ②女子胞 ③胆 ④三焦

【题解】胆属六腑,又属于奇恒之腑,是因胆能输精汁于肠道,参与饮食的消化,具有六腑的“泻而不藏”的特点,但胆所藏精汁又不是水谷之物,与六腑传化的水谷浊物不同,故既为六腑又属奇恒。 【答案】③

28、“阴液互生”是指下列哪一对脏的关系?( ) ①心与肾 ②肝与肾 ③肺与脾 ④肺与肾

【题解】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所以肾阴能充养肺阴。肺属金,肾属水,金能生水,肺气的肃降能把水津下输而滋肾。 【答案】④

29、下列哪项不是对肝肾关系的描述?( ) ①肝肾同源 ②乙癸同源 ③精血同源 ④疏泄与封藏互调节 【答案】③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安的编号分别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

1、下列哪些属于脏的范围?( )( )( )( )( )

①肝 ②三焦 ③心包络 ④女子胞 ⑤肾

【答案】①③⑤

2、下列哪些属于腑?( )( )( )( )( ) ①胆 ②脉 ③胃 ④大肠 ⑤三焦

【答案】①③④⑤

3、下列哪些属于奇恒之腑?( )( )( )( )( ) ①胆 ②女子胞 ③髓 ④骨 ⑤膀胱

【答案】①②③④

4、探讨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下列哪些项的研究内容?( )( )( )( )( ) ①五脏 ②脏腑 ③藏象 ④脏腑学说 ⑤六腑

【题解】脏腑学说,也称作“藏象”,都是以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以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内容的学说。但两个概念内涵不完全一样,“藏象”有“以象论

胜”的方法论意义在内。脏腑与脏腑学说不同,脏腑是指具体的脏器,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五脏指心、肺、脾、肝、胃;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 【答案】③④

5、脏腑学说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 ①古代解剖 ②现代解剖学 ③生活观察 ④医疗实践 ⑤实验观察

【题解】脏腑学说是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在古代解剖知识、长期生活实践观察、大量长期的医疗经验的积累基础上形成的。而现代解剖学和实验室的观察证是西方医学形成的根基,决定了西方医学是一种分析、微观医学,不过现在已从微观走向宏观综合。 【答案】①③④

6、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下列哪些?( )( )( )( )( ) ①主统血 ②主血脉 ③主藏血 ④主神志 ⑤为主宰

【题解】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为人身主宰,是心的生理特点。 【答案】②④

7、心的生理特点是什么?( )( )( )( )( ) ①为主宰 ②主治节 ③主温运 ④主运化

⑤主血脉

【题解】每脏的生理特点是决定各脏具有什么样生理功能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各脏的生理功能是其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心的生理特点是“为主宰”和“主温运”。心在人身中占据最高的地位,主宰着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五脏六腑的功能,四肢百骸的运动,思维情志的变化等,都在心的作用支配下进行。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进接影响着其它脏腑的功能活动,心还能协调其它脏腑、组织器官间的关系。心的温运,是指心阳对血脉的温通和心阳下济温暖肾水而言。 【答案】①③

8、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 )( )( )( ) ①心搏正常 ②脉道通利 ③心气充沛 ④温运正常 ⑤血液充盈

【题解】血液正常循环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脉管通畅无阻;二是血液量充足;三则是心气充沛,鼓动心搏正常。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就会形成血流不畅,血脉空虚,甚则发生气血瘀滞,血脉受阻。 【答案】②③⑤

9、心藏神的功能正常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 )( )( ) ① 面色红润 ② 精神充沛 ③ 神志清晰 ④ 思维敏捷 ⑤ 对外界刺反应灵敏

【题解】面色红润是心血充足,营运面部所致。 【答案】②③④⑤

10、对“心之外膜”的称谓,哪些是确切的?( )( )( )( )( ) ① 心包 ② 心之宫城

③ 心包络 ④ 膻中 ⑤ 心之屏障

【题解】心包与膻中是有区别的,心包是心脏的外围组织,膻中是指心包外部,隔上两乳之间,为心包的屏障。 【答案】①②③

11、“肺主气”包括哪些内容?( )( )( )( )( ) ① 主呼吸之气 ② 主气体交换 ③ 主宗气生成 ④ 调节全身气机 ⑤ 主一身之气

【题解】“肺主气”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的内容。肺主呼吸之气,指肺是主持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因而主气体交换(第②个备选答案)是主呼吸之气具体措施;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又是通过调节宗气的生成和影响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来完成的。 【答案】①⑤

12、肺气肃降表现在哪些方面?( )( )( )( )( ) ① 呼气 ② 吸气

③ 运送水谷精微到体表 ④ 布散水谷精微到内脏 ⑤ 保持呼吸道洁净

【题解】所谓“宣发”,即是宣布和发散,也就是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的布散;所谓“肃降”,是清肃、洁净和下降,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这是掌握判断哪些是宣发所起的作用,哪些是肃降的功能的关键。

【答案】②④⑤

13、肺的生理特性是什么?( )( )( )( )( ) ① 为华盖 ② 主治节 ③ 主宣发肃降 ④ 朝百脉 ⑤ 为娇脏 【答案】①⑤

14、皮毛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 )( )( )( ) ① 排汗 ② 调节呼吸 ③ 调节体温 ④ 抵抗外邪 ⑤ 保证嗅觉

【题解】皮毛的功能主要有4个方面:①是能排泄汗液,把机体利用的水液通过汗液排同体上,参与了水液代谢过程;②通过汗孔(气门)的散气作用调节呼吸;③通过卫气对汗孔的开始作用,调节体湿;④抵御外邪的侵袭。

【答案】①②③④

15、肺为娇脏是因为下列哪些原因?( )( )( )( )( ) ① 易受邪 ② 畏寒 ③ 畏热 ④ 恶燥 ⑤ 恶湿

【题解】肺为娇脏,一是从发病学方面来看肺主气、司呼吸,直接与外界相通;又肺主表,外邪侵袭,易从口鼻体表入里,故肺最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二是肺不但容易受邪,而且畏寒、畏热、恶燥、恶湿。所以《医学源流论》说:“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大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大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太泄则汗水而阳虚;太湿则气闭而邪结。”

【答案】①②③④⑤

16、下列对脾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 )( )( ) ① 先天之本 ② 后天之本 ③ 罢极之本 ④ 气血生化之源 ⑤ 生痰之源

【题解】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气血的原材料,故脾为气血生化之泉源;人出生之后主要依赖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维持生命活动,故脾又为“后天之本”;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需要的水液运送到周身各脏腑组织去,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但如果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留就会聚而生痰,故脾又为“生痰之源”。先天之本指肾,罢极之本是肝。

【答案】②④⑤

17、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 )( )( )( ) ① 主运化 ② 生成气血 ③ 统血 ④ 主升清 ⑤ 喜燥恶湿

【题解】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和统血两个方面。生成气血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主升清及喜燥恶湿是其生理特点。

【答案】①③

18、脾主升清的含义包括下列哪些?( )( )( )( )( ) ① 运化水谷

② 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 ③ 保证胃气下降 ④ 使内脏位置相对恒定 ⑤ 运化水湿

【题解】脾主升清的含义主要有两从此方面:一脾主运化功能是以上升为特

点;二维持脏器位置的相对恒定。脾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即所谓“脾气主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质,所以也说“脾主升清”。此外,脾气的上升又能维持人体内部各个脏器位置的相对固定。

【答案】②④

19、肝有哪些生理功能?( )( )( )( )( ) ① 主疏泄 ② 主气机 ③ 主血脉 ④ 主统血 ⑤ 主藏血

【题解】肝的生理功能主要有疏泄和主藏血两个方面。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三者都参与血液的运行调节,要加以区别记忆。 【答案】①⑤

20、肝主疏泄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 )( )( )( ) ① 调畅气机 ② 促进消化吸收机能 ③ 调畅精神情志 ④ 通利三焦 ⑤ 助血运

【题解】肝主疏泄,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气机调畅则人体的气血运行平和而心情舒畅,精神情志活动正常;气机调畅则脾胃升降适宜,消化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气行水行,三焦通利;气机调畅才能气帅血推血而行。

【答案】①②③④⑤

21、肝藏血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 )( )( )( )( ) ① 贮藏血液 ② 贮摄血液 ③ 推动血行 ④ 生化血液

⑤ 调节血液循环量

【题解】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的血液除了与心脾有关外,与肚也有密切联系。这种关系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在于心肺,统摄在于脾,而血液的贮藏则在于肝。肝不仅有藏血的作用,而且也能调节人体全身的血流量。人体脉管中运行的血液量的多少与人体的活动状况有关。人处于休息或睡眠状态时,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血液贮藏于肝脏;当人体活动量加大,运动或情绪激动时,需要的血液量增多,肝就释放血液人脉中。

【答案】①⑤

22、下列哪些生理运动是气机调畅的结果?( )( )( )( )( ) ① 肺之宣发肃降 ② 肝升肺降 ③ 心肾相交 ④ 小便排泄 ⑤ 脾升胃降

【题解】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使气机条达舒畅,体内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进行,各脏腑组织器官间协调一致,经络通利,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运动。

【答案】①②③④⑤

23、肝是怎样促进消化吸收机能的?( )( )( )( )( ) ① 促进脾的运化 ② 协助胃的受纳腐熟 ③ 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 ④ 疏利三焦 ⑤ 影响脾胃升降运动

【题解】肝主疏泄促进消化机能包括两方面:

(1) 胆汁的形成、排泄依赖于肝之疏泄。首先,胆汁是肝之余气汇聚于胆囊而成胆汁;其次胆汁注入肠道参加消化过程依靠肝气疏泄。

(2) 肝主疏泄,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适宜,只有在脾气上升,胃气和降情况下,清气才得以上升,浊气得以下降,水谷精微才输布于全身,残余糟

粕才得以下传大肠排出体外。所以《血证论》总结说:“木之性主于蔬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蔬泄水谷,渗汇中满之症,在所不免”。

【答案】③⑤

24、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 )( )( )( ) ① 主闭藏 ② 藏精 ③ 纳气 ④ 主水液 ⑤ 主骨

【题解】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藏精、纳气和主水。主闭藏是肾的生理特性;主骨是肾在体为骨,与骨营养、生长发育、修复有密切联系。

【答案】②③④

25、下列对肾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 )( )( ) ① 先天之本 ② 后天之本 ③ 生命之根 ④ 封藏之本 ⑤ 阴阳之本

【题解】肾是人体内重要的脏器,内藏先天之精、生命之火,从胚胎的形成到出生后的生、长、壮、老、已的变化,均赖肾气的作用,出生后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来源于肾,故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为封藏之本,是说肾的生理特性以藏为本,具有摄纳、封藏的功能。肾内寄元阴、元阳,是一身之阴液的泉源,一身阳气的根本,所以肾为阴阳之本。

【答案】①③④⑤

26、肾所藏之精可以区分为下列哪些类?( )( )( )( )( ) ① 先天之精 ② 后天之精 ③ 生殖之精

④ 脏腑之精 ⑤ 水谷之精

【题解】肾所藏之精是由两个不同来源的物质结合而成,其中一部分是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来自先天父母,故称其为“先天之精;先天之精藏于肾,出生后,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可形成新个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故又有“生殖之精”之称。肾所藏的另一部分精气来源于脾胃消化的水谷精微经五脏六腑加工而成的精气,《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由于它是脏腑精气的剩余部分,也称其为“脏腑之精”。肾中精气的生天部分虽以水谷之精为原材料,但不再区分为一类。

【答案】①②③④

27、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 )( )( )( ) ① 通调水道 ② 升清降浊 ③ 运化水湿 ④ 控制膀胱开合 ⑤ 水液代谢过程中动力

【题解】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三方面:

(1) 升清降浊。肾接收全身利用后的水液,能蒸腾气化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浊中之清,肾重新将其上升到肺,由肺布散全身,供人体利用;另一部分是浊中之浊,肾将其下注于膀胱并排出体外,这样不断地升清和降浊,维持着人体水液的动态平衡。

(2) 肾阳的气化控制着膀胱的开合。气化功能正常则膀胱开合适度。开则代谢水液得以排出;合则机体需要的水液得以贮存。

(3) 肾阳是水液代谢全过程的动力。水液从生成、输布到运行排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气化,水液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无论是脾的运化水湿、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还是三焦水道的通利、膀胱的贮尿、排尿都离不开肾阳的温煦气化。

【答案】②④⑤

28、肾与下列哪几项有联系?( )( )( )( )( )

① 骨 ② 齿 ③ 精 ④ 髓 ⑤ 脑

【题解】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骼腔中,滋养骨骼、牙齿,骨骼、牙齿都由精、髓充养。肾精化髓。髓聚为脑海,故脑的功能与肾精、髓有密切联系。

【答案】①②③④⑤

29、胃的生理功能有下列哪些?( )( )( )( )( ) ① 主受纳 ② 主受盛 ③ 主腐熟 ④ 主化物 ⑤ 主通降

【题解】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受纳和腐熟,通降为其生理特点。受盛和化物是小肠的功能。

【答案】①③

30、“决断”的含义指下列哪些?( )( )( )( )( ) ① 谋虑 ② 判断力 ③ 裁决力 ④ 胆量

⑤ 防御和清除精神刺激 【答案】③④⑤

31、胃气通降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 )( )( )( ) ① 使胃内容物及时下降到小肠 ② 是胃受纳的前提条件 ③ 促使小肠内容下降到大肠 ④ 推动大肠排泄漕粕

⑤ 胃降脾才能升 【答案】①②③④⑤

32、胃的上下口为下列哪些?( )( )( )( )( ) ① 吸门 ② 贲门 ③ 幽门 ④ 阑门 ⑤ 户门 【答案】②③

33、女子胞的功能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 )( )( )( )( ) ① 肾精 ② 心 ③ 脾 ④ 肝 ⑤ 冲任脉

【题解】女子胞的功能与肾中精气激发产生的“天癸”物质有关,“天癸”能促进女子胞机能的发育成熟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冲任二脉能调节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进入胞宫,成为月经。还与心、肝、脾对全身血液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答案】①②③④⑤

34、下列哪些项指出了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 )( )( )( ) ① 心肾相交 ② 水火既济 ③ 精血互化 ④ 津血互化 ⑤ 精与神相因

【题解】心位居于上,属阳,其性主动;肾位居于下,属阴,其性主静。根据阴阳水火升降理论,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与肾之间,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肾阴阳水火的升

降就称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精血互化,不是津血互化。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化血;血亦可以转化为精,如血进入骨腔,营养和转化为骨髓,髓可化精。精神相因,心藏神,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主宰,心神功能正常,肾精可得到不断的补充与积累,此“神全可以益精”;肾藏精,精能生髓,髓汇于脑,此“积精可以全神”精与神互为根基,相互转化。 【答案】①②③⑤ 二、是非题

将下列各题中错误之处的下方用“——”标出,并将其改正。 1、藏精气而不泻,是六腑的功能特点。 【答案】“六腑”改为“五脏”

2、心血旺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搏动力。 【答案】“心血”改为“心气”

3、脾上输到心、肺的水谷精微,经心气加工生成血液,使心血得到补充。 【答案】“心气加工”改为“心火蒸化” 4、肺的呼吸功能,是靠肺阴的推动作用实现的。 【答案】“肺阴”改为“肺气” 5、肺能把卫气肃降到全身体表。 【答案】“肃降”改为“宣发”

6、肺的助心行血作用主要是通过宣发肃降来完成的。 【答案】“宣发肃降”改为“宗气” 7、脾能统血主要是脾气推动作用的体现。 【答案】“推动”改为“固摄”

8、脾气健运,气血充足则面色红润有光泽。 【答案】“面色”改为“口唇” 9、脾在液为唾。 【答案】“唾”改为“涎”

10、肾脏调节水液代谢主要是肾的因摄作用。 【答案】“固摄”改为“气化” 11、肺气充盛,纳气功能正常。

【答案】“肺气”改为“肾气” 12、十一脏取决于心。 【答案】“心”改为“胆” 13、人以脾气为本。 【答案】“脾”改为“胃”

14、脾胃都属土,胃腑为阳,胃为阳土,容易产生燥热,损伤脾阴,所以胃喜润而恶燥。

【答案】“脾阴”改为“胃阴” 15、小肠的功能主要是受纳化物。 【答案】“受纳化物”改为“受盛化物” 16、中焦能“必槽粕”,功能特点为“如渎”。 【答案】“如渎”改为“如沤” 17、心与脾的关系是气与血的关系。

【答案】“气与血”改为“血液的生成与运行” 18、大肠传导通畅,肺气才能和利,有助肺的宣发。 【答案】“宣发”改为“肃降”

19、心阴下降下小肠,助小肠化物和分清别浊功能。 【答案】“心阴”改为“心阳” 20、尿液的贮藏依靠肾的气化作用。 【答案】“气化”改为“固摄” 三、名词解释

1、“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实际上也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象” 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2、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3、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

4、肺主气:指肺主管呼吸之气,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主管一身之气,调节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5、通调水道:指肺脏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维持着水液代谢平衡。

6、脾统血:指脾气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逸出脉外的功能。

7、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

8、天癸: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机能的作用。

9、水谷之海: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口,经食道而容纳于胃腑,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又称“太仓”。

10、骨:就是骨骼,它作为人体的支架,有支撑躯干、保护内脏的作用,还可化生骨髓、主司人体的运动。

四、填空题

1、血液在脉管中流动 、 、 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系统。 【答案】心;血;脉

2、心阴,心血作为心脏功能活动的 ;心阳主要起 的作用;心气主要是 。

[答案]物质基础;温煦气化;激发心搏 3、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 。 【答案】红润有光泽

4、心的生理功能正常, 通过经筋和别络上荣于舌体。 【答案】气血

5、喜能使 通利,心情舒畅,气达志和。 【答案】营卫

6、鼻、咽喉、气管等和肺构成了呼吸系统,中医称作“ ”。 【答案】肺系

7、肺的主持、调理全身各脏腑之气的功能主要是通过 达到的。

【答案】宗气

8、只有 功能正常,把浊气、津液和水谷精微宣散到内外上下,肺内才能清净畅通,发挥 的功能。

【答案】宣发、肃降

9、肺在体为 ;其华在 ;开窍于 ;在志为 ;在液为 。

【答案】皮;毛;鼻;悲;涕

10、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强健,叫 。 【答案】脾气健运

11、水谷精微物质由脾吸收,然后上输于 ,靠 的运行输送到全身,以滋养全身。

【答案】肺、气血

12、肝能通利三焦, 。 【答案】疏通水道

13、爪为 之余;发为 之余;胃为 之海;脑为 海;冲为 海;肝亦为 海。

【答案】筋;血;骨;水谷;髓;血;血 14、肾的 作用对人体呼吸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纳气

15、发的生机根源于 ,营养来源于 。 【答案】肾;血

16、唾液中较清稀的为 ,较稠厚的 。 【答案】涎;唾

17、胃的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和 。 【答案】喜润恶燥

18、小肠把由胃传来的食糜分离为清的即 和浊的即 两部分。 [答案]水谷精微;残渣废液

19、大肠的传异变化作用和胃的 功能、肺的 功能紧密联系。 [答案]降浊;肃降

20、脑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器官,称“ 之府。” 【答案】元神

21、肺位于上主降,肝位于下主升,一升一降,相互协调,使 条和畅达。

【答案】气机 五、简答题 1、简述心主温运。

【题解及答案】心主温运,实指心之阳气在心的功能活动中所起的主导作用。心阳有温煦生化(蒸化)和下济的特性,保证了心的功能活动正常。心阳蒸化是指从脾胃吸收来的水谷精气(营气)得心火熬炼变赤成血的作用。心阳温煦指心阳随血运行于周身,有温暖全身,保持体温,温通血脉的作用。心火还可以下济,即心火与肾水既济相交,维持心肾间的动态平衡。

2、为什么说“汗为心之液”?

【题解及答案】汗为津液所化,“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灵·决气篇》)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液与血液是相互渗透的,当血液的浓度增高时,津液就渗入血管稀释血液。由此可见,汗为津液所化,津液与血又同出一源,血为心所主,故汗为心之液。

3、简述肺主气的功能。

【题解及答案】肺主气包括肺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指肺具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包括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主要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宗气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在肺中生成,宗气贯注心脉助心行血,下丹田资助元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肺主一身之气运行,体现于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调节作用。

4、肺与皮毛之间有什么联系?

【题解及答案】肺与毛之间的联系有两个方面:

(1)肺对皮毛的作用:①肺气宣发,宣散卫气与皮毛,发挥卫气的文份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阕及防御外邪侵袭的作用。②肺气宣发,输精于皮毛,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皮毛及腠理以滋养之。

(2)皮毛对肺的作用:①能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②皮毛受邪可内合于肺。 5、何谓肺朝百脉?肺是怎样助心行血的?

【题解及答案】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然后再再将富含营养的血液通过经脉输布到全身。肺助心行血主要是通过宗气来实现的。宗气形成于肺,在肺作用下贯注心脉,推动血液运行。而且肺的呼吸运动又可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影响着血液运行,所以血液的运行有赖于肺气的输布和调节。

6、简述脾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题解及答案】脾在饮食消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饮食物经口入胃,在脾的作用下,胃、小肠方能受纳腐熟化物,使饮食物变成能被人体利用的水谷精微,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脾气的推动、激发作用。

脾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过程。饮食物经过消化,其中的水谷精微被脾吸收,即汇聚于脾。

脾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的途径是由脾气散精,先上输于肺,然后由肺贯注心脉,通过肺的宣发和血脉的运载,布达周身、四肢面骸,内而脏腑,外及皮毛。

7、何谓肝“体阴用阳”?

【题解及答案】体,指肝脏的实体;用,指肝的功能活动。肝以藏血之体(属阴),调畅全身气机的疏泄功能(属阳),故肝体阴用阳。肝主疏泄,气机调畅,气机调畅,血运通达,藏血功能才有保障;肝藏血量充足,肝体得养,疏泄功能方能正常发挥。此外肝藏血还可以涵敛肝阳、肝气,防止肝疏泄太过。阴阳相生相制,维持肝脏功能的正常协调。

8、简述肾精、肾气、肾阴、肾阳间的联系。

【题解及答案】肾精藏于肾,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肾阴肾阳是对肾精功能的分类 ,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滋养、濡润作用称为肾阴;把肾精对五脏六腑的温煦、生化作用称作肾阳。肾精能化生肾气,肾气能促进入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肾精化生肾气又是肾精中的肾阳蒸化肾阴而形成。

9、何谓“肾主纳气”?

【题解及答案】肾主纳气,是指肾脏有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浅表的作用。呼吸虽由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及于肾,由肾为之摄纳、潜藏,才

能保证呼吸深度,使体内外气体充分交换。否则会发生呼吸运动的异常改变,如喘息等证。肾的纳气实际上是在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10、三焦如何主持诸气,总公司人体气化的?

【题解及答案】所谓“诸气”,即全身所有的气。如脏腑、经络之气,元、宗、营卫等气。“气化”指各种物质在体内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变化,如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布散以及糟粕的排泄等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成能量、能量转化成物质;水谷转化成精微和糟粕等等。三焦是全身各种气升降出入的道路,称为主持诸气;又是发生气化的场所,所以能总司人体的气化。

11、简述脾与胃在饮食消化过程中的配合作用。

【题解及答案】脾与胃在饮食消化过程中的配合主要有三个方面: (1)胃纳脾运,纳运相合:“纳”指胃主受纳,腐熟饮食物,为“水谷之海”,“运”指脾主运化转输,及时把水谷精微转输于全身。胃受纳腐熟悉水谷,是脾主运化的前提;脾运化水谷精微,又是胃继续受纳与腐熟的需要。因此,胃与脾一纳一运,互相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输布精微的任务。

(2)脾升胃降、升降相因:脾升是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并布散于周身,故脾气主升;胃降是胃气将受纳腐熟的水谷及时下传至肠中,保持肠胃的虚实更替,故胃气主降。脾升与胃降之间,胃降以脾升作为其降的前提,脾升则以胃降作为升的条件,因而脾与胃一升一降,彼此协调,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

(3) 脾湿胃燥,燥湿相济:脾为阴土性湿,胃为阳土性燥。脾体湿故喜燥恶湿,胃体燥故喜润恶燥,二者必须湿燥相合,才能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

六、论述题

1、心是怎样主宰全身的?

【题解及答案】心主宰全身通过的心血和藏神两条途径治理、主宰的。心主血,血液依赖于心气激发的心搏输送到全身,内而脏腑,外及皮毛,濡养着各脏腑组织器官,调节着各脏的功能状态。心藏神,神藏于心,随气血运行于全身,对各脏腑组织器官发挥协调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称心为君主之官,主宰全身。

2、肺是怎样助心治节全身的?

【题解及答案】《素问·灵兰秘血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治节”,治理、调节之意。肺能辅佐心治理全身,主要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1) 肺朝百脉,助心行血。

(2) 随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

(3) 肺宣发、肃降治理、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4) 肺的宣降调节呼吸运动,使之有节律。 3、为什么说肾为封藏之本?

【题解及答案】肾为封藏之本,肾的生理特性以藏为主,具有摄纳、封藏的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藏精——封藏先后天之精; (2)纳气——摄纳潜藏肺吸入之清气; (3)约束膀胱,固摄大肠____主司二便; (4)约束精关____主生殖。 4、试述汗液排泄机制

【题解及答案】《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汗,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机体内津液在肺气宣发和心脉的运载下,布达全身肌表,供体表组织利用,其代谢后的废水或剩余水液,在心阳的蒸腾气化与卫气主司汗孔开合功能的配合下,玄府开津液泄而为汗。

5、试述贮尿与排尿机制。

【题解及答案】在人体津液代谢过程中,水液通过肺脾肾三脏的作用,布散全身,发挥濡润机体的作用。被人体利用后的代谢废水,经过肺气肃降下归于肾,还有一部分是小肠分清别浊后的水液糟粕直接下输于肾,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升清降浊,清者回流体内,浊者变成尿液,下输膀胱并贮存在起来。尿液贮存于膀胱,达到一定的容量,通过气化作用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膀胱的贮尿和排尿都与肾气、肾阳密切相关,肾气、肾阳充盛,固摄有力,则膀胱能将尿液贮存达到一定的量,始产生排尿感觉,而欲排尿;膀胱的排尿则依赖肾之气化作用,肾气通利,排尿通畅。

6、试述粪便排泄与哪些因素有关?(排便机制) 【题解及答案】粪便排泄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大肠运动正常,即大肠气机正常。粪便是在大肠气的推动下向下运行

的。

(2)肠内必须保持一定量的津液,以保证肠中的湿润度,使肠道润滑,以利粪便的通行。

(3)大肠气机的正常运动,还和肺气肃降、胃气降浊功能有关,以利于大肠气机的下行运动。

7、试述呼吸运动的全过程。

【题解及答案】呼吸运动主要是肺肾两脏的功能活动,关系于心肝两脏。由肺、肾、心、肝等脏功能活动密切配合完成。

肺为气之主,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并具主动的一呼一吸运动,使自然清气进入肺内,体内浊气呼出体外。

肾为气之根,肺吸人之气必须由肾为之摄纳,清气才能正常进入肺内,并停留一定时间,保证呼吸深度,使呼吸调均。故有“肺主呼气,肾主纳气”之说。

心主血,心血可以运载肺气。

肝主疏泄,肝肺一升一降调节全身气机,使呼吸均匀。 8、试述心与肺间的联系。

【题解及答案】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气;心主行血,肺主呼吸。决定了心与肺的关系就是气与血的关系。

(1)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两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正常运行,维持各脏腑组织的新陈代谢。

(2)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与心气的推动,也有赖于肺气的辅助。 (3)肺朝百脉,助心行血,使血液运行的必备条件。 (4)正常的血液循环,又能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

(5)宗气具有贯心脉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

9、肝与肾之间的生理联系如何?

【题解及答案】肝藏血,肾藏精;肝主疏泄,肾主闭藏,肝肾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肝肾同源”。

(1)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相资生。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

化。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闭中有开;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蔬泄太过,使肝泄中有藏(既疏泄又藏血)。

(3)阴阳互滋互制:肝肾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滋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使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肝肾阴阳之间互滋互制维持了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

10、脾与肾间有什么联系?

【题解及答案】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脾与肾的关系也体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是主命之源,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必须得到肾气、肾阴和肾阳的资助和促进,方能健运。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才能充盛。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2)调节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须有赖于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作用。肾主水液的输布代谢又须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即所谓“土能制水”。脾肾两脏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

化。

(2)藏泄互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的关系。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闭中有开;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蔬泄太过,使肝泄中有藏(既疏泄又藏血)。

(3)阴阳互滋互制:肝肾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滋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肾阴滋养肝阴,共同制约肝阳,使肝阳不亢;肾阳资助肝阳,共同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肝肾阴阳之间互滋互制维持了肝肾之间的协调平衡。

10、脾与肾间有什么联系?

【题解及答案】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与肾的关系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脾与肾的关系也体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1)先后天相互资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是主命之源,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必须得到肾气、肾阴和肾阳的资助和促进,方能健运。肾精又赖脾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和培育,才能充盛。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

(2)调节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须有赖于肾气的蒸化及肾阳的温煦作用。肾主水液的输布代谢又须赖脾气及脾阳的协助,即所谓“土能制水”。脾肾两脏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7sp.html

Top